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金融题材论文

金融题材论文

金融题材论文

金融题材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双语教学;国际金融;教学方法

Abstract

Bilingual teaching in international finance has been introduced by more and more universities andcolleges. Various obstacles to the bilingual teaching in international finance should not be ignored. In order to eliminate these obstacles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we have to choose right contents, books and teaching methodsand modes for students who majored different subjects.

Keywords:Bilingual Teaching;International Finance;Teaching Methods

1. 引言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国际金融学的课程建设在我国受到高度重视,不少高校鼓励老师 采用双语教学讲授国际金融。可是,和其它学科一样,国际金融双语教学在实践中存在不少 问题,在一些高校学生害怕甚至抵制双语教学,教学质量受到影响。对于每门课程双语教学 存在的共同难点,许多学者已经发表论著阐明自己的观点,不需要笔者在此文中赘述。本文 的目的在于从国际金融学的课程内容、课程特点出发,找出国际金融学双语教学中特有的障 碍和难题,供同行借鉴。

2. 实施国际金融学双语教学的意义

国际金融学的萌芽可以追溯到中世纪,但是很多年以来,国际金融学只是国际贸易学的 一部分,处于从属地位,没有形成独立的体系。直到二十世纪 60 年代前后,美国出版了几 本以国际金融为题的专著,国际金融学才开始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在大学的课堂上讲授[1]。 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开设国际金融学,虽然历史不长,但不少学者积极撰写国际金融学教材, 其中不乏优秀作品,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西方开设的国际金融学更成熟,通过引进原版教材, 西方的国际金融体系让国内的任课老师耳目一新,学生可以直接学习原汁原味的国际金融理 论。同时国际金融学的研究对象和课程内容要求师生都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这样才能学到 最新的国际金融理论,分析不断出现的国际金融新问题。没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能力,只能学 习别人翻译的作品,翻译的作品除了存在时间滞后问题外,还可能因作者的表达而在一定程 度上偏离原文的含义。国际金融双语教学亦有助于纠正人们对英语学习目的的认识,中国学 生从中学开始学习英语,可是到了大学,许多学生却不知道如何运用英语这门工具,这是因 为学生们一直是为学英语而学英语,或者是为了英语考试而学英语,十年寒窗学英语,结果 没有任何用武之地,真是太可惜。其实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通过掌握英文这一交流工 具学习西方先进的专业理论和知识,在网络、传媒技术十分发达的今天,英语水平高的学生 可以通过这些平台学习最新的专业知识,所以开展国际金融双语教学能够提高学生英语语言 应用能力,促使他们重新认识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

3. 国际金融双语教学中存在的特有问题

同其它学科双语教学一样,国际金融双语教学中存在不少共同问题和障碍,这些障碍分 别来自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方法,不少学者已经发表了自己的看法[2]。为了避免重复建 设,本文只针对国际金融学双语教学中特有的问题和障碍,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教材的选 择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

3.1 教学内容方面

关于国际金融学的研究对象和教学内容,国内外的看法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是相同的, 也就是国际金融学具有宏观性、微观性和综合性,研究的问题错综复杂。其内容既涉及到全 球性的国际收支平衡问题、国际资本流动问题、开放经济条件下国与国之间在货币与金融方 面的相互依赖关系、各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矛盾与协调及其对国民收入、国际收支以及 世界经济带来的种种影响等。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国际金融学主要分析国际货币金融关系的 各种形式,如外汇汇率、外汇市场、国际储备、国际借贷、国际债务、国际金融一体化等一 系列问题[3]。同时国际金融学是一门具有交叉性质的边缘性学科,学好国际金融学,学生必 须具备一定的会计学、经济学、国民经济核算学、货币银行学基础。正是因为国际金融学内 容丰富复杂,在西方国家的大学里,管理学院或商学院与经济学院开设的国际金融课程内容 并不完全相同,前者住注重微观部分的讲授和国际金融实务,主要从企业财务管理的需要出 发,讲授如何在国外筹资和投资,如何进行风险管理等内容。而在经济学院,则注重国际金 融理论的讲授,不少高校开设国际经济学,内容包含国际金融理论和国际贸易。我国出版的 国际金融教材颇具自己的特色和优点,既包含国际金融理论,又包含国际金融实务,理论联 系实际,但因为受到课时和教材篇幅的限制,所以有些问题在课堂上老师没有足够的时间为 学生深入讲解。更重要的是,在今天,越来越多的高校在讲授中采用双语教学,这意味着越 来越多的学校将国外的教材引入中国课堂。同一门课程,中外不同的教学内容,使教师在讲 授时不知该如何取舍。

3.2 双语教材的选择

如前文所述,在西方,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到的国际金融学内容并不完全一致,因此不 同的国际金融教材内容存在较大差别,国外比较有代表性的国际金融教材主要来之英美,主 要代表作有 Obstfeld, M.和 K. Rogoff 合著:Foundations of International Macroeconomics, MIT Press, 2006";Grossman, G. 和 K, Rogoff 合编: Handbook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Vol1, North Holland,2005";PaulR1Krugman 和 Maurice Obstfeld 合著: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heory

and Policy, Addison Wesley Longman 公司 ;RichardM1Levich 著: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 Prices and Policy, McGraw-Hill 出版;Davod K, Eiteman, ArthurI, Shonehill 和 Michael

H, Moffett 合著:Multinational Business Finance, Addison; Ephriaim Clark 著 international finance,北京大学出版社。这些教材中,Obstfeld 和 M. Grossman, G 为第一作者(或编者)

出版的教材 主要针对国 外的研究生 [4] ,其难度 略高于中国 金融本科专 业的要求 。

PaulR1Krugman 和 Maurice Obstfeld 合著: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heory and Policy 主要讲解

国际金 融理 论。 RichardM1Levich 著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 Prices and Policy, McGraw-Hill 注重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分析。Davod K, Eiteman, ArthurI, Shonehill 和 Michael H, Moffett 合著:Multinational Business Finance, Addison 强调国际金融管理。北京大学影印的 international finance(由 Ephriaim Clark 著)在西方是 MBA 教材,体系上却与我国的教材比 较相似,区别在于该教材更注重对金融衍生品和金融风险管理的写作。国外原版教材语言纯 正,体现了西方的逻辑、文化,尤其是其推理过程、思维方式的不同能很直观地显现出来, 并且往往体现了新的教学原则和教法。面对这些优秀教材,任课老师感到耳目一新甚至赏心 悦目,但是只能选择一本作为教材,如何取舍无疑是一大难题。

3.1 教学内容方面

关于国际金融学的研究对象和教学内容,国内外的看法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是相同的, 也就是国际金融学具有宏观性、微观性和综合性,研究的问题错综复杂。其内容既涉及到全 球性的国际收支平衡问题、国际资本流动问题、开放经济条件下国与国之间在货币与金融方 面的相互依赖关系、各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矛盾与协调及其对国民收入、国际收支以及 世界经济带来的种种影响等。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国际金融学主要分析国际货币金融关系的 各种形式,如外汇汇率、外汇市场、国际储备、国际借贷、国际债务、国际金融一体化等一 系列问题[3]。同时国际金融学是一门具有交叉性质的边缘性学科,学好国际金融学,学生必 须具备一定的会计学、经济学、国民经济核算学、货币银行学基础。正是因为国际金融学内 容丰富复杂,在西方国家的大学里,管理学院或商学院与经济学院开设的国际金融课程内容 并不完全相同,前者住注重微观部分的讲授和国际金融实务,主要从企业财务管理的需要出 发,讲授如何在国外筹资和投资,如何进行风险管理等内容。而在经济学院,则注重国际金 融理论的讲授,不少高校开设国际经济学,内容包含国际金融理论和国际贸易。我国出版的 国际金融教材颇具自己的特色和优点,既包含国际金融理论,又包含国际金融实务,理论联 系实际,但因为受到课时和教材篇幅的限制,所以有些问题在课堂上老师没有足够的时间为 学生深入讲解。更重要的是,在今天,越来越多的高校在讲授中采用双语教学,这意味着越 来越多的学校将国外的教材引入中国课堂。同一门课程,中外不同的教学内容,使教师在讲 授时不知该如何取舍。

3.2 双语教材的选择

如前文所述,在西方,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到的国际金融学内容并不完全一致,因此不 同的国际金融教材内容存在较大差别,国外比较有代表性的国际金融教材主要来之英美,主 要代表作有 Obstfeld, M.和 K. Rogoff 合著:Foundations of International Macroeconomics, MIT Press, 2006";Grossman, G. 和 K, Rogoff 合编: Handbook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Vol1, North Holland,2005";PaulR1Krugman 和 Maurice Obstfeld 合著: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heory

and Policy, Addison Wesley Longman 公司 ;RichardM1Levich 著: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 Prices and Policy, McGraw-Hill 出版;Davod K, Eiteman, ArthurI, Shonehill 和 Michael

H, Moffett 合著:Multinational Business Finance, Addison; Ephriaim Clark 著 international finance,北京大学出版社。这些教材中,Obstfeld 和 M. Grossman, G 为第一作者(或编者)

出版的教材 主要针对国 外的研究生 [4] ,其难度 略高于中国 金融本科专 业的要求 。

PaulR1Krugman 和 Maurice Obstfeld 合著: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heory and Policy 主要讲解

国际金 融理 论。 RichardM1Levich 著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 Prices and Policy, McGraw-Hill 注重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分析。Davod K, Eiteman, ArthurI, Shonehill 和 Michael H, Moffett 合著:Multinational Business Finance, Addison 强调国际金融管理。北京大学影印的 international finance(由 Ephriaim Clark 著)在西方是 MBA 教材,体系上却与我国的教材比 较相似,区别在于该教材更注重对金融衍生品和金融风险管理的写作。国外原版教材语言纯 正,体现了西方的逻辑、文化,尤其是其推理过程、思维方式的不同能很直观地显现出来, 并且往往体现了新的教学原则和教法。面对这些优秀教材,任课老师感到耳目一新甚至赏心 悦目,但是只能选择一本作为教材,如何取舍无疑是一大难题。

3.3 教学方法方面

双语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母语教学方法其实本身并没有太大差异,然而双语教学增加 了教师表达和讲授的难度,同时对学生的要求也更高。在实践中,一些学生认为自己的英语 水平达不到双语教学的要求,畏惧甚至反感双语教学,由此产生厌学的情绪,他们在课堂上 表现出不合作的态度,这不仅会冲淡教师上课的热情,也进一步增加了教师管理课堂的难度, 讲授的难度也更高。从双语教学的模式来看,主要有沉浸型、过渡型、翻译式、保持型、和 双重语言教学等模式[5],在国际金融双语教学中该选择哪一种模式,也是任课教师困惑的难

题。

4. 对策

提高国际金融双语教学的质量,关键在于因材施教,不同专业的学生传授不同的教学内 容,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另外,教材的选择也十分重要。

4.1 根据不同的专业,选择教学内容

因为国际金融学的内容很多,在课时有限的条件下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应传授不同的教 学内容,同时要注意教学内容本土化,联系中国汇率制度改革、国际收支状况、中国国际金 融市场的发展等实际,因为这些内容,一般不会在外国学者的著作中出现。笔者认为,对于 金融专业的学生,特别是国际金融方向的学生,讲授内容应该最深也最全面,不仅是理论还 是实务部分,要求都应该比其它专业高得多。对于开放经济下内外均衡目标的冲突与调节、 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金融自由化与发展中国家资本账户开放、金融监管、金融衍生品、 金融风险管理等难点,应深入讲授。 对于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可以将讲授的内容与国际 贸易专业的特点和要求结合起来,比如说为学生深入讲解外汇风险管理、国际结算等方面的 内容。 经济学专业的同学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可以将国际金融理论作为讲授的重 点。而管理学、会计学、市场营销等专业的同学往往金融学基础比较薄弱,教学计划中的国 际金融课时又比较少,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应首先保证国际金融基础理论的传授,然后再选择 比较容易又具趣味性的国际金融实务,比如外汇交易、套期保值等内容。

4.2 参照国内优秀教材,选择合适的外文教材

外文教材有不少优点,但是外文教材缺乏对国内国际金融热点问题的阐述,同时外文教 材也缺乏丰富的教辅资料,学生在学习时往往要参照国内的中文教材。笔者认为,对学生推 荐国内优秀教材是非常有必要的,姜波克、陈雨露老师以及老一辈的国际金融专家陈彪如和 钱荣堃编写的教材都是非常严谨和漂亮的,符合我国国情,选择外文教材开展双语教学时, 不仅不能忘记这些教材,而且应该向学生推荐强调这些教材的优点。根据这些教材的体系, 选择合适的外文教材,这样即便是英语水平不太好的同学,也能够从中文教材得到启发,有 助于自己理解外文的含义。笔者认为,对于国际贸易和经济学的学生,可以为他们选择 PaulR1Krugman 和 Maurice Obstfeld 合著: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heory and Policy,因为这 本教材注重国际金融理论的讲解,同时包含的国际贸易的内容。而对于金融专业的同学,可 以选择北京大学影印的 international finance(由 Ephriaim Clark 著),这本教材既包含国际金 融理论,又有丰富的国际金融实务内容全面、语言表述深入浅出。但是这本教材在国外主要

为 MBA 学生准备,所以国际收支理论和汇率理论方面的内容相对简单,教师在讲解时可以 适当补充教学内容,增加教学难度。

4.3 因材施教,注意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教学需要教方(教师)和学方(学生)的默契配合,再富有激情老师面对冷漠无互动的 学生也会变得沮丧。高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省市,英语水平存在一定差异(见表 1),有些 学生对双语教学充满热情,有些学生认为双语教学误人子弟,各有各的理由。恰当的教学方 法和教学模式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笔者认为对于不同专业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应采取不 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表 1 截至 2007 年 9 月末某高校 2005 级金融专业学生四、六级通过人数和通过率

班级

金融一班

金融二班

金融三班

金融四班

总人数

51

49

45

45

四级通过人数

15

24

28

18

六级通过人数

1

4

6

5

四级通过率

29.4%

48.98%

62.2%

40%

六级通过率

1.96%

8.16%

13.3%

11.11%

表 1 的数据显示,金融一班和金融三班英语四、六级的通过率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显然在这两个班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收效和学生的反馈也同样会存在差异。在实 践中,我们采用的办法是打乱学生原有自然班的安排,按学生的意愿和四、六级的通过率对 学生进行分班,分层次授课。学生们被重新分为五个小班,将英语成绩最好的同学和喜欢英 语的同学划分到相同的班级,对他们采用过渡型教学模式,老师在讲授中英语表达可以达到80%以上。国际金融案例层出不穷,所以在方法上,尽量给这些英语好的学生安排课后案例 阅读与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对于英语最差的学生,应耐心 鼓励他们,其实笔者始终认为,高校学生不能通过四、六级考试,并不代表英语水平低,只 要持之以恒,他们也一样能够运用好英语。在教学模式的选择上,应采用双重语言教学模式, 同时采用两门语言,英语表达可减少到 30%左右,逐步将学生引入双语教学中来。对于外 语水平居中的学生,可以采用保持型模式,英语的表达在 50%左右。值得注意的是,笔者 认为沉浸型和翻译式这两种模式在国际金融双语教学中都不可取,前者对学生的要求太高, 后者会让学生感到十分枯燥。

以上观点,只是作者的粗浅认识,供同行借鉴,希望我国的双语教学质量不管提高,也希望得到更多师生的认可。

参考文献

[1] 陈彪如. 国际金融[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2] 陈晶瑛.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 经济师,2005,(1)

[3] 钱荣堃. 国际金融[M],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

[4] 邹宏元;何泽荣. 中美两国大学本科《国际金融》课程教材和教学内容的比较[J], 财经科学,2002增刊

[5] 邹艳. 关于高等学校双语教学模式的研究[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4,08

[6] 姜波克, 国际金融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7] 申沛;冯永平.推进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5,(2)

金融题材论文范文第2篇

1.教师与学生的英语水平优待提高。在中国这样缺乏外语语言环境的背景下,双语教学对学生和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合格的双语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而且要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尤其是口语水平。我国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大都是专业课教师,这一类教师对于学科体系、基本框架以及专业理论十分娴熟,但英文水平普遍不高,除了少数留学人员外,大部分教师不能够用流利的英文来授课。《国际金融》课程内容相对较难,加上英文授课,如果教师无法用准确流利的英文讲授,则会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影响后期金融专业知识的学习,从而失去了双语教学的意义。甚至有些专业教师往往最后把双语教学变成了中文教学,导致双语教学名存实亡。大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不高也是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之一。从大学英语教学效果来看,英语课堂大多数气氛比较沉闷,台上教师唱独角戏,课后一旦脱离课本,除了会最基本的单词表述外,多半是无从下“口”,更谈不上口语表达的多样化。因此,薄弱的英语水平给双语教学的顺利实现带来了困难。

2.教学内容无从取舍。国际金融是一门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综合性的课程,内容既包括理论,又涵盖实务;既有微观问题,又有宏观问题;既有自己独特的专门领域,又有与其他经济学科相关的交叉领域。其内容涉及到国际收支平衡问题、汇率问题、国民收入、国际资本流动问题,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问题,国际货币体系问题等。同时国际金融又是一门具有交叉性质的边缘性学科,要学习国际金融学,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会计学、经济学、货币银行学的基础。正是由于其内容丰富复杂,在国外大学,管理学院与经济学院开设的国际金融课程的内容是不同的,前者注重国际金融实务,而后者则注重国际金融理论和国际贸易。而我国出版教材中内容既包括国际金融理论又包括国际金融实务,教材内容过多,所以中西版本的教材内容存在差异。如今,许多高校采用了双语教学,这就意味着学校将引进外国原版教材,而对于原本已经习惯了中国教材的教师来讲,同一门课程中外不同的教学内容,使得教师在授课内容方面不知如何取舍。

3.教材内容与中国国情脱轨。双语教学应该选择原版教材,没有原版教材的双语教学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美国原版教材更新快、版本多,能够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最新的“原汁原味”的专业知识。然而,原版教材内容过于“美国化”,几乎与中国国情脱节。以丹尼斯.R.阿普尔亚德的《国际金融》教材为例,其中的金融资料、案例大多只涉及美国,只有在汇率部分提到了中国。中国学生对于美国的金融环境、背景都不了解,造成教材过于“美国化”,忽略了中国的涉外金融业务和理论的分析,从而与中国国情脱节。

4.双语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在过去的双语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满堂灌”的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的弊端就是教师快速讲解,信息量大,知识点辨识程度低。《国际金融》的课程内容逻辑性强,开设双语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运用英语来交流、分析、讨论金融问题。而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忽略了学生的参与性,与双语教学目的相悖。

二、解决双语教学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1.加强双语教学师资的建设。作为国际金融双语教学的教师,其英语水平的高低是能否顺利推进双语教学的基础。首先,教师自身课后需要花时间去学习相关专业英语知识,勤加练习。其次,学校可以组织从教师参加英语培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教师出国学习与交流,或者引进外籍教师来从事双语教学的工作。此外,学校应组织对双语课程的教学进行严格的检查与监督,促进双语教学目标的实现。

2.增加学生的专业英语课程。双语教学对于学生的英文水平要求相对较高,许多学生在接触到双语教学时感到难度大,其原因在于前期的金融专业英语课程没有到位,有些学校甚至没有开设专业英语课程,使得学生在从中文教学一下子过渡到双语教学的过程中无所适从。因此,笔者认为在开设国际金融双语教学之前,应该安排学生学习金融专业英语,为双语教学打好基础。

3.根据不同专业,选择教学内容。国际金融包含的内容很多,在有限的课时内,教师无法完成所有内容的讲授,应该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例如,对于金融学专业的学生,讲授内容应该是最全面的,要求也是最高的,不仅要学习理论部分更要熟悉实务。对于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汇率、理论、国际收支理论、金融衍生品、国际金融市场、金融风险管理等知识都要做重点的讲解。而对于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其讲授的内容则应该偏重于国际金融理论方面,结合国际贸易专业知识,重点讲授外汇风险管理、国际收支、国际结算等内容。因材施教、选择合适内容是顺利推进国际金融双语教学的关键。此外,由于国际金融的相关知识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的,即使用中文讲解也不是容易掌握的,所以采用双语教学时学生普遍感到吃力。因此,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应遵循“英文为主,中文为辅,先易后难,逐步拓展”的原则,使学生能够逐渐适应该课程的双语教学。

4.选择难度适中的原版教材,补充与中国国情相关的材料。由于美国原版教材是针美国金融业为背景材料,采用的地道的美式英语来撰写的,这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难度。中国学生学习国际金融的根本目的还是在于帮助自己的国家开展国际金融业务和制定对外金融政策。因此,在选择教材的过程中,应选择英语难度适中的教材,给学生额外补充一些与中国国情相关的材料与案例,并且结合中国的涉外金融业务开展实务和理论的学习和培训。比如在“国际收支账户”部分,可以给学生补充中国近5年来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引导学生分析我国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等方面的现状和问题。

5.教学方式多样化,调动学生积极性。国际金融双语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英语能力,传统的“满堂灌”、“注入式”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专业能力与外语能力都没有得到锻炼。因此,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应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结合国际金融课程本身的特点和双语教学的要求,可以采用案例教学与分组讨论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的宗旨在于让学生置身复杂多变的国际金融环境中学会判断、做出决策,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更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探究,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述国际收支部分时,可以结合国际贸易实务等进行具体业务的描述;或者讲授汇率时,可以引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近几十年的走势,同时提供出自中方与美方的数据和资料,使得学生可以更全面的预测与分析汇率未来走势。在国际金融双语教学的过程中,笔者认为进行分组讨论式是必要的。例如,在国际金融中汇率制度一直是一个热点话题,就某一个国家是应该实行浮动汇率制度还是固定汇率制度,仁智见仁、智者见智,对于这样的话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用英文进行小组讨论或者辩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既加深了对金融知理解,也提高了英文的运用能力。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革新。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部分应该用英文讲解,而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应该辅以中文讲授以帮助学生理解。毕竟双语教学的定位是专业课而不是英语课。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正确的处理好“语言教学”与“专业教学”的关系。当教学进入后期,学生对于金融知识的掌握有了基础之后,再逐渐增加英语教学的比重。通过循序渐进的过程培养英语水平较高且具备金融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另外,教师可以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双语教学的课堂效果,如教师可采用图片、视频、实物等多种手段来辅助教学,缓解学生双语学习的压力,提升学习效果。

三、小结

金融题材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金融英语;英文电影;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2-0267-02

一、 金融英语教学现存问题

(一)课程单一

由于不属于语言类专业,多数高校金融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只有金融英语阅读课,而没有设置口语、听力等课程。这种课程设置显然是忽视了学生英文听说能力的培养,这与培养目标是不相符的。

(二)教材不配套

目前市场上的大多数教材虽然是以“金融英语”作为书名,但多是阅读教材,内容往往是货币市场、资本市场、银行、保险、证券等内容的拼凑,涵盖的知识面狭窄,并未按照金融理论与实务的有机顺序合理编排章节,而且这些教材很少有配套的教学参考书,这十分不利于开展教学。

(三)部分学生英文基础欠佳

由于金融英语并非单纯的英语课程,需要将英语和金融知识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不会用过多的时间解释词汇、语法等纯语言问题。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英文基础,以便配合教师教学工作的展开。不过现实情况并不理想。虽然多数高校都将金融英语课程开设在第五学期以后,但仍有很多同学在此之前没有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这意味着学生整体水平不高,直接影响了教师授课计划的实施。

(四)部分教师教学方法单一

多数教师仍沿用普通英语的教学模式:讲解重点单词、短语,翻译课文,分析重点句子,布置课后练习。而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只能被动地听、记,几乎没有参与的机会。这种方法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失去兴趣这个最好的老师,学习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二、改进方法

在以上几个问题中,笔者认为学生的英文基础和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影响金融英语教学效果的两个关键问题。因为教学,是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教与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关系,教学效率高低取决于教师和学生双方配合的默契程度,教师除了知道自己如何教以外,还要了解学生如何学,做到因材施教,只有把“教”建立在“学”的基础上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教师是外因,学生是内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起作用,没有学生的参与,没有学生的努力,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是较困难的。

为了改变教法单一的现状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采用多种丰富的教学方法,包括模拟场景教学、互动式教学、专题讨论等。在此,笔者提出一种新的方式:引入金融题材的英文电影。

之所以提出“引入金融题材的英文电影”这个大胆的想法,有如下理由:

1.观赏影视作品是青年学生非常喜爱的一种活动。

2.优秀的影视作品给人以想象空间,具体的电影场景让学生对未来产生憧憬,激起对专业学习的兴趣。

3.通过为电影配音、角色扮演等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切实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4.金融题材的英文电影以英文为载体,讲述与金融事件有关的故事,这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的视听资料。

三、教学条件

在金融英语课堂上引入英文电影,这是一个很美好的设想,但如果想在实践中收到理想的效果,还需具备以下条件。

(一)影片资源

电影是一种艺术创作,并非纯粹的教学资料。即便是一些金融题材的电影,也是以讲述故事为主,金融素材只是作为背景,或是根据剧情需要而设计的一两个细节。所以,就目前的资料而言,还没有大段讲述金融知识的电影片段。因此,只能在金融题材电影中留意那些能与教学发生某种关联的小片段。虽然这样的片段通常只有几分钟,但如果能将其中的语言精华和金融理论提炼出来,也不失为难得的教学资料。

笔者在实践中,发现了一些可供选择的影片。这里将片名及其所包含的金融素材整理如下(表1):

(二)对教师的要求

对于使用英文电影作为《金融英语》课程教学资料的教师,首先要熟悉金融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这是进行《金融英语》授课的前提;其次要有较高的英文听、说、读的能力,尤其在引入英文电影之后,听力就与说和读同等重要了;最后,要大量观看金融题材的英文电影。这是一件比较耗时的工作,因为120分钟的电影可能只有5分钟的片段是有用的,而为了能发现这5分钟的内容并发掘其背后的深意,往往须要完整地观察影片,有时还须反复观看。

(三)对软硬件设备的要求

引入英文电影进行教学,需要多媒体教室、视频播放软件、字幕嵌入软件即可。这些都是常用的软件,且有很多可用的网络资源。

四、教学流程设计

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确定相关的电影片段之后,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可以遵循以下步骤(图1):

五、 注意事项

在选择英文电影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有一些问题是需要注意的,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产生负效应。

金融题材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金融学是高职高专院校财经类专业的重要课程,根据高职高专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本文将从市场经济对金融人才综合素质要求分析入手,深入探讨当前金融人才培养方式存在的现状与问题,探究金融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提出新形势下实现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相关措施。  

 

自我院成立以来,已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性教学环节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效果显著。但是,要改变专科学生在就业方面的劣势,提高我校学生的就业率,树立良好的形象,还必须在专业教学模式上另辟蹊径,建立适合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更具有实践操作能力、更能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一、改革教学的组织形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一)构建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 

教学内容建设方面,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坚持“理论够用、实践为重”的原则,从学生未来就业的岗位职业能力需要出发,选择并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依据我院学科专业的实际情况,坚持以应用能力为主线,突出产学研结合的特色,优化理论教学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重在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二)在教学活动改革方面,构建完整的金融学实验教学体系 

 从硬件、软件和实验教学活动等方面改革实验教学,构建完整的金融学实验教学体系。从教育理念、教学观念、教学体系等方面对传统金融学科本科实验教学进行改革。为原来分散的依附于金融学理论的课程设计形式多样的实验,形成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包括验证性实验教学、综合性实验教学、设计性实验教学等多种形式,建立具有多样性、直观性、动态性、模拟性、互动性、系统性等特点的教学模式,侧重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和参与下,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将课堂的讲授与实际的应用相结合。 

(三)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建设 

实践教学是与理论教学相对应的教学过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与理论教学相互配合、相互依托,是教学中不可缺少重要环节。开展实践教学是金融学科的本质要求,因为金融学科理论是在实践中产生的科学,该课程政策性、实务性强的特点,决定只有通过社会实践,金融学科理论才能融入学生的思想。为了突出培养学生处理金融业务、分析金融市场及政策、目标的培养,《金融学》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由四部分构成: 

1.案例、模拟教学:针对某一章节内容的某一知识点,让学生以“交易员、理财规划师”的身份参与学习与训练,独自策划交易,进行金融方面的活动等,让学生在“训练”中学习,在“情景”中增长才干和积累经验,有效地将知识转变为专业性的技能技巧,提高其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2.综合实训教学:按照各章节内容的不同需要设计相应的技能训练项目。在本课程教学中增设“综合技能训练”内容,并在有关班级开展实施。在教学实施中以各章节的主要知识点为线索,将课程核心知识高度浓缩、有机串联,组成系统的“知识链”。同时,将实际工作中涉及的有关业务知识纳入其中,还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3.专题讲座及暑期社会实践及调查:聘请校外专家、学者举行报告会、或专题讲座,介绍金融市场及其业务发展实际情况。利用假期时间,通过社会调查了解金融实际问题,即开阔了学生视野,增进学生对社会的了解,让学生在社会环境里接受锻炼,实现从学校到社会“零距离”的教学目标。 

4.指导毕业生实习及论文设计:对学生毕业实习进行指导,帮助学生确立论文选题、提出写作目的与要求,提供相关参考书目和资料,对论文进行修改等工作。 

多种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既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又给予学生更大的主动性、灵活性,增加了学生学习《金融学》课程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自学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对金融理论与实务的感知能力得到了加强,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这种新的教学方法实践验证,成为“能力培养”和“创新教育”的一种有效方法。 

二、加强配套教材建设,着手教学参考(辅导)资料的建设和题库建设,以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在教材的选用和建设中,坚持“选用优秀教材为主、自编教材为辅”的原则,通过自编教材和引进国内外优秀教材来充实、完善教学内容。按照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及教学要求,我们优先选用获省、部级以上奖的优秀教材、新世纪高职高专实用规划教材、同行公认的优秀教材及近三年出版的新教材。借助精品课程申报和教改立项的机会,不断完善教学参考(辅导)资料和题库的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结合我院办学特色,联系学生实际,编写出版自编教材。自编教材定位明确,突出实用性、应用性、新颖性,以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为主旨,使教材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应用性。根据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以理论难度适中、体系健全为原则,不仅要包含理论的起源、演变,还论述理论的经济含义及现实应用;习题要做到难度适中、典型性强、灵活多变,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消化,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扩散思维能力。内容新颖,重点突出。以生动的案例为引子,以问题为导向,以热点为话题,以前沿理论为切口,并充实丰富的信息资源,以赋予单调的理论以生动的活力。 

三、改进教学手段,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拓宽学生知识面 

在教学方法的革新上,我们根据课程内容和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采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调动学生学习潜能、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例如,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采用了以下多种教学方法: 

1.多层次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知识体系的构架两方面。在学生能力的培养方面我们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从知识掌握到能力培养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首先强调课堂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在课堂上将基本原理和方法讲明讲透,但更强调实践能力的重要,将实践能力培养划分为实验设计、案例分析、企业调研三个层次进行培养。这样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到达系统性和完整性的最佳结合,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问题引导法与案例结合法 

问题引导法,即以问题为引线,围绕问题探讨知识点,通过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步步为营,从而有效解决教学难点,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并且,增强了学生将理论运用到实际的应用能力。案例法,通过典型的案例,强化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的理解,提高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实现理论与现实的紧密结合。 

3.互动式教学方法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采用了情景模拟、角色演练、虚拟经营、互动交流、启发诱导等多种互动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思考,取得了良好效果。 

4.实践性教学法 

实践性教学是本课程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各种实践性教学环节,都制定教学大纲和计划,严格考核。通过实习报告与课程论文,锻炼学习的论文写作能力。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结合本课程理论,在实践调查的基础上,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完成课程论文1~3篇。 

5.资格认证法 

我们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的各项职业技能证书的考核,例如证券从业资格证、证券经纪人等资格证,以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完善知识体系,与此同时还可以拓宽就业面。 

6.网络教学法 

本课程提供了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给学生自学与复习打开了便利之门。在课程教学中,通过使用精心制作的电子教案和多媒体课件,使学生更方便地掌握讲授内容,既丰富了教学手段和内容,又增强了课堂效果。我们还注重运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推荐学生浏览国内外主要金融机构和学术机构的网站,使学生生动地了解了主要金融机构的组织机构和运作机制,丰富了他们的金融学知识。在案例分析前,要求学生自主利用网络资源,查阅相关资料。 

四、加强“双师型”教学队伍的建设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构建师德良好、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教学团队是我们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我们针对高职高专教学的特点,积极创造条件培养“双师型”人才。同时,我们也聘请部分金融机构的骨干人员担任指导教师,定期为学生做实践性专题讲座和指导,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五、建立了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课程教学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是保证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前提条件。为保障课程教学质量、提高我校办学声誉,我们遵循教学规律,并根据学校和我院的教学管理要求,我们建立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课时数统一制定教学大纲,通过试题库、参考答案、评分标准、教考分离、课程教学总结等制度,实施教学内容的质量控制;通过教案、教学日志制度、观摩教学、教学督导听课和学生评教等制度,实施教学质量的过程控制。 

 

参考文献: 

[1] 姜波克,陈雨露21世纪中国金融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j].中国大学教学,2005,(2). 

[2] 张慧.高等学校金融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2). 

[3] 余扬,盖锐.金融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创新思考及方案初探[j].浙江金融,2008,(2). 

[4] 汤洪波.金融学教学改革初探[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4). 

金融题材论文范文第5篇

科学的设计是建设好资源共享课程的基本保证,而设计的思路和依据极为重要。我们根据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和“金融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立体化的综合设计与建设:

(1)基于“以生为本、以学为主”教学理念的设计。为了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强化课前、课中和课后的不同环节,满足学生预习、学习、复习、自习等不同需要,我们对课程的每一模块、每一单元凝练出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要点、教学日历、教学要求等教学设计的方案,除了为教师提供教学示例、教学视频、教学课件等资源外,着力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多资源,包括课程学习指南、学习要点提示和学习重点难点提示,便于学生把握学习的范围和深度。

(2)基于自主学习与将知识传承融入能力培养的设计。为了将教学理念的转变落到实处,我们在课程建设的设计时紧紧围绕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力图将知识传承融入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之中。具体做法一是通过提供可阅读的大容量扩充性资源提高自学能力;二是通过提供常见问题、热点讨论、课程论文培养质疑、探究、求解能力;三是通过提供数据库、文献目录、媒体素材练习捕捉、甄别、处理信息的能力;四是通过提供难题释疑、案例分析、例题解析训练运用原理和使用方法的能力;五是通过师生讨论、辩论和作业增强独立思考和辨别真伪的能力;六是通过组织和实录学习小组活动培养合作共事、协调、亲和能力;七是通过实录课堂发言和课堂讨论、辩论训练学生反映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通过这些教学活动可以获得作业分、讨论分、参与分、提问分、质疑分、探索分、学风分等等学习过程的评价分,分值占期末考试的60%左右,尽量使考核面能够覆盖学习的全过程,有利于引导并鼓励学生注重对知识的全面掌握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3)基于课程性质与教学定位的设计。我们教学团队开设的“金融学”是教育部确定的21世纪高等学校经济学、管理学各专业的核心课程,是金融学最重要的统帅性专业基础理论课。由于后续的专业课程都会涉及本课程中的若干原理,而本课程的主要部分在后续的教学方案中都设置了更加细化和专业性、技术性更强的专业课,因此,作为专业统帅性课程,其教学定位既不能越俎代庖,又不能支离破碎,需要为学生把握整个金融学科体系提供一个相对系统的理论框架。为此,本课程建设的设计有三个突出:一是突出基础性,以系统阐释金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关系为基调,采用宽口径金融的研究范畴,涵盖了货币与汇率、信用与利率、金融资产与价格、金融市场与交易、金融机构与业务运作、金融总量与均衡、调控与监管、金融发展等所有金融活动的集合,为全面学习和了解金融专业奠定理论基础。二是突出原理性,运用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凝练古今中外金融理论的合理内核与金融运行发展的客观规律,兼容并蓄,将国内外学者在金融学方面已经取得的基本共识在抽象成便于学生把握的若干基本原理,注重培养学生对金融学基本原理、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的认知能力、思辨能力以及文理交融的思维方式。三是突出引领性,注意增强各模块和个单元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在讲解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时,注意说明各部分的相对地位、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关联路径。在每一部分的讨论中,都注意将相关部分的内容有机联系起来,为学生自主学习和金融学专业后续课程的教学搭建一个有机的整体性框架,为学生提供一份了解金融学各有机部分间主要联系线索的“导游图”。

(4)基于课程逻辑框架和内在联系的设计。为了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本课程的编排设计是以纵向的模块单元与横向的资源库排列为组合。纵向的模块切分与单元内容的安排完全遵循课程的逻辑来展开。“金融学”的内在逻辑是:以开放经济为环境,以实体经济运作为基础,从各经济主体的财务活动中引出金融的供求;以货币、信用及其价格等基本要素为基础,阐明各要素之间的关联性;以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为载体,阐释金融运作的基本原理;以利率为联结微观金融与宏观金融的纽带,说明其作用机理;以金融总量与结构均衡为目标,讨论宏观金融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以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为保证,研究金融发展的稳健与效率问题。按照这个逻辑,全课程分为6个模块,共20个单元。第一模块是导论,强调金融必须以实体经济运作为基础,从各经济主体的财务活动中引出金融的供求,阐释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基本原理。第二模块是基本范畴,分别以货币、汇率、信用、利率、金融资产及其价格等5个单元来讨论金融学理论体系的基础要素,阐明各要素之间的关联性。第三、第四模块是以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为载体,分别用8个单元来阐释各类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产生、发展和运作的基本原理。第五模块是以金融总量与结构均衡为目标,用3个单元来阐明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供求均衡与失衡纠正等宏观金融原理。第六模块是以货币政策调控和金融监管为保证,分3个单元研究货币政策的调控、金融监管的实施和金融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在上述纵向的六大模块20个单元中,每个单元都为学生自主学习相应地匹配了横向的10个资源库。

(5)基于“历史与逻辑线索相结合”学习方法的设计。为了帮助学生掌握社会科学的研究式学习方法,本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以历史和逻辑的线索阐述金融学的基本原理、知识和运行规律,立足中国现实,探讨中国金融的实践进展和研究成果,为学习者展现一幅波澜壮阔的金融学全景画面。课程教学的每一模块、每一单元都注意采用视频资料、图片、经典文献数据等展示中外金融发展历史演变的素材,在授课视频、教材、课件等课内基本资源中,着力为学生讲解历史演变的内在逻辑,从中揭示金融的基本原理,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逻辑思路,体悟金融发展的规律,理解现实生活中金融活动的渊源与轨迹。

(6)基于现代知识传播模式和个性化学习方式要求的设计。为有利于学生导学和助学,我们开发和集成了10个供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库:教学视频库、教学课件库、名词术语库、公式例题库、难题释疑库、媒体素材库、文献资料库、相关数据库、学生作品库、自测习题库等,为学生自主学习、开拓视野、培养能力和提升素质提供优质便利的教学资源。

(7)基于“多维—立体—交互”式教学平台的设计。为了突破时空限制,扩充教学容量,我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集成和梳理,实现了有形课堂与课堂视频、网络视频、课程网站等无形课堂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辅导相结合,即:课堂教学基本资源与课外学习辅导活动纪实(选题、演讲、讨论、论文)相结合;教师主讲视频与学生演讲视频、课堂讨论视频等师生研讨相结合;精读指定主教材与泛读扩充性的经典文献、扩充性读物、参考文献目录库相结合;理论教学与现实媒体素材、数据库、例题库、教学案例库等实践教学相结合。突破了课内学时和课堂教学的局限,构建了突破时空限制的“多维—立体—交互”式教学平台,开创了社会科学基础理论课全新的教学模式。

二、资源共享课程的使用与完善资源共享

课程的建设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我们的工作才刚刚开始。“金融学”课程目前还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还有许多问题尚需研究解决。例如,如何将课堂教学和课下自主学习能够互动衔接?如何建立起切实可行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动态更新机制?能否探索多校协同建设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路径?怎样处理好全国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与各校特色办学的关系?怎样将网络资源共享课程的内容与文字教材相配合?等等,都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探讨解决。比如目前,我们正在探讨如何将文字教材的修改与网络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有机联系起来,具体设想是把原来的导读与资源课的单元教学要求、学习目标、学习指南相联结,把延伸阅读与资源课的文献资料库、文献目录库相联结,把专栏看板与媒体素材库、文献资料库相联结,把图表与相关数据库对应链接起来,把重要术语与名词术语库链接起来,把复习思考题与问题释疑库、自测习题库链接起来,同时将重要问题或需用资源课的节点用注释的方式插入二维码进行检索。力图实现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平稳转换,使教师和学生能够在有形的教材与课堂和无形的网络与资源之间自由漫游。我们深切感受到,资源共享课建设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精力。有两方面是不可或缺的:

(1)有关管理部门要研究如何改变目前普遍存在的轻教研、重科研的现象,在考核和评审中加大对教学改革及其成果的认可与评价度,使教师愿意而且能够投入时间精力进行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从制度和管理上有效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