首页 > 文章中心 > 测量零件实训总结

测量零件实训总结

测量零件实训总结

测量零件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数控加工 学徒制 教学模式 一体化

目前,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等在工厂应用已非常普遍,但是传统的数控实训教学与工厂的实际情况存在很大的差距,学校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在企业中不能得到很好的应用,造成学生在进入企业后有很长一段时间的培训期;另外,企业中的员工有丰富的加工经验,但理论知识存在一定的不足。基于以上实际,我校在数控加工技术教学中不断改革创新,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核心,以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为主线,以培养数控操作工为目标;以企业需求为依据,创建行之有效的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依托陕西信创机电有限责任公司,使数控技术专业毕业生与企业无缝对接,教学和生产相融合,把学校和企业有机结合起来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

数控加工技术中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实施,是基于对培养人才的目标,按照实际的人才去向及工作性质进行课程教学目标定位,按照《数控加工岗位职业标准》、《数控加工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及《行业企业技术标准》要求落实技能培养的具体内容和方案,按照真实生产过程组织实训教学。将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职业习惯并重,培养具备扎实的职业技能和具备良好工作习惯的实用型技术人才。

现代学徒制教学中按照企业真实的生产现场管理模式及相关要求进行管理,注重职业习惯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学习和了解生产管理制度,使培养对象更符合行业发展的需求。实训中聘请具备丰富工作经验的信创机电有限公司人员参与课程教学,教学文件与生产现场技术文件相吻合,逐步完善基于职业标准和真实生产过程的"生产性实训模式"体系。

1.教学组织

(1)安全教育及学生分工:实训教学第1天,根据数控加工安全教育内容,由实训教师负责完成学生实训安全教育。每个学生按车间分工及实训阶段领取任务书。按照任务书要求完成后阶段的实训教学任务。

(2)基础技能实训:在现有的教学任务及条件下,每天将实训学生分为四组参加工作,这四个小组分别在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车间管理生产现场参观实训一周后依次轮换。

学徒在每个生产工作阶段,由导师按照车间的生产功能设置分组,将学生分成工艺组、生产组和质量检测组,每组6人左右,分别由学生担任组长,在导师指导下开展工作,在本组内部完成要求课题后组织实施轮换。车间管理组负责生产安全、产成品的出入库管理及工时统计等。

(3)产教结合。由导师按照学习情景的单元内容,每个学习单元或任务按照数控加工工艺准备阶段、生产组织及实施阶段、检测分析和总结阶段。分阶段组织教学,三个阶段按照完成产品任务后依次进行轮换。

产教结合的目的要求学生结合学习情景要求,完成相应的加工任务,掌握产品的完整加工过程,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和扎实的职业技能,培养团队合作意识等。

3.教学单元流程

数控加工的现代学徒制教学过程设计为三个阶段,分别为数控加工工艺准备阶段、生产组织和实施阶段、检测分析和总结阶段。数控加工工艺准备阶段、检测分析和总结阶段在教学区进行,生产组织及实施阶段在生产车间现场进行。生产现场确保每台设备使用人数不超过2人。

每个实习班级分为数控车工工段、数控铣工工段和加工中心工段,选拔学生作为工段副工段长,协助教师开展教学和生产工作。每个工段设置数控加工工艺员、生产员、质量检测员,分别由学生担任,在实训教师指导下开展工作。

(1)数控加工工艺准备阶段。数控加工工艺准备阶段在教学区进行,由导师指导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根据任务进度完成标准零件图的绘制、零件工艺文件的制定。

零件图绘制、零件工艺文件的制定。针对需要加工的零件先分别绘制零件图、编写工艺文件,共同讨论形成一个统一的工艺文件,然后由导师提供现场工艺文件进行对比分析,最终形成可实施的工艺文件,再根据可实施的工艺文件共同讨论并编写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然后由导师提供现场加工程序文件进行对比分析。

(2)生产组织及实施阶段。生产组织及实施阶段在生产现场进行,由导师根据通过审核后的学生工艺文件和程序组织学生进行工、量、夹具和刀具的准备,完成产品的加工。导师同时兼任生产调度工作,组织学生完成基础技能的培训和产教结合产品的加工。对产品加工进行动态控制,通过本阶段,使学生了解生产现场组织的完整过程。

① 生产组织。导师根据学生编定的工艺文件情况,讲解生产工艺文件的要求,按企业工艺文件下达生产任务,以一台设备为单位,落实每位学生的加工内容。

② 生产过程控制。导师根据学生工件加工情况,及时协调并处理相关事情。

③ 完工零件维护。组织学生对完工产品进行维护。

(3)检测分析和总结阶段。检测分析和总结阶段在电教室进行,由导师根据工艺文件,组织学生对加工产品进行质量检测和分析。

① 产品零件检测。由导师下达产品检测任务,学生按照真实的产品检测要求,对产品进行加工精度检测,并填写相关表格。

② 检验结论分析。每个小组根据本组检测零件的记录报告,按技术部门要求进行质量分析,填写质量分析报告。经过小组讨论后,集中意见提出整改措施。

4.实训成绩评定

通过实习,学生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内容后,应对学生的操作技能和知识掌握情况作出一个全面的考核。考核既要结合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又要结合生产实际的需要。所以在考核时,要选取能够涵盖教学大纲要求的生产中的典型零件为考试内容,让学生自己动手从工艺的分析、程序的编制和零件的加工全过程完成零件的加工,在规定的时间内,以学生完成的零件的质量和数量评定学生的考试成绩;最后导师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综合确定学生的最后实习成绩。

现代学徒制能够适应企业现代化生产方式的需求,实施现代学徒制教学工作以后,学生的数控加工技术专业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基本解决了学生在学习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有力地提升了教学质量,让学校的学习能紧贴企业加工生产的实际。现代学徒制在注重技能培养的同时也在强化学徒的职业素养,能有效也将教育发展与社会需求紧密相联。随着实践探索的不断深入,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数控加工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在校企深度融合的多方努力下,定能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毕结礼.王琳.我国现代学徒制建设的理论思考[J].中国培训,2012(8):14-18

[2] 谢宏武.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之现代学徒制发展对策[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

[3] 李铭辉.英德现代学徒制教育方法及启示[J].中国高等教育,2014,(7):62-63

[4] 鲁叶滔.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4(12):19

作者简介:

测量零件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 中职学校 实训 成绩评价 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221-03

一、传统实训成绩评价存在的主要弊端

众所周知,学生实训成绩评价是实训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老师实践教学的水平和成果,检验了学生的实操能力。良好的评价体系具有激励、调节、诊断、管理和发展的功能,是师生共同发展的基础,是学校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能否对学生做出正确、客观、科学的评价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作为一位长期从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实训管理的老师,我发现传统的实训成绩评价方式存在较大的弊端,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一)评价内容片面,方法单一,重视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的考核,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

(二)评价主体单一,评价的主客体不平等,基本上以老师评价为主,缺乏学生自评和互评等方式,尚未形成多元评价体系。

(三)突出评价的诊断功能,忽视评价的反馈、激励、调节和发展等功能。

(四)评价过分关注的是学生的共性发展,忽视了个性发展,不能兼顾学习过程和综合素质的发展,评价过程和实训过程有一定程度的脱节。

(五)对于学生的实训成绩评价研究的重点主要局限在评价形式的改变和考核形式的多样性上,尚未建立起一种比较容易操作的量化评价方法。

二、实训成绩评价体系的组成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主要教学方式,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职业教育教学论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思潮。行动导向教学法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各种以才干为本的教学方法的统称。它是指以学生为中心,以培育学生行为才干为目的,在教师的行动引导下,经过多种不定型的活动方式,激起学生的学习热忱和兴味,使学生自动运用脑、心、手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整个实施过程包括六个阶段:信息收集阶段、独立制定工作计划阶段、决定阶段、实施阶段、检查阶段、评价阶段。在整个教学中学生始终占据主体地位,教学质量的高低最终通过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反映和体现。

学生实训成绩评价是行动导向教学法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学校实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实训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在机械专业实训中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学生除了提高实操能力以外,还全面促进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近几年来,随着大专院校的扩招,中职学生的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生源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不强,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等。在这种情况下,若采用传统的成绩评价方法效果显然不好。因此,本人认为,我们必须改革传统的以学生实训成绩为核心的单一的静态评价方式,构建一种以学生综合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的动态评价方式,通过效果评价、能力评价、质量评价和创新设计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这样老师不仅注重学生实训结果的评价,更主要的是注重整个实训过程评价,注重评价的激励功能。具体评价方式如下所述:

(一)效果评价

实训结束后,每位学生以不记名的方式填写实训效果测评表(见表1),然后小组讨论并填写测评表,主要用于测评学校和老师的实训工作情况。学生对实训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对学校的实训管理制度、实训内容的安排、老师的工作态度、实训的收获程

度等十个方面的内容。虽然效果评价主要是对学校和老师的评价,但从中可以反映学生对实训的重视程度和参与度,学校和老师可以从另一个侧面了解实训组织过程是否科学,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为今后的实训工作开展提供科学依据。老师根据小组的测评表给予客观的评分,满分为10分,原则上从5分起评。

表1 实训效果学生测评表

(二)能力评价

能力评价主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操作能力、个性发展、职业能力等多个方面,主要考核学生的查阅资料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十个方面(见表2),由学生自评、小组测评和老师测评三项组成,其中学生自评和小组测评各占40%,老师测评占20%,体现了在评价环节中遵从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学生自评主要是学生根据自己在实训中的表现与收获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和自我调控能力,达到促进全面发展的目的。小组互评由小组长负责组织讨论,针对每位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遵章守纪、团结协作、实训参与度等方面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老师测评是指由实训老师对每位学生在实训全程中的遵章守纪、学习态度、操作规范、安全文明生产、团结协作及设备的维护保养等方面进行全程的客观评价。

表2 学生综合能力评价表

(三)质量评价

质量评价主要考核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对零件(作品)加工质量等方面的掌握、控制、协调能力。主要包括学生自测和老师检测两大项,其中学生自测占40%,老师检测占60%,以老师检测为主体。例如在模具数控加工实训中,我们把质量评价细化为CAD、CAM、数控仿真、数控加工和工件质量等五个方面(见表3、4)。实训成绩的高低并不是最主要的,而更重要的是从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老师也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肯定成绩,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同时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表3 CAM绘图考试评分表

表4 数控铣床实操考试评分表

(四)创新设计

为加强学生的创新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在布置实训任务时,我们便安排了创新设计内容。要求每位学生结合实训任务,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自由想象、自己设计、独立制作一个零件(作品),在经验交流环节时展示。老师根据学生的方案和作品进行评价,满分为10分,并以附加分的形式计入总成绩中。

(五)总体评价

在完成上述评价后老师根据一定的权重比例,对学生进行总体评价(见表5)。其中效果评价占10%,能力评价占40%,质量评价占50%,最后的总评成绩即为学生的实训成绩。

表5 学生实训成绩总体评价表

注:上述五个表格均为简化版本,与实际表格有一定的区别,仅供参考。

三、实训成绩评价应用实例

下面我就以模具数控加工实训为例,结合行动导向教学法来阐述学生实训成绩评价的具体应用:

模具数控加工的实训是在第四学期进行的,下面是此次的实训任务书。

(一)信息收集阶段:应该学习或准备的新知识

学生通过前三个学期的车工、钳工、铣工等工种的实训,能熟练操作普通车床、铣床、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等;而且通过学习Autocad、Mastercam等软件,基本可以熟练完成旋钮开关曲面模型的绘制和刀具路径编制等工作。

要完成旋钮开关凸模的加工,大致需四个步骤:曲面造型、刀具路径编制、程序后处理、实体加工等。其中前三步是在计算机中利用Mastercam软件完成,最后一步是在数控铣床中完成。为保证加工的顺利进行和提高工件质量,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我们利用仿真软件进行模拟加工,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并可通过检测零件质量来合理修改工艺参数。

(二)独立制定工作计划阶段:该如何做?

根据加工零件图,各小组分组讨论,对零件进行结构分析,确定零件加工工艺、工量刃具和设备等。老师应深入到各小组中,仔细倾听学生的讨论,帮助学生确定合理的、可实施的计划。但老师一定要注意方式和方法,应以学生为中心,不要随意否定学生的想法,只要不出现原则性的错误即可。

(三)决定阶段:确定加工加工工具和程序

各小组在老师的帮助下确定出可实施的计划后,先按实训任务书的要求查找资料,分组讨论,详细确定每个加工步骤,并由小组长向老师汇报。例如某小组确定的加工方案为:

实体造型曲面造型曲面粗加工曲面精加工程序后处理程序传输分中对刀数控加工

(四)实施阶段:加工零件

零件的加工过程由学生独立完成,如果遇到新的技能问题应由老师另外提供帮助,但不一定采用授课的形式。当老师发现学生操作机床存在一定问题以至可能引发意外事故时,必须及时制止。

(五)检查阶段:零件合格否?

学生在加工过程中和加工结束后,应参照评分表独立地评价自己的零件质量。在计划实施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检查,以便能及时纠正错误和提高零件质量。一般情况下,首先由学生自己检查,然后在小组内进行复查,最后才由老师进行检查。

(六)评价阶段:学生的综合能力怎样?

学生检查完毕上交零件,按实训成绩评价体系的要求,老师和学生完成各方面的评价,主要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结束语

通过一年来在我校模具、数控等专业的实践证明,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组织实训,并在学生实训成绩评价中采用效果评价、能力评价、质量评价和创新设计相结合的方式来综合考核学生的职业素养、知识学习能力和专业技能,不仅可以准确反映实训效果,全面评价学生综合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对实践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有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然而,学生实训成绩评价是一个关乎学校、老师、学生、家庭、社会的多主体的动态系统,如何将企业评价、家长评价等方式纳入到学生成绩评价体系中,如何保证评价的合理性、有效性、公平性等诸多问题,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尝试,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发挥其独特优势,为中职学校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德国职业教育与教学法 珠海市工业学校 霍晓光、张中洲主编

[2]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成绩评价方式的探索 湖北省自动化工程学校 明兴

[3]中职机械类实训评价体系的构建 机械人liuchengzh@126 博主论文

[4]项目化课程学生成绩评价体系创新研究 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 姚芳等

[5]谈中职学校学生成绩评价模式的改革 九江市科技中专 万发炎

[6]如何在金工实习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中职教学资源网 郜社江

测量零件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项目化教学改革

中等职业教育肩负着服务社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职业教育改革迫在眉睫。《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以下简称《公差》课)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基础课,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专门人才,所以,中职人才培养应走“实用型”的路子,教学内容应充分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度”的原则。针对中职学生教育的要求与特点,进行项目化教学。

一、目前中职《公差》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内容中存在着严重的学科本位的思想。目前在中职学校中《公差》课的教学存在着学科本位思想,过于强调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与工程实际的联系不够,使学生缺乏必要的技能训练。

2、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长期以来,《公差》课的教学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教学方法基本上采用灌输式,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应用较少,课堂教学讲得过多、过细,并且缺乏新意,未能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维空间。再加上这门课概念多、名词术语多、原则规定多,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兴趣不高。

3、教材配置不合理。教材中对理论公式推导、表格参数形成原理、计量器具的工作原理和误差分析推导的原理性内容较多,而对于公式如何运用、表格查找原则及方法、各类量仪的操作方法和如何处理测量数据的内容少;教材内容仍然局限在学科理论教学体系中,缺乏技能的训练与指导,落后于社会的需要和学科的发展,使得学生适应岗位的能力受到制约,不能较快地在岗位上成长。

二、中职《公差》课课程改革项目化教学方案的实践与探索

1、确定课程总体培养目标

(1)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读懂图纸上的技术要求、能够针对零件要求查表并进行标注、能够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对实际零件进行测量。

(2)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有关概念与公差项目、了解有关国家标准、了解有关量具量仪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3)素质拓展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团队精神、竞争意识等素养。

2、确定项目教学法方案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项目为引领,以任务为驱动,以技能训练为中心的指导思想,配备相关的理论知识构成项目化教学模块来优化教学内容。本课程共设九个项目,每个项目下有几个不同的任务,每一任务的学习目标明确,“器材准备”﹑“知识链接”﹑“任务实施”﹑“学后测评”等相关环节步步紧扣,高效地实施工作任务。设置项目如下:

项目一。零件的尺寸测量

任务1用游标卡尺测量零件尺寸

任务2用千分尺测量零件尺寸

任务3用内径表测量零件尺寸

任务4用塞规等专用量具检测零件

项目二。零件形状公差与测量

任务1用水平仪测量直线度误差

任务2用百分表测量平面度误差

任务3用百分表测量圆度与圆柱度误差

项目三。零件轮廓公差与测量

任务1用轮廓样板测量线轮廓度误差

任务2用轮廓仪测量面轮廓度误差

项目四。零件定向公差与测量

任务1用千分表测量平行度误差

任务2用直角尺测量垂直度误差

任务3用正弦规与千分表测量倾斜度误差

项目五。零件定位公差与测量

任务1用百分表测量对称度误差

任务2用百分表测量位置度误差

任务3用圆度仪测量同轴度误差

项目六。零件跳动公差与测量

任务1用偏摆仪测量跳动误差

项目七。零件表面粗糙度的检测

任务1用表面粗糙度样板检测零件表面质量

任务2用轮廓仪检测零件表面质量

项目八。典型复杂零件的测量

任务1普通螺纹的测量

任务2直齿圆柱齿轮的测量

项目九。高、精检测量设备的应用 任务1工具显微镜的作用

任务2气动量仪的作用

任务3三坐标测量的应用

下面以项目一,任务2中的“用千分尺测量零件尺寸”为例来说明项目化教学的应用。

(一)学习前提:全班48名同学,每组4人分为12个小组,男女搭配,领悟快慢搭配。便于相互学习,团结协作。

(二)任务布置:学会使用外径千分尺。每组两个零件分别测量出内径外径尺寸,根据零件尺寸画出草图

(三)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熟悉千分尺的类型、读数原理、读数方法以及使用方法、测量步骤。(2)技能目标:能根据零件要求选用测量工具。

(四)任务实施(情境教学法):(1)器材准备,台阶轴带孔零件(被测量零件)、外径千分尺0-25mm25-50mm(测量器具)、内径千分尺(2)外径千分尺的结构和特点(3)外径千分尺测量步骤和使用注意事项(4)外径千分尺的刻线原理及读数方法(5)填写测量报告(6)学习后测评

(五)在实际测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法案

(六)本任务完成的总结与反思

测量零件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 汽油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考核指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1C-0081-03

近年来,国内对高职高专课程考核的研究比较多,主要是从宏观上研究考核形式及作用。有学者提出考核的作用主要有四个方面:评定学习效果、发挥育人作用、反馈教学效果、衡量人才培养质量。考核反馈教学效果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考核结果应该成为指导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指挥棒。因此,考核应该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发现问题随时纠正。

传统考核方式是结果性考核,即在特定的时间以特定的方式考核特定的内容,容易让学生认为只需要在考核之前背(练)好考核内容就行,造成学生只重视考核结果而不重视学习过程。而考核内容不可能涵括所有的学习内容,学生掌握的知识或技能就存在片面性。甚至会出现平时不认真学习,考试前一个星期甚至几天才“突击”的学生,期末成绩居然不错,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不深刻,不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对技术、工艺、原理、知识都不甚了解,这样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常表现出高分低能的现象。

为了让考核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就必须引入过程性考核。传统观念认为过程考核主要就是考勤,认为除了考试之外其它考核方式都是走过场,考核的结果基本上就是集体通过,这样的考核缺乏严肃性和客观性。导致这个现象的原因是过程性考核的可操作性差,考核标准不清晰,人为因素比较多。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可操作、能够真实反映学生学习态度、获得知识和能力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势在必行。该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考核结果应客观、真实,最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一、汽油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特点

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高专的专业课程一般都由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两部分组成。汽油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是高职高专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一共132个课时,其中理论知识60课时,技能训练72课时。采取每周6节,持续10周讲授理论知识,后期连续3周整周实训完成技能训练。这种授课方式的弊端是理论讲授时学生不愿意听,听了也记不住,整周实训时没有理论的指导又不会动手,需要老师重复的讲授,而且动手时不会联系理论,仅仅获得了技能,理论没有提升,达不到教学目标。在教学方式无法改变的情况下,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将考核引进教学过程,不仅考核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还要考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采取边学边考的方式,让学生重视教学过程,及时掌握所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二、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一)汽油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考核内容

汽油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熟悉汽油发动机的构造、理解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认识汽油发动机的各个零部件,以及部分易损零部件的检测方法、掌握汽油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方法。教学目标既包括理论知识也包括技能操作,因此,考核内容分为三大模块: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和实训考试成绩。其中三个模块所占权重分别为20%、40%、40%,如公式①所示。

Z=20%P+40%K+40%S ①

Z:表示课程总成绩。

P:表示理论讲授期间的平时成绩。

K:表示期末考试成绩。

S:表示实训总成绩。

(二)理论讲授期间的平时成绩

理论讲授期间的平时成绩包括作业、课前小测验、课堂主动回答问题、考勤、课堂纪律五个方面。按照百分制,作业、课前小测验、课堂主动回答问题的权重分别为35%、50%、15%,以上三项为加分项,而考勤和课堂纪律为减分项,无故旷课一次扣10分,而且无故旷课课时数达到理论课时的三分之一者不得参加期末考试,也不得参加补考,只能参加毕业前的清考。迟到、早退一次扣3分,三次迟到、早退折算一次无故旷课。违反课堂纪律一次扣1.5分,上课玩手机一次扣3分,如公式②所示。

P=35%H+50T+15%Q-D ②

H :表示课后作业成绩。

T :表示课前小测验成绩。

Q:表示课堂主动回答问题成绩。

D :表示所有扣分。

1.课后作业成绩

高职高专的专业课程一般很少留课后作业,这是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习方法,所以,本课程每周一次课后作业,60节理论课时一共7次课后作业,教师要认真批改,根据学生作业情况评定A、B、C、D四个等级,A折算为100分,B折算为90分,C折算为80分,D折算为60分,没有做作业为0分。课后作业成绩取7次作业的平均分,作业次数达不到三分之二者取消期末考试资格,也不得参加补考,只能参加毕业前的清考。课后作业的成绩如公式③所示。

pi :表示第i次作业的成绩。

n:表示课后作业次数。

2.课前小测验成绩

课前小测验的目的是检验学生对前一次课内容的掌握情况。考核内容主要是零部件名称、作用、安装位置等基本知识。

一节课的时间有限,很难对每一位同学进行考核,但是为了督促每位学生课堂认真听课、课后认真复习,需要学生之间相互督促、相互帮助。因此,根据学生人数将全班分为6个组,每个组推选一位组长,组长负有管理小组的职责。每次课前小测验在小组中随机抽一名同学完成,该学生的测验成绩代表其所在小组的测验成绩。每个小组必须完成10次课前小测验,每次测验满分为100分,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评分。该学生课前小测验成绩取10次的平均值。由于小组成员的课前小测验的成绩是相互影响的,所以,组员不仅要对自己的成绩负责,还需要对别人的成绩负责,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团队意识,也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合作学习。学生课前小测验的成绩如公式④所示。

ti :表示第i次课前小测验的成绩。

n:表示课前小测验的次数。

3.课堂回答问题成绩

在讲授新课时,老师适当的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回答,每题满分33.3分,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给分,每位学生得满100分为止,这样的设计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三)期末考试成绩

期末考试可以采取开卷或闭卷的形式,满分100分,题型可以有少量的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主要还是以问答题、论述题为主,可以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四)实训总成绩

本课程有三周的整周实训,实训采用分组学习的方式,以学生动手实训操作为主,老师指导为辅。本课程实训内容非常多,实训时间有限,不可能每位学生都考核每个实训内容,因此,选定四个有代表性的项目考核学生,项目考核的成绩占实训总成绩的62.5%。为了督促学生认真练习非考核项目,就要采取实训过程的考核,即实训过程中的平时成绩,而且本部分成绩占实训总成绩的25%。另外,实训结束后的总结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有总结才会有提高,因此,要求学生必须写总结,没有写总结的学生实训成绩为零分,并且总结的成绩占实训总成绩的12.5%。实训总成绩如公式⑤所示。

S=25%SP+62.5%ST+12.5%SZ ⑤

SP:表示实训过程中的平时成绩。

ST:表示实训项目考核成绩。

SZ:表示实训总结成绩。

1.实训过程中的平时成绩

整周实训时也将全班分为6个小组,每组推选一位组长,小组负有管理小组的职责。组长应该组织组员学习、动手操作、练习,现场的5s管理等。实训过程中的平时成绩施行减分制,满分100分。组员的平时成绩中50分由组长评定,剩下的50分由老师评定。组长和老师评分细则相同。迟到、早退一次扣5分,无故旷课一节扣5分,上课期间玩手机一次扣5分,不服从组长安排一次扣5分,学习不积极酌情扣分。组员考核记录表如表1所示。

组长的平时成绩中50分由组员评定,剩下的50分由老师评定。每位组员根据组长工作是否认真负责、分工是否合理、是否协调管理好团队以及组长自己的纪律情况等评分。老师根据小组的工作情况,如是否进行5s管理、工单是否按时填写、组员学习情况以及组长的纪律情况等给组长评分。组长考核记录表如表2所示。

2.实训项目考核成绩

根据课程目标,设置四个考核项目,分别为零件认知、发动机气缸磨损测量、气门拆装和汽油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实训项目考核成绩如公式⑥所示。

零件认知采用笔试的方式,将发动机零件图打印出来,让学生写出对应零件的名称。满分25分,根据零件图的数量设置每空的分值。笔试的好处是可以让所有学生均参加,节约考核时间,而且可以将所有重要零部件均打印出来让学生认知,考核内容比较全面。

发动机气缸磨损测量主要是考核学生检测零部件的能力。该项目可以在每组随机抽一名同学考核,该同学的考核成绩代表该小组的该项目成绩。该项目满分25分,具体配分如表3所示。

发动机气缸磨损测量项目有一定的难度,如果仅依靠老师一对一教学的话,效率太低,而采用团体考核的方式,可以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学习,老师只需要教会组长,组长教会组员,老师只需要在各组之间巡视、个别指导,效率大大提高。团体考核大大缩短了考核时间,留给学生练习的时间也就增加了,因为是随机产生考核名单,因此,每位学生都会认真练习,组员之间也会相互监督,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气门拆装主要考核学生动手能力和与人协作能力。气门拆装一般需要两位同学协作进行。两位同学之间配合一定要非常默契才能又快又好地完成工作。该项目的考核采取团队考核加竞赛式考核。即每个小组随机抽两名同学参与考核,每个小组推荐一位同学做裁判,值裁其他小组。六个小组同时考核,裁判记录时间,拆装过程有无掉零件、工具,现场有无进行5s管理,有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等。考核成绩以时间排名为主,第一名25分,其他小组与第一名比较,慢几分钟得分就少几分,在此成绩基础上,掉一次零件或工具扣3分,没有进行5s管理的扣3分,由此得到每个小组该项目的考核成绩。由于每个小组之间存在竞争关系,所以学生值裁非常认真负责。

汽油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项目是一个综合的项目,要对电控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有比较深刻的理解才能完成此项目。其中考核内容主要是电控方面,包括传感器、执行器、ECU、电路以及部分机械零部件,如火花塞等。该项目满分25分,具体配分如表4所示。

3.实训总结成绩

实训总结是学生对三周实训过程中自己的学习态度、对实训内容的掌握程度、学习方法等的总结,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因此可以根据总结的字数、内容、独创性评ABCD四等,A为100分,B为80分,C为60分,D为40分。字数大于1000字,内容完成,独立完成的为A;字数在800到1000之间的,内容较完整,独立完成的为B;字数少于800,内容较完整,独立完成的为C;字数少于800,内容较完整,不独立完成的为D。

(五)学生考核成绩记录总表

设计学生考核成绩记录总表如表5所示。这样的考核成绩记录表非常清晰的记录下学生的每项成绩,学生甚至可以算出自己该课程最后的总成绩,根据自己的当前成绩随时调整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以获得理想的成绩。这样的评价考核指标体系都是可以量化的指标,教师的主观因素比较小,是一套比较公平、公正、透明、可操作的评价指标体系。

实施这套考核评价指标要求教师平时的记录要及时、客观、公正。教师要严肃认真对待课前小测验、课后作业和课堂提问等。通过对实验班级的学习效果分析可以看出来,这套考核评价指标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教师容易实施,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果,对其他课程的考核评价指标设计起到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学坤,王琳静,诸刚,蒋晓,姚长永.高职院校课程考核改革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5(5)

[2]张海波,蔡丽雯.高职高专学做一体教学中的成绩考核研究[J].职教论坛,2013(26)

测量零件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数控技术专业 复杂装配体制作实训 综合实践能力

复杂装配体制作实训是数控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综合能力训练的实践教学课程。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能对典型产品的结构、原理进行分析,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拆卸、测绘产品,运用各种设备加工各零部件,最后组装、调试产品,并对产品作出改进和创新思路。

一、课程简单介绍

本课程前导课程为《简单装配体制作》、《使用数控机床的零件加工》、《机械零部件的造型与测绘》和《机械加工工艺文件识读与编制》,主要面向机械行业数控加工工艺编制、数控加工及装配实施能力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其基本定位为: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的从事机械类产品的数控加工工艺编制、数控加工及装配职业特定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赋予本课程的作用是:针对主要就业岗位需完成工作项目的要求,培养学生通过分析零件图纸的要求,使用数控加工方法(数控车、数控铣)完成零件的加工,使用测量仪器进行零件的检测,以及完成装配等各项技能综合运用的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机械制图和工艺文件识读的能力,掌握和应用公差与配合知识的能力,使用数控加工方法(数控车、铣、钳工等)完成较复杂装配体零件加工的能力,进行零件的检测,以及能够按照装配图进行较复杂装配体装配的能力。

二、课程具体实施情况

1.课程内容的设计

教学内容注重典型性、可行性、全面性,既具有教学操作的可行性,又适合训练学生完成职业岗位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与素质。覆盖数控车、数控铣、钳工等加工方式,常用测量工具的应用,以及较复杂装配技术等内容,训练内容全面。

教学内容的组织体现在教学内容的横向安排上,以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从项目导入、布置任务、分组讨论阅读图纸和工艺文件、确定加工方案、零件加工实施、零件检测、零件装配到最后的检查与评价组织教学内容 ,并根据工作流程中的环节需要实施理论与实践整合教学。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按照工作过程的六个步骤: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进行组织教学,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2.教学方法

《较复杂装配体制作》的课程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选择灵活适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建立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教学体系,从多角度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的模式,广泛采用案例分析法、分组讨论法、现场讲解演示法、师生角色互换法、环境陶冶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中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等的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并注意把几种教学方法配合起来使用。先进教学方法的应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3.教学组织

充分利用实践教学资源,对学生分组进行“大循环”,由复杂装配体各零件的三维造型及装配,各零件的加工工艺编制,数控加工(数控车、数控铣、钳工等),并采用常用测量工具依据图纸进行零件的检测与装配相结合,交叉完成各项目的教学,让每一位学生均有充足的实践训练时间。全面推行“教中学、学中练、练中做、做中学”的高技能人才教学模式。

以典型的较复杂装配体为载体导入,学生首先分组阅读单元项目的零件图、装配图、零件加工工艺过程卡和零件加工工艺卡等技术文件,并查阅相关的技术手册。(资讯)

根据技术文件的要求,确定技术参数,理解并掌握单元项目中各个零件加工方案,切削参数。(决策与计划)

学生按组分配加工设备,领取毛坯材料、刀具、工具等,严格按照工艺文件加工零件,加工各个零件并去除毛刺,检验合格后按照装配图进行装配。(实施)

加工好的零件需逐项按图纸标注的要求进行检测,并对自己在单元项目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给出单元项目成绩。课程结束后,根据各个单元项目的成绩平均计算出课程成绩。(检查和评价)

4.教学条件

本课程是在校内完成的项目,充分利用了数控技术综合实训室和计算机房的实训资源。

1)配有CAD/CAM 软件及数控仿真软件的计算机房;(50台电脑)

2)数控车床及其附件工具;(3台)

3)数控车床及其附件工具;(3台)

4)台钻及其附件工具;(2台)

5)钳工台、方箱、平板、台虎钳等钳工工具;(2套)

6)高度尺、游标卡尺、深度尺、千分尺、百分表等各常用量具;(6套)

7)各类车刀铣刀若干;

8)起子、榔头等装配工具若干。

5.课程的评价

课程的成绩评价主要分为成果评价、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三个部分。在每一教学单元结束时进行,即进行阶段成绩评价,所有阶段成绩的总和就是课程的成绩。成果评价是对工作任务的客观评价,学生自我评价是学生对自己工作过程的主观评价,教师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在工作过程中的表现所作的主观评价。

本课程的考核:学习成果(60%)+工作态度(20%)+工作规范(10%)+团队合作(10%)。

《较复杂装配体制作》课程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学生通过学习将获得工作任务的成果。因而,对成果的评价是衡量学习质量的重要指标。

课程的实施有赖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较高的自我认同感。因而,学生自我评价表现出的是学生对自己工作成果的判断,其实质是学生通过这个环节对自己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工作能力进行反思,从而不断改进,获得提高。对于以小组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时,要按组开展自我评价,这种按组来集体进行的反思,能更清晰、更准确、更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工作能力水平。

教师评价是指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评价,主要包括:工作量、工作难度、在小组中作用、工作态度、沟通协调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