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低年级数学教学论文

低年级数学教学论文

低年级数学教学论文

低年级数学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现行的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本充分运用插图等形式,把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接触到的生活运用数学语言提出问题,诸如做饭买菜、做游戏、乘车、买东西、爬山、植树等等素材就是从学生熟悉的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提取出来的,极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的这些素材,让低年级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学有趣味,学有收获。如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材中配有一张学生熟悉的校园学生活动图,我利用多媒体放大这张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并从这张图中找出相应的角,并形成角的概念。对于农村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可能从房屋、家具、操场等实物中对角有一定的认识,因此图画中,教学楼的四角,足球场地角、教学楼匾上的直角很容易找到。其次,教师手中的三角板的直角也容易被学生找到,到此教师引导学生在图画中找出除直角外的角还有哪些,让学生把隐藏在图画中的其他角也找出来,经过学生仔细观察和一番交流,能找出剪刀、大表上的锐角和钝角,连单杠双杠、足球网等里面不易找出的角也能找出来。从学生熟知的直角再过渡到锐角、钝角,符合学生从生活中认知的规律,又因为这些内容是从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中来的,因此不但学生学习的兴趣高,而且也容易让学生形成抽象的角的概念。学完之后让学生再到学校操场上找出各类的角,学生的兴趣高涨,也检验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运用情况,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并解决数学问题。

二、运用农村学生的生活资源进行课堂教学

教材中的生活素材尽管很好,但有些素材农村学生接触得少或者没有接触过,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可以变通教材的素材,大胆利用学生熟悉的农村生活素材进行数学教学。例如,学习表内乘法,我就利用农村现实生活中的素材进行教学。像8的乘法口诀,我就以农村小畦种菜为例,一个小畦中,宽可以种八棵西红柿,长可以种十棵西红柿,让学生画出示意图编写8的乘法口诀。又如,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我用这样的素材:菜园内有20个成熟的冬瓜,妈妈摘走了5个,还剩几个?学习“长度单位”时,除了运用教材上的素材认识长度单位外,我还让学生测量学校操场小树之间的距离,单杠的长度和高度,小学生的身高,还让学生到家里测量家里诸如玉米等粮食,大葱等蔬菜的长度,还让学生对文具、玩具、粮食蔬菜的长度,还有身高、旗杆、房屋等高度的比较,充分认识厘米、米等长度单位的不同,避免农村学生出现小明身高106米,房子高3厘米的常识性错误。

三、让生活情境再现数学课堂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运用农村低年级学生已有的农村生活经验进行课堂教学,必然能够激发农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提高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一)从生活中提出问题

数学教学是解决问题的,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要从疑问开始。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课来说,用从现实生活来的问题导入必然会让他们学习兴趣大增,解决问题的欲望增强,学习的注意力便会更集中,学习的效果也就会更好。学习“100以内加法和减法”中的“进位加法”,我用这样的生活情境导入:“同学们,菜园里西红柿熟了,小明家收了35千克西红柿,小红家收了27千克西红柿,他们两家共收了多少千克西红柿呢?你能帮老师计算一下吗?”又如,学习“100以内加法和减法”中的“退位减法”,我用这样的生活情境导入:“同学们,小明的妈妈从集市上买了25只小鸡,小红的妈妈从集市上买了17只小鸡,谁买的多?多几只呢?您能帮他们算一算吗?”再如,学习“100以内加法和减法”中的“连加连减”,我用学生熟知的游戏导入:同学们,弹琉璃球是我们最爱玩的游戏,小明、小红、小丽三个小朋友玩完弹琉璃球游戏后,小明说:“我手里有12个琉璃球。”小红说:“我手里的琉璃球比小明少3个。”小丽说:“我有15个琉璃球。”同学们你们能帮助他们算出他们三个共有多少琉璃球吗?你能列出算式吗?

(二)教学内容农村生活化

农村生活中包含了好多数学知识,深入挖掘农村低年级熟知的农村生活与数学知识的结合点,有助于学生感受生活和数学的联系。像上一个琉璃球的例子,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计算后,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内三人自由结合,自主进行实地演练,说出各自的琉璃球数进行验算。

(三)练习生活化

学会数学知识是用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了数学知识,我在让学生进行练习的时候绝不是让学生只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而是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解决。如学习了“长度单位“,我让学生回家测量家里的桌子沙发的长度,家庭成员的身高,估计家里房子的高度等,还让学生说明自己是怎样测量的,有没有好的办法等。这样的作业既锻炼了学生实际的操作能力,又提高了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

四、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虽然适合农村低年级学生解决的实际问题不多,但我们要积极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感悟数学在现实的魅力。例如,学了“小数”的有关知识后,让学生到集市上调查各种蔬菜的价格,用小数记录下来,然后帮妈妈找到既便宜又新鲜的蔬菜,还要帮妈妈算好账,做妈妈的好帮手。通过活动,学生不但复习了小数的写法,还巩固了小数比较方法;不但训练了学生观察能力,还训练了学生比较能力和计算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和勤快节约的习惯。

五、结语

低年级数学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0A-0081-02

徐州市教育局推行的“学讲计划”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学得进去”和“讲得出来”的一种学习方式,其中,“自主、质疑、合作”是关键词。虽然推行了一段时间,但是还有很多教师认为低年级数学课堂不能实施“学讲方式”。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低年级儿童识字少、理解能力差,看不懂课本,没办法自学;二是低年级儿童纪律性差,不能紧紧围绕学习问题讨论;三是低年级儿童语言表达能力不强,讲不出来,更谈不上教别人。

上面这几个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也的确是低年级学讲课堂上的难题,那是不是低年级数学课堂就真的无法推行“学讲计划”呢?

首先,要说明的是我们应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低年级的“学讲计划”:一,“学讲计划”的核心内容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要灵活选取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主动学习知识的方法,而并非有些教师理解的每节课都是固定的学讲模式,都要用“自学法、合作法、质疑法”,都要让学生“讲出来、教别人”;二,“学讲方式”的实施原则之一就是学情原则,就是要遵循教育学的规律展开教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各方面能力较薄弱,那课堂上也就要有与其认知能力、情感体验相对应的“学讲方式”。三,“学讲方式”的主要目标是打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充分挖掘、发展不同学生的潜能。难道低年级不需要这些吗?如果不从低年级推行“学讲方式”,那高年级的“学讲方式”不就成为“空中楼阁”了吗?基于以上的理解,下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对低年级数学课堂中的“学讲方式”的理解。

一、关于低年级儿童自学能力的培养

(一)低年级儿童可以在家长、教师的协助下自学

很多人理解自学就是学生自己学习,其实,学生根据别人的引导,自主探索知识也是一种自学。笔者认为,后者更适合低年级学生,因为他们的学习注意力容易被转移、动手操作能力差,有时需要在家长或教师的帮助下展开自学。

以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为例,上课前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两个自学作业:一是准备面值为1元及以下的人民币并自己认识它们;二是到商店去买一种价格在1元左右的物品并记下自己买东西的过程。通过课前准备让学生自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初步感知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很显然,这两个小活动都需要家长的共同参与,孩子才能顺利完成。

(二)要确定适合低年级儿童自学的内容

低年级儿童的思维方式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直观的形象材料更感兴趣,脱离现实情境的数学知识很难引发他们的注意力。“图形与几何”部分中大多数知识点可以让学生自学,例如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等。而算理知识很强的“数与代数”部分就不适合学生自学,因为他们往往只关注计算结果,而不知其原因。当然,针对不同的情况还要通过学情研究来具体对待。比如《9加几的进位加法》一课就不适合先让学生自学,因为教材呈现的方法会影响教师的引导;但有了这一节课的加法知识作为铺垫,下一节课的《8、7加几的进位加法》就可以让学生先自学。

(三)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

低年级学生很难自己抓住学习的重点,他们不知道学什么、怎么学。这是低年级数学教师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让学生掌握自学的方法。比如教学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6、5、4、3、2加几》一课时,教师可在导学单上设计以下问题:你从情境图上看懂了什么?怎样列式?有哪些方法可以算出结果?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自觉进行算法的优化。

(四)要关注不同层次儿童的自学能力

儿童的自学能力会有差异,教师一方面要向全体学生,另一方面又不能强求一致。因此,可以布置不同层次的自学任务,使每一个学生的自学能力都能有所提高。以《我们身体上的尺》一课为例,对于自学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布置他们自学课本上的内容;而对自学能力偏弱的学生可以布置家长与他们共同完成相关的测量。

二、关于低年级儿童质疑能力的培养

(一)转变观念,给孩子质疑的机会

低年级儿童的脑海里会有很多问题,教师要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出来,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质疑能力,并要尽可能地给他们讲解清楚,不能不了了之,否则他们就失去了提出问题的兴趣。在教学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时,有比水果轻重的这样一类题:如一个菠萝和三个苹果一样重,让学生通过推理说出一个菠萝比一个苹果重。教学时,笔者发现小文同学看都不看这个情境图,直接就写下了对、错号。笔者问他:“你看了没有?”他回答道:“老师,我知道菠萝重,苹果轻。”他的话引发了笔者的思考:原来很多孩子是根据生活经验来判断的,很显然这并不是这道题目所要训练的目的。于是,笔者把实际的物品改成了用几何图形来让低年级学生学习,让学生真正掌握其中的推理、比较的方法。

(二)限制条件,提升儿童质疑的价值

低年级学生提出问题若得到教师的肯定,他们的积极性就会增强;但是他们年龄小、见识面小,难免会提出一些无边际的问题,如果任他们“自由发挥”,就会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降低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要针对这一问题,通过限制提问的条件,提升低年级学生提问和质疑的能力。比如在教学苏教版 年级数学 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时,可以出示相关的情境图,再提问:“你能提出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吗?”从而达到有针对性训练的目的。

三、关于低年级儿童合作能力的培养

(一)注意纪律的组织,让学生懂得小组合作也是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时,有很多学生会趁机调皮捣蛋,不认真学习:有的讲话,有的做游戏,还有的开小差、走神。小组合作前,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做好分工。首先要加强学习纪律的教育,让学生知道讨论的是数学知识,明确讨论的目的;其次要给每一个学生分配好任务,尽量不让他们有做小动作、开小差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后,教师通过对学习结果的检查,了解合作的效果,对不遵守纪律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不断提高合作的实效性。

(二)由简单的合作向复杂的合作慢慢过渡

由两人小组到三人小组、再到多人小组,由简单的告知到描述,再到讨论交流或分组操作,这需要一个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由简单的合作向复杂的合作慢慢过渡。一年级上学期,可以让同桌之间互相讲一讲在生活中发现的数学知识,同时使用同一组学具,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下学期就可以两人一组互相讲题目、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逐渐尝试多人小组合作学习。

低年级数学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计算技巧;培养

小学数学计算是数学学习的重点所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导致其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进而影响他们数学成绩的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方式方法,帮助学生克服数学计算的诸多弊端,本文分析了小学生低年级数学教学现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培养学生数学计算技巧。

一、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就现状而言,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可以从两方面分析:其一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其二是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知识的传授,并没有教会学生数学计算技巧,并且教师教学方式相对单一,因而难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以下现象,如计算效率较低、计算速度慢、审题不仔细以及不检验,这些因素导致学生学习效率较差,长此以往将会使学生厌烦数学,进而不利于学生数学成绩的提升。

二、提高低年级学生数学计算技巧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而教师进行数学教学时应该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快乐,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进而向学生渗透数学计算的技巧,提高学生数学运算效率与质量。例如,教师在进行口算部分教学时,可以采用游戏的形式吸引学生参与学习,这样的数学教学形式才不会枯燥,并且能够促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提高运算技巧。此外,教师还可以采取创设情境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教学,并能从中发掘运算的技巧。例如,某校教师在进行口算乘法教学时,教师并没有采用以往较为枯燥的教学形式,而是事先准备一些与生活有关的实际应用题,比如,一件衣服50元,一位女士买了10件,她应该付多少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引导学生回想自己之前学习过的乘法运算,然后分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其中一个小组的计算方式是这样的,50乘以9再加上50,他们思考的方式是将其化为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算法,最后教师对学生小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并且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技巧,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又能使学生掌握数学计算方法。

(二)教师改变教学方法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因而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这样才能保障其教学方法的不断推陈出新,更适合学生年龄的特点。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传授学生知识,而忽略了教会学生计算技巧,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数学计算教学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技巧,帮助他们在计算题中减少错误率,并且提高做题的速度。口算练习是低年级数学计算运用较多的一种形式,这也为学生高年级的数学计算打下良好的基础,正是因为口算练习的重要性,教师在选择教学方式时要尤为注意,不要直接告诉学生解题的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解题思路,促进学生思维的开发。例如,在进行口算相关练习时,某教师采用了灵活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口算的方法,如25+26+25+26,这样的口算有的学生直接从左向右进行运算,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可以将一样的加数以乘法的形式进行运算,如25×2+26×2,还可以(25+26)×2进行运算,或者也可以这样运算26×4-2,这样灵活的运算形式可以帮助学生在运算过程中掌握计算技巧,让他们在口算过程中能够更快地得出结果。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运算习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之外,还应该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运算习惯。学生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可以帮助他们在运算过程中提高运算效率,同时也可以减少运算的错误率。另外,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在做习题之前,认真审题,在运算完成之后应该积极检验,进而验证其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学生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可以促使其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得到有效应用。

综上所述,小学低年级教学一直是教学的重点所在,特别是针对数学教学而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以及运算技巧,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文章重点分析了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技巧,并以实际教学案例对论点加以

论证。

参考文献:

[1]王鹏.浅谈小学生简便运算技巧的培养[J].成功:教育,2013(08).

[2]殷爱兰.浅谈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4(06).

[3]卢丽芬.浅谈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J].老区建设,2012(18).

低年级数学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学生;学习倦怠;调查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10-0021-03

美国心理学家弗登伯格(Freudenberger)1974年首次提出“倦怠(burnout)”这一概念,用于描述消极压力这一极端现象,即因过度紧张而使个人出现疲惫、焦虑、工作效率下降甚至身心衰竭现象等。随着研究深入,倦怠研究涉及护士、医生、警察等职业群体。后来,有学者提出,学生在求学期间也会产生倦怠,从而开始了学习倦怠的研究。

国外对学习倦怠概念的研究基本沿用Maslach关于倦怠的概念:由于过度学习需求而使学生产生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落。连榕认为,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动力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感到厌倦、疲乏、沮丧和挫折,从而产生一系列不适当的逃避学习的行为,这种状态称为学习倦怠。我们认为,学习倦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学习压力而产生的情绪、行为、自我认知等一系列消极反应。具体表现为:(1)有疲惫感、缺乏兴趣、厌倦学习、焦虑、抑郁等消极心理;(2)存在迟到、缺课、打瞌睡、低学习效率等行为表现;(3)对自我效能、专业发展、将来的成就评价较低等。

近几年,高等教育蓬勃发展,大学招生规模也日益扩大,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同时,外界诱惑、专业压力、就业困惑、个人成就感低等使学习倦怠问题凸显出来。研究学习倦怠现象、学习倦怠背后的原因、学习倦怠相关因素及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成为最近教育学、心理学及教育改革等领域的热点问题。本研究以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为例,调查高职学生的学习倦怠状况,剖析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特点,为高职教师更多地了解学生的特点,促进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整体抽样的方式,选取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三年制)800名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717份,问卷有效率为89.13%。其中男生347人,女生366人;一年级227人,二年级226人,三年级260人;文科生347人,理科生175人,数字艺术生191人;农村183人,城镇254人,县市276人。

测量工具 本研究采用连榕教授等参照Maslach的量表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此问卷共有20个项目,分为3个因子:情绪低落(8个项目)、行为不当(6个项目)、成就感低(6个项目)。问卷为5级计分,从“完全不符合”(计1分)、“比较不符合”(计2分)到“完全符合”(计5分)。分数越高,倦怠程度越严重,问卷中有8道题为反向计分。总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65,分半信度为0.880。每个项目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在0.408~0.762之间(p

施测程序 采用集体施测,用同一指导语指导学生匿名填写问卷。

数据的统计处理 采用SPSS11.0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主要方法有描述性统计、差异显著性分析与方差分析。

调查结果和讨论

(一)高职学生总体学习倦怠情况

对问卷进行描述统计,得到表1中的结果。从表1可以看出学习倦怠每题的平均得分为2.83,属于中等范围;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各因子的得分在量表中值3以下,接近3(分别为2.70、2.99、2.83)。

对学习倦怠每两个因子的均分做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学习倦怠各因子之间的差异显著,学习倦怠的各个表现中,行为不当最为严重;其次是成就感低;第三是情绪低落。结果见表2。

在总倦怠及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各因子中,被试选择“比较符合”与“完全符合”的比率分别为31.1%、29.61%、37.56%、26.67%,表明约有30%的高职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学习倦怠。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学习倦怠在各个维度中的表现,我们统计了各题目中学生选择“比较符合”或“完全符合”的比率。

在情绪低落因子中,选择“比较符合”或“完全符合”比率比较高的题目是:“我想学习,但学习很枯燥”,“考试总是让我厌烦”,“很难对学习保持长久的热情”,比率分别为48%、47%、40%;对题目“我对学习感到厌倦”,选择“比较符合”和“完全符合”比率较低,只占17%。

在行为不当因子中,对题目“我课后很少学习”、“在学习上我觉得耐性不够”、“我很少计划安排自己的时间”,选择“比较符合”或“完全符合”的比率较高,分别占44%、55%、38%。对题目“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有欠缺,并不能完全付诸实践”,选择“比较符合”或“完全符合”的比率最低,但也达到了20%。

在成就感低因子中,对题目“我能胜任大学的课程”、“专业知识的掌握对我来说很容易”,选择“完全不符合”或“比较不符合”的比率分别为55%、25%。

(二)人口学变量对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研究

分别以性别、年级、专业等人口学变量对被试分组,对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三个维度及总分等变量进行t检验或方差分析。

不同性别高职学生学习倦怠情况 表3结果显示,在总体倦怠及情绪低落、成就感低因子上,高职男女生并无差异;在行为不当因子上,男女生存在显著差异,女生在行为不当方面,倦怠程度比男生还要高。

不同年级高职学生学习倦怠情况 表4结果显示,高职院校学生在总倦怠及情绪低落与成就感低因子上,年级差异显著;而在行为不当因子上不存在年级差异。进一步多重比较显示,一年级学生的总倦怠、情绪低落、成就感低的倦怠分数显著低于二年级、三年级,二三年级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不同专业高职学生学习倦怠情况 表5结果显示,在总倦怠及情绪低落与行为不当因子上,专业差异显著;进一步的多重比较显示,数字艺术专业的倦怠程度要显著低于文科及理科专业,文科及理科专业无显著差异;而在成就感低因子上,无显著的专业差异。

不同生源地高职学生学习倦怠情况 下页表6结果显示,在总倦怠及三个因子方面,高职学生无生源地的显著差异。

结果讨论

(一)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学生学习倦怠的总体情况

从总倦怠均值及各因子的均值(见表1)与已有的大学生及高职生学习倦怠研究结果相比,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学生在学习倦怠总得分及各因子项目平均得分居中。统计分析显示,约30%的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学习倦怠现象。这表明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学生的学体情况是正面的、积极的,但不容乐观。其中,行为不当较为严重,其次是成就感低与情绪低落。这些结果与王翠荣、连榕、龚芸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但与任怡的研究结果不同。行为不当反映了学生学习计划、学习方法比较欠缺,学习耐性不够,时间管理能力也需加强等诸多问题。

(二)人口学变量对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

相比已有研究结果,性别对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并不一致。郭彩琴的研究表明,男生在各个维度上倦怠得分均显著高于女生;郑荣奕、邢强的研究表明,高职学生在总倦怠及各因子倦怠得分上,高职女生的倦怠程度更高;黄李娜对中职学生的研究表明,中职女生学习倦怠程度强于男生,尤其是情绪低落及行为不当方面。本研究表明,男女生在成就感低与情绪低落因子上无显著差异;在行为不当因子上,女生的学习倦怠程度显著高于男生。这说明在学习行为表现上男生要比女生略积极一些。可能的原因是:一方面,男生的社会压力更大一些,可能更多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学习动机比较强;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更多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提高,女生出勤、完成作业情况较好,但在操作、实践、实习环节可能比较薄弱。性别对学习倦怠的影响可能跟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关,性别对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仍需更多的研究支持。

不同年级高职学生的学习倦怠程度不同。一年级学生表现出比较好的学习状态,学习情绪比较饱满,对专业的认同感较高,成就感也较好。二年级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动力、成就感显著低于一年级学生,此状态一直持续到三年级。一年级新生刚进校,面对着新环境、新同学、新老师,对一切感到新鲜,能够认真对待学习。进入二年级后,可能面对更多的挑战和选择,如社会活动、兼职、社团等等,相对于学习,可能对社会实践更有兴趣和成就感。表4表明,二三年级学生学习倦怠更多地表现为情绪低落及成就感低。因此,教师应注重提高二三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情绪状态,同时,加强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和热爱,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数字艺术学科学生的学习倦怠水平低于文、理科学生。主要体现在行为及情绪表现上,数字艺术学科及文、理科学生在成就感方面差异不大,与连榕等的研究一致。与偏重于理论知识传授的文、理科相比,数字艺术学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密切,更注重形成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专业能力。因此,在高职院校,专业规范水平是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重要因素。文科、理科专业除了重视理论讲授外,还要进一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加强知识应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文、理科专业的学科建设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或者实践的机会,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习效率。

农村、城镇、县市学生在学习倦怠方面并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高职学生生源地并不是影响学生学习倦怠的重要变量,与郭彩琴等对大学生的学习倦怠研究结果一致。

结论

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学生学习倦怠情况总体是正向的。但不容忽视的是,在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三因子中,行为不当倦怠程度最高;学生在学习计划、学习方法、时间管理能力等方面仍需加强。

性别、年级、学科等影响学生的学习倦怠情况。女生的行为不当比男生表现还要严峻;与一年级新生相比,二三年级学生的学习倦怠更严重,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与成就感低。因此,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专业的热爱度等。数字艺术学科的学生学习倦怠程度明显低于文科及理科学生,这给文理课学科建设有所启示。

参考文献:

[1]Maslach C,Leiter M P. The Truth about Burnout[J].San Francisco,CA:Jossey-Bass Publishers,1997:189-193.

[2]连榕,杨丽娴,吴兰花.大学生的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关系与量表编制[J].心理学报,2005,37(5):632-636.

[3]连榕,杨丽娴,吴兰花.大学生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状况及其关系[J].心理科学,2006,29(1):47-51.

[4]王翠荣.高职学生学习倦怠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及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7):743-744.

[5]龚芸.影响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个体因素与对策[J].职业与健康,2010,26(20):2286-2289.

[6]任怡.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在高职院校的试测[J].理论与现代化,2007(3):120-122.

[7]董银银,姬会会.大学生学习倦怠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24(1):8-9.

[8]郭彩琴,肖海燕,马存根.大学生学习倦怠与人格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9):1062-1064.

[9]郑荣奕,邢强.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心理特点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7):172-174.

[10]黄李娜.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2010.

作者简介:

低年级数学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民汉一体化教学”一词最早见于阿斯哈尔?吐尔逊的《依托“双语”教学构建民汉一体化教学模式》(语言与翻译,2010)一文。“民汉一体化”教学是指通过将民汉学生统一编班、统一培养方案、统一教学大纲、统一考核标准和统一毕业标准进行培养的一种教学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是在以往汉语言教学班级中插入“民考汉”“民转汉”“双语班”等学生的基础上逐步出现在新疆高校中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班级。

1民汉融合式教学的学科性质和理论流派

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的演进与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过程不同,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论核心是文化多元和教育平等理论。其实践方法主要有美国多元文化教育家詹姆斯?A班克斯和斯里特总结出的五种多元文化教育实施方法。但发展到当代社会,两者都面临着一个相同的问题:在多民族国家或地区,如何既保持差异又能使少数民族较快发展。

借鉴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将其与我国的少数民族教育的具体国情相融合。各界学者着重关注传统的以汉语授课为主的“双语教学”与“民汉合校”的培养经验和管理模式上,典型如李儒忠(2012)所著《莎车民/汉双语教育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等。何奎(2015)在其《“民?h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一文中以翔实的数据阐述了新疆财经大学“民汉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措施及实施效果。关于在推进中存在的障碍,刘永泉(2012)认为民汉学生之间生活习惯、宗教信仰之间的差异既不容忽视也不宜强化。马幸荣(2013)在其《新疆高校推进民汉一体化教学阻碍因素分析》中提出各高校师资队伍结构性问题的凸显,行政管理滞后性产生的管理制度不协调导致的制约影响等。

2新疆高等教育民族学生教育模式的改革历程及现状21改革历程――四个阶段

211体系的建立阶段(1959―1965年)

新疆各院校曾经摸索试验,前新疆学院曾采用维、汉、哈、蒙、俄等五种语言教学,但教学计划、教学质量均无标准化模式予以保证。从1959年起新疆高校预科汉语教育体系建立起来,各高校本、专科民族班在开始专业学习之前都先进行为期一年的汉语预科学习。

212停滞阶段(1966―1976年)

1966年,新疆刚刚起步的高等教育民族预科教育被迫停滞。

213恢复前进阶段(1977―1992年)

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新疆各个高校相继组建系处级预科部,专门管理预科教育。90年代初又改建为汉语教学研究部。

214革新发展阶段(1993年至今)

1993年新疆各高校先后引进并组织汉语水平考试(HSK),以此为基础,推行汉语分级教学,其后试行实施“23分段”或“113分段”教学进行汉语授专业课。

22“民汉一体化”教学实践模式的实践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05年新疆部分高校开始在部分专业采取民汉混合编班的方式。实践证明,这种方式的确为少数民族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奠定了基础。然而,十余年的推进,目前进展缓慢,“民汉一体化”班级仍停留在少数民族学生人数较少,各种特殊政策协调平衡的实验阶段。在成绩的背后部分问题和冲突也开始显现。

首先,班级缺勤率高,班级纪律不理想。为配合“民汉一体化”教学模式,行政管理部门和后勤部门辅之以诸如“导师制”“民汉合住”“民汉结对子”等措施。但由于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差异的客观存在,不利于班集体的管理与班级文化的培育,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很难有效驾驭全新的班级体。

其次,课堂气氛沉闷,民语言学生课堂参与度低,考试成绩不及格率高。“民考汉”“双语生”、汉族学生,班级学生层次各异,非母语学生面对大量专业术语在课堂和考试过程中应变能力差,厌学情绪浓重。同时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教学优惠政策,随着班级中少数民族学生人数的增加,失去了可操作性。

再次,教育衔接上存在断层现象,目前少数民族基础教育阶段推行的是“双语教学”,而高等教育阶段“民汉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基本是全汉语教育,在汉族学生无法掌握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情况下,无法做到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化的传承。

最后,民族学生家庭语言文化融入学校课程不足的消极影响是客观存在的。纯汉语言文化的教学状态对少数民族学生心理认知是有一定消极影响的。

3新疆高校“民汉一体化教学”模式调研分析

31调研手段

采用访谈(访谈对象包括少数民族双语生、民考汉学生、专业课授课教师、毕业生和就业单位人力资源部门人员),调查问卷、组织实地考试、进行试卷分析、实验课内容实地检验等。

32调研结论

321重视过程管理,质量管理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教学质量的调查中,您对授课教师最不满意的三项分别是:567%的学生认为“上课方法单调,没意思”,467%的学生认为“上课没有重点,课后对学生没有要求”,43%的学生认为“教师只顾自己讲课,不管学生感受”和“ 自身业务水平低,知识面狭窄”。

学生“最希望授课教师上课时”的前三项分别为“专业知识能理论联系实际” “上课时生动有趣”“态度和蔼,亲和力强”,选这三项的学生分别为78%、68%和56%,而只有37%的学生希望教师“严格要求,认真敬业”。

在目前的教学体系设计,学生最不满意的7项排序分别为 “教学内容和实践脱节”“课堂理论内容太多,实验课时太少”“实习走过程,效果不佳”“选择选修课时无人指导”“课程前后顺序不合理,没有整体性”。

目前的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灌输式教学为主,并没有考虑到民族学生的适应问题,既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调动民族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教学模式设置和改革流程都已到位,但其中的质量管理需要切实提高。

322少数民族学生专业课程课堂参与度低

鉴于部分少数民族学生高考是用第二语言,基础知识储备少,而在专业学习中很多内容需要具备知识储备推导或求证,导致学生对这种汉语言教学方式无法当堂吸收,降低学习兴趣和信心。所以在调研班级中,任课老师均反映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配合度差。

323民族学生以母语为语言的学习参考资料较少,学习交流范围较小

在“您一般一天看财经新闻和读财经类报纸杂志的时间平均为”这个问题上,近78%的少数民族同学选择了“没有看过”和“偶尔看看”,只有极个别的学生选择了“看,大约每天平均半个小时”,没有学生选择“经常看,大约每天平均两个小时以上”。

课堂内容民汉学生所学内容相同,但专业课程几乎没有配套的民语言参考书或相应的影像制品可供学生参考,可从外界获取的信息量匮乏。

324“众口”难调,增加了教学难度,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障碍

学校也通过“降低及格线”“按实际分数的12倍录入成绩”等措施保证少数民族学生能顺利通过学校规定的学业标准获得毕业资格。关于学校对民族学生的考试课的加分政策,认为“很好,照顾到基础薄弱的同学,符合实际情况”的少数民族学生学生有61%,但也有33%的学生认为“要求太低,导致民族学生学习没有压力”和“不需要,既然民汉融合式教学,就应该标准完全一样”。

325合班课人数众多,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无暇顾及

在“您认为目前民汉融合式学习中有哪些问题值得注意(可多选)”的调查中,认为“民族同学由于语言的思维转换,某些专业课程有难度”的学生有65%,认为“为保证教学进度,授课教师无暇顾及基础薄弱的?W生”的学生有46%,认为“授课教师顾及基础薄弱的学生,导致整个班级教学质量下降”的学生有32%。

326教师跨民族挂牌上课,选课的短时间内部分老师难以获得信任

关于民汉老师挂牌上课的问题,少数民族学生中有8056%的同学认为“只要专业能力强,汉语水平高,不在乎民汉”,汉族学生中有50%的同学也有该表示,可见民汉族别不是学生选择教师考虑的主要因素。但是民汉教师挂牌选课时,短时间内学生对教师的专业水准和汉语水平不了解,导致部分民族教师在和汉族教师同时选课时面对无人选课的尴尬局面。

327随着民族教学改革的深化,民族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面临较大的难度

首先在对教师培训上,进修访学或民族骨干教师培养计划等方式,但由于仅能惠及少数教师,并且教师往往会因为不在岗而收入降低、生活不习惯等不愿意进修访学;提高民族教师的学历层次,高校在职研培养计划确实解决了大多数民族教师的学历问题,但培养标准和质量明显低于普研。其次在教学上,一方面,实行民汉混班交叉授课,实际上却出现了对民族教师的“挤出效应”。另一方面,从民族班实行学分制的实际情况看,民族学生选课的观念和标准以及对教师的评价,与汉族学生相比存在偏差,给民族教师的压力强度不够。

4新疆高校“民汉一体化教学”持续推进的实践探索建议

41总体原则

民族教育改革进程需要全面的系统设计和系统运作,更需要全方位的配合,首先是学校改革的大环境,需要中央及地方、学校、学院各级领导给予高度重视和支持;其次是教师,如果说教学改革的方案设计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制度安排,那么在改革的制度安排下,改革的效果如何,成功与否,取决于教改过程中的参与主体,教师和学生的双重配合。

42具体方案及实施措施

421切实加强对民汉融合式班级教学工作的关心和领导

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工作会议,研究并解决教学工作中重点、难点问题;加强少数民族教学工作的交流,课程组老师每学期定期召开民汉融合式班级、少数民族班授课经验交流会、课程教学研讨会,互相介绍经验,研讨教学方法、教材编写、案例教学,杜绝走过场,要求人人主持一次,场场发言。设立少数民族教学工作优秀奖,严把民汉融合式班级民族学生毕业论文质量关,对承担民族学生毕业论文指导的教师适当增加工作量。

422选派优秀敬业教师担任民汉融合式班级教学任务

精心设计班课程安排,保证每学期的课程门数、难易程度、骨干课程等科学组合与配置,注重实效性、针对性和科学性。

423现行学制的设置实行管理弹性制

目前的学分制允许民汉学生跨专业选修课程,但不允许民汉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对一些想提前结束学业或想继续深造的学生而言,缺乏弹性。能否考虑实行弹性学习制,允许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更加适应民汉融合教学的培养方向。

424开设俄语选修课,增加职业技能的培训

应考虑到新疆的区位和地缘以及对外贸易的发展需求,俄语的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而且新疆少数民族有经商的天赋和传统,开设俄语选修课,可以增加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的选择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就业率。

425丰富教学手段,增强学习效果

在教学方法上,针对民族学生对灌输式教学的不适应问题,大力推广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专题讨论和讲座等教学形式,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形式,并在各班内组建民汉学生穿插的学习兴趣小组,作为课堂上的讨论小组、课后的互助小组、实习中的项目实施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