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仓储与配送

仓储与配送

仓储与配送

仓储与配送范文第1篇

一、高职院校物流仓储与配送管理专业的教学现状

高职院校物流仓储与配送管理专业是物流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在实践教学活动过程中有很多的问题,特别是在国家推出新课标改革的大势之下,高职院校物流仓储与配送管理专业无论是在目标培养和教学模式以及教学体系之下都有很多的弊端,对于当代高职院校物流仓储与配送管理专业的教学发展起到了的制约。

(一)高职院校物流仓储与配送管理专业教学体系的不完善。

现代高职院校教育的重点主要是职业性和针对性,特别是依靠定向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现代高职院校物流仓储与配送管理专业课程的设计中,主线的设计是书本知识,没有相对应的课程渗透职业培养的元素,导致高职院校物流仓储与配送管理专业和实践教学产生脱离,致使学生学不到全面的课程体系。学生的学习和练习都是被动的。

(二)高职院校物流仓储与配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较为单一。

现代的高职院校物流仓储与配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应该是开展实践教学模式,特别是依靠于完善的实践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高职院校物流仓储与配送管理专业在开展教学模式时,大多是传统教学模式,过于填鸭式的教学导致教师教学非常累,学生学习的非常枯燥,还没有教学效果。缺乏很多的实践教学,学生对于物流仓储与配送管理专业的理解大都是处于理论知识的粗浅界面,严重限制了学生增强综合能力。高职院校物流仓储与配送管理专业教师主导型较高,学生只是盲目的接受知识,没有实践操作,导致教学效果每况日下。

(三)高职院校物流仓储与配送管理专业培养的目标定位非常模糊。

现代高职院校物流仓储与配送管理专业实用型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以物流仓储与配送管理为主要学习方向,侧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高职院校物流仓储与配送管理在设计课程中,实用性不足,课程教学内容陈旧。进而,为了培养物流人才,要依赖于市场上的需求,要对所培养的目标进行科学的定位。但是现代高职院校物流仓储与配送管理专业对于培养目标的定位上,和实际中的市场产生了悖论,特别是市场的变化和培养的方向存在极大的偏差,导致高职院校物流仓储与配送管理专业陷于窘境之中。

二、高职院校物流仓储与配送管理专业教学方向的改革

在国家推出新课标改革的大势之下,高职院校物流仓储与配送管理专业进行教学改革,才是顺应国家新课标的科学措施。进而,寻找高职院校物流仓储与配送管理专业中所存在的实际教学弊端,采取科学的有效方法,教学模式要多元化,完善课程体系,才是高职院校物流仓储与配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依靠于改革,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定位好教学的角色,教师起铺助,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物流仓储与配送管理专业具有较强的课程实践性,教学角色的定位明确是其关键之处,过于填鸭式的教学导致教师教学非常累,学生学习的非常枯燥,还没有教学效果。缺乏很多的实践教学,学生对于物流仓储与配送管理专业的理解大都是处于理论知识的粗浅界面,严重限制了学生增强综合能力。教师在实践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为铺助,学生为主导,设计新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情景,将传统的学生被动学习改变为学生主动学习。教师要起到指导性价值,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将单调、枯燥的理论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转变为教师和学生相互促进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开展多元化教学模式,奠定一个好的基础。

(二)培养好教学明确目标。

高职院校物流仓储与配送管理专业关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进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学的指导方向是职业能力,得以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目标。实际的市场需求和教学任务两相结合,将培养职业素养,融入到课程的实际教学中去,开展实践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才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才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教学模式要多元化。

高职院校物流仓储与配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才是深化教学的改革基础。高职院校物流仓储与配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多元化,以实践教学为主体,多元化演变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内容主要有案例教学模式、任务驱动式、项目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多元化,教学也就变的充裕起来。

1.项目教学模式。

老师起指导性作用,学生为独立或者是一个团队的方式,形成一个完善的实践工作,就是项目式教学,项目教学模式侧重体现学生的实践教学,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以实践性教学方式,来展开教学活动。

2.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提出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任务方式,强调实践教学。老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依靠于课程的内容,来设计多元化的任务方式,学生自我进行解决任务,老师起指导作用,强化学习理论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案例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模式的实体是实践教学,依靠案列进行实践教学,将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转变,加强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原则。教师将案列和实践教学两相结合,从而达到了科学的教学活动。学生基于真实的案例,可以更加科学的增强职业技能。

高职院校物流仓储与配送管理专业具有较强的课程实践性,教学角色的定位明确是其关键之处,过于填鸭式的教学导致教师教学非常累,学生学习的非常枯燥,还没有教学效果。缺乏很多的实践教学,学生对于物流仓储与配送管理专业的理解大都是处于理论知识的粗浅界面,严重限制了学生增强综合能力。教师在实践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为铺助,学生为主导,设计新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案例,将传统的学生被动学习改变为学生主动学习。教师要起到指导性价值,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将单调、枯燥的理论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转变为教师和学生相互促进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开展多元化教学模式,奠定一个好的基础。

仓储与配送范文第2篇

【关键词】仓储与配送;岗位能力;教学设计

当前,电子商务行业、企业飞速发展,作为网上交易的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其重要性愈发凸显。由此,所带来的行业、企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长。作为中职学校,要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毕业生,就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即是要求对物流配送课程的教学改革。作为一门实操性极强的课程,物流配送的课程设计,要把握的关键点在于:一是实训环境的仿真模拟;二是实训环节(内容)与岗位业务流程的相一致。因此,为提高物流配送的课程设计与岗位需求之间的衔接度,更好满足学生的岗位技能提升需求,所以,我们有针对性地对该课程的实训教学进行了分析研究,探索可能的教学改革方向。

1物流配送类课程对应的就业岗位分析

物流类课程所对应的毕业生,毕业后,通常是在企业基层任基础岗位。这些岗位的工作内容涉及面比较广,比如运输、仓储和配送、分拣等多项业务。此后,依据个人能力、自身优势和工作经验,可逐步晋升到仓管员操作组长部门主管/项目经理等职位。

2物流工作岗位能力需求分析

现代物流行业是一个层次较清晰的系统,整个运行过程会涉及诸多业务流程,而不同的岗位对人员的能力有不同的要求。执行层的物流人员,主要是负责物流操作中的环节,需要掌握相关的出库、入库、配送等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管理层的物流人员,则需要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去制定一个较科学的物流计划,对物流作业的整体流程加以控制。由此可见,首先要具备相关的物流知识,其次要掌握全面的操作技巧,再就是对管理业务也要在行。

3仓储配送实训课程教学设计

3.1仓储与配送管理实训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分析

仓储与配送管理实训课程首要要的目标是培养出能够适应企业一线执行层岗位的实用型人才;更高的目标是培养管理层岗位的相关人才。因此,本课程的学习目标是学生能在实训任务中掌握仓储、配送的操作管理的专业技能,以及熟练掌握整体的物流业务流程。在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方面,主要以物流企业日常的入库、在库管理、出库等工作任务作为核心实训内容。通过这一系列的业务操作流程和操作规范,学生能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和岗位职业能力。本实训课程教学环节按三个层次进行设计:一个是基础能力的培养,一个是综合业务能力的提升,一个是管理能力的培养。基础能力培养主要就是要让学生掌握仓储与配送设备使用的技巧和规范,仓储与配送管理软件、仓库的布置等软硬件的学习。这也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综合业务能力的培养则是将整个物流业务流程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工作任务作为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如将具体的订单所涉及的整个业务流程作为综合实训内容,以此不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岗位能力。管理能力的培养主要就是指对于学生在企业实习乃至工作阶段,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

3.2仓储与配送管理实训课程的教学组织分析

本实训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因应教学内容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教学的模式,这对任课教师、学生所扮演的角色,也有不同的要求。

3.3仓储与配送管理实训课程考核与评价分析

本实训课程考核与评价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个是个人基础能力的考核和评价,一个是小组综合业务能力的考核与评价,一个是小组管理能力的考核与评价。首先是基础能力的考核与评价。在这一工作中,主要是由指导教师按照学生对物流设备和物流软件操作和熟知的程度对其操作的能力进行科学的评价。其次是综合业务能力的考核与评价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的是指导教师与学生相互进行评价和评分的方式。指导教师对执行层岗位学生日常的基本表现进行全面的考核,执行层岗位学生在业务实操的表现主要是由管理岗位的学生进行考核和评价,而管理层学生的业务能力考核与评价通常由指导教师来完成,指导教师要按照学生在不同岗位上操作的熟练程度,以及小组操作过程中对相关业务的处理能力给学生做出客观的评价,同时在评价的过程中还要充分的重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再次是管理能力的考核与评价:由指导教师对小组的成本分析、绩效管理、投标、合同等几个方面进行考核,对小组成果进行分析评价。综合成绩=个人基础能力考核(30%)+综合业务能力考核(50%)+管理能力的考核(20%)。

4结语

通过将仓储与配送管理的实训课程体系分为基础能力实训模块、综合业务能力实训模块和管理能力实训模块,结合企业的岗位设置和岗位能力需求,以企业的工作任务为导向来安排实训过程,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更快地适应企业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立国.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高职高专物流专业实训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1).

仓储与配送范文第3篇

探究式教学方法源于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教育理论,杜威曾经说:“科学不仅是要学习的一堆知识,同时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或方法。”在此基础上,杜威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做中学”的教育方法。20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科学家、芝加哥大学资深教授施瓦布在“教育现代化运动”中倡导提出来现代探究式教学的雏形。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个国家开始重视教育创新,希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探究式教学的研究也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大力支持探究式教学。20世纪90年代,探究式教学才被引入中国,但是在中国探究式教学发展的脚步很是缓慢。但是这些年来中国越来越重视对探究式教学的研究。探索式教学法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可见,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加强。学生需要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书本上或者教师提供的现成的结论。毋庸置疑,学生对通过这样的途径获得的知识会理解得更透彻,掌握得更牢固,创新能力能到了培养和提高。

二、仓储与配送探究式教学模方法的基本步骤

1.设计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大量的查阅教学相关的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与整理,根据资料设计问题,要求问题的设计一定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的难易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积极性。这个环节是探究式教学方法实施的第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2.合理分组,思考问题

探究式教学模式设计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分组完成。合理分组会直接影响到探究式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因此合理分组是十分重要的。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分组,每组同学中成绩有好有坏,成绩好的学生带动成绩差的学生,合作共同完成教师提出的问题。每个小组是一个团队,为了保证小组里的成员都能积极地完成教师提出的问题,要通过考评把小组成员的利益捆绑到一起。

3.讨论问题

先进行分组讨论,在进行分组讨论时,教师可以参加到某一个小组中,与小组成员共同进行问题的分析。分组讨论后,可以由各小组的代表进行班级大讨论,把大家得到的答案进行分享。使每个小组都能在这样的氛围下获取更多的知识,也增强了学生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4.反馈与控制

由于探究式教学是开放性的,自由度较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对课堂进行控制。教师要时刻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避免出现课堂失控,做好控制。在分组讨论时教师应该勤巡视课堂,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班级大讨论中,一定要进行各组问题的反馈与集中,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

5.评价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只能看到学生的作业成果。而对于学生如何进行问题的分析,如何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是无法了解的。教师无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分析问题的过程进行评价。探究式教学方法能让教师看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就可以对其进行更多的指导、促进学生学习。也能对学生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

三、具体的课程设计示例

1.设计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的活动:首先给同学展示事先准备好三段视频,某物流公司仓储部的运作情况、某粮食储备库的粮食储备的运作情况,某饮料公司配送中心饮料的保管运作情况,在播放视频之前不告诉同学们对应的概念。视频播放后,请同学们根据视频内容思考各段视频分别对应的概念。各概念之间的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学生的活动:观看教师播放的三段视频,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2.合理分组,思考问题

教师的活动:根据本班级人数的情况进行分组,一般5至6人为一个小组,组内同学们共同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讨论时间控制在大约5-8分钟左右。教师可以参加某个小组的讨论,了解一下学生对此概念的理解情况。对该小组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与归纳。学生的活动:分组进行问题的思考与讨论。

3.讨论问题

教师的活动:请每一个小组派出该组的代表来叙述一下他们组对视频的理解以及其看法,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自由发言来对其他组进行的看法的补充与否定,在课堂中,同学们对每一段视频的概念一般不会出错,但是每一段视频所对应的概念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的分析不一定能分析得很合理,这时就需要老师来进行进一步的引导。教师要在课堂讨论过程中将每一组的观点都写在黑板上然后进行比较与分析。学生的活动:每一组的同学都要积极踊跃的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提出自己的观点。

4.反馈

教师的活动:把三个视频再播放一遍,讲述每一段视频所对应的概念。这三个概念相同点在于都有仓储过程,但是侧重点不同,仓储重点在于商品日常的保管与保养,分为入库管理、在库管理与出库管理。储备的重点在于长时间的储存,粮食的储备主要是满足国家对粮食的需要,以备自然灾害其他问题引起的粮食短缺,保证粮食的供应。保管重点在于短时间的储存,一般是指配送中心的商品的储存过程,有的通过型配送中心要求商品储存的时间不能超过12小时,主要是进行大包装分装成小包装,满足商品配载的要求。在这一环节之前教师对小组讨论结论和问题,都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对问题分析的比较合理的小组要给予表扬,对问题分析的不是很准确的小组要给予鼓励。

5.评价

仓储与配送范文第4篇

项目教学法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改革

最近几年,物流产业已经变成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发展最为迅猛、活跃的行业之一,很多高职院校中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都发生了供不应求的情况。对于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学生来讲,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是其重要的专业科目之一,那么,怎样依照因势利导的标准,表现课程较强的实践性特征,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专业人才就成为了当前高职院校教学工作者们深入思考的问题,以下简要就其相关内容进行论述,仅供参考。

一、现今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一)教学系统定为模糊

对于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教学来讲,不仅应关注教学中的基础性,同时也应重视职业教学的专业性。但是,许多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在进行教学时,仅仅关注理论知识、系统知识的讲解,过于重视基础课程,而专业课仍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表现出特有的专业性。最近几年,尽管一些高职学校仿照国外先进的经验,对教学模式及内容进行了改进,增加了实践操作,却由于受到教学资源等禁锢,依旧无法与教学计划的标准相吻合。

(二)理论知识同实际操作分离

在高职院校课程时间设定标准中,理论知识的讲解时间与实际操作时间的比例应为4:6,然而,由于一些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理论知识的薄弱,没有对物流的相关内容进行后续研究,知识讲解时间严重侵占了实际操作的时间,从而造成学生理论知识同实际操作分离的情况,无法真正在现实操作中灵活应用相关知识。另外,由于教学资源的禁锢,教师在讲解课程是大多采用口头讲述的方法,学生仅能依靠倾听与想象体会知识点。

(三)培养人才的目标缺乏明确的定位

高职学校培养物流管理人才的教学目标应依据市场发展要求与当地的特点进行确定。然而,一些高职学校却将人才培养的目标设定的过于广泛,并没有深入研究学生应该掌握哪些相关技能,未来可以从事哪些岗位工作等内容。

二、创建“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的教学系统

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是面向企业中的物流部门或物流单位而设定的,用于培养专业的从事物流行业的人员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从而使从业人员能够应用专业技术应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情况,提高物流行业的服务质量,促进企业发展。

以现今物流专业的市场需求来看,我国很多物流企业仍处在仓储及运输层面,规模较大的物流企业配送技术相对较好。“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共68课时。教师在进行课程讲解时应细致的对教学系统进行规划,从而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与需求。例如:广西省工商职业技术学校就针对当地的发展特点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系统:其一,学生能够准确掌握仓储及配送管理的相关定义,基础理论,熟悉运输单、理货单、货物搬运及堆放管理、装箱及集装配载管理等内容,清楚仓储及配送现存的设备、技术与将来发展的方向。帮助学生树立现代物流管理的观念,为以后的知识学习奠定扎实基础;其二,锻炼学生单独处理与分析事情的才能,团队合作的本领,口头及书面书写的表述能力等。当出现具体的仓储和配送问题以后,可以尽快创建切实可行的操作预案,包含:仓库的分区、现场的指挥、设备的调控、总结报告等,同时具有实施一系列操作的能力;其三,树立学生自主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意识及学习兴趣。此过程以讲解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辅助实践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不断学习相关知识,完善自身成长。

三、“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项目教学法的改革措施

(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课程内容

教师在课程讲解以前,应依据仓储及配送单位岗位的需求来制定课程内容,安排授课顺序,同时将培养职业能力作为教学任务,设计教学知识点,具体包含:工具材料的使用、专业技能的考核、实际操作等。教师不仅应让学生了解操作方法,同时还应使学生明确这样操作的原因。同时,进行知识拓展,让学生探索怎样改进操作流程可以增强工作质量,提升工作效率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内容设计时,应严格参照工作的任务,冲破以往教学内容的禁锢,重视实践操作课程。同时,教师还应结合教学资源进行授课,例如:教学案例、多媒体、模拟练习、资料库、在线监测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充教学资源的储备。

(二)利用案例教学方式进行项目教学法

高职院校的教师在讲解“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时,可以利用案例教学的方法,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分别制定方案,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教材“仓库布局规划”课程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设定一个具体的仓库,让学生针对其进行规划,同时讲明原由。采用提问的形式进行考核。教师应根据学生本身的能力及水平设定具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结合知识点进行回答,可以采用制定某个同学作答或小组选派代表回答的方法,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进行指导与评分。另外,教师也可以应用模拟演讲、辩论会、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策划设计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从而帮助学生明确自身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促进学生完善自身发展。

四、总结

总而言之,对于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来讲,“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是其专业基础科目之一,对学生的未来学习及工作都有关键的作用。引进项目教学方法有助于冲破以往“学科式”的教学禁锢,创建以增强学生能力为目标的教学体系,从而帮助学生灵活掌握商品的加工操作及管理、商品的配送、仓储管理等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为社会提供符合发展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聊日卿,孙浩.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方案探究—以上海海关学院《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为例[J].中国储运,2011,(07).

仓储与配送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教学改革

一、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不断深入,高职仓储与配送管理教学暴露出诸多的问题,尤其是关于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的不完善,严重制约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发展。因此,基于改革的需求,深入优化课程设计,是该课程发展的基础。在改革的过程中,明确好改革目标,基于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诸如项目教学、任务式教学、案例教学,都可以深化改革的效果,是课程创新改革的核心。

二、高职院校物流仓储与配送管理方向教学现状

仓储与配送管理作为物流专业的主要课程,其在教学活动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尤其是在新课改的环境下,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在教学体系、教学模式、目标培养上,都存在实质性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教学效果,以及物流管理专业的发展。

(一)教学体系不完善。高职教育注重教学的针对性和职业性,尤其是基于定向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高职在关于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体系的设计中,以知识为设计的主线,对于课程渗透职业培养的元素比较缺乏,以至于高职仓储与配送管理的教学与实际教学需求相脱节,学生缺乏全面的课程体系。同时,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明确,学生的学与练,处于被动的状态。

(二)教学模式单一。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教学,注重实践教学模式的开展,尤其是基于有效的实践课程,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高职在教学模式的开展上,注重传统教学模式的使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造成学生学的枯燥、教师教的累的教学效果。并且,在教学活动中,缺乏实践教学部分,学生对于仓储与配送管理,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的层面,不利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同时,实践教学课程中,教师的主导性过多,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缺乏实质性的动手操作,以至于教学效果让人堪忧。

(三)培养目标定位模糊。高职教育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主,在仓储与配送管理方向上,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高职在课程的开设中,课程内容比较陈旧,缺乏实用性。同时,在物流人才的培养上,需要基于市场需求,对培养目标进行有效的定位。而学校在培养目标的定位上,与实际的市场需求存在一定偏差,尤其培养方向与市场的变化存在较大的落差,以至于高职仓储与配送管理教学陷入困境。

三、高职院校物流仓储与配送管理方向教学改革

在新课改的大潮下,关于仓储与配送管理教学改革,是适应课改需求的有效举措。因此,针对其存在的教学问题,采取有效地措施,诸如课程体系的完善、教学模式的多元化等,都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基于有效的改革,丰富了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改革的进程,关于课程体系的完善,是深入改革的基础。课程设计的完善,主要基于教学角色的定位、教学模式的多元化等方面。基于教学模式的改革,深化了改革效果,也是当前高职院校改善仓储与配送管理教学困境的主要举措。

(一)地位好教学角色,遵循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原则。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的实践性强,教学角色的定位非常重要。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严重制约着学生的实践性学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好教学情境和教学内容,将学生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同时,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好指导性作用,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动手操作的动机,学生对于该课程乐于学。进而把纯粹的理论教学,在学生为主体的背景下,转变为师生双边互动的教学过程,这点对于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有助于教学活动的积极开展。

(二)培养目标的明确。高职教育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因而,在课程教学中,基于职业能力为导向,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是教学开展的主体。教学与实际的市场需求相相结合,把职业素养的培养,渗透于课程教学之中。同时,基于实践教学的开展,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为职业素养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教学模式的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改革,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基础。教学模式的多元化,要在实践教学的主体下,对教学模式进行多元化演变。基于项目教学模式、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模式,都是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内容。在多元化教学模式下,教学更加地充裕。

1.关于项目式教学。项目式教学注重实践教学的体现,基于教师的指导,学生独立或团队的方式,完成一个完整的实践工作,这样摆脱了传统教学的束缚,以实践性的项目,来开展教学活动,进而学生的学习性更加地积极,学习效果得到有效的改善。在项目教学的开展中,教师要把握好教学内容,把课程内容有效地整合至项目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了完整的项目工作,而且加深了理论知识,深化了教学效果。同时,基于项目教学,强化教学目标的明确性,以职业能力培养,作为教学活动的一大目标。

2.任务驱动式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出,以任务的方式,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基于课程内容,设计多元化的任务,指导学生对于任务的解决,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强化了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且强调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且,基于有效的任务评价制度,对于学生任务完成情况,予以客观的评价,进而优化教学效果。并且,学生之间可以基于任务情况,相互讨论交流,以形成良好的自我学习氛围。教师在关于任务的设置时,要基于学生的个性特点,任务要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又紧扣教学内容。这样,教学效果更加地明显,学生的理论基础得到良好的巩固。同时,实践能力得到有效地培养,以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对于市场的需求性强。

3.关于案例教学。案例教学的实体还是时间教学,基于案例进行实践教学,转变了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更加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教师基于实际的案例,把实践教学与案例相结合,进而达到有效的教学活动。案例来源于实际的物流管理,学生基于真实的案例,可以更加有效的提高职业技能。教师对案例进行相关要点的阐述后,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性操作,以完成案例的要求。因此,在案例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对同一案例进行探究与解决,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当然,教学案例的选择,要基于课程内容,整合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案例的正确取材。

四、结语

教学改革是仓储与配送管理教学发展的基础,也是适应教学需求的有效举措。在教学改革的进程中,明确好教学目标,对于课程体系进行完善,进而针对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对于教学问题,尤其是教学体系的不完善,进行优化和改革,以实现良好的改革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晓琴. 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教学设计探讨[J]. 中国商界, 2010(11)

[2] 谢翠梅. 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改革探索[J]. 中国物流与采购, 2011(06)

[3] 乔薇. 高职《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教学体系设计[J]. 中国东盟博览, 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