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社局人才工作要点

人社局人才工作要点

人社局人才工作要点

人社局人才工作要点范文第1篇

产业人才引育工作方案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为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四届十二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和全区创新发展大会要求,以扎实举措营造一流人才生态,为高新区全面实现“六个明显提升”提供坚实的人才智力支撑,现就加强我区2021年度产业人才引育工作,制定以下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市、区创新发展大会要求,着眼“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以高新区“两特三新一现代”产业发展为导向,以中高端人才、能工巧匠、青年人才等产业人才引育为重点,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人才链,加快形成“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互融”的生动局面,全力以赴确保全区“十四五”人才引育工作实现“开门红”,为常州全面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作出高新贡献。

二、主要目标

2021年,全区产业人才发展工作围绕人才引进、促进就业创业、强化人才培育、提升服务效能等方面综合施策,全区新增各类人才24000人,其中产业紧缺人才20000人,技能人才4000人。

三、工作措施

(一)突出产业人才重点发展战略

高新区的使命就是产业集群,全区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把产业人才引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进一步深化“以产业集聚人才、以人才振兴产业”理念,全力构建“人才驱动—产业发展—人才集聚”良性循环,努力营造“产业人才”氛围,加快引育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支撑发展的人才队伍,力求通过引进一个高端人才,带来一个创新团队,突破一项重大技术,催生一个高新产业,培育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为高新区打造“城市新中心、中轴新支点、产业新高地、智慧生态城”提供重要人才和智力支撑。加强对产业人才先进事迹、产业人才工作的挖掘宣传报道,树立“身边人才是榜样”典型,深入开展产业人才需要和价值实现的跟踪调研,做好贴心暖心服务同时,注重优秀人才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设立企业引才贡献奖,营造浓厚的尊才爱才氛围。(责任部门: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统战部、区人社局)

(二)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1.突出行业引才作用。制定重点行业人才发展规划,建立行业人才工作目标,构建行业人才管理体系。发挥创新平台集聚顶尖人才作用,依托常州人工智能与仿生机器人中心、常州先进陶瓷智能传感研究院等重大科研创新平台,广泛集聚站在科技前沿、引领未来方向的高端人才。发挥专题园区集聚行业人才作用,以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为重点集聚一批现代农业产业人才,以滨江经济开发区、生命健康产业园、光伏产业园等重点工业园区集聚一批制造业紧缺人才,以创意产业园、恐龙园、环球港等集聚一批现代服务业人才,强化“一产、二产、三产”各支人才队伍协调发展,发挥行业主管优势,突出行业人才引进,引导全区各行各业人才队伍提升发展。加大社会工作者引育力度,全区新增持证社工不少于100名,每万人拥有持证社工数达到16.5人,在全市各辖市区中保持前列;建成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4个,开发实施社会服务项目不少于5个,打通社会工作人才为民服务的最后一米。(责任部门:区委宣传统战部、区司法局、区经发局、区教育局、区科技局、区人社局、区住建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商务局、区卫健局、区医保分局、滨开区、各镇(街道))

2.进一步拓宽引才渠道。深化校政企联动引才,加强与高校的深度合作,实施“百校千企万名英才集聚工程”,“十四五”期间,在全国高校中设立“高校引才工作站”100个,聘请1000名学校老师、辅导员、常州籍学子等担任常州国家高新区“引才工作大使”,借力发力,为我区产业人才招引工作提供支持与帮助。加大技能人才引进力度,2021年争取在双创类技能人才引进方面实现新突破。对企业单位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冠名”、设立奖学金、助学金的,由政府给予奖励补助。搭建开展社会工作的基层综合性服务平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社会购买服务、慈善资助服务等方式,培育发展社工人才服务队伍。(责任部门:区人社局、团区委、滨开区、各镇(街道))

3.发挥人力资源产业园资源集聚作用。围绕服务产业、集聚人才的目标,发挥市场化机制作用,进一步释放常州国家高新区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资源集聚效应,为全区紧缺人才引进工作提供支撑,2021年新引进6~10家国内外知名机构入驻,进一步提升园区整体服务能级。园区机构服务区重点企业达500家,引进人才5000人以上,服务员工10万人次以上。鼓励有经验、有实力的园区机构以购买服务形式,承揽由政府主办的各类校园招聘会、引才推介会、校企对接等活动。设立机构引才服务奖,对为全区人才引进做出贡献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给予表彰奖励。(责任部门:区人社局)

4.支持企业柔性引才。对于特殊人才群体,坚持以用为本,鼓励和倡导“才为我用、才尽其用”,实施柔性引才。支持省市重大项目以柔性引才的方式引进高层次紧缺专业人才,服务重大项目推进。持续加大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力度,优化博士后管理制度,放大柔性引才效应,“十四五”期间,新建、升格博士后工作站10家,其中2021年新建、升格博士后工作站2家以上。举办好“万名硕博常州行”“研究生社会实践引育计划”等活动,引导和鼓励高校研究生将论文课题、社会实践等与常州国家高新区实际相结合,征集“研究生社会实践计划”课题30个。(责任部门:区经发局、区人社局、滨开区、各镇(街道))

(三)强化产业人才培育

1.培养重点产业紧缺人才。围绕“两特三新一现代”特色产业,发挥重点产业的龙头企业、重点企业在人才培育与人才集聚方面引领作用,构建重点产业紧缺人才集聚高地。深化校企合作,支持企业针对紧缺人才实施定向委托培养、“订单式”培养计划。组建企业联盟,试点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共建教学资源、实习实训基地、双师型教学团队,实现人才培养校企共赢。支持省级开发区、专题园区出台重点产业紧缺人才招引配套政策。(责任部门:区人社局、区总工会、滨开区、各镇(街道))

2.强化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支持企业引进高技能人才及培养“多能工”。推进区级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政策全覆盖,加大区级技能培训补贴支持力度,对组织本单位职工参加技能培训并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的,提高资助标准。支持企业开展新型学徒制培养,推进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扩面,积极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全年培养新型学徒500人次、开展技能竞赛6场,新增高技能人才2000人。对新引进的高技能领军人才实施入选资助和引才资助等鼓励政策。(责任部门:区人社局、滨开区、各镇(街道))

3.加强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继续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鼓励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技能专家领衔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五年内,建成区级以上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10家、技能大师工作室10家,其中2021年建成区级以上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2家、技能大师工作室2家。继续发挥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培养高端人才引领作用,“十四五”期间,全区博士后科研人员总量达100名,其中2021年全区博士后科研人员总量达75名。加大力度吸引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来区合作办学、建设教学研究机构、重点实验室,联合企业开展人才培养项目。(责任部门:区经发局、区科技局、区人社局、滨开区、各镇(街道))

(四)促进人才就业创业

1.扩大实习见习规模和范围。将实习见习作为促进青年就业的重要举措,纳入稳就业工作整体安排。扩大实习见习规模和范围,鼓励社会各界为青年实习、见习提供岗位和场所,扩大岗位募集规模,每年稳定提供1万个以上实习见习岗位。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优秀青年在高新区参加就业实习见习活动。对组织安排大学生来区实习见习的单位给予政策支持。(责任部门:区人社局、团区委、滨开区、各镇(街道))

2.加大青年创业载体建设力度。以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创业示范基地为抓手,以“三晶孵化基地”“嘉壹度”“拨云孵化器”等省、市级大学生创业园和创业基地为示范引领,实施“一镇一基地”“一园一苗圃”计划,把创业基地、苗圃建成面向大学生、新生代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的技能提升、就业帮扶、创业培训、创业孵化的创业就业服务综合体。举办好各类型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持续激发青年人创新创业热情,支持创业带动就业。2021年新增市级以上青年创业载体2家。(责任部门:区人社局、团区委、滨开区、各镇(街道))

3.优化引才环境配套。开展青春逐梦新北计划,2021年在全区设立青年人才驿站10家,为青年人才来区创业就业提供临时住宿、政策咨询、培训交流、社会融入等服务;对来区面试的大学生提供一次免费住、一次免费游,感受常州国家高新区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深厚的人文底蕴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实施人才安居工程,按照“职住平衡、就业建设、个性共享”的原则,规划建设或改造人才公寓5000套,对新落户的各类紧缺人才提供服务。加大教育医疗项目建设力度,补足民生短板,创造良好人才服务环境。开展“青春留常计划”,实施青年来常“生活居住双资助”政策,对企业新引进的全日制本科及以上人才给予生活补贴、租房补贴、购房补贴等政策。升级“人才一卡通”,扩大覆盖范围,依托“人才一卡通”推进人才服务统筹协调,在子女教育、医疗健康、旅游休闲等方面开设绿色通道或实行优惠。对新引进的年薪30万元以上人才,三年内按照对地方贡献部分为上限进行分类分档奖励,促进高层次人才扎根新北。(责任部门: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统战部、区教育局、区人社局、区住建局、区卫健局、团区委、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滨开区、各镇(街道))

(五)提升人才服务效能

1.优化公共服务举措。依托常州“人才地图”,做好人才数据采集和分析,掌握全区行业人才分布、人才流动趋势,实现数字赋能人才服务。对照“高新事·高兴办”要求,优化“一门式”“一窗式”人才服务,开发“秒办”“一件事套餐办”项目,优化人才“一网通”服务平台,推行重点企业、重点人才“一对一”服务。强化紧缺人才服务工作能力建设,配优配齐服务队伍,优化业务服务流程,提升公共服务效能。(责任部门:区委组织部、区人社局、区行政审批局、滨开区、各镇(街道))

2.加强人才政策宣传。开展人才政策服务进企业、进校区、进园区、进社区的“四进”活动,推行人才政策的宣传与招商引资、企业注册、载体服务“三同步”举措。发挥区融媒体平台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全方位宣传高新区人才政策,让政策红利和创新服务更快速、更精准惠及各类人才。(责任部门:区委宣传统战部、区科技局、区人社局、区商务局、区行政审批局、滨开区、各镇(街道))

3.打造人才服务品牌。围绕“天下英才汇龙城,创新创业在常州”总体要求,继续优化推进“博揽人才 集聚新北”各类市场和校园招聘活动,不断优化常州高新区营商营智环境。2021年全区举办各种类型招聘会活动100场,其中校园招聘活动50场。开展“HR能力提升双百行动”,每年组织100家重点企业HR,100名引才工作者和志愿者开展专业、高效、实用的“技能提升训练营”活动,打造全域人才服务品牌。(责任部门:区人社局、滨开区、各镇(街道))

(六)强化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围绕产业人才工作成立专项小组,明确目标和任务,形成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的工作机制。(责任部门:区委组织部、区人社局、各镇(街道))

2.加大工作考核。建立完善人才工作考核办法,围绕人才引进工作目标设置考核指标,列入区级职能部门、镇(街道)年度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体系。(责任部门:区委组织部、区经发局、区人社局)

3.加强社会工作培训。认真组织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考试工作,及时组织开展社会工作职业考试培训,确保社会工作者考试报考及通过率逐年提升,并对持证人员开展再继续教育培训。(责任部门:区人社局、各镇(街道))

4.加强资金保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把对人才投入作为效益最大的战略性投资,优先保障人才投入,以政府投入引领社会资本投入。做大人才专项资金盘子,保持人才投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产业人才专项资金优先保障。强化人才专项统筹管理,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优化资金兑现操作流程,全力保障人才政策顺利实施。(责任部门:区财政局、区人社局、滨开区、各镇(街道))

 

附件:1.常州国家高新区(新北区)产业人才引育任务分解表

2.常州国家高新区(新北区)2021年度产业人才引

育任务分解表(镇街道)

3.常州国家高新区(新北区)2021年度产业人才(分

行业)发展目标

附件1

 

常州国家高新区(新北区)产业人才引育任务分解表

 

序号

重点任务

任务名称

“十四五”目标

2021年目标

2021年

第一季度目标

2021年

第二季度目标

2021年

第三季度目标

2021年

第四季度目标

牵头单位

参与单位

1

突出产业人才重点发展战略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产业人才的引进工作摆在重要位置;

2.营造浓厚的尊才爱才氛围。

 

 

1.形成十支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方案,并根据方案推动实施;

2.制定人才工作要点、制作人才工作白皮书,并组织召开全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3.根据市级创新政策内容,完善升级区级人才政策,3月底前基本成稿;

4.加强人才宣传,3月底前形成区“群塑群像”人才宣传方案并实施;

5.优化人才服务,构建区优秀人才“一对一”联系服务机制。

1.根据“十大人才工程”进一步完善区“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内容;

2.6月底前制作区人才公寓地图;

3.持续加强人才宣传。

1.举办有影响力的知名活动,8月底前向省人社厅争取省创新创业大赛承办权,力争10月左右成功举办该赛事;

2.持续加强人才宣传。

1.12月底前优化提升人才“一网通”服务平台;

2.开展十支人才队伍建设大督查,确保各项任务指标按时有效完成;

3.持续加强人才宣传,12月底表彰在人才宣传中表现突出的个人。

区委组织部

区委宣传统战部

 

2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进一步拓宽引才渠道

1.建立高校引才工作站100个,聘请“引才大使”1000个;

2.创新引才渠道,探索实施海外留学生人才引育计划,引进海外优秀留学人才200人;

3.争取在双创类技能人才引进方面有突破。

1.引进紧缺人才20000人;

2.建立高校引才工作站20个,聘请引才大使200名;

3.引进海外优秀留学生人才50名;

4.双创类技能人才引进人数1名。

1.引进紧缺人才2500人;

2.摸排省内外高校,建立引才工作站10个,聘请引才大使70人;

3.走访企业,摸排企业近三年引进高技能领军人才情况。

1.引进紧缺人才6500人;

2.建立引才工作站5个;

3.聘请70名引才大使;

4.引进海外优秀留学人才20人;

5.省双创高技能人才材料申报。

1.引进紧缺人才6500人;

2.建立引才工作站5个;

3.聘请60名引才大使;

4.引进海外优秀留学人才20人;

5.跟进省双创高技能人才后续答辩等事项。

1.引进紧缺人才4500人;

2.引进海外优秀留学人才10人。

区人社局

团区委

滨开区

各镇(街道)

3

发挥人力资源产业园资源集聚作用

1.产业园机构集聚数50家;

2.园区机构服务区属重点企业达到2000家以上,机构引才人数达3万人以上。

1.新引进6~8家国内外知名机构;

2.园区机构服务区属点企业达到500家以上,机构引才人数达5000人以上。

机构服务企业数150家,机构引才达1500人以上。

1.引进2家国内外知名机构入驻;

2.机构服务企业数100家,机构引才数达1000人以上。

1.引进2家国内外知名机构入驻;

2.机构服务企业数150家,机构引才数达1500人以上。

1.引进2家国内外知名机构入驻;

2.机构服务企业数150家,机构引才达1500人以上。

区人社局

 

4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支持企业柔性引才

1.加大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力度,新建、升格博士后工作站10家;

2.举办好“万名硕博常州行”、“研究生社会实践引育计划”,征集“研究生社会实践计划”课题150个。

1.新建、升格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以上;

2.征集“研究生社会实践计划”课题30个以上。

1.摸排区内拟申报博士后工作站企业名单;

2.征集研究生社会实践课题30个。

完成申报博士后工作站材料上报,时间根据申报文件而定。

 

 

区人社局

区经发局

滨开区

各镇(街道)

5

强化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区级技能培训政策全覆盖并加大支持力度。支持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推进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扩面工作,全区新增高技能人才10000名,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2500人次。

1.修改完善区级技能人才政策;

2.新增高技能人才2000名,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500人次。

修订区级技能人才政策。

1.结合疫情防控情况,筹备职业技能竞赛活动;

2.修订区级技能人才政策。

1.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

2.做好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班、技能人才培训班管理。

1.完成职业技能竞赛活动6场;

2.跟进已开班的技能人才培训班后续考试取证情况。新增高技能人才2000名;

3.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500人次。

区人社局

滨开区

各镇(街道)

6

加强人才培养基地建设

继续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建成区级以上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10家,技能大师工作室10家。

建成区级以上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2家、技能大师工作室2家。

走访企业,宣传相关政策。

摸排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情况。

完成市级高技能人才项目申报工作。

完成区级高技能人才项目的申报、评选工作。新增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2家,技能大师工作室2家。

区人社局

区经发局

区科技局

滨开区

各镇(街道)

7

促进人才就业创业

扩大实习见习规模和范围

征集青年就业实习见习岗位数5万个以上。

征集青年就业实习见习岗位10000个。

征集就业见习岗位5000个。

 

征集就业见习岗位5000个。

 

区人社局

滨开区

各镇(街道)

8

加大青年创业载体建设力度

实施“一镇一基地”、“一园一苗圃”计划,力争建成区级以上青年创业载体10家。

新建成市级以上创业载体2家。

 

摸排、走访区内拟申报创业载体的园区。

 

新建成市级以上创业载体2家。

区人社局

团区委

滨开区

各镇(街道)

9

优化引才环境配套

1.建成青年驿站10家;

2.规划建成人才公寓5000套;

3.开发建设常州高新区“人才卡”,实施“一卡多能”计划,吸引更多青年人才来区进入就业创业准备行动。

建成青年驿站10家。

1.出台青年驿站管理办法;

2.讨论高新区“人才卡”系统建设方案。

1.建立青年驿站10个;

2.完成高新区“人才卡”系统建设工作。

 

 

区委组织部

区人社局

区住建局

团区委

区委宣传统战部

区教育局

区卫健委

滨开区

各镇(街道)

10

提升人才服务效能

优化公共服务举措

1.优化“一门式、一窗式”人才服务举措,开发“秒办”、“一件事套餐办”项目”;

2.加强人才服务队伍的能力建设,优化服务流程。

1.开发“秒办”、“一件事套餐办”项目5个;

2.优化区级人才项目申报服务系统。

1.做好“秒办”、“一件事套餐办”项目准备工作;

2.做好区级人才项目申报系统升级的前期准备工作。

 

1.开发、实施“秒办”、“一件事套餐办”5个;

2.完成人才项目申报系统的升级工作。

 

区人才办

区行政审批局

区人社局

滨开区

各镇(街道)

11

加强人才政策宣传

开展人才政策、人才服务宣传进企业、进校区、进园区、进社区的四进活动,活动场次500场以上。

开展人才政策、人才服务宣传进企业、进校区、进园区、进社区的四进活动100场以上。

 

开展人才政策、人才服务宣传进企业、进校区、进园区、进社区的四进活动40场。

开展人才政策、人才服务宣传进企业、进校区、进园区、进社区的四进活动30场。

开展人才政策、人才服务宣传进企业、进校区、进园区、进社区的四进活动30场。

区人社局

区委宣传统战部区科技局

区商务局

滨开区

各镇(街道)相关园区

12

打造人才服务品牌

优化人才招聘活动方案,营造优质”营商营智“环境,实施“百校千企万名人才集聚行动”,举办各类招聘会活动400场,打造全域人才服务品牌。

1.举办各种类型招聘会活动100场,其中组织开展校园招聘活动不低于50场;             2.开展“HR能力提升双百行动。

开展“博揽人才 集聚新北”校园招聘活动10场。

开展“博揽人才 集聚新北”校园招聘活动15场。

开展“博揽人才 集聚新北”校园招聘活动10场。

开展“博揽人才 集聚新北”校园招聘活动15场。

区人社局

滨开区

各镇(街道)

13

强化组织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

围绕产业人才工作成立专项小组,明确“十四五”总体工作目标和任务,形成工作机制。

成立产业人才发展工作专班,明确年度工作目标、任务。

成立工作专班,下达年度目标任务。

 

 

 

区委组织部

区人社局

各镇(街道)

14

加大工作考核

建立考核办法,将产业人才发展工作列入区级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

建立考核办法,将产业人才发展工作列入区级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

制定完成产业人才发展工作考核办法。

 

 

 

区委组织部

区经发局

区人社局

15

加强资金保障

做大做强区人才专项资金盘子,保持人才投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强化人才专项资金统筹管理,保障人才政策顺利实施。

做大做强区人才专项资金盘子,保持人才投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强化人才专项资金统筹管理,保障人才政策顺利实施。

完成年度产业人才发展专项资筹集工作。

 

 

 

区财政局

区人社局

滨开区

各镇(街道)

 

附件2

 

常州国家高新区(新北区)2021年度产业人才引育任务分解表(镇街道)

 

序号

                         单  位

任务名称

滨开区

(春江街道、魏村街道)

孟河镇

薛家镇

罗溪镇

西夏墅镇

奔牛镇

新桥街道

三井街道

龙虎塘街道

合  计

一、产业人才引进

1

拓宽引才渠道

新增产业

紧缺人才

4950人

790人

3250人

1350人

720人

560人

600人

4540人

3240人

20000人

建立高校

引才工作站

4个

2个

2个

2个

2个

2个

2个

2个

2个

20个

聘请引才大使

40名

20名

20名

20名

20名

20名

20名

20名

20名

200名

2

支持企业柔性引才

新建市级以上

博士后工作站

1家

1家

1家

1家

1家

1家

1家

1家

1家

9家

二、产业人才提升培育

3

促进技能

人才队伍建设

新增高技能人才

250人

200人

250人

250人

200人

200人

200人

250人

200人

2000人

申报双创高技能人才

1名

 

1名

 

 

 

 

1名

 

3名

三、人才就业创业

4

就业实习

见习基地建设

征集大学生

就业实习见习岗位

2600个

500个

1800个

700个

400个

300个

300个

1800个

1600个

10000个

建设大学生实习基地

25家

3家

20家

8家

3家

3家

5家

18家

15家

100家

5

青年创业载体建设

建设区级以上

青年创业载体

2家

1家

1家

1家

1家

1家

1家

1家

1家

10家

6

引才环境配套建设

建设青年驿站

2家

1家

1家

1家

1家

1家

1家

1家

1家

10家

规划新建人才公寓

 

 

 

 

 

 

 

 

1个

 

四、人才服务效能提升

7

人才政策宣传

开展人才政策

宣传活动场次

20场以上

5场以上

15场以上

10场以上

5场以上

5场以上

5场以上

20场以上

15场以上

100场

8

人才服务品牌建设

举办校园招聘活动场次

不低于11场

不低于3场

不低于8场

不低于5场

不低于3场

不低于3场

不低于3场

不低于8场

不低于6场

50场

 

附件3

 

常州国家高新区(新北区)2021年度

产业人才(分行业)发展目标

 

序号

行业人才

2021年新增人才(单位:人)

责任单位

1

文化行业

600

宣传统战部

2

文旅、体育、娱乐行业

600

教育局

3

金融业

600

经发局

4

物业、市政管理、建筑业、交通运输、房地产

800

住建局

5

农业、水利、畜牧水产

100

农业农村局

6

商贸、酒店、餐饮

600

商务局

7

医疗、健康

300

卫健局

8

医药零售

50

医保分局

9

律师行业

50

司法局

10

养老、社工、

人力资源服务业

300

人社局

11

产业紧缺人才(制造业)

16000

人社局、经发局、科技局

12

技能人才

4000

人社局

人社局人才工作要点范文第2篇

(一)加强指导协调,努力提升人才工作水平

1、进一步做好“*”人才发展规划的修改完善工作。深入开展调研,组织力量进行重点问题研究,广泛征求意见,使规划充分体现地方特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把人才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责任单位:县人劳社保局、县委组织部、县发改局

配合单位:县党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

完成时间:6月底前

2、召开县党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议“*”人才发展规划;总结05年全县人才工作,对*年人才工作进行总体部署,分解落实任务。

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

配合单位:县党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

完成时间:5月底前

3、加强对人才工作的检查、指导和考核。把人才工作列入乡镇、县属单位年度工作考核目标,进一步增强“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意识;同时对有关部门人才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抽查。

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人劳社保局

配合单位:县党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

完成时间:年底前

4、抓好政策的落实和完善。认真抓好《关于大力引进紧缺人才的若干规定》等已出台政策的贯彻落实;结合实际,进一步健全相关的政策和制度。

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人劳社保局

配合单位:县党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

完成时间:全年实施

5、注重新形势下人才工作的调研。针对新时期新阶段人才工作中的新情况新要求,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工作的方法和机制。进一步总结推广人才工作的新经验,找出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原因,在难点热点问题上出思路、出对策,及时为全县人才工作的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

配合单位:县党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

完成时间:全年实施

6、搞好人才资源统计工作。按照新的人才统计指标体系,搞好全县人才资源统计工作,广泛收集各类人才信息,摸清全县人才工作队伍基本情况,建立和完善各类人才数据库,为县委、县政府的决策提供依据。

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农林局、县委组织部、县人劳社保局

配合单位:县党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县民政局

完成时间:3月底前

(二)创新培养机制,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

7、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对党政人才以提高执政能力建设为核心,通过落实大规模的干部培训计划,外派、挂职等形式加强培养;继续开展领导干部读书会活动;利用县属单位、乡镇换届契机,加大对后备干部的培养和选拔力度。对企业经营管理者以提高创业能力为核心,加强与党校、工商联、经贸局等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实施优秀企业家培养工程,开设企业家论坛,通过讲座辅导,主题研讨、考察调研、读书交流等形式,努力培养一批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对专业技术人才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积极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开展人才定向培训、学习进修和学术交流;继续开展第二批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优秀专业人才评选工作,加强目标管理,鼓励他们在管理期内多出创新成果;举办优秀人才理论学习培训班,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综合素养;做好06年市“新世纪111人才工程”培养人员的选拔工作。

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人劳社保局、县经贸局

配合单位:县教育局、县卫生局、县科技局、县财政局、县委党校、县工商联

完成时间:全年实施

8、大力加强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整合县委党校、县职业技术学校及乡镇成校等现有教学资源,形成以县职业技术学校为核心的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以我县“七大产业”和“七大基地”急需为重点,加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广泛开展职工技能提升活动,深入开展“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鼓励岗位成长;发展和创新县职业学校的办学模式,针对我县船舶修造基地建设需要,调整课程设置,努力把县职业学校建成全市船舶修造技工培训中心,培养和培训出一支满足*、面向全市的船舶修造技工队伍。

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人劳社保局、县总工会

配合单位:县委宣传部、县经贸局、县教育局、县财政局、县交通局、县卫生局、县风景旅游管理局、团县委、县妇联、县委党校

完成时间:全年实施

9、注重新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深入开展渔农村“三培养”和“暖促工程”;强化衢山编织加工、岱东五匠等培训基地的教学能力和规模,举办实用技能订单式培训班,共同促进渔农民转产转业;利用优秀人才、农业科技人员下乡服务,开展科普知识培训;启动大学生进渔农村社区工作计划。逐步造就一支生产能手、经营能人队伍,增强渔农民致富能力。

责任单位:县农林局、县人劳社保局、县委组织部

配合单位:县海洋与渔业局、县教育局、县卫生局、县科技局、县科协

完成时间:全年实施

(三)创新引进机制,积极开展引才引智工作

10、切实加大引才力度。充分利用各种人才专场招聘等活动,继续加大政府组团外出招聘人才力度,围绕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重点引进一些我县紧缺的临港工业、船舶设计与制造、海水产品精深加工、现代物流管理、海洋旅游开发、国际经贸、信息技术、海洋文化等方面的高级人才。全年计划引进各类人才不少于80名。

责任单位:县人劳社保局

配合单位:县委组织部、县经贸局、县建设局、县交通局、县文广新闻出版局、县风景旅游管理局

完成时间:全年实施

11、进一步探索人才智力柔性引进办法。加强与国内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的联系和合作,对拥有科学技术成果、发明专利或掌握高新技术及紧缺专业的各类高层次人才,进一步探索引进方法,通过项目合作、创办企业、提供科技咨询服务、兼职、讲学、短期聘用等方式引进人才智力,为我县经济建设等提供服务;开展研究生来岱社会实践活动。

责任单位:县人劳社保局、县科技局、县委组织部

配合单位:县经贸局、县农林局、县海洋与渔业局、县教育局、县卫生局、县建设局、县交通局、县工商联、县科协

完成时间:全年实施

(四)搭建服务平台,完善市场配置人才机制。

12、加快人才市场建设。全面推进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到、指导监督有力的县级人才市场体系建设;促进人才市场中介机构的发展,充分发挥人才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积极开展人事工作;人才服务进基层活动;适时举办人才现场招聘会,进一步发挥用人单位和人才的市场主体作用,促进企事业单位通过市场自主择人和人才进入市场自主择业;做大做强网上人才市场。

责任单位:县人劳社保局

配合单位:县党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县工商联

完成时间:全年实施

13、加强人才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和完善人才信息供求合作机制,通过人才网站定期人才人事政策、人才市场信息和供求目录,进行城际间的信息交流,增强市场辐射力,实现人才资源共享。

责任单位:县人劳社保局

配合单位:县党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县工商联

完成时间:全年实施

(五)加强舆论宣传,营造人才工作良好环境。

14、加大人才工作宣传力度。通过电视、广播、网站等媒体,宣传我县有关人才工作的重大举措、人才工作政策、人才工作动态及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加强对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表彰和宣传力度。

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委组织部

配合单位:县党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

完成时间:全年实施

15、开展人才宣传月活动。组织一次较大规模的“人才宣传月”活动,由全县性的主体活动和部门的特色活动组成,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来进一步关心和支持人才工作,努力营造“四个尊重”的良好社会氛围。

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

配合单位:县党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

完成时间:7月底前

16、举办第二届*县大学生联谊会。通过举行联谊活动,来“凝聚人才、培养精英、共同发展”,使人才能安心在*工作和生活,以进一步营造重视人才和良好的引才环境。

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

配合单位:县党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

完成时间:9月底前

17、落实县领导联系骨干重点企业和优秀专业人才制度。做好协调服务,及时汇总整理企业家和优秀专业人才的意见建议;落实领导要求,妥善解决有关问题,使这项工作进一步落到实处。

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

配合单位:县委办、县府办

完成时间:全年实施

18、落实人才疗休养制度及体检活动。适时安排第二批部分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优秀专业人才进行疗休养,增进他们相互间的了解和友谊;组织全县机关、事业单位的人才开展体检活动,切实关心各类人才的生活和健康。

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

人社局人才工作要点范文第3篇

一、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㈠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人才工作的方针、政策;

㈡研究部署全县人才工作;

㈢主持制定人才队伍建设的规划和政策;

㈣协调指导涉及多部门的工作和活动;

㈤督查各地各部门落实人才政策的情况和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情况;

㈥负责“人才开发专项资金”使用的审批和审查。

二、领导小组工作规则

㈠领导小组原则上每半年召开一次例会,必要时可临时召集。召集人为领导小组组长,领导小组副组长受召集人委托主持领导小组例会。根据议题内容可以邀请其它有关单位列席;

㈡领导小组例会议题主要内容是:研究部署全县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中的宏观管理问题;讨论关系全局的重要方针、政策和涉及多部门的综合性工作;审查“人才开发专项资金”的使用意见和年度计划;审定各部门拟上报县委、县政府批准的有关人才工作的政策、法规以及重点工作;各成员单位可提出议题,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后提交领导小组讨论。提出议题的单位要准备好书面材料。

㈢领导小组会议作出的决定和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按照分工负责的原则,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分解到相关成员单位和部门,并负责督办。

三、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职责

㈠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㈡负责提出全县人才工作的年度计划和工作重点,组织协调各方面力量做好领导小组例会的准备工作;

㈢负责草拟、修改、制发以领导小组名义上报、下发的文件;负责对来文提出拟办意见。根据领导小组批示意见予以协调和督办;

㈣负责人才工作的信息调研与宣传工作,分析、研究全县人才工作现状,定期向领导小组报送有关人才工作动态;

㈤拟订“人才开发专项资金”使用意见和年度计划,负责“人才开发专项资金”使用项目的审批;

㈥承办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工作。

四、成员单位工作职责

㈠在县委的领导下,负责全县人才队伍建设的牵头抓总工作;会同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承担全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㈡制定或参与制定全县人才工作的政策、规定。(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委统战部、县委政法委、县委编办、县发展和改革局、县经济商务局、县教育局、县科学技术局、县财政局、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农业局、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县统计局、县科协)

㈢负责传达中央关于人才工作指示精神,会同有关部门开展综合性的调查研究,抓好全县(本系统)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对全县(本系统)人才现状和工作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提出政策性建议,做好人才的发现、推荐和培养、使用工作。(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委统战部、县委政法委、县发展和改革局、县经济商务局、县教育局、县科学技术局、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团县委、县妇联、县科协)

㈣组织专家咨询机构为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提供科学咨询服务。(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县委组织部、县发展和改革局、县经济商务局、县科学技术局、县财政局、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科协)

㈤选拔和推荐国家和省、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享受省政府、市专项津贴专家;做好县管优秀专家,“全县有突出贡献专业技术人才”选拔、奖励和管理工作;做好新世纪高层次人才的推荐、选拔和管理工作。(县委组织部、县科学技术局、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科协)

㈥采取多种形式与县管以上优秀专家保持经常性联系。了解专家的基本情况,掌握专家的思想、工作、学习、生活及家庭情况;向专家介绍当前形势,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倾听他们对党和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请专家针对当前经济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献计献策,发挥他们在领导决策中的智囊和参谋作用;帮助专家解决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后顾之忧,维护好他们的合法权益。(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㈦负责全县人才工作的舆论宣传,组织新闻单位宣传党的人才工作政策,宣传优秀人才先进事迹,在“三支队伍”中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引导各类人才走健康成长之路。(县委宣传部)

㈧负责调研和协调全县人才工作中涉及党政机关和事业机构的人员编制问题;负责协调落实全县人才工作中与编制有关的具体工作。(县委编办)

㈨负责科技成果的申报、鉴定和奖励工作;负责全县科技人才参加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技术推广、技术服务、技术引进、技术交易以及国内外技术交流和合作;组织科技人才参与全县科技、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决策的研究、论证、咨询等活动。(县科学技术局)

㈩负责筹措和管理“人才开发专项资金”;按照领导小组的决定负责安排和核拨专家管理经费和“人才开发专项资金”,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不断改善县管以上专家工作和生活条件的政策和措施。(县财政局)

(十一)协助县委组织部承担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负责做好全县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管理、职业(执业)资格考(测)试、职称评聘、继续教育,指导各分会定期开展活动;负责县人才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形成和完善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大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的信息化进程,建立县级人才管理信息系统。(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人社局人才工作要点范文第4篇

一、目的意义

实施*省万名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是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实施我省“八八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的重大措施。通过实施*省万名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不仅能面向国内外更多、更好地引进我省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有效缓解我省高层次人才不足的矛盾,而且有利于加快探索和形成聚集高层次人才的长效机制,促进一大批优秀的高层次人才走向*,增强我省人才队伍的整体实力,提升我省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对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主要内容

(一)工程实施目标

今后三年时间内(至年底),为我省引进一万名以上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各类高层次人才。包括: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学术、技术带头人,信息、现代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支柱产业所需高层次人才,国际型的商务、法律、会计、金融人才,以及各类优秀经营管理人才。

(二)重点招聘岗位

1、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学术、技术带头人以及中层以上管理岗位。

2、各类大中型企业(包括国有、外资、民营)副高以上专业技术岗位以及中层以上管理岗位。

3、省市重点工程(项目)的关键技术、管理岗位。

4、各类重点学校的骨干教师。

5、各类医疗机构的学科带头人以及骨干医师。

6、金融、电信等服务部门中层以上管理岗位以及副高以上专业技术岗位。

7、部分行政机关相关职位。

(三)引进方式

各市、县(市、区)人事局(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各用人单位要积极探索在引进和使用高层次人才工作中的新方法、新路子、新机制,结合发展需要、工作实际和具体条件,认真落实引才需求岗位,采用调动、聘用以及兼职、项目合作等柔性流动方式引进人才和智力。

三、配套措施

(一)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可根据用人单位与人才双方意愿,自主确定引进方式、聘用期限和相关待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短期聘用的高层次人才,在聘用期内可不占编制数和领导职位数,不受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限制。需进入行政机关的,按有关规定办理。

(二)柔性引进或受聘用的高层次人才可申领《*省人才居住证》,在*工作期间,享受与我省当地居民同等待遇。属外国专家的,可办理《外国专家证》。

(三)鼓励和支持各地研究制定引进高层次人才优先购买经济适用房、筹建高层次人才公寓等政策措施。

(四)进一步完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制度和鼓励高层次人才创业的优惠政策,解除来我省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尤其是柔性流动人才的后顾之忧。

(五)探索试行政府雇员制度。

四、主要工作安排

*省万名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是一个滚动发展的引才活动。整个引才工程由省人事厅统一组织部署,并负责举办全省性的重要引才活动。实行总体规划,逐年推进,分级负责,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各地除积极参加省人事厅组织的全省性重要引才活动外,都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及人才工作情况,制定引才规划,积极组织开展多种行之有效的高层次人才引进活动。通过全省共同努力,进一步促进我省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

省人事厅今年将重点组织开展以下活动。

(一)全省高层次人才需求信息。今年8月推出首批全省高层次人才需求信息。高层次人才信息通过以下三种途径:

1、省人事厅和11个市人事局(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联合举行“实施*省万名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新闻会”。通过新闻会形式向国内外*省万名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的有关内容和高层次人才需求信息。

2、以*人才网、*人事编制网、*省专家与留学人员信息网及各市、县人才网站为主体,联合*科技网、*教育网、*外贸人才网等滚动推出全省高层次人才需求职位、科研项目人才需求信息。

3、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和部分知名网站,以及省内主要新闻单位,刊登广告或消息,向海内外宣传我省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及优惠政策,我省中长期高层次人才预测信息,介绍我省高层次人才创业基地和留学生创业园区名录等情况。

(二)今年9月,举办`**省网上高层次人才招聘会。网上高层次人才招聘会采取省、市联动方式,为期一个月,集中将我省省属单位和各市的高层次人才需求信息包括需求单位、岗位说明、人员要求、招聘条件、相关待遇、联系方式、联系人等信息在网上,供海内外人才在网上登录查询。应聘人员可直接在网上与用人单位联系或应聘。

(三)今年10月由国家人事部、*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国·*博士后人才与科研项目洽谈会,面向全国著名高校引进博士后人才。

(四)省人事厅将根据各地、各单位的人才智力需求,由省人事厅驻北京和上海办事机构配合有关市、县、用人单位与有关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和行业猎头公司积极联系,尽可能对接需求信息,并在今年年底前举办`**—北京高层次人才洽谈会和`**—上海高层次人才洽谈会。两次人才洽谈会,重点组织我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知名企事业单位,国家和省、市的重点工程项目实施单位参会。在北京友谊宾馆举办高层次人才洽谈会,主要招聘在北京的各类高层次人才。在上海举办高层次人才洽谈会,主要招聘上海的各类高层次人才。

(五)赴国(境)外招聘高层次人才。依托我省在海外举办大规模招商引资活动的机会,由省人事厅会同省外经贸厅组织部分知名企事业单位赴国外招聘人才;也可专门组织赴国外招揽慰问高层次留学人员。

(六)其他方面的工作

利用各种平台和载体吸引人才。积极鼓励我省和外省人才交流服务机构、人才中介组织、职业介绍机构乃至海外人才中介公司为我省推荐高层次人才。同时,加强与我国驻外使领馆、海外留学生组织、海外华人组织和著名院校校友会的联络与合作,争取*人才网与部分我国驻外机构和海外留学生组织网站的链接,及时向海外留学人员我省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信息。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市、县(市、区)人事局(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全面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建立必要的工作班子,明确工作任务,将责任落实到人,切实履行好制定规划、研究政策、宏观指导、工作协调等方面的职责。同时要争取财政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切实保障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中各项工作经费的需要。

(二)搞好需求摸底。各市、县(市、区)人事局(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本通知的要求,组织精干力量,搞好发动工作。要在确定一批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重点单位的基础上,抓好急需引进的高层次人才需求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各用人单位要根据本单位事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推出确切的引才岗位,提出较为具体的岗位要求。各级人事部门要做好需求信息的汇总工作。用人单位填写的《高层次人才需求登记表》(见附件1),报各市、县(市、区)人事局(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或省直有关主管部门汇总,各市人事局(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省直有关主管部门在此基础上,填写《高层次人才需求汇总表》(见附件2),并于*年7月底前以电子文档形式报省人事厅。各市人事局(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各单位提供的需求信息务求确切有效,切实做到虚位以待。

(三)制定引才计划和实施方案。各市人事局(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在县(市、区)人事局(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用人单位上报需求信息的基础上,依据本地实际,形成各市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包括今年内引才计划和明年引才计划),制定引才工作实施方案,并报省人事厅。省人事厅将汇总形成全省高层次人才引才计划,以适当形式下发到各市、各有关单位组织实施。

(四)建立引才单位责任制。凡有高层次人才需求的单位,在上报人才需求的同时,须确定并公布单位引才工作的责任人和联系方式。单位引才工作责任人要切实负起责任,按人事部门的要求,认真做好本单位高层次人才需求的编制和需求登记表填报工作,及时向有关人事部门报告引进人才落实到位情况,反映需要帮助解决的有关问题,补充、更新高层次人才需求信息,把本单位引才工作落到实处。

人社局人才工作要点范文第5篇

人才工作是一项事业,也是一门科学;人才是科学发展第一资源,也是党执政治国的优势资源。将人才从人力资源中突显出来是中国特色,坚持党管人才的制度安排和制度优势也是中国特色。人才工作对象的多元性、复杂性和差异性等特点,决定了党管人才在整体设计、政策体系、工作格局和机制方式上的复杂性。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人才思想一脉相承,是新时期人才思想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人才观中国化的具体体现,是对中国特色人才发展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思想理论和实践的指导。党的十及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和依法治国等核心思想,进一步丰富了党管人才的内涵和路径,拓展了党管人才的外延和方式,为实现党管人才原则与国家治理理念、依法治国思想的有机统一和做好人才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撑。

二、坚持理念创新规律化,把握常态化的本质和内在要求

实现常态化的本质,是把握人才发展规律化的内在要求。党管人才原则,就是发挥党在人才工作中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实现人才兴党、人才强国、人才圆梦中国特色人才发展的规律。与之密切相关的还有人才成长规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法治保障规律。只有把握好这“四个规律”及其相互关系,自觉加以运用,才能减少工作盲目性,逐步实现人才工作优先发展常态化。在党管人才的路径选择上,人才成长规律是提高党管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关键和内在要求,要将其一般性规律与特殊性规律,与人才培养、集聚、评价、激励和使用等工作相衔接来加以运用。市场规律是党管人才在机制运行层面的重要依托和基本手段,要运用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作用,促成制度优势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实现宏观合理性与微观效率性的统一。人才法治保障是党管人才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和根本保障,要抓紧建立以人才流动、人事关系、收入分配、权益保障、社会保险、资金投入与管理、规范工作行为方式等为主要内容的人才发展管理法律体系,为建设规模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提供法治支撑。

三、优化工作格局,健全常态化的体制支撑和保障

凝聚合力、整合资源是党管人才原则的基本出发点。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用人单位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是党管人才的领导体制和工作体制设计。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凝聚“六力一体”的合力格局,一要抓规划政策制定、力量统筹整合、营造改善环境和优化服务监督,形成机制协同的合力。二要确立党政正职和组织部长共同重视支持人才工作的制度形式和规定,形成合力。三要充分发挥人才工作协调小组作用,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分领域统筹各类人才队伍,凝聚横向互动的合力。四要以特色人才项目或工程为重点,上承中央和国家,下接盟市和旗县,凝聚纵向联动的合力。五要推进人才工作重心前移、下移,注重调动激发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等用人单位,特别是产业园、科技园、开发区等用人主体的积极性,凝聚人才“承载点”上的合力。六要构建和形成组织部门内部抓人才工作的合力。形成合力的根本是理顺关系,要把握人才工作的整体性,来构建党委和政府部门及社会力量相互依存、协调合作的关系。操作层面上,关键是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的发挥,要把“一线两力”作为牵头抓总的基本原则。“一线”即要把各部门当珍珠,做好串珠连线的工作;“两力”即要充分激发各级各部门各用人单位的活力,要充分激发各级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活力。着力“牵”好编制发展规划、研究制定重大政策、创新发展体制、统筹各类队伍建设的“头”,着力“抓”好形势分析研判、工作考核评价、重点工程实施、服务环境优化的“总”。党管人才工作格局的健全完善,是“六力”协同发力、同向发力的根本保障,而合力作用常态化的效果,则依赖于人才工作布局。

四、细化工作布局,把握常态化的实现途径和方式

人才工作布局的本质是生产力布局。欠发达地区的人才工作布局,除了国家战略布局的牵动外,自身要抓住三个最基本的着力点,即现有优势特色产业及其所生发的新增长点,人才政策的导向作用和人才投入等激励措施,对现有人才资源及工作资源的整合与重构。从人才工作实践看,我国东中西部人才工作布局方式和“手法”出现了“形同质异”现象,这就要求我们确立“大人才”观念和全局性战略思维,以更大的气魄推进人才优先持续发展常态化进程,以更大的智慧将人才工作融入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同步推进,以更大的力度将人才工作接入党建工作同步落实,突出“五抓”来谋篇布局:一是抓导向。要着眼长远和基础,立足现实和当下,发挥规划的引导作用;要以“高、精、尖、缺”为导向,增强政策开放度、连贯性和针对性,提升政策“含金量”竞争力和配套性,并抓好执行落实。二是抓特色。要坚持人才工作布局与经济社会发展整体布局、与优势特色产业项目布局相适应。特别是要切入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提出的“五大基地”优势特色产业,确立区域特色人才发展重点领域,进行差别化特色化定位。三是抓示范。要以重点工程为突破,既注重抓好重点人才工程自身的引才育才集聚效应,又关注其带动示范效应发挥和可复制性,以上带下推动整体的提升。同时,要及时总结各领域、各盟市人才工作的创新实践和成功经验,通过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推进整体工作的进步。四是抓协同。要针对人才工作发展不平衡、人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坚持刚性引才与柔性引才相结合,坚持现有存量盘活与引进增量相结合,既要激活人才相对集中的领域和部位,又要加大力度补短板,坚持区域间协同推进。五是抓撬动。要突出人才资金投入效力和效益最大化,提高人才专项资金配置效率,把资金用在刀刃上,调动地区、部门和用人单位抓人才工作的积极性,实现工作合力的最大化。

五、强化能力建设,把握常态化持续发展的动力和目标

能力建设是建设规模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重要目标,是支撑人才优先持续发展常态化的软实力建设。它是实现推进人才资源吸纳、集聚、培养、配置、价值激发等任务的重要支撑,是提升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的能动性力量。党管人才的能力建设,与党的执政能力和国家治理能力、依法治国能力建设息息相关。加强能力建设,除了健全机构、完善机制等工作之外,还要充分调动人才工作者和人才队伍两个积极性,为人才成长和实现创新创业价值搭建平台。这“两支队伍”的核心是第一责任人,要加强他们对人才工作的方向驾驭、决策部署和监督落实等领导决策方面能力的建设;关键要抓好履行牵头抓总职责的组织系统人才工作者队伍建设,要围绕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提高参谋建议、创新实践、整合资源、示范带动的能力。能力建设方式上,要坚持“四个完善”,一是完善人才工作目标考核责任制,推进责任落实,动员“体制内、体制外”两方面的力量。二是完善培训措施,加大学习培训、实践锻炼力度,提升“两支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完善激励、评价机制,整合区内、区外两方面人才资源。四是拓展已经集聚起来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发挥作用的途径,研究探索已有“草原英才”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发挥作用的方式,启动联系服务基层的作用发挥的机制,发挥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帮带作用。

六、进化发展环境,提升常态化的综合实力和水平

人才发展环境的重要标志是人才满意度和人才产出。综合运用好政策、法规和组织、市场等手段,以“追赶型”姿态“打硬仗”,才能在抵消我区人才环境因素天然劣势的同时,营造好“人才生态”环境。要着力抓好识才敬才爱才用才的“四个环境”。一是要着力体现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的要求,拓宽视野、开阔胸襟,以人为本、以诚相待,努力营造识才环境。二是要着力探索人才工作去行政化的方式,破除官本位思想,以良好的待遇和荣誉感提升人才社会地位,激发人才实现自身价值贡献社会的成就感,加强舆论引导,努力营造敬才环境。三是要着力打造现代人才服务体系,改进方式,完善功能,拓宽领域,充分发挥社会中介组织、信息化手段的作用,努力营造爱才环境。四是要着力打造人才施展才华的平台,优化投入方式,鼓励冒险创新,宽容担当失败,努力营造用才环境。

七、加快转型升级,搞活抓实常态化的推进措施

要坚持总结经验、夯实基础、统筹推进,不断深化拓展“草原英才”工程,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推动人才工作转型升级,加快构建“五位一体”工作推进体系:即以创新人才工作理念为导向,以完善人才工作考核评价为突破,以优化环境健全人才服务体系为基础,以创新人才政策机制为动力,以深化重点人才工程为抓手,全面落实人才强区和创新驱动战略,以人才工作转型升级助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以“五项措施”谋宏观、调机制、促协调、抓落实,切实推进“五化”目标的实现,让人才成为自治区六道亮丽风景线上最活跃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