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混凝土养护剂施工总结

混凝土养护剂施工总结

混凝土养护剂施工总结

混凝土养护剂施工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养护剂;混凝土;施工方法

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development of concrete curing agent general situation and advantages, summarizes the main types, curing agent characteristics and performance. Curing agent simple construction method, maintenance effect is good, has the good economic efficiency and the social efficiency.

Keywords: curing agent; Concrete; Construction method

中图分类号: TU52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混凝土养护剂的发展

传统的现浇混凝土浇筑后的早期养护是覆盖草帘或铺木屑、铺沙石等后再进行洒水,需要专人定时进行喷洒,既费人力、物力也费时间,养护不及时,不到位,复杂部位难以养护,而且满足不了高层建筑的梁柱和大型建筑物的施工要求,并且冬天和缺水地区不宜选择进行洒水养护。为此,国内外开展了能够代替洒水对现浇混凝土进行早期养护的养护剂研究。

虽然从理论上讲,喷涂养护剂不如洒水养护混凝土的效果好,但是喷涂养护剂施工方便,节水省工,养护便利,只需喷洒1~2次即可达到养护效果,因此养护剂适用于难于洒水的部位、冬季混凝土早期养护及缺水地区。随着养护剂的发展,养护剂广泛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公路和城镇道路、场坪以及桥梁、隧道、水利和预制构件等各种工程中水泥混凝土的养护。

20世纪40年代初期,混凝土养护剂由美国科学家首先提出并研制。随后,英国和日本等也相继研制出多种混凝土养护剂,并大量应用于现场浇筑混凝土的养护,具有明显的技术经济效益。20世纪50年代后期,英国明文规定在飞机跑道、公路车行道等工程上推行混凝土养护剂[1]。1958年美国也颁布了养护混凝土的液体结膜剂技术标准(ASTMC309-58)[2]。自20世纪70年代起,美国、前苏联、法国、日本已经广泛采用了养护剂养护混凝土,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随着养护剂应用范围的扩大,制定了相应的技术标准和实验方法。我国混凝土养护剂的研究起步较晚,从20世纪70年代末才开始着手研究。

20世纪70年代,各国大部分采用的混凝土养护剂主要成分是成膜胶乳的溶液,这种成分有毒性,并且危机生态环境,经济上也不合算;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含石蜡、石油聚合物和聚乙烯蜡为基础的合成高浓水乳液养护剂,这种产品无毒,原料易得,养护性能好,美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日本等国都有其专利产品[3]。

1991年美国制定了养护剂标准ASTM-C309-91和养护剂实验方法ASTM-C156-91代替了40年代实施的ASTM-C309-41和ASTM-C156-41。1992年英国制定了《混凝土养护剂实验方法》(BS7542-92)代替了BS00147-87。1998年俄罗斯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研究院制定了《混凝土养护剂技术条件》。进入90年代后,我国混凝土养护剂在研究和应用方面有了一定的进展。我国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在总结混凝土养护剂的科研成果和生产使用实践的基础上,参考美国实验材料协会ASTMC309-1998《混凝土养护用液体成膜剂》与英国BS7542-1992《混凝土养护剂的实验方法》标准,于2002年制定了《水泥混凝土养护剂标准》(JC901-2002)。2004年我国又制定了交通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混凝土养护剂》(JTT522-2004),规定了混凝土养护剂的术语和定义、分类、技术要求、实验方法、检验规则等。2010年11月辽宁省地方标准《混凝土养护剂应用技术规程》通过了审定,该规程对混凝土养护剂施工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对保证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水平,指导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 混凝土养护剂的品种

国外混凝土的种类很多,大致可分为溶剂型(憎水性)和乳液型(亲水性)两类。俄罗斯目前主要使用石蜡水乳液养护剂, 美国主要使用石蜡油类养护剂。目前,我国混凝土养护剂可分为以下4类:水玻璃类、乳液类、溶剂类和复合类。

(1)水玻璃类是以硅酸钠为主的硅酸盐水溶液,喷洒在混凝土表面,与氢氧化钙作用生成氢氧化物和坚硬的玻璃状不溶性的硅酸钙,氢氧化物可活化砂子的表面膜,有利于混凝土表面强度的提高,而硅酸钙是不溶物,能够填充混凝土表面的各种孔隙,并形成一层坚实的薄膜,阻止混凝土中自由水的过早过多蒸发,从而保证水泥充分水化,达到养护的目的;

(2)乳液类包括石蜡乳液、沥青乳液、太阳油乳液、高分子乳液,将乳液喷涂在混凝土表面,当水分蒸发或被混凝土吸收后,乳液颗粒聚拢形成不透明薄膜,阻止混凝土中水分蒸发而达到自养的目的;

(3)溶液类以各种聚合物和树脂溶液居多,养护机理同乳液类;

(4)复合类是由有机高分子材料与无机高分子材料及表面活性剂渗透剂等多种助剂配制而成,综合了乳液型和溶剂型品种的优点,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单独的有机和无机成膜类材料的缺陷。

以下介绍收集的几种主要的混凝土养护剂:

① 水玻璃(硅酸钠)水溶液。其浓度可取10%,这种材料价格便宜,但干固后不能形成真正可靠完整的防水膜。其保水率仅有20%~30%,局限性大,在30℃以上干旱地区使用不能有效的保证混凝土表层水化反应所需的足够水分,混凝土表面容易出现小开裂或表面疏松现象。这种养护剂适宜用于混凝土地面养护,起表面硬化和防止起尘作用,不影响混凝土表面的抹灰、油漆、贴面砖等表面装饰层。其用量为0.3kg/。

② 石蜡乳液。应用广泛,其保水率约为85%,在干燥后形成良好的低分子成膜物,有很好的憎水性,可有效防止混凝土表面的养护效果,特别是在夏季干旱情况下对混凝土的养护效果好。但是石蜡乳液在使用时喷涂时间的掌握与混凝土表面泌水情况有关,如果掌握不当,就会影响混凝土的表面强度。其次其膜层比较光滑,不宜清除,不利于混凝土表面装饰层的粘结。

③ 沥青乳液。由石油沥青、乳化剂和水配制而成,喷涂量温暖天气为0.6kg/,干热天气为1 kg/。当干热天使用沥青乳液时,为提高沥青薄膜的耐热性,沥青中可掺入能形成同状结构的聚合物。例如丁二烯苯乙烯热弹性塑胶、乙丙橡胶、丁基橡胶、低分子量的聚乙烯等。丁二烯苯乙烯热弹性塑胶使用较为广泛,其用量为沥青重量的2%~3%。可先将它溶于冬用柴油中,配成l5%的溶液。

④ 太阳油乳液。是一种可逆性乳液,含有太阳油2%~3%,碳数为10~16的合成脂肪酸烷基酰胺1%~2%,其余为水。为了提高其稳定性及增加稠度,可掺入占有机物部分重量l%~4%的增稠物质,如石蜡油、丁二烯苯乙烯热弹性塑胶等。

⑤ 有机硅类溶液。干燥后不能在混凝土表面结成完整的薄膜,但能使混凝土的气孔和毛细管内壁憎水化并将其堵塞,因而能减少混凝土中水分的蒸发量。其保水率仅有30%~50%,适用于室内混凝土地面养护,有良好的效果。

3养护剂的使用要求

3.1一般要求

《水泥混凝土养护剂》(JC901-2002)规定:

(1)外观:均匀、无明显色差、不含其他杂质。

(2)稠度:应满足在4℃以上易于喷涂(或按需要涂刷或辊制),能形成均匀涂层。

(3)有害反应:不应对混凝土表面及混凝土性能造成有害影响。

(4)毒性:不应含有任何对人体、生物与环境有害的化学成分。

(5)稳定性:在贮存期内,不得出现分层、结块和絮凝现象。

《公路工程混凝土养护剂》(JTT522-2004)规定:

(1)外观:均匀、无明显色差、不含其他杂质。

稠度:对乳液型养护剂,应满足在4℃以上易于喷涂(或按需要涂刷或辊刷),能形成均匀涂层。

(2)用量:对乳液型养护剂,无特别要求时,产品质量检验原液的用量为0.2kg/;也可采用生产厂家推荐的原液用量。

(3)有害反应:不应对混凝土表面及混凝土性能造成有害影响。

(4)毒性:不应含有任何对人体、生物与环境有危害的化学成分。

(5)稳定性:对乳液型养护剂,储存期内,不得出现异味、分层、结块和絮凝现象;对饱水膜材,储存期内,不得出现老化、破损。

3.2技术要求

1.保水性

经过研究分析,国内选用保水率作为我国保水性能的评价指标,养护剂的保水率直接决定着混凝土养护的效果。保水率达到75%以上才算是合格品,90%以上为一等品。90%以上有效保水率是混凝土结构工程养护的客观要求[4],也就是说,在有效保水率试验条件: 温度38℃±2℃、 相对湿度32%±3%、风速0.5m/s±0.2m/s、失水时间72h,混凝土的表面失水率不大于10%。有效保水率按(1)式计算,计算精确到1%:

(1)

式中:Q为养护剂有效保水率,%;为喷涂养护剂试件组平均水分损失量,g; 为基准试件组平均水分损失量,g。

2.抗压强度比

抗压强度比以每组涂养护剂的混凝土与基准混凝土同龄期抗压强度的算术平均值之比表示,按式()计算,计算结果精确至1%:

(2)

式中: ――抗压强度比,%;

S――基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MPa;

――涂养护剂的混凝土抗压强度,Mpa。

抗压强度比是为了检验养护剂对混凝土的强度有无不利的影响,是对混凝土强度发展结果相对比较的参照指标。7d和28d抗压强度比大于90%为合格品,大于95%的为一等品。

3.干燥时间

按照规定用量将混凝土养护剂喷涂于混凝土表面,在温度23℃±2℃、相对湿度50%±10%、最低空气流动速度183m/min的条件下,用指压试膜表面时,如不再软粘,感觉发硬,则认为养护剂薄膜已干燥,干燥时间不得超过4h,12h后有人在上面行走时不应留下痕迹。

4.磨耗量

用磨耗量表示涂有养护剂的混凝土的耐磨性能,试验表明,涂养护剂的混凝土的磨耗量均略有降低,标准规定磨耗量不大于3.5kg/的为合格品,不大于3.0kg/的为一等品。

5.固含量

养护剂的固含量决定了其能否成为密封薄膜。试验证明,养护剂中固含量太少,脱水后不足以形成不透水的薄膜,不能起到应有的保水作用。标准规定,养护剂的固含量不小于20%。

6.浸水溶解性

将水泥混凝土养护剂按试验用量一次涂于150mm×300mm的塑料板上,待完全干燥后,浸入水中,水温为20℃±3℃,浸水时间为1h,观察膜是否溶解。如发生溶解,浸水溶解性判定为溶解,反之浸水溶解性判定为不溶。

7.成膜耐热性

按规定用量将养护剂涂于玻璃板上,待完全干燥后,放在65℃±2℃的烘箱内,恒温10min后观察是否出现熔化、变色现象。也就是指养护剂在炎热夏季太阳暴晒,表面温度65℃左右条件下,薄膜不熔化、流淌或变色时,为合格品。成膜耐热性差的养护剂不得在高温条件下的混凝土结构使用。

4.结束语

通过长时间的试验改进以及近年来在工程上的应用,可以看出,混凝土养护剂,施工方法简单易学,养护效果好,逐渐被施工单位认可,并且养护成本低,节省劳动力,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使用养护剂时,选择合适的养护剂,正确掌握喷涂时间,喷涂方法以及养护剂的储存对混凝土养护的效果影响尤其重要。因此,还需要对养护剂进行改进研究。

参考文献:

[1] 覃立香,杨德坡.混凝土养护剂的发展及应用[J].国外建材科.1994(4)

[2] 国外混凝土养生剂应用技术.建筑技术,1989(8)

混凝土养护剂施工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

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直接影响着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和工程进度。因此,加强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的课题。

一、概述

水利工程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的工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在水利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是最常用、最重要的一种施工技术。

二、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情况分析

(一)散装水泥使用的施工新技术

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中规定:对散装水泥进行优先使用。在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中,使用散装水泥具有很多优点:降低成本、可以方便施工、满足大批量需求、改善环境等,是一项技术比较成熟、可靠性较高的施工新技术。

(二)水利工程混凝土中掺合料的应用日益重要

在水利工程中,为了改良混凝土提高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在混凝土中加入掺合料是一行之有效的方法。混凝土通常由水、砂、胶凝材料、骨料和掺合料等组成。,这在长期的实践应用中得到了很好的证明。混凝土中加入掺合料后,可以使水化热降低,对碱骨料反应取到有效地抑制作用,可以节约水泥用量,降低施工材料成本,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其综合效益非常可观。混凝土中常见掺合料有凝灰岩、硅粉、粉煤灰(也有用作胶凝材料)、金属(非金属)矿渣、氧化镁、陶瓷等。

(三)水利工程混凝土中外加剂的应用

近年来,混凝土中外加剂技术发展迅速,品种日益丰富,性能日益优化,施工技术日益完善。混凝土外加剂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此,现在一般在水利工程混凝土中,都必须掺入适量的外加剂。现在常用的外加剂主要是:普通减水剂、引气剂、缓凝减水剂、缓凝高效减水剂、引气减水剂、高效减水剂、泵送剂、缓凝剂等。在水利工程混凝土中,如果掺入外加剂以后,可以极大地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使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得到有效地调整,能使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各项物理性能得到提高,大大增强了混凝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四)混凝土施工保温技术的应用

在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保温技术得到了很好地发展。一是混凝土侧面的永久保温,过去采用的主要方式是挂草席和布帘,现在已经改为保温性能较好的化工产品;二是采用拆模后外粘(或外挂)的施工方法时,一般选用聚乙烯卷材。这些聚乙烯卷材厚度适当,可以通过把彩条布在卷材两面覆上的方法增加卷材的强度;三是采用在立模后内贴聚苯乙烯板材的施工方法时,拆模后,混凝土表面就会留住保温材料;四是在拆模后,采用在混凝土表面进行喷涂的施工方法时,一般会选用双组份的发泡聚氨酯保温材料;五是这些新的保温技术,和传统保温方法相比而言,具有效果好,工效高,现场美观、无污染的明显优势。

(五)其它方面的应用

一是在仓面五小机、陡坡和垂直运输设备等技术方面的应用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二是在预埋冷却水管的诸多方面的应用取得了新的进展。如预埋件的施工工艺、大升层(3m)混凝土浇筑、同一级配的富浆混凝土替代铺砂浆、施工缝面采用低一级配的混凝土等。

三、水利工程混凝土养护方法与应用

(一)养护方法

水利工程混凝土养护工作是混凝土施工中时间最长的工艺,养护时间一般根据水泥品种和当地气候条件来决定。一般养护是从混凝土浇筑完成后12~18 h开始的,并持续进行21~28d。采用最普遍的方式是用洒水实施自然养护,此外,还有塑膜包裹养护和喷涂薄膜养方法,使混凝土表面始终保持必要的湿润度,实现养护得目的。

为了检验各种养护方法的不同适应范围和实际效果,对于水利工程中成型的混凝土构筑物的养护进行了试验。这一构筑物具有下列特点的:外形直立面与坡面多、壁薄、表面积大、施工水源远、水分极易蒸发等。一是按照传统的自然养护法,若在气候干燥、工程环境炎热情况下,在混凝土脱模后就需要进行养护工作,并且应同时采用无遮盖洒水养护和草帘遮盖洒水养护的方式;二是养护时间为21~28d,浇水次数覆盖物的保湿能力和气候情况决定,必须始终保持混凝土具有足够的湿润,安排专人养护;三是实践表明,无遮盖洒水养护比遮盖加洒水养护的强度增长要慢;四是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构筑物表面的持水性较差,水源不便,养护质量难以控制,很难达到养护要求,严重影响了水利工程中构筑物混凝土的质量;五是在无风或微风的情况下,可把塑料膜覆盖在混凝土上面进行养护,让塑料膜保持住混凝土中的水分,以满足混凝土强度增长的需要。但是,从养护效果的检验来看,这种方法也具有很多问题,无法使混凝土强度均匀性的要求得到满足,保证率较低;五是在这种情况下,混凝土养护剂便成了新宠,在混凝土养护中非常受欢迎,特别是在水利工程混凝土养护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混凝土养护剂最先是靠从国外引进的,后来因为成本太高,在水利工程混凝土养护中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六是随着社会发展,我国开始自行生产混凝土养护剂,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标准。混凝土养护剂能够使混凝土强度的均匀性满足养护要求,消除了塑料膜覆盖和自然养护方法管理难度大、养护效果无法保证的缺点,成为非常受施工单位欢喜的方法。

(二)混凝土养护剂使用的应用

混凝土浇捣密实成型后,逐渐凝结硬化,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耐久性,这个过程主要是由水泥的水化作用来实现的.水泥的水化作用好坏与快慢与混凝土的环境温度、湿度及养护效果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早期养护,如果养护时间短或养护期内不能经常保持在湿润状态,混凝土内的水分会迅速蒸发,混凝土表面因干缩而产生裂缝或形成毛细网透气渗水,使混凝土的抗渗性急剧降低.采用养护剂养护,由于保证了良好的水化热作用,生成晶态或胶态水化物,阻塞混凝土的毛细管道,降低混凝土内部的空隙率,增强混凝土的密实性,从而获得良好的抗渗性、抗冻性及耐久性.在一般工程环境条件下,要较好养护现浇混凝土,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只要能够按照相应的养护要求去做,从理论上是完全可以的,然而现实中往往做不到,特别是在炎热、干旱环境下,自然养护说来简单,做法明了,但要在混凝土养护期保持湿润状态却非常不容易,难在用水不便,有的结构难以覆盖与洒水,一般不便于监督,易习惯地进行象征性养护,养护次数与保湿程度不够,要真正达到自然养护的各项标准,其代价高于其它任何一种现场养护方法. 塑料膜包裹或覆盖法,原理成立,但不能很好地贴在混凝土表面,一般条件下不易做到天衣无缝.混凝土中水分蒸腾,吸附于塑料膜下面,混凝土养护保证率低,难以达到应有效果。同强度等级混凝土试块采用不同养护方法效果与经济性比较表明:养护剂养护的试块28 d 强度接近或基本达到标准养护强度值;塑料膜包裹养护的试块28d强度,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较大,均匀性较差;无覆盖洒水养护的试块28d强度值最低。可以认为,养护剂养护的混凝土质量均匀,各组试件强度差异小,保证率大,是最有效的养护方法根据广泛的实践经验分析与总结,混凝土养护剂养护与其他各种现场养护方法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施工操作简便,现场清洁,交叉作业干扰小;有效降低混凝土养护成本和劳动强度,节约费用50%以上;养护后的混凝土构筑物表面水泥色泽加深,观感良好;便于检查与控制养护质量,从而有效提高养护质量的保证率;对难以用洒水及覆盖方法养护及在干旱缺水地域的混凝土结构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节约工程用水,避免浪费水资源。

总之,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应用中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我们应不断探究,创新方法,提高施工水平,以便更好地促进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梁家贤. 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09.

[2] 梁丽霞. 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与处理[J]. 甘肃科技, 2010.

[3] 卢文英. 建筑中给排水工程的施工技术探讨[J]. 中国住宅设施, 2010.

混凝土养护剂施工总结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膨胀加强带;后浇带;膨胀剂;应用

1 工程概况

池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综合办公楼工程总长55.07米,宽32.49米,地下一层,地上十六层,建筑面积13138.4m2。地下室底板厚度1.1米、0.7米,混凝土强度等级C35,抗渗等级P8。混凝土约2200立方,属于典型的大体积混凝土。本工程属于办公用房,工程质量要求严格,由于该工程地下室混凝土底板超厚、超长。如采用常规的施工方法,会遇到许多的技术难题。因此,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施工技术要求,该工程采用连续无缝施工,在整个基础平面图中设计“#”字形膨胀加强带,横向轴线设置在A轴线至B轴线之间、D轴线至E轴线之间,纵向轴线位置设置在2轴线至3轴线、5轴线至6轴线之间。而主体结构图中纵向方向每层设计两条膨胀加强带,位置设置在2轴线至3轴线、5轴线至6轴线之间,而且尺寸对称。

2 技术原理

由于普通混凝土存在收缩,导致开裂破坏,结构设计一般是以设置临时性收缩变形缝的方法释放大部分收缩应力,经过一段时间后再以较大膨胀量的混凝土回填此缝。膨胀加强带的技术原理是在带内混凝土中掺加适量膨胀剂,通过水泥水化产物与膨胀剂的化学反应,使混凝土产生适量膨胀,在钢筋和混凝土的约束下,在钢筋混凝土中产生一定的预压应力,使结构的收缩拉应力得到大小适宜的补偿,从而达到防止混凝土结构开裂破坏的目的。膨胀加强带设置在混凝土收缩应力发生最大的地方,通常是房屋长度方向的中间,对于超过普通混凝土伸缩缝设置距离过长的且要求连续无缝施工的混凝土结构,可以在适当部位设置多条膨胀加强带。大量的工程实践证明,采用膨胀加强带,可以连续施工超长混凝土结构不留缝而不裂,减少了分缝处理带来的麻烦,大大缩短了工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混凝土采用预拌泵送商品混凝土。

3 膨胀加强带施工做法:

膨胀加强带的做法主要有三个要点:1、加强带宽度2.0m,加强带两侧用双层2~3mm孔眼密目钢丝网分隔,并按200mm设一根竖向螺纹16mm的钢筋和受力主筋焊接予以加固,其上下均应留出不小于2.5cm混凝土保护层,钢丝与钢丝网、上下水平钢筋及竖向加固筋必须绑扎或焊接牢固,不得松动。以免浇筑混凝土时被冲开,影响加强带的效果。2、带内采用设计强度等级比相邻非加强带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级的混凝土进行浇筑,加强带外侧位置混凝土掺适量小膨胀剂。3、带内混凝土外掺12%膨胀剂,比带外混凝土膨胀剂掺量高2%(带外混凝土膨胀剂掺量为10%)。

4 施工要点

1.原材料

1.1 水泥:本工程采用的水泥强度等级为425;

1.2 砂:中粗砂,细度模数2.6~2.9,含泥量小于1%;

1.3 石子:5mm~31.5mm连续级配碎石或碎卵石,含泥量小于1%;

1.4 粉煤灰:二级分选粉煤灰;

1.5 膨胀剂:安徽省庐江县冶山混凝土外加剂有限公司生产的UEA膨胀剂。

1.6 减水剂:淮北市强盛混凝土外加剂公司生产的QS-2缓凝高效减水剂

2.泵送混凝土要求

1.1 坍落度:出机坍落度16cm~18cm,运至施工现场1h左右为14cm~16cm,以满足泵送要求,

1.2 凝结时间:4h~6h,

1.3 限制膨胀率:水养14d,膨胀率大于0.03%;

5 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经过试配合格后才能使用,并按JCJ55-2000普通混凝土配合设计技术规程标准执行。

6 混凝土的拌制与质量控制

项目部技术人员和混凝土搅拌站技术人员对使用的输送和计量设备进行检查,确保施工期间的正常使用,进场的原材料进行严格的把关,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现场加强管理,有明确的生产记录,并对混凝土质量控制要求如下:

1、各种原材料必须符合有关标准,并检验合格后才能入库。

2、定期校验计量设备,水泥、粉煤灰、用水量、UEA膨胀剂及减水剂计量误差不得超过±1%,石子不得超过±2%。

3、投料顺序为:砂、石、水泥、UEA膨胀剂、粉煤灰、QS-2减水剂及水。搅拌时间应比普通混凝土延长30s~60s。

4、由于砂、石材料的含水率经常变化,因此拌和混凝土应以坍落度为准,施工技术人员并技术交底严禁更改配合比所设计的含水量。

5、混凝土按施工图做好供应计划,保证运输及时连续。

6、必须做好地下室电气、空调、给排水、消防、人防等各专业施工单位预留孔洞或套管以及预埋构件。施工前派专人校对各专业图纸与预留孔施工总图是否相符。

7、注意控制混凝土振捣时间,不得过振、漏振、少振。

8、底板混凝土振捣密实后,采用木方刮平表面。在混凝土接近初凝时,安排专业混凝土工进行混凝土磨面工作,防止混凝土表面龟裂。

9、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及时清理混凝土表面的泌水。

10、现场按规范规定留取混凝土及抗渗试块。

7 混凝土的浇筑

混凝土的浇筑采用连续施工方式施工。浇筑施工时严格按施工专项方案要求施工,开始从一侧浇筑混凝土,分层梯式前进,每层混凝土振捣密实,不得漏振或过振。加强带外2米范围内混凝土采用小膨胀混凝土浇筑,当浇筑到加强带时采用上述配合比的混凝土施工,浇筑至另一侧时又改用小膨胀混凝土浇筑,如此循环下去,直至连续浇筑完毕。

8 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的收缩变形主要发生在早期,因此前期的养护工作至关重要。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2次抹压,防止表面裂缝的出现。其养护时间从混凝土初凝后开始,采用蓄水或盖麻袋浇水,保湿保温养护14d,既保证混凝土水化用水又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在25℃以内。混凝土的养护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养护期间必须有专人负责,杜绝出现干燥情况,确保混凝土硬化的顺利进行。同时对大体积混凝土及时测温,前七天每各两小时测一次,后七天一天测四次,并保留原始数据。

混凝土养护剂施工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性混凝土;高铁;混凝土

中图分类号:TV331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高性混凝土是高铁项目施工中的主要混凝土,高性混凝土主要是用于高铁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项目中。保证高性混凝土的质量是整个高铁施工项目的重要环节。下文将对高性混凝土在高铁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二、高性能混凝土的特性

认为高性能混凝土在成分上与一般混凝土有较大的区别,首先,高性能混凝土通常含有硅灰+粉煤灰或磨细高炉矿渣等活性矿物掺合料。其次,骨料的粒径要小于普通混凝土。再者,必须使用新型高效减水剂,在合理控制配合参数和施工工艺后,高性能混凝土能表现出以下一些特性。

1、工作性

高性能混凝土具有优良的工作性能,包括高流动性、高聚性、可浇注性等。塑性混凝土坍落度一般在1-5cm范围内,高性能混凝土在新拌状态下坍落度值则超过20cm。同时,为了获得高强度和高密度,新型高效减水剂的使用保证在较低的水胶比条件下,高性能混凝土也能获得较好的流动性。

2、耐久性

混凝土的耐久性是指混凝土结构在自然环境,使用环境及材料内部因素作用下保持其工作能力的性能。除了一些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在极恶劣环境下建造的高性能混凝土工程外。关于HPC在非常恶劣的环境下工作超过5-10年的跟踪实验记录少之又少。所以想要精确地预测HPC的寿命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基于普通混凝土方面的经验,可以安全地假设高性能混凝土更加耐用。混凝土的耐久性主要取决于混凝土的渗透性和环境的恶劣程度。因此关于其评价应包括侵蚀介质如何渗入混凝土中,以及环境对高性能混凝土特性的影响。他们通过观测氯离子在某些高性能混凝土中的渗透值证实空隙联通性随水胶比减小而显著变差,使侵蚀介质在高性能混凝土中的移动更困难。

3、力学性能

作为结构材料,高性能混凝土在注重耐久性的前提下,也必须具有较高的强度。反应高强度混凝土强度力学性能指标一般有: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拉伸和弯曲强度、轴心抗压、劈裂强度等。

三、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1、不同施工环境下耐久性要求有所不同,但配合比设计的差异性不大

(一)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混凝土耐久性要求和通常采取的技术措施,见表1。

表1 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混凝土耐久性要求和通常技术措施

环境条件 混凝土耐久性要求 通常技术措施

所有环境

氯盐环境 抗氯离子渗透、抗裂

抗氯离子渗透 大掺量矿物掺合料、低水胶比

化学腐蚀环境 耐腐蚀抗氯离子渗透 大掺量矿物掺合料、硅粉、低水胶比、掺防腐剂

冻融环境 抗冻、抗氯离子渗透 大掺量矿物掺合料、低水胶比、掺引气剂

骨料有碱活性 抗碱--骨料反应

抗氯离子渗透 大掺量矿物掺合料、低水胶比、限制材料碱含量

(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差异性

不同环境条件下混凝土的耐久性指标要求高低有所差异,对原材料的品质要求提高,采用掺入大掺量矿物掺合料和高性能减水剂、降低混凝土水胶比、对含气量要求提高等措施可以满足抗氯离子渗透性、抗冻性、耐蚀性、抗碱-骨料反应性等多种耐久性要求,采取的技术措施基本上是一致的,设计时一些组分的掺量虽稍有不同,但总体差异性不大。

2、为满足耐久性要求,一般应采用"大掺量矿物掺合料+高性能减水剂的基本技术路线进行配合比设计,大掺量矿物掺合料的使用和通过高性能减水剂降低混凝土水胶比为满足混凝土耐久性提供了必要的技术保证。由于材料来源的限制,大掺量矿物掺合料可能是粉煤灰和矿粉中的一种单掺或两种复掺。聚羧酸类高性能减水剂因适应大掺量矿物掺合料的使用、并具有较大的减水性能等优点,在高铁和客运专线工程项目中高性能混凝土得到大量使用。

3、混凝土属于高性能混凝土的范畴,应遵循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理和方法进行设计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参数主要有水胶比、砂石比和高效减水剂用量等,这些参数相互制约共同影响混凝土的性能。

满足混凝土耐久性要求水胶比低,保证高流动性需要较大的浆集比和砂率,而减小粗集料用量却影响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增加干缩和徐变,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正确选择原材料和配合比参数,使其中的矛盾得到统一,使混凝土拌和物经济、合理。

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应遵循混凝土密实体积法则,按照绝对体积法进行设计,即塑性状态混凝土总体积为水、胶凝材料、骨料、外加剂、气体含量的密实体积之和。

四、高性能混凝土在高铁施工中的特点

1、原材料品质要求比现行行业标准有所提高,对处于不同环境的混凝土分别有抗氯离子渗透性、抗冻性、耐蚀性、抗碱-骨料反应性等多种耐久性要求。

2、矿物掺合料和聚羧酸外加剂的使用已纳入技术标准要求,国内外混凝土科研技术成果得以大规模应用实践,对施工工艺和设备、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提出了考验。

3、施工点多,环境、原材料品质差异大,聚羧酸系外加剂的应用控制技术要求高,对适应具体环境施工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技术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4、高速铁路施工中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控制坍落度是关键,在施工使用之前必须严格按照要求行事,混凝土在每次搅拌之前,需要对原材料的含水量进行测量,得出精准的数据,以便精准的配合比,工作人员要具备专业知识,在每班的测量不能小于2次,不能疏忽大意,要认真执行任务,保证前提条件有效实施。其次,在施工中计量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了混凝土的配合比。最后,混凝土搅拌期间,由于耐久性的要求,根据这一特性,结合实际情况,严格根据要求进行搅拌,不能减少搅拌时间。

五、高性能混凝土在高铁施工中的应用

1、加强原材料的质量管理

高性能混凝土通过采用新一代聚羧酸系减水剂而实现了较低的水胶比。对于新产品的使用,工作人员必须深入的了解。聚羧酸系减水剂具有高减水率、高保水性、高保坍性等特点,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分析其优劣条件,有利于开发更好的施工技术。比如对材料的敏感度非常高,对碎石中的石粉含量敏感性较高。这就要求在实际施工中,工作人员清晰的认识这点不足,严格控制各种原材料的质量。

2、采用严格合理的搅拌生产工艺

在搅拌生产中。对其要求是非常高的,是保证使用效率最优化的前提条件。对搅拌过程中的投料顺序有着严格的要求,按照严格的程序来执行,宜先向搅拌机内投入细骨料、水泥、矿物掺合料和外加剂,搅拌均匀后,再加入所需水量,待砂浆充分搅拌后再投入粗骨料。在搅拌的时间上不能间断,需要持续的搅拌,才能提高其使用价值。每一阶段的搅拌时问不宜少于30s,总搅拌时间不宜少于2min,也不宜超过3min。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在混凝土搅拌生产前要测定骨料的含水率,计算准确施工配合比的用水量。

3、加强混凝土浇筑过程质景控制

应采用坍落度与扩展度相结合的方法来综合评价高性能混凝土的流变性能,由于其施工过程是动态管理,所以必须加强混凝土浇筑过程质景控制。以倒坍落度筒流下时间评价黏度,倒坍落度筒流下时间为5~25s时,是最佳时间。在预制箱梁的施工中,坍落度和扩展度宜按上限进行控制,以避免造成损失,比如泵送管太长坍落度损失过大影响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4、重视和加强混凝土养护工作

高性混凝土的养护工作非常重要,是保证成品高性能混凝土质量的关键,现场施工的高性能混凝土养护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蒸汽养护。蒸汽养护是利用蒸汽加热养护混凝土。可选用棚罩法、蒸汽套法、热模法及蒸汽毛管法,此方法主要用于预制场养护。

②、太阳能养护。太阳能养护是在结构或构件周围表面护盖塑料薄膜或透光材料搭设的棚罩,用以吸收太阳光的热能对结构、构件进行加热蓄热养护,使混凝土在强度增加的过程中有足够的温度和湿度,促进水泥水化。太阳能养护具有工艺简单、劳动强度低、投资少、养护周期短、节省能源等优点,此方法主要用于桥墩养护。

③、养护剂养护。养护剂养护是在结构件表面喷涂或刷涂养护剂,待溶液中的水分挥发后,在混凝土表面上会结成一层塑料薄膜,可以使混凝土表面与空气隔绝,以阻止混凝土内部水分的蒸发。

六、结束语

总之,高性混凝土在高铁的施工过程中的应用,要重视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预防质量通病,保证高铁施工的规范性,使整个工程的质量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宋国芳,李涓.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及其在路桥建设中的应用[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2,06:950-954.

[2]刘敏强.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及其在路桥建设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2,06:207-209.

混凝土养护剂施工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混凝土 耐久性 措施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在工程建设中,混凝土用量越来越大。近些年来,工程上除了对混凝土强度重视外,对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耐久性对混凝土工程来说非常重要,若耐久性不足,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不仅影响美观,严重的还将影响结构的承载力,构成安全隐患,对未来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特别是各种超长、超大型混凝土建筑物(构筑物)不断出现,对于这些混凝土工程来说,其施工难度大,使用环境恶劣、一旦出现问题维修也相当困难,因此要求混凝土不仅具有高强度,而且能有更好的耐久性。

一、耐久性概念及影响因素

混凝土的耐久性是指混凝土在实际使用条件下抵抗各种破坏因素的作用,长期保持强度和外观完整性的能力。以往的结构工程普遍存在着重强度轻耐久性问题,还有一些工程项目施工中没有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设计文件的要求操作,导致混凝土质量不合格、钢筋保护层不足等诸多问题。另外,在结构使用过程中又没有合理及时的维护,最终造成大量混凝土结构物远远没有达到预定的使用年限而提前失效,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工程中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的主要因素有:

1、水灰比。水灰比对混凝土耐久性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水灰比与混凝土的强度、碳化深度、抗冻性、抗渗性有着明显的相关性。水灰比小则碳化深度小、抗渗性好。工程实验表明,当水灰比低于于0.6时碳化深度较小,当水灰比大于0.7时碳化深度急剧加大。同样,水灰比越小,抗渗性能越强,当水灰比较大时,抗渗系数急剧增大,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显著下降。

2、混凝土的碳化。混凝土的碳化是指空气中的CO2渗入混凝土的孔隙和毛细孔中,溶于孔中液体,与水泥的水化作用产物氢氧化钙Ca(OH)2、硅酸钙等作用形成碳酸钙等。碳化本身对混凝土并无危害,甚至会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强度,其主要危害是由于混凝土碱性降低使钢筋表面在高碱环境下形成的对钢筋起保护作用的致密氧化膜遭到破坏,使混凝土失去对钢筋的保护作用,从而钢筋遭到破坏。碳化的混凝土还会加剧收缩变形,导致裂缝的出现,粘结力的下降,甚至钢筋保护层的剥落。

3、化学腐蚀。混凝土内部的钢筋一般不容易发生腐蚀,因为在混凝土内部强碱环境下在钢筋表面生成了一层钝化膜,保护钢筋免遭腐蚀,这层钝化膜如果受到破坏,钢筋就很容易发生腐蚀。氯离子所导致的腐蚀是钢筋混凝土构筑物受到破坏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氯离子渗入到钢筋表面,会破坏钢筋表面的氧化铁薄膜而引起锈蚀,锈蚀反应具有膨胀性,可导致混凝土开裂剥落。氯离子渗入引起钢筋锈蚀的破坏速度快,发生非常普遍,往往成为混凝土寿命的决定因素。大量的研究证明,沿海地区的建筑,北方冬季使用的路面化冰盐及含有氯离子的减水剂对混凝土的破坏是非常明显的。

工程上容易受到氯离子侵蚀的环境主要有:(1)海洋环境;(2) 经常使用化雪盐的地方,如高速公路。

4、温度应力。混凝土的耐久性与其延伸性有重要关系,混凝土徐变大、变形模量小、抗拉强度高的混凝土延伸性较好,裂缝的开展得以延迟和减小,并具有一定自愈能力,混凝土的耐久性好。近年来许多大型建筑采用大体积、高强度混凝土,而混凝土中水泥水化反应时要放出热量,导致构件边缘出现温度差而产生应力,该应力大于混凝土当时的抗拉强度,混凝土就会开裂。混凝土构件尺寸越大,发生温度应力裂缝的可能性也越大。减少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和降低混凝土的初始温度及使用低热水泥、减少混凝土温差等措施,很大程度可避免或减少混凝土的开裂,大大提高了混凝土的耐久性能。

5、施工因素。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即使状态较好的混凝土,在浇注成型时,如果振捣不密实就会使混凝土内部孔隙增加,降低抗渗性。采用潮湿条件下养护混凝土,水泥水化充分使总孔隙率降低,其抗渗性会随着龄期的增加而提高,混凝土内部的孔隙还会有所减少。当采用加热养护时,如果温度上升速度过快,或恒温温度过高,就会使混凝土内部水分大量蒸发,水泥水化没有足够的水而导致孔隙增加,抗渗性降低。

6、碱骨料反应。水泥中的氧化钠和氧化钾含量多时,它们水解后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能与骨料中的活性二氧化硅发生化学反应,在骨料表面形成一层复杂的碱―硅酸凝胶。这种凝胶遇水时膨胀,使骨料与水泥石界面胀裂,使界面粘结强度下降。这种反应对混凝土的耐久性十分不利。水泥石中的碱和骨料中的活性二氧化硅之间的化学反应称为碱―骨料反应。此反应一般进行很慢,所以由此引起的破坏反应往往要经过几年后才能出现,因此它所引起的破坏作用就更大更危险。水泥碱含量(折算成氧化钠含量)超过0.6%而骨料中又含有活性氧化硅的岩石有:安山岩、凝灰岩、流纹岩等,当用这种骨料制作混凝土时可采用下列预防措施,以防止对混凝土起破坏作用。

二、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措施

1、保护层厚度。混凝土的保护层可以阻止外界腐蚀介质氧气和水分的渗入,适当加大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提高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延长混凝土结构使用寿命的重要措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其验收规范》及《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 50476-2008)中对各类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按照使用环境类别、结构类别和混凝土强度等级的不同分别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并对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最大水灰比、抗冻融性能要求、抗氯离子渗透系数等也作了相关的要求。这些技术要求应体现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混凝土技术指标或要求,从而保证混凝土结构达到相应耐久性要求,这也充分说明保护层在混凝土结构中的重要性,并突出地反应在混凝土保护层对结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的影响上。

为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对不同的构件可采取不同的措施。对竖向构件,如墙、柱类可采用主筋和穿墙筋进行固定,比较好的方法可用水泥砂浆制成厚度同保护层厚度的方形垫块,中间穿入8号扎丝绑在主筋上控制保护层厚度。对于板类件应严格控制板面负弯矩钢筋的保护层厚度。现浇板负筋一般放置在支座梁钢筋上面,应与梁筋绑扎在一起,另外,采用马凳筋和在浇筑混凝土时在平台上搭设走道和操作平台等方法,保证在施工过程中板面钢筋不下沉,从而有效控制保护层,避免支座处因负弯矩钢筋下沉,保护层厚度变大而产生裂缝。

2、材料要求。改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必须从材料本身的性能出发。大量研究和实践表明,采用高性能混凝土是在恶劣的环境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措施。高性能混凝土是同时具有某些性能的匀质混凝土,便于浇捣、不离析、力学性能稳定、早期强度高、并具有韧性和体积稳定性的混凝士,它特别适合于高层建筑。在某些部位还可复合采用保护涂层或阻锈剂等辅助措施,形成以高性能混凝土为基础的综合防护策略。如具有普通水灰比的尚未成熟的经挤压工艺而形成的硅酸盐少孔水泥PRC,其抗拉强度高,耐磨性优良,微观结构密实,水气渗透性大大降低,可显著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另外,在材料上,尽可能降低水泥用量。水泥用量低,水化热小,混凝土就能够经历更平缓的温变历程,从而减少温度开裂的危险。在设计配合比的时候,也要注意水泥标号的选择。水泥标号越高,所用水泥用量越少,所以若采用较高标号的水泥,水泥量少,空隙率高;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水泥标号也要从满足耐久性和经济两个方面来优化选择。掺加优质的掺合料也可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如磨细的矿渣、粉煤灰或硅灰等。这些磨细的掺合料可以进一步的减小混凝土中的空隙,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这些措施已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外加剂。混凝土中所用的外加剂种类十分丰富,较常用的主要有减水剂、引气剂、养护剂、阻锈剂等,可以有效地改善和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比如,在混凝土中掺加一定量的抑制钢筋锈蚀的阻锈剂制作的防锈混凝土, 这种混凝土通过调整阻锈剂的掺量可以满足结构在设计寿命期内的防止或延缓钢筋锈蚀的要求。工程中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将使用阻锈剂与其他的技术措施相结合,比如在阻锈剂处理后再施以涂层、密封和薄膜覆盖保护,以延缓侵蚀性介质的进一步侵入,以达到最好的保护效果。随着我国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面对众多亟待修复的老建筑物,这种在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前提下掺加阻锈剂,实现设计寿命最简单、经济和效果良好的技术措施。将得到更大的发展和应用

4、施工对耐久性能的保证。提高施工质量、施工技术工艺水平,完善施工管理工作,强化对施工过程的监督、检查,严格按照混凝土结构验收规范要求进行施工。从施工的源头抓起,严把材料质量关。砂、石、水泥、钢筋必须符合质量要求,外加剂必须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定期对搅拌时间及混凝土拌合物的稠度、含气量、水灰比、水泥含量及均匀性等进行测量,并适时测定砂、石的含水率,及时调整混凝土配合比。振捣是浇筑混凝土的关键工序,它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成品质量。在适宜混凝土入模温度的前提下,确保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及钢筋位置的准确性;根据混凝土的标号,选取合理的振捣时间、振捣工具、振捣方式和顺序。养护是混凝土正常硬化并产生足够强度的必要条件。在浇筑完成后12 h内立即采取合理养护措施,控制混凝土表面裂缝;且浇水养护不得少于7 d,有特殊要求的须参照有关规范。气温过低时,须采用保温措施。对不同水泥品种、外加剂、掺料、龄期的混凝土,合理地选用潮湿养护、水养护和养护剂养护方法,以取得良好的养护效果。

总之,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最为重要的因素是混凝土保护层的孔隙率、孔隙分布形态、裂缝形态以及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粘结状态,而流经混凝土结构表面和裂缝的水是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外在因素。合理的原材料品种选择,较好的配合比设计,适当外掺剂的引入,精确的结构设计,先进的施工技术,超载的有效控制以及及时到位的维修养护都能有效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参考文献:

[1]卫 军,张晓玲.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J].低温建筑技术,2003

[2]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修订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金伟良,赵羽习.混凝土结构耐久性[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4]张 誉,蒋利学.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概论[M].上海:上海科

学技术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