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仓储物流贸易工作计划

仓储物流贸易工作计划

仓储物流贸易工作计划

仓储物流贸易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钢铁物流 物流园 研究

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十二部门联合了《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2013年10月18日),此规划的出台,必将对物流园区提档升级产生积极作用。而钢铁物流园区或将搭乘这趟“顺风车”,顺利完成转型升级。

一、国内钢铁物流园区现状

国内钢铁物流园区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产地型、消费型和交通型,或综合上述2—3种的综合型。目前,大部分园区为消费型和交通型,靠近消费地区,贴近终端用户,且交通便利。这些园区首先是钢厂或贸易商对自有资源进行剪切加工,其次为社会提供外来加工,而其加工业务首先依赖于自身贸易的带动。从钢铁物流园区的运营主体来分,大致有2类,即钢厂和贸易商。

1、钢厂建立物流园区

对钢厂来说,建设钢材加工配送中心或物流基地,能够延伸钢厂产品链,增加产品附加值,能发展更多直供户并贴近直供户,稳定销售渠道,有利于稳固钢厂与用户之间的供应链关系,形成自身完整的供应链体系,结成产业联盟,同时获取更为可观的利润。因此,目前越来越多的钢厂投身到建立加工配送中心的热潮中。

目前最为成功的钢铁物流园区建设者要数宝钢。为在全国主要的钢材消费地建立加工中心体系,构筑一个能够向国内外用户提供迅速的钢材配送和高质量服务的物流体系,宝钢国际与三井物产合资的宝井钢材加工配送中心已经排出5年计划,进一步深入汽车板激光拼焊、汽车零部件等下游领域,并在2012年在全国开设46家加工配送中心,加工能力从原来的300万吨增加到500万吨。宝井更多地引进了三井的理念和管理方式,在整体运营上处于国内前列,但其业务更多地还是为宝钢内部体系服务,此外,武钢、首钢、鞍钢、邯钢、马钢、攀钢等也斥巨资在各地建立多家钢材配送中心。理论上,钢厂具有自身强大资源优势,但由于其产品分销渠道较多是通过商和经销商实现的,有些钢厂所建设的钢铁物流中心不能和原有销售体系密切融合,导致钢铁物流体系脱离于销售体系之外,生产加工线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钢铁物流中心的作用不能得以较好地发挥。

2、贸易流通企业建立物流园区

贸易流通企业利用服务手段上的优势,通过与多家钢厂之间建立的稳定资源渠道,稳定上下游关系,成为钢厂和用户之间的重要桥梁。贸易商或相关联合,或与钢厂合资,或与用户合作,建立仓储和剪切配送中心。不仅贸易商,包括仓储加工企业以及钢材交易市场等都呈现出向钢材加工配送中心转型的趋势,以期改变仓储简单和加工设备相对简陋的状况,更好地赢得贸易商和用户的欢迎。目前,这个势头来得非常快,设备的档次及加工质量也越来越高,选址也更加的合理,不少专业仓库、铁路线已具备了专业仓储和剪切、配送的功能。这类钢铁物流基地以华南钢铁物流基地为代表。

华南(国际)钢铁物流交易中心,位于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三乐路乐从钢铁贸易物流加工区,是由广东欧浦钢铁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斥资6亿元兴建的,占地30万平方米,仓储量达150万吨,年钢铁加工能力达280万吨,该中心结合全球钢铁物流市场成功的经验模式,集钢铁网上交易、信息查询、销售、仓储、钢材深加工、配送、包装和银行服务为一体。采用电子商务的方式,开创了国内钢铁物流交易的先河,并与银行形成合作关系,方便商户融资,免却资金周转的烦恼。同时价格公开,透明。通过打造电子现货交易平台、电子合同交易平台、信息平台、加工平台、仓储平台、运输平台及金融质押服务平台,整合从采购、加工、销售到物流配送等供应链资源,真正实现了“一站式”交易,一条龙服务。

放眼全国,目前华东、华南、华北、西部地区都建立了大型的钢铁物流中心,尤其是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新兴的环渤海经济圈等制造业比较集中的地区,吸引和催生了大量钢材交易市场、仓库、加工中心,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民营贸易流通企业投资建设的。此外,在过去的10年里,外商合资(比如宝井)或独资建设的钢材加工配送中心非常多,特别是韩国和日本企业,已基本完成在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的布局。这些钢材加工配送中心运用其在国外的成熟管理模式和先进的技术设备以及雄厚的资金实力,通过其高效低成本服务,已占据我国相当一部分高附加值钢材加工市场,主要为家电、汽车、计算机、造船等行业服务。

二、国内钢铁物流园区的信息化建设

目前国内在建或已建成的钢材物流园区(交易市场或基地)有很多,通过对杭州城北金属材料交易市场、浙江物产杭州物流基地、浙江和平集团、浙江传化物流基地有限公司、上海大宗钢铁电子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上海逸仙钢材现货交易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国际钢铁服务业中心、华南(国际)物流钢铁交易中心、湖北省金属仓库、武汉661仓库、湖南一力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北辰区钢铁物流园区、上海宝山国际钢铁物流服务业基地、天津国际金属物流园区、上海宝山国际钢铁物流服务业基地、天津国际金属物流园区、上海吴淞国际物流园区钢材物流总部基地、钢领、浙江物产物流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宝山钢材交易市场、柳州红卫钢材市场等国内钢材贸易基地的研究发现,我国目前的物流园区(交易市场或基地)的信息化有三个层次。

1、传统交易

传统交易层次的钢材物流园区更严格的说根本不能称为钢铁物流园区,称为钢材仓库可能更为合适一些,因其在我国还大量存在并发挥一定的作用。这里对其进行简单的描述。这种钢材仓库一般处于交通便利地带,但其为钢材经销商提供的功能非常单一,仅仅提供仓储、库存信息查询和简单加工(如开平)等,信息化水平较低,各经销商交易方式大都采用电话、传真等传统方式,缺少现代化的管理信息系统来整合公司的仓储、销售、财务、管理等部门,未建成健全的配送体系。目前钢材配送主要由客户自己联系运输车辆,而客户多数采用公路运输,运输成本比较高。同时配货时间也较长,社会资源的利用率偏低。

2、现代化的传统交易

现代化的传统交易是指已经开始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对传统的物流进行整合的阶段。处于这种层次的钢铁物流园区的特点是建立集钢铁深加工、仓储、配送、分销一条龙的钢铁流通新体系,发展全国性流通网络,不断完善服务项目和整个服务体系,将园区建设成为功能全面的现代化钢铁流通企业。此外,园区积极开展钢材电子商务网络建设,内部实现了专业化的ERP管理,对外有钢材电子商务网络及客户自助系统、领先的科技技术、高标注的网络设施为依托,努力为客户提供便捷、安全电子交易平台。

3、现代化交易

现代化的交易可以说是我国目前钢材交易的最高层次。主要以华南(国际)物流钢铁园区为代表。华南钢铁物流园区从规划到管理都引入先进国家的模式,结合全球钢铁市场成功的经营模式,建设成了一个环境优美、配套完善、集钢铁网上交易、网上信息、销售、仓储、深加工、配送、包装和银行服务于一体、凸显现代物流“多位一体”的现代化国际钢铁物流中心。华南交易中心以高新科技、高度集约、完善配套、超大规模为显著特征,充分整合国际国内资源为钢铁生产厂家、贸易商和终端用户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此外,华南钢铁物流园区的电子钢铁交易平台是投资4796万元建成的。钢铁交易系统提供与电子钢铁信息平台、电子钢铁加工平台、电子钢铁运输平台、金融质押服务平台相连的支撑系统,为客户提供信息、交易、仓储、加工配送、金融质押、公共保税等一站式交易,并将“现货远期交易”发展到国际水平。

三、国内外关于信息平台的文献综述

国外对于信息平台的研究只要从微观角度,涉及宏观的并不多。国内信息平台的研究主要从两个角度:一是从计算机通信工程的角度对物流信息平台的具体构建进行研究下;二是从宏观规划的角度对物流信息平台的战略目标、体系结构等进行研究,如同济大学张锦教授的《城市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内涵和规划设计》深入分析了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内涵和逻辑关系,论述了统一开放的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系统完整规划设计内容。刘兴景、戴禾、杨东援的《物流信息平台发展规划框架分析》对物流信息平台规划理论与方法进行了探讨,得到了物流信息平台规划分析的框架内容,并从方法论角度对物流信息系统体系结构、公共信息平台等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析探讨。刘晓馨的《BH物流园区信息平台》,朱国强的《第三方物流信息平台的设计》,孙乘芳的《物流园区信息平台规划研究》等论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信息平台做了研究。李修海的《我国医药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模式应用研究》,江红军《林业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与模式探讨》,吕建伟的《我国汽车行业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分别对信息平台在医药、林业和汽车行业的应用做了探讨。从公开发表的文献来看,我国在信息平台建设方面还远远落后于国外,很多工作基本上仍处于探索性阶段,还没有被广泛接受。对于钢铁贸易行业更是如此。国内已建成的拥有钢铁信息平台的地方有上海国际钢铁物流基地、华南(国际)钢铁贸易信息平台和天津北辰钢铁物流园。这些钢铁物流基地(园区)的钢铁贸易信息平台都是最近几年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营的,相比国外的信息平台还存在很多不足需要不断的完善。

(注:本文属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2G351“武汉钢铁物流贸易园区创新研究——开启武汉‘钢联网时代’”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王之泰:中国需要物流基地[J].中国商贸,2000(3).

[2] 汪鸣、冯浩:我国物流业发展政策研究[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3] 邢以群、丁璐:物流基地赢利模式探讨[J].综合运输,2003(4).

仓储物流贸易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2009年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关键一年。发展改革委经贸系统紧紧围绕中央确定的宏观调控目标,研究采取有针对性的调控措施,克服对外贸易遇到的巨大困难,推进国际经贸合作,保障粮棉等重要商品供求总量平衡和市场基本稳定,完善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在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稳定外需,努力减缓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2009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世界经济大幅下滑,国际市场需求严重萎缩,我国外贸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我们配合有关部门出台提高部分高技术含量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退税率、取消或降低粮食和化肥等产品出口关税、调减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等一系列稳定外需、支持外贸发展的政策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外贸发展出现积极变化。一是外贸进出口下滑势头明显放缓。二是大部分主要贸易伙伴自我国进口比重上升。三是大宗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降幅相对较小。四是贸易条件改善。

(二)应对摩擦,维护国内产业利益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贸易保护主义逐步升温,我们配合有关部门,一方面研究对策、答复问卷,积极主动应对贸易摩擦;另一方面对美国滥用贸易救济措施的做法,诉诸WTO争端解决机制。另外,继续推动和拓展双边和区域经济合作,探讨与更多贸易伙伴建立自贸区的可行性,为我扩大开放创造有利条件。在内地与港澳更紧密经贸合作协议(CEPA)的框架下签署了补充协议六,在服务贸易方面进一步扩大对港澳开放。

(三)加强调控,保证重要商品供求总量平衡和市场稳定

针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负面影响,我委代国务院起草了《关于稳定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在重要商品调控方面,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大收储力度,保护农民利益。今年累计托市收储粮食10386万吨、油菜籽537万吨、棉花272万吨、食糖36万吨。国内大宗农产品价格稳步回升,农民种植收入增加。年初将化肥淡季商业储备规模由1200万吨增加到1600万吨,达到全年用肥量的15%,保证农民用肥需要。

二是及时组织销售,保证市场供应。组织国家临时存储粮食在批发市场上公开竞价销售,组织中央储备和临时存储粮油跨省移库,适时安排部分临时存储玉米、大豆定向销售给加工企业。为满足纺织需要,及时投放国家储备棉,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国家储备糖投放市场调控预案并适时组织实施。安排260万吨淡储尿素提前出库投放,稳定了区域市场。

三是加强进出口调控,平衡国内供需。适当安排供需相对比较宽裕的粮食品种出口,合理引导大豆等紧缺粮油品种的进口。适当增加成品油出口总量,维护了国内石油行业的平稳运行。

(四)推进改革,夯实大宗商品调控基础工作

一是实施化肥流通体制改革。8月24日,国务院公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化肥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实施了以放开化肥经营限制、规范企业经营行为、鼓励连锁集约经营、强化市场监督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化肥流通体制改革。

二是加快推进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目前已有2044家棉花加工企业完成了技术改造,占规划数的85%;全国已建成88家仪器化检验实验室,检验能力达到530万吨;2008年度经仪器化检验大包棉427万吨,是上年度检验量的2倍多,超过2008年全国棉花产量的一半。

三是认真组织开展全国粮食清仓查库,为各级政府做好粮食宏观调控工作打下较好基础。

(五)加大投入,支持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研究制定《粮油仓储设施建设方案》,安排中央投资22.78亿元,支持建设粮食储备仓容340万吨、中转仓容100万吨、食用油罐130万吨、烘干机273套(新增烘干能力1182万吨)。同时,研究制定中央直属棉花、食糖储备库规划建设方案,继续做好中央直属储备肉冷库建设方案的组织实施工作。

二是安排3亿元支持110个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系统和检验检测系统建设。

三是物流业调整和振兴专项资金中有2.7亿元,用于支持87个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项目建设。

(六)出台规划,促进物流业发展

在前期编制的《物流业发展规划纲要》基础上,制定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并已列入十大调整和振兴产业规划。各项组织实施工作全面铺开。

一是建立落实规划的协调机制。制订了《落实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部门分工方案》,建立了工作小组,协调规划落实相关事宜。

二是组织实施物流业调整和振兴项目。制订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专项投资管理办法》,利用扩大内需中央投资6.716亿元,重点扶持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标准化推广等5类共232个项目,带动社会投资300多亿元。

三是制定促进物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赴长三角、珠三角开展“促进物流业发展政策调研”,起草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此外,还开展了绿色物流、化学危险品物流、第三方物流等专项课题研究工作。

四是编制专项规划。进一步修改《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将于近期;启动了《物流园区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五是推动物流领域国际合作。将物流列入中日高层经济对话框架,建立“中日流通与物流司局级对话机制”,今后每年将轮流在两国召开物流对话会议,开拓了双边合作的新领域。

另外,积极落实搞活流通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积极参与完善家电下乡政策措施,牵头赴山西和内蒙古两省区督查家电下乡实施情况。从全国实施情况看,家电下乡政策效果明显。2009年1—10月,家电下乡产品共销售2466万件,销售额达到462亿元;县、县以下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同比增长16.4%和15.6%,均高于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二、2010年经贸工作面临的环境和形势

(一)实现外贸与国民经济同步增长的难度较大

从外部环境看,一方面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外需萎缩尚未出现根本转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9年10月份《世界经济展望》称,全球经济衰退正在结束,但复苏势头疲弱,经济活动仍然远远低于金融危机前的水平。预计2009年世界经济将下降1.1%,2010年恢复到增长3.1%;2009年世界贸易量将下降11.9%,2010年恢复到增长2.5%。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联合国预计发达经济体到2010年失业率会高于10%,消费能力短期内难以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另一方面,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加剧了我国出口困难。2009年我国出口产品共遭遇22个国家和地区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反补贴、反倾销、特保等)114起,涉案金额127亿美元。

从国内因素看,一是低成本发展优势削弱。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纺织行业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已接近每小时1美元,而越南、柬埔寨和孟加拉国等国家分别为0.29美元、0.36美元、0.22美元。二是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随着全球经济进入深层次调整,美元长期看呈贬值趋势,人民币可能更多承受美元贬值的压力。三是贸易融资困难。尽管国家出台多项金融支持政策,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力度,但落到实处的少,银行放贷慎重,中小企业贷款难仍较普遍。

仓储物流贸易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一、大力发展保税物流的重要意义

现代物流可分为保税物流与非保税物流,保税物流是现代物流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从现代海关管理的角度来审视物流而得到的一种印象。在我国海关制度中,保税是指货物经海关批准未办理纳税手续进境,在境内储存、加工、装配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作以下定义:保税物流是指经营人经国家管理机关批准,将保税货物从供应地到需求地实施空间位移过程中的服务性经营行为,包括进出口货物在口岸与企业、口岸与特殊区域、保税场所之间、在特殊区域与保税场所的内部、特殊区域和保税场所之间,以及境内区外进出口货物与特殊区域、保税场所之间的流转。近30年经济的高速发展已使中国成为全球重要的制造中心和国际贸易的重要市场,这就需要中国建立高效率、低成本的现代物流体系,特别是建立类似国外自由贸易园区的海关监管制度和体系,这样才有可能以更快速度、更低成本和更小风险开展国际采购、转口贸易、国际配送、流通性加工与增值、供应链综合管理等现代物流活动。在这种背景下,有中国特色的保税物流概念应运而生,多层次的保税物流体系也逐步形成。

(一)保税物流在整个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产业价值链的角度分析,保税物流在保税贸易的生产、交换和消费等诸环节中地位十分重要。围绕保税加工和保税服务,保税物料经由采购、储存、分拨、运输、加工、组装而形成制成品;根据生产和消费等市场需要,中间产品或制成品按照合同约定运往消费地,并相应产生生产和消费,在整个过程中,保税物流都是必经环节。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角度审视,发展保税物流具有以下作用:一是有利于产业链从保税加工向保税服务环节延伸,从而实现保税政策对产业链的全覆盖;二是有利于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保税加工的附加价值,降低产业价值链的“凹度”;三是有利于促使更多企业进入较高附加值产业,从而使价值链从低端向高端跃升;四是有利于吸引产业链前端研发设计的进入和后端营销渠道的建立,从而取得各个产业价值链环节的竞争利益。

(二)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对保税物流的需求

从国内外经济形势看,虽然世界经济衰退的趋势有所减缓,但在全球贸易壁垒抬头的大环境下,出口企业不同程度地遇到对外订单下降的影响。此外,人民币汇率上升、原材料成本和用工成本不断增加等多重压力导致企业利润空间压缩,竞争力下降,加工制造业有衰退的趋势。与此同时,在国际金融海啸的冲击下,一些跨国公司为降低成本,关闭了海外生产基地来华投资,向我国集结研发、物流和结算等具有总部经济特征的产业。在地域选择上,这些企业往往优先选择具有较强保税物流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因此,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成为承接高端产业转移,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解决劳动力就业的重要经济平台。从企业发展的动向看,一是许多传统产业已逐步进入到过度竞争状态并形成买方市场,产品竞争的焦点逐渐转向生产环节的产品技术创新和流通环节的渠道创新;二是高质量、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的制造业企业,逐步采用以客户为导向的“网络订单”、“按单生产”模式,追求“零库存”、“VMI供应商库存管理”、“JIT灵捷制造”等现代物流管理和生产经营模式,其价值也迅速向研发、分销和服务等领域转移,并进一步影响企业对核心竞争力的选择。企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无疑对物流系统的发展提出了新需求,需要通过发挥保税物流的政策和功能优势,吸引全球或区域性物流配送中心转移到加工企业所在地,开展以保税加工为中心的保税物流服务,达到最靠近生产工厂、实现物流成本最小化的目标。

二、我国保税物流发展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要发展保税物流业务,必须对我国目前保税物流的政策框架、发展状况、存在问题有一个全面了解,为此,广州海关作了重点分析。

(一)我国保税物流的政策框架

现有保税物流运作载体包括特殊监管区域和保税监管场所两大类型。按照政策功能优势的大小,特殊监管区域可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跨境工业园区),第二层次是保税物流园区,第三层次是保税物流中心;保税监管场所可划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综合保税仓,第二层次是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仓库。它们的政策功能优势如下:

1.特殊监管区域

(1)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跨境工业园区)

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跨境工业园区)是目前我国发展保税物流和保税加工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区位优势最明显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港区将港口作业区域、仓储物流区域和出口加工区域连结一体,实现整体化运作、全方位的配套服务。保税港区主要功能:一是保税加工,对区内保税加工不实行银行保证金台帐制度;二是保税物流,包括国际中转、国际采购、分销和配送等;三是港口作业,货物在港区内的停留不设时间限制;四是国际贸易,区内企业可从事转口贸易、交易、出样、订货等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五是商品展示,包括区内、外货物展示;六是研发和检测维修。其主要政策优势:一是境外货物人区保税;二是国产货物入区退税;三是区内交易免税;四是区内企业基建物资、机器设备和自用物品从境外人区免税;五是区间货物流转免税;六是二线进出区按货物实际状态征税;七是一线进出区货物不实行进出口配额、许可证件管理。在海关监管层面,海关对其实行封闭式管理、计算机联网监管,以企业为单元建立账册,并实行备案制管理。经海关批准,企业可按月分送集报;对区内开展保税加工业务,不实行台帐管理和合同核销制度。

(2)保税物流园区

保税物流园区是经国务院批准,在保税区规划面积或者毗邻保税区的特定港区内设立的、专门发展现代国际物流业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物流园区主要具备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和国际转口贸易四大功能。主要政策优势:一是境外货物进入园区实行保税,出区内销货物按实际状态征税;二是境内货物进入园区实行出口退税政策;三是园区内货物之间流转不征收增值税和消费税;四是对园区与境外之间进出的货物一般不实行进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五是货物可在园区与其他海关监管区域、场所之间进行自由流转。在海关监管层面,海关在园区派驻机构,实施全封闭围网监管、电脑监控、电子卡口、企业联网等措施,对进出园区的货物、运输工具、个人携带物品及园区内相关场所实行24小时监管。保税物流园区通过“区港联动”将保税区的保税仓储功能与临近港口的装卸运输功能整合起来,实现保税区与港口的一体化运作,重点发展仓储和物流产业。从而使园区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境内关外”自由贸易园区的功能,即“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自由,人区退税”。

(3)保税物流中心

保税物流中心是由一家企业法人经营,多家企业进入并从事保税仓储物流业务的特殊监管区域。.其主要功能定位与作用:一是保税仓储;二是开展流通性简单加工和增值服务;三是全球采购和国际分拨、配送;四是转口贸易和国际中转;五是口岸功能。但是,保税物流中心不得开展保税加工等业务。保税物流中心主要政策优势:一是境外货物进入保税物流中心,海关给予保税;二是境内货物进入保税物流中心享受出口退税政策;三是保税物流中心与境外间进出的货物,一般不实行进出口配额、许可证件管理;四是中心内货物出保税物流中心进人境内的,视同进口;五是保税物流中心与其他海关监管区域、场所之间货物可进行自由流转。在海关监管层面,海关对保税物流中心实行封闭围网管理和计算机联网监管。

2.保税监管场所

(1)综合保税仓

综合保税仓即原来的保税物流中心A型,是在整合“两仓”功能的基础上,根据现代物流的发展需要赋予其若干新功能所形成的、由一家企业法人经营,专门从事保税仓储物流业务的保税监管场所。在政策功能与海关监管方面,综合保税仓与保税物流中心基本相同。

(2)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仓库

保税仓库是目前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保税形式之一,按照使用对象不同分为公用型保税仓库、自用型保税仓库。其主要政策与功能优势:一是保税仓储,即货物在进入保税仓库环节以及存储期间,海关不征收进口税;二是简单加工,货物可以在保税仓库进行包装、分级分类、加刷唛码、分拆、拼装等流通性简单加工;三是转口贸易,进口货物在仓库内存储后不经加工即转手出口到其他目的国或地区。在海关监管层面,海关对保税仓库实行电子账册监管;企业凭电子账册直接向海关监管现场办理通关手续,经海关批准可以办理集中报关手续;企业定期向海关申报保税货物进、出、存、转情况;保税仓库要专仓专用,不得存放非保税货物;货物存储期限为1年,经海关同意可予以延期。出口监管仓库也是传统的、最基本的保税物流形式之一,分为出口配送型仓库和国内结转型仓库:前者主要适用于货物配送出口,货物原则上不得转内销;后者储存货物则可以转内销。其主要政策与功能优势:一是保税仓储,即货物在出口监管仓库存储期间海关不征进口税或出口税;二是简单加工,即货物可以在仓库内进行品质检验、分级分类、分拣分装、加刷唛码、刷贴标志、打膜、改换包装等流通性加工;三是国际配送,即对国内货物进行分拣、分配或进行简单的临港增值加工后向国内外配送;四是出口监管仓库之间、出口监管仓库与其它海关监管区域、场所之间可以进行货物流转;五是配送型仓库实行出口退税。在海关监管层面,海关对出口监管仓库实施计算机联网管理,但未实行电子账册监管;经海关批准,企业可以办理集中报关手续;已售予外商的货物如转境内销售,按国货复进口办理;所存货物存储期限为6个月,特殊情况可延期;企业编制仓库月度进、出、转、存情况报表和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并定期报送主管海关审核。

(二)我国保税物流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保税物流政策很大一部分都服务于加工贸易,伴随着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和对外贸易的多样化,保税物流需要进行政策整合和功能叠加,适应和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要求。作为中国现代物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保税物流秉承了服务贸易的优势,有利于带动我国的高新科技、金融、运输、旅游、会展乃至地区总部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壮大,增强我国的“软实力”,备受政府和企业青睐,成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有利工具。在保税物流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和关注之后,从政府角度,构建功能强大的保税物流区域,建立统一、高效、便捷的保税物流管理模式,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成为保税物流发展的主要目标。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加工贸易蓬勃兴起,海关设立了主要以服务加工贸易进口料件为主的保税仓库和专门存放出口产品的出口监管库,建立了上海外高桥等12个保税区。从2000年开始至今,加工贸易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支柱,由制造业带来的物流服务业的迅速成长,促使国家出台了符合实际发展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政策,先后设立了54个出口加工区,形成了以长三角地区为主,珠三角、环渤海地区为辅,兼顾东北地区和中西部内陆地区的格局。2003年国务院相继批准在上海、大连、天津、青岛、张家港、宁波、厦门、深圳、福州和广州等地区开展区港联动的保税物流园区试点。2004年苏州工业园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上海闵行先锋保税物流中心A型开始试点。2005年6月,中国第一个保税港区——上海洋山保税港区正式经国务院批准设立。2006年以来,天津东疆、大连大窑湾、海南洋浦和宁波梅山岛等保税港区,苏州工业园区、白云机场等综合保税区相继成立。截至目前,我国共有保税仓库746家、出口监管库112家,保税物流中心25个,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域99个,形成了具备采购、运输、存储、检测、分销、分拨、中转、转运、包装、刷唛、改装、组拼、集拼、配送、调拨等增值服务功能的、较为完善的保税物流体系。产业聚集、区域聚集等效应和物流环境,包括物流基础设施、物流管理政策和制度以及物流服务质量和水平等,已成为投资者评价一个地区投资环境的重要内容。保税物流可以为加工贸易企业提供便利的综合物流服务,通过提供深加工结转等政策,利用监管仓库、保税港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充分发挥保税物流功能优势,延长加工贸易的国内增值链,逐步将加工贸易从外贸增长型向质量提高型转变,进而提高加工贸易增值率和国际竞争力,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三)保税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保税物流与一般的物流系统没有本质区别,同样追求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作效率。国家为了保证进出口货物的合法性,防止可能存在的漏税、漏证情况,设计了不同层次的政策框架适应不同发展需求,在管理上,海关在特定区域实行物理围网和信息围网,制定一系列严密、规范的程序来保证保税制度的执行。随着保税物流业务发展,这些政策框架和监管要求,逐步显现出弊端,与保税物流业务的高效率、低成本发展要求不太适应。主要表现为:

1.特殊区域和两仓形式多样、功能单一、部分管理制度缺失

目前,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包括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跨境工业园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和保税物流中心。各种区域功能类似但存在差异,区内外政策不协调、各地发展不平衡;缺少统一的设立标准和退出机制,相关管理制度有待完善;海关对部分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以及出口加工区拓展保税物流功能和开展研发、检测、维修业务尚未出台具体的监管办法。由于区内外政策无法实现差异化管理和部分配套管理制度上的缺失,导致企业人园人区意愿不强,招商引资困难。此外,“两仓”(保税仓库、出口监管仓库)由于政策限制和功能单一,相互隔离,无法适应现代物流运作和加工贸易发展的需求。保税物流中心A型虽然整合了“两仓”功能,但准入门槛较高,投入建设成本高且难度大。

2.保税物流布局规划不合理

目前,我国各类特殊监管区域和保税监管场所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特殊监管区域77.5、保税监管场所93.2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仅占22.5和6.8。客观上制约了保税物流业务在区域间的均衡发展,同时,由于特殊监管区域具有产业、税收、贸易、金融等政策优势,兼具保税加工、保税物流、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等功能作用。部分地方政府也把申报建设特殊区域作为“政绩任务”,缺乏充分的调研和论证,盲目申请和重复建设特殊监管区域,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

3.区域管理模式不合理

在特殊区域一线通关环节,除可免税、免领许可证外,区内企业仅名义上使用“备案清单”,通关流程依然基本等同于其他报关制度规定,无法真正做到一线放开;“区区流转”、“区域与其他口岸间流转”并无新的简化措施,仍按转关模式由海关监管车辆承运;口岸物流与保税物流的关系也未完全理顺,“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仍较难实现,也没有根本改变围网内企业的物流成本比围网外保税企业成本高的不合理状况,无法体现效率优势,导致特殊监管区域应具有的“一线放开、二线管住”优势变成了“一线管严、二线管死”。

4.特殊监管区域业务种类单一,对非保税物流业务缺乏政策支持

特殊监管区域规定只能开展保税业务,未对开展非保税业务的需求提供政策支持,严重制约特殊监管区域的发展。例如,由于非保税货物不能以关税“不征不退”方式进入特殊监管区域(保税区除外),既限制了区内物流业务的操作空间,又造成企业成本增加和服务效率损失,在很大程度上使特殊监管区域失去了吸引跨国企业从事物流集成服务(尤其如采购、分拨、配送等业务)的优势,与国家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个资源的战略相悖。

5.特殊监管区域管理体制复杂

较之其他监管区域或港口的管理,特殊监管区域管理的复杂性成倍增加。除了原有的海关、检验检疫、外汇、财政、税收、外经贸、工商等条线外,还涉及口岸、港口港务、海事、边检等业务主管部门,共涉及十多个领域或方面。既有国家直属的监管部门,也有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派出的办事机构、开发运作企业等等,协调工作难度更加突出。

6.信息化管理不完善

一是单一的备案式管理难以适应现代物流发展需要。海关H账册无法实行记账式管理,移植自保税加工的“先备案后通关”作业模式不利于提高通关效率。二是海关H账册的系统容量难以满足系统稳定运行需要,数据的传输和读取相对缓慢,经常出现数据无法传送或“内存溢出”的情况。三是H账册系统与辅助管理系统衔接不紧密,各地海关开发的特殊区域信息化辅助管理系统,尚未能与H账册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导致企业和海关都需进行重复录人、审核操作。四是海关无法在H2000系统建立保税区、出口监管仓库的电子账册,缺乏对其实施联网管理的制度和手段。此外,保税物流经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各相关管理部门也亟需通过计算机联网方式加强对物流企业的管理。

三、发挥海关在推动保税物流发展中的作用

海关作为国家行政执法机关,一方面,要通过提供宏观决策意见,积极参与政策引导,为保税物流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条件;另一方面,要通过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发挥自身职能作用,为保税物流业务的开展提供高效便捷的通关环境。从政策层面和海关管理层面出发,我们认为应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保税物流的健康快速发展。

(一)加快特殊监管区域和保税监管场所的整合优化

特殊监管区域和保税监管场所是承载保税物流运作的平台,当前,区域和场所建设首先要解决的,是由于类型过多导致功能单一、政策不协调以及管理模式不统一等问题,要将现有各类区域和场所进行整合,配置统一的政策、功能,执行统一的管理制度和监管模式。按照目前特殊监管区域和保税监管场所的功能特点,应循序做好下列工作:一是全面推广出口加工区拓展物流、研发、检测、维修等功能的试点,实现以保税加工为主、保税物流为辅的功能组合;二是在保税区现有政策框架下叠加入区退税政策,使“入区退税”真正成为增强特殊监管区域竞争优势的举措;三是对具备条件的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跨境工业园区分别整合为保税港区或综合保税区,按照“优化存量,控制增量,提高质量”的要求,提高特殊监管区域效益,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四是在“局部整合”完成的基础上,对特殊区域的功能、政策、监管模式和管理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形成具有政策功能和配套管理落差的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和保税物流中心;五是整合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仓库,形成综合保税仓库,在一定条件下赋予其出口货物人仓退税功能,加紧出台“综合保税仓库管理办法”。

(二)进一步完善海关保税物流管理制度和监管模式

在构建现代保税物流体系中,要不断完善与之相配套的海关管理制度和措施,建立适应现代制造业、物流业、服务业发展规律、符合国际惯例、严密监管与高效运作的监管模式。具体来说,一是制定特殊监管区域、保税监管场所以及区域(场所)外保税加工企业的货物流转办法,实现各类区域、场所以及区域(场所)外企业间货物的便利流转和有效监管;二是要充分发挥围网监管优势,最大限度简化一线监管手续,建立比保税加工更简化的保税物流电子账册监管模式,采取“以报代备,以查代销”等方式,真正实现特殊监管区域“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自由”的管理原则;三是在现行转关运输监管制度的基础上通过“联动”方式简化手续,使“属地报关、口岸验放”、跨境快速通关等改革成果惠及各类“区域”和“场所”内的企业,进一步提高保税物流货物“全程大通关”的效率;四是尽快解决区外企业在区内设立分支机构的海关编码注册登记问题,支持企业分支机构利用特殊监管区域开展保税业务;五是要加强与商检、质检等相关部门的联系配合,进一步创新管理机制、简化作业流程、提高管理效能,实现通关监管的“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同时,简化区内货物流转手续,实行月度集中报关方式进行管理。

(三)合理规划布局特殊监管区域和保税监管场所

针对特殊监管区域和保税监管场所主要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且各地不同程度存在重申报、轻建设、重复申报功能政策相类似的特殊监管区域的情况,一是要结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引导东部地区保税物流载体发挥更大的集聚和辐射作用,鼓励中西部地区建立与保税加工相配套的保税物流网络,更好地推动产业梯度转移;二是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职能作用,按照“谁申办谁负责”的原则,做好特殊监管区域规划建设各项工作。各地方要从客观实际出发,认真分析本地区经济基础、产业结构、开放程度、交通条件以及综合效益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做到合理布局、据实申办、规范管理、科学发展;三是要建立区域、场所和相关企业准人退出机制,将是否有利于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现代物流业发展,是否有利于各类资源效益最大化作为制定区域、场所和相关企业准入退出标准的关键要件。

(四)完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管理体制和机制

国际上自由贸易区、自由港区的行政管理一般都实行充分授权、高度统一、简化便捷的管理。在•行政管理和货物监管方面,“区事区办”已成为惯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实行“港区合一”,实际上是实现了对原有港口、航运、物流、监管等管理服务体系的跨越,客观上要求深层次的整合,需要在利益格局、管理制度实现“合一”。因而,海关特殊区域迫切需要在管理体制和机制上进行创新,避免多部门平行分散出台政策和实施管理的格局长期延续,需要在国家层面形成统一和权威的制度框架,并明确管理机构及其职责。一是在宏观政策上建议总署报请国务院同意尽快召开全国特殊监管区域工作会议,统筹解决全国特殊监管区域的整合优化、规划布局、入区产业导向以及准人退出机制等问题。研究对具备国际贸易经营主体资格的区内企业赋予国内贸易经营主体资格的政策支持;二是可考虑在海关总署设立办事机构,主要负责牵头制定特殊区域整合具体方案及布局规划,组织各部门研究制定有关政策法规,开展特殊监管区域设立的审批、验收和日常管理指导,督促检查特殊监管区域整合发展有关政策的落实情况,协调解决管理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三是在地方政府层面,省级人民政府要明确特殊监管区域的归口管理部门;四是要理顺部门间的联系配合机制,涉及特殊监管区域管理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分工,各司其职,协同配合,共同做好特殊监管区域的建设、管理和服务工作。

(五)正确处理保税物流与非保税物流的关系

保税物流管理是企业供应链管理的一部分,物流活动无论是在保税状态下或是在非保税状态下开展,都应服务于提升企业供应链的竞争力这一终极目的,对于企业来说,开展保税物流只是供应链优化和执行的一种方式,为实现供应链的最大价值服务。因此,应从大物流和企业整体供应链的角度思考保税物流的发展问题。首先,不能将保税物流企业绝对地孤立看待,将保税物流与非保税物流分割管理的做法,势必会对实际的物流系统运作带来障碍,在此基础上制定的政策和管理规定都会缺乏可操作性,没有非保税物流作支持的保税物流不能有长远的发展;其次,要重视非保税物流的发展,营造两种状态的物流并存并相互转化的政策和法律环境,动态地了解企业不同的物流需求及其解决方案,对于拓展保税物流业务、培养良性保税物流环境、吸引保税物流投资都有重大意义。

(六)提高保税物流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管理水平

要以全面实施信息化管理作为提高海关通关效率的必要手段,通过快速获得信息来提高海关监管的反应速度和工作效率。一是积极推进保税物流经营企业的管理信息化,促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加快保税物流电子数据交换(EDI)的普及和应用,在推广与普及条码技术的基础上,注意电子标识技术(RFID)的运用,提高物流领域的信息化水平;二是开发全国统一规范的保税物流信息化系统,使各关开发的辅助管理系统能与其实现无缝对接,实现特殊监管区域、保税监管场所的物流企业与海关的计算机联网,便于海关对保税物流实施全过程动态监管;三是在海关计算机管理系统中建立区域、场所物流企业和加工企业的进、出、转、存电子底帐数据,实现与企业供应链数据的相互印证,及时提供风险预警信息,在提高通关效率的同时降低海关的监管风险;四是充分发挥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作用,加快开发各种运输工具通用的保税物流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并制定保税物流信息的标准和网络接口规范,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构建公共管理信息平台。

仓储物流贸易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仓库;施工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南宁市物流仓储状况综述

南宁市作为广西首府,同时作为中国西南出海大通道的重要部分,经济地理区位优势使得其正在成为区域性国际物流和商贸中心,区域间的物流自然被提到极为重要的位置。随着北部湾经济区的保税物流中心的进驻,以及成为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城市,中国—东盟博览会为南宁物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目前,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每年在400亿美元左右,年均增长率在15%以上,而广西与越南的贸易额年均在35亿元人民币以上,这些数字也同时表明了南宁物流的基本增量,刻画出投资与发展南宁物流业的良好前景,南宁物流业的发展日益迅速。在被调查的多家南宁市物流企业中的行业性质所占比重有运输占54%,仓储所占比重为0,综合所占比重为31%,快递15%,综合分析南宁作为中国西南出海大通道的重要部分,经济地理区位优势使得其正在成为区域性国际物流和商贸中心,区域间的物流自然被提到极为重要的位置所以目前南宁物流业从事的行业以运输为主导综合为辅,但仓储的企业尚未有或太少,在发展的过程中应有待发展仓储物流企业。

二、仓储式仓库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目前南宁市仓储管理及仓储式仓库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硬件设施和软件配套两个方面,主要集中在以下几大问题:

1、缺乏现代化技术职称,智能化管理水平低下。目前南宁市的仓储设备大都处于设备老旧状态,多以人工作业为主。由于新的装卸设备价格昂贵,大部分的原有仓库业主无法提供太多的资金进行仓库改造和技术更新,使得有些设备老化没办法及时更换,导致仓储作业效率较低,增加了装卸作业的难度。比如五里亭蔬菜批发市场等很多仓库作业仍旧靠人工操作。这种仓储技术方面发展的不平衡状态,严重地影响着南宁市仓储行业整体的运作效率。

2、仓储业态不均衡,内部规划不合理,货物堆存不合理。部分新建仓库在规划建设过程中,没有进行仓储物流业态的分布规划,多个交易市场进行集中物流市场争夺,而且仓库平面布置区域安排不合理,只强调充分利用空间,没有考虑前后作业的衔接和商品在库内的堆放。

3、忽视消防安全及巡检,建设施工及管理人员消防意识淡薄。在仓储式仓库建设过程中,部分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不重视消防安全及巡检,在仓储管理过程中,出现电路短路以及明烟明火等消防隐患引发的小型火灾。

4、缺乏现代仓储管理人才。仓储行业需要掌握一定专业技术的人才,也需要善于操作的运用型人才,更需要仓储管理型人才。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物流人才缺口60万,仓储人才尤其是仓储管理型人才缺乏更为严重。

5、仓储管理软件信息系统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部分仓储物管缺乏货物扫描仪。目前南宁市的仓库管理方面,管理信息系统不完善,信息化和网络化的程度低。

三、仓储式仓库建设设计及施工管理要点

1、对仓库内部空间进行合理规划。依据专业化、规范化、效率化的原则对仓库的使用进行分工和分区,合理安排货位,布局作业路线,合理的使用仓库。还要遵循以任务为目标,专业分工、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合理的原则。还可以使仓储人员管理到位,责任明确,员工激励和监督能有效进行,保证仓储管理有条不紊,员工的劳动业绩得以准确反映,便于考核,避免作业交叉管理重叠或出现真空地带。

2、严格按照消防标准进行施工作业控制,加强消防安全意识。火灾是仓库的灾难性事故。仓库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防火。库房电线必须装置在金属或硬质塑料套盒内,电器线路和灯头应当安装在库房通道的上方,和堆垛保持安全距离。建立专门吸烟区,加强防火意识宣传。对消防器材和设备要有专人负责管理,定期检查维修,保持完整好用。还要经常性的防火宣传教育,普及消防知识,不断提高全体仓库职工防火的警惕性,让仓库职工学会基本的防火灭火知识。

3、建立专业的仓储管理信息系统,加大网络利用率。为适应现代物流要求,要加强资源整合,建立仓储网络。要提高仓库利用率、实现有效的库存控制,就要建立有效的信息网络,实现仓储信息共享,积极推进企业仓储管理信息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公共信息平台,实现公共信息网络与仓储网络的有效结合,提升企业仓储信息化水平。在自动化仓库中,货物仓储管理、环境管理、作业控制等仓储管理工作是通过信息管理、扫描技术、条形码、射频通信、数据处理等技术完成的。这些技术可以实现指挥仓库堆垛机、传送带、自动导引车、自动分拣等设备自动化完成仓储作业。对于危险品、冷库暖库、粮食等特殊仓储,都有必要采取自动化仓库。

4、仓库总平面布置应根据仓库的使用性质、功能、工艺要求,合理布局,应争取最好的朝向和自然通风。二层及以上的多层仓库应设置货梯(人货两用),货梯在一层应有独立的出入口,方便使用。仓库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当一座仓库的占地面积小于等于300㎡时,可设置1个安全出口。仓库用地自然坡度小于5%时,宜采用平坡式设计,自然坡度大于8%时,宜采用台阶式设计。场地设计平均标高取为±0.00mm,仓库主建筑物室内外高差不宜小于0.30m,棚仓、露天堆场的内外高差宜0.15m。库区道路应满足运输、消防、安全、卫生等方面的要求。库区主车道应为双车道,宜呈环形设计,采用公路型混凝土路面,单车道路宽度不应小于4m,双车道路不应小于7m。通行大型车辆的路段,道路转弯半径不小于12.0m;通行消防车辆路段,道路转弯半径不小于9.0m。存储主网、配网大型设备的仓库道路应具备通行重型货车及大型运输车辆(最大总重量<50t)的条件,其他类型仓库道路应具备通行中型货车(最大总重量≤14t)的条件。棚仓及露天堆场宜设置叉车、货车、汽车吊可直接通行的通道,以利于大型物资卸装,通道其宽度不应小于3.5m。楼地面应满足平整、耐磨、不起尘、防滑、防污染、隔声、易于清洁等要求。地坪基础承载根据仓库要求进行设计,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最大载荷下,地坪的沉降变形比例应小于1/1000。 仓库结构形式根据存放物资种类、运输设备、搬运设备等条件,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钢结构等形式。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均为50年。仓库结构采用钢结构时,其合理的柱距为7.5m,其最大合理跨距为24m,一般采用多跨组合形式,单层的层高不宜小于8m。库屋面宜采用彩钢板屋面,并安装采光带,且应采用有组织排水。棚仓一般采用钢结构或轻钢结构。采暖通风系统根据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仓库采用市政供水系统供水或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的水源供水。消防系统依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合理设置库区防火间距。依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应配备消防设施和器材。依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仓库应设火灾自动报警装置。

四、结束语

仓储式仓库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规划及建设过程,技术改造工作刻不容缓。因此要在物流总体规划下,做好旧型仓库的改造工作,并且优化设计,选用成熟的研究成果,选择技术先进、性能良好、质量可靠、效率高、损耗低的机械运装设备,促进我市仓储式仓库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谢五洲.企业物流决策中仓储的战略选择[J].商场现代化.2005年02期

2 李祎寒.企业仓储建设与运营模式决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

3王君.仓储物流合理性论证[J].物流科技,2001(03).

仓储物流贸易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一)商品流通业发展现状

**期间,我区商品流通业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目标,紧紧围绕着“建设大市场、搞活大流通、发展大贸易”和把**建成面向西部的国际商贸中心的发展思路,继续深化重要商品流通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市场体系,不断提高商品流通业的市场化、现代化水平,为我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主要表现在:

1.商品流通业稳步发展,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显著增强**期间,我区商品流通业发展较快,流通规模不断扩大。**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37.78亿元,比**年增长70.3%,年均增长11.2%。**年,全社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总额1261.76亿元,比**年增长了1.64倍,年均增长21.43%。商品流通业在我区第三产业中的比重和吸纳就业人员数量不断增加。**年全区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增加值177.79亿元,占到**地区生产总值的6.8%;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已达到19.1%;全区从事商品流通业的社会就业人数已达58.25万人。商品流通业在满足居民生活需求,刺激消费,衔接产需,促进生产,鼓励公平竞争和合理配置资源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增强,促进了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扩大内需政策的有效实施。

2.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是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和产权制度创新步伐加快,我区流通业的产权结构发生较大变化,通过流通体制改革,市场主体日益趋向多元化,各种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流通业发展的主体,已形成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二是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现代流通方式发展迅猛,有力推动了传统商业业态的转型。截止**年底,全区有各类连锁经营网点3000多个,实现销售收入85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3.3%。业态结构由过去的百货店、专业店为主转变为多种业态并存、新兴业态蓬勃发展的新局面。大型综合超市、购物中心、专业店、专卖店迅速发展,销售增幅远远超过了传统百货商店。新兴的物流配送业、第三方物流专业企业正在兴起,物流成本逐年下降。**农佳乐农资连锁配送、**食盐连锁配送、**亚中机电连锁配送、**美克美家国际家俱连锁配送等一批销售额超亿元的大型连锁企业迅速发展,流通产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拍卖业、典当、旧货业、金融租赁业、会展业、社区服务业等实现了较快发展。

3.仓储设施建设取得成效,仓储能力不断增加围绕着**成为全国优质商品粮、棉花、特色林果业、畜牧业基地发展的总体思路,为适应生产的发展,全区仓储能力不断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成效。截止目前,已有粮食库容量415万吨,其中:中央直属粮食储备库容119.7万吨,地方粮食储备库容96.7万吨。原有的公房、寺庙仓库已基本淘汰,简易仓大为减少,苏式仓也逐步得到了改造,全区还建设了机械化立筒库、钢板仓和机械通风仓、低温仓,粮库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区已有自治区级棉花中转储备库容量15万吨,在南疆阿克苏市、库尔勒市、巴楚县,北疆乌鲁木齐市、吐鲁番市、奎屯市、博乐市已建成布局较为合理的棉花储备体系;全区已建成蔬菜、瓜果保鲜库16.3万吨;化肥中转库64.8万吨。仓容也由原来的土木结构、砖木结构、砖砼结构发展到现在的框架结构,改变了原来仓储设施简陋、落后的状况。

4.各类市场建设发展迅速,商品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我区加大了市场体系建设的扶持力度,已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成份、多功能的城乡商品市场体系基本框架。到**年底,全区已建有各类商品市场1,066个,其中:消费品市场957个(其中:消费品综合市场569个;农副产品市场184个;工业消费品市场181个;其它消费品市场23个),生产资料市场68个(其中:生产资料综合市场6个;工业生产资料市场53个;农业生产资料市场4个,其它生产资料市场5个)。初步统计,全区1,000万元以上的各类市场86个,商品年交易额280亿元。近年来,全区农产品市场建设发展较快,在南北疆已形成了**粮油中心批发市场、**棉花交易市场、乌鲁木齐北园春农产品批发市场、米泉通汇农畜产品批发市场、哈密长河畜产品批发市场、塔城盆地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库尔勒香梨物流配送中心、库尔勒农产品批发市场、阿克苏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等一批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网络,初步形成布局较为合理,特色较为突出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对提高市场的规模和档次,提升农产品流通的现代化水平,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5.市场化步伐明显加快,商品市场供求关系发生根本变化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区市场繁荣,商品供应丰富,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市场供需已从卖方市场步入买方市场。目前市场主要商品中,供过于求的占绝大多数。市场商品价格形成机制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除了少数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仍由国家定价或指导价外,绝大部分商品价格已放开,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6.流通领域加快对外开放,国际化程度有所提高我区积极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商品流通领域的外向型经济迅速发展。截止**年,全区共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31家,实际吸收外商投资1.44亿美元。家乐福、肯德基、必胜客等一些大型跨国商业集团纷纷落户我区。外资商业集团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技术,促进了流通业的组织化程度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我区商品市场的发育和成长。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区商品流通业在取得较大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1.商品流通设施建设缺乏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近年来,各地区和各部门对商品流通设施建设较为重视,但受部门、地区利益的驱动,缺乏全局观念,造成选址不当、重复建设的问题较为突出。在流通领域中,一方面城市大型流通设施过度开发、重复建设,网点集中度过密过高;另一方面,现代物流配送设施、小型与便利性社区商业设施以及农村商业设施相对缺乏,业态、网点功能雷同、结构失衡矛盾突出,产业化程度低,流通效率不高,资源浪费严重。

2.市场发育程度不高,市场体系不完善商品市场发展较快,技术、劳务、信息等生产要素市场发展滞后。商品市场发展也不平衡,其中:消费品市场发展较快,生产资料市场和特殊商品市场发育缓慢;初级城乡集贸市场发展迅速,区域性专业批发市场发展滞后;商品集散地和交通沿线的市场发育较快,边远和贫困地区的市场发育较慢;现货市场发展快,期货市场发展较慢。

3.商品流通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由于历史欠帐较多,随着我区工农业生产的持续增长,商品流通设施建设滞后于生产的发展,粮食、棉花、食糖、化肥、食盐等商品仓储设施不足的矛盾较为突出;国有商业设施简陋陈旧,由于建设资金不足,商品基础设施建设较为缓慢。

4.现代流通业态发展水平低近几年来,我区现代流通业态发展迅速,连锁企业数量增长较快,但缺乏一批在全区乃至全国有影响力、有竞争力的大型流通企业,流通业总体规模较小,专业化程度较低,服务水平差,流通现代化水平较低。

5.农村市场建设滞后农村市场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市场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低,相当数量的农村集贸市场以路为市、沿街为市,常年露天经营,经营商品品种少、消费环境差,难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需求。

二、商品流通建设面临发展机遇

**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区加快商品流通建设的重要机遇期。

1、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文件促进流通业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年8月,国务院下发《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9号)提出了促进流通业发展的七条意见。这为我区加快发展流通业,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明确、更系统的政策措施,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有力保障。

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加快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将新农村建设作为**国家建设的重点,明确提出了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目标。以市场为导向,构建顺畅高效、便捷安全的农产品流通体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扩大内需,开拓农村市场,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缩小城乡差距,繁荣农村经济的需要。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商品流通业发展工作的重要任务。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进一步扩大市场需求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明确了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这为流通业的发展在更大的范围、更广阔的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扩大市场需求开辟了广阔的空间。而以体系完善和制度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商品市场体系建设,将是促进商品流通领域全面发展,进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保证。

4、西部大开发和中央关于加快**经济发展的政策为我区流通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和加快**经济发展的政策,明确了**开发的重点就是要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开发的基础,把抓好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开发的关键,把深化商品流通体制改革、扩大开放作为开发的强大动力,把突出重点,扶优扶强,培育新的区域和产业增长点作为开发的途径,这为**流通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条件。

5、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为我区流通业发展提供了机遇按照WTO的原则,我国与各成员国之间的各种贸易壁垒和非贸易壁垒逐步取消,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将融为一体。我国现行的商品市场管理体制,市场准入制度,流通组织形式,企业运行机制,流通业结构调整等方面都将发生深刻的变革,这为我区打破地区封锁和内外贸分割的商品市场流通体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尽快实现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大贸易、大流通的市场格局提供了机遇。

6、开拓中亚等周边市场给**流通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与八个国家接壤,边境线长达5,600公里,对外口岸29个,其中:一类口岸17个,二类口岸12个。我区在经济上与周边国家有较强的互补性,充分依托我区地缘、交通、资源、人文等优势开拓中亚等周边国际市场的潜力较大。随着我国与上海合作组织其他成员国之间经济合作的进一步密切及“内联外引、东联西出、西来东去”战略的实施,将会加快地、边贸的快速发展,为**发展商品流通业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和良好的发展条件。

三、**商品流通建设第**规划的指导思想、思路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五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流通业的发展服务于**国民经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局,发挥流通的先导性作用;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坚持市场化取向,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提高流通效率为主线,以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为动力,通过创新体制、整合资源,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合理布局,推动流通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提高流通企业竞争能力和流通现代化水平,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流通体系,在全区范围内初步实现流通现代化。

(二)发展思路

——建立一个中心:把我区建成面向西部的国际商贸中心,应对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大趋势,贯彻“内联外引、东联西出、西来东去”全方位开放的方针,逐步形成以乌鲁木齐、出口加工区、边境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基地,亚欧大陆桥和312国道为干线,边境口岸为支点的西部国际商贸中心。

——提升二大水平:加大农产品的储藏、保鲜、加工、运输等设施建设力度,提升流通现代化水平;以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作为商品流通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升综合服务水平。

——实施三大战略任务:培育和发展一批功能齐全、辐射力强的区域性综合市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专业批发市场,实施现代市场战略;积极发展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为重点的新型流通经营方式,实施流通业结构调整战略;加快仓储设施建设,对全区仓储设施进行资源整合和改扩建,实施仓储设施整合和功能提升战略。

——重点培育四大流通体系:依托我区丰富的农产品、特色产品资源和向西开放的地缘优势,围绕着棉花、优质商品粮、特色林果业、畜牧业基地建设,重点培育和建立棉花、粮食、特色林果、畜产品四大现代流通产业体系。

(三)基本原则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商品流通建设主要通过市场运作,政府只对影响自治区经济发展的重大商品流通建设项目的基础设施部分进行投资引导,项目的资金筹措和实施由项目法人负责,同时政府鼓励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的合理竞争,鼓励民营企业投资商品流通建设项目。

——统一规划,分级负责根据商品流通的特点,统一规划商品流通设施。自治区负责规划具有全国性和区域性影响的、辐射范围大的大型流通设施;各地州(市)负责规划辖区内具有地区性影响的、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中型流通设施;县(市)级负责规划辖区内的其它小型和专业性流通设施。

——合理布局、分步实施商品流通建设,要突出重点,合理布局、分步实施。产地流通设施要有足够的资源,销地流通设施要有足够的市场需求。对布局分散、难以形成交易规模的市场,通过规划加以调整。根据交易与管理的实际需要和资金的可能,将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结合起来,分步实施,滚动发展,逐步到位。

——统筹安排、形成系统突出商品流通系统化、规模化,加强产业间的协调。加强产销区之间的衔接,产区流出与销区流入在流向、流量、品种等方面实现对接,在运输工具、装卸设施等方面实现配套;实现物流、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相衔接,建立和运用公共信息平台和企业间信息沟通网络,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有效配置资源。

——整合资源、企业推进按照发展现代流通业的总体要求,充分利用现有的流通基础设施,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和自治区投资建设的仓储设施、农产品市场、流通业结构调整项目等流通基础设施作为推进现代流通业发展的主要力量,整合各种所有制和各类主体的现有资源,充分调动各地区和企业的积极性,做好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技术先进、注重效益结合我区实际,着眼于未来发展,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成熟的技术。减少流通环节,缩短流通时间,降低流通成本。规划安排的项目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四、**时期商品流通建设规划的目标、重点任务

(一)规划目标

**商品流通建设规划的目标是:按照党的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和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通过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完善市场机制,调整市场布局,培育市场主体,健全法律、法规,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基本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商品市场体系。到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1114亿元,年均增长12%;**期间,商品流通建设计划投资189.49亿元,其中:市场重点项目建设规模1672.75万平方米,预计实现商品年交易额88.01亿元,总投资93.46亿元;流通业结构调整重点项目建设规模566.61万平方米,预计实现商品年销售额57.78亿元,总投资61.15亿元;仓储设施重点项目仓库总规模67.96万平方米,新增储备能力96.42万吨,新增中转仓储能力149.10万吨,总投资34.88亿元。项目的建设资金主要由项目法人筹措,政府对重大商品流通建设项目的基础设施部分进行投资引导。

(二)重点任务

按照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及商品流通业发展现状,今后一段时期,商品流通建设的重点任务是:

1.积极引导传统市场上档次、上水平重点建设生产资料、日用生活品、农产品批发市场。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服务功能,拓展经营范围,引进现代流通方式,使之成为辐射面广、凝聚力强的产销集散中心。依托现有的具有辐射能力的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加快农副产品的储藏、保鲜、加工、运输、信息系统和检疫检测系统、质量保障体系等市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市场经营环境,完善配套服务功能,提高市场的幅射能力和商品集散能力。

2.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在巩固、完善和规范现已建成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基础上,重点抓好销区批发市场及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基本建成覆盖全区农林牧副业,连接国内外信息灵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

(1)加强乌鲁木齐-昌吉-乌苏和克拉玛依等天山北坡经济带铁路、公路沿线、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口岸等农产品集散地市场体系建设;

(2)加强库尔勒-阿克苏-喀什(和田)等南疆铁路沿线农产品市场体系,特别是水果保鲜、加工、运输体系的培育和建设。有计划地在铁路沿线和商品集散地新建一批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突出体现南疆特色的干鲜果品、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

(3)加强大中城市销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根据销区的特点,建设一批面向城市居民生活服务的大中型农副产品综合性批发市场。有条件的大中城市应加快农改超建设。

(4)结合各地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的实际,扶持发展一批各具特色的产地专业化市场。

3.加快发展现代流通组织和新型流通方式

(1)抓好连锁经营的发展。以发展规范连锁为重点,抓好统一配送和统一核算两个关键环节,提高连锁经营的组织化程度。

(2)加强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以整合现有物流资源为基础,发展包装、装卸、运输、储存、加工、直达供货等现代物流服务业,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适应流通现代化的发展需求。

(3)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选择部分经济实力强、管理基础好、综合素质高的企业进行试点,探索发展电子商务的有效途经,在此基础上逐步推开。

(4)在各地州市和有条件的县市大力发展超市经营和推广社区服务业,为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4.继续加大仓储设施建设在产区和销区、交通便利、流向合理的地区,加快仓储设施建设,解决仓储设施滞后于生产的矛盾。

(1)围绕把**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的发展思路,根据自治区两河流域开发和节水等措施新增耕地面积用于粮食生产的目标,加大粮食现代物流和仓储设施建设。

(2)围绕把**建设成为全国棉花生产基地的发展思路,根据国家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在我区现有棉花中转储备库的基础上改扩建棉花中转储备库,以缓解**铁路因集中调运而出现的运输压力,充分发挥仓储设施的功能。

(3)围绕把**建设成为独具特色的林果业基地的发展思路,在全疆瓜果、蔬菜产、销区及集散地建设瓜果、蔬菜保鲜库。

(4)围绕把**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畜产品基地的发展思路,在全疆畜产品产、销区及集散地建设肉食冷库。

5.建立城乡双向流通的农村市场流通体系

依托全区小城镇和新兴市镇建设,结合国家“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鼓励流通企业向农村多渠道延伸经营网络,加强对农村市场的辐射,加快建设符合农村实际与满足农民消费需求的终端市场和城乡双向流通的农村市场体系,逐步以组织化、网络化的市场形式替代农村传统的、定期或不定期的集贸市场形式。积极培育多元化的经营主体和多样化的经营服务形式,培育适合农民消费水平和需求层次的零售业态,促进农村商业网点和市场繁荣。

五、**时期商品流通设施建设的区域布局

(一)市场建设

坚持市场化取向,培育市场主体,合理布局,完善和提升农副产品市场、工业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民族特色及特殊商品市场,促进城市和农村市场协调发展,南北疆市场发育差距逐步缩小,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相互融合,市场的现代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1.农产品市场建设

根据当前农产品市场的现状,农产品市场发展重点是围绕大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着力培育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和专业批发市场。中心批发市场以综合性市场为主,逐步推广远程交易和网上交易等多种现代农产品交易方式,形成连接产需的多品种、广辐射的批发交易形式。根据城市消费结构和规模,围绕中心批发市场规划、建设一批粮油、棉花、果品、蔬菜、畜产品、水产品等农副产品市场。

(1)粮食批发市场

**期间,重点建设和培育**粮油中心批发市场和伊犁、阿克苏粮油批发市场与塔城、昌吉、哈密、巴音郭楞、喀什等地州主产区和主销区一级粮油批发市场及县(市)一级批发市场,实现联网交易。并以信息技术和检验检测系统为主要建设内容,对批发市场进行改造和功能提升,改变目前部分市场摊位制、低层次的交易方式,逐步过渡到拍卖式、竞价式和对手交易方式相结合。

(2)棉花批发市场

**期间,根据棉花检验体制改革的要求,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项目法人责任制,依托现有的棉花仓储中转设施,在乌鲁木齐市建设**棉花交易市场,在博乐、奎屯、乌鲁木齐、吐鲁番、库尔勒、阿克苏、巴楚等二级站及主要产棉县(市)建立远程终端交易点,以信息化改造提升现有市场,充分发挥棉花交易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增强我区棉花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力。

(3)瓜果、蔬菜等特色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

根据**林果及特色农作物产业发展的总体布局和定位,瓜果、蔬菜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要重点围绕着环塔里木盆地、天山北坡、伊博塔阿沿边和东疆四大林果及特色农作物产业发展区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建设。重点布局是:

——在四个发展区域辐射的大中城市扩建瓜果、蔬菜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

——在吐鲁番市扩建吐鲁番葡萄批发市场;在精河县扩建以枸杞子为主的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在哈密市扩建以哈密瓜、大枣为主的特色农产品市场;在伊宁市建设以苹果、红提为主的特色农产品综合市场,产品主要面向中亚市场。

——在库尔勒建设以香梨、红枣为特色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在阿克苏、阿图什、喀什、和田等地建设以南疆苹果、红枣、石榴、木纳格葡萄等特色农产品及干鲜果品为主的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

(4)畜产品、水产品等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畜产品、水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的重点是要围绕着**畜产品产业发展的总体布局和定位,充分发挥以伊犁河谷、准噶尔盆地沿线和塔里木盆地沿线为主的牛羊肉产业带和以博湖、福海等水系为水产品产业带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以养殖、屠宰、加工、冷藏和市场交易为主要内容,统筹规划,做好建设工作。重点布局是:

——改造提升现有的畜产品、水产品交易市场,完善市场功能,规范市场交易。

——在伊犁、阿勒泰、昌吉、哈密、阿克苏等畜产品基地产业带建设起点高、设施功能完备的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

——在巴州(博湖县)、阿勒泰(福海县)等水产基地产业带,建设功能完备的水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在乌鲁木齐市、库尔勒市等大中城市建设面向销区的海鲜产品、水产品批发交易市场。

(5)其它农产品在主要产销区和集散地,建设综合及专业农产品批发市场。

(6)在边境贸易较活跃伊犁、阿勒泰、博州、克州等地区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及流通设施,带动农产品出口,促进边贸流通。

2、工业消费品市场建设

以增强和完善城市商业功能为核心,在大城市,除少量小商品批发市场外,要合理规划工业消费品市场建设;中小城市应规范工业消费品批发市场,发挥销地市场的商品批发和集散功能;农村工业消费品市场要围绕着小城镇和新兴城镇的开发建设,加大商品流通设施的建设力度,积极培育多元化的商品经营主体和多样化的商品经营形成,逐步改变农村传统的定期或不定期的交易形式。

——工业消费品市场建设重点是抓好现有市场的提升和规范,形成一批起点高、辐射力强、规模效益好的消费品市场。

——要进一步强化乌鲁木齐等大中城市批发市场的展览展示、商品信息服务、购销、物流配送等多种交易服务功能,使其逐步向商品展示订货中心、批发采购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商品配送中心等新型批发市场形成转变。

——中小城市和农村消费品市场,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国营、集体、民营企业和社会团体兴办。建设的重点是突出信息服务和交易功能。

3、生产资料市场建设

生产资料市场建设重点要根据消费市场群分散、单个需求量小的特点,发展农业生产资料、建筑装饰材料、建材、汽车及配件等有形市场。重点布局是:

——对现有市场进行设施完善和功能提升,改变经营方式,逐步推行商流、物流合一的配送制,发展集运输、加工、仓储、信息、配送于一体的配送中心。

——在乌鲁木齐市等大中城市建设和培育一批具有综合服务功能,辐射一定区域的生产资料大型批发交易市场。

4、其它市场建设

根据市场的需求,在乌鲁木齐等大中城市积极培育和建设一批拍卖、租赁、旧货、废旧物资回收等交易市场,进一步规范交易行为,完善市场交易规则,加强对交易行为的监管。

(二)流通业结构调整项目建设

为适应国民经济增长对流通产业发展的要求和应对全面开放分销市场面临的挑战,进一步培育大型流通企业,促进流通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期间,重点搞好流通业结构调整项目建设。

流通业结构调整项目主要包括五大类:

第一类:连锁经营。包括日用消费品、医药、食盐、报刊书籍、音像制品、农业生产资料、成品油、机电等连锁经营及配送中心;

第二类:现代物流。包括为全社会提供专业化服务的物流中心及大型生产企业物流中心;

第三类:电子商务。包括大宗商品网上交易市场及地面配套设施等;

第四类:农贸市场改超市项目。主要是指大中城市农贸市场改造成连锁超市项目;

第五类:新型零售业态项目。包括超市、便利店、仓储式商场、专卖店、商业街等项目。

1、连锁经营

重点发展以连锁经营为主的组织形式,基本确立连锁经营在零售业中的主体地位。连锁经营建设要依托中心城市,向中小城市和乡、村辐射,采取引进一批、培育一批、发展一批的措施,提高连锁经营的规模和比重。

具体布局是:

——对农佳乐、家佳乐、**食盐、亚中机电、麦趣尔、阿尔曼等现有连锁项目进行功能提升,按照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的要求,引导连锁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发挥标准示范作用。

——在乌鲁木齐等大中城市引入多元化投资主体,采取直接融资或兼并重组等途径发展直营连锁,并向中小城市及乡、村辐射,实现连锁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张。

——鼓励有一定实力的大型企业在大中城市以商品品牌、商号为基础,发展特许连锁和自由加盟连锁,吸收和整合分散经营的小型零售主体,提高其组织化程度。

2、现代物流

现代物流业是涉及交通运输、仓储、包装、流通加工、配送、销售、售后服务等各种行业的庞大产业,中心城市是物流活动高度密集的区域,也是物流发展的重要节点。**现代物流建设要依托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根据不同城市的基础条件、功能定位和经济发展状况,重点建设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为**生产和生活服务。根据当前我区物流业的现状,重点布局是:

——对现有大型企业的物流资源进行整合,以仓储、运输、配送为主,改善物流流程,降低库存和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

——在乌鲁木齐等大中城市和交流枢纽及重点口岸,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通过专业化、社会化的物流,为中小企业和消费者提供服务。进一步优化物流流程,使全社会大幅度降低物流成本。积极培育乌鲁木齐市国际物流、**明坤国际物流、捷运国际物流、**佳雨农畜产品物流、昌吉麦趣尔物流、阿克苏市国际物流、霍尔果斯国际物流中心及大型物流企业。

3、电子商务

目前**电子商务发展比较滞后,不能适应流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必须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积极推动网上交易,逐步实现电子商务与传统流通企业的有机结合。一是推动电子商务企业向物流延伸,积极开展网上交易;二是具有资金和技术实力的大中型流通企业要逐步建立一整套电子商务系统;三是大多数中小型流通企业要通过电子商务与物流企业结合,进行现货仓单交易,开展网上交易。结合**发展电子商务的实际,重点布局是:

(1)在**粮油中心批发市场、**棉花交易市场、中国农副产品交易市场等大型农产品市场内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水平,以电子商务交易和信息服务平台为依托,以资源共享为重点,面向企业、行业开展电子商务,提高应用水平。

(2)在基础条件较好的大中型流通企业中,进一步提升电子信息技术,积极开展企业间的电子商务应用,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

4、农贸市场改超市

要加大力度规范和整合城市农产品集贸市场。在大中型城市基本消除露天摊位式集贸市场。在条件成熟的乌鲁木齐市、昌吉市对北园春市场、亚中市场进行“农改超”试点。

5、新型零售业态

根据我区商品流通设施的现状和消费需求的特点,要大力发展超市、便利店、仓储式商场、专卖店等零售网点,进一步完善城市商业服务功能,形成功能明确、分工合理的多层次城市商业体系,促进商业网点建设的均衡发展。

(1)超市。在大中城市适度发展大型综合超市,使其成为承担大规模商品流通和满足居民日常消费的主力业态之一;同时,要在大中型城市大力发展食品、家电、建材、家居用品等专业超市,形成高效率、低成本的专业化商品流通渠道。

(2)便利店。要在大型城市社区和中小城市积极推广以连锁经营形式为主体的便利店,整合众多小型零售店铺,形成贴近居民生活、发挥综合服务功能、便利居民消费的零售网络。

(3)仓储式商场、专卖店、专业店在大中城市要积极发展布局合理的仓储式商场、专卖店、专业店等新型零售业态形式,以满足社会多样化的需求。

(4)商业街。目前,我区大中型城市的大型购物中心已过剩,今后一段时间,在控制大型购物中心的同时,适度建设和改造商业街,发挥商业街业态综合、集客能力强、商圈半径大的独特作用。

(三)仓储设施建设

仓储设施建设是**期间完善商贸物流服务体系的重点,是发展现代物流的基础条件。按照**期间商品流通设施建设要培育和建立四大流通体系的发展思路,必须做好全区仓储设施建设工作。

1、粮食仓储设施

目前,**粮食仍然主要采取包装运输,成本高,效率低。现有粮食仓储设施能力也滞后于生产的发展。由于国家扩建的三批储备粮库基本上全部上划为中央直属储备粮库,自治区地方储备和商品周转粮仓容不足的矛盾较为突出。随着**两河流域开发和节水等措施,耕地面积将大幅度增加,届时**将成为国家稳定的粮食后备基地,而粮食仓容不足的矛盾也将更加突出。因此,今后一段时期,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是构建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具体布局是:

——建立双向粮食通道

在欧亚大陆桥上的兰新线(含北疆线、南疆线)建立东联内地、西接口岸的双向粮食通道。

(1)以两河流域开发为契机,以伊犁等北疆粮食基地为依托,利用其粮食资源、边境口岸及耕地资源的优势,建立以伊宁市(霍尔果斯口岸)—奎屯、石河子—乌鲁木齐市为一条线,连带博州(阿拉山口口岸)、塔城、克拉玛依、阿勒泰等粮食主产区,形成北疆地区东出**(兰新线)、西接哈萨克斯坦的粮食通道与进出口走廊。

(2)以阿克苏粮食基地为依托,利用南疆喀什、克州边境口岸、库尔勒石油基地及交通枢纽城市的优势,在南疆线上的库尔勒市—阿克苏市—喀什市(及吐尔尕特口岸)一线,建立一条辐射南疆,与兰新线联接通往吉尔吉斯斯坦的粮食通道。

——在南北疆两条线上建立伊宁市、乌鲁木齐市、阿克苏市三大区域性中心城市粮食物流配送中心

(1)伊宁市粮食物流配送中心。结合伊犁河流域大面积土地开发和精伊铁路建设的大好时机,在伊宁市新建散装中转库及铁路专用线,再配备一定数量的散粮运输专用车辆和散粮装卸设备,形成伊犁河谷周边粮食基地县的粮食物流集散配送中心,成为出疆(出口中亚)粮食通道的起点。

(2)乌鲁木齐粮食物流配送中心。以乌鲁木齐北站国家粮食储备库的现有设施为基础,改扩建现有的仓储设施,配备一定数量的散粮运输专用车辆和散粮装卸设备,形成以乌鲁木齐主销区为主的粮食物流配送中心,从而保障销区粮食供应,保证昌吉周边产粮基地县粮食的出疆调运。

(3)阿克苏市粮食物流配送中心。拟新建散装中转库,配备一定数量的散粮运输专用车辆和散粮装卸设备,形成阿克苏市粮食物流配送中心,带动周边粮食基地县粮食的调出。

——建立五个现代物流中转库

(1)在南疆铁路线末端的喀什市,利用喀什市储备库现有平房仓设施进行“四散”化改造,配备一定数量的散粮运输专用车辆和散粮装卸设备,建设喀什市物流中转库。

(2)在南疆铁路沿线上的库尔勒市,通过对天山储备库的仓储设施及铁路专用线进行“四散”化的技术改造,配备一定数量的散粮运输专用车辆和散粮装卸设备,建设库尔勒物流中转库。

(3)利用北疆线辐射的塔额盆地粮食主产区及阿勒泰地区的额尔齐斯河流域“引额济克、引额济乌工程”的大面积土地开发,结合正在规划中的奎—阿铁路,通过对塔城、克拉玛依、北屯三个储备库仓储设施进行技术改造,配备一定数量的散粮运输专用汽车和装卸设备,建设塔城、克拉玛依、北屯三个中转库,形成公铁联运的散运装卸体系。

通过进出口双向通道和两条线路上的三个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及五个现代物流中转库的建设,使**沿铁路线辐射十一个地州的现代物流网络及公铁联运的格局初步形成,并以此带动周边地、县“四散”化的发展。

——分期改造一批粮库。在现有粮食收储企业中,选择一批交通便利,现有仓储设施条件好的企业,结合国家“四散”的标准,经过适当改造,达到“四散”化要求,以适应粮食流通现代化发展的需求。

2、棉花仓储设施

发展棉花专业仓储,是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的重要条件,是我国《公证检验棉花专业仓储监管办法(试行)》的要求。为确保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必须规范公证检验棉花进入仓储监管仓库的管理行为,以促进棉花规范有序流通。对公证检验后的棉花,在企业自愿和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送交指定的专业仓库储存保管。棉花出售后,由购销双方在指定的专业仓库交割。指定仓库保管的作用:一是确保检验后的棉包不会出现假冒、调换等行为;二是便于银行对作为贷款抵押物的棉花实施监管;三是仓库可以根据买方的需求,对所储棉花分选组批;四是有利于发展网上交易,降低物流成本。指定仓库向社会符合储存条件的仓库公开招标确定。因此,今后一段时期,棉花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是结合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构建棉花现代物流体系。具体布局是:

——在南疆棉花主产区、集散地建设棉花中转储备库

(1)以阿克苏、喀什等南疆棉花基地为依托,利用其棉花资源及原有棉花中转储备库的优势,在南疆阿克苏市、喀什、巴楚、莎车县扩建棉花中转储备库。

(2)库尔勒市地处南北疆交通要道,是南疆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作为南疆商品集散中心,充分发挥库尔勒市的区位优势,在库尔勒市改扩建棉花中转储备库。

——在北疆棉花主销区、集散地建设棉花中转储备库

(1)奎屯市地处天山北坡经济带的中心,辐射**西北部伊犁、博乐、塔城、阿勒泰四地州及**北部所有边境口岸,是北疆地区沿边开放和经济发展的中心城市。充分发挥奎屯市的区位优势,在奎屯市扩建棉花中转储备库。

(2)乌鲁木齐市是我国西部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和**交通网络的总枢纽,物流发展的前景十分广阔。充分发挥乌鲁木齐市的区位优势,扩建棉花中转储备库,以缓解**铁路因集中调运而出现的运输压力,充分发挥仓储设施的功能。

3、瓜果蔬菜等特色商品仓储设施

今后一段时期,**将继续按照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到2010年,使**林果业种植面积达到1500万亩,其中环塔里木盆地达到1200万亩,建设独具特色的林果业基地。

围绕着把**建设成为林果业基地的思路,以市场建设为依托,发展**瓜果蔬菜等特色产品仓储设施建设的具体布局是:

——在瓜果蔬菜主产区建设保鲜库

(1)加快南疆水果冷藏、保鲜及运输体系建设。在阿克苏、喀什、巴音郭楞、和田、克孜勒苏等五地州重点主产县(市)建设瓜果蔬菜保鲜库,突出抓好库尔勒香梨、红枣,阿克苏苹果,喀什、和田的石榴,克州的木纳格葡萄等特色资源的储藏、保鲜、冷藏运输以及下游产品的开发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做到反季节销售,把南疆分散、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2)加快北疆水果冷藏、保鲜及运输体系建设。依托北疆地区伊犁的水果、精河的枸杞子、东疆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大枣等独特的资源优势,在伊犁、博尔塔拉、哈密、吐鲁番等四地州重点主产县(市)建设瓜果蔬菜保鲜库。

——在瓜果蔬菜主销区、集散地建设保鲜库

在乌鲁木齐、昌吉、奎屯、克拉玛依等地州(市)建设瓜果蔬菜保鲜库,以解决销区市场供应问题。

4、畜产品仓储设施

**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资源和传统优势,是我国第二大牧区。**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就是要继续把发展畜牧业放在突出位置,促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发展畜产品物流,提高畜产品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突出抓好牛羊肉、牛奶和细毛羊三大主导产品,进一步做大做强现代畜牧业。

围绕着把**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畜产品基地的思路,发展**畜产品仓储设施建设的具体布局是:

——在畜产品主产区建设肉食冷库

(1)在北疆伊犁、塔城、阿勒泰主要畜牧业产区建设冷库。具体是在伊犁昭苏县、尼勒克县,塔城额敏县、沙湾县,阿勒泰富蕴县、福海县等扩建肉食冷库。

(2)在南疆的阿克苏、喀什、和田主要畜牧业产区建设冷库。具体是在阿克苏市、喀什巴楚县、和田市等扩建肉食冷库。

——在畜产品主销区、集散地建设肉食冷库

(1)在乌鲁木齐、哈密、昌吉建设肉食冷库。具体是扩建乌鲁木齐市冷库,哈密巴里坤县、伊吾县、哈密市冷库,昌吉佳雨肉品公司冷库。

(2)在巴州建设肉食冷库。具体是扩建库尔勒市食品公司冷库。

5、食盐仓储设施

按照国家食盐流通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结合自治区食盐物流规划的总体思路,在乌鲁木齐、奎屯、伊犁、哈密、吐鲁番、库尔勒、阿克苏、喀什、和田等地区建设食盐中转储备库及相关配套设施。

6、化肥、食糖中转储备设施

根据**化肥、食糖等商品发展的总体思路,在伊犁、博州、塔城、阿克苏、喀什、和田等交通流域建设化肥中转储备库;在伊犁、塔城地区建设食糖中转储备库,以解决仓储设施滞后于生产的矛盾

六、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服务,营造良好环境一是各级政府要把商品流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切实加强领导,做好协调工作。由于商品流通建设涉及的部门较多,必须加大综合协调力度,为商品流通建设提供良好的条件。二是研究制定与市场建设与运营、农产品分级分类及安全卫生标准、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相关的政策措施,从金融、财政、税收、工商、贸易、法规等各个方面给予倾斜和扶持,为商品流通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鼓励多渠道筹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对流通设施的基础性项目,如大型批发市场和重要仓储设施等,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多方筹资,统一管理,共同受益的原则进行规划和建设。鼓励和引导大型骨干企业、其它经济实体,利用社会资金投资商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各地应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加大对市场建设的直接投资力度和贷款扶持。继续争取国家专项资金,用于全区大型批发市场和重要仓储设施建设。二是对一般市场建设项目,主要由流通企业通过市场筹资建设和经营。鼓励流通企业利用自身的仓储设施和场地进行建设。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国营、集体、个体和社会团体兴办市场。三是探索股份制流通企业上市和企业债券等新的投资方式,筹集流通设施建设资金。国有大型流通企业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快股份制改组进程,吸收入股资金。对经济效益好、具有偿还能力的建设项目,要力争国家在债券计划方面给予扶持,通过组织股票上市和发行债券的方式筹集项目建设资金。四是按照国家引进外资的有关政策并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外资投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扩大我区流通领域利用外资的范围。

(三)继续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努力营造流通企业的市场化机制一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全部国有大中型商业企业进行规范化改革。通过产权制度改革,真正实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改革目标。已实行股份制改革以及上市的公司,通过资本运营和重组,进一步降低国有股比重,使企业治理结构更趋于合理,从根本上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和发展创新能力。二是对中小型国有流通企业,通过兼并、分离重组、租售结合、股份合作、破产停业、职工买断等多种形式,使企业尽快改制,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灵活多变的特有优势。三是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加入WTO的需要,加快实施“大集团”战略,进一步壮大龙头流通企业的实力。着力培养和造就一批能同国外贸易企业竞争的大型商贸集团,发挥规模优势,提高规模效益。

(四)加强法制建设,规范流通秩序一是加快建立商品流通法制体系,完善有关法规政策,加强政府的宏观管理和引导。对制定全国性法律、法规条件不成熟的,我区要根据实际需求和可能,先行制定地方性流通法规或地方政府规章。二是进一步提高流通执法人员的素质和执法水平,增强服务意识,严厉打击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经销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