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勘察设计行业调研报告

勘察设计行业调研报告

勘察设计行业调研报告

勘察设计行业调研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煤田地质 勘探方法 地质报告的编制

[中图分类号] F407.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7-76-2

资料的综合整理是地质勘察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对地质勘察过程中,所取得的各项原始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综合研究工作,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贯穿于勘察工作的始终。在整个地质勘察工作中,我们要坚持“三边”工作的工作方法,及时递交地质报告,达到以较少的工作量取得较大的地质成果,多快好省地完成地质任务的目的。煤田地质勘查工作中的“三边”工作成果,是对勘查区煤炭资源赋存状况的阶段性最新认识成果,对下一步勘查工作的部署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1煤田地质勘查中的地质“三边”工作

为了提高煤田地质勘查的地质研发程度,在煤田勘察过程中必须提高勘察水平,保证勘察的准确性和精度,这就要求勘察人员在勘察工作中一定要取全、取准各种勘查工程的原始数据和资料,并对勘察工作中的各种资料成果进行综合的管理分析,编制好图件和表格数据,做好地质报告的编制工作。工作中要坚持“边勘查施工、边整理资料、边修改勘查设计” (简称地质“三边”)的工作原则,确保工作的高效准确性。

1.1“三边”工作

“三边”工作是煤田地质勘探多年来总结的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对于提高工作的规划合理性、高效率有着重要作用,它贯穿于整个勘察过程之中,而且适应于勘察过程的各个勘察阶段,做好“三边”工作是完成勘察任务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三边”工作的基础是取全、取准各种地质资料,核心是加强综合研究,目的是按时保质提交地质报告。

做好“三边”工作首先要注意点与面的结合,即矿区或矿点与区域的结合,二者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不可偏废。其次要坚持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认真贯彻“双百”方针,充分发扬技术民主,“三边”是一件复杂而又挑战极高的一项工作,要想取得工作的顺利完成,就要注重细节,对一些容易疏漏的点要进行严格审核,对于那些不同意见的声音,要给予保留,在激烈的火花中促进技术创新与发展。地质工作的探索性包容性极强,在地质勘察中要善于学习,做好“三边”工作,将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引入到“三边”工作中去,既要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大胆创新,在反复实践中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

1.2“三边”工作的主要内容

1.2.1资料的整理,图件和表格的编制

资料的整理是“三边”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做好资料的整理首先首要收集齐全所用资料,对所要利用各项原始资料、地质成果,要进行认真核实,去伪存真,使所利用各项基础资料真实可靠。对于所要利用的资料,当发现错误或是问题时,切记不能随意改动,要经过认真的讨论后作出结论,再确定修改方向。资料的整理既包括原始资料的审核与校对,也包括地质资料的编录与整理,一定要保证原始资料的完整性和数据的准确检查和校对。做好“三边”工作还要必须建立一套地质“三边”工作图件和表格,以便及时反映各种勘查成果。正确及时地对工作区的地层、构造、煤层及煤层对比、水文地质条件和煤质等进行综合研究,正确指导勘查施工。

1.2.2勘探设计和修改

勘探设计和修改主要包括单项工程设计的修改、部分工程布置的调整和设计方案的变动三项主要内容。单项工程设计的修改,是随着施工的进展而不断进行的,比如一片地层重复或缺失会引起钻孔见煤层数和终孔深度都得随之而变。在勘探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质情况的变化,部分工程布置的调整修改是经常发生,某些工程需增减或调整其位置,这就是部分工程布置的调整。由于地质的复杂性,有时候对地质结构的了解程度还不够深或是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对地质揭露程度不够,工程量布置不全面或部分不合理,这就要对设计方案进行一定的变动。

2煤田地质勘查报告编制

2.1煤田地质勘查报告的性质

煤田地质勘察报告是对勘查工作的一个总结性报告,包含了地质勘探的目的、任务、方法等各个方面内容,同时也涵盖了勘察的煤层、煤质特征、煤田地质构造以及开发技术条件,煤田资源储量的分布、数量、质量等文字说明和图标信息,也是对煤炭勘探结果和研究成果的检验和总结。

2.2.煤田地质勘查报告的用途

煤田地质勘探工作是煤田开发和利用过程中的主要内容,煤田的开发一般要经历煤田建设远景规划、矿区总体发展规划和矿井初步设计三大阶段,其中煤田地质勘探所收集的资料和信息是开展着三个阶段工程的基础,因此勘探任务的完成程度和结果直接影响到煤田开发工作能否继续进行,在地质勘探工作结束之后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和汇编形成一份地质报告也是一个很关键的任务。

煤田地质报告可以作为下一阶段矿井的设计和建设以及矿区总体规划的地质依据,矿井的设计可以根据地质勘查报告所记录的有效数据和资料进行更加科学的规划。其中普查报告可作为远景规划的地质依据和下一步地质勘探规划的依据。在融资和矿权流转方面,煤和田勘探报告可以证明煤田开发额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有利于更好的吸引投资企业进行融资和煤田开发利用,它也可以作为矿业权转让时有关资源储量评审备案依据。从矿管和科研角度来看,煤田勘查报告也是政府部门矿产管理和有关单位科学研究的重要技术资料。

从上述勘查报告的用途看,煤田地质勘探报告是在运用各种勘测手段完成勘查任务后,再严格按照根据地质勘查报告的规范要求对勘察的结果和地质信息进行综合的分析研究,然后再进行编制和整合出一份可以反应和体现媒区地质特征和煤田资源信息的报告的技术性文件,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编制煤田地质勘查报告的重要性,本着科学、严谨、全面负责的态度编制好地质勘查报告,保证煤田开发和利用的顺利进行。

3地质勘查报告编制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地质勘查报告是勘察成果的体现,它不仅耗费了大量资金、时间,也是勘查单位全体职工辛勤劳动的结晶,是矿山生产建设设计的依据,是科研或教育的基础材料,一定要重视这项来之不易的成果。因此,在勘查项目施实前应对设计进行认真的编写,当然地质勘查报告编制中应注意的问题有很多,总之勘查中要严格注意各项工作质量,地质勘查报告按规范要求进行编制,勘查报告必须客观、真实、准确的反映勘查工作所取得的各项和成果,编写内容和重点符合规范规程的要求。以下将简要论述在地质勘查报告编制中主要的几种常见问题。

(1)报告名称主要包括三个要素:即地名、矿种、阶段。名称一定要简明清楚。它的基本格式是:╳╳省(市、自治区)╳╳县(市、旗或煤田)╳╳矿区(井田、勘查区)煤炭╳╳(勘查阶段名称)报告。

(2)要注意报告开头的400字的摘要。根据新要求,新规定,各类资源储量报告均应在报告正文的开头加附不超过400字左右的文字摘要,这点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摘要内容应该具有宏观性、总结性,能够简洁明了的总结每一次的勘查任务。

(3)在勘查报告正式编制前,报告编写负责人要结合勘查区实际及勘查阶段的要求,在充分考虑地质勘查、设计、建设生产和相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拟定切合实际的报告编写提纲。

(4)勘查报告的目的任务要简单清晰,位置、交通及矿权设置情况要简要清楚。勘查区或井田与最近县(市)的方位角度、直距,行政区划、经纬度要标记清楚,并列出各勘查许可证范围坐标,列出合并后勘查区范围坐标,勘探报告还要列出井田范围拐点坐标。

(5)报告编制工作前会对勘察的工作进行验收,验收中发现重大问题的,要在编制报告前予以解决。没有经过野外工作验收的,不能进行报告编制阶段。组织在对勘查区工作程度和基础资料质量的验收过程中要出具书面验收意见。

(6)以往地质工作表述煤田发现到本次勘查期间进行的地质勘查工作。地质报告的评审备案情况,主要工作量、质量、主要成果、存在主要问题等。在前期报告基础上提高勘查程度的本次勘查工作,一定要注意表述前期勘查工作的勘查类型和依据。

(7)报告中所涉及勘查工作的总结部分或评述部分要具体、全面,不能太笼统,要符合相关的规范要求,保证报告的质量。要有能够反映质量的具体数据,例如钻探工程质量,煤芯长度和重量采取率等,按钻孔验收标准进行逐项评价,可列表。还要综合评价,对于不合格煤层点或废孔位置分布位置要表述清楚,是在什么类别资源量区均要表述清楚。

4结语

煤炭资源越来越少,煤田开发一个少一个,而煤田地质勘察越不能丝毫懈怠,勘察的手段也在日益多样化,科学化,科技的应用程度再也不断加深,因此我们采矿人要在不断增强自身素质的同时还要了解地质勘查报告编制的相关知识,做好地质勘查报告,争取为企业、为社会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参考文献

[1]宋文静. 目前常用的几种煤田地质勘探方法[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10:222.

勘察设计行业调研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水电工程可研设计进度管理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巴拉水电站概况:

巴拉水电站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县境内,系大渡河干流水电规划“3库22级”开发方案中自上而下的第2级电站。巴拉水电站主要任务为发电,兼顾下游生态环境用水要求。巴拉电站装机738.6万MW,坝高138m,正常蓄水位2920 m,总库容1.277亿m3,二等大(2)型工程,多年平均年发电量单独/联合为25.844/30.277亿度,开发方式混合式。工程枢纽由面板堆石坝、溢洪洞、放空洞、生态机组和主体电站引水发电系统等建筑物组成。征用土地9702.36亩,耕地407.89亩,林地6964.29亩,人口141人,投资9992.41元/千瓦,静态投资719453.80万元,动态投资890470.78万元,单位电能投资2.376元/度。

二、勘察设计进度计划的编制

(一)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设计工作的主要内容

大中型水电站可行性研究设计阶段的工作内容繁杂,巴拉水电站也不列外,各种专题累计多达45个。概括为(水工)可研设计、移民设计以及环保设计三部分内容。其中各部分的主要设计内容如下:

1、(水工)可研设计: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大纲、坝址坝型选择及枢纽布置、正常蓄水位与装机容量选择、施工总布置规划、水资源论证、水工程建设规化同意书、行洪论证、接入系统报告等专题;

2、建设征地与移民安置规划设计(以下简称:移民设计):实物指标调查细则及工作大纲、封库令申请报告、获取“封库令”批文、实物指标调查、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规划大纲、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规划报告;

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设计(以下简称:环保设计):陆生专题专题报告、低温水和过饱和气体专题、水生专题报告、水土保持报告专题、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根据巴拉水电站可行性研究阶段的上述勘察设计内容,借鉴施工进度目标管理方法,我们拟定了巴拉水电站设计进度管理的三条主线即:(水工枢纽设计)可研线路、移民线路、环保线路。

(二)勘察设计进度计划编制及关键线路的确定

为系统的做好巴拉水电站可行性研究阶段的设计进度管理工作,2009年8月,在巴拉水电站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会后,建设、设计单位编制了巴拉水电站可行性研究阶段详细的设计进度计划(计划中包括核准所需的17个必须的专题报告),计划详见下图。为方便比较,该计划以启动可行性研究可研大纲编制为起点,以获取可行性研究报告为终点。同时计划编制时也借鉴其它工程的类似经验充分考虑了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对设计成果的审查批准周期。

1、由巴拉水电站可行研究设计进度横道图可知,虽然巴拉水电站移民实物指标量少,但移民设计依然是可行性研究设计阶段的关键线路。计划从2009年8月启动可行性研究科研大纲到2012年9月30日获取巴拉水电站建设征地与移民安置规划报告批文,期间将历时3年。

2、横道图显示环保设计是核准工作中的次关键线路。计划从2009年8月启动可行性研究科研大纲到2012年2月15日获取巴拉水电站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批文,期间将历时2年6个月。

3、通过横道图可以看出(水工)枢纽工程设计并不像以往我们通常理解的那样占有很长的设计周期。计划从2009年8月启动可行性研究科研大纲到2011年12月31日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期间将历时2年4个月。

三、设计进度管理存在的困难及保障措施

(一)困难:

1、人员少:巴拉水电站可行性研阶段勘察设计初期,建设单位仅有9人(包括:其中:财务和后勤辅助人员5人),至2012初年建管人员增加至19人。期间还承担相邻两个类似规模电站的前期工作的管理。

2、没经验:现有人员多数长期从事施工管理,无从事前期设计管理的经历。

3、现场条件差:勘测设计现场位于马尔康县日部乡,海拔高(约2800m)、气温低、昼夜温差大、不通电、不通路,自然条件极其艰苦。

(二)保障措施

1、勘察设计单位的选择:

招标阶段建设单位拟选择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勘察设计单位承担巴拉水电站的设计工作。根据规划阶段巴拉水电站的规模,为又好又快的推动巴拉水电站的前期工作,经分析对比国内诸多具有甲级设计资质的单位,并考虑各省份对水电站核准工作中存在的政策性差异,我们选择了设计任务相对并不饱满的本省设计单位承担巴拉水电站的设计工作。其目的是保证有一支稳定的设计团队自始至终完成设计工作,保证设计理念、思路和过程的延续性。同时在设计过程中也便于业主单位与设计单位的零距离接触,及时准确的贯彻落实建设单位的意图。

2、建立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之间定期的信息沟通机制

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之间建立对等的信息互通机制是保证设计进度的关键。通过设计旬报、月报、季报以及年报的方式,设计单位定期向业主反映设计进程;同时业主通过月、季、年例会的方式了解并协调解决设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建立设计奖励基金机制,充分调动设计人员的积极性

为保障巴拉水电站勘察设计进度,充分调动广大设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设计过程中的技术创新,提高设计质量,降低工程造价。在巴拉水电站设计合同签订时,设立勘察设计奖励基金。奖励基金的额度为勘察设计费的3%,其中:业主在核定的设计单位报价的基础上,拿出1.5%作为设计奖励基金;剩余1.5%包含在设计单位的报价中。设计奖励基金细分到每个设定的节点目标上,按是否如期实现目标奖罚。发放对象以实际参与的设计人员为主。

4、狠抓设计质量管理,提高设计成果的可靠性,保证设计进度

工程勘察设计质量是设计工作的灵魂,事关工程本质安全。同时也是设计进度保证的关键,设计过程中如果出现某个环节的设计返工,将会导致整个设计进度计划的滞后。为此,我们建立了设计成果的内审制度,对于每一个设计专题报告,在正式报送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审查前,建设单位都要组织专家进行咨询或审查。这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勘测工作量的复核,业主的工程技术人员不仅要对照规范检查勘测设计大纲中计划勘测的量是否满足规范要求,更要现场逐孔、逐洞的检查勘测工程量是否按规范完成。只有一丝不苟的做好勘测的基础工作,才能保证设计工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从而保证设计进度。

四、勘察设计进度管理效果评价

制定科学周密的设计计划并辅以上述保证措施,并经过3年多的实践,其效果如何,下面结合巴拉水电站的设计进度计划的完成情况,就设计进度管理效果做阶段性的回顾性评价。巴拉水电站设计进度计划与实际完成情况比较详见下表:

勘察设计行业调研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勘察工程; 问题; 措施

Abstract: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project mainly on construction site of geotechnical conditions survey, the report i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the design of the building structure. Therefore we can say,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report to quality stand or fall of the whole project quality stand or fall will have a direct impact, need to cause enough attention. Combining with the current exploration engineering of the common problems are analyzed, and then provided some solving measures.

Keywords: survey of engineering; Problem;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D91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岩土勘察作为工程建设的基础工作,能否实现工程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勘查工作效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岩土勘察工作也有所发展,需不断提升理论研究与实践规范,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

1、 做好岩土勘察的重要性

岩土勘察工程的主体是工程场地地基。在自然界中,岩土体长时间发展与变化,结合不同的地质环境、自然环境等因素,其性质有所不同。再加上建设场地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以及多边形,因此做好岩土勘察工作非常重要。在工程设计与施工阶段,应严格按照程序实行岩土勘察,并将其报告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当前,勘察工程已成为建设施工的重要阶段,若想提高勘查质量,应认识到存在的各种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2、 勘察工程中的常见问题

2.1各部门协调不当

由于勘察工程各部门难以协调,常常发生勘察工作与设计工作相分离的现象,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不理想。再加上当前岩土勘察技术的发展速度较快,虽然我国已经掌握诸多新技术与新方法,但尚未在具体实践中应用,因此勘察报告中的地质程度较高[1]。由于勘察与设计的分离,勘察人员提供的地质信息难以获得设计人员的理解,而勘察人员也没有加入到实际设计中,因此出具的勘察报告可操作性、实用性不强,甚至造成资源浪费。

2.2勘察报告不规范

勘察报告主要根据建设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勘察并获得结论。但是以当前勘察报告形式来看,缺乏实质性内容,越来越多的空话、套话,而缺乏对具体工程条件、工程状况的研究与分析,缺乏必要的理论基础支持以及逻辑思维能力,不能对施工设计有所帮助。

2.3技术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同样在岩土勘察工程中,技术人员素质对勘察结果产生直接影响。但是以当前勘察技术人员构成来看,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①技术素质有待提高,主要是在专业知识的深度与广度方面需进一步扩展;②勘察人员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与交流,没有深入了解工程的各个环节,一旦出现问题或者重大故障,难以采取合作手段解决问题[2];③完成勘察工作之后,需要对各种原始资料进行分析与整理,并提高利用效率,但是当前一些勘察人员缺乏这方面的综合能力,辨别真伪能力不强,没有对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等相关内容产生系统性了解,工作素质过于片面。

2.4勘察技术滞后

随着我国经济与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勘察手段与方法已难以满足工程发展需要,存在诸多技术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野外勘测中的布设问题;②划分地质界面问题;③岩土参数设置以及确定地基承载力;④野外资料与室内资料的分析与利用问题等。

3、 解决对策

3.1实现岩土勘察一体化

所谓一体化作业,主要是在设计、勘察等各个环节中应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勘察阶段与设计阶段、各个工序之间、各个专业之间的兼容性接口数据文件,确保数据传输流畅,实现资源共享。这样,既可提高作业速度、减少勘察与设计之间的矛盾,也可提高勘察质量,确保文件资料的一致性,节省人力、财力、物力,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3]。若想实现岩土勘察与设计一体化,应积极应用数字化技术,掌握先进的岩土工程建模技术、空间数据管理技术以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计算机图形技术等。通过技术手段,支持岩土工程勘察与设计工作的发展。

3.2发挥勘察纲要的重要性

勘察纲要是每个勘察工程必须准备的工作,结合施工场地的地质条件、水文条件以及项目实际情况等,阐明项目概况、地质勘察的目的、技术要求、方法以及工作范围内,同时说明参与勘察的工作人员、质量保障手段、设备应用情况等,为提高工程项目质量奠定基础[4]。因此,所有勘察工程都应认识到勘察纲要的重要性,认真编制,发挥积极作用。

3.3采取合理的勘察方法与手段

勘探方法的选择,对提高勘察效率与质量具有重要作用。通过选择恰当的测试方法与手段,增强勘察结果的准确性。例如,在淤泥、填土、软土或者地下水位较浅的位置采取静探方法,可以快速反应地基的强度;在经过山洪冲击的现场,由于地层的土颗粒较粗,再加上地下水位埋藏深,则采取贯入试验方法[5]。如果仍采取静探法,可能无法准确测量强度变形指标,影响勘察效果。

3.4做好人员教育与培训

做好勘察工程人员的教育与培训工作,确保技术人员不断适应时展,积极应用新观念、新技术新方法。在勘察过程中,应采取轮班制度,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组织技术人员参加各种知识讲座、学术活动、培训等,不断拓展技术人员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同时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促进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的提高。

3.5引进先进的勘察技术

在建立健全勘察工程制度体系基础上,不断提升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注重应用先进的勘查技术,以提高勘察质量。可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努力:①在实行岩土勘察工程过程中,为了提高布置勘探点的精准性,可应用克里格法,避免随意、盲目布置。②再进行岩土勘察工程的分析过程中,可采取高密度点法或者多道瞬态面波勘探法,提高勘察报告的精准性与可操作性[6];③为了提高地基承载力,保证工程质量,可采取回归分析法;在整理岩土工程的勘察资料时,为了确保成果的准确性,可应用计算机技术,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勘察质量。

参考文献:

[1]黄亮、曾航.关于地质勘探与岩土勘察工程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7)

[2]樊景国、付嵩.论述优化岩石勘察工程与地基设计分析[J].科学时代(上半月),2010(6)

[3]戴俊斌.论述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建筑工程基础类型问题[J].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2009(13)

[4]李富生.新时期岩土勘察工程技术发展概述探讨[J].大科技•科技天地,2011(6)

勘察设计行业调研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技术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岩土工程勘察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地质调查工作,是运用各种勘察测试手段和方法,对建筑场地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判断修建各种工程建筑物的地质条件以及建设对自然地质环境的影响,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是为设计、施工提供地质勘

察成果及各项岩土工程参数,是建设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岩土的参数关系到基础设计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可行性。环节严格按照有关规范执行,同时结合地区经验,才能保证勘察结果的准确性。

2. 对岩土工程勘察的简单介绍

2.1岩土工程勘察的定义

岩土工程勘察是一种编制文件的勘察活动,主要就是根据所要建设的工程的要求来对建设场地进行分析、评价、查明它的地质、岩土工程的条件以及周围环境等特征。

2.2岩土工程勘察的分类以及应用

按照所需要勘察对象的不同将勘察分为铁路工程勘察、港口码头工程勘察、大型桥梁工程勘察、公路工程勘察、工业建筑工程勘察、民用建筑工程勘察和水利水电工程勘察,且水利水电工程主要指的就是水电站和水工构造物的勘察。因为铁路工程勘察、港口码头工程勘察、大型桥梁工程勘察、公路工程勘察等工程勘察更具重要性,且需要很高的投资造价,所以国家都对这些工程勘察分别制定的各自的规范、技术标准和规程等,且这些工程勘察被称为工程地质勘察,所以说岩土工程勘察主要应用在建造医院、学校的校舍、住宅、工业厂房的地基、基坑、边坡、堤坝等工程的处理,这些工程都会应用到岩土工程勘察。

3.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技术问题

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的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3.1岩土参数问题

岩土参数问题主要集中在风化岩、残积土以及粗颗粒土等对于获取原状岩土样以及进行试验较为困难的岩土层,使得这些岩土层的变形指标以及承载力等设计参数无法精准确定,而是以平均值作为参考性状数据,或是忽略试验得出的状态强度及岩土性状等与原位测试结果不相符的状况,使得报告统计时相关参数与本数出现偏差,且对相关联的近似概念不作区分,使参数混淆杂乱,勘察报告中的数据不够科学、系统。

3.2勘察依据问题

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之前,必须在明确的工程设计意图的指导下,充分收集对工程施工产生较大影响的各方面资料,诸如勘察对象的具体情况,建筑工程的结构性状以及建筑规模等特点,地基荷载、允许变形以及埋置深度等相关资料,但许多工程勘察的前期资料都不够完善,例如界面划分、地质形态等不够清楚明确,使得勘察成果质量不高,从而提供给工程结构设计的数据资料的实用性不强等,严重影响着建设工程的结构设计与施工质量。

3.3勘察报告问题

由于岩土工程勘察的资料数据有失精准,也就直接造成勘察报告的准确性与可行性不高,使勘察报告不能为工程结构设计有效利用,甚至还会导致建筑工程设计不合理,直接影响着工程施工与整体质量。并且,除勘察成果的原因外,若在勘察报告中,只是对基础设计参数进行阐述而对地基评价不够合理实际,针对性不够强,会使得勘察成果不能有效利用,而岩土工程勘察的功效也就大大折损。另外,还有勘察报告的质量问题,很多勘察报告只注重对基础设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归纳,却忽视了报告中的图件质量,使得报告中的图件并不能满足报告编制标准,也大大降低了勘察报告的指导意义。

3.4综合能力与技术素质问题

技术工艺实施的最重要还是人的问题,岩土工程勘察相关人员的综合能力与技术素质是直接关系着勘察技术功效的发挥以及勘察成果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实施中,由于很多相关人员存在缺乏技术方面的交流与沟通、对技术发展与应用认识不够以及缺乏对勘察资料数据的整理分析与归纳利用的能力等问题,进而造成对勘察过程的真伪无从辨别、对勘察资料的重点把握不住以致利用率不高以及面对复杂工程或重大项目时无从下手的局面,致使勘察精度达不到标准要求,勘察资料有失精准以及对勘察技术的应用不够规范等,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岩土工程勘察成果的质量,进而给工程结构设计与具体施工带来很多利因素,严重影响着工程施工的经济安全。

3.5原位测试试验

原位测试应严格按规范进行,在施工中常会出现一些所谓的“捷径”,静力触探按规定应定深调零以减少零漂,有时图省事不按要求调零,造成数据采集不准,尤其是气温与地温相差较大的冬天、夏天触探指标相差更大。标准贯人试验不按规定进行杆长和孔深校正,在缩孔和孔底有残留时,不能及时发现标贯器没放置于应测试孔底位置,造成标贯数据严重失真。重型及超重型动力触探按规定需连续贯入,并定深旋转触探杆,但在施工时由于连续贯入比较缓慢,且起杆困难或局部地段锤击不进而放弃连续贯入,使得对碎石土评价缺乏相应手段的触探指标数据而不够详实,进而造成对碎石土评价的困难。

4.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技术问题解决措施

4.1提高岩土参数的准确性

对于原状岩土样获取以及进行试验较困难的岩土层的相关参数,应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并综合多学科、多技术应用领域的相关的理论技术等,对诸如承载力或变形指标等参数精准确定,对原位测试结果不相一致的试验结果,应找出不相符的原因并分析,确保试验结果数据精准以及统计报告时参数的准确性,并注意对关联度较高或相近的概念做区分,谨防参数统计时出现杂乱混淆的状况。

4.2明确勘察意图,合理选择与应用新技术

首先在工程勘察之前,应对勘察目的有一个清楚、明确的认识与理解,做好相关资料数据的搜集工作,充分把握勘察对象的具体实际情况,对建筑工程的性状结构、规模、地基承载力要求、变形模量以及抗剪力强度等所有相关的材料都搜集完全并对其进行有效分析与归纳总结,认清勘察工作的重点,让勘察资料数据与结论明确清晰,综合提高勘察成果的质量,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需要,合理选择与应用新技术,为工程结构设计提供可靠的基础依据,为保证工程施工的安全经济创造良好的条件。

4.3强化勘察报告的实用性

首先,要强化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实用性,就要综合提高勘察报告资料的准确性,除勘察资料数据本身的原因外,应加强地基评价的合理性,在基础设计参数的有效归纳与总结之后,还应基于合理准确的数据资料,对建筑工程的地质条件、地基变形模量以及固结压缩曲线等进行深入分析与总结,提高勘察报告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同时,勘察报告应满足对资料数据的统计分析,还应按报告编制标准有效提高报告中图件的实用性,对工程相关的地形地物、道路建筑物等参照物要在平面图中标明,使勘察点与拟建筑物的位置一目了然。

4.4提高相关人员的技术素质与综合能力

重视对勘察技术规程规范的学习与掌握,通过培训、学习等方法,尤其要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其所具备的专业技能能保证勘察工作的顺利有效进行。同时,注重理论与经验的紧密联系,让工作人员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与实际相联系,将理论知识合理运用于实际操作中,明确技术发展与应用,并自行合理地辨别勘察数据的真伪,通过其他相关技术方面的充分交流与沟通,合理而有序地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为有效提高勘察成果质量、保障勘察资料数据准确可靠奠定良好的基础。

5.结束语

总而言之,岩土工程勘察的成果质量对工程建设质量有深远影响,要想保证工程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与工程的整体质量,就必须对岩土工程勘察成果质量严格要求,为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提供可靠的基础依据,实现工程施工的安全高效、经济可靠。

参考文献:

[1]黄汉芳.浅论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思考[J].广东建材,2012

[2]童玲.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的技术应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

勘察设计行业调研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水利水电 工程地质 技术审查 勘察质量 基本原则

近年来,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报告一次通过阶段性技术审查的很少,一般都要补充修改报告,二次报审甚至三次报审才能勉强通过。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多的重复性工作?最直接的解释是勘测设计产品的质量不能满足要求。我院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勘测设计技术把关的主要机构之一,主要任务就是工程技术审查,凡是国家投资(部分或全部)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不能通过我院的技术审查,就不能上报立项上马兴建。

影响勘测设计产品质量的因素可以列出许多,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人文的、专业技术的等等,我们只讨论纯技术性的。笔者在本文中浅议关于某些工程勘察产品质量问题之后,主要还是从工程技术审查的角度,就我们所审查过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工程技术问题的把握原则,就工程地质专业(其他专业不议)而言作些浅显分析,希望对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的朋友们有些帮助。从不同角度对某些技术问题开展讨论,或许是有益处的。

1 关于工程地质勘察产品质量的理解

物理产品是大家十分熟悉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所组成的有体型轮廓的物理实体,例如大楼、大坝、桥梁、汽车、飞机以及日常生活用品中的书桌饭碗等等。物理产品的质量,可以用明确的质量特性来描述:a)功能性;b)可信性;c)安全性;d)适应性;e)可实施性;f)经济性;g)时间性。

逻辑产品也是大家所熟悉的,例如勘测设计产品、文化产品、软件产品等等。逻辑产品的质量与物理产品的质量有较大区别,可能不太适宜采用关于物理产品的质量评价体系进行界定。因为,勘测设计报告图纸这样的逻辑产品,是生产出大坝这样的物理产品的前奏,因此又被称为工程建设的“前期工作”;而大坝这样的物理产品的质量特性必须是物理产品生产出来之后才能检验。问题的根本还在于,怎样用逻辑产品的质量特性来有效地控制其将产生的物理产品的质量特性?显然,我们已经越搅越糊涂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系统曾经组织参照物理产品的质量评价体系搞过一阵质量特性评定实施细则的推广应用工作,好像后来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勘测设计产品质量的起色。

关于建设工程和工程勘测设计的质量控制,国家建设部和各行业均了若干法规性文件(《工程勘察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勘察设计质量管理标准》、《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规定》、《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实施办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文件质量特性和质量评定实施细则》、《ISO900X》等)和标准(各类《规程》、《规范》、《强制性条文》等),还有质量管理和控制的专门机构,质量体系认证中心、质量技术监督局(站、所、中心等)、资质认证等。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全面质量管理(TQC、QC小组)”,到20世纪90年代的轰轰烈烈的“贯标”运动,21世纪开始的“强制性条文宣讲”、“资质认证”、“质量认证”等运动,甚至不惜采用高科技的“工程勘测设计信息管理系统”等等,措施可谓全面,但却永远也不可能不出现工程质量问题,就像法律再严格但永远不可能不出现犯罪问题一样。

可见,关于勘测设计产品的质量问题,我们除了许多措施手段之外,也许还要从更为全面更为人性化的方面去考虑,就像国家强大了经济发展了但还需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样,勘测设计产品的质量问题,或许也该去寻找新的出路了。

2 工程地质勘察产品常见的质量问题

根据笔者的理解,工程勘察产品质量的优劣主要应该表现在:基础资料、分析论证、专业结论和成果表述四个方面。之所以技术审查通过率低,自然与勘察产品质量有关。体现质量优劣的这四个方面是紧密相关的,任何一个方面的放松,都将影响到产品的整体质量。

2.1 基础资料

基础资料的获取一般有两条途径:收集和实测。我们只要随意翻开任何一本专业教科书,都可以见到关于如何获取基础资料的详尽阐述。

2.1.1收集类资料

一般说来,工程区的区域地质资料,基本地质环境条件,一方面可以从一些公开出版发行的图书、教科书、地质图、专著、专业性期刊杂志上获取,最权威的是全国各省区都有的《区域地质志》;另一方面可能是前人留下的、他人提供的,或其他行业为其他工程已经提交的勘察报告、工程介绍等等,尽可能收集为我所用。

我们在工程审查中感到,此类通过收集就可以获取的基础资料,在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中却往往大有欠缺,主要表现在引用资料不能做到合理取舍为我所用,对正在勘察中的工程针对性不强,不能明确地给读者一个清晰的工程区地质环境的概念,也不能正确地应用这些已有资料为自己工程添砖加瓦。当然这还是属于不足之处的小问题,只要认真对待即可解决。

2.1.2 实测类资料

针对正在勘察的工程的实测类资料是必须的也是最可靠的。此类资料包括勘探类(钻探、硐探、坑槽探、物探等)、地质测绘类(地质填图、实测剖面、地质描述、洞穴测试等)、测试类(岩土体室内外各种试验测试、渗透测试及长期观测、地质体变形位移监测等)以及由这些实测资料经过分析整理后的归类资料。

实测类资料最怕做假。尽管个别造假资料并未对工程带来灾难性后果,但其性质是十分恶劣的,后果也是最可怕的。实测类资料要尽可能避免以偏概全,例如某岩溶工程区经调查某一高程有泉水出露,但就以此当成该区岩溶地下水位,是不可靠的。

实测资料的分析整理是较为复杂的课题之一。经分析整理后的资料,需要提出工程区各类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的地质建议值。这个地质建议值的技术含量最高,是建立在可靠的测试资料、类比资料和地质师的经验之上的,也是地质师对工程区地质环境的理解、对所在工程建筑物受力条件和运行条件的理解、对工程总体把握的程度等等方面的反映。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地质参数与地质师的专业素质关系重大,从而导致了人为因素的存在。学术界研究了许多地质参数的取值方法和理论,试图消除人为因素。我们搞工程,数学力学计算分析是必不可少的,然而某些方面仍然是经验性半经验性决策,这就是人为因素。当采用了所谓的理论方法消除了人为因素之后,不知道是科学的还是非科学的!请不要忘记时代强调的是“人的因素第一”。

实测类资料中对工程稳定(边坡、坝基、洞室等)有重要影响的地质缺陷体、结构面、洞穴区、渗漏区等条件的查明,边界条件的确定,技术要求较高,需要认真对待,重大问题还应考虑专门性勘察研究。此类问题对于重大工程一般不会遗漏,非重大工程出问题的较多。

2.2 分析论证

在充分获取基础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际进行分析论证,这是体现地质师的技术水平和学术思想的升华过程。我们的许多勘察报告所欠缺的正是分析论证这一环节,因此地质师们往往又被学院派人士白眼为理论素养不足的地质匠。当然,经验丰富的地质师对学者们的讽刺也是有说法的,因为学者们时而也在工程实际面前大跌眼镜。

其实,就搞工程而言,最实用最能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理论就是最好的理论;深入浅出摆事实讲道理式的文字说明就是最有说服力的分析论证报告!那些让人看不懂的与工程实际相去甚远的所谓的理论性很强的杰作,请学者们慢慢研究去。地质师们需要做的其实也很简单,就是用我们已经掌握了的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理论和方法,去分析回答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在工程勘察报告中讲出道理,作出评价,这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好体现。当然,在分析论证充分说理的过程中,地质师的丰富经验与创新思想相结合,碰撞出超级火花,就可以申请工程院院士了。

我们所常见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在分析论证方面略显不足的主要表现在少有或没有分析说理的过程;有时应用的分析方法和理论不符合当前研究的工程实际问题;所选取的类比工程与当前工程有本质性差异;对设计意图吃不透因而地质评价的针对性不强;对基本资料研究不透因而对问题的分析不能深入;缺相关专业的知识而导致对问题的研究抓不住实质;对规范的理解存在唯书论;等等。

2.3 专业结论

工程地质结论应该包括:确定性结论、推测性结论、可能性结论和暂时无法作出的结论。根据所掌握的资料和对工程的把握,通过认真的理性的分析论证,准确地给出地质专业性结论,这是地质师的基本任务。当能够明确地得出确定性结论时,一定不要拖泥带水留下尾巴影响工程技术决策或误导后续勘测设计工作;而对于基础资料不足分析论证不充分暂时作不出明确性结论的,就一定不要勉强作出结论,但必须提出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对于推测性和可能性结论,则应留有余地并提出继续开展相应工作的建议。

地质报告中关于专业结论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某些问题没有结论,例如摆了许多水库区的地层岩性条件之后,并不回答水库渗漏与否这样的实质性问题;某些问题超权限作结论,例如库区矿产问题,只能由地矿部门来回答且必须出具确认性文件;某些问题结论错误,例如某一类软弱夹层对某一类工程的稳定问题并不起控制作用,但却被作为主要问题来研究;还有一些不属于地质专业的表态性结论,例如坝址选择,我们只能从地质专业的角度实事求是地分析论证工程地质条件的优劣就完成任务了,并不需要我们这个专业去进行什么施工方便经济合理这样的综合性比较。这就相当于侦察兵和情报部门的任务是搞清敌情为战略决策服务但并不负责战略决策一样。当然有时地质专业在工程决策中可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那也是多专业全面比较综合评价的结果;只有当地质环境恶劣到根本不宜兴建工程,或兴建工程代价太大甚至可能诱发严重地质灾害时,地质专业就可以起到一票否定的作用。

2.4 成果表述

工程地质勘察成果以勘察报告和图件的形式提交。报告和图纸主要是逻辑性质的产品,这些逻辑产品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一本勘察报告,你完全可以从字里行间去读出报告编写者的工作态度、业务水平、学术思想和工作能力;你更可以体验那些报告的校核人、技术把关的总工程师们的工作态度。你也可以从一张普通的工程地质图去感悟制图者的专业境界。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主要由前述的基础资料、分析论证和专业结论三大部分内容组成,其中存在的技术质量问题前面业已阐述,下面我们主要集中于报告编写方面的讨论。

2.4.1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与工民建系列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有本质区别,完全不能相提并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较为规范化标准化,甚至已有软件帮你写报告,你只需要填写一些基本数据就可以了。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没有标准的编写格式,只有大致轮廓的章节顺序。因为不同工程区条件和问题差异太大,分析论证的过程需要根据工程的复杂程度安排大量文字章节,辅以若干插图插表,以及分析计算成果等等。

勘察报告编写质量主要表现在章节安排、逻辑顺序、文字质量、插图插表,最后是编辑打印等等方面。工程勘察花去了大量人力物力时间财力,成本较高,最终成果就是提交的勘察报告,因此在报告的编写方面下功夫不够差错较多是很不值得的。

2.4.2 工程地质图

工程界勘察已实现了计算机制图。图形看上去很美观漂亮,但有时却往往经不起专业推敲,甚至存在一些制图常识性错误。例如图纸上的图形在图例中找不到,给本来就令人头痛的地质图带来识图困难;而图纸上没有的却在图例中出现了,这种情况在手工制图中决不会出现,因为多画一个图例就多花一分功夫,而用计算机制图时就被一个简单的拷贝命令立即成批地实现了。图件方面表现出的质量问题,一般还不是专业技术方面的,主要是制图者、校核人审批人工作态度的反映。

3 阶段性工程技术审查不能一次性通过的技术原因

近年来有相当比例的水利工程勘测设计报告不能一次性通过技术审查,在工程地质专业中纯粹属于技术原因的有两大类:第一类属于实测类资料差得太多,必须按需要布置地质勘探试验等外业工作予以获取。第二类属于基本资料尚可,但分析论证不力,结论有误;或尚差缺部分外业资料但并不影响到本阶段的技术设计方案的变更或重大修改,可以放到下阶段去补充勘察,但本阶段需要补充内业工作,修改勘察报告达到阶段性要求。第一类问题影响较大,补充外业勘探试验工作也会受到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周期较长,有可能还会失去当前项目立项时机,因此应尽量避免。

最近我们审查过一个水利枢纽工程(初步设计阶段),230余米高的双曲拱坝。按规范要求,两岸30m~50m高程应有一层勘探平硐控制,但此工程两岸仅仅只有一至二层勘探平硐,且还不全在坝肩位置上,对于影响到大坝抗滑稳定的地质结构面的空间方位和性状等问题根本不能有效控制,现场岩体力学试验只有两组,完全不能满足高坝工程分析研究对基本资料的要求,属于勘探工作量严重不足且地质条件对工程设计方案有重大影响,设计方案没有可靠地质基础资料的支撑,重大技术问题不清楚不落实,技术审查当然不能通过,并且需要补充大量地质勘察试验工作。

大家知道,拱坝由于受力条件的特殊性,因而对坝基(肩)地质条件的要求是所有坝型中最为严格最为苛刻的。坝基岩体结构面的空间方位、性状、物理力学性质,对大坝抗滑稳定和变形控制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任何分析研究推测判断,没有可靠的勘探资料予以确认,是不能作为设计依据的,特别对于重要工程的关键部位更是如此。规范规定30m~50m高程就要有一层人可以进去详细地进行地质测绘、试验、结构面统计等等地质工作的勘探平硐,也是从众多工程实践中归纳和提炼出来的,属于必须遵照执行的硬性规定。上面这个工程实例比较典型,勘察工作出现了较大反复,在此列举希望引以为戒。

当然,某些特殊问题也有留到施工期去补充勘察的。例如某工程为当地材料坝,河床坝基存在5m~12m厚第四系冲积砂砾石覆盖层,初步设计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应该对此覆盖层进行详细勘察,覆盖层的颗粒级配、密实程度、液化性质、变形特征、承载能力等均应作出评价,以便对覆盖层作出保留还是开挖的设计决策。但是往往许多工程在前期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达不到作出保留与开挖的准确评价,这时可以考虑留到施工期继续研究,但在前期工作阶段宜按覆盖层全部开挖考虑,施工期可以通过补充工作后考虑全部开挖、部分开挖或全部保留的决择。

4 争取阶段性工程技术审查一次性通过的基本原则

阶段性工程技术审查不能一次通过,不一定是地质专业的原因。本文不涉及其他原因和其他专业的问题,只议工程地质专业争取一次性通过技术审查的基本原则。其实,前述第3节的工程举例中,已经表明了工程地质专业技术审查通过与不通过的基本尺度,这里我们来归纳出几条,以便大家来共同把握。

(1)勘探工作量应基本达到规范要求。特别是对于混凝土高坝类坝型,其对地质条件的要求远高于当地材料坝坝型,勘探和试验工作量至少应达到或接近规范规定的最低要求,不能像前节中列举的拱坝实例那样相差太远。

(2)对于本阶段稍微欠缺一些勘探试验工作的,地质应建议按最差条件考虑工程处理措施,这就是暂时不能作出确定性结论的,以工程量“包得住,留有余地”的方式去处理;各类地质建议参数在初期勘察阶段也应按“包得住,留有余地”的原则考虑。如此处理后,可以考虑将欠缺工作量留至下阶段补充,地质参数和设计方案也可以待下阶段进一步优化。

(3)本阶段的基本地质结论可以在下阶段的深入勘察中进一步充实和论证,但至少对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应有一个基本把握,在勘测设计初期阶段就不应被遗漏。例如在项目建议书阶段水库不存在渗漏问题,可研阶段发现存在重大渗漏问题,这是不能允许的;又如可研阶段选定坝址初定坝型,不能在初设阶段由于地质原因将坝址和坝型都重来;再如需要进行工程处理的地质缺陷,在项目建议书和可研阶段即需要打足处理工程量,不能随着勘测设计阶段的深入由于地质原因导致处理工程量的大幅度增加。

(4)基础资料不能有假,本阶段提交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质量基本满足本文前述的阶段性质量要求;各类地质图件其全,质量符合技术要求。

把握好以上这四条基本原则,对于工程地质专业来说,一次性通过阶段性技术审查就没有问题。当然,这主要是针对大型枢纽工程而提出的,其他类型的工程可参照考虑,注意理解“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准确把握”。

5 结束语

工程勘察产品是逻辑产品,其质量特性不同于物理产品。此逻辑产品的质量实际上也就代表了整个工程勘察阶段的工作质量。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的阶段性技术要求,现行规范有明确规定,满足了规范的技术要求,也就满足了勘察产品的质量要求(如果没有其他更为权威的质量标准,现行规范就是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