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蔬菜检测员

蔬菜检测员

蔬菜检测员

蔬菜检测员范文第1篇

一、建立蔬菜种植农户的签约责任制

区农委与各镇政府签订“种植蔬菜安全卫生责任书”,所有种菜农户要与镇政府签订“安全用药责任书”,承诺不使用禁用农药,实行保障安全责任制。签约农户持责任承诺协议进入农贸市场进行蔬菜交易。

二、各镇、街道建立蔬菜农药残留检测机构和工作机制

(一)根据属地管理责任制原则,各镇政府应当建立蔬菜农药残留监测机构和监测工作机制,负责对本辖区内镇、村农场、农户和市场的蔬菜农药残留的检测工作。

(二)各镇政府可结合本地区实际,把蔬菜农药残留的具体检测工作落实到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落实相应的设备、人员、房屋和专项检测经费,以保证检测工作有效开展。由区农委提供检测仪器。各村委会要建立蔬菜安全协管员制度,明确职责,协助开展对本村生产蔬菜的检测工作,并反馈上报检测情况,确保蔬菜安全。

(三)建立检测的相关工作制度:各农技中心每天检测不少于30只蔬菜样品,取样要突出面上代表性。并把检测情况及时反馈给种植农户,同时汇总报镇政府,每月汇总报区农委,由区农委汇总各镇检测情况后汇总给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不合格蔬菜应及时告知被测对象,督促其采取及时销毁等处理措施,或及时通知工商和卫生进行处理,避免有害蔬菜流向市民餐桌。

(四)检测人员须经专门部门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上岗,确保检测工作质量。各镇应当建立监管机制,对蔬菜检测工作必要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定期对农技中心蔬菜农药残留测定工作进行督查,并作为政府拨款依据。

三、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要运用张贴“告村民书”、广播等形式对广大种植户进行广泛宣传教育,严禁使用明令禁止的农药,也不参与私藏、销售、购买禁止使用的农药,坚决杜绝使用高毒高残农药,从源头上防范农药危害。要大力推广市、区二级规定使用的农药,鼓励和倡导标准化生产。区、镇二级农技部门要提高蔬菜病虫情报准确性和扩大发行面,指导菜农合理用药。农场和种植大户要按照标准化栽培规范组织生产。

四、各级部门严格把关,确保蔬菜安全流通

蔬菜检测员范文第2篇

关键词:蔬菜农药残留监管; 现状; 对策

1引言

 

农药是农业生产重要的投入品,这其中大部分都是有毒化学品,农药施用于农田或作物之后,一部分作用于靶标生物,起到防治作用,另一部分则残留于食物链,即农药残留,影响农产品和生态环境安全与人类身体健康。所以,蔬菜农药残留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它不仅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甚至有可能还关系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尤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农作物中农药的残留问题,相应的农药残留监管的工作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1]。本文拟通过对我国蔬菜农药残留监管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与发展对策,旨在为我国农药残留监管的发展与完善提出思路,为保障我国食品安全提供支持。

 2我国蔬菜农药残留监管现状

 

2.1蔬菜农药残留监管机构不健全

 

蔬菜生产主要是广大的基层农村,所以农药残留监管的重点也应该是在生产一线,但就目前我国农药残留监管机构机构体系来看,市县专门监管机构大多尚未建立,或者即使建立了,受限于仪器、试验监测水平等条件制约,监管能力也不强。而广大的乡镇基层监管能力更弱,致使质量安全准入的第一道关口把关不严。另外的问题是检测机构基本上都隶属与各行政机构,大部分隶属于农业、质检、食品监管、环保等部门,虽然有少部分已经开始脱离政府机构独立经营,但速度很慢,与财政上与政府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真正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或者中间机构从事蔬菜农残检测的很少,而且受限于资金与技术力量的因素,普遍发展的很慢,权威性较差。

 

2.2蔬菜农药残留监管检测人员整体水平较低

 

农药残留检测,一般都涉及较为专业的技术知识,甚至有一些还需要接受过系统的培训与教育,对于专业技术的要求相当高。比如对于生物芯片、试剂盒、各种生化药品的药理特性的把握;酶联免疫,pcr,荧光印记,dna的提取制备等技术的了解[2]。而目前我国的农药残留监管检测机构,大部分都是隶属于行政机构,行政色彩大过了学术色彩,导致检测机构的人员整体水平偏低,行政意识大于专业技术的意识,工作经验较少,学习与交流的机会也有限,这直接影响了我国食品安全检测队伍的工作效率。

 

2.3蔬菜农药残留监管职责不清,管理混乱

 

蔬菜农药残留监管工作,属于质监、卫生、农业、环保等多各部门的联合监管之下,众多管理部门却并没有发挥出多部门的联动优势,相反最大的症结就出现在了多头监管,互相推诿上;另外一个问题是我国蔬菜农药残留监管部门的检测标准存在“内外有别”的尴尬标准,这主要体现在出口蔬菜品要求高,内销则要求低。

 

2.4蔬菜农药残留监管机构信息缺乏有效利用

 

我国蔬菜农药残留监管检测机构,国家、省、市县各级虽然均设有检验机构,但检测项目少而且检测技术落后。并且工商、技监、卫生、农业部门都有下属的检验机构,单位之间硬件设备基本相同。各检验机构任务来源单一,检测经费来源不足,在完成条块任务后,设备闲置,利用率低下。最终的结果就是一个产品重复检验,但检验来检验去结果仍然不可信,甚至互不承认检验结果。既浪费检验资源,又增加蔬菜生产与加工企业的成本。

 3我国蔬菜农药残留监管改进措施

 

3.1建立第三方食品安全检测机构,推进检测市场化

 

推进蔬菜农药残留检测机构脱离政府控制,建立第三方检测机构,维护检测结果的公平是推进食品安全检测改革的重要举措。也只有依靠市场调节的,不受外来各种因素干扰的食品安全检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安全检测”。同时,第三方检测机构也可以进行食品安全检测相关数据汇总和分析,把食品安全检测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上升到理论高度。并可以承接政府部门或企业委托的食品安全检测研究的课题,为政府重大食品安全工作的决策提供专业的意见和建议,以此推动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完善。

 

3.2进一步完善蔬菜农药残留监管机构建设

 

首先是建立健全各地基层蔬菜监管机构的监管能力与,明确职能和人员,保障经费,发挥监管和行政执法作用,确保从源头开始监管;另一个问题就是强化检测体系建设。规划并建设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国家

中心或区域中心,建立健全省、市和县级检测中心,承担各种执法检测任务。

 

3.3蔬菜农药残留监管机构信息要加强整合

 

对蔬菜农药残留检测机构进行整合和实行信息资源共享,多部门在政府的协调下达成联动协议。我们认为可以借鉴药品检验的模式,将工商、技监、卫生、农业部门下属的检验机构整合到一起,成立专门的蔬菜农药残留检测机构,专门负责蔬菜安全的检测,同时强化蔬菜生产企业或个人在农残方面的责任,检测机构加强对市场上的蔬菜食品进行抽检,抽检合格的免收检测费,不合格的收取检测费。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不同部门之间重复购置检测仪器,重复招聘技术人员,造成资源的分散[3,4]。

 4结语

 

蔬菜是居民生活中的必需品,所以蔬菜中的农药残留对居民身体健康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并且隐藏着潜在的生态安全,所以进一步加强蔬菜农药农药残留的监管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是下一阶段食品安全工作中的重点工作。当然,农药残留监管涉及的方面很多,不是短时期能马上解决的,这需要从行政管理、技术检测、体系建设等多方面多管齐下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李春华. 食用蔬菜安全监管的有力手段—蔬菜农药残留检测.上海蔬菜,2005(2).

 [2] 李英,周艳明.蔬菜、水果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残留分析方法的研究.现代科学仪器,2005(6).

蔬菜检测员范文第3篇

一、食品安全工作开展情况

1、深入开展创建“绿色消费社区”。“绿色消费社区”是国务院“三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社区中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引导居民养成绿色消费理念,让不合格食品退出市场,是解决当前食品安全问题的制度创新。在总结上年在城区创建成功经验基础上,今年把创建工作重点转向了广大农村,按照青岛市20*年创建“绿色消费社区”工作意见要求,制定了我市创建“绿色消费社区”工作方案,并选取张家楼镇大泥沟头村、开发区管委辛屯村等5个村(社区)作为今年的创建社区。截止目前,已在全市创建22个绿色消费社区,其中城市社区12个,农村社区10个。工作中,一是始终把提高居民绿色消费意识作为工作重点。印制了5万册绿色消费知识问答,在居民中免费发放,每个创建社区家庭户均一本;在每个社区设立绿色消费知识宣传栏,张贴绿色消费知识宣传挂图;开设绿色消费知识课堂,定期邀请专家到社区为居民讲解食品安全知识;组织有关社区居民到放心食品生产企业参观,增强居民对食品安全工作的感性认识;邀请电视台制作食品安全知识宣传片、报道“菜篮子”食品安全工作新闻。二是完善“三方对话制度”。各社区每季度召开由有关执法部门、社区经营企业和居民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围绕辖区食品生产和经营环节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共同商讨杜绝不合格食品的途径和办法。三是健全权益保障机制,充分发挥社区社会监督员的作用。在每一个创建社区设置了5-8名社会监督员,充分发挥其畅通消费者投诉、举报、维权的联络员作用,使社区人人关心消费环境,逐步形成了不合格食品人人喊打的良好氛围。

2、做好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工作。我们始终把“放心肉”工作,作为“菜篮子”工作的重点。一是年初召开了全市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工作会议,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分析了我市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并对20*年的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工作进行了部署。二是将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工作纳入了对乡镇两个文明建设考核,实行市、镇、村三级生猪定点屠宰管理模式。建立了市管镇、镇管村的管理网络,各镇(街道办事处)政府是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并签订了责任状。三是实行了生猪定点屠宰联合执法。专门从市公安局、市工商局、市卫生局各抽调执法人员2名,与市生猪交易稽查大队,组成了生猪交易联合稽查大队,并分成了两个执法分队,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和制售注水肉、病害肉等违法行为,对屡教不改的不法业户实行重点打击,确保了生猪肉市场的稳定,确保了肉品质量。1-8月份,共对134个生猪屠宰业户进行了处罚,没收私屠滥宰生猪产品1520公斤,立案16起,并对8家拒不缴纳罚款的私屠业户,移交法院强制执行,对1家暴力抗法的不法业户依法拘留。四是加强对定点屠宰企业监管。重点清理和整顿不按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屠宰加工、销售肉品的行为;加强对定点屠宰企业肉品品质检验工作的督查,重点查看其是否落实肉品品质检验制度,是否具备基本的检验设备和必须的检验人员,是否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操作;严厉处罚不认真实行肉品品质检验制度的企业,督促企业做好病死猪肉的无害化处理。五是大力发展规范化肉品专卖店,全市新建30㎡以上专卖店2处,对城区4处30㎡以上专卖店进行了改造。六是完善肉品市场准入制度。强化肉品流通市场管理,严把市场准入关和进货质量关,坚决杜绝劣质肉进入市场;加强宾馆、饭店、学校、集体食堂等重点消费环节的监管,依法查处采购和使用不合格肉品、非法屠宰肉品的行为。到今年年底,全市所有市场、超市、集体食堂、餐饮单位销售和使用的猪肉100%来自定点屠宰企业。另外,针对今年上半年猪源短缺,猪肉价格飞涨的局面,鼓励外市生猪肉品通过备案进入我市,目前已有2家外市生猪肉产品在我市上市销售,确保了我市猪肉市场供应充足,价格稳定,质量安全。

3、大力加强无公害蔬菜检测工作。在维客购物中心、利群超市、东风路市场等建立了11个检测点,辐射25处市场(超市),蔬菜检测工作已逐步走上正轨。一是实行了无公害蔬菜检测质量追溯和检测单位红、黄、绿警示,并实行将每月检测结果通报制度,对检测发现的超标蔬菜,立即予以协议销毁,并进行追溯处理,对在检查中发现的检测工作不认真、操作不规范的市场、超市,立即提出警告,保证了蔬菜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加大了对各检测市场、检测员的监管力度,督促引导各无公害蔬菜检测单位严格各项制度,保证检测时间、人员到位,并与无公害蔬菜检测单位及人员签订了《蔬菜检测责任状》,进一步对蔬菜检测单位和人员进行约束,强化了各蔬菜检测员的责任意识,使蔬菜质量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三是实行了例会制度。每月定期召开一次各蔬菜检测单位的检测员会议,总结本月的蔬菜检测情况,并进行讨论交流。通过例会,为各检测人员之间提供了学习交流的机会,增强了检测人员的责任心。四是对各无公害蔬菜检测单位监督检查。实行每周一次的不定时检查,对各检测点实施监督。五是市“菜篮子”商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每天对各检测市场进行抽样监督检测。对检出含有农药残留的蔬菜,立即通知市场进行销毁。对数量比较大的不合格蔬菜,我们及时召开现场会,进行集中销毁,确保上市蔬菜质量。20*年1-8月份,各无公害蔬菜检测点共检测蔬菜12643个批次,不合格106次,协议销毁不合格蔬菜1930.5公斤;监测中心共对各检测点抽检蔬菜样品5686个批次,合格率达97.3%;对生猪定点屠宰厂抽检生猪产品162个,全部合格。

4、加快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自2005年胶南被商务部列为全国第一批试点市以来,财贸局把“放活流通,构建农村流通网络体系,打造富民经济发展平台”作为工作重点,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目前,已培育3家市级龙头企业(胶南糖酒、胶南绿洲、胶南百批)和5家青岛市龙头企业(青岛利群、青岛维客、青岛中泽、北方国贸、青岛农资),新建辖区内物流配送中心2处,物流仓储面积达到2.5万平方米,新改建镇级中心店61个,农家店721个,遍布22处镇区671个村庄,总营业面积达16.8万平方米。主要做法:一是政策优惠,宣传到位。

按照宣传引导、舆论先行的原则,通过召开座谈会,到企业、部门走访调查,电视、广播、宣传栏、信息报道,以及召开有关部门、企业协调会等形式,进行多方面、多层次、多触角的宣传发动,为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二是城乡联动,店企积极。胶南市被确定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市后,商贸流通主管部门周密组织部署,狠抓落实;财政等有关部门积极支持,加强配合;各镇(区)政府,迅速行动,扎实推进;骨干流通企业积极响应,大胆探索;直营店(加盟店)提供方便,优化购物环境;商业总公司、市联社在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加快全市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的意见》后,迅速组织所属企业,认真研究并加以部署,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抓实、抓好、抓出成效,形成了“政府与企业互动、企业与农家店互动”的强大合力。三是重塑形象,兼顾效益。建设“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于统筹城乡发展,围绕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农村消费、提高农村流通现代化水平组织实施。通过新建或改建农家店,一方面,将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送到农民的家门口,极大的提升了农村流通产业层次;另一方面,为农民提供了便利、周到、实惠的服务,新型农家店已成为农村商业中一个亮丽的闪光点。由于实现了统一配送,假冒伪劣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并有效的促进了农村的市场消费,为广大农民群众创造“放心消费、方便消费”的环境,群众反响好,呼声高,初步形成了“农民得实惠,企业得市场,政府得民心”的良好局面。

5、扎实开展豆芽市场专项整治工作。豆芽是市民传统“菜篮子”商品,一段时间以来,胶南豆芽市场生产秩序混乱,违禁药物添加比较严重,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4月25日-4月26日,市财贸局组织人员到市场抽取了8个豆芽样品进行了送检,合格率不到10%,亚硫酸盐等有害物质超标严重,给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根据抽检结果,市质监局于4月30日立案调查,对三家小作坊做出了责令停止生产销售不合格豆芽的决定,并给予经济处罚。为填补处罚不法业户留下的市场空白,保证市民吃上无公害放心豆芽,胶南市财贸局引进了青岛福鸿蔬菜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金丁香”牌豆芽,6月10日,正式在大哨头市场开门营业。“金丁香”牌豆芽是青岛市“菜篮子”工程和豆制品行业协会重点推荐产品,它进入胶南,不仅为市民吃豆芽提供了安全保障,也进一步丰富了胶南“菜篮子”商品供应,是胶南“菜篮子”工作的一项重大成果,结束了胶南无“放心豆芽”,市民吃不上“放心豆芽”的历史,满足了市民对豆芽产品的安全、绿色消费需求,提高了市民生活质量。

6、集团消费“阳光食品工程”取得新突破。按照青岛市蔬菜办的要求,制定了*年度集团消费“阳光食品工程”实施意见,建立了“阳光食品工程”成员单位属地化管理制度,深入开展了“绿色食品进校园”、绿色蔬菜进军营活动,新发展青岛鸭井食品有限公司为“阳光食品工程”供应企业,按照20*年工作目标要求,我们将城区学校集体食堂纳入了阳光食品工程使用单位进行管理,帮助建立健全各种进货登记台帐和索证索票制度,杜绝不合格食品流入学校食堂。

7、蔬菜直供体系建设。大力开展蔬菜直供体系建设,目前已建设较大蔬菜产地批发市场3处,年交易蔬菜2.1亿公斤,交易额2.3亿元;城区销地批发市场1处,培育蔬菜经销商30家以上,日供应城区优质蔬菜100吨以上;在城区发展优质蔬菜直销店5处,在各大生鲜超市都设立了优质蔬菜直供点。

8、宣传贯彻《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办法》。《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实施以后,我们进行了大规模的宣传活动。一是印发胶南市财贸局关于认真学习国家商务部《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下发至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市直各有关部门,各市场、商店。二是对全市所有经营食品的商场、超市进行调查摸底工作。三是按照先城区、后乡镇的工作思路,召开了城区各超市、市场负责人会议,对《办法》进行了系统学习,并按照办法要求,探索5项制度的建设与落实。

9、“奥运食品工程”工作。根据青岛奥帆赛组委会以及“奥运食品工程”办公室要求,搞好配合,积极组织辖区企业申报参加第二批“奥帆赛食品供应备案企业”评选工作。组织青岛茂余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王台蔬菜精品园、青岛鸭井食品有限公司、青岛杰诚食品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申请奥帆赛食品备案企业。目前已有6家企业取得了“奥帆赛”备案企业资格。奥运食品工程的开展,既有力的推动胶南食品行业的卫生、质量上台阶,又为企业的宣传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又极大的推动了奥帆赛食品供应工作。

10、“绿色市场”的创建工作。按照青岛市“菜篮子”工程建设领导小组要求,我们积极开展农产品绿色市场创建工作。一是印发了创建绿色市场的标准、条件。二是组织各企业进行申报。目前已有6处市场报名创建青岛市绿色市场创建工作。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蔬菜质量仍然达不到居民所要求的安全卫生标准。目前,蔬菜质量仍然存在安全隐患,主要原因是目前的蔬菜质量检测还没有覆盖到全市的所有角落。虽然我市到目前为止已建有无公害蔬菜检测点11处,并投巨资建立了胶南市菜篮子商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但是检测点和检测中心现在主要是针对我市的各大超市及部分封闭式市场,一些集贸市场等暂时根本无法设立检测点,无法对其蔬菜质量进行监测,致使蔬菜质量检测存在很大的空白地带。

(二)私屠滥宰行为时有发生。私屠滥宰业户受利益驱动,为了节省屠宰费用,在家私自屠宰生猪和病害猪,致使市场上的生猪肉存在安全隐患。特别是一些饭店、宾馆为了获取暴利,专门使用未经定点屠宰的生猪肉,为私屠滥宰业户,提供了滋生空间。

(三)豆制品存在相当大的质量安全隐患。从对豆芽市场的抽检情况来看,豆制品的质量存在严重问题。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滥用生产加工药剂,甚至使用工业药剂来取代食用药剂。并且无视国家规定的药品添加限定标准,无限制的滥用保鲜剂等,致使豆制品中亚硝酸盐和亚硫酸盐的含量超标惊人。究其主要原因就是不法生产企业和商贩一味地追求利益最大化,千方百计降低生产成本而无视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四)居民的绿色消费意识淡薄。调查发现,居民的绿色消费意识不强。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我们的宣传力度不够;很大一部分人为贪图便宜,不愿到正规市场、超市购买,专门到集贸市场和流动摊贩那里购买。

三、下阶段工作打算

巩固“菜篮子”工作成果,以菜篮子商品质量卫生安全为主线,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努力开拓创新,全面实现“菜篮子”食品安全工作目标。具体做好如下工作:

(一)生猪定点屠宰工作。一是进一步巩固生猪产品市场准入及入市备案的工作成果;二是采取有效工作措施,严厉打击私屠滥宰生猪行为。对重点部位进行重点整治,净化市场环境,确保我市居民食肉消费安全。

(二)蔬菜检测工作。做好日常对各蔬菜检测点的监督检查,规范检测程序,抓好不合格蔬菜的协议销毁工作,同时争取市“菜篮子”商品检测中心通过省级认定。

(三)贯彻落实《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召开全市流通领域食品安全工作会议,部署开展工作,组建执法队伍,加强执法人员执法素质培训。

(四)绿色消费社区建设。做好农村“绿色消费社区”的试点工作,培育张家楼镇大泥沟头村、开发区管委辛屯村为农村“绿色消费社区”创建典型,做好其他社区的日常培训、讲座,开展好每季度的三方座谈活动。

蔬菜检测员范文第4篇

关键词:蔬菜食品 根源 安全 监管 保障

一、随着物质产品的丰富多样,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倡导绿色食品的理念也不断加强,蔬菜食品引起的社会焦点问题开始备受各界关注。一份绿色蔬菜食品从田间走向餐桌,根据有关规定,要历经农业、质检、工商等几大职能部门的监管,但为何还屡次有问题蔬菜事件发生?产生蔬菜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到底在哪里?

1.蔬菜种植户分散式生产的“精耕细作”,部分生产者违规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在蔬菜生产中使用的高毒高残农药和不合理用药,没经过统一部门的质量监管和技术指导,是蔬菜食品安全问题的源头 。

2.相关职能部门监管力度不强和监管的不及时到位,导致不合格蔬菜食品流入市场,是流通领域难以解决的一大难题。

3.对生产、销售不合格蔬菜的不法分子惩处力度不够,生产者、经营者违法成本较低,很多不法分子在利益的驱使下不管不顾,我行我素。

4.宾馆、酒店、学校、餐馆等团体单位的蔬菜采购人员的责任心不强,不管蔬菜来源如何也不管有不有合格证,从业人员罔顾消费者身体健康,一副事不关己的态度。

5.广大消费者尤其是低收入群体贪图便宜,从不正规渠道在马路市场购买未经检测的蔬菜,从而经常导致蔬菜中毒事件。

二、为什么要把控制蔬菜食品安全当头等大事?

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食品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民群众有着更高的期待,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更加凸显,解决质量安全问题十分迫切,刻不容缓。

首先,蔬菜食品安全成为重大的基本民生问题。从2002年起我们常德市历届政府就狠抓“放心”菜工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食菜安全已成为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成为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

其次,蔬菜食品安全与人民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宁可七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蔬。”蔬菜食品几乎每天都要上餐桌,如果食到农残超标蔬菜,重则急性中毒危机生命,轻则残留体内日渐累积而导致慢性疾病。

再次,蔬菜食品安全成为重大的政治问题。在现代传媒高度发达、公众对健康安全高度关心的时代背景下,食品安全问题具有显著的放大效应,食品安全这项工作做好了,就是各级政府最大的政绩。

三、怎样去保障好蔬菜食品安全?个人建议从以下三大环节入手,构筑食菜安全防护墙。

1.生产环节:

现在蔬菜种植一般都是基地生产和小家小户,对基地生鲜果蔬食品安全在民众心中有着特殊的分量。目前常德是全国蔬菜安全监控最严格最早的城市之一,多年来未发生过重大蔬菜食品安全事故。在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可以说,我们的上级领导部门食品安全办为“安全”把关,倾注了全副心血。提高食品安全,更重要的是构建一个健康、完整的流通体系。

对于小家小户小农种植户最好以生产队、合作社形式进行宏观管理,在蔬菜种植生产过程当中,通过派科技人员下到乡间田头进行专门技术指导,科学用药,合理用药,用各种防治手段对其质量进行控制。在控制病虫超出危害的同时,还要保证最终它的残留不超标;

对于蔬菜生产基地,实行公司化种植模式。生产基地全部按照订单式管理,并且采取雇佣工人劳作,统一发放农药、肥料等方式,从源头上控制蔬菜食品安全。充分发挥“上连生产、下接消费”产业链的组织功能。蔬菜上市前,检测中心要通过抽样方式,根据田块大小抽取1-3个样本进行检测,同一块田作为一批,确保检测的准确性,杜绝任何“问题”蔬菜提前流入市场。

2.流通环节:

上海流通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汪亮直言不讳地说,“市场化改革后,计划经济时代的国有流通体系崩塌,但是新的流通体系实际上并未建立,我们依然停留在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上,千家万户撒不同的农药,怎么控制?”

目前,常德市所有配备检测室的农贸市场基本采取的是“先检测,后销售”的管理模式。每天清晨从各生产基地运来的农产品,都要在销售接受驻场检测室的抽样检验。

对于蔬菜批发市场,如果相关人员人手不够,会导致未经检测蔬菜流入市场,建议在非常时期加大工作人员队伍,对于每一辆货车进入市场之前,必须先进行IC卡登记,卡片上不仅记录货主信息、原产地,也要显示该货主历次的进场记录,已经进行过登记的认真进行核对,IC卡信息直接传输到检测中心的监管处,监管处派专门人员到车上随机抽样送检,这样就会防止他人合格品顶包、临时冲洗等违规行为,从而提高了安全标准,加强了检测手段。针对检测不合格,复检仍不合格的蔬菜,我们及时通知执法人员就地销毁,绝不会让其流出市场。农产品批发最好实行品牌化经营:比如在日本,无论是中央市场还是地方两级市场,常年入驻的批发交易主体不是个体农民,也不是城市个体商贩,而是拥有批发品牌的中小批发企业。它们在场内拥有固定的仓库、初级加工车间和分装车间,并有常年固定的分销网络,以及分销商协议。批发交易是驻场批发商与定单生产基地的农协之间的交易,下游分销也是通过常年固定的零售渠道分销,而不是个体商贩驻场与上下游不知名的各自分散的对手进行交易。批发商对交易后的农产品进行清洗、切割、剥叶、分类、冷冻、包装等初加工程序后放入批发周转箱,封上带有商品各种信息的条形码,并贴上自身的批发品牌,再委托第三方的城市物流将商品输往不同的分销点,以承担商业信誉;同时,也便于问题商品的追索。这种管理模式确实能够有效保障农产品的消费安全。

对于零售农贸市场,政府在各个市场都设有蔬菜检测室,每天清晨我们工作人员就要到位,在经营户摆放上市之前抽取蔬菜样品快速进行检验,遇上不合格蔬菜及时通知执法人员和市场管理方对起进行销毁处理。但这样只限于进场的固定经营户,那些市场周边的四处游击的临时经营户就无法控制到位,为食菜安全留下极大的安全隐患。对于未来流通体系的发展趋势,我认为,一个是对固定农贸市场容量加大加强,另一个是尽可能取消临时菜市场,做到上市蔬菜都必须经过检测合格,保证蔬菜安全。

3.消费环节:

在所有环节中,这应该是消费者最能把握的环节。现在常德市政府对蔬菜批发市场(甘露寺),城区几十家所有一定规模的零售农贸市场都配有蔬菜检测室,并配有检测人员对进场蔬菜进行及时快速准确的检测,我们消费者要去正规农贸市场买经过检测放心的蔬菜,买的时候看清检测合格单的检测日期、摊位、品种,有选择性的购买。对于单位、学校、宾馆等大型集体的蔬菜采购员更应注意采购安全,尽量够买经过检测的蔬菜,如实在没有合格单据,则可送检就近农贸市场检测室申请检测,对每天的进货渠道登记在案,做好备查。

我国的蔬菜食品安全问题存在于方方面面,从种植、上市、流通等到监管,都有让老百姓不放心的地方。从农田到餐桌,其中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出问题。解决蔬菜食品安全问题,要靠制度建设、全面检测、加大监管、广泛宣传、信息公示等各个方面联合起来,要靠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配套的管理体制创新,要加快推进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全面提升蔬菜食品监管水平,为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詹初航・为了明天的食品更安全・中国卫生・2004,11

[2]林玲・李章国・熊开科・食品安全及防范对策[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2,6.

[3]对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产生根源的剖析 饶红冀华 (光山县质监局检测中心河南光山 46540000)

蔬菜检测员范文第5篇

关键词无公害蔬菜;标准化;质量安全;监管;广西鹿寨

中图分类号F326.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1-0089-02

鹿寨县地处桂中腹地,交通十分发达,气候和土质都十分适合农业生产。从2002年开始,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到目前为止,已发展3.38万公顷通过无公害基地。

1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成效

1.1获得无公害蔬菜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逐年增多

2003年鹿寨县通过无公害蔬菜产地认定333hm2;2004年通过认定6 921hm2;2005年通过认定1 567hm2;到2008年累计通过产地认定面积33 820hm2。2005年鹿寨县黄瓜、苦瓜、茄子、番茄、淮山通过无公害产品认证;2006年辣椒、豆角通过无公害产品认证,淮山、芋头将申报绿色食品认证。

1.2蔬菜农药残留合格率不断上升

鹿寨县被自治区列为蔬菜质量监测县之一,同时也是柳州市重点蔬菜监测点。2004年蔬菜农残检测样品7 018份,合格率为97.8%;2005年蔬菜农残检测样品4 320份,合格率为96.9%;2006年蔬菜农残检测样品5 568份,合格率为97.5%;2007年蔬菜农残检测样品12 833份,合格率为98.0%;2008年蔬菜农残检测样品15 153份,合格率为99.3%,确保了广大消费者的食用安全。

1.3经济效益

2004~2008年鹿寨县无公害蔬菜面积累计为3.38万公顷,基地无公害蔬菜生产总产量154万吨,总产值16.94亿元,销售收入14.389亿元。

2基本做法

2.1成立组织,明确职责,加强管理

在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几年中,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将它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由分管农业副县长任组长的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业化开发领导小组(鹿政办发[2003]132号),成员由农业局、质量技术监督局、环保局、工商局、防疫站、教育和科技局主要负责人组成,切实加强领导、管理协调和监督,下设实施小组,由县经作站和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组成,具体负责无公害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县农业局推广中心与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分别签订实施责任状,各乡镇又与基地菜农签订无公害蔬菜生产责任书,明确职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2.2制定制度和生产标准

为了提高广大菜农的思想意识,使生产无公害蔬菜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制定了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生产公约》,并树牌明示。为确保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实施,制定了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管理规章制度,内容涉及:主管岗位责任制,技术负责人岗位责任制,技术员责任制,代销负责人职责,农药购进、施用、登记管理制度,肥料购进、施用、登记管理制度,用水管理制度,土壤监测管理制度,蔬菜农药残留速测工作制度,蔬菜农药残留速测室安全卫生制度,生产基地质检人员工作制度,基地蔬菜采收、销售管理制度。

从2003年起,结合鹿寨县蔬菜生产实际,参考各地标准化生产经验,先后制定了黄瓜、苦瓜、茄子、番茄、辣椒、豆角、淮山、芋头、大白菜、头菜、茨菇、马蹄等主栽品种的生产技术规程,其中淮山、苦瓜生产技术规程由柳州市质量监督局颁布实施。技术规程明确规定了各蔬菜品种育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技术要求,明确规定了禁止使用农药和允许使用农药用法、用量及最多使用次数、安全间隔期等要求,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技术含量较高。

2.3开展宣传培训,提高无公害认识和技术水平

在生产过程中,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办班培训等多种形式开展无公害生产技术宣传,特别是2006年、2007年以“广西百万农民党员实用技术大培训”和“八桂先锋行实用技术大培训”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在全县开展产品质量意识、无公害生产的重要性、必要性宣传,形成“户户讲无公害生产,人人讲产品质量”的氛围;同时依托县、乡、村3级农技推广体系,县经作站加强对乡镇农技人员及重点户、示范户无公害生产技术培训。5年累计举办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培训班316期,受训2.5万多人次,印发技术资料4.5万多份,通过宣传培训,菜农的无公害意识、质量意识和技术水平明显提高。

2.4以点带面,落实关键技术

针对鹿寨县蔬菜面广量大、种植品种多、技术难度大等情况,重点抓好示范基地建设,落实示范户。产前对示范户重点开展培训、产中召开现场会,以示范户、示范村为榜样,以户带村、以村带片,较好地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同时,县、乡2级技术人员分片包干,相互配合,深入田头,指导生产,平时帮助菜农解决生产难题。几年来,鹿寨县共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样板11个,面积2 413.33hm2,其中:雒容镇坭桥133.33hm2(辣椒、豆角、大白菜)、半塘村300.00hm2(辣椒、苦瓜、豆角、菜心)、竹车村66.67hm2(马铃薯);鹿寨镇角塘村66.67hm2蔬菜生产基地、新村100.00hm2芥兰包生产基地;寨沙镇646.67hm2淮山、头菜生产基地;四排乡233.33hm2苦瓜、辣椒基地;中渡镇333.33hm2番茄、芥菜、茨菇基地;平山镇500.00hm2芥菜、大白菜基地;江口乡六合村33.33hm2辣椒、番茄生产基地。引进推广蔬菜良种46个,推广蔬菜营养杯育苗技术27.00万公顷,推广蔬菜“三避”技术应用5.02万公顷。运用物理、生物技术防治蔬菜病虫害,减少农药使用次数,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加快了无公害生产技术的推广步伐。

2.5建立监督、检测体系,加强市场管理

为了保证无公害生产技术落实,2003年鹿寨县人民政府了《关于严禁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范围内购进、销售、使用甲胺磷等高毒高残留农药的通告》(鹿政通[2003]6号)。为此,建立了完善的标准监督、检测体系。一是通过县农业行政执法大队,对蔬菜投入品(种子、化肥、农药)进行监督、管理,设立无公害农药销售专柜,严禁高毒高残留农药在蔬菜产区销售和使用。二是通过建立完善的生产档案,对生产过程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三是通过市场、基地的检测,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通过几年的建设,鹿寨县设10个无公害蔬菜农药、化肥经销点。寨沙、四排、龙江、鹿寨、中渡、平山、雒容、江口、黄冕成立了农产品流动检测站,配备检测车辆及PR200A型农药残留速测仪,对市场每天抽检、对基地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抽检;同时建立质量档案,县级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负责对乡镇检测人员的培训、复检以及对县城各农贸市场农产品的检测。2007年鹿寨县共对18 700批次的蔬菜进行检测,合格率达99.4%。

2.6加大投入,完善服务

为确保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近年来,市、区级财政及部门共投入120万元资金,用途分为两部分:一是检测体系建设25万元,其中县级检测中心建设(检测室)7万元,行政执法车8万元;乡镇检测站建设6万元,流动检测车8辆(摩托车)4万元。二是基地建设,共投入95万元,主要用于无公害蔬菜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及新品种引进、示范基地建设。

3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是蔬菜标准化工作基础较薄弱,标准化观念不强,农业标准化知识的普及面和覆盖面不广,人才匮乏。缺乏标准化生产理念、品牌观念、品牌意识,难以推进专业化、规模化生产,无法壮大产业。二是标准化层次不高,标准化体系不够健全,推广体系不够稳定,实施过程中检查、监督力度还需加强。由于重视程度不够,对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投入不足,菜农投入能力不强等,导致产品质量标准不统一,技术措施不配套,标准化管理不规范。三是蔬菜产业化水平较低、龙头企业缺乏、规模效益差等,制约了无公害蔬菜标准化推广实施,市场占有份额较小,推动力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