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师安全教育论文

教师安全教育论文

教师安全教育论文

教师安全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高校 安全教育 和谐校园 问题 对策

2004年北京林业大学首先把安全逃生作为一门课程开设,此后国内各大高校也相继效仿。2006年北京市将安全课设为高校的必修课,并和其他课程一样记入学生成绩册,这种做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目前来看,我国高校的安全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缺少成熟的经验,有些高校对安全教育虽然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与科研、教学等相比,安全教育仍处于边缘化地带。

当前的形势对高校安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和改进高校安全教育,是维护高校安全稳定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高校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到安全教育面临的新挑战,认识到安全教育对高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改进高校安全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维护高校安全稳定,建设和谐校园。

一、当前高校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教育认识不到位,运行机制不够健全

1 对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过去一段时间,我国的高等教育处于一个快速扩张期,高校领导主要关注校园建设、学科建设、科研项目、对外交流等有形的成果,部分高校安全教育管理制度缺失,致使安全教育在实施中形式大于内容。大部分高校的安全教育由某一职能部门承担,齐抓共管的局面尚未形成,而且普遍存在重管理轻教育的现象,安全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2 安全教育运行机制不够健全。部分高校对安全教育重视不够,运行体系不够成熟,安全教育未能规范化、常态化,系统性不够理想。有些高校根据上级要求制定了一些相关的制度,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督,难以落到实处。

(二)安全教育队伍建设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1 安全教育师资不足。当前高校安全教育课程主要由学校保卫干部和部分辅导员承担,而保卫部门人员构成比较复杂,既有复转军人,也有留校的毕业生,还有人才引进时安置的家属,由于教辅部门编制有限,这些人经常是超负荷运转,并且他们的工作中心还是在安全管理上,整天忙于“灭火”。兼职教师的数量都不能满足要求,更谈不上专职的安全教育师资队伍配备了。有的学校主要依靠聘请社会相关人员来学校开设讲座,人员的流动性更大。

2 部分人员素质难满足需要。现有的安全教育队伍中几乎没有科班出身的专业人才,对安全教育教学心有余而力不足,遑论进行安全教育的理论研究。一些学校安全教育的资金投入有限,又很少对安全教育教师进行业务培训,更谈不上对相关人员的实践锻炼,导致安全教育质量难以保证。面对不断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高校亟待充实一批既懂管理又懂教育、既能做好具体工作又能开展教学的安全教育师资。

(三)教育的内容不够完善,时效性有所欠缺

1 安全教育课程缺失。到目前为止,仍然有一些高校未能开设安全教育课程,导致安全教育缺少主渠道;有些高校开设了安全教育课程,却没有把它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一部分,安全教育的课时、教材、教师、教学效果等都没有规范管理,教学体系不健全;有些高校经常以讲座、报告、公益宣传等替代安全教育课程,安全教育零敲碎打,系统性不强,因而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

2 安全教育内容陈旧。现有高校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法律法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等方面,内容老化,体现不出时代性。现阶段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因素增多,与大学生有关联的安全问题日益复杂化,但是社交安全、网络安全、就业安全等相关内容并未被纳入教育的视野,文化安全、国家安全等领域的新内容也亟待完善。

(四)安全教育形式单一,效果不如人意

1 安全教育形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兴趣。目前高校安全教育主要采用集中授课、展板宣传等传统方式,也有的学校通过开设讲座、心理咨询等形式为学生传授一些安全知识,这些传统的教育方式曾经起到了一定的教育作用。但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手机等现代信息媒介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因此,应该创新教育手段,采用贴近当代大学生生活实际的方法,从而使安全教育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

2 当前安全教育侧重于知识的传输,忽视了技能的培养。通过多种途径传输安全理论知识是必要的,如果只限于纸上谈兵,会导致知行相背离的现象,削弱教育的效果。大学生最需要掌握的是处理安全事故的技能、方法,学会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安全教育的关键在于对大学生安全意识和技能的培养。

二、加强高校安全教育的对策

(一)领导重视,齐抓共管形成教育合力

1 要提高对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安全教育是高校安全稳定的保障,是高校安全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也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高校应加强对安全教育的组织领导,建立和完善安全教育的领导机构,加强安全教育指导、协调和监督工作;规划安全教育的总体工作目标;加大投入以满足安全教育软硬件的需求;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安全教育的方法,逐步健全安全教育的运行机制。

2 实现安全教育制度化、常态化。高校的管理者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从目标规划、队伍建设、教学管理、效果考核等方面建章立制;把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力求安全教育的时间、内容得到保证,从制度上确保安全教育的有效实施;合理选配授课教师,并对安全教育进行全程监督管理,统一组织考查,实行责任追究制,以保证安全教育取得实质性的效果,从而使安全教育步入规范化、走向系统化、达到常态化。

(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

1 安全教育师资队伍的基础建设。在校内建立一支以高校保卫干部、部分辅导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等相关课程教师为主体的安全教育教师队伍;同时还需要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聘请公安民警、消防官兵以及各方面专家加入到教学队伍中来。在此基础上要正视物质保障,确保这支队伍的基本待遇、工作条件、职称评定以及今后的发展路径等,以保证队伍的相对稳定和基本的工作热情。

2 安全教育队伍的业务培训。加强对安全教育师资基本素质的研究,做好岗前培训,做到持证上岗,确保在岗教师熟练掌握安全教育的知识和技能;要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不断更新培训内容,及时做好继续教育工作。高校还要关注教学骨干和学术带头人的培养,优选基础较好的教师,提升他们的能力和素质,帮助他们成为专业化、职业化的高素质专业教师。

(三)切实做好安全教育进课堂

1 安全教育的课堂教学要做到规范有效。高校应当充分利用天然的教育资源,利用课堂这个主阵地,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把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真正落实安全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落实学分”的要求;要优化安全教育内容,依据制定出的教学大纲,系统、规范地进行教学活动;严肃课堂管理,严格执行考核制度,引起学生对安全教育的重视,确保教育的效果。

2 利用已有的教学体系,渗透安全教育。首先要利用成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体系,有意识地渗透安全教育的相关内容。另一方面是要发挥专业教学课堂的作用,任课教师在授课时结合课程内容有意识地渗透一些安全教育的内容,部分专业课程也应当传授一些专业安全教育的内容。根据高校的特点,做好阶段性的安全教育,对重点人物、重点阶段、重点任务要做好专题安全教育。

(四)安全教育应突出重点,注重教育效果

1 理论教育要生动活泼。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特点,不断丰富安全教育方法,增强教育的效果。在理论灌输时注意结合案例加以解释,把生活中的案例编印成册供学生阅读、借鉴,或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案例,做到以案施教;对于大学生普遍关注的安全问题,以开办安全知识讲座、安全形势报告会或组织主题班会、知识竞赛活动、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开展安全教育,也可以利用学校的校园网、宣传栏、校报等传播媒体和各种有效手段,进行安全知识宣传。对大学生进行深入的、广泛的、经常性的安全教育,使安全意识渗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个角落,并成为一种习惯。

2 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要利用学生组织活动的热情,使安全教育进宿舍、进网络、进社团。对学生宿舍中的安全行为进行教育、引导、管理和监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学之间相互教育和提醒,增强防范意识,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引导学生开展以安全为主题的社团活动,把安全教育与学生课外活动、社团活动结合起来,把安全教育寓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以达到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目的。

3 强化实践教育环节,帮助学生掌握安全技能。在安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化实践教育环节。积极地引导学生开展问题分析、安全演练、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安全技能;通过组建大学生治安志愿者服务队,让学生参与到学校安全管理的实际工作中,使学生在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掌握安全防范技能的同时增强自觉维护学校安全秩序的责任感;也可尝试在校外建立安全教育基地,让学生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五)安全文化的隐性教育

1 注重校园安全环境建设,营造高校安全文化。高校的安全教育,应更多地关注环境和文化对人的影响作用。安全文化教育可以促进大学生安全观的形成,使大学生对安全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在安全教育中,要把潜移默化的环境文化熏陶与直接活跃的教育活动相结合,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教师安全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一)安全教育认识不到位,运行机制不够健全

1.对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过去一段时间,我国的高等教育处于一个快速扩张期,高校领导主要关注校园建设、学科建设、科研项目、对外交流等有形的成果,部分高校安全教育管理制度缺失,致使安全教育在实施中形式大于内容。大部分高校的安全教育由某一职能部门承担,齐抓共管的局面尚未形成,而且普遍存在重管理轻教育的现象,安全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2.安全教育运行机制不够健全。部分高校对安全教育重视不够,运行体系不够成熟,安全教育未能规范化、常态化,系统性不够理想。有些高校根据上级要求制定了一些相关的制度,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督,难以落到实处。

(二)安全教育队伍建设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1.安全教育师资不足。当前高校安全教育课程主要由学校保卫干部和部分辅导员承担,而保卫部门人员构成比较复杂,既有复转军人,也有留校的毕业生,还有人才引进时安置的家属,由于教辅部门编制有限,这些人经常是超负荷运转,并且他们的工作中心还是在安全管理上,整天忙于“灭火”。兼职教师的数量都不能满足要求,更谈不上专职的安全教育师资队伍配备了。有的学校主要依靠聘请社会相关人员来学校开设讲座,人员的流动性更大。

2.部分人员素质难满足需要。现有的安全教育队伍中几乎没有科班出身的专业人才,对安全教育教学心有余而力不足,遑论进行安全教育的理论研究。一些学校安全教育的资金投入有限,又很少对安全教育教师进行业务培训,更谈不上对相关人员的实践锻炼,导致安全教育质量难以保证。面对不断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高校亟待充实一批既懂管理又懂教育、既能做好具体工作又能开展教学的安全教育师资。

(三)教育的内容不够完善,时效性有所欠缺

1.安全教育课程缺失。到目前为止,仍然有一些高校未能开设安全教育课程,导致安全教育缺少主渠道;有些高校开设了安全教育课程,却没有把它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一部分,安全教育的课时、教材、教师、教学效果等都没有规范管理,教学体系不健全;有些高校经常以讲座、报告、公益宣传等替代安全教育课程,安全教育零敲碎打,系统性不强,因而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

2.安全教育内容陈旧。现有高校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法律法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等方面,内容老化,体现不出时代性。现阶段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因素增多,与大学生有关联的安全问题日益复杂化,但是社交安全、网络安全、就业安全等相关内容并未被纳入教育的视野,文化安全、国家安全等领域的新内容也亟待完善。

(四)安全教育形式单一,效果不如人意

1.安全教育形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兴趣。目前高校安全教育主要采用集中授课、展板宣传等传统方式,也有的学校通过开设讲座、心理咨询等形式为学生传授一些安全知识,这些传统的教育方式曾经起到了一定的教育作用。但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手机等现代信息媒介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因此,应该创新教育手段,采用贴近当代大学生生活实际的方法,从而使安全教育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

2.当前安全教育侧重于知识的传输,忽视了技能的培养。通过多种途径传输安全理论知识是必要的,如果只限于纸上谈兵,会导致知行相背离的现象,削弱教育的效果。大学生最需要掌握的是处理安全事故的技能、方法,学会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安全教育的关键在于对大学生安全意识和技能的培养。

二、加强高校安全教育的对策

(一)领导重视,齐抓共管形成教育合力

1.要提高对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安全教育是高校安全稳定的保障,是高校安全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也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高校应加强对安全教育的组织领导,建立和完善安全教育的领导机构,加强安全教育指导、协调和监督工作;规划安全教育的总体工作目标;加大投入以满足安全教育软硬件的需求;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安全教育的方法,逐步健全安全教育的运行机制。

2.实现安全教育制度化、常态化。高校的管理者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从目标规划、队伍建设、教学管理、效果考核等方面建章立制;把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力求安全教育的时间、内容得到保证,从制度上确保安全教育的有效实施;合理选配授课教师,并对安全教育进行全程监督管理,统一组织考查,实行责任追究制,以保证安全教育取得实质性的效果,从而使安全教育步人规范化、走向系统化、达到常态化。

(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

1.安全教育师资队伍的基础建设。在校内建立一支以高校保卫干部、部分辅导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等相关课程教师为主体的安全教育教师队伍;同时还需要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聘请公安民警、消防官兵以及各方面专家加入到教学队伍中来。在此基础上要正视物质保障,确保这支队伍的基本待遇、工作条件、职称评定以及今后的发展路径等,以保证队伍的相对稳定和基本的工作热情。

2.安全教育队伍的业务培训。加强对安全教育师资基本素质的研究,做好岗前培训,做到持证上岗,确保在岗教师熟练掌握安全教育的知识和技能;要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不断更新培训内容,及时做好继续教育工作。高校还要关注教学骨干和学术带头人的培养,优选基础较好的教师,提升他们的能力和素质,帮助他们成为专业化、职业化的高素质专业教师。

(三)切实做好安全教育进课堂

1.安全教育的课堂教学要做到规范有效。高校应当充分利用天然的教育资源,利用课堂这个主阵地,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把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真正落实安全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落实学分”的要求;要优化安全教育内容,依据制定出的教学大纲,系统、规范地进行教学活动;严肃课堂管理,严格执行考核制度,引起学生对安全教育的重视,确保教育的效果。

2.利用已有的教学体系,渗透安全教育。首先要利用成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体系,有意识地渗透安全教育的相关内容。另一方面是要发挥专业教学课堂的作用,任课教师在授课时结合课程内容有意识地渗透一些安全教育的内容,部分专业课程也应当传授一些专业安全教育的内容。根据高校的特点,做好阶段性的安全教育,对重点人物、重点阶段、重点任务要做好专题安全教育。

(四)安全教育应突出重点,注重教育效果

1.理论教育要生动活泼。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特点,不断丰富安全教育方法,增强教育的效果。在理论灌输时注意结合案例加以解释,把生活中的案例编印成册供学生阅读、借鉴,或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案例,做到以案施教;对于大学生普遍关注的安全问题,以开办安全知识讲座、安全形势报告会或组织主题班会、知识竞赛活动、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开展安全教育,也可以利用学校的校园网、宣传栏、校报等传播媒体和各种有效手段,进行安全知识宣传。对大学生进行深入的、广泛的、经常性的安全教育,使安全意识渗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个角落,并成为一种习惯。

2.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要利用学生组织活动的热情,使安全教育进宿舍、进网络、进社团。对学生宿舍中的安全行为进行教育、引导、管理和监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学之间相互教育和提醒,增强防范意识,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引导学生开展以安全为主题的社团活动,把安全教育与学生课外活动、社团活动结合起来,把安全教育寓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以达到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目的。

3.强化实践教育环节,帮助学生掌握安全技能。在安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化实践教育环节。积极地引导学生开展问题分析、安全演练、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安全技能;通过组建大学生治安志愿者服务队,让学生参与到学校安全管理的实际工作中,使学生在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掌握安全防范技能的同时增强自觉维护学校安全秩序的责任感;也可尝试在校外建立安全教育基地,让学生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五)安全文化的隐性教育

教师安全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如何破解全国高校实践教学资源匮乏、经费短缺两项难题?笔者以为下述实践教学可以采用。1.大学生社会调查。1997年,清华大学刘美珣教授等国内首创“大学生假期返乡社会调查”实践教学法:放假前教师布置给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调研任务,假期学生返乡调查(通过亲友帮助,社会调查容易实施),开学后学生交调查报告,思政课理论教学时联系学生社会调查实际。社会调查已经成为全国高校实践教学最普遍的教学法。在这次问卷调查中,调查全国40所高校,有29所搞学生社会调查,是这些高校采用最多的教学法。有的学校搞假期返乡社会调查,有的学校指导学生在课余时间社会调查。2.大学生为社会志愿服务。2005年初,为破解全国高校实践教学资源开发难题,笔者国内首创“志愿服务”实践教学试点。为防止学生社会实践没有单位愿意接待,笔者设计的实践教学法是:大学生以“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志愿者”为主题,学生用专业技能或者公益活动假期返乡为家乡基层单位(工厂、农村、学校、社区等)志愿服务。教改试点班级是我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3个班级学生,53%的学生用专业技能为基层单位设计、安装局域网,组装和维修计算机;47%的学生为基层单位公益服务,举办邓小平理论和科学普及宣传栏,到敬老院志愿服务等。许多单位给我校写来感谢信,北京佑安医院给我校来信中说,“你校学生为我单位提供计算机技术服务,展示了大学生的奉献精神,此种社会实践值得提倡。”学生为社会志愿服务,社会基层单位自然愿意接待学生社会实践,互利双赢机制突破了实践教学资源匮乏的瓶颈。3.大学生志愿服务结合社会调查。2011年,笔者在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周”试点“志愿服务结合社会调查”实践教学法。学生在为社会志愿服务过程中结合社会调查。学生为基层单位志愿服务,受到基层单位欢迎。与实践单位的实践接待人员熟悉后,在志愿服务中结合社会调查,就容易实施。既培养学生为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奉献精神,又使学生调查国情和基层,更深刻领会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效果倍增。4.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展览馆。学生小组课余时间乘公交自行参观免费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免费的公益德育展览(例如,“学雷锋展览”“反腐败展览”等),这是很好的实践教学法。学校没有必要租车组织成百上千学生参观。上述四种实践教学法成本极低,并且志愿服务实践教学服务社会,受到社会欢迎。这些教学法可以一定程度改善全国高校实践教学资源匮乏、经费短缺的难题。

(二)破解全国高校实践教学师资短缺难题

许多教师受传统的实践教学理念,认为实践教学就是教师组织学生校外参观,一名教师无法组织和管理几百个学生校外参观。如何破解实践教学师资短缺难题?笔者所在学校政治理论教育学院在实践教学上统一调配全体思政课师资的方法可资借鉴。我校实践教学有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四门思政课课内实践教学。每门课的1/4学时安排为实践教学,主要教学法是看视频(或DVD、或者观看政治教育影视)后讨论问题,视频案例分析,模拟法庭等;第二部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主要是校外社会实践,专门安排32学时,2学分。校外实践分为个项目与集体项目。个人项目有:学生小组“参观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例如,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参观反映“”的北京新 文化运动纪念馆等),或者参观公益德育展览(例如,“学雷锋”或“反腐败”展览等),或者观看政治教育影视,学生小组任选一项。集体项目有:在校外社会调查、校内调查、校外志愿服务、校外志愿服务结合社会调查、创作和表演德育文艺作品(小品)等实践形式中,学生小组任选一项。通过师资调配,全院思政课教师每学期无论有无思政课教学任务,都要指导大学二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1-2个班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全院四,!门思政课教师统一调配,互相协作,破解了师资短缺难题。

(三)破解全国高校实践教学学生安全难题

如何破解学生校外实践人身安全难题?一是把学生实践教学规模由大化小。把传统的实践教学教师带领大批学生校外参观或参加生产劳动等,分解为学生小组(3-5人)校外参观,社会调查、志愿服务。避免了人多,秩序混乱,有利于保障学生社会实践安全;二是教师指导学生注意社会实践安全。教师在实践教学指导讲座中,首先重点指导和强调学生高度重视社会实践人身安全,注意社会实践的交通安全和实践场所安全。教师指导学生重新学习《大学生安全知识手册》。三是请社会实践单位接待人为学生讲“社会实践安全注意事项”。四是学生小组组长负责与学生互相关照相结合。每个学生小组推选出组长,负责学生安全和实践任务的实施。教师指导学生小组内的学生团队协作,互相关照实践安全。学生在小学、中学、大学都持续不断接收校内外安全教育。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成人,具备保护自身安全的能力,一些学生已经在课余时间到校外参加专业实习、志愿服务、家教等形式的社会实践。笔者这套校外实践方法已经实施4年,没有出现学生校外实践安全问题。

教师安全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小学;生命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基本原则;培养模式

引言

青少年生命安全教育是国内外学者共同关注的问题,虽然东西方历史文化背景有所不同,对人文学科的认知也有很多的差异,但他们对生命安全教育的概念却有着共同的认识。他们认为生命安全教育是人类在各个活动领域中,应对及预防意外灾难和人为危险的理论和实践的一种科学知识体系〔1〕。青少年生命安全教育问题关涉到如何培养学生养成生命安全的意识,教会学生掌握判断生活环境中危险的方法和知识以及危险发生进行自救或互救的能力,以及学会正确选择回避和抵御危险的方法。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贵人重生”的传统,集中体现在对生命的珍视。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有16000多名中小学生因非正常原因死亡,平均每天有一个班的学生因意外事故而早早地离开了人世〔2〕。为此,教育行政部门多次要求各学校给学生安排专门的生命安全教育课以保障和促进学生的生命健康与安全。但是,专门的生命安全教育课程尽管能将生命安全教育的基本内容系统地、完整地呈现出来,但鉴于学生当前学习科目过多,学习负担沉重的现状,没有把生命安全教育列为专门的课程。再说,生命安全教育与其他学科在内容上有很多重复之处,因此,学科渗透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3〕。体育课程兼有学科性和活动性的双重特性,如何有效地利用体育课程教学进行生命安全教育是摆在体育工作者眼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在生命安全教育视野下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是这项课题十分重要的内容。

为了更好地开展“生命安全教育视野下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研究,我们对河南省内的郑州市、新乡市、平顶山市、信阳市、商丘市、焦作市、鹤壁市等18个地市的152所中小学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河南省的所有中小学均开展了生命安全教育活动。但我们也发现,中小学生在开展生命安全教育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因为生命安全教育师资队伍的缺乏,没有专门的生命安全教育教师,致使学生们获得的生命安全教育知识是零散的――或从其他课程中,或从社会上,或从影视作品中,没有系统的课程体系,由于课程体系的缺乏,导致生命安全教育缺失。总而言之,是缺乏一支具备生命安全教育知识和传授生命安全技能的师资队伍。打造这样一支师资队伍,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工程,不仅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而且还要有具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培养模式。

1河南省生命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落实教育规划及人才规划纲要,遵循教育及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建设具备生命安全教育知识及技能的师资队伍,把促进生命安全教育作为教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一支生命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必须注重教育的实践性。生命安全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一定要注重师资队伍的创新,在学习知识与培养能力的过程中全面掌握生命安全教育知识及技能,教师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应当注重将体育课程内容与生命安全教育内容相结合,这是生命安全教育的核心。全面加强生命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品质,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河南省生命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原则

2?郾1师德优先原则

我国的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师表是指教师的道德行为和意志品质要成为学生的表率和典范。学习并贯彻教师的职业道德已不是个人意义上的品德问题,而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即关系到千百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师德,是教师工作的精髓,可以用“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概括其内涵。鉴于生命安全教育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所以对教师的品德要求更高,生命安全教育教师不仅要聚师德、施师爱,而且还要有身先士卒、勇于牺牲的精神。这种师德要求来源于教育职业的内在规定性,对于生命安全教育教师来说,无论发生什么样的突发性事件,都应当把“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借助自身的经验及能力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应对突发事件带给他(她)们的威胁。

2?郾2“实践第一”原则

本文中“实践”是指学生在专业实践活动中遇到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过程〔4〕。任何领域的实践主体都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实践能力,生命安全教育是集体验性、技能性、示范性为一体的专业,它对专业实践能力的要求尤为突出。因此,生命安全教育教师的培养是理论与技能的综合性教育,其培养必须通过实践环节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培养出符合中小学生生命安全教育需要的体育教师。理论知识可以在教室进行传授,而技能课程必须在相应的场地中进行,技能的传授实践环节要靠编排计划、准备工作、组织实施三个部分来完成。

2?郾3针对性原则

所谓针对性原则是指在师资队伍培养中密切联系生命安全教育的实际情况,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并遵循受教育者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有的放矢、循序渐进的基本规则。根据这一原则,首先,教材设计方面要具有针对性。教材是教与学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方面设计要依据知识的内在结构、学生的思维水平来设计。其次,在培养教师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掌握生命安全教育的知识和技能,还要熟练掌握针对学生特点编纂的生命安全教育教材。最后,在培养生命安全教育师资队伍时,除了培养教师掌握其知识和技能外,还要求教师掌握人体生理学、教育心理学等理论知识,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目前,无论是河南省中小学教师还是学生对于生命安全教育的内容、生命安全知识、逃生自救的技能、各种避险能力等都有所缺失。生命安全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针对目标十分明确,就是为中小学校培养具备生命安全教育知识及技能的师资队伍。

2?郾4创新性原则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我们的教学活动要坚持创新性原则,创新就是要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建设具有生命安全教育知识及技能的体育师资队伍本身就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传统的培训体育师资队伍模式已经适应不了生命安全教育的需要,因此,培养生命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就要有所创新。这些创新包括教学理念的创新、教材内容的创新、教学手段的创新、教学目标的创新、教学评价体系的创新、培养模式的创新、生命安全知识的创新、生命安全技能的创新等。

3河南省生命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培养模式

3?郾1师资队伍建设培养的机制保障

为建设生命安全教育师资队伍提供有效的机制保障。要建立一支良好的生命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就需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加大人力财力的投入,加快教育设施和相应的场所建设等。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可成立“生命安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镇(街道)教办、市属学校和局直单位也可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各负其责、协调配合,形成加强和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合力,制订和实施一系列相关制度和规定。人力财力的投入需要教育和财政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只有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才能够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能文能武的生命安全教育师资队伍。

3?郾2长效培养模式

所谓的长效培养模式指的是中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放在体育专业院校和综合性院校的体育院(系)进行系统化的培养,纳入高等院校的师资队伍培训体系,从而长期地有计划地为中小学生输送合格的生命安全教育教师。这种培养模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在体育专业院校和综合性院校的体育院(系)开设生命安全教育新专业,一种是在现有的体育教育专业中增设生命安全教育新课程。这两种方式我们均可称为“长效培养模式”。

3?郾3短期培养模式

短期培养模式是针对现有在职的体育教师来说的。在生命安全教育的设置中,我们把生命安全教育的任务放到了体育课程中,而这对于没有进行过专门的生命安全教育培训的在职教师来说是一个全新内容,要想让他们进行长期的系统培训学习显然是不现实的,想要让他们担负起生命安全教育的重任,就应采取分阶段、多样化的短期培养模式对在职体育教师进行培养。短期培养模式可以采取远程教育、集中研讨、讲座培训等方式进行定期的、系统的、全面的培训。

3?郾4长短期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长短期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是长效和短期培养有机结合的模式。这种模式既具有长效培养模式的优点,又具有短期培养模式的效率,其具体做法是效仿师范类院校的教育实习方式――顶岗实习而采取的一种生命安全教育教师培养模式。顶岗实习,是指在基本上完成教学实习和学过大部分基础技术课之后,到专业对口的现场直接参与生产过程,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并进一步获得感性认识,掌握操作技能,学习企业管理,养成正确劳动态度的一种实践性教学形式。对于师范生来说,顶岗实习就是同在职的教师互换岗位。顶岗实习,一方面能使即将走上教师岗位的学生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检验自身所学知识的有效性,锻炼自己的实际教学能力,为未来走向教师工作岗位做最后的努力。另一方面,能使在职的教师有时间和精力重新回到课堂,较为系统地学习全新的知识及技能。

4河南省生命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4?郾1体育院校及综合性院校的体育院系对在校学生培养需注意的问题

体育院校及综合性院校的体育院系在校学生,必须掌握生命安全教育知识及技能,但这并不等于说可以以生命安全教育知识和技能代替原有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全新的课程改革,是生命安全教育课程与体育课程的有机、有效的融会贯通,而不是相互取代。

4?郾2在职教师培训注意的问题

在职体育教师的培训属于在职成人师范教育。因此,培训包括生命安全教育知识和生命安全教育技能两个方面的内容。由于在职的体育教师有惯用的治学手段与方法,因此要特别关注在职体育教师将自己已掌握的体育知识及技能与生命安全教育知识及技能有效地结合起来。在职体育教师队伍中存在着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等多方面的差异,因此,我们在培训过程中不能采取一刀切的单一化培训模式,而需要有针对性、多层次、多形式和多途径的培训模式,强化在职体育教师的培训。

5小结

目前,河南省中小学生命安全教育活动已经全面开展,但师资队伍的缺乏成为阻碍这一教育事业的重要因素,让体育课程教师担负起中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的重任,就需要培养既具有传授体育知识和体育运动技能又具有传授生命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双料”教师,培养这样一支“双料”教师队伍,不仅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而且还要坚守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原则,同时,要有针对性极强、效果极佳的培养模式。只有如此,中小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才有基本的师资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晓婵?郾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开发生命安全教育的理论研究〔D〕?郾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郾

〔2〕胡炬波?郾基于生命安全教育的体育课程教学研究〔J〕?郾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11:167-168.

教师安全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近年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以下简称学校)秉承“政治建校、从严治校”的办学方针,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公安部党委各项决策部署,卓有成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形成了以忠诚教育和警察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严格警务化管理为保障、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校园文化和公安实践为重要载体,具有鲜明公安大学特色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有力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一)高举旗帜、树立标准,坚守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公安院校的政治属性更加凸显学校着眼公安院校特殊办学性质对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特殊要求,坚持以党的建设为统领,大力推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体制机制创新,确保广大师生始终高举旗帜、站稳立场、守住方向。1. 牢固树立“党校”标准,把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聚焦公安部党委对学校提出的“国内一流、世界前茅”警察大学的办学目标,学校党委认真学习关于党校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凝聚全校师生智慧,凝炼提出“政治建校、从严治校”的“党校”标准,并以“党校”标准统领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想政治教育全面融入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之中,贯穿学生在校学习始终,提升了思想政治工作水平。2. 全面加强基层党建和制度建设,夯实了思想政治工作根基。学校先后召开党建工作会议和第四次党代会,将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重要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作出系统部署。深入开展“两学一做” 学习教育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年”活动,全面系统加强党的建设,为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和制度保障。3. 高举理想信念旗帜,不断坚定“四个意识”。学校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公安党建研究所,组建政治理论宣讲团,建设党建专题网站,在全校旗帜鲜明地讲马克思主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讲共产主义、讲党性、讲宗旨、讲传统、讲作风,引领师生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始终与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发挥优势、因势而新,构建全课程育人体系学校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全面加强思政课课程和教材建设,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不断强化马克思主义在学校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1. 认真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推进全课程育人。通过制定《2016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以思政理论课为核心、大学生基本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为支撑、经典选读和网络通识选修课为补充的全课程育人体系。加强实践教学,构建学校统一协调、多部门联动、校内和校外、课上和课下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与实训、实习、实战的结合中展现了生机和活力。2. 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突出时代特点和公安特色。全面采用教育部推荐教材,紧密结合社会及公安工作热点,编写具有公安特色、适合各层次学生需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辅助教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警察职业道德等内容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使政治理论教学内容常讲常新。加强理论教学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聚焦思政教育规律和“90 后”学生成长规律,丰富思政课程内涵、创新讲授形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3. 全面规范课堂教学,设定纪律红线。要求每一名教师时刻牢记人民警察和人民教师特殊身份,杜绝一切不负责任的言论和行为。4. 加强理论研究,厚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全校师生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蔚然成风,涌现出一批青年马克思主义社团、博士马克思主义讲师团、校团委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以及各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小组等,在青年师生中唱响了马克思主义主旋律。

(三)更新理念、突出特色,探索警务化管理新模式,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常态化学校紧紧围绕新时期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新要求,将警务化管理与塑造学生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深入探索警务化管理新特点、新思路、新途径和新模式。1. 深化学生管理体制改革,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将学生管理模式由学生工作部门集中统一管理调整为党委学生工作部统筹协调、学院直接管理,学院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的主体责任进一步强化,专业课教师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责任有效落实,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整合,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工作合力进一步增强。2. 完善了学生管理制度,提升警务化管理的育人效果。坚持宽严相济、共性与个性并存原则,完善警务化管理、综合素质测评、学生违纪处分等规定,形成了与警务化管理要求相匹配的制度体系,并通过新生“引航工程”、日常管理等抓好实施,做到了日常生活条令化、行为举止规范化、内务卫生标准化、政治教育常态化。3. 大力开展梯次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坚持以入学和毕业教育为重点,以适应性教育、奉献养成教育、成才立业教育为主线,对不同年级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完成不同阶段转变,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公安工作的艰苦性和复杂性,增强投身公安事业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四)凝聚特色、塑造品牌,努力培育具有鲜明时代特点和公安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1. 凝练总结核心文化理念,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熏陶作用。全面推进以“忠诚文化、法治文化、英雄文化、廉政文化”为核心和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以文化滋养学生心灵、涵育学生德行、引领校园风尚。拓展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师生开展专题培训,接受思想洗礼,传承红色基因,有效激发了广大师生爱党、爱国、爱民、爱警、爱校情怀。2. 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警营文化氛围。将公安部党委重大部署和学校办学理念、发展战略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等以标语、书法等形式展示在教学、训练、办公及生活场所,积极推进环境育人、文化育人,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设施和空间。3. 打造文化精品,不断扩大校园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面。把传承与创新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两翼,重点打造书画名家进校园、读书交流会等文化品牌。

(五)把握脉搏、抢占阵地,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方法,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1. 主动占领互联网新阵地,积极回应广大青年学生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期待。深入研究网上舆论传播特点,创办“公大官微”、党建专题网、理论学习教育数字阅读平台,牢牢掌握校园网络舆论话语权。一批干部教师运用微博、公众号等新媒体,在重大事件中积极发声,产生了良好社会效果。2. 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确保思想政治工作接地气、有实效。开通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信箱,及时了解师生诉求,解决实际问题。3. 丰富实践育人形式和内容,有力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范围。认真组织学生参与公安见习实习,大力开展志愿者服务,加深了学生对国情、社情、警情的了解。

二、当前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

深刻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前进不能停滞,只能积极作为不能被动应对。”在总结近年来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要深刻分析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清醒认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一)全面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战略部署的必然要求当前,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境内外敌对势力同我争夺阵地、争夺青年、争夺人心的斗争日益激烈。高等院校是知识、人才密集的地方,是意识形态工作最受关注的地方,更是不同意识形态争夺的焦点。党的十以来,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就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教师全面发展等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要求新论断。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上看做的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际上将影响一代青年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我们一定要从推进伟大事业、建设伟大工程、进行新的伟大斗争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意义,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腰杆硬、底气足地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二)全面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公安部党委决策部署的内在要求公安教育在公安工作全局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地位和作用。公安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事关公安院校办学方向,事关公安队伍整体素质和战斗力。孟建柱同志、郭声琨部长对加强公安院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高度重视。学校作为全国公安教育训练的龙头院校,肩负培养党和人民忠诚卫士的重要使命,也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统治地位、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绝对领导的前沿阵地。面对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新形势新期待,我们只有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作风,坚决贯彻公安部党委决策部署,大力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完成好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公安事业可靠接班人的光荣使命。

(三)全面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着力解决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问题和不足的紧迫要求现在,学校在校学生以“90后”为主,他们思想观念日趋多元,容易接受新思想新事物,喜欢变化、追求个性、注重创新,有着十分鲜明的时代特征。教育对象的时代特质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2016 年,学校组织力量对学生思想状况作了问卷调查,从结果看,学生思想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信赖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但是,我们也看到一些学生不同程度存在理想信念淡化、社会责任感缺乏、集体主义精神淡薄、个人功利主义较强、心理素质欠佳、学习动力不足、创新创业意识不强、自我管理能力较弱等问题。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要求相比,与公安队伍建设对人才的期盼相比,与网络新媒体蓬勃发展的应对需要相比,与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1. 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严峻性和复杂性的把握还不到位,对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极端重要性、现实紧迫性的认识还有待深化,重智育轻德育等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积极抢占意识形态阵地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有待进一步增强。2. 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性、理论性问题探索和研究还不够深入,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了解得不够及时全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性、特色性、实效性有待进一步增强。3. 一些教职工教书育人思想不够牢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工作格局还不够完善,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教师在各门课程中“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职能部门主动服务意识和水平、服务育人质量和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升。4.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课堂、主阵地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高。5. 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不够,“师生双向互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网上交流学习平台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对敏感网络舆情研判预知、应对引导能力亟待加强。6. 对警务化发展战略和警务化管理制度的科学内涵认识还不够系统全面,以警务化管理铸就学生忠诚警魂、实现全面发展的管理育人效果有待进一步拓展提升。上述问题有些是长期形成的,有些是新形势下产生的,必须高度重视,努力解决。

三、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任务和举措

贯彻落实好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公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坚持以思想建设为根本,深入推进科学理论武装,牢牢把握“忠诚可靠”的人才培养首要目标指出 :“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郭声琨部长也强调 :“公安院校的育人工作,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政治方向性、政治敏感性和政治坚定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作为首要任务,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1. 强化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要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坚持不懈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工作。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改革和科研立项,大力倡导鼓励师生成立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会、读书会等,常态性开展“我的中国梦”“让理想信念旗帜高高飘扬”“党在我心中”等专题教育,培养大批立场坚定、胸怀大志、脚踏实地、勇于探索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2. 强化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高尚道德。要采取多种方式方法,教育学生准确把握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引导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把核心价值观教育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体现在学校规章制度和学生行为规范中。结合公安工作的要求和警察职业的特点,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培育贯穿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始终,全面提升道德素养,培养高尚道德情操。3. 强化警察职业精神教育,确保忠诚本色。根据学生在校思想认识的发展规律,系统开展招生宣传教育、入学引航教育、警察职业教育、毕业廉政教育,塑造学生的忠诚意识和宗旨意识,打牢学生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根基。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把建设法治国家和法治公安的要求转化为全面加强法治精神和执法能力培养的具体行动和措施,让学生成长为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执法者。深入开展廉洁从警教育,组织学生参观公安部警示教育基地,精心开展优秀校友、公安英模、道德模范校园巡讲活动,推进廉洁教育和廉政文化进校园,筑牢拒腐防线。

(二)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着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亲和力和感染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强调 :“高校要履行人才培养的职责,首先教师要回归课堂、用足用好课堂。”三尺讲台虽小,但立德树人责任重大。我们广大教师一定要落实总书记要求,热爱讲台、珍惜讲台、敬畏讲台,认认真真讲好每一堂课。1. 突出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公安党建研究所建设,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深入回答师生们关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不断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将公安文化、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融入教学内容。不断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手段,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讲好每一堂课,让马克思讲中国话,让专家教授讲家常话,让基本原理变成生动道理,让根本方法变成管用办法,将总体上的“漫灌”和因人而异的“滴灌”结合起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切实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打造成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2. 发挥好每一门课程特别是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的育人功能。要积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公安文化教育,加强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不断提升学生的国家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警察职业意识。加强各门课程融合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设计的研究,加强不同课程之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衔接的探讨,加强教材建设、教案编写、课件制作、课堂教学组织的创新,努力形成一批精品教材、精彩教案、精良课件,打造一批经典课堂。加强网络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建立文献共享资源库和网站、微信公众账号学习平台,完善校园网络课程平台建设,推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使各门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3. 发挥社会课堂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特殊功效。要大力加强实战化教育,运用场景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手段,把公安实战搬进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把理论教学搬到公安实战一线。要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调查、公益活动等社会实践,完善学生志愿服务体系,加深学生对国情、社情、警情的认识。完善公安实习见习,充分利用大型活动安保,在公安实战特别是急难险重任务中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4. 深入推进思想政治理论研究。要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教研室,学管干部要在直接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兼职做好思政教育和学生工作理论研究 ;以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和学管干部为主力,成立公安思政教育研究中心(非在编科研机构),打造开放兼容、专兼结合的研究团队,深化理论研究,提供智力支持。

(三)坚持以警务化建设为主线,深入推进全员全过程育人,不断提高管理育人成效警务化是公安院校办学的基本制度,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校的发展战略之一。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警务化建设,将严格管理与全程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警务化管理的治理作用和育人功能,着力培养适应未来公安工作需要的专门人才。1. 加强警务化的系统研究。要根据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人民警察招录培养体制改革和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的系统研究。2. 完善校院两级警务化管理体系。进一步发挥学管体制改革的优势,不断健全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下的警务化管理体系。3. 深入挖掘警务化管理的育人功能。在严格警务化管理的同时,要研究把握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实际需求,让学生在警务化管理的塑造中收获身心的成长和思想政治上的成熟。

(四)坚持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阵地,着力提升校园文明程度,全面营造具有警营特色的文化育人环境郭声琨部长强调,“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有着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影响。要把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校园文化建设全过程”。要准确把握校园文化在公安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以深厚的校园人文精神底蕴为支撑,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校园环境为重点,以校园文化阵地为依托,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载体,努力打造与“国内一流、世界前茅”警察大学相匹配的文化软实力。1. 突 出 抓 好 校 园 文 化 建 设的顶层设计。要牢固树立“文化育人、文化育警、文化强警”理念,根据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做好校园文化建设战略规划和总体设计,大力推进以“忠诚文化、法治文化、英雄文化、廉政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特色鲜明、主题突出的校园文化活动,推进健康向上的学院文化、中队文化、宿舍文化、社团文化和网络文化建设 ;要重视学校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建设,进一步美化校园,为学生良好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养成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2. 进 一 步 打 造 校 园 文 化 品牌。各单位特别是学院要从庆祝部成立 60 周年和建校 70 周年为契机,按照一院一特色,出精品、树品牌的要求,整合各类文化活动,认真组织好学术科技节、社团文化节、校史校情教育等校园文化活动,健全哲学社会科学研讨会、报告会、讲座和大型学术科技、文化体育活动制度,集中打造一批具有浓厚学术文化底蕴、深受学生喜爱的校园文化精品。要充分激发学院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鼓励学院发扬传统、立足实际、比学赶帮、百花齐放,打造各具特色和优势的文化品牌,充分发挥文化育人作用。3. 进 一 步 丰 富 师 生 文 体 活动。要紧紧围绕公安院校特色,大力扶植学生艺术团,使之成为学校的形象品牌。积极推进高雅艺术和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认真做好校园歌曲创作活动,进一步提炼和培育富有时代特征和公大特色的校园精神。

(五)坚持以网络新技术为载体,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全力打造“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新形态1. 积极占领网络舆论阵地。在当今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拒绝“网路”就拒绝了出路,就要被时代淘汰。要充分认清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网络从工具手段上升到战略举措来定位,从一般运用上升到全局谋划来对待,大胆探索“互联网 +”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由平面向立体、由静态向动态、由单一向多维转变。要注重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特点规律,依靠信息网络技术,创新方法手段,拓展内容形式,把信息网络打造成思政教育的新平台、理论学习的新空间、舆论引导的新阵地。2. 加强课堂阵地建设。要利用互联网手段,创新思政理论教育教学,将真理真实真情的力量融入视觉语言和技术元素,通过多媒体手段传送好思想、传递真心话、传播正能量。3. 严格校内各类思想阵地管理。要严格落实学校《意识形态责任制实施办法》,建立学校文化活动审批管理制度,加强校内哲学社会科学汇报会、研讨会、讲座、论坛和读书会、学术沙龙等的引导和管理。要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落实校园网络使用实名登记制度和用网责任制度,加强网络舆情搜集研判,规范学生自媒体管理,牢牢把握网上斗争话语权,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传递党的创新理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主流声音更加响亮、更能“网”住人心。要盯死不当言论、盯住噪音杂音,敢于亮剑,敢于发声,做到关键时刻不失语、重大问题不缺位,切实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守土责任“扛”起来。

(六)坚持以后勤服务为保障,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切实发挥服务育人功能1. 增强主动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服务育人效果。要大力推进后勤管理现代化、社会化、市场化改革,理顺运行机制,确保后勤、财务部门成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攻坚战的“后方支援部队”。2. 完善工作体系,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完善心理健康教学与科研、心理咨询、心理危机干预等心理素质教育队伍,建立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聘结合、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心理素质教育队伍。要加大对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投入,尽快建设适应工作需要的服务场所,配备服务设施。3. 加强学风建设,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建立校、院两级学业指导和学风建设体制机制。根据各学院推荐和志愿者征集,建立校级学业指导教师库和优秀学生志愿者库,学业指导时间计入教师教学工作量。建立校级学业指导网站,依托校园网和官微平台开展学业指导服务与管理。4. 加强精确指导,突出抓好就业服务工作。要完善以“优生优分”“就业工作五公开”“就业咨询指导”等为基础的导向性就业工作办法。加强精确指导,提供个性化就业服务,特别突出对贫困学生、就业困难学生的关心和帮助。

(七)坚持以团学组织改革为重要抓手,进一步加强团学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1. 着 力 推 进 学 校 共 青 团 改革。将团建纳入学校党建工作总体格局,推行团建与党建同规划、同部署。进一步完善校院两级团干部队伍体系,校团委以专职干部为主体,各学院结合实际推行由党委副书记任学院团委书记、青年干部教师兼职挂职团干部,打造专职、挂职、兼职相结合的共青团干部队伍。2. 健全团学组织领导体系。校团委要切实承担起对学生会、研究生会和学生社团的指导和管理职责,理顺团学组织关系,进一步明晰学生组织的基本定位和职能,重点从政治方向、组织机制、骨干培养等方面给予指导和监督。3. 加强学生会、研究生会、学生社团建设。要努力建设服务型、学习型、创新型学生会组织,强化组织职责,充分发挥联系、代表、服务学生和维护学生权益的职能作用。

(八)坚持以队伍建设为基础,打造与一流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相匹配的干部教师队伍,进一步构建全员育人生动局面1. 进一步加强全校教职工队伍师德师风建设。要以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和“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为目标,结合 2017 年正在深入推进的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按照政治和业务“双过硬”要求,落实每一位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责任,切实形成思想工作的强大合力。2. 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要按照《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优化思政理论课专职教师师生比,落实思政课教师进修培训制度,坚持新任专职教师岗前必训、全体专职教师每年必训,积极安排专职教师开展学术交流、实践研修和学习考察活动,有序推动专职教师脱产或半脱产进修,全力打造一支思想境界高、政治素质优、理论修养好、奉献精神和育人能力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3. 进一步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要整合学管干部、辅导员、班主任、研究生导师等力量,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良、敬业爱生、为人师表的专兼职学生工作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