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音乐月考总结

音乐月考总结

音乐月考总结

音乐月考总结范文第1篇

7月2日,由总政歌舞团、中国大旗文化产业集团、上海音乐出版社等推出的男低音歌唱家马子玉独唱专辑典藏版《国宝低音炮》在总政歌舞团与观众见面。

马子玉1973年入伍,苦练男低音演唱技能。1976年他带着《师长有床绿军被》、《大路歌》两首歌曲报考总政歌舞团,得到时任主考的著名音乐家时乐及著名指挥家胡德风的慧眼赏识。

马子玉用科学的西洋发声技法与民族浓郁韵味结合共融将中外作品化为自己的见解,他的演唱雄浑厚重、抒情豪放、真切委婉,他结合戏剧、曲艺、民歌和说唱的韵味要素形成了个人独特的演唱效果。

此次发行的《国宝低音炮》男低音马子玉独唱专辑典藏版,包括2张演唱光碟、1张13首专业伴奏。专辑中26首歌曲风格迥异,其中有《马蹄敲鼓我唱歌》、《边疆是我温暖的家》、《勘探队的小伙睡着了》、《老牛》、《家乡有棵相思柳》、《中国,龙的故乡》等听众喜闻乐见的歌曲。马子玉表示:如果不同时代、不同年龄、不同阅历的人,都可以在自己的真情歌唱中得到审美愉悦、情感释放和心灵慰藉将是他最大的收获。

漫步经典音乐会再启消夏之旅

7月10日到17日,北京乐迷将迎来“消夏音乐节――国家大剧院2010漫步经典音乐会”。“在乐团的选择上,‘漫步经典’更为看重的是乐团的风格与特色。”国家大剧院音乐艺术总监陈佐湟介绍说。

7月10日、11日,都柏林爱乐乐团将为漫步经典音乐会揭幕。乐队不仅将展示爱尔兰当地独有的风笛、吉他、班卓琴、羊皮鼓等一系列“土产”乐器,还将奏响最悠扬、空灵的《爱尔兰的女人们》、《滑翔》等爱尔兰风格乐曲。最值得一提的是,《大河之舞》作者比尔・维兰专门为乐团此次亚洲巡演而作的最新力作《因尼施拉肯岛组曲》将让传统的爱尔兰小提琴和古典小提琴浪漫交织。此外,乐团还将打破古典音乐会的“清规戒律”,在交响乐中融入爱尔兰踢踏舞。

7月13日、14日,北京交响乐团将由指挥谭利华执棒,带来两场中西合璧的音乐会。7月13日,乐团主打《瑶族舞曲》、《热巴舞曲》、《云南随想》、《茉莉花》等一系列充满浓郁民族风韵的作品,7月14日乐团将带来一系列约翰・施特劳斯的圆舞曲。7月16日,大剧院管弦乐团将独挑大梁,演奏来自《胡桃夹子》、《红色娘子军》等多部中外歌剧、芭蕾舞剧中的经典曲目;7月17日,大剧院管弦乐团将与合唱团合作,带来一场以“世界合唱经典”为主题的音乐会,演出罗西尼、普契尼、威尔第等巨匠的作品。

音乐月考总结范文第2篇

作者简介:卿扬(1974― ),男,四川宜宾人,上海大学直属党总支书记,上海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教育理论、音乐美学、大众文艺理论等。

一、国内类似课程推行情况

据目前国内调研情况看,从我国目前音乐素质教育的总体状态分析,在开展实施面向所有大学生的音乐素质教育的高校中,将音乐会作为一种音乐素质教育课程的基本形式,是极其罕见的。但近年我国个别高校不仅逐渐具备开展高水平普及性音乐教育的师资力量、表演团队等基本条件,而且愿意把音乐会形式融入针对普通大学生甚至社会公众的音乐素质教育课程中。2012年“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第二批上线的“走进交响音乐的世界”便是一例,它很快成为网友评论参与程度较高的12门课程之一。何平教授还有意识地总结了自己建设课程的一些经验,认为在内容上要注重学生的需求,有理论、有历史、有欣赏;形式上要有可听性、亲切感、现场感;教学上不照本宣科。

另一个典型的实践便是2014年上海大学音乐学院推出的“音乐素质教育课程――音乐会系列”,该课程从表演、讲解、录制三大课程团队建设到改革选课模式,为学生提供“菜单式”音乐会系列备选课程,赋予了学生充分的学习主动权。一则将音乐会变为一种课程形式,不仅能教育课堂现场的学生和观众,而且可以录制下来成为社会共享资源。二则既有的实践也为音乐素质教育课程创新模式的探索积累了初步的经验。上海市乃至全国其他高校没有这样做,一则可能是没有这个理念,二则可能是没有这个能力。就后者而言,实施该课程的教育改革难度极大,至少需要三个教学团队相互配合:①比较专业的音乐表演团队;②较高水平的主讲团队;③前期策划、课程录音录像和后期制作等课程后勤保障团队。

二、音乐会课程的主要目的

(1)核心概念。①所谓“音乐素质”,是指学生个体可以进行一般音乐鉴赏或音乐实践的内在能力。这种能力一般处于可以进一步升华为音乐专业技能的萌芽状态,在学生的日常行为和思维方式中凸显艺术素养的精神关照,对学生个体独立完整人格的形成有着潜在的催化作用。因此,针对普通大学生的音乐素质教育主要表现出注重培育学生人文精神和艺术气质的特点。②所谓“音乐素质教育”,是普通高校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以教学实践活动为主体和主导的教育行为的总和。它不仅是美育的重要途径,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现代教育融合艺术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有效形式,在艺术教育中传递浓厚的人文关怀。③所谓“音乐素质教育课程”,是普通高校实现音乐素质教育的主要手段和形式。上海大学音乐学院“音乐素质教育课程――音乐会系列”立足“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总体要求,寻求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为中心、提高课程实践的有效性为重点、音乐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有机互补为导向的课程模式,集中探索音乐会作为音乐素质教育课程的条件和作用。

(2)课程目标。“音乐素质教育课程――音乐会系列”目标主要有两个:①探索实现课程目标与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目标一致的有效途径。音乐素质教育课程创新模式应该是立足于“以人为本”的,探索课程创新模式即应以学生为本。构建音乐素质教育课程创新模式的第一步是发现那些有利于提高普通大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能力、效率等方面的具体方法;其次才是从这些方法中提炼既能促进学生个体发展又符合现代社会“立德树人”要求的开展音乐素质教育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模式。②构建兼具上海市地域特点和市属普通高校特色的音乐素质教育课程模式。提高大学生人文艺术素养的方式,是从具体的教学环境和文化氛围中生长出来的,音乐素质教育也是如此。音乐素质教育课程作为普通高校实现音乐素质教育的主要形式,要想具备持久的生命力,就应当立足于上海大学自身的特色,依托上海市普通高校音乐素质教育资源,建构可推广的课程创新模式。

三、音乐会课程实施的情况

(1)课程团队的建设与管理。音乐会系列音乐素质教育课程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公共音乐艺术欣赏课程,无论是教学计划的制订,还是课程安排的具体实施,都不可能由哪一位甚至某一类专业教师独立完成,需要建立优秀的团队密切合作才能很好地完成。从课程分工上来看,有表演团队、讲解团队、录制团队。从成员来源上看,有校内人员、校外人员,或专业教师、专业学生。选择表演人员,严格而不苛刻,有分别地对待。本校专业教师和专业学生是表演团队的基本力量,校外人员是补充力量。为了尽可能充分利用本校资源,适当放宽条件,具有准专业以上演奏水准的非音乐专业学生,也可以加入课堂教学表演团队。讲解人员一般由音乐理论功底扎实和教学能力过硬的教师担当。校内讲解教师事先进行统一培训,相互探讨、相互交流,明确讲解的内容和方式。外请专业教师,由教改负责人与其进行充分的沟通,表明课程设置的缘由和意义、希望讲授的内容等。上海大学音乐学院本次课程改革外请教师虽然风格各异,但其所授内容以及上课的方式基本符合课程的预设,有的外请专业教师水平很高,上课的把握尺度和效果超过了预期。录制团队,主要负责策划及录音录像和后期制作等课程后勤保障与技术支持。

(2)课程内容的设计与实施。虽然一场音乐会可以包含音乐艺术的多项内容,但音乐会系列音乐素质教育课程与单一的音乐艺术教学不同。如“走进交响音乐的世界”专门就交响音乐进行教学,它只是把交响音乐表演引入课堂教学,增强学生的现场体验感,其教学重点还是在于向学生传授系统的音乐知识。而音乐会系列音乐素质教育课程却不仅是这样,它是要借用音乐会的形式,在音乐会上展示专业的讲解,试图以“短平快”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某类音乐知识的强烈兴趣,引导其自觉地在课外进行深度学习。具体说来:①以学带教,“选”“学”并举。音乐会系列音乐素质教育课程给予了学生方面很大的主动权,我们的音乐会场次、数量远多于一个学生需要选修的数量。这不仅意味着学生的选择余地很大,而且即便其他场次没有选择修读,也可“免费”旁听。②寓教于乐,“演”“说”结合。课程把专业表演和专业讲解有机结合起来,让广大师生在美妙的音乐声中体会音乐带给人们的美好与快乐,让观众不仅仅理解表象的音乐旋律,还能深入理解构成旋律的内在音乐元素与结构。③通过高标准的团队协作,在教学中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该课程从本质上讲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使得形式更加容易让人接受,其教学质量的源头在于讲解与表演团队,而这两个团队都是经过严格挑选的。④创新选课及预约方式。每学期在学校选课系统中选课(每学期限选1000名学生左右),选课成功后即有选择参加音乐会的资格;从音乐学院网站“音乐素质教育课程――音乐会系列”预告中了解一学期中5场音乐会的具体内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某场音乐会进行网上预约(每场限约300名学生),网上显示预约成功后即可在观摩音乐会时考勤;在音乐会演出前,必须使用本人学生证在考卡机上考勤。⑤学生成绩的考核与评定。音乐会系列音乐素质教育课程设定的目标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考试不可能采取严苛的闭卷考试形式,也不采用开卷考试考知识点的形式,而是让学生书写听课感想与总结,让他们从总结与回顾中梳理自己的所思所想,使其逐步发现自己的兴趣点。

(3)课程实施的主要阶段。①2014年3月―2014年5月,上海大学音乐学院先期进行了三个月的策划和调查,初步确定了实施方案。随后通过表演、讲解和录音录像三组教师团队的联合与协作,音乐学院举行了三次“音乐素质教育课程――音乐会系列”新型授课活动。课堂效果与方案预期非常吻合,每次课程结束后,音乐学院即安排有工作人员对观众做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975%的观众十分希望将此类音乐会列入选修课程;对于此课程的教学管理方式,805%的观众表示认同。②2014年6月―2015年6月,正式实施了22场音乐会课程。每次上课,安排专人统计实际到场人数,包括选课学生和旁听观众。每次课后发放调查问卷,收集学生意见、上课效果等信息。在此过程中,适时结合上海大学大学生创新项目的实施,引入了音乐学院创新项目成员参与调研。③其后该课程仍然继续实施,截至2016年5月,共计顺利举办34场。

四、课程实施的特点和成效

(1)讲演并重,风格各异。课程将讲课和现场演绎相结合,主讲人一边讲解,一边由演奏者现场演奏相关片段,再进行乐曲的完整演绎。担任课程主讲的老师们讲授风格各异:有的严谨,专门就某个专业学术知识或演奏技术难点进行较深入的探讨;有的平实,讲解深入浅出,侧重音乐知识的普及;有的幽默风趣,将艰深的演奏技巧和理论难点融于生动的比喻和直观的现场演示中。

(2)形式多样,精彩纷呈。课程涵盖的音乐知识丰富且平衡,西乐(弦乐、管乐、键盘)、声乐、民乐、舞蹈皆占一定比例,其中包括以本校学生为演出主体的声乐、器乐综合音乐会,基本涵盖了中外各种音乐艺术形式。这些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在吸引观众眼球、激发观众浓厚兴趣的同时,在艺术知识的普及方面基本做到了由浅入深、有点有面、有详有略,知识点较为平衡。

音乐月考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杨阳;歌唱;美声;理念

中图分类号:J6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2-0087-01

杨阳,中国十大男高音之一,中央歌剧院特聘男高音歌唱家、深圳交响乐团特聘艺术家,现任职于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自幼随张志海老师学习钢琴,后来考入艺术学院之后一直跟随晁浩建教授研究声乐。后来通过自己的学习研究考入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师从于金铁霖教授,在金教授的指导下,演唱水准又进一步。后赴意大利佩鲁贾音乐学院学习深造,后来在梁宁教授的推荐和帮助下走上国际歌剧舞台。杨阳参加的歌剧有:2010年担任国家大剧院歌剧《卡门》的男主角、2014年3月主演了上海歌剧院主办的音乐剧《国之当歌》、2014年6月出演了中国歌剧院原创歌剧《红帮裁缝》、2016年7月出演了歌剧《塞维利亚理发师》中伯爵这一角色等等。其参加的具有重大意义的音乐会有:2014年10月中俄文化交流的重头戏――“永恒的记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暨中俄(苏)建交65周年音乐会;2014年12月参加了哈萨克斯坦独立日庆祝音乐会,这次音乐会于阿斯塔纳举办,主席、总理、普京总统等六国领导人出席,杨阳倾情演唱了《我爱你中国》。获得的奖项甚多,2004年7月获得第十一届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专业组美声唱法银奖、2004年12月获得第四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金奖、2007年11月@得中国政府舞台艺术最高大奖第十二届“文化表演奖”、2009年5月获意大利佛利纽国际声乐比赛第一名、2009年6月获得意大利佩萨罗国际音乐比赛第一名等等。

杨阳受到许多著名声乐大师和音乐教育家的认可,笔者通过多次聆听他的音乐会和参加大师班课程,对他的声乐演唱理念作了一些梳理。首先,他的理念是声乐艺术需要靠大量的艺术实践和在舞台上摸爬滚打来总结,单凭一些书籍中的声乐理论是达不到真实的声乐艺术演唱高度的。唱歌到底用不用嗓子?答案是:唱歌必须用嗓子。但不用嗓子唱一定会费嗓。这个问题时至今日仍然在困扰着众多的学习者。当然,歌唱艺术发展到今天也还是无法做到嗓音在歌唱时绝对的“零消耗”,我们只能追求在科学的歌唱状态下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把嗓音的消耗降到最低。其次,歌唱方法最重要就是整体去歌唱,全身心地去唱,正确的歌唱方式是各方面协调配合的结果。无论是喉头、声带、咽壁,还是气息等等,任何方面的欠缺和不足都会影响整个歌唱机器的运转。最后,一个好的高音歌者一定拥有着完美的气息,也一定拥有良好的喉头技术,喉头是稳定歌唱的“基石”。我们都知道喉头只有在流动的气息下,同时在充分共鸣腔空间打开下,才有可能做到正确的安放。那么喉头该如何安放?正确的喉头位置近似于张大嘴深吸气时的喉头位置。对于初学的歌者来说几乎是“能够放到多低就放多低”,同时切记歌唱时只能允许喉头用力,而喉头左右两侧肌肉和脖子不可僵硬,否则即便降了喉头声音也是错误的。当然,依据笔者的经验,当演唱歌曲一个乐句时会有两次下降喉头的机会,一是在吸气时,这时下降喉头是比较容易的,有很多歌者不太重视吸气,就间接放弃了这次机会;二是用“上哼下叹”的方式演唱第一个音的时候也可以下降喉头。

众所周知,艺术的学都需要在声乐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这个过程中,老师所扮演的角色不只简单地去教授声乐知识与方法,他也是一位非常重要的倾听者。当然,声乐老师之所以担负“倾听者”的角色,就是因为我们本人的耳朵听到的声音并不完全精准,换句话说,就是演唱者和听众的耳朵所听到的、感触到的声音并不完全一样。我们用物理学的角度也可以进行分析,歌者的声音是通过自身声带的震动造成一些腔体的共振,在空气中传播作用于听众的耳朵里。而歌者听到自己的声音,是耳朵接受的单一的气体传播,同时歌者接受的自身头骨震动的固体传播与空气传播的叠加,可见两种不同的传播介质,进而造成了自身与听众听觉上音色、音质、共鸣及声音穿透力的“主观”与“客观”的差异。在声乐艺术的学习中,要用客观的“听众的耳朵”来帮助学生倾听和判断声音。通常,声乐界有一种说法:歌唱者一生都无法听到自己演唱的真实声音。当然,有很多歌者说,可以自己录音去练唱啊,这也是培养歌者获得“客观”听觉的好办法,本人认为这也只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因为录音后的声音相对于自己原来的音色、音质是有一定差距的。由此可以推断,声乐学习仅仅依靠自身想要学有所成是很难的。声乐学习者必须在有经验的、拥有正确声音审美教师的指导下才可以尽量避免走入类似误区。

参考文献:

音乐月考总结范文第4篇

甘肃音乐家协会 《人民音乐》联合主办

西北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承办

中国艺术歌曲研讨会通知

中国歌唱艺术源远流长。艺术歌曲作为音乐创作的重要体裁、院校教学的必要内容和音乐会的组成部分,已成为人们音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方面。然而长期以来,艺术歌曲的地位以及其本身在创作、表演、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常被人们所忽视。为进一步从创作、表演和教学领域推动中国艺术歌曲的繁荣和发展,我们拟于明年5月在兰州召开座谈会,就如下问题进行研讨:

1. 关于艺术歌曲的体裁界定;2. 中国艺术歌曲发展之历史回顾;3. 中国艺术歌曲创作之现状;4. 中国艺术歌曲的美学研究;5. 罗忠、尚德义、陆在易等人的艺术歌曲创作之研究;6. 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与教学问题;7. 作曲家创作体会交流;8. 如何更好地传播、推广中国艺术歌曲。

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参会要求:

1. 凡愿参加本研讨会者,请于2007年1月31日前寄交回执单。

2. 2007年4月1日前,组委会将发出第二次通知,通报会议筹备情况,并进一步核实您的论文题目。

3. 论文全文文本请于2007年4月31日前用A4纸激光打印(手稿亦可)寄组委会,并同时以电子邮件发送,以便集印并选入会议论集正式出版。

4.省略

组委会

2006年11月1日

第十二届全国音乐作品(民乐)

评奖近日揭晓

本刊讯由文化部主办、中央民族乐团承办的第十二届全国音乐作品(民乐)评奖近日揭晓。在2006年7月16日至10月16日第十二届全国音乐作品(民乐)评奖作品征集期间,共收到来自20个省市、46个报送单位的125部作品,本次比赛评委会由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作曲家组成,他们是:刘文金、刘锡津、吴少雄、杨立青、李黎夫、饶余燕、徐占海、唐建平(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顾冠仁、程大兆、樊祖荫。

经过评委会的评选,有10部大型管弦乐作品和10 部独奏、重奏和多种形式组合的作品获奖。获奖名单如下:

管弦乐作品

一等奖:《乐队协奏曲》(常平,中央音乐学院);二等奖:《图腾》(李滨扬,中央音乐学院)、《乐之舞》(权吉浩,中央音乐学院);三等奖:《庆节令》(王宁,中国音乐学院)、《云山雁邈》(红,中央音乐学院);《音诗――丝路断想》(韩兰魁,西安音乐学院);作品奖:《客风》(房晓敏,星海音乐学院)、《单鼓的传说》(赵夺良,沈阳音乐学院)、《一线天》(臧恒,南京艺术学院)、《京剧印象》(权吉浩,中国音乐学院)

独奏、重奏及多种形式组合作品

一等奖:《第三二胡狂想曲》(王建民,上海音乐学院);二等奖:《酒狂》(梁文曦,中央音乐学院)、《西夜》(杨帆,上海音乐学院);三等奖:《溯》(沈逸文,上海音乐学院)、《叙事变奏曲》(陆培,南京师范大学)、《情思》(于海英,沈阳音乐学院);作品奖:《碎影》(贾国平,中央音乐学院)、《婆娑》(李美佳,中国音乐学院)、《非不――半边“悲怀”――新五架头》(王斐南,中央音乐学院)、《天鹅的十二月协奏》(吴羿明,中央音乐学院)

(新)

乔羽80华诞暨艺术生涯60周年

研讨会在京举办

11月16日,“老友新朋说乔羽――乔羽80华诞暨艺术生涯60周年研讨会”在北京新闻大厦举办。中国文联名誉主席周巍峙,文化部副部长、词作家陈晓光及老中青词曲名家160余人聚集一堂,为敬仰的前辈送上了真诚的祝福。

乔羽素有“词坛泰斗”之称,是全国第一届金唱片奖获得者,历任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戏剧家协会、文化部剧本创作室创作员,中国歌剧舞剧院副院长、院长,中国剧协第四届理事,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长,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他的作品如:《我的祖国》《人说山西好风光》《让我们荡起双桨》《心中的玫瑰》《难忘今宵》《爱我中华》等都广为流传,成为人们传唱的经典之作。研讨会上,大

家对乔羽60年的艺术生涯作了回顾。

香港中乐团举行“创团总监吴大江

纪念音乐会”

2006年10月13―14日,香港中乐团在香港大会堂音乐厅举行了“创团总监吴大江纪念音乐会”。吴大江(1943―2001)于1977年出任香港中乐团创团音乐总监及指挥,带领香港的中乐活动进入职业化阶段,为香港中乐团奠下了稳健发展的基础。他的作品形式多样,除了电影、电视音乐之外,还改编了大量的中国民歌以及创作

大型的中、西管弦乐曲及中乐独奏曲。

音乐会由现任艺术总监阎惠昌指挥,选奏的都是吴大江的代表作品,包括为舞剧《东海奇缘》创作的序曲(1981)、《缘》(1981)、《胡笳十八拍》(1983)、改编自诺多尔江朝鲜族民谣的筝曲《诺多尔江边》和古筝协奏曲《七仙女》(1987)等。

(宁)

沈湘诞辰85周年纪念音乐会

为纪念声乐教育家沈湘先生诞辰85周年,近日,北京、香港两地沈湘先生的弟子与再传弟子举行了隆重的纪念音乐会。北京音乐会在中央音乐学院演奏厅举行,先生的嫡传弟子黑海涛教授以学生音乐会的形式举办了此次纪念音乐会,并且邀请先生的夫人李晋玮教授莅临观听和指导。香港纪念音乐会则由沈湘先生20世纪60年代在中央音乐学院的弟子邹允真主持,并由邹允真的二十多位非专业的声乐学生登台演唱。

方可杰专场音乐会

由河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主办,省艺术研究院、省音协、郑州日报社承办的“故土―――方可杰交响乐作品音乐会”,于11月18日晚在北京中山音乐堂举行。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苏夏、中国音乐家协会创作委员会主任王世光、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朴东生和唐建平、郭文景、叶小纲等作曲家以及《人民音乐》副主编出席了音乐会。19日上午,有关专家参加了方可杰交响乐作品研讨会。研讨会由中国音协创作委员会和《人民音乐》等主办。

方可杰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师从音乐教育家苏夏教授,现任河南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河南省艺术研究院院长。他长期以来致力于音乐创作,作品体裁广泛,包括交响乐、室内乐、舞蹈音乐、声乐和河南地方戏曲音乐等。1998年、2002年方可杰应北京交响乐团委约创作的《热巴舞曲》和《江山多娇》曾产生了普遍的反响,其中前者在2004年“金钟奖”中获奖。这两部作品连同管弦乐《大起板》、第一交响曲《故土》和定音鼓协奏曲《风》组成了18日的音乐会。此次音乐会由北京交响乐团

演奏,谭利华执棒。

“中国音乐传播文论征集”

为促使人们不断去观察、思考与反省自身的音乐环境,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传播学会联合中国轻音乐学会,邀请相关领域内的专家学者,将于2006年底和2007年初主办首届“中国音乐传播文论征集”活动。此次活动的中心为“观察与思考・评论与沟通”,旨在征集一批有质量、有分量、思想导向正确、人文含量厚重的社会音乐文论作品。征文共有8个参考选题,研究者可根据不同专题提交论文,亦可围绕主题自拟论文方向。征文活动的获奖者可获得中国音乐家协会传播学会及中国轻音乐学会颁发的证书及其

他奖励。投稿截止日期为2007年3月5日,咨询电话:010-65783246。

中国交响乐团成功出演日本“中国文化节”

开幕式音乐会

为加强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和理解、进一步发展中日友好关系,由中国文化部和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共同主办的2006日本“中国文化节”于11月17日在东京隆重开幕,中国交响乐团应邀为开幕式演奏。中国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及副部长孟晓驷、中国驻日本大使以及日本皇室高圆宫久子妃、众议院议长河野洋平、参议院议长扇千景、官房长官盐崎恭久等中日各界人士、团体2000余人出席了开幕式音乐会。音乐会以日本作曲家团伊久磨的《庆典进行曲》开场,当乐队演奏到关峡根据京剧唱腔创作的交响幻想曲《霸王别姬》时,在场的观众无不为之感动。此外,李文平创作改编的管弦乐曲《日本随想

曲》也颇受欢迎。

(王廷瑛)

耶鲁大学音乐学院院长、钢琴家罗伯特-

布洛克访问中央音乐学院

11月11日,耶鲁大学音乐学院院长、国际知名钢琴家罗伯特-布洛克先生(Robert Blocker)访问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院师生为他的来访举行了热烈的欢迎仪式,王次院长向布洛克先生颁发了荣誉教授证书,并赠送了礼物。布洛克先生欣然接受了中央音乐学院荣誉教授的聘任,并高兴地表示将积极推动中央音乐学院和耶鲁大学音乐学院的进一步交流与合作。欢迎仪式结束后,布洛克先生还为广大师生们上了一堂精彩的大师课。当晚,布洛克先生携手胡咏言艺术总监及乐队学院成员共同为听众朋友们献

上一场精心准备的音乐会。

(吴叶)

希腊国际指挥比赛杨洋喜摘金奖

11月12日,中国青年指挥家杨洋在希腊雅典举行的迪米特里・米特罗普洛斯(Dimitris Mitropoulos)指挥比赛中获得第一名。该比赛始于1996年,是希腊文化部为纪念已故希腊著名指挥家、作曲家迪米特里・米特罗普洛斯诞辰100周年设立的,指挥和作曲比赛两年轮流举办一次。比赛由希腊多彩交响乐团和雅典音乐厅承办。

今年的比赛共有44个国家的203名指挥报名参加,最终16名选手入围决赛。经过三轮比赛,杨洋表现出色,一举夺魁,成为该比赛举办十年来首次获得此殊荣的中国指挥。

(周美芬)

杨博在西班牙国际声乐比赛中获奖

第11届胡里安・加亚雷国际声乐比赛9月23日在西班牙北部城市潘普洛纳市落下帷幕,男高音、我国中央音乐学院声歌系学生杨博取得男声组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并获得2000欧元的奖学金,这是中国选手在这一欧洲重要国际赛事中

取得的最好成绩。

来自世界各国的80多名选手参加了本届比赛,经过激烈角逐,杨博以超常发挥进入决赛,同时进入决赛的男选手还有一名美国男高音法比亚诺。比赛最终结果是一等奖空缺,美国选手夺得二等奖,杨博以第二名的成绩获得荣誉奖及奖学金。担任此次国际比赛荣誉主席的是西班牙著名女中音歌唱家贝尔冈扎。

杨博是在今年4月参加了由中国音协和加拿大20世纪歌舞剧院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国际声乐比赛中国选拔赛暨大师班”活动而入选这一国际声乐比赛的。杨博和四川音乐学院声乐系学生童韬均被罗马尼亚布拉索夫歌剧院邀请,于今年10月至12月赴罗马尼亚参加歌剧演出。此外,德国盖尔森基兴歌剧院也已正式邀请杨博明年赴德国参加该歌剧院2007―2008演出

季的出活动。(张锡海)

四川音乐学院宁峰获帕格尼尼

国际小提琴比赛第一名

四川音乐学院宁峰在10月1日结束的意大利第51届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比赛上,荣获第一名和其他两个奖项。这是四川音乐学院小提琴专业迄今为止在世界重大国际比赛上取得的

最佳成绩。

宁峰1981年出生于四川成都,4岁起

音乐月考总结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音乐是艺术学科,其本身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使它具有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学习方式—感受于体验。因此,学生音乐绘合素质的评价不能只限于结果的评价,而更应着眼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指标,即“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通过“音乐小擂台”,给每位学生一个战事舞台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展示学生的综合才艺,激发了学生的表演潜能,变“要我唱”为“我要唱”,在艺术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偷悦和情感的陶。既达到了考查学生音乐知识和才艺能力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如何羊重别人,欣赏别人,为别人喝彩的美德,还给紧张的学习生活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1.传统音乐综合素质评价方式的局限性

    对于音乐基础较差或缺乏音乐天赋的孩子来说,传统的音乐考试是残酷的,因为它带来的挫败感是直接的。传统的音乐学习评价只偏重于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完全忽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评价方法往往局限在老师指定一首歌曲让学生或指定乐曲有学生用所学的乐器演奏,过多的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视了体现创新评价思路,质性的评价手段和方法,也忽视了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发展差异的评价。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发展性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淡化原有的甄别于选拔的功能,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的功能,以促进每个个体最大可能的发展。”在考试过程中学生颇感到“赶鸭子上架般的无奈”,一些学生直言“不会唱”或“太难了”。内容单调,形式单一,忽略学生思维的差异,“沉闷于枯燥”充溢着考试全过程。这与新课程要求的“教学评价要采取多元化的评价目标,多样的评价手段”大相径庭;传统教学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学生在评价中处于被动地位,两者的界限森然可畏。这与新课程教学评价要求的“提倡多元化主体”即学生白评、互评。师生互动评价背相驰。此外,新课程评价体系中学生主动的自我评价是重要环节,评价成为学生自我促进,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

    2.我的舞台。我自己建造

    音乐学科是一门艺术,音乐学科的评价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培养和发展,以及能否真正主动地参与到探究音乐的活动中。在音乐学科的评价上,不能以一歌或一纸定“终身”,应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灵活多样的设计方案,公正、合理地对学生进行评定。捕捉音乐考试中当然决乐”元素,是广大一线音乐教师必须探究的课题。

    2.1音乐小擂台央视《梦想剧场》是一档音乐擂台节目,让老百姓梦想成真的舞台,笔者受节目的启发,基于对新课标评价原则的理解,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采用“班级音乐小擂台”的形式,经过实践证明,这种考核形式深受学生喜爱。对于学生而言,音乐考试不再是检验,是挑战,而是展示自己才能,不断超越自我的舞台;成了学生探究、创造、自我展示的好机会,成为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过程。在平时的音乐课上,笔者注重给学生一份好心情,把音乐考试设计成学生表演的平台,改考场为剧场,变讲台为舞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体验、展示自已特长的机会。笔者把这次音乐小擂台命名为“我的舞台,我自己建造”的主题,这是考试评价的一种新尝试。教师是策划人,必须经过填密的构思,确定最佳方案。借鉴央视《梦想剧场》的节目策划,笔者将考试形式和考试对象以及考试内容做如下设计:考试规则为每月举办一次音乐擂台赛,选出最佳表演奖,然后月冠军晋级到学期末再一起闪亮登场,进行选拔,选出学期最佳表演奖、最佳人气奖、最佳潜力奖等等,落选的同学一起为参赛选手出谋划策,加油打气;考试形式不拘,唱歌、跳舞、器乐、朗诵、相声、小品等均可;考试对象灵活,以往是个人演唱为主,如今个人或组合均可;考试内容丰富,可以是课内或课外,力求创新,提倡学科综合。在考试安排上笔者要求学生在每个月赛前一星期向文娱委员报名,由文娱委员负责表演顺序的抽签,整理好节目单。音乐总评成绩:由平时评价加表演评价相结合,获月冠军、学期冠军的学生将给予奖状鼓励。考试时的评委就是他们自己,大家自评和互评,做到公正、公平、公开。总之,以上设计方案力图在注重学生个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以及合作精神。

    自由宽松的表演平台,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根据自身的特长选择声乐、舞蹈、朗诵等形式,排练各自喜爱的节目。为了能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学生在音乐课堂上更加遵守纪律,认真学唱歌,快乐的律动。课间,同学们总是互相问问表演什么可?回答的总是神秘的微笑,脸上带着往日少有的自信。虽然放学已经很迟了,但总是有一小班同学留下来继续排练,给寂寞的校园洒下了一片欢声笑语。

    2.2多彩、愉悦的考试过程宽松的和谐的气氛有利于音乐情感的体验和交流,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考前,笔者做了颇具鼓舞性的动员:“我的舞台,我自己建造。虽然今天我们的表演可能还比较稚嫩,不能与电视里的明星相比,但我相信同学们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展示自己的才华,希望明日之星能在这里诞生。对于个别同学来说,今天可能是平生第一次上台表演,我希望无论成功与否,我们都能报以真诚的掌声,让所有的同学都能以最佳的状态展示自己的分采,同时,也将学生带人了“学会欣赏别人”的和谐氛围中。在学生欣赏的掌声中,同学们开始纷纷上台表演了各自精心准备的节目。徐游游同学善长舞蹈,在优美的音乐中展示了自己精湛的舞技,博得满堂彩;葛儿畅同学(一位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的女生)在一阵掌声中,在音乐中极其认真的朗读杜甫的《草》,尽管她的双唇微微颤抖,但在同学们鼓励的掌声中找到了自信;接下来是我班最调皮的刘若其出场了,他很聪明,选择了以指挥小组成员唱歌为考试内容,邀请笔者当钢琴伴奏,把这段时间音乐课上学过的歌都唱了个遍,其他同学也跟着唱了,班里的气氛达到了高潮。尽管他在表演过程中并没有参与演唱,且做法似乎有投机取巧之嫌,但他能运用简单的“指挥图示”进行划拍,准确表现节拍强弱规律,笔者认为他的这一做法颇具创造性,且符合《新课程标准》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宗旨。整场表演歌声不断、笑声不断、掌声更不断,同学们沉浸在欢乐在中…演出中音高不对,速度不同步,忘了歌词等都不足为奇,难得的是同学们个个都很感兴趣,成功者自豪,失败也是一种尝试,为下个月的选拔再做新准备。

   传统的考试方式,老师是裁判,学生往往带着应考的心理负担,很大程度地抑制了学生的才艺和情商。“音乐小擂台”的考试方式,老师是策划人,创建一个平台,让学生在综合艺术的平台上,可以充分展现学校、社会、家庭音乐教育的多方面才艺,使学生始终以参与的精神,喻悦的心情,展示艺术的美。变“要我唱”为“我要唱”。使音乐成为每位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3.“音乐小擂台”彰显音乐综合素质评价的优越性

    “让音乐考试快乐起来”、“让考试的感觉象春天”,这温馨的口号为我们把握了学生音乐综合素质评价的基本方向。对于学生而言,音乐考试不再是检验,是挑战,而是展示自己才能,不断超越自我的的舞台;成了学生探究、创造、自我展示的好机会,成了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过程。

    3.1尊重差异张扬个性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我们的学生也不是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的,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音乐学科是个体差异最显著的学科,在评价时应以鼓励为主,尊重艺术体验与表达方式的多样性与独特性。“音乐小擂台”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喜爱的表演内容及形式(唱歌、舞台、器乐、朗诵等)并允许学生自组合作形式(重唱、小组唱、歌伴舞等),尽情发挥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在实践中,笔者发现一些平时胆小,不敢单独当众表演的孩子,在合作性的项目中表现得自信、从容,让人有意想不到的惊喜。此外.笔者还发现许多平时在课堂上调皮、玩劣的学生竟然表现出极高的兴致,积极踊跃地成为活动中的组织者、参与者,“音乐小擂台”成了他们个性张扬的一方沃土。“音乐小擂台”它还使学生知道只要去努力尝试,也会就会成功的道理。正如托尔斯泰所说:“千分之一的机会都会使你成功。”我给学生自我展示的舞台,学生给我的是充满激情的创造。“创造”的种子埋在每个孩子的心中,只有教师的精心呵护与培育,才能使这颗珍贵的种子生根,发芽。

    3.2激发兴趣学科综合“音乐小擂台”的形式打破了学科中心的严肃面目,与其他学科加强了横向联系。例如在“音乐小擂台”中,要求学生自由布置音乐室,以营造舞台表演的气氛。学生的想法往往富有创意,他们通过自己设计,自己制作的方式布置环境。例如,有些学生在美术课上学习制作彩球、彩带以及剪贴画等来布置小舞台;有些学生则设计精美的海报向全校师生发出邀请……这些小举措体现学生在美术、手工等学科方面的艺术审美能力。此外,一些学生选择“配乐诗”形式,创造性的拓宽了音乐学科的艺术性。

    3.3主动参与加强合作“合作”是音乐存在的基础。没有合作,音乐就不能产生与存在。随着音乐教育对音乐兴趣培养的关注,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成为音乐活动的主要形式。“音乐小擂台”正是利用音乐本身具有的“合作”特性,为学生创造了合作条件,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音乐小擂台”中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表演形式,例如小组唱、合唱、情景模仿等形式的创作与编排无不体现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合作,他们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交流情感,促进共同发展。音乐使我们这班人团结得更紧密起来,不仅有了展现自我的机会,同时也让许多同学得到认识他人另一面优点的机会。

    4.教师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