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

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

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

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从合理选择施工材料,优化混凝土配合比,优化混凝土的供应,采用科学的施工方法,加强混凝土养护等方面介绍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以达到降低混凝土温度应力和提高混凝土本身抗拉性能的目的。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大体积混凝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如混凝土大坝、高层建筑的地下室混凝土底板都是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而成的。但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有关因出现裂缝而影响工程的质量甚至导致结构垮塌的事故也时有发生合理选择施工材料,优化混凝上配合比的目的是使混凝土具有较大的抗裂能力。

(一)施工材料的选择

1.水泥的选择。内部混凝土主要考虑抗裂性能好、兼顾低热和高强两方面的要求,一般采用低热矿渣水泥,中热硅酸盐水泥掺入一定量的粉煤灰。外部混凝土,除抗裂性能外,还要求抗冻融性、耐磨性、抗蚀性、强度较高及干缩较小,因此一般采用较高标号的中热硅酸盐水泥。当环境水具有硫酸盐侵蚀时,应采用抗硫酸盐水泥。

2.骨料的选择。选用结构致密,并有足够强度的优良骨料,特别是粗骨料,具体应符合有关的标准、规范和规程。除此之外,还应注意以下问题:①骨料要求表面洁净,不含杂质。②砂子采用中砂,石子采用大粒径的卵石或碎石。③砂子含泥量不得超过3%,石子含泥量不得超过1%。④粉煤灰在混凝土的配合比中以部分粉煤灰代替水泥,不仅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有利于施工操作,而且对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有益。在混凝土工程中,掺人粉煤灰时应满足:选用细度合格、质地优良的粉煤灰;粉煤灰的掺量一般以15%~20%为宜。

(二)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与优化

通过试验室进行多种配合比的试验和研究,选用最佳配合比作为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最佳配合比应满足以下要求:

1.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不少于6小时。

2.混凝土的砂率控制在35——40%。

3.混凝土中的最大氯离子含量为0.06%。

4.混凝土中的最大碱含量为3.0kg/m3。5.水泥中铝酸三钙含量<8%。

二、优化混凝土的供应

大体积混凝土由商品混凝土搅拌站供应,混凝土原材料计量要准确,以保证配合比的准确性。

(一)计量。要求使用检定过的计量器具,保证计量正确。每工作班正式称量前,要求对计量设备进行零点校核。

(二)拌制。控制原材料投入搅拌机顺序,不得采用“外掺”、“后掺”等作法。混凝土必须严格控制拌制时间,驻站工程师每一班抽测2次。搅拌完成后装入运输车时,即要求每车测定坍落度,同时观察混凝土的和易性、不得存在离析、分层等现象,坍落度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不能出站。

(三)运输。根据路线的比短、交通的状况,随时增减车辆,保证混凝土的正常供应,连续浇注,避免因混凝土供应不上而出现冷缝。混凝土运输时间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大于180min,对到达浇筑点超过210min的混凝土不得使用。混凝土运输车离开搅拌站后不得掺加任何材料,包括水、外加剂等。混凝土坍落度在运输过程中损失超过40mm或混凝土到达浇筑点温度大于25℃,不得浇筑到作业面。要求从每个搅拌站每隔一段时间就派出一辆混凝土罐车,保证混凝土供应的均衡性。因大体积混凝土方量较大,要求搅拌站派管理人员进驻现场指挥、联络、协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采用合适的施工方法

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其中,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法,是防止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有效措施。

多智网校诚招全国各地市独家线下商,共同开发网上教育市场。多智教育()!

(一)混凝土浇筑方法。混凝土的浇筑按混凝土自然流淌坡度、斜面分层、连续逐层推移、一次到顶的方法进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每层混凝土初凝前都确保被上层混凝土覆盖,保证上下层浇筑间隔不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避免施工裂缝出现。依据设计图纸中的后浇带将整个大底板划分成厚薄、大小不同的区段,每个区段将独立一次浇筑完成。

(二)混凝土振捣方式。混凝土振捣时布置三道振捣,第一道设在混凝土的坡角,第二道设在混凝土的坡中间,第三道设在混凝土的坡顶。每道设2台振捣器,三道振捣相互配合,确保振捣覆盖整个坡面。使用振捣棒振捣,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中的深度>50mm,振捣棒移动的间距以400mm左右为宜,振捣棒要快插慢拔,以混凝土面泛浆为宜。混凝土表面要用刮杠刮平,再撒5mm——25mm碎石,用木抹拍实抹平。

(三)泌水处理。混凝土在浇筑、振捣过程中,上涌的泌水和浮浆顺混凝土坡面下流到坑底,通过侧模底部开孔将泌水排出基坑。当混凝土大坡面的坡角接近顶端模板时,改变混凝土浇筑方向,形成集水坑,及时用水泵将泌水排除,以提高混凝土质量,减少表面裂缝。

(四)表面处理。由于泵送混凝土表面水泥浆较厚,在浇筑后2~8h,初步按标高用长刮尺刮平,然后用木板反复压数遍,使其表面密实,再用铁面板收面后立即用塑料薄膜覆盖。

(五)加强施工管理。在混凝土结构中,强度不是均匀的,裂缝总是从强度最低的薄弱处开始,当混凝土质量控制不严,混凝土离差系数大时裂缝就多。为防止裂缝,必须加强施工管理,提高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四、加强混凝土养护

降低大体积混凝土块体里外温度差和减慢降温速度来达到降低块体自约束应力和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以承受外约束应力时的抗裂能力,对混凝土的养护是非常重要的。

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养护(保温层材料和厚度待定)。混凝土表面压平后,先在混凝土表面洒水,再覆盖一层塑料薄膜,然后在塑料薄膜上覆盖保温材料进行养护,保温材料夜间要覆盖严密,防止混凝土暴露,中午气温较高时可以揭开保温材料适当散热。底层塑料布下预设补水软管,补水软管间距68m,沿管长度方向每100mm开5mm水孔,根据底板表面湿润情况向管内注水,养护过程设专人负责。混凝土泌水结束、初凝前为了防止面层起粉及塑性收缩,要求进行多次搓压。最后一次搓压时采用“边掀开、边搓压、边覆盖”的措施。对底板面不能连续覆盖的部位,如墙、柱插筋部位、钢柱等采用挂麻袋片、塞聚苯板等方式,尽可能进行覆盖,避免出现“冷桥”现象。混凝土浇筑完成12小时,严禁上人踩踏,浇筑完成24小时内,除检测测温设备及覆盖材料外,不得上人踩踏。保温层在混凝土达到要求强度并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差要小于20℃时方可拆除,并在中午气温比较高时才可安排保温拆除。

五、结束语

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合理选择施工材料,优化混凝土配合比,优化混凝土的供应,采用科学的施工方法,严格施工管理,加强大体积混凝土养护,就可以低混凝土温度应力和提高混凝土本身抗拉性能,保证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牛紫龙,混凝土施工中温度裂缝的分析与控制,工程建设,2006.

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衬砌混凝土技术,是指在工程施工中,使用混凝土砌块进行衬砌,以防止围堰变形或者坍塌。衬砌技术通常在隧道工程、水利渠道中广泛应用。在实际应用中,最为常用的衬砌技术是整体灌注混凝土衬砌,这种技术有利于实现全程机械化施工,使得水利渠道工程具备良好的防渗性和整体性,工程结构更加稳定可靠,同时,也方便利用金属模板台车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在水利工程渠道工程施工中,应用衬砌混凝土技术,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渠道的输水能力,增强工程耐久性,还可以减小渠道的断面尺寸,节约施工成本。从结构方面分析,现浇衬砌渠道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在对其进行选择时,需要结合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如地下水位、现场施工条件等,同时,为了保证工程整体质量,还需要充分考虑渠道水流量的大小以及防渗等级。

2衬砌混凝土技术在水利工程渠道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2.1工程概况某水利工程渠道工程位于长江下游流域,属于灌溉配套工程,灌区控制范围约53万亩,设计灌溉面积41.55万亩。工程整体共包含6个渠系,设计施工工期为8个月。该工程处于河流冲击平原上,地下水储量丰富且水位相对较高。为了保证施工质量,提升渠道工程的稳定性和防渗能力,经现场勘查,决定应用衬砌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施工,这里对其施工技术要点进行简单讨论。

2.2施工准备(1)地基处理:在水利工程渠道工程施工前,相关施工人员应该结合工程的设计方案,对施工现场进行测量放样,确保放样的位置与尺寸切实符合设计标准,同时尽可能减少误差的存在。通常来讲,在渠道工程施工放样中,应该首先对渠口线和底脚线的位置进行明确,然后以此为前提,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土方开挖和地基处理,在不影响施工工期的基础上,通过自然风干的方式,尽可能降低地基土的含水量,确保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为施工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2)模板架设:地基处理完成后,需要进行检验工作,保证其施工质量。确认合格后,可以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模板的架设,严格按照规范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流程进行,对于模板体系中重压的结构,应该设置多个控制点,方便进行质量检查和校正。模板的架设是衬砌混凝土施工的基础,需要引起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充分重视,保证模板相互之间拼装的严密性和准确性,确保其表面平整,不存在变形、错位、漏浆等问题。(3)混凝土配置:在衬砌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土的密实性将会直接影响整体施工质量,而其配合比则是影响混凝土密实度的关键,因此,做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应该严把材料质量关,对于进入施工现场的各种施工材料,如水泥、钢筋、砂石等,都必须进行严格检验,确认合格后才能入场,对于不合格产品或者三无产品,应该禁止其进入施工现场,以免影响工程质量。另一方面,应该做好水灰比设计工作。在混凝土配置中,如果水灰比偏大,则会造成混凝土孔隙数量增多,影响结构稳定性和强度;如果水灰比偏小,则会造成材料的大量浪费,增加工程成本。对此,相关技术人员应该充分重视,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技术标准,对水灰比进行合理设计。在我国现行的技术标准中,规定应该讲水灰比控制在0.6以下。同时,在对混凝土进行拌合的过程中,需要重视温度、湿度、搅拌速度等对于水灰比可能产生的影响,确保水灰比的合理性。(4)防冻胀材料选择:防冻胀材料主要是铺设在结构表面,以防止渠道因温度的变化出现裂缝。在我国大部分水利工程衬砌混凝土施工中,防冻胀材料多是选择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利用其良好的吸水性、耐腐蚀性和抗老化性等优势,确保衬砌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

2.3技术要点(1)保温板施工:水利渠道工程衬砌混凝土施工中,保温板施工时第一道工序,同时也是混凝土浇筑的基础,对于混凝土浇筑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保温板的铺设应该在保证地基平整稳定的前提下进行,每一块保温板必须保证铺放平整、拼接严密,不存在缝隙,同时利用木楔或者竹签等固定在渠道坡面上,将相邻两块保温板连接位置的高差控制在2mm以内,避免裂缝的出现。(2)混凝土施工:在对衬砌混凝土进行施工时,必须严格依照先坡后底,最后压顶的施工流程,以保证混凝土浇筑的全面性和完整性,避免出现漏浇或者重复浇筑的现象。当前,我国在渠道工程衬砌混凝土施工中,对于渠道边坡的衬砌施工,一般都是采用分块跳仓施工方法;对于渠道底部和压顶的衬砌施工,可以按照特定的方向连续进行。尤其是同一块混凝土板的衬砌,一定要保证施工的连续性,以确保施工质量。如果由于特殊原因导致施工中断,应该尽可能将中断时间控制在1h以内。在混凝土运到施工现场后,需要确保其及时流槽入仓,及时振捣,避免其性质出现改变。(3)拆模及养护:一般情况下,如果气温正常,在混凝土浇筑初凝后,就可以对模板进行拆除。拆模工作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按照规定流程拆除,避免对混凝土结构的破坏。而拆模完成后,还需要进行相应的养护工作,对混凝土进行保温保湿处理,如在表面覆盖草席、浇水等,这个过程需要持续2-3周,以切实保证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强度。

3结语

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1)自然条件。工程基本风压0.40kN/m2、地面粗糙度C类、抗震设防烈度8度、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20g、特征周期0.35s、建设场地类别为II类、场地黄土湿陷类型为I级的非自重湿陷性黄土。

(2)主构件混凝土强度标准。工程基础、人防地下室梁与板、5~13层墙与柱、1~13层梁与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人防地下室墙与柱、设备层地下室墙与柱、1~4层墙与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基础垫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5;13层以上墙与柱、13层以上梁板、女儿墙、阳台栏杆、其余混凝土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

(3)均布活荷载。厅、卧室、厨房、上人屋面、暖井活荷载2.0kN/m2;卫生间活荷载4.0kN/m2;挑出阳台活荷载2.5kN/m2;楼梯及门厅活荷载3.5kN/m2;电梯机房活荷载7.0kN/m2;室外地面活荷载10.0kN/m2;不上人屋面活荷载0.5kN/m2。

2案例高层剪力墙住宅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建议

2.1框架节点核芯区柱箍施工技术

本工程梁、板钢筋绑扎期间,需事前检查、验证和鉴定核心箍的情况,以免遗留工程隐患,具体做法借助钢筋探测仪,于外露柱角侧立面上下缓慢移动,测出核心箍的间距、位置,以及是否受到钢筋的约束干扰。本工程边柱和角柱解剖检查有内箍的正常情况。框架节点核芯区柱箍绑扎的规范化,是施工的难点所在。在施工时,由于施工现场未能第一时间提供数量足够的钢管脚手架,而是采用木支柱和小桁架支模代替,不仅费工费时,而且要求梁底模、侧模、板模独立安装,这种施工方式不适用于本工程,并且存在一定的危险性。笔者建议将本工程的核心箍,制作成双向交叉X型配筋,而且配筋的所有箍,做成双肢л形状,施工时将л形箍向下斜侧面梁底标高位置,就能够将配筋有效锚固在箍筋加密区域,有效约束斜裂缝的出现。本工程使用X型核心箍内外箍,需要紧靠主次梁上下纵筋的上皮与下皮,同时焊接笼子形状,在绑扎梁筋的时候,将其套之其上,其中笼子的规格,主要根据截面积的大小,选用合适的钢筋,而且需控制好节点实际配箍量,原则上大于加密区,借此就能够解决核心箍绑扎的难题。除此之外,л型筋在向下锚固时,容易影响柱下2/3位置的混凝土强度,以致梁下局部范围内,出现不同程度的水平收缩裂纹。针对该问题,需控制好柱混凝土浇筑的时间,以及检查浇筑时是否受到支梁、楼板、梁钢筋等的扰动,在绑扎梁筋后,再进行混凝土浇筑,同时,必要时在预留混凝土施工缝标高位置,插入箍筋辅助浇筑。通过以上施工,本工程框架节点核芯区柱箍基本达标,但其中存在的施工细节性问题,还需要结合工程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因地制宜的调整。

2.2钢筋连接技术

(1)微松动问题解决举措。本工程钢筋连接,借助直螺纹机械连接,要求控制好连接安装的扭矩,否则无法顶紧钢筋连接对头位置,以及确保符合主体结构的受力要求。为此,在连接钢筋对头位置两个断面时,应该在丝扣加工之后,检查安装表面是否平整,实际施工时,发现加工的钢筋连接丝头,其表面过于粗糙,而无法拧紧,尤其是在构件反复受拉和受压后,微松动的现象更为明显,需要适量增长拧入套筒内的长度,将其增长大约20mm左右。

(2)防腐问题解决举措。钢筋连接的螺纹热轧加工,表面会形成“烤蓝”层,从而降低了钢筋表面部分抗氧化能力,另外等边三角形牙型的粗牙螺纹,螺距为2.5mm,安装之后,螺纹与钢筋、连接套筒会产生径向间距,从而影响了防腐的敏感度。针对该问题,一方面在加工螺纹的时候,应适当加长螺纹的高度和提高加工的精度水平,缩小螺纹与钢筋、连接套筒的径向间距,另一方面连接部位混凝土保护层的增厚,大约增加一个套筒大小的厚度,控制混凝土对钢筋环向接触面的突变影响。除此之外,在连接钢筋之前,包括套筒、丝扣等在内,都可适量涂抹防潮、耐高温的结构胶,如果发现钢筋连接松动,亦可将结构胶填充满松动缝隙。

2.3混凝土施工技术

目前大多数建筑工程应用商品混凝土,收缩裂缝成为混凝土施工的主要问题。其中商品混凝土中骨料级配、水泥安定性、水泥用量,以及使用时的坍落度和振捣程度等,均是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原因。基于此,本工程将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混凝土施工,旨在提高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水平。

(1)混凝土质量把控。混凝土的骨料级配、水泥安定性、水泥用量等,与混凝土本身的质量息息相关,本工程选用的骨料级配,要求密切关注石子的级配,尤其是不同顺序装车的石子,要严格控制级配的差异性,在此建议选用5~31.5mm连续级配的石子,同时根据石子的级配,因地制宜地调整砂子的用量;水泥的安定性,重点兼顾水泥的收缩性,选择水泥供应商时,应考虑到供应商水泥的供应能力,严禁使用陈化期尚未结束的水泥,同时在使用水泥时,实验检查水泥的安定性;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不能单一地增加水泥用量,应根据水泥砂浆的比例,同时使用适量的石子、砂子等,以此缩小混凝土的收缩量。

(2)拌合温度控制。由于本工程不使用商品混凝土,采用现场搅拌混凝土的施工方法,在搅拌混凝土的时候,必须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拌合温度。其中以表示混凝土拌合温度,基本单位℃,通过公式,进行拌合温度的计算,其中表示材料的总重量,单位kg;表示材料质量比热,单位kj/kg.k;表示材料初始温度,单位℃;表示总热容量,单位kj/k;表示总热量,单位kj。工程的材料包括水泥、砂子、石子、粉煤灰、拌合水,这些材料配制而成的混凝土。

(3)设置脚踏架。为便于混凝土的振捣施工,工程现场利用φ10-φ16的钢筋,焊接若干个长1500mm、宽500mm、高度200mm的钢筋脚踏架。混凝土振捣施工时,将脚踏架放置在负弯矩筋之上,在初步振实和找平混凝土之后,再将脚踏架移走。施工实践证明,在浇筑混凝土的时候,保护层厚度一般控制在20mm左右,如果使用脚踏架,进行混凝土的振实和找平,保护层的厚度可明显增厚2~3mm,如果发现混凝土存在较大的坍落度,可站在脚踏架上,利用撬杠等工具连片提出负弯矩筋,再缓慢放下,负弯矩筋自动沉入的深度会更深,这对于混凝土坍落度的控制,起到很好的效果。

(4)结构问题应急措施。在混凝土施工完毕后,如果发现混凝土结构存在质量问题,可灵活选择包钢法加固梁、粘钢法加固梁、叠层法加固板、粘钢带法加固板、格构柱法加固柱、增加截面法加固柱、挂网加固墙体,具体施工方法,根据施工现场情况而定。

3结束语

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为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性,混凝土结构必须具备相当高的强度。由于施工区域的地理因素和环境因素各有不同,在施工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具体的外部因素,合理调节混凝土结构,保证工程在抗震、抗冻、防渗和耐久性等各方面符合安全和使用要求。同时,由于水利水电工程通常都是需要长期运行的工程,因此外部环境会不可避免地发生改变,而混凝土随着时间推移,会发生老化现象,同时在运行过程中经常发生的载荷变化,这都将影响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施工质量,进而影响到大坝、地基、防渗墙等关键设施的安全性。比如发生于2013年2月2日的黑龙江省农垦海伦农场星火水库溃口事故,据查正是由于混凝土施工质量不达标导致基础渗透破坏加之长时间违规超标准蓄水从而导致了事故的发生。而广东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每年的4、5月份和7、8月份都是汛期,汛期期间降水较多,河流流量增大,对于水利工程的运行是一个严峻考验。这就要求与广东省有着相似气候特点的地区在设计混凝土施工技术时,要充分考虑工程的防渗和耐冲击性。

2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现状

2.1大坝的分缝分块技术经过从业人员的不懈努力及创新,近年来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水平也得到了较大水平的提高。以大坝的施工技术为例,由于现在的大坝主体都采用混凝土浇筑,导致大坝不能一次性完成,促使了分缝分块浇筑技术的产生。将混凝土坝用纵、横缝和施工缝分成坝块和坝段,分层进行浇筑,进而实现了施工过程中的温度控制,同时提高了施工效率,保证了施工质量。比如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境内的金安桥大坝,就是运用了分缝分块技术,使得温度应力明显降低,同时也减小了坝体出现裂缝的可能性,保证了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

2.2大坝的接缝灌浆技术接缝灌浆技术一般使用水溶性胶凝材料,利用混凝土浆液输送技术将浆液关注到施工缝隙中进行填充处理,将各坝段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对大坝横缝的接缝灌浆技术通过对灌浆材料与原有的混凝土界面进行固化反应,保证了混凝土拱坝、纵缝和有其他整体性要求的大坝的完整性,该技术有效提高了坝体的防渗效果,提升了工程的安全性能,减少了竣工后的工程维护费用。比如在三峡大坝的施工过程中,就采用了单比级灌浆技术,极大提高了坝体防渗能力。

2.3堆石混凝土技术的应用由清华大学于2003年创新发明的堆石混凝土技术近些年来在水利水电工程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将粒径不小于30cm的块石堆满仓面,然后利用自密实混凝土的流动性和抗分离性最大限度的降低了水泥用量和水化热,提高了施工过程中的机械化程度,有效的降低了施工投入,同时简化了施工程序,使得工程质量更加便于控制。从2003年该项技术诞生到现在,已经在山东蒙山水库、山西恒山水库等水利工程中得到了应用,体现了该项技术的优势

3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缺陷及改进措施

在前文中已经指出,在进行混凝土施工前必须充分考虑施工地域的具体情况,对于不同的水利水电工程构造,都有一系列与之对应的设计标准。因此在设计过程中施工单位要合理地调整混凝土各成分的配比,严格控制用水量,以期竣工后的工程能够适应其所处环境,确保工程的抗震、抗冻、防渗等方面符合要求,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性,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在特殊时期,比如汛期和气温较低时期,要加大对工程的巡防力度,对工程的关键设施和易受冲击位置进行实时监测,确保工程在任何时期都能安全、平稳地运行。对我国近些年来发生的水利水电工程事故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很多中小型工程都存在混凝土设计强度普遍偏低的现象,这与作业流程方式不科学有很大关系。为了控制成本,目前很多中小型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很多环节都依靠手工操作,这就导致很大程度上无法保证施工质量满足相关标准和要求,工程的抗震、防渗等性能得不到保证,在汛期等特殊时期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增大。现在在很多小型城市的中小型水利工程的施工很多都交由一些中小型企业承担,而这些企业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很多会采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而且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也得不到保障,而且管理体系不完整,工程设计方案不科学,甚至单纯依靠施工人员的经验进行施工作业,这就极大提高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施工单位应该避开“遇到问题靠经验”的怪圈,充分认识到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性,提高施工人员的自身素质;相关监管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在工程的验收过程中,相关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深刻理解不合格工程的巨大潜在危害,对于不合格工程,要坚决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并责令对工程进行整改甚至取缔,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扼杀在源头。

4结语

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如何在施工过程中提高混凝土的性能一直是建设工程领域的热点问题,其中混凝土二次振捣施工工艺便是一种简单高效的方法。本文介绍混凝土二次振捣的施工方法,并对二次振捣的机理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混凝土二次振捣混凝土强度初凝时间

一、引言

在各种只在提高混凝土性能的施工措施中,二次振捣对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节约水泥用量,改善混凝土的抗渗性、耐久性以及裂缝控制都有积极的意义。混凝土的二次振捣在一些水泥制品厂的应用实践证明,混凝土二次振捣工艺不仅应用较为简便,而且对于提高混凝土质量、降低工程成本等都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二、混凝土二次振捣

混凝土的二次振捣,其实是指在混凝土浇筑后的适当时间,重新对混凝土进行振捣。

混凝土的二次振捣有很多优点,不仅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或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节约水泥的用量,而且可以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提高防渗性,消除混凝土由于沉陷产生的裂纹和细缝。据有关实验表明,二次振捣,可使钢筋握裹力增加1/3,28d强度增加10%~15%,在保持强度不变的前提下节约水泥用量15%左右。

三、混凝土二次振捣方法

1.选择正确的二次振捣时间是关键

混凝土二次振捣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是确定合理的振捣时间。如果距离初次振捣时间间隔过短,则效果不明显;如果时间间隔过长,特别是在混凝土初凝后,超出了重塑时间范围,则会破坏混凝土结构,影响混凝土质量。大量实践表明,混凝土的二次振捣时间应在混凝土初凝前1~4h左右进行较佳,尤其是在混凝土初凝前1h进行效果最理想。

在确定混凝土初凝时间时,考虑到一般施工工地不可能配备混凝土贯入阻力仪,可以要求试验室在测定混凝土凝结时间时,同时测定混凝土的坍落度,以坍落度值间接判定混凝土初凝时间。

2.根据不同的结构选择不同的振捣方法

(1)对于T、I型预制梁,可在腹板位置间距20cm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翼板则使用附着式(平面)振捣器振捣。

(2)对厚度不超过20cm的预制平板,用附着式振捣器振捣,厚度超过20cm的可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

(3)浇筑与柱和墙连成整体的梁和板时,应在柱和墙浇筑完毕后停歇lh,使其获得初步沉实,再继续浇筑。二次振捣在柱和墙的顶部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在梁和板的部位分别用插入式和附着式振捣器振捣。

3.二次振捣的注意事项

(1)气温:混凝土的凝结时间与气温变化密切相关,气温升高则凝结变快,二次振捣的时间就应提前,反之就要推后。另外,还应注意昼夜温差,对振捣时间适时调整。

(2)水泥品种:掺有混合材料的水泥一般较纯熟料水泥凝结时间长,例如矿渣酸盐水泥较普通硅酸盐水泥凝结时间长。

(3)混凝土强度等级:在其它条件相同的前提下,强度等级高的混凝土凝结时间短。

(4)坍落度:一般情况,凝结时间随坍落度增加而有一定的延长。但是在高温季节,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受坍落度的影响很小。

(5)水灰比:二次振捣对小水灰比的混凝土增强效果好,对水灰比大的混凝土增强效果较差。四、混凝土二次振捣的机理分析

1.二次振捣对混凝土拌和物密实度以及整体均匀性的提高

混凝土在振捣作用下会趋于液化,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在振捣成型及其随后的静停过程中,很少能实现相对稳定的状态,粗骨料在自重作用下仍有下沉,水分和气泡上升,这种物理现象会一直持续到混凝土失去塑性(初凝之前止),其结果会造成粗细颗粒上下分布不均匀的现象。粗大颗粒在混凝土凝结前的下沉,就使得下部的密实度大于上部。所以混凝土的下部强度总是大于上部。而且随着外分层的发展,还会出现内分层,即粗骨料周围区域密实度发展不均匀。外分层与内分层的共同特点都是在骨料的下部形成充水区,充水区中也含有一部分气体,随着水分蒸发后,就会成为空穴,降低混凝土的强度。间隔一定时间进行的二次振捣,可以使本来已经接近凝结的混凝土经振捣液化,重新恢复塑性,将由于内分层被封闭在粗骨料下部的水囊内的水和气泡释放出来,进而使得这个充水区被水泥浆体所填塞。来源于/

2.二次振捣能加速水泥颗粒的水化

混凝土拌和时,水泥颗粒表面的矿物成份就会立即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相应的水化产物,水化产物很快溶解于水,水泥颗粒又暴露出新的表面再与水反应生成水化产物,这个过程反复进行,就使得水泥颗粒被层层剥落,直至颗粒完全与水发生反应,水化就结束了。但是,在整个水化期间的水化速度不是均匀的。开始阶段水化速度快,水化产物的生成速度要大于其溶解扩散速度,这样很快就会使水泥颗粒周围的溶液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进而析出以水化硅酸钙凝胶为主的半渗透膜层,包裹在水泥颗粒的表面,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外部水分向内的渗透以及内部水分向外的扩散,减缓了水泥的水化速度。而且膜层内部水分引起的水化反应使膜层向内增厚,经由膜层向外扩散的水化物聚集于膜层外侧又使膜层向外增厚,这时水化反应就更慢了。此时若给以二次振捣,就可以人为加速膜层破裂,使得外部低浓度的溶液能够再次进入,与尚未水化的水泥核接触,加速水化反应的速度,直到新生成的凝胶体重新修补破裂的膜层为止。

3.二次振捣能加强水泥石同粗骨料以及钢筋间的界面强度

由于自重引起的下沉,使得其下部形成充水区,同时一部分水分也会沿着粗骨料的侧面向上运动,使得粗骨料的侧面出现水分上迁的通道,这些通道的存在严重降低了混凝土中浆体与粗骨料同的界面强度,同时,由于混凝土中水分和气泡的上升,水泥浆体与钢筋之间也会出现微小间隙或是薄水膜,造成钢筋抗拔力的下降。如果在水泥凝结前给以二次振捣,就会使得粗骨料和钢筋周围的水膜和微孔被粘稠的浆体所填充,随着粗骨料和钢筋周围水泥颗粒浓度的增加,水泥水化生成的水化硅酸钙凝胶的数量也会增多,水化硅酸钙凝胶的比表面积很大,表面能很高,大大加强了界面强度。

五、结语

二次振捣施工工艺虽然有很多的优点,但是二次振捣法牵涉到的施工因素也很多,特别是二次振捣时间的确定,如果处理不当,造成振捣时间太迟,在水泥浆体硬化后振捣,会造成无法愈合的裂缝产生,导致混凝土的水泥石结构破坏,所以采用这种方法时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认真试验,慎重实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