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图书馆职称论文

图书馆职称论文

图书馆职称论文

图书馆职称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图书资料系列职称评定;科学计量学指标;应用

0 前言

图书资料系列职称评定已经进行了四十几年,对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以及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快速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图书馆一项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激励措施。但是,随着图书馆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等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图书馆事业面临着转型发展的现状,图书资料系列职称评定出现了许多问题,通过将科学计量指标应用在图书资料系列职称评定中,能够有效地解决图书资料系列职称评定存在的问题,创造更加公平、公正的职称评定环境,更好地促进图书馆事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1 图书资料系列职称评定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职称终身制不利于图书馆的发展

目前,许多图书资料系列职称评定都采用职称终身制度,即一朝拥有职称,则终身拥有职称。该种职称评定制度存在的问题在于,当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获得了高级职称之后,对工作将不会再尽职尽责,对图书馆的业务也不再悉心钻研,并不需要再著述论文等,终身职称就像是图书馆工作人员的铁饭碗,不再为职称的事情考虑。同时,我国图书馆中的中级、高级职称人员的数量相抵较少,并且年龄相对较大,导致高素质的年轻工作人员无法脱颖而出,影响年轻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图书馆的发展。

1.2 职称评审尺度把握存在问题

目前,许多图书资料系列职称评定的硬性评定尺度现象比较突出,通常将外语水平、计算机水平、论文要素以及学历要素等作为硬性评审指标,以论文要素为例,职称的评审只采用是否在“ISSN”、“CN”刊号的公开刊物中,并且许多图书馆的职称评审只将这一原则作为职称评审的唯一指标,但是缺乏对论文质量水平的评定标准,这就会导致图书资料系列职称评定出现鱼目混珠的问题,影响图书馆的发展。

1.3 职称评定缺乏规范性和标准化

我国的图书馆事业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政府以及其他部门对图书馆事业的扶持和投入力度相对较大,图书馆的发展也相对较好,而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图书馆的发展速度相对缓慢。由于存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这就导致图书资料系列职称评定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缺乏标准化、规范性的职称评定标准。例如,某些省市在评定图书馆系列职称时需要有课题项目,而有的省市则不需要,有的省市实行以考代评的方式,而有的省市则采用评聘分开的方式,这种差异性的职称评定,不利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2 科学计量学指标在图书资料系列职称评定中的应用分析

2.1 科学计量学指标在图书资料系类职称评定中应用的初探

科学计量学指标在国外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我国图书资料系列职称评定中的应用还处在初级阶段。通过将科学计量学指标应用在图书资料系列职称评定中,能够利用科学计量学指标的科研评价功能,能够有效地解决传统职称评定存在的问题。根据图书资料工作的范围以及特点,科学计量学指标在图书资料系列职称评定中应用的评定指标包括五个方面:文献检索课教学、图书资料业务工作、学术论文与学术著作、科研成果奖以及组织管理工作。学术论文和学术著作以及科研成果奖主要体现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科研水平,组织管理工作、文献检索课教学、图书资料业务工作主要体现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图书馆的实际状况不尽相同。因此,对于业务水平的评定指标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采用科学计量学指标对图书资料系列职称进行评定,能够有效地解决评定指标不统一的问题。

2.2 科学计量学指标在图书资料系列职称评定中的应用要点

(1)创建合理的科学计量学指标体系。通过创建科学、合理的科学计量学指标体系,能够保证科学计量学指标在图书资料系列职称评定中具有巨大的导向功能,平衡科研部分和业务工作的分值与权证,引导图书资料系列职称评定工作变得更加合理。因此,在创建了科学的计量学指标体系之后,在保证指标体系稳定的基础上,应该根据图书馆的具体状况对分值和权重进行调整,以此引导人们进行科研与业务工作,即如果图书馆的图书馆想要提高图书资料人员的科研水平,应该通过提高科研工作的分值与权重,多在国内核心期刊或者国际性期刊上发表高质量的文章。

(2)科学计量学指标与终身职称制度问题。我国许多图书馆的图书资料系列职称终身制度现象,这对图书馆的发展非常不利。通过将科学计量学指标应用在图书资料系列职称评定中,能够实现评聘分开制度,不仅在职称评审的过程需要进行科学地量化评定,在任聘期间也需要进行科学地量化评定,能够从体制上改变现行的图书资料系列职称终身制度的问题。

(3) 平衡图书馆的业务水平与科研水平。业务水平和科研水平是评定图书馆单位工作水平的两个重要指标,科学计量学指标采用专业技术职称评定方式,对评定图书馆单位工作人员的科研成果是科学、有效的,但是对于评定图书馆单位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具有一定的局限。因此,如何平衡业务水平和科研水平,是科学计量学指标在图书资料系列职称评定中应用需要注意的主要内容之一。为了能够引导图书馆单位工作人员不轻视业务工作,促使业务水平和科研水平齐头并进,寻找业务水平和科研水平的平衡点。图书馆应该强调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实践性,将科研能力水平高,并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图书馆工作人员评定为“高级馆员”,但是“高级馆员”的数量有限,不能超过图书馆总人数的1/4,通过采用这种方法,能够起到激励青年员工,将“高级馆员”作为图书馆单位的模范代表,促使优秀的青年员工同时提高业务水平和科研水平。同时,制定明确的职称晋升制度,当工作人员获得“高级馆员”两年之后,具备评定“副研究馆员”的资格,当获得了“副研究馆员”的资格后则具备评定“研究馆员”的资格,这对激发优秀年轻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 结束语

我国一部分图书事业单位的图书资料系列职称评定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严重地限制了图书馆的发展进程。通过将科学计量学指标应用在图书资料系列职称评定中,能够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并且随着科学计量学指标体系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能够为我国图书馆不同阶段的图书资料系列职称评定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促进图书馆事业能够更加稳定、快速、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淑萍.图书系列职称评定现状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12(25):95-96.

[2] 袁宝龙.从图书馆学发展的角度看图书馆职称制度改革的必要性[J].新世纪图书馆,2013,9(20):156-157.

图书馆职称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图书馆员 职业资格 资格认证

[分类号]G251.6

长期以来,我国图书馆工作队伍一方面良莠不齐、人才流失,状况令人担忧;另一方面,社会又在不断发展,技术在不断进步,竞争日益激烈,国家的政策、法制等都在逐步地完善。于是,政府部门、图书馆界和相关人士针对图书馆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展开了深入的调查和理论研究。笔者利用清华同方CNKI数据库,结合维普和万方数据库以及相关引文,检索到这一领域的论文86篇(截止2008年8月)。在对上述文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力图对该制度的研究情况作一个较为全面的述评,以便为今后同仁的研究提供参考。

1 我国图书馆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研究的背景

我国这一制度研究的兴起有它特定的主客观因素。问题。有些是由图书馆自身造成的,有些是由社会造成的。表现在:图书馆上岗无统一标准,没有专业要求;专业馆员和非专业馆员界限不清;服务质量不高;社会地位和形象差;图书情报学教育的萎缩,致使图书馆人才后继无人;职称制度的种种弊病,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图书馆专业人员的积极性等。

客观因素则是社会的日益进步和完善以及技术的不断革新。政府早就提出:要制订各种职业资格标准和录用标准,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两种证书制度,逐步实行公开招聘、平等竞争,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此后,1994年的《劳动法》、1995年的《职业资格证书暂行办法》、2006年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等政策文件,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对职业资格认证的重视。近些年来,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在医生、律师、教师等行业均已成功实施并得以完善。在图书馆领域,2004年7月,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和文化部共同颁发了《图书资料馆员》、《古籍馆员》和《文献修复师》三个试行的国家职业标准。这都在客观上推动业界展开对该制度的研究。

2 图书馆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内涵

其定义,吴慰慈说,就是“按照国家或图书馆协会制定的职业技能标准和任职资格条件,通过政府主管部门认定的考核机构,对图书馆从业者的技能水平和任职资格条件进行考核和鉴定,对考核合格者授予相应的证书。获此证书者,就获得了从事图书馆职业的资格。”

图书馆员职业资格,是从业人员任职的资格凭证。从用人单位的角度看,该制度是图书馆招聘、录用人才的主要依据,是图书馆行业的职业准入制度。王增红认为它是一种激励和监督机制,也是恰当的,它有利于馆员的重新定位。持不同观点的也大有人在,如牛敏就认为它是国家行政管理权的一种形式,并说它实质上是对公民权利的一种限制,它在限制大多数人权利的基础上仅赋予部分人以特权。这未免有些偏激。制定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目的绝不是为了限制公民的权利,恰恰相反,是为了提高图书馆的各项工作,以使知识受众能更充分地享受他们的权利。

3 国外图书馆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实施情况

3.1 国外这一制度的历史和现状

该制度最早起源于英国。英国图书馆员的职业资格分为“协会准会员”和“协会正式会员”两种。经过上百年的发展,英国图书馆员职业资格认证已经形成了三种主要机制:大学专业教育认可、注册专业人员和国家职业资格体系;美国图书馆员职业资格认证主要是分州实施的。美国图书馆协会负责对图书情报学硕士学位的认证,其余各类图书馆员(如公共图书馆员、大学图书馆员等)的职业资格,则由各专业图书馆协会和各州的教育管理部门负责认证。资格一般分为专业馆员、支持馆员和学生助理。专业馆员的学历要求较高,要求有图书情报学的硕士学位。专业图书馆如法学图书馆还要求有法学博士学位;《日本图书馆法》规定,日本图书馆员的专职资格分为“司书”和“候补司书”。要取得这两种资格,必须在规定的大学修满一定的学分。在学校图书馆,还必须取得“教谕”资格;韩国《图书馆及读书振兴法》规定,韩国图书馆员分为三级:一级正图书馆馆员、二级正图书馆馆员、准图书馆馆员。他们修完规定的课程,可以取得相应的资格。取得图书馆员职业资格的同时,也取得了公务员资格;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等也都实施了这一制度,在此不一一赘述。

3.2 国外这一制度的类型

关于类型,主要有两种观点:其一认为它主要有三种:等级制、学历制、考试制。持这种观点的人有郁笑春、范开宏;其二认为它有四种,即在前者所述三种类型后,增加一个立法规定。这最早是由吴慰慈提出来的。

3.3 国外这一制度的特点

从各国实施该制度的情况来看,概括起来,有几个比较显著的特点:

・有法律这个强力的后盾。如韩国《图书馆及读书振兴法》、《日本图书馆法》等。

・该制度的实施在不同国家的要求不同,在同一国家也要求各异。如美国,各州的情况就比较复杂,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图书馆要求也不一样。

・图书情报教育与图书馆员职业资格认证关系密切。例如,日本、韩国的做法是:要取得图书馆员职业资格,必须修满相应的课程,取得一定的学分。

4 我国实施图书馆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探索

4.1 实施的目的

主要是为了改革图书馆的人事制度,提高图书馆员的专业地位和专业素质,维护图书馆的社会形象,从而推动图书馆事业的稳定健康持续发展。

4.2 实施的必要性

图书馆目前的工作队伍现状是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趋势的,必须进行改革,这是大势所趋。改革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图书馆行业发展的要求,是国家发展的要求;是与国际接轨的要求。正如唐淑娟所言,这一制度是解决图书馆人事制度各种弊病和专业分工的有效措施。只有改革,才能为这种垂死的机体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4.3 实施的意义

人的因素是图书馆各种问题的症结所在,而这一制度将根本地从源头上解决这个问题。国外推行该制度后,对各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发达国家的图书馆,专业馆员基本上都是高层次的人才。他们普遍被认为是知识渊博的专家学者,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我国(除台湾省外)目前还没有实施这一制度,但它一旦实施,必将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表现在:有利于图书馆从业人员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有利于提升图书馆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形象;有利于图书情报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实现图书馆工作的国际化。可见,该

制度的实施,无疑将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胡京波极肯定了这一制度的优越性。

4.4 实施的可行性

庹中静认为在我国实施这一制度是切实可行的,因为:国外已有成功的实践案例;我国众多行业已成功实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图书馆界已做了许多理论和实践的探索。笔者很赞同这一观点,国内外图书馆界所取得的成果已为这一制度的实施做了借鉴和充分的准备。当然,图书馆员和律师、医生等行业不同,不能一概而论。

4.5 实施的原则

实施这一制度,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因地制宜、逐步推行。业内人士对此也各抒己见。孙海英认为应该遵循:依法构建原则、平等竞争原则、强化激励原则、承认差别原则、特色实用原则和国际可比原则。此外,金雯、光也提出了各自的看法。但是无论何种原则,都不可能是一以贯之、永远生效的。在实践中,我们也不必一一执行,而应根据不同的阶段,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方法。

4.6 实施的措施

各国这一制度的成功实施,为我国实施该制度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可以采取以下这些措施:

・建立全国性的图书馆法。从《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来看,有望出台一部图书馆法。

・建立全国性的认证机构,或让中国图书馆学会承担此责。胡京波还撰文具体介绍了中国图书馆学会在实施该制度中的优势和作用。

・制定图书馆员职业资格的标准和种类,如专业馆员和非专业馆员等。当然,也有反对这种做法的,如温树凡”就认为不应分级。

・采取学历制、考试制和等级制相结合的方式。而终身认证和非终身认证相结合的方式,笔者是不赞同的。

・借鉴各国经验,结合中国实际,先局部后整体逐步推广。

此外,范开宏说应建立与获得专业职务付出相适应的可预期的职业回报制度。孙海英也提出,应该提高图书馆员的待遇。笔者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待遇,可以大大激发图书馆员的积极性,图书馆员的社会地位和形象等长期以来一直困扰图书馆的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4.7 中国图书馆学会的主要工作

中国图书馆学会从2001年起,对这一制度的研究就做了大量的工作。2002年8月,学会根据周和平副部长的指示,向文化部起草了《关于中国图书馆学会申请图书馆员职业资格认证的报告》。2003年2月,又提交了《世界主要国家图书馆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调研报告。同时,组织在京专家召开“图书馆员职业资格认证专家座谈会”。2003年3月,组织专家起草了《图书资料馆员》、《古籍馆员》和《文献修复师》三个图书馆职业标准(并于2005年底完成了该三个标准培训教材的编写工作)。2004年3月,又向文化部起草了《关于申请承担图书资料馆员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工作的函》。同年,《我国图书馆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建立与实施》课题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获准立项。

另外,上海图书馆等单位也完成了几个课题,取得了一些成果。目前正在进行的研究,还有国家图书馆孙蓓欣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图书馆员职业资格制度的建立与实施”。

5 几个需要处理好的关系

5.1 该制度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关系

2006年《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出台。图书馆作为公益性的文化机构,也必然面临岗位设置的变革。这一制度和岗位设置之间,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该制度的建立,正如初景利所言,将从根本上促进图书馆岗位设置的优化,有利于增强岗位的竞争力”。但该制度必须和岗位设置的内容和要求合理地衔接起来,才能充分地发挥各自的优越性。

5.2 该制度与图书馆专业技术职称制度的关系

在业界,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曾经带头取消了职称制度。业界对职称制度的争议也颇多。王青云详细地介绍了职称制度的优缺点,比较了它与图书馆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不同,认为在短期内虽然推行这一制度难度较大,但最终它将代替职称评聘制度。胡京波强调两者应建立有机的联系,职业资格认证是专业技术职务的前提条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达到条件者才可以聘为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在当前的形势下是比较合理可行的。如果单以工龄来排资论辈,这对那些年轻的有技术的专业人员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李嘉琳又认为,在实行按级别划分的资格认证前提下,取消职称评定比较切合实际。相比之下,笔者更赞同王青云的观点。在现阶段,不可能完全取消职称制度,而且实施资格认证也有一个过渡的阶段。在我国,医生等行业虽已实施了职业资格认证,但也保留了职称制度,两者之间并没有产生任何冲突。

5.3 该制度与图书馆专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关系

陈波认为,这一制度将促进图书情报学教育,扩大图书馆人才的就业出路。从日本、美国的实施情况来看,这是不容置疑的。而且,它还有利于继续教育的创新。在专业教育上,董焱主张取消本科教育,注重高层次的的研究生教育。这又显得脱离了我国的国情。我国的教育水平毕竟还远不能与日本、美国相媲美;从国内取消图书馆学本科教育的高校来看,其结果也并不乐观。

5.4 该制度与人力资源建设的关系

人是事业的根本。人才的教育、招聘和录用与人事管理制度息息相关,而该制度正是图书馆人事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突破口。它可以避免图书馆“收容所”的局面,有利于提高专业人员的积极性。刘新民建议,图书情报行业的资格认证应该打破门户之见,鼓励各类优秀人才通过资格认证进入图书馆行业,从而充实和壮大图书馆队伍。这也有利于原有的图书馆人员重新定位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适应形势的发展。蒋弘则更深入地探讨了图书馆馆长的资格认证问题。笔者认为,要胜任图书馆馆长之职,除了应具备过硬的业务、组织、领导和管理能力外,最要紧的则是应具有渊博的知识和学术能力。

6 我国图书馆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研究存在的问题

业界专家学者对国外这一制度的历史与现状,做了比较深入的调查和系统的理论研究,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实践和理论探索。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在:

首先,在对国外该制度的研究中,只有初景利、李吉子等人利用第一手的外文资料或实地调查进行研究。他们的资料比较新颖,成果是值得肯定的。但是,绝大多数论文,从引文来看,并没有真正接触过外文资料。既然是研究国外的,那就只有亲自调查取证、检索浏览法规条例的原文和其它相关的外文资料,才能从中取得实质性的成果。单纯引用别人的结论,就无法体现学术的创新性。

其次,对国外这一制度的研究,主要是集中于英美等几个发达国家,覆盖面不广。笔者认为还应当多渠道查阅外文资料,对其它一些国家的图书馆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进行调研,博采众长,为己所用。

图书馆职称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图书馆员职业道德

在当代社会,图书馆事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的文明标志之一。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文明标志之一的社会主义图书馆事业,其工作人员(即图书馆员)的伦理道德、思想品质和服务效益如何,对充分发挥图书馆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大的作用。下面谈谈我对图书馆员职业道德的理解。

一、图书馆职业道德的内涵

道德,什么是道德?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伦理学把道德称之为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称。[1]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指出:“每一阶级,甚至每一个行业,都各有各的道德。”[2] 那什么是职业道德呢?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的人们在其特定的劳动中的行为规范的总各。也就是说,职业道德是人们在所从事的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是行业范围内的特殊道德要求。[3]

职业道德是道德在职业方面的具体体现,但其各行各业又都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它在一方面反映了一定社会和一定阶级对职业的要求同时,另一方面也必定会带有特定职业的活动特征。例如:教师有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医护人员有医护人员职业道德,简称医德;演员有演员职业道德,简称为戏德;作家有作有职业道德,简称为文德……

衡量一个国家的文明标志之一图书馆,其工作人员(即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即图书馆员职业道德是什么呢?图书馆员职业道德是图书馆员在图书馆这一特定睥职业劳动中所必须遵循的道德行为规范。也就是说图书馆员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在图书馆职业劳动中的具体体现,是一定社会对图书员从事图书馆职业劳动的一种特殊道德要求。[4]它要求图书馆员要遵守“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职业道德。

二、图书馆职业道德的意义

图书馆是物质文明建设的知识动力库。物质文明礼貌是人类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它表现为人们物质生产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改善。由于物质生产特点决定,物质文明建设离不开图书馆。图书馆是全社会图书文献的收藏中心,它收集和保存的图书文献最丰富、最系统、最持久,对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方面作出了特殊贡献;图书馆是社会大学,是广大人民群众读书治学、进修提高的场所,它吸引了众多读者,是读者终身的良师益友。对此,列宁曾称赞图书馆是“各种机关和企业的国民教育中心”。[5 ] 图书馆是广大人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人们在紧张劳动之后,通过图书馆了解时事新闻、涉猎科普知识、欣赏文学艺术,神驰于历史长河,放眼全球,开阔了眼界,得到了高尚未乐趣和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种积极的休息,并由此起到潜移默化、陶冶性情的作用,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方面。从这当中我们不难看出图书馆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图书馆工作的开展又必然离不开图书馆员职业道德教育。

图书馆员从事图书馆工作,担负着传递科学情报,传播科学文化知识,进行思想教育和保存图书文化遗产的重要任务,这些任务是与两个文明建设紧密相联、息息相关。这要求图书馆员不断加强道德品质修养,时刻锤炼自己的职业道德,努力工作,传播知识,辛勤耕耘,为两个文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图书馆员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的途径

图书馆员良好的职业道德并不是先天固有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经过长期的实践进行锻炼的结果。

图书馆员要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方法。没有自己科学的方法,图书馆员职业道德修养就无从下手,图书馆员职业道德水平就得不到提高。作为一名图书馆员,要提高自己的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应该做到:

(一)严于剖析自己

鲁迅先生说过:“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是无情地解剖我自己。”剖析自身,弥补不足是馆员成长的重要方式。图书馆员要在心灵的深处自我认识、自我解剖、自我教育、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学会认识自己,开展好自我批评,严于剖析自己。俗话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不仅要求我们不但要能够认识别人还要正确地认识自己,作为图书馆员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善于发现自己身上的缺点和不足,经常反省和检查自己思想和行为上的问题,明确前进的方向,增强自身修养动力,高标准地要求自己。

(二)认真向革命前辈、英雄和优秀图书馆员学习

爱因斯坦说过“只有伟大而纯洁的人物榜样,才能引导我们具有高尚的思想和行为”。同志也始终坚持“活到老学到老”的立场。革命前辈、英雄和优秀馆员都具有崇高的革命理想、忘我的献身精神,默默地无私奉献,他们不图名利地位,全心全意地为国家、民族和人民谋利益,有时候甚至为了追求真理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在工作中他们忠于职守,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怕艰难险阻,善于战胜困难,敢于攀登高峰。这些高贵的品质都是提高我们图书馆员职业道德修养的榜样,值得我们认真地学习。图书馆员是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因素。馆员自身要有接受继续教育的意识,通过进修学习补充图书馆学的专业知识, 了解图书馆学科的前沿动态。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和探索,利用业余时间通过夜大、自考、在职培训等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学习来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坚持“活到老学到老”的立场。积极参加有关图书馆方面的各种研讨会及交流会,到同类图书馆进行参观或短期培训,以提高其专业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与本馆人员进行交流学习,从而取长补短,更好地改善图书馆的各项工作。另外,去听专家举办的专题讲座,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开拓自己的学术视野。

(三)善于从读者中吸取营养和力量

在图书馆馆员与读者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图书馆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读者的窥视下,读者是喜欢评论图书馆员的,也经常把叫是的言行加以对照、比较,看看馆员的言行是否一致,表里是否如一,图书馆员应该从读者的反馈信息中检查自己,审视自己,寻找自己在思想、工作和行为上的不足,并努力加以改进。同时,读者朴实、善良,有一颗纯洁的童心,与他们接触会发现许多道德品质上的闪光点,比如:关心集体、助人为乐、热爱劳动、见义勇为等等。所以在读者身上有许多可贵的品质也值得图书馆员学习,图书馆员应该放下架子,主动到读者中去,同他们一起活动、一起娱乐、一起谈心,多看、多听、多观察,从各种渠道了解读者的心声和对自己品德行为的评判,善于发现读者的优点,注意听取读者的批评、建议,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诚恳、主动、虚心地向读者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职业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四)善于接受读者的监督

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形成,除了依靠制度的约束和馆员的自觉性外,还必须辅之以有效的监督。图书馆的监督主要来自几个方面:一是读者监督。读者是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直接与图书馆员打交道的群体。因此,图书馆员的工作作风、言谈举止、精神风貌、服务态度和服务水平如何,读者有自身体验,感受最深。图书馆员应把自身的图书馆职业道德要求公之于众,让读者监督,接受读者监督。通过读者监督,对自身图书馆职业道德进行有力的监督,形成积极的、正确的力量,促使馆员注重自身职业道德的形成。

(五)做到“读者第一,服务至上”

服务是图书馆的基本职能,也是最根本的职能。图书馆是搜集、整理、保管和利用人类文献资料的场所。图书馆服务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满足社会对文献信息的需求。从这来说,图书馆属于读者,为读者服务是天经地义的。所以图书馆员要能快速、准确地找到读者需要的信息资料,并且能推荐相关的最新信息资源;要动态地了解读者需求,建立读者信息资源反馈体系,及时更新最新信息,更好地为读者服务,知读者需求,解读者所急;结合具体情况定期开展各种有关数据库及网上资源检索和使用方面的讲座,使读者较快地掌握最新信息,真正做到图书馆“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

图书馆的职业道德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面对新时代,图书馆员一定要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境界,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图书馆员,为我国的图书馆事业和两个文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俞伯森.图书馆员职业道德[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1988.

[2]周霞,言秀华. 馆员的成长与职业道德自我修养[J].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报, 2006,6:125-126.

[3]管贻英. 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培养[J]. 潍坊学院学报, 2010,6:153,155.

图书馆职称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图书馆 人才队伍

[作者简介]王丽娟(1980— ),女,河北满城人,天津职业大学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为图书馆学。(天津 300410)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9—0079—02

近几年,天津市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2010年天津市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意见》(津政发[2010]46号),提出加快海河教育园区建设,按照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标准,把海河教育园区打造成部级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实验区,天津市高等教育部属大学示范区,天津市高端科技研发创新示范区,海河南岸人文型、生态型、创新型实验区,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和创新职业教育制度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给高职图书馆的建设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截至2011年上半年,海河教育园区已经入驻7所高职院校,这些高职院校不论从馆舍上还是文献资源上,都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和快速的发展。但是,要办好一个图书馆,光是在硬件设施上投入是不够的,更重要的还要看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在美国有一种说法,在图书馆服务所发挥的作用中,图书馆建筑物占5%,信息资源占20%,图书馆员占75%。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在硬件设施建设和文献资源建设都比较完善的高职院校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是衡量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只有加强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图书馆才会有新的发展。

一、天津市高职院校图书馆人才队伍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现状分析

本研究通过发放问卷调查以及个别沟通等方式,对天津市26所高职院校图书馆人才的现状及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基本情况如右表1。从表1可以看出,26所高职院校图书馆中,平均只有10位正式职工,其中本科以上人数占79%,总体上基本符合高等学校图书馆专业人员本科以上学历者达到60%以上的标准,但是从单一的学校来看,还有很多学校离这个标准有一定的差距。比如,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有职工11人,本科以上学历的仅有2人,占18%。另外,高级职称人员只占20%,说明目前图书馆科研能力比较薄弱,图书馆工作人员职称晋升比较困难。

天津职业大学是天津市普通高校中最早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院校,笔者选取天津职业大学图书馆为例子,进一步分析天津市高职院校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目前,天津职业大学图书馆现有工作人员30人,调查结果如下表2。从表2统计情况可以看出,男女比例失衡,男性10人,占33%,女性20人,占67%;本科及以上学历28 人占96%,符合高等学校图书馆专业人员本科以上学历者达到60%以上的标准,学历结构合理;副高及以上占23%,中级占60%,初级占17%,职称结构相对比较合理;年龄结构中,馆员平均年龄偏大,中老年人居多,45岁以上占64%,青年人偏少,35岁以下的人员占33%,35~45岁的骨干职工比例太小,只占3%;专业结构方面,图书情报学、计算机专业、外语人才比较少,分别为10%、3%、10%,而其他专业占77%,与当前图书馆实行数字化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

(二)原因分析

1.客观原因。想要的人进不来,不想要的却安排进来,这可能是大多数高职院校图书馆共有的苦衷。在实行岗位聘任时,图书馆工作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不能胜任教学或其他工作而转岗到图书馆来的,还有一部分是学院为了引进其他专业人才,解决家属问题而安置的。以天津职业大学图书馆为例,从2001年实施岗位竞聘以来,由于不能胜任学校原来岗位转到图书馆来的共有8人,占27%;为了引进其他专业人才解决家属问题安置的1人。久而久之,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队伍就成了一个不管年龄大小、学历高低、专业知识、岗位是否需要,全部被动接收,这种体制导致人才队伍整体素质较低。另外,图书馆作为教辅部门,在学校的地位不高,学校领导认为图书馆工作人员只是借书、还书、上架,没有技术含量,即使没有文化的外聘人员都能把工作干好,根本不需要高深的人才。再加上图书馆员在各高职院校的待遇普遍偏低,以及对职称评定不重视,极大地挫伤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高学历或者职称高的优秀人才一有机会就会离开图书馆,更谈不上吸引优秀人才到图书馆工作了。

2.主观原因。首先,图书馆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普遍存在缺乏工作热情、被动提供服务等问题。其次,由于高职图书馆在学校中是属于教辅部门,地位明显不如教学一线教师和党群行政人员,即使有些在图书馆干了十几年的工作人员,也始终没有被升迁,致使这些人感到很大的落差,最后索性得过且过,混日子。再次,图书馆工作人员男女比例失衡,女同志偏多,性格较敏感,导致工作中遇到一些小事斤斤计较,影响到图书馆整体的工作氛围,致使一些人去寻求和谐的工作环境。另外,图书馆还缺乏奖勤罚懒、奖功罚过的激励机制,平均主义大行其道,职务、职称晋升只看学历、资历,不看实绩,没有建立良好的公平竞争的氛围。

二、加强高职院校图书馆队伍建设的对策探讨

(一)改变服务观点,更新服务理念

作为信息服务机构,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具有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要从传统的图书资料的“保管员”“出纳员”变为信息资源的开发管理者和组织传播者,由此更进一步成为信息检索利用的“导航者”和“教育者”。国外普遍认为,图书馆的服务75% 是由馆员实现的,国内相当重视的馆舍建筑仅提供5%的服务,信息资料也只占到20% 的比例,这一共识充分反映出人的重要性。在改变服务观点、更新服务理念的过程中,图书馆工作人员要认清自己是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和财富”,不仅要对本馆馆藏收集、整理、加工,而且还要利用现代化和网络信息为读者提供阅览、外借、定题等服务。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政治素养,要摒弃“自己瞧不起自己”的思想情绪,将面对用户时“呆板、冷漠”的面孔调整为与服务对象共享服务过程的健康快乐的心态。使馆员转变观念,具有不断创新的意识。

(二)加强馆员培训,提高馆员综合素质

没有出色的馆员,就不会有出色的图书馆。图书馆员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们高校图书馆事业的长远发展。美国工程教育协会很早就有一个统计,一个大学毕业的工作人员所具有的知识,12.5%是在大学阶段获得的,87.5%是在工作岗位上不断学习积累的。所以应加大培养、培训力度,抓好现有人才队伍素质的提高。如鼓励馆员在职学习攻读学历,逐步提高现有馆员队伍的学历层次,尽快达到教育部的规定要求;根据岗位要求对馆员进行专业技能补缺培训;参加各种专业知识学习讲座,参加图书馆组织的专业研究、讨论会等;图书馆还可有计划地将业务骨干送到其他高校图书馆学习外校图书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图书馆内部也可以定期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外语、计算机、图书情报及相关学科知识的业务培训,这不仅能使馆员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而且为他们将理论更好地运用于实践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还可考虑在馆内进行轮岗,有意识地在馆内培养一些能胜任多种岗位的专业人员,这也是一条提高业务能力的很好的途径,对于图书馆的发展很有好处。

(三)完善用人环境,积极引进专业人才

“家有梧桐树,不愁引不来金凤凰”“酒香不怕巷子深”,图书馆只有加强内涵建设,创建和谐、公平的工作环境,才能吸引更多高学历专业人才到图书馆来。图书馆领导要做到留住人才、人尽其才、人尽其用的目标,就要为引进的新人员营造一种既竞争又和谐畅快的良好环境,要善于倾听馆员的提案、意见和要求,畅通反馈渠道;要任人唯贤,摈弃亲此疏彼的思想,树立“重岗位轻职位、重智力轻资历、重能力轻权益、重数量更重质量”的观念;要为各种人才找准“位”定好岗,扬长避短,量才使用,善于发现和挖掘队伍中各类人员的潜质,为其提供学习、发展的机会;要从心理上接近员工,尊重人格与个性,在生活上关爱每一位员工,充分为他们创造成长的“土壤”,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同时,图书馆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引进高层次、高学历的人才来完善人才队伍的知识结构,提高整体素质。同时,图书馆要争取在人员引进上设置一定的“门槛”,控制图书馆进人的随意性,彻底改变图书馆是“养老院”“收容所”的窘境,提升图书馆队伍的整体素质。

(四)改革用人机制,科学合理使用人才

为了强化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责任感,改善人际关系,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图书馆要大胆引入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完善考核体系,建立公正与公平的评价机制。如根据岗位职责、工作业绩确定馆员薪酬;对于新引进的人员,要从科研经费、重点科研项目等方面给予倾斜和支持;对于图书情报、计算机、外语等专业人员可根据工作绩效,给予一定的奖励补贴。要切实提高“事业发展,以人为本”的观念,对待不同学科、不同学术观点的态度要一视同仁,打破平均主义和论资排辈等不良倾向;在职务职称上,可根据工作绩效,采取低职高聘、重要岗位特聘和提高特殊岗位待遇等一系列措施,调动新引进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壮大图书馆的学术科研队伍;此外,根据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原则,建立能够体现人才社会价值的分配制度。

[参考文献]

[1]童菊珍,汪淑磊.高职院校图书馆队伍现状分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8).

[2]李松妹.高职院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研究[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8(3).

[3]张丽萍.基于知识型的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9).

图书馆职称论文范文第5篇

在传统尚存的晚清民初,还沿用着这样的命名法,比如北京大学最初叫“大学堂”,图书馆叫“公书林”“义书堂”,幼儿园叫“幼稚园”“蒙养院”,福利院叫“养济院”“乐善堂”。

这样命名,有两大好处:一是辞句典雅,文雅妥帖,唇齿间那么一念,脑袋里就浮想联翩,唐诗宋词就像白云一样飘荡过来,刮起一阵微型中国风。二是词美意深,蕴含价值判断。当前流行研究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其实早在晚清民初,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就已经体现在其名称里了。比如美国人韦棣华女士将其在华创建的图书馆叫作“公书林”,表明图书馆的核心价值:一是“公”,公有共享;二是书,无书不成馆;三是“林”,书还必须是海量的。再如晚清外交官张德彝在其《欧美环游记》里,将在美国纽约见到的图书馆称为“义书堂”,这里的“义”有“义子”的“义”的意思,就是说这里的书不是你自己花钱买的,不是你的“亲书”,而是公家基于某种道义而购来,在借阅期限内“过继”给你的,是你的“干书”。这里的“义”还有“侠义”“道义”“合乎正义或公益”“情谊”等多层意思,说明图书馆是国家为了信息享有的公平和正义而作的制度安排,是一种主要针对信息穷人的信息救济机构,展示了政府仗义和慈善的一面。

可惜随着西学东渐,西方追求的所谓“客观”的命名法风靡中国,一切机构的名称都变了味,“义书堂”变成了“图书馆”,“蒙养院”变成了“幼儿园”。不管为哪个机构命名,把客观事物的裸名往那儿一摆就完事,不用遣字造词,是省事了,却失去了美感、诗意、价值观,丢掉了理想、愿景、方向感。

如今,我们的图书馆学理论正在衔接被历史扯断的链条,开始重视对民国的图书馆家、图书馆学著作进行学术打捞,我觉得也有必要将曾经提出且确有诗意和意义的图书馆名称打捞出来。王子舟教授、程焕文教授都对“公书林”这个名称情有独钟,有意将其发扬光大。我则认为,“义书堂”这个名称蕴含着更强烈的价值判断,免费、平等、公正等现代图书馆理念都意会于其中了。考虑到中山大学的建筑物名称基本上都已“堂”化,如有怀士堂、永芳堂、岭南堂、马丁堂等,图书馆馆长程焕文教授又是近代图书馆史研究的学术带头人,因此,我郑重建议程焕文馆长,将“义书堂”制匾高悬,算作中山大学图书馆的副牌,以便更好地发扬“义”这种代代相传的图书馆精神,和学校其他的叫作“堂”的建筑也是一种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