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石油工程概论论文

石油工程概论论文

石油工程概论论文

石油工程概论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石油工程概论》;MOOC教学模式;学习效果;依据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1-0163-02

一、《石油工程概论》教学模式的现状

这门课程是石油专业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最重要的课程,它涵盖了石油开采过程中的各项专业技术[1]。例如:对石油资源勘探、定位、开发、钻取、石油加工提纯等各项专业技术和概念。它具有很大的难点和特殊性,要求石油专业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地理知识,而且要求学会利用地理信息技术、遥感技术对石油资源进行定位。与此同时,石油开发需要对机械自动化、机械运转等工学知识有一个深刻地了解,这就对学生要求上产生很大的一种挑战。并且,石油学校为了让学生修到规定的学分,不得不让每一门课程进行压缩。这种形势下,造成我们《石油工程概论》安排的学时较少,在安排规定的学时下对掌握这门专业技术知识造成很大程度的困难。因而,需要我们创新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来对当前《石油工程概论》进行改革,让学生在达到学校规定学分的基础之上,能够对这门课程有全面系统的把握,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提升。

二、MOOC教学模型的展现出来的特色和优势

MOOC是英文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缩写,它表示的意义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堂[2]。这种教学模式是运用计算机技术的方便性和快捷性,通过网络知识的全面性和扩展性,使教育教学工作产生很大益处。MOOC教学模型具有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特色和优势。它首先将先进的专业知识进行总结整合,让学生学习到的内容更为宽广和丰富,并且可以解决地域、教学设施的制约,只要有网络的地方都可以与外面世界联系到一起,从而学习到最先进的专业知识。其次,获取成本更为低廉,更容易获取想要的知识和内容。当前,我们知识的获取都是需要花费资金来获得的,而这些费用相对而言比较昂贵,让一些学习的人群望而生畏,不利于知识的传播和学习。

三、将MOOC教育运用到《石油工程概论》中会产生的问题

(一)大量的石油专业人才投入到知识学习,对MOOC教育教师产生挑战

当今,石油产业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吸收大量人员的就业。因而,学习石油专业的人才众多,对于知识的需求较高,对MOOC教育教师产生很大程度的挑战[3]。石油专业需要掌握的知识比较复杂多变,不同石油领域对于知识的要求会产生不同。例如:石油勘探专业就需要MOOC教育能够讲解很多关于地理信息技术和遥感技术等先进技术,同时需要给学习者传授如何准确定位石油资源的位置好,并且探测清楚该地区石油的储备;石油开采专业就需要讲解石油开采专业知识,就如何解决不同土层来进行石油开采,针对开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如何顺利进行下去需要我们对策;对于石油机械化操作上,就要求讲解机械化操作的设备和操作技术,让学生学习到最为专业的操作流程。这些石油专业的需求,加大MOOC教育教学老师的负担,让他们需要针对不同的专业需求获得最为完善的专业知识资料和专业视频,这种情况对于MOOC教育产生很大的挑战。

(二)MOOC教育如何解决《石油工程概论》中学生社会实践的问题

《石油工程概论》是一门既要注重专业文化知识学习的课程,又需要石油专业学生投入到石油勘测、开采等社会实践过程的教育。石油专业学生需要深入到社会实践当中去,认真学习石油专业相关的社会操作实践,让学生能够在实践当中牢牢掌握石油相关的专业知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够胜任野外石油开采的各项任务。由于MOOC教育是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进行专业知识传授的教育,教师与听课学生缺乏面对面的互动。教师不能够真正去了解学生在学习后的收获,只能通过对一些专业文化知识掌握程度来判断学生的听课效率。但是,对于专业文化知识掌握程度和社会当中运用情况明显存在着差异,这就会造成MOOC教育在学生社会实践上的存在一些问题,造成在《石油工程概论》中一些专业知识不能灵活运用,出现了学生“眼高手低”的尴尬局面。

四、如何更好将MOOC教育运用到《石油工程概论》教学当中的对策

(一)大力拓展MOOC教育的教师学生互动能力,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当中

由于大量学生选修《石油工程概论》这门课程,并且不同课程需要专业的教师参与进来,这就需要对MOOC教育的互动形式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通过发展全新的、高科技含量的互动形式,让更多人才参与到MOOC教育的教学当中,不仅石油专业的教师可以参与到MOOC的教育当中,同时,学生也可以参与到其中来,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有了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同时可以解决教师人才短缺的题。只有足够的人才投入到MOOC教育当中,教学内容才能够更加丰富多彩,才能让教学内容满足不同石油专业人才的需求。这样就可以让MOOC教育正常的开展下去。与此同时,加强学生和教师的互动能力,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喜欢学习《石油工程概论》这门课程,能够最大程度上保证选修的学生完成全部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真正掌握住这门课程的精髓之处,并且学生可以进一步的进行知识沟通和交流,让学生之间进行知识的互动,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请教,可以真正实现“一拖N”教学局面的形成,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石油工程概论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案例教学法;专业针对性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6-0175-0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哲学部分因其理论性较强,教学效果不够理想。为此,教师通过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融入到案例当中,建构各类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而这种“情境化”的设计应当与学校特色相结合、与具体专业相结合,应具备针对性特征,突出学校特色,才能更好地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一、本课程案例教学研究状况

20世纪20年代产生于美国哈佛大学的案例教学法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十分重视的教学方法,并因其在实际工作中的良好效果而得到广泛关注。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和综合素质,与传统教学方式完全不同的新型教学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部分由于其抽象性、概括性的特点,仅凭教师单纯的理论说教很难使课程内容内化为学生的思想,而案例教学法由于其生动性和形象性,如果实现多元化案例与专业针对型案例相结合,并进行合理有效的课堂实施,可以达到让抽象的理论内化为学生思想的目标。

作为一种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并重的教学方法,教师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应针对性地引入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对案例进行思考、分析、讨论,为课堂教学带来生机与活力。但由于课程改革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讲授尚处在摸索阶段,所以高校《概论》课程教师对案例教学的整体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片面性。

目前,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案例教学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案例教学法的编写、课堂实施过程、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的结合等方面,在实践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随着研究的发展,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不断尝试践行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及先进的教学理念。“专业针对型案例”的研究与实践逐渐得到越来越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的重视。

二、专业针对性案例研究的必要性

专业针对性案例主要是指案例的选取和编写是以行业特色类高校(以中国石油大学为例)的主干专业或授课班级学生的专业为导向进行,秉承“因材施教”的原则,与此前案例选取多元化的倾向相区别。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部分的教学案例的选用应尽量与主干专业有关,理科与文科有所不同,理科多选自然科学的相关例证,文科多选社科方面的例证。专业性案例就是使哲学原理的具体化,即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融入到具体的专业之中,力求将专业及专业中的问题提到哲学的层面加以审视。需要指出的是:(1)专业针对型案例的研究不能跨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边界。案例分析的初衷是引入专业场景,增强学习效果,但不宜过于深入,而应适时回归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讲授,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2)本研究并非是对案例多元化特征的否定,而是在试图构建案例多元化基础上的专业针对型案例体系,不但丰富了原有的案例体系,也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相关原理在专业知识的获取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形成案例教学的完整系统。专业针对性案例研究的必要性在于一下3个方面。

1.营造情景化的氛围,帮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各高校虽有不同的培养倾向,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对实践的重视,有了创新的动力、能力,还要有创新的实践机会才能让人才得到真正的锻炼。本项目的着重点在于对实践的重视,有了创新的动力、能力,还要有创新的实践机会才能让人才得到真正的锻炼。而实践对于中国石油大学的石油、地质学子们来说,并非只有在野外的专业实践中才能获得,通过教师人为“语境化”的建构各类情境(context),让学生身临其境也是另外一种不可或缺的实践形式。贯穿于课程内容、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等具体教学过程之中。而这种“语境化”的设计应当与学校特色相结合,与具体专业相结合,具备动态性特征,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契机。

2.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通过编写和讲授专业针对型案例集,达到将书本中理论内容变“活”的目的。通过教师生动地将介绍相关专业的历史发展和应用实例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理论相结合,解决书本内容理论性较强的困难,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探究知识、应用知识的自觉意识,并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现实生活中有意识地加以应用。

3.专业针对型案例的研究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深入贯彻,体现出“因材施教”和“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象无疑包括青年大学生,他们既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象,又是主体。通过专业针对型案例的课堂实施过程,拉近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青年大学生的距离,为他们学习、研究、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三、专业针对性案例的实施

1.任课教师需形成文理交叉的知识结构。目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任课教师的学科倾向基本比较单一,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涉及面的确非常广泛,这需要对于学校主干专业有较深的了解,并熟悉该专业的发展史,且能立足专业前沿,具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敏感性,关注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相关理论之间的关联。所以,任课教师需要具有文理交叉的知识结构,才能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必须联系实际,与专业紧密结合,才能更好启发学生思维,因而需要突破案例教学受到教师本身的专业限制的问题。教师在授课时一般会将重点集中于自己所擅长的领域,与学生学术背景之间的差异会造成“各说各话”的局面,即使涉及教学对象的专业领域,但因过于肤浅而无法进入学生的话语系统,未能有力阐释案例背后的理论问题。

美国哈佛大学前校长科南特曾经说过:“大学的声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又一代教师的质量。”复合型教师意味着,一方面,要形成跨学科的教学团队,整合不同学科资源,实现“文理交叉”;另一方面,教师要有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在石油高校这个大环境下,主动寻求不同知识群体的思想碰撞和知识融合,创造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与工程师、科学家交融的沟通渠道,熟悉相关专业的知识,形成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提升教学实践能力。

教师通过打破科学与人文的隔离,完善了学科体系的单一化,对于激发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的创造性素质就是要求用自己独特的教育理解来发现和创造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而成功地影响学生。这就需要教师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结合,以他高尚的人格力量去教育和影响学生。大科学时代的科学趋于综合化,文理交叉和相互渗透的现象越来越多。教师的知识面越广,知识结构越完整,越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的讲授中,通过编写具备极强专业针对性案例集,达到将书本中理论内容变“活”的目的。如上所述,参与教师的多重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背景,能够融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相关知识,在编写案例时,能够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哲学部分和学生的专业结合起来,让学生达到科技与人文两翼齐飞的实际效果。通过教师生动地从介绍相关案例发生的历史过程和应用实例,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理论相结合,解决书本内容理论性较强的困难,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探究知识、应用知识的自觉意识,并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现实生活中有意识地加以应用。

在教学实践中,有必要形成一套案例体系,对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抽象体系进行具体说明。案例要来自于主干专业的相关领域,注重历史与现代相结合,既有对传统“两论”的继承,又有新时代新的方法论的提升。但案例教学的编写并不是研究的目的,关键在于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过程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专业问题自然地结合,真正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随着课程改革和专业实践的变化,案例集本身和相关研讨教学的形式都将随之改变,我们将在实践中,与视听资源和研讨式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不断改进和完善以更加适合学生的实际。

例如,在讲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时,可以中国古代的卓筒井为例。卓筒井被称为“世界钻井之父”,其“顿钻式凿井法”开创了世界机械钻井的先河。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解释古代的四川工匠如何制作一系列不同功能的金属工具完成凿井、固井、修治井和打捞井下落物等任务,分析这些古人技术趋向性的发明创造背后的科学原理。同时启发学生思考中国古代对石油和天然气的认识和利用取得了如此瞩目的成就,为何世界石油工业第一井却出现在美国,包括石油科技在内的中国近现代科技为何落后于世界。延伸思考能够帮助学生不但掌握书本上的基本原理,也能够与现实结合起来引发讨论,从而对课程的学习产生积极的意义。

再如,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是哲学部分的难点之一,我们也可以通过案例引入并进行分析。从2012年4月10日开始的“中菲黄岩岛争端”以来,人们对南海日益关注,从中我们观察到了背后的石油因素。中国首座半潜式深水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的出现,终结了中国在南海眼睁睁地看着外国钻井平台盗采我国石油的历史,然而,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中国的海洋石油钻探是如何从仅仅15米走向3 000米深海水域的?“实践”因素究竟在中国海洋石油钻探的发展过程中扮演怎样的角色?行业特色类高校的学生对于其专业相关联的事件具有敏感性,在这种兴趣和好奇心的驱使下,通过教师的引导,一步步培养学生用全面的联系的眼光分析和看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中国深海石油钻探中的实践因素对海洋石油工业发展的重要驱动作用。

3.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首先,应用多媒体,提升学生学习兴趣。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可以生动起来,除了课堂讲解之外,教师可在课件中引入相关的大量图片和动画,使用软件选取和制作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的石油工业影视作品等。如在讲述中国古代第一个石油武器——猛火油柜时,可以向学生展示猛火油柜的复原图及功能展示视频,帮助研究猛火油柜的金属构成、机械原理和猛火油的大致组分,并与拜占庭帝国的石油武器——“希腊火”进行技术原理的对比,分析其应用领域和射程的差别。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思考猛火油柜的历史地位及被历史淘汰的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看到从旧事物到新事物的“发展”过程。这些教学实践能让大学低年级石油专业的学生对知之不多的专业形成直观认识,不但学到了哲学知识,也能增进学生对学校和石油工业的了解,激发专业热情。

其次,通过不同的网络教学手段丰富和延伸课堂教学内容。受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的课堂时间和教学大纲的规定,许多精彩的教学内容无法展开,教师只好通过大学生易于接受的网络形式进一步为学生服务。常见的方式有:通过博客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关精彩文章和利用微博与学生互动;同时,建立校内专用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是一个学生们交流的平台,我和所有的学生会不定期地将一些与课程相关的课件、电子文档、电子书、影视资料上传至该文件夹,这不但极大提高了对知识汲取的速度和对该门课程的兴趣,也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受到学生们的普遍欢迎。

再次,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之中。无论是对书本中已经解决的问题,还是有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案例的导入,使用问题研讨法,不拘泥于理论教学,而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组织学生通过自主研究、讨论问题,得出结论,从而获得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门涉及内容非常广泛的重要部分,在同一个课堂中,不同专业的学生的知识背景本身就可以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比如,在讲到石油帝国的缔造者洛克菲勒时,英语专业的学生给大家讲述了一首描述洛克菲勒人格特征的英文小诗,学经济管理的同学从经济角度分析了洛克菲勒发迹的策略,石油工程专业的学生则从技术层面上分析洛克菲勒起初没有涉足石油勘探的原因。这样的尝试不仅给学生一个展示的空间,从不同角度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同时也为教师发现和研究学生的兴趣点和知识盲点提供很好的机会。无论是在课堂还是在课外,老师与学生地位平等。发扬“哥本哈根精神”,学生可以直接质疑教师所教授的内容,通过师生相互合作、相互启发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自由、直率、激烈的学术讨论和交流,让思想的火花碰撞出完善的集体智慧。

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任课教师只有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基础、形成文理交叉的知识结构、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才能完成拓宽知识、提升素质的教学目标。在培养石油人才的过程中,将此成果应用于本科生必修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的教学实践,通过学生的反馈不断改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与科研方面的探索对于石油人才培养和石油工业发展必将产生独特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薛秀娟.音体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业针对型教学模式探析[J].高教论坛,2011,(10).

[2] 李珍,蒲文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式专题教学研究与实践[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石油工程概论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概预算编制;石油工程;费用管理

对于石油工程来说,概预算编制、费用管理均属于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概预算编制、费用管理效率与效果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石油工程的经济效益。因此,石油企业必须在仔细研究石油工程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合理开展概预算编制、费用管理,有效控制工程成本,最终才能实现石油工程经济效益的提高。

1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及费用管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1.1缺乏认识

当今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入、完善的背景下,石油行业中市场环境日趋复杂、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石油企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与考验。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我国部分石油企业不够重视概预算编制、费用管理,尚未建立完善的、科学的费用管理制度。与此同时,在一些已经建立了概预算编制办法、费用管理制度的石油企业,因为领导、管理人员缺乏对费用管理、概预算编制的正确认识与重视,从而导致概预算编制办法、费用管理制度的真正作用难以得到有效发展,甚至是形同虚设,造成理论概预算、理论费用与实际概预算、实际费用存在很大差距,最终导致石油工程难以顺利开展。

1.2执行力度不够

就现阶段来说,我国针对石油工程领域,已经制定了一些概预算编制、费用管理的相关规定。然而,由于我国在这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一些偏远地区依然沿用以往的概预算编制方法,不符合石油工程在当今时代下更新换代速度不断加快的发展规律[1]。

1.3人员综合素质较差

概预算编制、费用管理是石油工程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但有的却产生了“较为简单、难度较低”的模糊认识,因此,一些石油企业就降低了对概预算编制、费用管理人员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的要求。但实际上,概预算编制、费用管理人员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的高低,对费用管理水平、概预算编制水平产生着直接的影响。这也就意味着,概预算编制、费用管理人员也对石油企业的发展产生着很大的影响,必须提高概预算编制、费用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2概预算编制及费用管理的思路

2.1加强日常管理

为了推动概预算编制及费用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石油企业必须加强日常管理,根据员工的具体情况,将每一位员工安排到最适合的岗位,实现员工、岗位的高度匹配性,从而为概预算编制、费用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良好的帮助,促进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费用管理以及财务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2]。

2.2健全概预算编制、费用管理制度,并认真执行

通过建立完善的、科学的概预算编制方法、费用管理制度,并对概预算编制方法、费用管理制度进行认真执行,切实落实,严格遵循概预算编制方法、费用管理制度的要求,来实际开展概预算编制、费用管理,转变企业领导、管理人员落后的思想观念,提高企业领导、管理人员对石油工程费用管理、概预算编制的认识与重视,便可以解决石油工程费用管理、概预算编制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也能有效提高财务管理数据的准确性。

2.3加强监督管理体系

针对石油工程现阶段费用管理、概预算编制的实际发展情况,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监督管理体系,从而能够为保障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3]。与此同时,加强监督管理体系,也是实现石油企业对各部门财务管理工作、资金活动等的有效监督的措施。除此之外,通过加强监督管理体系,在财务管理数据发生问题的时候,便能利用概预算编制、费用管理的监督管理体系进行查询,并可以开展分析,这就可以及时找出问题发生的原因,以便于问题的有效解决,从而能够避免严重损失的出现。

2.4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概预算编制、费用管理人员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的高低,给费用管理水平、概预算编制水平产生着直接的影响。因此,为了推动概预算编制及费用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石油企业必须提高对概预算编制、费用管理人员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的要求,并要加强培训,以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综合素质。除此之外,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石油工程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因此,概预算编制、费用管理人员必须不断加强对各种新技术、新知识的学习,做到与时俱进,以便于更好地适应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费用管理的发展要求。

3结语

综上所述,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费用管理现阶段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阻碍着石油工程的可持续发展,面对这些问题,必须给予充分关注、高度重视,并要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才能推动概预算编制、费用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谈娜.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与费用管理[J].化工管理,2017,(06):74.

[2]王冬.工程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06):89-90.

石油工程概论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石油工程;采收率;改革和尝试;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1-0099-02

提高采收率技术,也称提高采收率原理,是高等学校石油工程和油田化学专业本、专科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分析国内外高校尤其是石油类高校相关课程的开设与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针对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探索。

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较为突出的问题

(一)缺乏有针对性的教材

作为新建本科院校,我校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而课程教学中涉及的理论知识太多,目前关于课程的教材较为匮乏,主要采用教材:叶仲斌《提高采收率原理》,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8;张继芬等《提高石油采收率基础》,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韩显卿《提高采收率原理》,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4;侯吉瑞《化学驱原理与应用》,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3;杨承志等《化学驱提高石油采收率》,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12;韩冬、沈平平《表面活性剂驱油原理及应用》,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8,等。

目前,上述教材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不能满足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主要包括:①教材涉及的内容不能做到全面具体,目前提高采收率技术方法多,在现场的实际应用情况更是非常普遍,而上述教材都缺乏系统全面的介绍,部分教材的内容主要以化学驱油体系为主,没有达到面面俱到,而课程大纲要求对涉及的方法需要全面而系统的介绍;②部分教材涉及的理论知识过深,目前对于提高采收率技术,学界的研究很深入,在教材中详细介绍了工艺的基本原理、概念、注入体系的特性结构、复杂的实验室评价体系、注入体系在地层中的运动规律等,而对于目前接触三次采油技术较少的学生来说,显得过于繁冗,难以理解,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的学习状态;③教材基本没有配备可供学生复习的习题,初学的学生难以通过有针对性的课后练习来对知识加深理解;④教材已经与目前提高采收率方法的研究进展产生了脱节,在教材中没有体现出目前提高采收率方法的发展方向,教材的编写都具有一定的年限,部分技术方法目前在实际现场已有了较大的改进和发展,与现场的实际施工状况有一定的差距。

(二)课程涉及的内容较多,在有限的授课学时难以面面俱到

该课程作为石油工程专业任选课程,主要介绍目前三次采油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方法和技术,让学生对整个“三次采油”建立全面的认识。主要的内容包括聚合物驱、表面活性剂驱、碱水驱、复合驱、气体混相驱、热力采油和微生物采油七个大的方面,介绍这七类常用的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相关知识,包括重要概念、原理、评价、设计、应用等。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多知识结构也较复杂,但课程的教学学时仅40学时(包括4学时的实验教学),教学中很难在规定的学时内达到全面、系统、细致的讲解。

(三)实践教学环节仍有缺失

该课程涉及内容非常抽象,需要学生去想象注入体系在地层中的运动特性和发生的变化。而这对于较少接触实验室的学生来说,往往显得较为困难。在提高采收率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必须通过实验环节来加深相关概念和机理的理解,学习工程知识。提高采收率技术所包含的实验环节主要包括两部分的实验,一部分是相关基础性的实验,包括化学试剂的基本性能及溶液性能实验,如聚合物水溶液的状态、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形态等等。另一部分是机理性的实验,通过具体的实验手段验证相关化学试剂对提高采收率方面的贡献,如混相、温度对稠油粘度影响的效果等等。而目前课程的大纲中对相关实验学时的控制是非常严格的,仅有2大节的认识实验。仅凭此,很难让学生真正从课本中建立相关的概念,即使学完了也只有空洞的想象。这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所不能忽视的问题。而要将课本中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就必须继续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投入。

(四)课程考核方式单一

就课程来说,目前该课程的考核方式为考察,考核方式为笔试,由于牵扯的内容较多,理论深,若在上课的过程中没有较好的理解,就容易将学生带入纯粹的死记硬背和机械抄写的误区,学生经常是应付完考试就将所有的概念和机理抛之脑后,根本不能留下深刻印象。

二、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在依靠教材的基础上,发挥自制讲义的作用

针对目前该课程缺乏有针对性的教材的问题,授课教师根据课程的大纲要求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自制了课程的讲义。在基础的概念和理论知识之上增加了实验室评价体系的实际操作实例,增加了工艺方法在现场的实际运用例子,补充了工艺方法目前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

在运用教科书的同时,学生又可以根据讲义的框架结构来理清思路,根据讲义的内容抓住重点,避免了在厚厚的教科书中处处碰壁找不到需要掌握的知识。

(二)对教学内容做相应调整,突出重点

针对课程的对象在教学内容上应有所取舍,目前的大纲,本科和专科学生的要求差异并不大,要根据本专科学生不同的层次编制有差别的教学大纲。针对专科的教学,将重点放在目前各种工艺在现场的施工过程中来,培养其在解决具体过程中面临问题的能力,当然这也对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科学生则应注重在相关理论上做到有效的深入,重点掌握各种方法和工艺的机理和研究过程,找出目前该技术仍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培养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辩证思维寻求突破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合理有效地利用自己的讲义,通过讲义控制课程的知识边界,从自身方面建立针对不同学生的课程内容和框架,才能做到合理有效的授课。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可有针对性地结合目前提高采收率技术发展的趋势,有重点地选取相关内容,比如稠油热采技术、化学驱油技术、微生物采油技术,而其他的方法可介绍学生理解其采油机理和应用情况即可,不做过多的介绍。

(三)在教学方法上推陈出新

从教学方法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1.思路清晰,对于每一种提高采收率技术应从概念入手,了解其基本思路,之后再深入到采用方法或者化学试剂的基本性能上面来,并且了解施工过程中影响化学试剂的因素即是影响最终施工效果的因素,最后应落脚到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方向上来。

2.理论的讲解应深入浅出。由于学生接触较少,理论过于生涩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教学效果。同时应减少抽象化的讲解,更多的在课堂上让学生见识到简单的具象化的内容,就能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

3.由于在教学内容上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层次对重点有所取舍,在讲解的过程中,同样值得注意,重点不在大而全,一味地要把所有的知识点都交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和记忆。

4.在讲授的过程中,专题性的讲解应好于系统性的,这还是由课程内容决定的。要做到把问题一个一个讲透而不是一味地灌输。

5.尽可能的将趣味性带入课堂,运用学生对于未知的事物的探求欲望和好奇心,将更多简单的认识实验带入课堂,如化学试剂的基本性能及溶液性能实验,聚合物水溶液的状态、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形态实验。采用理论讲解和实际现象展示相结合的方式,让其深深印入学生的脑海中。

(四)考核方法多样化

在考核方法上应将课堂笔试与实验室手动测试相结合,应加大实验室考核在整个课程考核中的比重,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锻炼学生,同时让学生不单单停留在死记硬背上。将试验考核环节加入,在增加课程趣味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在很大程度上考察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相信最后也会在学生脑海中留下经久不灭的深刻记忆。

(五)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

提高采收课程内容,涉及目前研究的前沿和对于各个方法发展趋势的探究,对于这部分内容,在学界还存在一定的争议,很多理论和方向不同的专家学者可能持有不同甚至相反的观点。应注重度对学生的引导,引导其辩证地看待问题。建立人的认识是由浅到深、由易到难、有错到对的过程,我们今天笃定的思路或者方法不一定适用于油气田在开发中后期最终采收率的提高,比如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在探究聚合物驱油所带来的一些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懂得“尽信书不如无书”的概念,从而真正带动青年学子积极探究和发现,真正有利于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发展和延伸。

三、结语

与其他石油高校不同,我校人才培养定位为应用型人才。这就更要求我们针对我校理论较难较深的课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人才培养的目标,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真正有所收获。

从课堂教学效果来看:通过探索,学生普遍反映,课程学得较其他专业课轻松,不用死记硬背大量的概念和原理,而是理解性的记忆;笔记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课程的理解,印象深刻效果明显;学生明显增加了兴趣,觉得课堂教学内容更实际也更适用以后的工作。由于目前课程的局限性,一些想法和举措未能实施,比如加大可能实验等,以期努力求变,积极探索,获得更大的成果。

参考文献:

石油工程概论论文范文第5篇

1.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

教学内容选择的第二个依据是要结合石油工程专业的特点。在教学中,注重与留学生专业的结合,不仅讲授基本的化学知识,更要教会学生用化学的观点和理论去解决自己专业方面的问题。因此,化学绪论教学、例题选择和科学思维等方面,都倾向性地讲解与石油领域相关的化学知识的应用,让学生体会到普通化学课程中的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在石油工程领域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对教师提到的关于石油相关的内容会表现出较大的热情和兴趣,课堂表现非常积极,让授课教师深受鼓舞。为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在将来的工作中科学使用化学思维应对实践难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内容的编排设计

留学生普通化学(全英语)教学是向工科留学生介绍化学知识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基本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教学。同时,也是工科专业学生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普通化学教学内容选择上,充分考虑学生实际与专业特点,对理论部分和实验部分的内容都做了精心的选择与编排。理论教学部分,按照从微观到宏观、由易到难的顺序。从化学度量、化学计量学、化合物的分类命名等基本概念和简单知识点开始,逐步过渡到化学反应、原子、分子结构、化学键等较难的知识点,以及化学平衡、化学热力学等宏观理论。这样的内容选择与编排顺序,有利于留学生学习接受,降低了开始时的学习难度,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在结合专业特点方面,着重在绪论和最后的拓展部分,介绍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及实验在最新石油工程领域中的应用情况。不仅在宏观方面介绍了石油工程发展中应用到的化学知识,而且还介绍了石油工程领域中,最新科研论文对化学知识的使用。同时,在每一章的例题选择及背景介绍部分,都适当向石油工程领域倾斜,做到了与学生专业特点的尽可能的融合。实验教学部分是普通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工科专业学生基本实验技能、观察实验现象能力、总结归纳能力不可缺少的环节。实验教学对提高和巩固学生对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让他们学会从化学的角度观察、思考和解释工作中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课程的实验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概况,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能结合理论知识对现象和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与判断。实验教学部分做出了细致的安排,总共安排5个实验。实验认识课,通过观看视频及教师演示,让学生对化学实验室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学习实验室安全、基本操作练习等。摩尔气体常数的测定,主要考虑到石油工程的现场作业会经常用到这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学习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分压定律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以及学习气体体积的测量和大气压力计的使用等。氯化钠的提纯,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学习一些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如,固液分离的方法、过滤、抽滤、重结晶等,使学生不仅掌握基本实验技能,还能对化学实验有个较为感性的认识。溶液性质综合实验Ⅰ,让学生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解离平衡、沉淀-溶解平衡与同离子效应,缓冲溶液的配制和性能,盐类水解,沉淀的生成,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溶液性质综合实验Ⅱ,主要是让学生学习分步沉淀与沉淀的转化,沉淀的化学溶解,影响氧化还原反应的因素,多重平衡的实验现象及解释。其中,在具体教学中,向学生强调关于缓冲溶液、沉淀生成、转化和溶解等知识在石油钻井领域中的应用等。

二、灵活的教学与管理

中外社会、文化、经济和教育等诸多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对留学生的教学管理与中国学生存在很大的不同。在教学上增加灵活性,以适应留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个性特点。在管理上,既尊重留学生的生活和民族习惯,也制定了严格的课堂规则,要求学生认真遵守。这两个方面的要求,使得留学生普通化学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多样的课堂授课方式

给中国学生上课的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讲授,中国学生也很适应这种模式的教学,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认真听讲,服从教师的安排和指导,保证课堂秩序与效果。但国外的中小学教育模式与我国有较大差距,留学生的学习习惯和适应性对于任课老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留学生在课堂上经常会比中国学生表现活跃,喜欢提问与讨论,只听教师讲授很难维持50分钟。因此,必须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努力增加教学的灵活性,以适应留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特点。主要做法是,在讲课时多观察学生的反应,多增加提问和讨论的环节,积极主动地与学生进行交流。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认真听讲,保证课堂教学效果,而且赢得了留学生的配合与信服。

2.合理的教学管理模式

留学生的管理原则是尊重学生习惯,严格课堂纪律。对于留学生的管理,一方面,要与国际接轨,尊重他们的习惯与特点,保证他们的合理要求得到满足,让他们感到教师的宽容与爱护。另一方面,也要制定严格的课堂规则,让他们知道中国大学是非常严格的、有规则的,他们也会感受到中国教师的认真与敬业。因此,教学模式的灵活性,并不意味着课堂秩序的松散与混乱。实际教学运行中,确实存在部分国家的留学生比较有个性,经常会在课堂上表现出来,尤其是在实验课上,会影响到课堂纪律或者其他同学。对此,采取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具体是,事先制定出详细的课堂纪律与规则告诉留学生,并与最后的考核挂钩。虽然一些留学生的个性比较强,他们会为了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努力向教师争取,但同时,他们对规则的尊重和遵守也非常的好。只要说清规则的内容、合理性及必要性,他们一般都会表示理解并认真遵守。

3.针对个体因材施教

由于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和个人情况有非常大的差距。因此,只有熟悉每个留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情况,才能更好地有针对地开展教学。在正式上课前,教师会跟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进行交流,以了解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包括化学学习的基础、英文水平,以便为日后的教学提供参考。通常,巴基斯坦的学生英文水平和化学基础较好,非洲一些国家的个别学生化学基础稍差。教师就会利用课前、课间的时间充分与学生进行沟通,多关注基础较差的学生的学习情况,关注他们对于课程进度的理解。课后教师会利用答疑的时间,有针对性的组织答疑,鼓励学生与教师多交流,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