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互动式教学法论文

互动式教学法论文

互动式教学法论文

互动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1篇

互动式教学法是指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教与学这两大教学行为主体以平等的地位与身份,制定出双方共同认可、共同接受以及共同遵循的、并凸显一致性与普遍性特征的相关规则与规定,以便于在教学活动实现彼此间从物资到精神、从感性到理性的有机交换、反馈、传导与流通的教学手段。该教学方法修正了传统教学活动中知识流向与信息传递的单项性弊端,实现了教学活动两大行为主体间的有机沟通与互动,将教学民主化有机融入于教学方法体系创新与重组的行为过程。其最具创新意义的特征在于实现了学生由被迫接受者的身份有机地转变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其学习方式也从接受式、复印式或机械模仿式转变成为彰显自主意识的发现式或探究式学习,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有效的激发,自主创新意识与自主探究欲望得到全面的提升。互动式教学构建起一个教与学两大行为主体地位平等、相互信任、彼此尊重的交流平台,使得课堂教学不再是知识灌输的单一场所,而是一个在相互研讨氛围中实现师生间信息交流、情感沟通以及阐述自我理解程度的有机过程,确保了知识、信息以及情感多渠道的流通与传递,使得教学过程既充满动态的热烈,又有机地形成一个协调的整体,进而无论是在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还是教学实用价值的提高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与保障作用。

2互动式教学法在健美操教学中的运用途径

2.1摒弃狭隘的教学观念,积极创设互动式的健美操教学环境

教学观念是人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有关教学活动认识的集合体,对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在高职院校传统的健美操教学中,由于受“唯成绩论”教学观念的误导,使得教学的价值取向具有明显的功利性与狭隘性,导致健美操教学的社会实用价值较为低下。这不仅有碍于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改革的发展,同时,还会造成我国实用型健美操人才匮乏的严重后果。因此,为了实现健美操教学方法的全面创新、促进互动式教学方法在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中的推广与普及,摒弃狭隘的教学观念,树立新型的教学思想,就成为首要的环节。这就要求,首先,健美操教师必须要实现教学观念的更新与转变,要摒弃对达标率过于追求的狭隘意识,积极主动地“放下身价”,将教学活动的着重点转移到为学生营造健康、和谐的互动式教学环境上来;其次,在教学形式的设计与组织上,要切地消除自身的“主宰”意识,不再视学生为致使的接收者与受教对象,而是将学生视为教学活动的伙伴,建立起彼此信任、尊重与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用以为开展互动式教学创造有利的条件;第三,要求健美操教师要加强对素质教育理念的感悟与认知,进而引导自身的教学观念转变,使其教学活动的发展指向与社会发展的需求达成有机的一致性。第四,健美操教师要注重对凸显启迪、鼓励、引导以及辅助等特征的教学手段的运用,用以缓解在传统健美操教学中因对强制性教学手段的长期沿用而造成师生间的紧张关系,为实现良性的互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2.2建立信息与情感的交流平台,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互动

运用互动式教学法的关键环节在于构建平等、互助的新型师生关系,用以确保师生间平等对话、平等交流等活动的开展。因此,在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中,要强化对师生间信息与情感交流平台的构建,为师生间实现真挚的情感交流与良性的信息反馈提供保障。这就要求健美操教师在实现自身地位与角色转变的前提下,本着服务学生、服务教学的宗旨,强化自身师德的修养,端正教学态度,以自身的渊博学识与人格魅力来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感染与影响。并且要积极主动地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以平易近人的和蔼态度是学生产生亲近感,进而赢得学生的信任、尊重与爱戴。而相对于学生群体而言,在实现教学地位转变的基础上,有效地消除了传统健美操教学中的压抑感,在体验与感受来至于教师的关爱、尊重、理解与信任的过程中,更愿意向教师阐述自身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观点,更乐于同教师或同学进行信息的交流与情感的互动。由此可见,在健美操教学中加强对师生间信息与情感交流平台的构建,不仅有助于营造适合于互动式教学方法运用的良好环境,同时,更有利于师生间心灵互动的形成,进而在互帮、互助的课堂教学中,实现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教学目标。

2.3营造热烈的研讨性教学氛围,实现教学行为主体间的认知交流与沟通

互动式教学方法的另一突出特征在于将传统的传教式课堂教学转变成为研讨式的教学活动形式,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根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开展热烈的讨论,各抒己见,使得学生能够借鉴同学的观点,实现对自身认知偏失的有效调整与补充,进而促进自身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因此,在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具体要求,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研讨活动。通过对小组内成员意见的统一与整合,与其它小组的意见进行交流,来促使学生对于教师所提问题的理解与观点的高度统一。而后,教师再针对学生在研讨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与缺失,进行总体的修正。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与教师对相关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意见交流,以便于提高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与全面掌握。由此可见,在健美操教学中,以问题提出为引导,组织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研讨活动,营造热烈的研讨氛围,用以实现教师与学生间的认知交流与信息沟通,就成为运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的重要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凸显问题的普遍性,以便于获取最佳的研讨效果。切忌问题的滥设现象出现,从而造成互动式教学方法的失效。

3互动式教学法在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营造健康和谐的互动学习氛围

互动式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蕴含着深邃的“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因此,在高职院校教学中运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的前提在于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本着服务学生的基本原则,营造健康和谐的互动学习氛围,用以鼓励学生针对教学内容畅所欲言、大胆探索以及勇于创新,进而实现对学生健美操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

3.2提高健美操教师自身的素质,充分发挥其教学的主导作用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与主导者,其自身的素质能力水平既决定着教学活动的实际效果,同时还是推进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保证。因此,要求高职健美操教师必须要强化对自身业务水平、科研能力以及个人修养等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培养与发展,以便于为其实现教学观念的有机转变、教学方法的有效创新以及教学目标的重新提供保障。这对于全面推进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改革的发展,提高健美操教学的社会实用价值,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3.3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为创设良性的互动教学环境创造条件

互动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交互;交互式教学;教学媒体

[中图分类号] G40-0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0008(2009)06-0049-03

交互式教学(Reciprocal Teaching)最早是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朗和帕林萨(A.L.Brown & A.S.Palincsar)提出的一种旨在改善学生阅读理解和自我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之后又得到了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它是在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Teaching)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的本质在于:以最近发展区作为教师介入的空间,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持,促使学生主动而有效地学习。交互式教学的特点是着眼于培养学生特定的、具体的用以促进理解的策略。研究者把阅读理解的策略分为两类,即增进理解的策略和监控理解的策略;他们把训练的重点放在四种理解策略上,即总结、提问、阐释(澄清短文或字词的意思)以及预测(预测下文的内容)。[1]

在我国当前的研究中,对于“交互式教学”的定义与内涵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众说不一。主要有:

“交互式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合理地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交流互动的合作关系,使学生完成由“乐学”、“好学”到“会学”、“学会”的转变。[2]

“交互式教学”是在宏观教学情景下,在多点自由切入的教学平台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围绕某一个问题或课题进行平等交流和自主互动的一种教学方法。[3]

严格说来,交互式教学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因为它没有固定的教学格式和环节,实际上它是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其根本目的在于实现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向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方法的转变,以保证学习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4]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有关交互式教学理念纷纷被提了出来,有面对面的课堂交互式教学和非面对面的网络交互式教学。从广义上讲,教学也是一种信息的传递或传播。从传播学的角度看,交互是传者与受者双方的信息交流,因而在各种形态的教学活动中都存在着交互,交互其实是教学活动最基本的特征之一。传统的“交互”主要是指人与人、人与群体或群体与群体之间借助语言、文字等符号进行的交流活动及相互影响。然而,在不同的教学形态中,交互所呈现的方式和特征是有较大差别的。从对我国期刊网的搜索结果显示,近30年间核心期刊中探索交互式教学的文章很多,各类教育教学书籍中涉及对交互式教学理论和实践研究也数不胜数。国内虽然对交互式教学研究的时间不长,但还是形成了几类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

一、以“语言交流、情境教学”为特征的交互式课堂教学研究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界也在积极倡导推行合作与探究式教学,许多专家、学者都从不同角度对以互动为特征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靳玉乐主编的《探究教学的学习与辅导》与王坦著的《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施》以及其他有关合作与探究的一些著作,都涉及到互动的问题。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也对“互动”的特征进行了大力探讨。如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张大均教授主编的《教育心理学》用专章论述了“教学交往与课堂互动”,其中包括教学交往的含义、基本类型、特征、条件与原则,也包括师生交往的心理结构及功能、课堂教学互动的基本特征、基本模式与基本条件等。

此类探讨大多注重于从课堂互动的角度来分析,涉及的对象主要是教学主体师生之间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教学就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交互活动,[5]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把教学的本质定义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只有师师、生生、师生之间积极的交往互动,才能充分发挥师生、文本的学习资源,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这是新课程改革的灵魂。课堂教学应充分利用互动交往的形式,促进教学相长,促进学生探索创新。

许多学者积极探讨课堂教学中的交互式教学模式,如吴惠敏老师的“‘互动式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探讨了五种较成功的“互动式课堂教学法”:主题探讨法、问题归纳法、典型案例法、情景创设法及多维思辨法;孟素琴、郭大波老师发表的“‘交互式’课堂教学模式初探”一文中,摸索出一套适合思想政治课的“交互式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设疑学生根据原有知识回答教师板书教材知识和体系并设疑,学生阅读归纳整理学生讨论、辩论,教师串讲教材纠正错误课堂小结;东北师范大学周福琴教授的弟子周澍较为详尽地介绍了交互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原则、特点、方法及意义,多层面地分析了其理论依据,简述了国内外交互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开展状况,并阐述了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倡导此模式的意义,提出了适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交互式课堂教学模式:热身阅读训练讲解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检测作业;宋海燕在她的硕士学位论文“交互式课堂教学对词汇学习的影响”一文中,从语言输入互动模式的角度分析了外语课堂互动的特点以及其对词汇学习的作用,在Vygotskian社会文化框架下剖析了交互式课堂中通过小组活动对词汇进行协作学习的过程;郝怀芳的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语文交互式教学的理论及应用”,运用横向比较的方法对语文交互式教学的内涵、理论基础、特征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等等。

实践证明,交互式教学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改革的思想,联姻现代教学媒体,必将促生适合课堂教学的现代新型教学模式。

二、以计算机辅助教学(CAI)为特征的交互式课堂教学研究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指的是用计算机帮助或代替教师执行部分或全部教学任务,传递教学信息,对学生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直接为学生服务。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交互式课堂教学得到深入的研究和普遍的重视。

此类交互式教学的呈现方式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并以信息通讯技术、电子技术等深度整合的多媒体技术形式,集成了软硬件系统和资源为一体的互动平台,从而影响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具有诸多优越性。就课堂而言,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它能把一些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教师利用多媒体开展情境创设、启发思考、师生交互、人机交互等。多媒体技术不仅具有一般教学媒体的特性,如内容展示、重复利用等,而且集成了计算机、投影仪等诸多媒体的优点,如方便可控、便于保存、便于交流、长久显示等。交互式教学呈现方式的优越性体现在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归结起来可以分成教师备课、课堂实施、复习巩固、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6]

此类探讨大多注重于运用交互课件来突破传统媒体的“线性限制”,以交互性、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立体化的方式把信息知识形象、生动地呈现给学习者,具有交互性强、知识密度大、表现力强的特性,能很好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了课堂的组织与管理者,学生学习的指导与监督者;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了积极的自主学习者,人际交流及合作技能也得到了提高。

三、以“交互式电子白板”为特征的交互式课堂教学研究

传统的课堂教学手段和现代多媒体课堂教学手段各有优劣。人们希望能够整合二者的长处,使其既具有普通黑板的功能,能在上面书写自如,展现教师风采,又具有能够承载丰富多彩的网络多媒体的功能,并且能够完整保存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在黑板上所写的内容。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出现,使这种愿望变成了可能。

“交互式电子白板” (Interactive Whiteboard)是一个具有正常黑板尺寸、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工作的,既具有普通白板和联网多媒体计算机功能,又可以实现普通白板功能与计算机功能以及软硬件功能与教育资源、人机与人际多重交互的电子感应屏板。它通过嵌入式软件和通讯技术,将电子屏板连接到微机和投影机,构成了一个交互式协作教学环境。它能将电脑中的文件内容投影到屏板工作区,同时人们可以用白板笔(手指也行)代替鼠标控制电脑,并利用白板笔直接对平板上的内容进行标注、修改、擦除、保存等操作,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交互性。

“交互式电子白板”(简称交互白板)在我国真正应用于课堂教学应该说是从2004年4月1日正式启动的。英方与中方的首都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所、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和参加实验研究项目的北京市中小学签署了三方合作协议书。中英合作交互白板实验研究项目对交互白板的教学应用达成了十项共识,主要体现在交互白板能提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资源、本班师生与外界师生及专家的交互平台,促进多种多样的交互活动;交互白板能构建一个课堂教与学的协作环境,转换师生的教与学的角色和行为。首都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所所长丁兴富教授认为,电子交互白板将替代黑板成为未来课堂中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整合的主流技术,成为中小学课堂教学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首选技术,成为中小学未来教室设计施工的标准。

当前发达地区中小学正大规模引进交互式电子白板,一批学校正积极投身于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的实践中,从而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改善师生、教材、媒体的交互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四、基于互联网的网络交互式教学研究

面对面的课堂交互式教学,其教与学的两端都是参与教学的人。在因特网上,人们可以将预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存放在特定的远程教学服务器中,供人们在需要的时候下载学习,这种教学方式中,学习的一端是人,而提供教学内容的一端则为远程教学服务器,因而这样的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随着多媒体技术和交互技术的发展,人们也能在因特网上进行交互式学习,远程教学服务器可以根据学习者的需求作出相应的反应。它们提供比传统面授课程更强的交互作用、更实际的个别化教学和更及时的反馈。一种新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方式──非面对面的网络交互式教学随之诞生。

这种基于互联网的交互式学习模式也将逐步成为学习的主流。网络具有提供双向交互的能力,使它成为非常独特的、具有巨大潜力的教育媒介。教师可以在电子论坛中进行教学设计,可以在网上对学生进行考核,可以用e-mail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出反馈。学生利用电子邮件、在线讨论、聊天室、电子公告牌、电子论坛、电子答疑系统、视频会议等向教师提出自己没学明白的问题,和教师及其他学习者进行讨论,发表各自的看法,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7]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认知与技术研究室开展的一系列基于互联网的协作学习研究,已初见成效,它主要采用非面对面的网络交流,网络交流方式包括通过ISNet平台集成的协作区讨论、QQ信息、Blog日志、综合论坛发贴和e-mail等工具进行的同步或异步交流,同时也包括单独利用QQ群开展的教师或学生全体在线会议。

伴随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深入,以媒体为中介的教学交互活动逐步取代了面对面的人际交互,是现代远程教育的主要形式,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然而,有了先进的交互技术和交互平台,能否实现教学所期望的高质量的交互,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还必须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合理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特别强调学习过程中的社会相互作用,认为知识是个体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因此,决定学习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无论是基于课堂的面授教育,还是跨越时空的远程教育,交互活动都是学习者学习过程的关键步骤。教师为学生提供有利于意义建构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建构完整的意义,并进行主动学习。

其次,要合理应用交互式学习策略。当今社会需要我们学会学习,学会合作,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接受学习为主动学习;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索问题,研究问题,分析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主观感悟体验,改变教学单向传递为多向、互动传递,倡导合作参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学习。

最后,要合理开发交互式学习平台。应根据教学设计活动的实施步骤,选择适当的交互媒体,采用适当的网络编程技术,构建网络交互平台。交互式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而形成的学习模式,交互平台是交互学习活动的前提,犹如撑杆跳高运动中的撑杆一样,所以应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构筑功能相对完善、简单易行的交互平台。

五、结论

进入信息时代,要求交互式教学在继承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灵活应用现代网络环境下的技术媒体构建交互平台,更为科学合理地调节教师、学生、学习内容、交互支撑平台之间的关系,使新时期的交互式教学经常性地处于一种和谐、有序、生长、平衡、发展的生态环境中。已有的交互式教学研究成果已为我们的后续研究做好了铺垫,但是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思想,要完成由教学思想到教学模式的转变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有好长的路要走,加之笔者占有资料有限,对交互式教学的研究的概观难免以偏概全,所以本研究的本意仅在于吸引更多的同仁来一起探讨交互式教学的有效应用和新发展。

[参考文献]

[1][3]郝怀芳.语文交互式教学的理论及应用[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

[2]毛霞,陈健.以学生为主体交互式学习方法的初探[J].经济师,2003,(8):84-85.

[4]周澍.大学英语交互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2.

[5]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2.

[6]朱宁贤.从黑板的演变看交互式课堂呈现方式在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4):55-56.

[7]金天允.网络环境下教育交互的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4,(1):16-20.省略)。

Research Summary of Reciprocal Teaching

LiuZhenfang

(Jinhua College of Profession and Technology, Zhejiang Jinhua 321007)

【Abstract】 Media teaching isdescribedas the center inthe article, andconduct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researches on interactive teaching whichare characterized by language exchanges, situational teaching, computer-aided teaching, Reciprocal Whiteboardas well as the network Reciprocal teaching based on internetrespectively, to explore new ways for the effective application and innovationaldevelopment of Reciprocal teaching research.

互动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互动互助式阅读教学 建构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6-0109-01

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从形式上看,因多媒体的使用似乎变得有声有色,但实际上还是以教师传递知识、学生听课和记笔记为主。由于缺少足够的使用文本的机会,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很差。笔者就此现状,在教学的第一线上,着力于语文阅读教改,建构并尝试了“互动互助式阅读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 “互动互助式阅读教学模式”的框架结构

“互动互助式阅读教学模式”以“启动―联动―能动―升华”为主线;以学生探索讨论活动为主体,以教师点拨为主导;以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提高文学素质为中心;以优化阅读教学模式,大面积提高语文素质为目标;以动脑为核心辐射到动口、动手、动笔等诸多主动因素。主张课堂留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思考、探索、讨论的时间和空间。强调联系生活、讨论交流的教学环节,立足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知识的教学过程,时以现代教学设备辅助。该模式包括:

1.创设情境,学生自学――启动阶段

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生实际,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学生的兴趣若没有及时调动起来,45分钟无法增效。为此,教师需要精心创设情境。学生进入浓浓的学习氛围后,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确定学习目标,让学生围绕目标进行自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通过展示两大学习目标供学生选用,并适时进行引导,同时控制好自读时间,默读速度(每分钟500字以上)。

2.引导探索,讨论交流――联动阶段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探索。可以展示若干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子问题,让学生动脑、动手去搜集、筛选、整理和加工读物的信息,并独立寻求解答的方法。操作时应注意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进行探索,进行圈点批注。在个体探索的基础上,针对热点、难点问题,通过前后桌“四位一体”展开讨论。讨论中各抒己见,互帮互助,共同提高,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并由“书记”负责登记讨论要点,整理讨论稿,并将代表本组“新闻”。

3.代表发言,答疑点拨――能动阶段

首先让学生代表逐一发言,阐明讨论结果,提出难点疑点,接着激发全班同学来共同排难解疑;最后,教师肯定并归纳学生答疑中的“创新”成果;可以将学生解疑的“误区”、“盲点”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并启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4.延伸拓展,体验归纳――升华阶段

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认知心理规律,促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升华。这一阶段要做到“三化”:(1)知识的深化;(2)知识向能力的转化;(3)学习方法的固化,即演练巩固,牢固掌握其方法、规律,培养语感等。教师可精选材料,也可让学生从班级图书角一百多部名著中自选材料,展开阅读训练。整体感知,互动互助后运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最后总结学习心得,归纳本堂课的认知结构。延伸拓展应掌握“四大策略”:(1)课内向课外的延展;(2)校内向校外的延展;(3)学习向生活的延展;(4)现在向未来的拓展。

二 “互动互助式阅读教学”模式的实施要点:

1.把握实质,灵活运用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对环节进行增删补减,顺序交叉,灵活运用。关键是要引导学生互相帮助,积极动脑,读写结合,在活动中解决问题。

2.联系生活,鼓励创新

联系生活进行语文学习,既“导流”,又“开源”,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有利于学以致用和学文育人。阅读教学若与生活相结合,则读有嚼头,写有源头,全局皆活。培养学生想象的翅膀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鼓励学生做到“三想”:读前设想、读中联想,读后续想。

3.课内得法,课外收益

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要想做到这一点,教师可坚持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并历练习惯,使学生“得法于课内,收益于课外”。

4.共同探索,共同体验

运用“互动互助式”进行阅读教学,其良好效果往往在教师预测之外,它可以通过互动互助,达到共同探索阅读真谛,共同撷取创新果实,共同体验成功乐趣的目标。

三 结束语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应是充满灵气、充满生机的。互动互助式教学既是教师引导学生与课文作者心灵交流的过程,更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心灵对话的过程。抓住了灵魂和核心,才能使语文阅读课升华,才能使语文阅读课富有生命。

参考文献

互动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4篇

“05方案”实施以来,高校思政课积极引入互动式教学法,不断总结好的经验做法。研究者发现,互动式教学法的实施效果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这一现象与学生个体间差异有关,但目前尚不清楚影响互动式教学的具体因素以及影响强度。

我校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引入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实证研究探寻影响“概论”课互动式教学效果的因素。首先,根据现有研究成果形成的普遍性结论和倾向性意见,提出研究假设――学生的性别、专业、年级、家庭背景等自然条件差异对于互动式教学法的实施效果有影响。其次,借鉴同行们的通行做法,设计一套以验证研究假设为目的的实证方案,在教学活动中有步骤地实施;根据研究假设,确定量化评价指标,明确调查意图、编制调查问卷。再次,方案实施完毕,向参与互动式教学的学生发

放调查问卷,及时、准确地采集数据。最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获得实证结论,对研究假设予以验证。

一、实证研究过程与结果

1.样本信息与数据来源

此次的研究样本是北方工业大学2007级、2008级学习“概论”课的本科生。该校生源质量在全国范围内属于中上等。这一层次的学生在我国2 144万[2]在校本、专科学生中占有很大比例,能够代表在校大学生普遍的思想特点、学习动机和心理特征。北工大的“概论”课主要面向大三学生开设,也接受部分学有余力的大二学生提前选课。大三学生已经熟悉了大学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已修完其他三门思政课,形成了稳定的内部学习动机和明确的学习目标,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要求较高,具备全面评价教学方法的能力。

表1卡方检验的p值

题号 Q1―年级 Q2― Q3 Q4

春 秋 春 秋 春 秋 春 秋

Q5 0.0835 0.1510 0.0171 0.0236 0.0458 0.5700 0.7304 0.7251

Q6 0.2396 0.3051 0.0971 0.1132 0.2380 0.3859 0.4379 0.3438

Q7 0.0183 0.0061 0.1542 0.1659 0.0064 0.1358 0.0982 0.1501

Q8 0.0003 0.1736 0.0130 0.3215 0.0154 0.0093 0.8579 0.3765

Q9 0.0185 0.0227 0.1497 0.6081 0.2506 0.5577 0.0878 0.0177

Q10 0.2230 0.2208 0.1815 0.0866 0.6296 0.0581 0.0370 0.0443

Q11 0.0491 0.5086 0.3781 0.0666 0.3425 0.9123 0.3425 0.9123

Q12 0.0012 0.2405 0.0125 0.1392 0.4072 0.4745 0.0995 0.7451

Q13 0.0500 0.4636 0.8362 0.1746 0.5537 0.0863 0.2633 0.4018

Q14 0.7028 0.8108 0.1225 0.0005 0.0212 0.9901 0.0002 0.2276

Q15 0.0494 0.3328 0.4240 0.1674 0.0565 0.0338 0.4733 0.0498

Q16 0.0046 0.6873 0.2090 0.0983 0.0487 0.0002 0.0856 0.5325

Q17 0.0083 0.1029 0.0099 0.0612 0.0001 0.0533 0.0266 0.0409

Q18 0.6276 0.3583 0.4786 0.3167 0.0430 0.0217 0.0073 0.0102

Q19 0.1994 0.2506

Q20 0.3221 0.3151 0.8761 0.0107 0.0004 0.0500 0.2783 0.6119

Q21 0.0056 0.2837 0.0882 0.6638

Q22 0.3201 0.2203 0.0512

Q23 0.4458 0.6330 0.1002 0.7841 0.1002 0.7841 0.0030 0.2275

Q24 0.8653 0.5436 0.4509 0.3822 0.0546 0.0097 0.8830 0.7937

Q25 0.0433 0.2580 0.0162 0.2899 0.0520 0.0529 0.0920 0.2695

Q26 0.0490 0.0892 0.6697 0.2608 0.0003 0.0254 0.1541 0.1085

Q27 0.0302 0.7162 0.8569 0.3129 0.0497 0.0004 0.6816 0.4313

Q28 0.0108 0.0085 0.2638 0.1212 0.3712 0.6612 0.1416 0.0846

Q29 0.3142 0.1694 0.0019 0.3181 0.0254 0.3155 0.0043 0.8845

Q30 0.3184 0.2852 0.0702 0.4595 0.0102 0.0048

研究样本包含两个研究模块,分别设在2010年春、秋季学期。每个模块分为设计方案―组织实施―收集数据―统计分析四个步骤。春、秋季学期各安排四项互动式教学活动项目,贯穿一学期教学计划始终。每个学期的最后一个教学周,任课教师在课堂上向全体参加互动式教学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一人一份、当场填写回收;春季学期主要面向文科类学生授课,回收有效问卷625份,秋季学期主要面向理工类学生授课,回收有效问卷533份。

2.问卷设计意图与内容

在“概论”课实施形式多样的互动式教学,是本课题的研究基础。对参与互动式教学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获得准确数据,则是本课题实证研究的依据。调查问卷的设计意图取决于本课题的研究假设,调查问卷共30题,第1―4题分别调查学生的专业、年级、性别、家庭背景等自然信息,第5―30题分为7组,涵盖互动式教学法的七项功能。

第一组题对应“提高自我效能”,包括5题(开展互动式教学的必要性)、6题(互动式教学形式与心理预期的吻合度)。第二组题对应“激发学习动机”,包括7题(参加互动教学的积极性)、8题(喜爱的互动教学形式)、9题(最难的任务)、10题(难度高的成因)、11题(高难度对学习动机的抑制)、12题(最简单的任务)、13题(难度低的成因)、14题(难度低对学习动机的促进)、15题(不同难度对学习动机的激发水平)、16题(学习动机的性质)、17题(学习动机的抑制因素)。第三组题对应“强化学习激励”,包括18题(刚性激励的效度)、19题(刚性激励的信度)、20题(柔性激励的表现和作用)。第四组题对应“形成学习迁移”,包括21题(现有知识向互动式教学的迁移)、22题(互动式教学经验向理论知识学习的迁移)、23题(理论知识向实际能力的迁移)。第五组题对应“确立教师主导地位”,包括24题(教师在互动式教学中的职能)、25题(教师个体因素对互动式教学的影响)。第六组题对应“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包括26题(影响互动式教学的客观因素)、27题(影响互动式教学的主观因素)、28题(互动式教学的改进重点)。第七组题对应“增加学习收获”,包括29题(学习收获)、30题(学习感受)。

3.统计模型与实证结果

实证研究主要检验专业、年级、性别、家庭背景等四个解释变量与互动式教学法七项功能之间的相关性。通过列联表分析,运用统计软件SAS,根据任意两道题目的统计数据,检验两题所对应的学生自然条件和互动式教学法功能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x20.05,则说明检验不相关。

本课题选择的四个解释变量与互动式教学法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检验如表1所示。总体来看,四个解释变量不会同时与某一项教学法功能相关;某一解释变量与某一教学法功能,两次检验均相关的有16例,两次检验均不相关的有51例;春季学期检验相关的总量为45例,秋季学期为23例;春季检验相关且秋季检验不相关的组合为30例,相反的组合为7例。

二、解释变量分项研究

1.专业差异对互动式教学法的功能影响最为显著

春季样本文科类学生占79%,学生专业与互动式教学法的多项功能均相关。这说明,文科类学生参与互动式教学时,其具体专业对学习效果有影响,专业背景越接近思政课的性质和内容,学生从互动式教学法获得的帮助越多。

秋季样本理工类学生占82%,专业与教学功能的相关性例证急剧减少。这说明,对于理工类各专业学生,互动式教学法均难以借助学生的知识背景、专业性质激发其学习动机并形成学习迁移。从总体上看,理工类学生学习思政课的难度,较文科生显著增大,从互动式教学法中获得的帮助相应减少。

结合Q17、Q21的统计数据来看,50%的样本认为专业背景与互动式教学活动项目要求差距过大,是抑制学习动机的最主要因素。这说明,思政课教学内容因其自身的专业性,令学生、尤其是理工类学生普遍感到困难。鉴于此,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学术层面要重视专业性,但在思政课教学层面应弱化专业性,将课程性质定位为政治理论课,依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特点,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有效的授课方式。

必须指出的是,本课题的两个研究模块,第一个模块面向文科类学生,第二个模块面向理工类学生。对理工类学生采取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基本沿用了对文科类学生行之有效的做法,没有估计到学生专业差异可能导致方法失灵这一情况,换言之,第二个研究模块存在将文科式思维逻辑强加于理工式思维逻辑的倾向,这一倾向是由教师主导并强化的。通常,教师的专业背景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有显著影响,思政课教师主要来自文科专业,其自身的学习经验和思维习惯,使之更容易理解文科学生的学习心理与学习诉求,容易创设有利于文科生激发学习动机、形成学习迁移的教学情境;文科教师与文科学生因专业接近而拥有更多共同话题,师生互动信息能提示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因此,思政课教师设计的互动式教学方案,能够较有效地帮助文科生学习思政课,良好的反馈信息使教师确认经验做法的有效性,但这些有效性的前提――学生专业背景――却被忽视,从而导致教师从一批学生中提炼的教学方法,却不适用于另一批学生。这正是众多文献所提示的互动式教学法效果不稳定的原因所在。

2.年级与互动式教学法功能的相关性较小

年级因素对互动式教学效果的影响服从于专业因素的优势。值得注意的是,年级层次对学生自我效能的影响在春秋两季均有体现。班都拉(A.Bandura)认为,影响自我效能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而人的经验通常与其年龄成正比,高年级学生的自我效能总体上高于低年级学生。由于自我效能决定人们对学习活动的选择、持续,影响人们的学习情绪、对待困难的态度、新行为的获得以及习得行为的表现,[3](P78)因此,互动式教学法面向高年级学生的实施效果更为显著。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低年级学生不能从互动式教学法中获得帮助,只要同一班级学生的自我效能基本一致,互动式教学就能顺利开展,使学生基于同一起点取得普遍进步。但是,如果同一班级混合各年级学生,那么自我效能较高的学生,更有可能在参与互动教学时表现出优势,从而对自我效能较低的学生形成干扰和抑制,这会对公平、科学的学习激励造成困难。

3.性别差异与互动式教学法功能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

性别因素在激发学习动机方面,两批样本呈现出一定差异,但专业相对于年级所具有的优势,相对于性别基本消失。同时,学习动机的偏向(Q8)和性质(Q16)与性别的相关性非常明显,这说明运用互动式教学法激发学习动机,对男女生要采取差别化方式。

性别因素对本课题所涉及的全部七项互动式教学法的功能均有影响,与强化学习激励、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等功能的相关性尤为显著。考虑到大学生专业取向的性别差异,可以推论,以文科专业为主的春季样本,女生比例较高,女生参与互动式教学,学习激励的有效性以及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认同度较男生高。

这一结论可以由教师经验予以合理说明,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多位教师发现,同时在两个课堂开展互动式教学,采用方法一样,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成绩可能有较大差异,参与度较好的课堂女生较多,而参与度较差的课堂男生较多。

4.家庭背景直接影响互动式教学法一些重要功能的实现

长期以来,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致使优质资源过度向城市集中,城乡学生的成长环境和受教育条件不可同日而语。家庭背景的差异实际上反映了资源占有机会的差异,包括知识面、实践经验、特长爱好、应变能力等,这些因素对学生参加互动式教学的积极性、表现情况、成绩都有直接影响。

家庭背景与文科类学生的学习激励、学习迁移、学习收获等重要评价指标具有相关性。从表1数据可以推论,互动式教学法能够有效激发文科类学生的学习动机,但维持激发水平、完成学习任务,则取决于学生的自我效能;“概论”课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思政课,书本内容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学生的阅历越丰富、眼界越开阔,越能够借助互动式教学法创设的学习情境,达到对理论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学以致用的能力锻炼。因此,学生的综合素质显著影响其参加互动式教学活动的选择范围和表现情况,进而影响自我效能水平;学生个体间客观存在的素质差异,与家庭背景关系颇大。学生家庭背景对互动式教学的影响,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1]之深意,本课题的这一重要发现为促进教育公平提供了新的佐证。

还需指出,家庭背景对互动式教学的影响,对文科类学生具有解释性,对理工类学生不具有解释性。专业相对于家庭背景,无疑是影响互动式教学效果的强势因素,理工类城乡学生综合素质的差异,消解于专业一致的共性。因此,对于理工类学生,教师应更多地规避专业因素对互动式教学的不利影响;对于文科类学生,则应当考虑家庭背景因素,使互动式教学法收到更加理想的效果。

三、结论和建议

本课题以思政课教学改革实践为依托,以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前沿理论为支撑,采用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的实证方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领域,实现较严格的实证研究。

1.研究结论

第一,学习主体的差异性对互动式教学法构成影响且影响力存在差别。

本课题依据可靠数据,证明了学习主体在专业、年级、性别、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对互动式教学法的效果具有客观影响。专业差异的影响最为显著,性别差异次之,年级和家庭背景差异再次之,当多重主体差异性叠加时,专业差异的影响具有压倒优势。

第二,影响互动式教学法效果的关键短板是教师综合素质。

以往研究认为,在思政课引入互动式教学法,影响其实施效果的短板是学生的主体意识不够,教师的任务是更新教学观念、努力调动学生能动性。

实证研究表明,教师自身的专业背景,在根本上决定了互动式教学的设计理念与实施效果,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素养成了思政课能否实现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这一教学目标的关键因素。

第三,完善教务管理对互动式教学具有积极意义。

本课题发现,学生的主体性差异与互动式教学法功能存在相关性,如能加以合理利用或规避,将有利于提高互动式教学法的实施效果;反之,若各类因素交织混杂,将使教学过程的复杂性和控制难度大为增加。除了教师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教务部门完善教务管理,采取缩小课堂规模、纯化专业年级分布等优化措施,对于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2.对优化思政课教学的建议

第一,思政课师资培养应分目标、分内容。

思政课是面向中国高校全体本专科学生的公共必修课,而思政课教师基本来自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关专业,自然科学素养相对不足,面向非文科类学生的互动式教学能力有待加强。要弥补这一短板,一方面思政课教师要有意识地改善知识结构,培养广泛兴趣,了解多学科基础知识和前沿动态,培养发散思维模式,丰富教学手段;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对思政课师资的培养,也应区分科研、教学等不同目标,有针对性地设置培训内容。以提高教学能力为目标的培训,为教师提供了解自然科学前沿动态的机会,增强对各类课堂的驾驭能力。

第二,大胆创新教师与课堂相配套的教学模式。

鉴于师资培养的长期性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紧迫性,当前思政课教学改革应当大胆探索培养与使用并重的新型教学模式。

鉴于主体差异性对互动式教学效果的影响,尽量缩小同一课堂学生的自然差异,能够有效降低教学管理难度,提高教学质量。在优化课堂结构的基础上,可实行教师与课堂相配套的教学模式。具体做法是,根据教师的特长和兴趣,专任理工类、人文艺体类、社科类学生思政课教学。专任教师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专任课堂学生专业的了解,拉近与学生的专业距离,有助于使基于互动式教学法的思政课教学改革取得令各方满意的成效。

第三,探索互动式教学法精细实施路径。

互动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互动教学 策略

课堂教学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交流、互动的过程,只有做好课堂的互动教学才能够使得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容易被学生所接受、采纳,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入手,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设置、教学情境的营造进行了具有针对性的分析,提出了初中语文课堂互动教学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一、前提: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主要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发生转变,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是辅导者、引导者、知心朋友。当学生思维受阻、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要作为一名辅导者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当学生困惑迷惑的时候加以引导,使其掌握学习和生活的正确方法,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当学生生活、心理方面面临困难的时候,教师是一个倾听者,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换位思考,以使得学生的精力不被分散。

新型的师生关系平等而和谐。“居高者”只会使得教师脱离学生而孤独存在,“中间人”不仅能够让教师与学生成为朋友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激情。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和帮助能够使得学生以一种感恩的心来学好这门课程,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教师与学生做朋友能够从根本上找到学生的需要,用学生的建议来优化整个语文课堂教学。

二、关键:课堂互动教学活动的设置

调查显示,目前初中语文课堂互动教学活动主要有这样两种:

1.课堂朗读互动活动

课堂朗读,以读带讲,让重读来加深记忆并且形成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但是这种互动教学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不能以自我的主体性特征完成自主性的互动学习。教师所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动口,必要时动手,但是动脑的程度相对较低。这种朗读一般运用于诗歌、散文、文言文、生字词语的记忆中。

解决的方法有三种:开展互动性比较阅读教学活动;让学生对课文中的优美句子、疑问句、感叹句等进行小组讨论,自我分析,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分角色朗读模式的运用。学生在进行课前预习时对文章已经有初步的了解,让学生自我选择喜欢的角色进行朗读能够培养学生情感,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其进行自主性学习。 转贴于

2.课堂问答互动教学

课堂问答教学一般分为:

①开放性问答,即学生根据自我的理解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回答。语文是一个思维的结果,每个人都有个人独特的思维。开放性教学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形成自我的思维方式和创造力。

②悬疑性问答。悬疑性问答又称为推理性问题,这种问答方式主要是采取悬疑问题设置的方法使得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并进行不断的连续性提问,以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

③评论性问答。评论性问答主要分为两种:评价性问答和辩论性问答。这种类型的问答不仅要求学生对文章本身进行理解还要进行延展性的思考,分辨出文章思想的利弊并且根据自我的实际对课文的主旨和内容进行深度性的思考。这样的问答方式能够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和筛选,让学生自主投入到课堂的互动中来。

三、多媒体情境式合作性教学方法的运用

多媒体的多向互动性教学主要体现为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性教学。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并且节约课堂教学时间。例如:在对《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进行教学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小说中的风雪进行展示,之后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讨论风雪情境描述的作用,并通过讨论、辩论、问答的方式使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学习,通过展示各个小组的讨论结果来丰富大家对课文的理解。

四、结束语

互动性教学的关键在于学生,发展学生主体才能够使得教师的机械讲授变为学生的主动性接受。总之,语文教学必须讲究方法。互动性教学不仅是教学的一种手段更是教学的一种艺术,师生之间的互相配合、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和谐相处是教学得以良性发展的前提也是教学效果的根本保证,但只有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个人综合素质才能让教师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更好地开展互动性教学,提高初中语文课堂互动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陈英 漫谈中职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实现[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