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测量实训论文

测量实训论文范文精选

测量实训论文

测量实训论文范文第1篇

不容乐观的就业现状与中职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较差的就业能力,不得不让我们对现有的中职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核心就业能力培养方法与方式进行分析和思考。通过调整与相关资料分析,中职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的核心就业能力培养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中职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教学实训基地不完善,缺乏就业实践平台;第二,缺少经验丰富的专职师资队伍。教师是中职院校教育、培养学生的的实施者。可是我们的中职教师绝大多数都是从大学毕业就直接到学校工作,都是在学校这圈子里,社会实践能力不足,创业就业的经历有限,要求教师既有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很少;第三,传统的中职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核心就业能力培养方法与快速发展的建筑行业不够协调。

2提升中职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核心就业能力的途径

2.1通过产学结合,强化与改善校内生产性实训条件

(1)校企共建,实现前厂后校,探索学工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当地建筑工程类相关企业进行合作,建立“分散式”建筑工程专业实训基地,把很难操作的大量学生一起集中实训化解成“多点分散式”的实训形式,使教师与学生在真正的职业环境中实现学习与工作的交替开展,切实受到锻炼。

(2)开展岗位教学,营造具有真实职业情境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院校内部建立工种实训场及综合实训场,依据建筑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分解技能基础能力、工程综合能力及行业管理能力开展建设。实训环境按照建筑行业施工现场设置,学生在具有真实职业情境的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学习和培训,组建由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实践教学指导团队,依据企业、行业标准和企业工作项目开展生产性实训。

2.2深化“2+0.5+0.5”学习与就业相结合模式

强化校外顶岗实习针对建筑行业受气候影响的季节性和建设周期较长等特点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继续深化“2+0.5+0.5”学习与相结合就业模式,即4个学期在校内学习(中间阶段开展校内外生产性实训),0.5个学期根据学生自选方向,在校内进行专业强化实训,0.5个学期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预就业顶岗实习,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为导师加强指导,安排专业教师分区域开展技术指导和管理。尝试校企联合签发“工作经历证书”。

2.3实行“三阶段两能力”学用递进式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1)课内为主、课外为辅的学用递进“三阶段”内容。第一阶段———基础/工艺实践阶段,以学为主。以基础课程教学实验、材料工艺加工和实验动手能力培养为重点,如专业概论课与参观实习、实验、上机、论文写作、金工实习、测量实习、社会调查等。第二阶段———技术/工序实践阶段,学用结合。以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实验和单项工序过程设计能力培养为重点,如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生产与管理实习、课程设计/大作业等。第三阶段———工程/项目实践阶段,应用与创新。以专业课程教学实验和项目综合设计与组织能力、施工与管理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如科技活动周、专题研究、前沿讲座与学术报告、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2)课内外相结合的“两能力”内容。第一,人文社会实践能力。以思想政治系列课程和人文素质教育系列课程为主体,以公益劳动和志愿者服务、社会调查与社会问题研究、社会服务、读书活动、文艺活动、社团活动等社会实践为辅助。第二,工程技术实践能力。以课内专业基础和专业技术教育和实践教学为主体,以课内外科技立项、各种学科竞赛与科技活动、参加教师科研和开展科技服务等为辅助。

2.4加强职业资格认证工作

测量实训论文范文第2篇

1.城市园林专业培养目标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城市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从事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园林树木和花卉的繁育、栽培、种植及养护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从事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园林工程监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城市园林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有课程实验/实训、专业技能实训、顶岗实习及毕业论文、职业资格鉴定等。

2.城市园林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主干课程理论内容单调枯燥,导致学生理论学习兴趣不高;企业工程项目少和场地的限制及缺乏劳动观念也是学生对实践课程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2)实践教学教材建设落后。已有的实践教材多数为理论课教材的附属部分,其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实验手段较为陈旧。独立的适合本校校情的实践性教材严重不足。

(3)实践环节与市场脱节。实践教学设备不齐全,缺乏稳定的实训、实习场所;教学模式仍以教师讲授为主,看视频或者带学生户外参观为辅,没有与市场有机结合,不能掌握市场对城市园林专业人才的要求和发展趋势。

(4)缺乏精良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环境下,实践教学缺乏专职教师,多数实践课程由理论课教师来进行教学,导致实践课被作为理论课的附属内容来处理。而实验仪器的操作和使用也是靠理论课教师自学后实施教学,再加上专业课教师教学任务重,没有时间和精力来研究现代化仪器设备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导致目前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口头讲的多,动手示范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多,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少。

(5)顶岗实习名不副实,毕业论文流于形式顶岗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前的一次综合能力训练,也是我校城市园林专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的重要教学环节,在课程设置中设有448课时,占总课时的18.5%。顶岗实习安排在第五学期的下半学期和第六学期的上半学期,由于学生们眼高手低,对实习单位安排的工作不满意或者对待遇不满意,使得他们不停地换实习单位或者工作不认真,导致顶岗实习名不副实。毕业论文的撰写安排在第六学期,由于学生们都忙于找工作或者实习,严重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二、构建城市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1.构建城市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理论依据

(1)提高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认识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前提。实践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的由学生亲自动手、自主完成的系列教学过程,相对于理论教学更具有直观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习惯,增强学生对社会、国情和专业的认识和了解能力,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实际教学中实践教学常被置于从属地位,实践教学课时被理论教学大量挤占,从而直接影响了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加强对实践教学工作的重视,增强实践教学的意识,是切实改革学校实践教学工作的前提。

(2)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技能培养为主线,注重满足生产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能力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从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和方法体系等几个方面着手。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即教学目标符合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特点;教学内容应突出能力培养,将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合理配置,按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等层次安排实践教学内容。

(3)改革实践教学方法,采取多途径、多形式开展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切实保证。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体现,要确立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共同提高的人才观,明确加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的质量决定技能型人才的质量。教师要彻底改变教师教、学生跟着学和做的教学模式,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学习和借鉴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2.构建城市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措施

(1)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加强新生入学专业教育和思想教育,让新生热爱自己的专业,热爱专业中的专业课程,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学时应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将动手操作训练融入理论教学中,并设置合理的比例。教师还应讲授一些国内外先进的科技实例和技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新生的入学专业教育,解答了新生对专业的一些困惑,提高了他们对专业学习的积极性。

(2)编制合适的实践教学教材。在高职教育中,实践教学教材是开展实践教学的核心依据。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就必须将实践教学部分从理论教材中分离,根据本校校情来编制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践教学教材。实践教材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实践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实践内容,方法与步骤,注意事项,实践器具,实践考核。实践教材还应包括必修部分与选修部分,教学内容应从整体上去优化,在基础性和验证性实践内容的基础上增加分析性、探索性和创新性实践内容。城市园林专业成立至今,全部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都配有实践教学教材,园林测量、园林工程施工技术、植物生理等课程的实践教材均为校本教材。

(3)加大实践教学比例,优化实践教学内容。以工程设计施工方向课程群的课程为例,我们以园林制图、园林绘画、园林工程材料、园林测量、初步设计为专业基础课,以园林规划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园林工程施工技术、园林工程清单计价及园林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为专业课的课程中安排一半以上教学时数为实践课。同时分别在不同学期增加了为期两周的园林设计施工基础实训,园林工程施工技术综合实训,及园林工程综合实训。综合实践教学周的安排,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学生在学习新的课程时能复习以前学习的相关课程,避免了课堂上相关内容的重复教学。同时,园林工程设计施工课程群实践教学均以项目化教学为主,便于让学生熟悉和了解整个项目施工工艺流程及施工过程中的重要注意事项。比如南京滨江公园儿童游乐园的建设项目、南京三角公园景观改造提升项目等都使学生不仅掌握了项目进行的全套流程,还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

(4)以科研课题为推动,加深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园林专业老师不仅在课程上进行实践教学的改革,也积极申报校、省部级课题,把项目研究与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科研项目的开展和研究,提高课程实践教学的应用性和针对性。近几年来,园林专业教师获得立项的项目有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省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计划、校级教改项目。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提高了动手能力、创新思维与科研能力。

(5)加强顶岗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顶岗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在毕业前的一次综合能力训练,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全面检验。顶岗实习要求学生在实习单位至少实习两个月,为了保证实习质量,专业指导教师应加强与企业实习指导教师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并定期与学生联系,要求学生反馈实习内容与情况。为了保证毕业论文质量,在第五学期指导教师与学生共同确定论文题目,选题应该与生产实习相结合,与学生的工作相结合,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而不只是一篇空谈理论的论文。同时指导教师应给出毕业论文工作计划,按计划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分阶段检查与考核。论文答辩过程中,严格按照学校的规定进行成绩的评定,对答辩不合格的学生,应进行二次答辩,直至合格。

(6)实行“多证制”教育。高职院校主要培养技能型人才,企业选择人才时注重学生的职能技能,我校实行“宽口径”人才培养目标,大力推行“学做合一,多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职业资格等级证书考试,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并规定学生在毕业时至少取得一项中级及以上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园林专业工程类职业资格证书有绿化工、施工员等,培养方案中绿化工和施工员的考前实训为112学时,为期5周,经过长达一个多月的专业综合实训,学生在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同时,实践操作能力也大大提高。

(7)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一是走出去,即是让教师参与知名兄弟院校、公司、企业进行学习和挂职锻炼,二是请进来,即让公司、企业实践能力强的专家来担任实践指导教师,逐渐组建一支专兼结合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测量实训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改革;课程衔接设置

作为新工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进行新基建、智能建造和全新产业改革的重点专业之一的土木工程专业,如何能顺利地紧随新工科中建设目标,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点,对课程进行进一步优化,让学生学有所得适应未来工作要求,一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土木工程从业者所关心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新工科目标下武昌工学院城市建设学院土木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三平台、两技能、一训练”的构建,研究如何培养学生从事施工、设计、管理和初步应用等技能,并研究如何将学生培养成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员,能够从事土木工程专业前沿工作。

1现阶段土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武昌工学院城市建设学院的土木工程专业主要以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为主,其内容的设置及完成形式方面存在诸多不协调之处,主要表现如下。首先,现阶段的课程衔接不够合理。例如,现阶段在学习结构设计类课程时,一般将其与建筑设计类课程的建筑识图、房屋建筑学等割裂开来,容易导致学生在认识建筑构造、房屋结构和后期的具体设计的关联分割。其次,武昌工学院城市建设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课堂实验、动手训练、课程设计、认知实习、毕业实习等。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主要是师生按照既定的实验流程完成实验的示范操作。整个实践教学体系多为教师讲、学生听,师生间的互动环节偏少,完成方式较单一,与工程实践关联少。最后,校内实践教学开展的过程中,部分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和开放性的实验受到教学场所和教学条件的限制而无法正常开展。校外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认识实习、毕业实习。毕业实习主要是以学生自主实习为主,无法对学生进行统一管理,实习效果无法达到预期,从而难以达到学校对于实习内容和目标的要求。综上所述,现行的实践教学体系已无法满足高等教育特别是卓越工程师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需要在现行的基础上进行改革与创新。构建高校土木专业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高质量的工程应用技术型人才已升级为高校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2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方式的改革和改进初探

“市场需求”作为土木工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新导向,要求加大教学实践投入,以“知识、素质、技能”全面协调发展为根本目标,实现高水平应用型人才“优质、全面、创新、高素质”。为实现上述目标,实践教育改革必须顺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和模式,及时正确调整教学资源配置,组织教学管理,完善教学队伍,建设一套为区域经济建设提供高层次人才的教学实践体系。

2.1构建“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的梯度实践教学体系

要重构实践类课程体系,完善学习内容。打破按课程进行实验的模式,将相关性强的附属实验纳入独立实验课程。按照基础实践、专业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综合实践四个环节,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在实验课上,尽量取消确认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和开放性实验,改变以往的实验方式,巩固课堂知识,将其转化为知识、技能和质量的结合,专注能力培养。要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土木工程专业实习一般包括专业认识实习、工程测量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是土木工程专业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但是,由于环境困难、安全隐患、实践资源相对有限以及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影响,土木工程专业实践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教学实践改革要结合校内外实践基础建设、传统实践方式与现代虚拟模拟实践、求职与职业实践、专兼职教师分担等方式相结合。通过整体设计,达到实践要求的目的。课程设计要系统化。土木专业课程设计分为制图类课程设计、结构设计类课程设计、造价预算类课程设计等。课程设计环节的改革要统一协调、综合考虑,这就需要在学科组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寻找课程之间的相关性,从基于单一课程的分散课程设计到多课程的联合课程设计。为增强课程设计的针对性和协调性,每门课程的设计不仅要以本课程为重点,还要考虑针对整个课程设计系统相关技能的完整训练。因材施教,按职业定位对毕业设计或论文进行分类。首先,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不应单一,而应多样化,供学生自主选择。如建筑设计型、项目施工型、项目监理型、经济分析型、项目管理型、科研论文型等课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能力、兴趣及未来的深造或工作方向进行选择。同时聘请相关的结构设计师、施工单位工程师、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等参与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指导,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设计(论文)的实践性,还有利于提高专职教师的指导水平。建设大学生创新实训单元。为在土木工程人才培养中体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应特别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方法和创新科研能力。按照从低学位到高学位的循序渐进的方法计划创新培训,以实践体系为载体,在实习、设计、社会实践的创新培训中,选择合适的知识模块和实践环节,制定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和创新能力培养目标,构建创新培养模块。通过接纳部分具有特殊能力的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基本科研素质。通过导师制、学生专业社团等形式,组织学生开展小发明、小创作活动,参加结构设计、工程测量、工程预算等专业比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习热情。

2.2构建系统、全面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构建系统、全面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确保实践教学的规划、实施、监督、评价和反馈体制有效发挥作用。实践教学管理主要包括实践教学组织管理、运行管理和制度管理三个方面。组织管理是在学校教务处和实验设备中心的监督下,由负责教学实习的校长、教育中心实习、实验教师和实验室工作人员共同参加的一种组织实践教学的制度。实训中心对实训教学实行统筹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措施。运营管理是指制定各学科独立综合的实践教学计划,包括编写实践课程标准、编写实践教学指导书、规范实践教学考核方法、完成实践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计划。参照市场的需要,安排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制度管理是指制定一系列实验、实习、培训、毕业论文(设计)、学科竞赛等方面的实践教学管理文件和管理制度。

2.3完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由于实践教学的内容、环境、手段和方法的不同,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在考核评价方面存在根本差异。评价方法要灵活多样,要注意区分实验、实习、设计等不同环节,制定不同的成绩评定方法。

2.4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加强工程应用“双导师”团队建设

创新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满足创新人才培养“双师双德”的要求,是保证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可按以下要求开展:①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扎实理论基础的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主导实践教学,形成“双师型”实践教学,学校面向教师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培养专任教师指导实践教学的能力;②加强青年教师培训,选拔青年教师到企业去积累工程实践经验,提高教学实践指导能力;③鼓励在职教师取得国家注册执业证书,提升理论应用能力。

3结论

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新工科要求下土建类课程的关键和重点,也是在此基础上应用型高校培养卓越工程师是否成功的关键检验标准。现阶段存在有学校和学生不够重视,教材和教学内容不够合理以及教学课程衔接不够合理等问题,需进行进一步的改革。总之,实践教学不仅是土建类专业课程的基础,也是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土木工程技术人员核心内容。现阶段必须清醒认识其所存在的问题,加强改革、改进,从而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在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同时,完成并促进新工科目标下土建实践类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6—2020年建设工程行业信息化发展纲要[J].建筑安全,2017,32(1):4-7.

[2]王晓琴.新时代背景下民办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综合改革与实践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5(1):175-180.

[3]刘芳平,强跃,闫磊.面向“新工科范式”的传统工科专业改造升级研究与实践——以土木工程类专业为例[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8):156.

[4]沈丽.实践教学在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及实施[J].教育现代化,2019,6(81):9-10.

[5]龚湘兵.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土木工程教学改革研究[J].科教导刊,2020(7):38-39.

测量实训论文范文第4篇

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优化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问题;二是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及教学模式的问题。

二、分层培养的概念及特点

1.概念。

分层教学法是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从而达到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分层教学的发展中,各种批判改革活动一直时起时伏,推动它不断向前发展。

2.特点。

根据分层教学模式的要求,在教学中应对不同层次学生把握不同的难度,保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经过自主和协作学习能够完成任务。教师在项目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现有的知识、年龄、兴趣、自身优势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来设计项目。

三、分层培养管理模式的提出

根据学生的兴趣、知识和水平的差异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针对各层次通过不同的方案进行培养。具体分类实施方法如下:

1.科研学术层。

致力于较深层次的理论知识学习和科研训练,为学生在研究生、博士生阶段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未来走学术型道路的可能性更大。学生通过深层次的科研训练,参与教师课题,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一般最后都能形成。既培养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科研能力也获得很大提高。

2.应用层。

重视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重视实践教学,以竞赛辅导班、指导教师指导参与竞赛为训练方式,通过参加各类竞赛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避免科研过程中眼高手低的现象。通过参加各类竞赛和创新项目,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3.基础层。

所有学生都可归入这层,最重要的训练手段是实践实验课程的学习和毕业论文写作训练。通过实践实验课程具有设计性、综合性、研究性的实验项目,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专业实习、社会调查实践,组织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调研,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大四阶段毕业论文的写作是这个层次学生参与科研最为重要的方式,通过毕业实习、查文献资料、提出论文题目进行研究,培养基本的从事科研活动的能力。

四、分层管理模式的实践

1.“1+2+1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生在第一年进行必修课学习,包括公共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创造学基础知识;第二、三学年开设公共和专业选修课,并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和创新能力开发;第四学年开设任意选修课,学生找工作或考研、撰写毕业论文。“以人为本”体现在两个方面:(1)不完全选课制。学生刚入学对专业还存在盲目性,第二、三学年开设大量专业选修课,此时他们对专业已有初步认识,学习目的性更强。(2)前3年学生将专业课内容学完,第七、八学期开设任意选修课对学生的限制不大,是一种更灵活、人性化的教学模式。

2.选取拔尖人才

从大一第二个学期开始,学生根据兴趣和目标选择不同的层次,参与到科研能力培养中。学生先自愿报名,再通过笔试和面试,选拔具有科研兴趣和能力的学生组成科研集中训练的拔尖班。每个学生配备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指导该生一直到毕业论文阶段。学生除了按选课制学习专业课程外,还由学院额外组织进行科研训练的小班授课,并由导师带领参加导师的课题或学生自己提出的课题。

3.组建学生竞赛团队。

每学期选拔有操作能力和兴趣的学生组成竞赛团队参加“挑战杯”、创业大赛、数学模型竞赛、机器人大赛等项目;和建筑学专业的学生一起,完成建筑设计项目比赛;一些针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竞赛,也可以鼓励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参与,如结构设计大赛、6m钢桁架设计、挡土墙设计等。学院通过各种形式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进来,在培训过程中学生选择合适的竞赛指导教师。学生在参加各类竞赛过程中,不仅要发挥合作精神,更要发挥独立思考能力、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小组成员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都得到了增强。

4.各类实习、实践课程和毕业设计的训练

(1)教学实践。

所有教学活动与研究,都要以工程为核心,源于工程、依托工程、指导工程、回归工程。①入学阶段为学生介绍本专业发展、就业情况。②带学生参观经典工程、工地现场等,对学生进行工程认识教育。③在专业知识传授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工程方法教育、专业发展与前沿教育,培养学生建立起工程视角,为培养具有工程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奠定思想基础。

(2)实验教学。

实验内容的设置要体现多样性、及时性、灵活性、实用性、社会性。①工程造价基础实验。②工程造价专业基础实验:如土木工程材料实验、计算机上机实验、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实验等。③工程造价专业实验:包括: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实训模拟、工程项目管理实训模拟等。

(3)实习实践

①认识实习。通过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和老师的讲解,使学生对建筑构造、土木工程施工、工程造价的构成建立感性认识。②课程实习。主要是测量实习、CAD工程应用等。③生产实习。将学生下放到施工单位,进行施工全过程、多工种实习。④毕业实习。让学生了解专业新进展,加深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团队合作、沟通和组织管理能力。

(4)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等教育实践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其内容涉及建筑工程技术、经济、管理及法律法规等各方面的知识,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五、结语

测量实训论文范文第5篇

基于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目的,制定了土木工程专业人才计划,2007版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的知识体系结构由三大部分组成,分别是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综合教育,其中专业教育又分为专业基础教育和专业方向的课程教育,总学时共计2500学时。其中通识教育1312学时,占总学时52.5%;专业基础854学时,占总学时34.2%;专业课334学时,占总学时13.4%。该培养计划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实践,主要的工作包括以下6点。

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理论教学体系

以知识结构、知识点、实现方法为基础设置理论课程,形成了“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理论教学体系。

1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体育知识、外语知识、经管知识、计算机信息技术等相关内容。

2专业教育

1)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开设有材料力学、画法几何与建筑制图、理论力学等3门主干必修课程以及电工学、流体力学、弹性力学B等3门限定选修课程,共计20学分。要求学生掌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掌握流体力学(水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画法几何基本原理,电工学的基本理论,弹性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2)专业基础知识。开设有土木工程材料、土力学、基础工程、结构力学、工程地质、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房屋建筑学等7门主干必修课程,土木工程概论、工程测量2门非主干必修课程,专业外语、土木工程CAD等2门非主干限定选修课程。要求学生了解土木工程专业基础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各专业方向知识打下坚实基础。3)专业方向知识。土木工程专业知识教育按照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地下工程、岩土工程等4个专业特色方向教学。

多层次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人才培养体系重视实践环节,实践环节时间共计40周。通识实践环节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实践3周(3学分)、金工实习1周(1学分)、计算机基本技能训练1周(1学分)。专业实践包括混凝土结构原理课程设计等共10周(10学分),测量实习2周(2学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7周(7学分),毕业设计(论文)16周(16学分)。此外,还专门设置课外实践5学分,安排学生从事暑假社会实践、公益劳动等课外实践活动。除学校安排的实践活动外,土木工程专业结合专业特点,组织学生参加省土木建筑学会举办的优秀毕业设计大赛,并举办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等活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学习兴趣。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根据土木工程学科和专业特点,利用西部矿井开采与灾害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土木工程实验中心、岩土工程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校内岩土工程训练中心以及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搭建了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培养体系采用室内实验、校内实训、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科研活动、学科竞赛等“多层次”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形成“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设计型”题目和“科研型”项目结合的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在改革与实践过程中,根据土木工程专业4个不同的特色方向,探索了“设计型”题目和“科研型”题目在课程设计中的应用,编制了建筑工程方向“钢结构”与“钢筋混凝土整体式肋梁楼盖”课程设计、岩土工程方向“基础工程”与“隧道工程”课程设计、道路与桥梁工程方向“钢筋混凝土简支T型梁”与“等截面悬链线砼箱形无铰板拱桥”课程设计任务书与考核标准。地下工程方向延续了矿井建设专业的教学内容,编制了矿井建设中的”建井工程结构立井井架”课程设计任务书与考核标准。

基于全面质量管理(TQC)理论的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基于全面质量管理(TQC)理论,开展毕业设计的全过程质量控制,在本科毕业设计环节中,分别采用了指导教师双向遴选制度、设计题目多样化、严格的开题报告制度以及多环节答辩制度,同时说明书和绘图采用手写与打印相结合形式,达到了管理的制度化,避免了管理中的随意性;同时发挥岩土工程、地下工程两个优势学科科研实力强的特点,在优秀本科生中选取重要科研课题中的问题作为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的做法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能力,扩大了我校社会影响,提高了就业率。毕业设计选题多样化,真正实现“真刀真枪”做设计。同时要求毕业设计必须有电算内容,配备了各专业方向的电算教学软件,保证了毕业设计既有电算又有手算的特点,提高了学生专业软件的应用能力。编辑出版了《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丛书》。制定了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遴选标准、开提报告撰写标准、答辩基本规程、撰写标准、质量监控评价标准、评分标准、二次答辩基本规程等一系列毕业设计管理文件。

“多渠道一体化”的学生创新精神培养体系

搭建创新精神培养平台,采用多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建立高水平学术梯队、提高教师科研能力、本科生参加科研活动、本科生参加学科竞赛活动、本科生参加创新性实验计划等多种渠道对学生的创新精神进行一体化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