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儿园老师学习材料

幼儿园老师学习材料

幼儿园老师学习材料

幼儿园老师学习材料范文第1篇

第一步:换脑子――提升理论水平,奠定研究基础

在课题开展初期,嘉裕幼儿园对开展课题研究存在很多困惑,感觉无从下手。新景幼儿园首先帮助嘉裕幼儿园开展课题剖析,梳理具体的研究问题。向老师发放问卷,收集老师们的困惑,如“什么是低结构材料”“低结构材料从哪里来”“如何收集,如何使用”“如何规划区角”“什么是高低结构材料”“什么样的高低结构材料配比,更适合幼儿的发展”等等。接下来开展园本培训,在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基础上,逐步厘清本课题中“高结构材料”“低结构材料”“合理配置”等核心概念的定义,以此为突破口,对课题研究方向形成较为清晰的认识。然后,结合幼儿园自身特点,确定研究的切入角度。课题的开展需要比较稳定的研究团队,所以幼儿园先选定大中小的段长班级为试点班,初步展开研究。经过这个过程,到课题正式启动时研究团队已经做到目标清晰、分工明确,课题组成员还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研究兴趣认领了具体任务。

第二步:引路子――加强示范引领,步入研究正轨

课题开展以来,根据各个园所的实际情况和不同需要,我们将公办园新景幼儿园、集体办园欣高林幼儿园、民办园嘉裕幼儿园三所不同性质的幼儿园组织起来,成立了学习共同体,通过出点子、引路子、做示范,共同探讨,解决实际问题。如在开展课题过程中,老师们发现低结构材料的玩法具有多样性,与之相关的教育目标也呈现多样性。但是,由于老师本身对材料的多种目标没有做任何思考,就出现了区角游戏玩法单一、孩子的游戏水平缺少递进性等问题。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摆弄一会儿就不想玩了,区域活动无法延续开展。又如,中班年段的孩子收集来牛奶盒,孩子们只会将牛奶盒用来垒高,游戏水平没有进步,孩子兴趣不浓,牛奶盒变成一堆垃圾……这时新景幼儿园首先起到公办园的示范引领作用,率先向片区开放区域活动,通过事先分发区域观察记录表,引导参与研讨的老师们学习观察材料如何体现各年龄段各区域的活动目标,如何针对孩子的个别差异创设有层次性的材料、分阶段投放材料等等,然后组织研讨,让民办园教师对区域的研究也越来越全面和深入。在这样手把手出点子、引路子、做示范的带领下,欣高林幼儿园、嘉裕幼儿园从模仿到思考,逐步走上开展课题研究的正轨。

第三步:架梯子――搭建学习平台,做实研究过程

公办园新景幼儿园的区域游戏开放,让民办园老师们感触很大,对区域游戏有了全新的认识。接着新景幼儿园和新高林幼儿园到嘉裕幼儿园分班详细指导,并实地研讨,提出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如嘉裕幼儿园的班级空间场地小,建构区、表演区放在班上不合适,建议嘉裕幼儿园开发公共空间,利用走廊、小楼道、大厅、寝室,把空间还给孩子;有些区域,如桌面的操作拥挤,孩子会互相干扰,建议充分利用地面、柜面、墙面操作,把空间扩大,便于区域活动合理有序地开展,使公共空间的使用价值最大化。紧接着嘉裕幼儿园参与到新高林幼儿园的区域观摩研讨中,回来后,嘉裕幼儿园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实践,在实践中发现新问题。如投放的材料目标性太强,为操作而操作,忽略了材料的游戏性,这种材料带给幼儿的是被动的、机械的操作,使得幼儿没有自主活动意识。针对问题,三家园马上开展了低结构材料不同玩法的研讨。思考“如何根据幼儿最近发展区调整材料”“大班科学区材料如何投放”“美工区材料的规范调整”等问题。通过研讨找出对策,幼儿园实践出许多好的案例,如“低结构材料的多种玩法”“瓶盖的多种玩法”“扑克牌的多种玩法”“同种材料的递进性玩法”“一次性筷子的递进性玩法”“高结构材料的游戏性玩法”“扔骰子说数字”等等,投入到日常的区域游戏中去。就这样,幼儿园经常“架梯子”,通过手把手帮扶,输送先进的教学理念、优秀的活动案例,不断做实研究过程、提升研究水平。

第四步:结对子――结对帮扶模式,产生乘数效应

新景幼儿园每周定期到嘉裕幼儿园,针对幼儿园的区域环境、材料投放与主题整合、园公共区的创设上加强指导,并通过跟班蹲点,一对一帮扶,分年段进行研讨、评价、交流等,及时解决研究困惑。主要做了几大调整:一是走廊的充分利用。原来班级走廊是空的,看不到孩子玩耍,班级里又显得拥挤。调整后,三楼大班走廊创设操作性强的剌绣坊、编织坊、绕线坊、木工坊,很受孩子喜欢;二楼小班走廊创设了适合小班操作的墙面,如“来来往往”、小超市、扣扭排序等。二是格局调整。二楼中厅原来是彩绘吧和阅读吧,经指导,把阅读吧调整到班级,中厅全部布置为巧手彩绘吧,整体协调性更强,区域之间互不干扰,保证幼儿在合理的环境下进行区域活动。三楼中厅是梦剧场,原来只提供几把椅子,让孩子坐着看表演,孩子们无事可做,嬉闹不停,游戏无法进展。经过调整,大厅把剧场后台呈现了出来,孩子们可在剧场的不同区域自主设计服装、选择服装、化妆、选择饰品等。当台上孩子开始表演,台下孩子可以利用道具打节奏,很受孩子的欢迎。通过一次次的研讨与调整,区域活釉实稳步地向前推进着,幼儿园保教质量得到稳步发展,进步显著。

第五步:摘果子――分享收获喜悦,释放催化效应

课题开展至今,老师们在一次次开放观摩、研讨学习、比赛和实践中,大大提升了业务能力。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探索、自主发现,专注力、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往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家长们在参与中,体会到区域活动带给孩子们的是快乐和发展。在新景幼儿园的引领下,嘉裕幼儿园充分挖掘了有利空间,创设了适合幼儿发展的活动区,幼儿园充满了生机,为幼儿提供了多元化的活动场所,办园品质提高了。

幼儿园老师学习材料范文第2篇

摘 要:目前,以幼儿为主体的自主性教育越来越深入人心,而户外混龄活动引入幼儿园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幼教工作者的重视。但我们也发现有不少教师在组织户外混龄活动时,由于场地资源划分不合理、材料整合性不足、组织随意性较强等问题,而使户外混龄活动失去了它自主发展、自发形成的自主式活动本性,得不到幼儿真正的喜爱。本文着重论述了通过科学合理利用场地资源创设活动场地、优化整合户外活动材料、细化户外混龄活动管理等来开展自主式户外混龄活动,顺应幼儿自主性、游戏性、活动性的意愿,使活动更具有层次性,让幼儿在自主式户外混龄活动中获得不同层次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自主式;户外混龄活动;组织

自主意味着主动的学习与主动的发展。以育人为本和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促进每一位幼儿的主动发展,已经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和实施,不嗌钊肴诵模而新《纲要》与《指南》的颁布,也在幼儿园掀起了一股自主性教育研究的热潮,并成为幼教改革的主旋律。作为能够高度促进幼儿社会往和自主性发展的户外混龄活动被纷纷引入到幼儿园的课程中。但如果在户外混龄活动中老师还只是注重技能,满足于形式,以成人的功能性的角度来开展幼儿园的混龄户外活动,活动将无法顺应时代要求,想实现幼儿自主学习和主动发展的教育理念,显然是天方夜谭。因此,我们必须在幼儿园中不断尝试和改进户外混龄活动的组织与实践,强调以幼儿为主体,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珍视游戏的独特价值,重视儿童的体验,通过户外混龄活动真正体现幼儿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教育目标。

一、科学合理划分户外场地资源,创设开放自主的游戏活动场地

(一)科学合理划分户外场地资源,保障幼儿自主活动质量

《指南》《纲要》和《规程》都提到“幼儿园要因地制宜为幼儿创设活动与游戏场所”,但这个要求和目标,并不是幼儿园有创设幼儿的游戏活动场地就可以了,而是要求幼儿园要研究场地的适宜性、科学性、合理性,特别是户外混龄活动场地。因为是一种打破班级界限,打破年龄界限的户外活动形式,幼儿园应该更加重视所创设的活动环境是否充分利用了场地资源,以有效保障幼儿活动的质量。

目前不少幼儿园的户外混龄活动中,表面上孩子活动得很热闹、很自主,但是实际各个场地间幼儿活动是杂乱无序的,不少教师忙于在到处“救火”。如:骑着小车的小朋友在各大场地中穿梭,不时就会有孩子来报告“***小朋友又撞到我啦!”拍皮球孩子的球四处滚,经常滚到幼儿的平衡区、跳绳区,极易发生危险。

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本园幼儿园场地的实际情况来创设,如窄长的通道适合创设为幼儿的骑车区,适合投放各类车辆;大操场大又没有遮挡,适合投放竹木材料、油桶、轮胎等较大型的游戏材料;跳格子、跳绳、玩皮球适合在场地的边角地带等。;而投掷游戏是不适合放在场地中央等,根据幼儿户外活动的内容及项目来选择合适的活动区域,既有助于保证幼儿活动的自主性,又能够使幼儿活动不互相干扰,有序进行,最大限度维护幼儿活动安全,提高幼儿的自主活动质量。

(二)因地制宜创设情境性活动场地,激发幼儿自主活动兴趣

根据幼儿直观性和游戏性特点,为幼儿创设富有主题情景的活动场地,能够激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而兴趣是幼儿自主性发展的基础。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活动兴趣,挖掘场地资源创设富有情景的游戏活动场地。如:幼儿的骑车区可以创设成马路,设置斑马线、红绿灯,及各种交通安全标志,还可以在“马路”边设置“房屋”等,幼儿就可以玩“马路上”的交通游戏;可以玩送“快递”的游戏、“旅游光观”的游戏、“上下班”的游戏等,使“骑车区”的功能从单一到多元,赋予了更多的活动目标,幼儿在玩骑车的过程中,随着兴趣点的不同,游戏情景也阶段性变换着,呈现出丰富多样性,激发了幼儿自主活动的兴趣。

二、优化整合户外活动材料,满足幼儿自主探索热情

(一)改变以单一目标为主的材料投放方式

单一的材料往往极易让幼儿对活动失去兴趣,材料的单一性既无法满足幼儿好探索的特点,也无法激发幼儿的主动学习及持续自主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组织户外混龄活动时应该时常思考:哪些材料是幼儿每天喜欢玩的?哪些材料是幼儿极少去取的?并思考区域材料存在材料单一、目标单一的情况吗?

因为户外混龄活动的组织形式,必然存在同一个区域来活动的孩子的年龄段的是不同的,材料单一不够丰富,自然容易使幼儿玩一两次就不想玩了。而投放功能单一的材料,如跳绳区只提供跳绳;拍球区至提供皮球等这种按照单一运动功能来投放材料的区域,自然无法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因此,教师在投放区域材料时,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避免材料单一性和功能单一性这两类单一性材料的投放,应该在一个活动区域中投放各类满足小中大不同年龄阶段的材料,以吸引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活动兴趣,真正达到混龄活动的目的。

二是允许幼儿自主选择不同区域的材料,并在活动中重组游戏活动。也就是幼儿可以在户外活动中根据年龄兴趣点和不同的发展水平,选择不同区域的材料,组合在一起游戏活动。

(二)注重高低结构材料的相辅相成

目前幼儿园在组织户外混龄活动中除了存在材料单一性和材料功能单一性外,还普遍存在户外区域材料目标单一的问题。老师们习惯于将高结构材料和低结构材料分类放置,而由于不同年龄的幼儿对材料的理解及使用能力等方面都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材料对不同的幼儿产生的挑战也是不同的,因此,在单纯的高结构或是低结构活动中,不管是时间还是空间上都难以满足幼儿进一步的活动需求。如同样是一条竹梯,对于小班,可能就是放在地上走,对于中班,就要把梯子横架着高走,而对于大班,可以适当加入一些高结构的材料,如平衡木等,让幼儿将竹梯与平衡木做组合,适当加入坡度,增加难度和挑战性。”

每个孩子,他的能力、情感、P注的需求是不同的,在有限的高结构活动或低结构活动中都无法一一得到满足。为幼儿提供不同层次、具有更大选择性和探索性的活动材料,才能满足并促进不同孩子的自主性发展。只有当游戏或活动的难易程度真正适合幼儿时,幼儿才能够喜欢它并真正获得发展。

三、细化户外活动管理,保障户外混龄活动有效实施

(一)实行教师人员管理交叉制

应该不少老师都有发现这么一个现象,如果活动区域场地是按班级来包干负责的话,那么老师们会发现自己负责的场地内总是聚集着自己班的孩子,这是因为幼儿年龄特点所致,特别是低龄幼儿普遍比较缺乏安全感,所以他会不自觉地选择自己本班老师在的场地活动,长期这样,也就无法达成通过户外混龄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和自主性发展的目的。因此,要让幼儿在户外活动中“混”起来,首先全园的教师也要“混”起来,在每一块活动区域场地上都应该有小中大三个不同年龄段的老师来负责,由于孩子对本年龄段的教师较为熟悉,因此能够减少幼儿对老师的陌生感,增强安全感,有利于幼儿在户外活动中真正地“混”起来。

(二)实现幼儿发展管理“欣赏式”

自主性活动及游戏能最大程度地符合幼儿的最近发展情况,幼儿在自主性游戏中主动学习和自主发展的表现尤其突出。教师在组织中应该以观察为主,学会欣赏儿童的自主游戏行为,做到“幼儿在前,教师在后”“敏锐观察,及时出手”。为了便于教师识别来到自己场地上的孩子是哪个年龄段哪个班级,教师可以通过为每个幼儿做一个特制“手环”,如粉色X―101,表示的是小段小一班1号的孩子;蓝色Z―101表示的是中段中一班1号的孩子;紫色D―101,表示的是大段大一班1号的孩子,用手环上的颜色、数字来识别幼儿,帮助场地上的老师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支持幼儿的游戏进展,并通过欣赏式点评鼓励和激发幼儿的自主游戏行为,保障幼儿自由、快乐地开展游戏。

欣赏式点评可以是即时的鼓励肯定,也可以由场地上的老师讲述幼儿在户外混龄活动中的“哇”时刻,用相片或记事贴进行简单记录,然后在户外活动后,张贴到各班班级“来信啦――我的哇时刻”栏中。而班级教师则利用每天离园前的谈话时间,将今天的“来信――我的哇时刻”以故事的形式读给孩子听,从而推动幼儿的发展。《指南》中也明确指出: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创设游戏环境和幼儿一起游戏,“学会认同”是前提,而“快乐共享”是保障,游戏中,很多时候孩子需要的就是教师的一份欣赏和支持。

户外混龄活动因其独有的教育价值,受到许多幼儿园的推崇,并纷纷引入幼儿园的自主性活动课程中,但户外混龄活动如何让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混龄活动中“混”出兴趣,“混”出能力,“混”出水平,需要教师充分挖掘户外环境中有利于幼儿学习与活动的有利因素,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多元的,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的游戏活动材料,并整合幼儿园园本环境特点,追随幼儿的脚步提供适宜的支撑力量,让户外混龄活动真正成为能够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自主探索和自主游戏的乐园。

参考文献:

[1]华爱华.幼儿园混龄教育与学前教育改革[J].学前教育研,.2006,2

[2]陈汝男.中国混龄教育研究现状及发展展望[J].教育文化论坛,2016,10

幼儿园老师学习材料范文第3篇

【关键词】幼儿;区域活动;材料投放;教师指导

区域活动是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和主题活动目标创设的立体化育人环境即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 有效运用各种活动形式,幼儿进行自主选择、自由结合、合作交往、探索发现的学习、生活和游戏活动。它是深受幼儿喜欢的活动之一,是有效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的体现,是对集体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补充。

区域活动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它有着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它将幼儿的学习与生活融为一体的游戏形式,对于培养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各种丰富而有意义、有趣而又符合幼儿能力发展的材料。即要考虑到材料的趣味性,又要适合幼儿的发展。

一、选择科学合理的投放游戏材料

区域活动与集体活动是不可分割、相辅相成、 互相促进的。在投放区域材料时,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幼儿的能力差异,科学地投放区域材料,提供层次性和多样性的活动材料。每一个孩子都存在着个体差异。在投放材料时,结合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观察与分析, 力求寻找一些适合他们的游戏材料,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又要富有趣味性,尽可能地考虑每一个孩子的发展程度。同时随着主题活动地开展,不断对原有材料进行添加或更换适时增强材料对幼儿的挑战。使主题活动中的集体活动、区域活动能更好地互动,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重温集体活动的知识,使原有的经验在自主游戏中获得提升。

小班幼儿刚从家庭来到幼儿园难免产生与家庭的分离焦虑,所以在建构“娃娃家”时营造亲切和谐的氛围,利用泡沫板将区域合理的划分,并隔成一个个小房子,形象的体现了区域的层次性与空间感。同时利用纸箱做成娃娃的衣柜、小床、枕头,用蛋糕盒做成了圆桌、用奶粉罐做成了小凳子、用饼干盒做成镜子、用泡沫板做成电视等投放在娃娃家,让孩子把平时在家玩的玩具带入园,摆放在娃娃家的玩具柜上,在孩子感到陌生时玩玩自己的玩具,和他们说说话,拉近家园的距离。

对于小班孩子来说,无意注意占有势。所以,那些鲜艳、靓丽的色彩能够抓住孩子的目光。针对这一现象,在考虑创设音乐吧这个区域时。我用及时贴把区域的地面张贴成彩虹的七种颜色;红、橙、黄、绿、青、蓝、紫。在音乐吧里除了有现成的乐器,我们还自制了话筒、长笛、吉他等乐器。这样不仅区域投放的材料充足而且给孩子们留了足够进入区域游戏的空间,孩子们在音乐吧、娃娃家中玩的非常开心、真正的成为了区域的主人。在操作区:我们投放了非常丰富而又充足的材料,尽量做到人手一份。如穿项链、拧瓶盖、小汽车、小拼图等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孩子得到锻炼, 在简单有趣的游戏中逐渐提高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发展。阅读区:孩子们阅读时,需要一个较安静的环境。我将阅读区安排在午睡室,并投放了一些适合小班幼儿阅读的书籍、本周早期阅读、语言活动的故事图片、幼儿用书、头饰,手偶等进一步提高幼儿阅读的习惯;在美工区投放成品与半成品的材料,如蜡笔、橡皮泥、剪刀、石头、花生壳等,孩子可以拿它们来剪剪、贴贴、画画――在活动中继续探索着,发现着,从中感受着各种材料带来的乐趣。在生活区投放系鞋带、纽扣子、夹夹子等锻炼了幼儿小手肌肉、动手能力。区域里所有的布置都是经过我们认真思考的,不断改进,不断完善起来的。

二、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而区域活动以其个别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成为幼儿在园所喜欢的活动形式,也是当前幼儿园落实《规程》所提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的最有效的措施。”

孩子在老师创设的环境中主动观察,大胆探索,创造性的表现,充分体现了孩子的主体地位。在开展小班区域活动中,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创设宽松、自主、愉悦的游戏环境,提供多层次、多玩法的活动材料,并把区域游戏与主题活动相结合,使孩子们在主题探索中交流、在自主中发展、在操作中发现、在区域游戏中表现自我……

三、教师有效地指导

在区域材料投放到位之后,老师该如何指导?如何让这些材料到每个孩子的手中发挥出最大的效用?如何通过老师的指导,使孩子的能力有进一步地提高呢?我想,这正是下一步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习惯培养

幼儿每一次进入区域时,所玩的材料要及时放回原处、学会整理、学会归位、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区域开设的井然有序。

(二)观察、记录、适时参与、介入

当幼儿在活动时,老师作为观察者。观察材料的投放是否能激发幼儿游戏兴趣,材料的投放是否适宜不同发展水平的幼海材料的数量是否充足。重点观察幼儿的活动、探索情况。如,幼儿当前的兴趣需要是哪些;分析幼儿为什么这么做的原因;了解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有什么困难;把握每个幼儿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特点和个性差异等。在观察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幼儿的想法和做法,理解幼儿不同行为的合理性,营造一个宽松、自由、安全的游戏环境。以观察、鼓励为主,当孩子在活动中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老师应当适时介入,对孩子指导要留有余地,不要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尽量让孩子自己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老师作为一个共同参与者,与幼儿共同商讨对策,鼓励、引导幼儿自己想出解决的办法。使区角活动真正成为孩子自己的活动。

(三)活动的评价,提升经验

在每次的区域活动中,老师及时地给予评价,是提升孩子经验的重要环节。“评价在教育实践中起着有力的杠杆作用,但这一作用却未必一定会把教育推向理想的方向。评价是一把双刃剑,评价理念、评价目的以及评价的方法和技术等都影响着评价对教育的导向。”而区域活动的评价,对孩子的活动实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区域活动的目标在于发展个性,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在评价的过程中,老师的角色定位应该是引导者、支持者和参与者。要充分调动幼儿的思维和智慧,对幼儿的讨论和交流起到引领、支持、整理、提升的核心作用。应该能有效引发积极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时代的发展需要培养新世纪的人才, 良好的个性发展是孩子成才的基础,许多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区域活动是培养孩子良好个性的有效途径,它对孩子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做为老师要利用挖掘区域活动的教育途径,让区域活动真正成为孩子成长的摇篮。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1999年10月

幼儿园老师学习材料范文第4篇

关键词: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现状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140-01

阅读对于一般人而言意味着文字的理解,但是在不同的领域具有不同的解释和意思。早期阅读到目前为主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不同的研究者对早期阅读具有不同的解释:儿童从一岁多开始在成人的朗读下参与的阅读;幼儿期以图画书为主要的阅读材料,注重开发幼儿对图画和文字的简单理解等,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幼儿园早期阅读做了解释。笔者认为幼儿园的阅读即早期阅读至少包含了婴儿时期的阅读和幼儿时期的阅读两方面,婴儿阶段是从出生至3岁,而幼儿时期是从3岁只6岁左右,从3岁到6岁的教育是幼儿园的教育,而这个阶段的阅读为早期阅读。

一、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的现状分析

幼儿园早期阅读的现状应该从教师对幼儿阅读的指导、幼儿阅读环境的创设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教师对幼儿阅读的指导。教师是幼儿早期阅读的主要指导者,教师应该清楚地了解幼儿早期阅读的目标、方法和相关的材料,这样才能用科学的方式引导和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第一,目前幼儿园教师对早期阅读的目标和目的不是很明确,而且没有采取相关的行动。早期幼儿阅读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符号和标记能够识别,利用幼儿书籍和图画书籍来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与技能。第二,教师在早期阅读方面侧重于幼儿显性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隐形能力的挖掘和开发。

其次,阅读环境对幼儿阅读的影响现状。阅读环境主要有室内阅读和室外阅读两种。室内阅读有阅读角、阅读墙和空间环境三种。目前室内阅读中教师为幼儿布置了丰富的知识墙,创设了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幼儿在身心愉快中学习和成长。室外阅读的创设主要是在走廊设计的阅读环境,每个幼儿园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特点综合多种素材,在走廊的墙上贴上幼儿主题的图片等。

最后,幼儿园对早期阅读材料的选择,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与发展水平可以选择具有趣味性与教育性的阅读材料。目前幼儿园选择阅读材料的主要依据主要是是否符合幼儿的发展、阅读材料的知名度、幼儿家长的建议、趣味性强和专家的推荐等几个方面,不同性质的幼儿园在选择材料的过程中会有不同的侧重点,比如公办的幼儿园、民办幼儿园高效幼儿园等都会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阅读材料的选择。对阅读材料大多数幼儿园都是自行购买,但也有一些幼儿园自己制作阅读材料。

二、影响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1、教师指导对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的影响

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公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的教师资源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公办幼儿园的教师大多数为本科学历的老师,而民办幼儿园的教师则大多数为大专甚至中专学历的老师,而且民办幼儿园的老师比公办幼儿园的老师有更大的流动性,民办幼儿园的教师队伍缺乏稳定性,因此使得幼儿园在幼儿早期阅读方面缺乏应有的人才以及教学的连贯性。

此外,现阶段幼儿园教师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对幼儿的创造性、开拓性的培养不够重视,教学方式也没有结合幼儿的特点,影响了幼儿的长远健康发展。

在幼儿园早期阅读教师的培训方面,有很多幼儿园并没有对早期阅读有过针对性的培训,培训过的也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幼儿园的管理者对早期阅读活动的重视程度不高,对幼儿园教师在早期阅读方面的培训、管理和评价方面存在不足。

2、阅读环境的创设对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的影响

现阶段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压力相对较大,其对自身职业素养的提高存在着疲于应付、流于表面的情况,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自身职业素质的高低对创设良好的幼儿园早期阅读环境的重要影响,也没有认识到幼儿园早期阅读环境对幼儿阅读的重要意义。同时,现阶段幼儿园的物质方面的条件良莠不齐,物质条件也影响着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的开展,良好的物质条件,能够有助于创设适宜的幼儿园阅读环境。

此外,幼儿家长们对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的支持情况,也会对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的开展产生影响。幼儿家长们要认识到早期阅读活动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幼儿园与幼儿家长要建立长期、紧密的关系,鼓励幼儿家长为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的开展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协助,将幼儿早期阅读的活动范围从幼儿园延伸到家庭教育中去。

3、阅读材料的选择对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的影响

阅读材料的选取对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的开展起着非常直接的作用,首先要在阅读材料方面投入较大的教育资源,可采取有效的方式,使阅读材料在幼儿园内、甚至幼儿园之间流动起来,将教育资源合理有效利用;其次,阅读材料要科学、正确选择,要根据幼儿的特点,选择童话故事、连环画、童谣、科学图谱等适宜幼儿早期阅读的材料形式,在教师有效的引导下,让幼儿对阅读产生兴趣,并且对幼儿不了解的事务进行解释,提高阅读材料的有效性,使阅读材料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朱润鱼 哀宝英.3_5岁幼儿早期阅读材料的选择与指导实验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2):35-36.

[2] 黄娟娟.认字、识字就等于早期阅读吗:2_6 岁婴幼儿早期阅读教育方案新探[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

幼儿园老师学习材料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区域游戏 情境创建 误区 解决对策

“国培计划(2012)”——幼儿园骨干教师远程培训项目中,学习了吴彩萍老师的《幼儿园区域游戏情境化的思考与实践》,认识到区域游戏情境创设旨在通过激发幼儿情感参与,极大地诱发幼儿的区域游戏的主动性,持续强化游戏兴趣,体验其中的快乐。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具体实施,在以主题形式开展的幼儿园整合课程中,区域环境成了重要的教育资源,更是实施课程、开展教育活动的重要条件和媒介。当前的幼儿园教育中,对区域的研究也越来越全面和深入,在区域的形式、环境创建材料的投放、区域的指导、区域游戏规则的形成等方面都有了较深入的研究。但我们发现很多老师在开展区域的过程中,过于强调区域的形式花哨,忽视区域环境创建和实施的情境性、趣味性,致使幼儿对变相的灌输认知内容、一成不变的区域游戏兴趣索然,大大降低区域游戏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价值,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幼儿积极主动的发展,区域游戏情境创设步入许多误区。

一、区域游戏情境创设的误区

(一)区角设置形式化。幼儿老师在区角设置上往往追求形式的花哨,但内容不全面,设置的几个区角几乎都集中在某一侧面,忽视其他教育功能的体现。例如:有老师为幼儿创设了这么几组区角,一组剪纸,一组吹画,一组粘贴,一组串珠子,一组玩小棒,看起来花样多,材料丰富,但这些活动都属于美工类或操作类活动,缺少探索性的活动,显然是不恰当的。有的老师在对区角空间位置设置时,只顾及内容丰富而对于一些干扰因素考虑不全。例如:将角色区、音乐区和益智区相邻而置,动静没有分开,角色中来来往往、音乐中唱唱跳跳影响益智区幼儿的静心探索操作。所以这些区域是否适合幼儿的意愿兴趣已被老师忽略,导致孩子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区角活动,某些区角的设置只是一种摆设,频繁出现没有人玩的现象。

(二)单一的区角材料投放。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一个被动的观察者无法得到知识,必须通过在分析种种活动中自行挖掘或建立知识,幼儿的主动活动与教师根据目标精心设计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环境及投放的材料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可见,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是决定幼儿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在活动中巩固知识,增强学习效果。例如材料提供缺乏科学性、层次性。因为幼儿的学习是一种个体性的学习,由于遗传、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幼儿间存在着个体差异,且这些差异表现在方方面面,有能力、思维、动作、观察等方面,教师在材料提供上应更多地思考:怎样使材料促进不同幼儿更有效地发展。然而有的老师在投放材料时往往出现这些现象,如:生活区中,中班的教师为幼儿提供了给袜子配对、扣纽扣、系鞋带这一内容,而大班老师也提供同样的材料,这显然是不科学的,中班孩子与大班孩子明显有差异,这些材料对于大班孩子来说似乎简单了些,他们只能机械操作,达不到更高层次的教育目的。

(三)教师角色定位把握不准。“教师应成为儿童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和引导”。因为一味强调以“幼儿为本”,所以教师就东走走西看看,未能注意观察了解幼儿的活动情况,指导随意性较大。又如因为教师充当着指导者的角色,所以走走看看巡视的比较多,参与和孩子们共同活动的相应少,故不能引发孩子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另外,教师还承担着引导者的身份,而我们往往对孩子了解不全面、不深入,只知道他们在干些什么、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在这种情况下谈何引导孩子呢?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我们经过反思,觉得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布局,合理安排每个活动区,每区都有一套独特的材料,在一个区角投放多样材料,做到让每个幼儿都活动起来,让幼儿充分去选择、去操作。我们要努力追求,投放有价值的、多样性、全面性的材料,还要把握好角色定位,真正做到以幼儿为本。

二、走出区域游戏情境创设误区的对策

(一)发挥区域的实效性。教师应放手让孩子们大胆地参加区角活动,布置活动的场所,并且逐渐把集体活动内容融入到区角活动中,使他们在区域同伴之间共同学习、共同操作、共同探索,使幼儿技能得到提高,身心得到发展。另外,教师还要多观察了解幼儿区角活动的情况,了解孩子们喜欢玩什么,不喜欢玩什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孩子主动参与各区角的活动,让各区角“活”起来,真正发挥区域的实效性。

(二)材料投放有计划、有目的。材料投放得是否得当,对幼儿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我们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最近教育目标及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投放材料。在材料投放时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根据需要逐次投放,使孩子能力水平逐步提高。另外,教师、家长和幼儿可以齐动手,收集废旧物品及半成品材料和复合材料,制作一些活动中所需要的,丰富的、有吸引力的活动材料。当我班的孩子们在家长帮助下,收集到写毛笔字的宣纸、打印文章的打印纸、包装用的糖纸、包装纸后,兴致勃勃地将其贴在墙面上,喜悦之情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