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题设计论文

课题设计论文

课题设计论文

课题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

当前中学的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着许多不足,效率偏低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和语文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课堂教学也在变革,但无论教学内容怎样变化,教学思路怎样更新,教学方式怎样改进,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如何提高课堂问题的有效性以及对问题设计思路进行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什么是语文课堂中的有效问题

语文课堂的有效提问状态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情景提出针对性的问题,并且提出的问题能使学生踊跃地参与进来,启发学生思考,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有效的教学状态。有效的课堂提问应当结合学科的实际特点。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组织课堂提问,让语文课堂真正变得有效。

二、设计有效提问的思路

1.问题要具有兴趣性

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有效途径,能够使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性。但并不是每篇课文都能使学生感兴趣,这就需要教师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当寻找教材中的教学突破点,在语文课中拟定情景,来引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可以从文中的人或事物入手,让学生进行联想和创造,这既能使学生深入了解课文,又能够拓宽教学内容。

2.问题的设计应该具有价值

(1)问题应新颖。学生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心能帮助学生增强思维能力并培养注意力。语文的课堂问题需要创新,以此激发学生对语文的求知欲。例如,在讲授《孤独之旅》一课时,设计这样的问题给学生:“假如你是主人公杜小康,在这样的暴风雨的洗礼面前,你会如何做呢?”此类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从而加强对课文的把握。

(2)问题应有效。语文课堂的问题一定要符合学生实际,确保所提问题能使学生得到启发,从中获益。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注意问题的连贯和严谨性,保证问题的数量和质量。只有有效的课堂问题,才能保证教学获得最大收益。

(3)问题应适度。我们在设计课堂问题时,应该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提出的问题应深浅得当、难度适中。教师可根据不同学生状况来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确保每位学生都可以得到锻炼,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使学生各得其所,如此,才能提高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在实际上提高语文课堂的效果。

综上所述,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提问不但能让学生获得语文知识,同时,可能发展语言技能并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学生只有在有交际内容以及交流能力的前提下,才能在课堂上真正一起互动。因此,教师唯有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提问设计以及改善课堂评价,才能真正优化中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庄宽.中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对策研究:新课程视野下的中学口语交际教学反思之二[J].现代语文,2009(09).

[2]彭卫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如何构建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模式[J].青年文学家,2011(13).

课题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

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87-88页例3,并且完成做一做和练十二1-2题。

2.教材分析:这个例题是含有两个已知条件两步应用题。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一步应用题的基础上,又在四册和本册教材中学习了三个已知条件两步应用题,之后进行教学的新知识。两步应用题是本册重点内容之一,同时它在应用题教学中又占有重要地位。在两步应用题中,连续问是基础,三个已知条件是过渡,两个已知条件是重点。例3是学生首次接触的两个已知条件两步应用题。它应当是重点中的重点,为此给学生造成显明、深刻的第一印象是十分必要的,科学、合理地设计好本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3.教学目的:根据大纲精神和教材意图确立如下三个教学目的。

(1)通过多(少)几求和,几倍求和(差)应用题的解答,使学生初步认识有两个已知条件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初步学会这类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进一步加深对两步应用题的理解。

(2)通过条件变换,知识迁移,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推理能力和求同思维、求异思维能力。

(3)通过本节知识学习,向学生渗透事物间是有"联系的"、是可"变化的"、"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教学重点应当是;有两个已知条件两步应用题的解题方法。两个已知条件,其中一个条件在解题中用两次学生很少接触是教学难点。教学关键是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找准中间问题。

二、教法和学法

根据本节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水平,主要采用如下方法。

1.运用迁移规律、比较的方法进行启发诱导式教学。

2.运用线段图、讨论、总结等方式和解题思路分析,激发主体参与意识,调动主体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深化学法训练。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教材编者是按照:复习-例题-想一想-做一做-练习题为一个完整的知识系列或是教学过程安排的。其中每一环节均有其自身的侧重点。复习的目的在于迁移引新,例题的目的在于探究解题思路,想一想的目的在于扩展知识,举一反三,做一做的目的在于内化知识、强化能力、训练思维。因此教学过程设计五个环节。

(一)复习旧知,抓迁移。

用复习题引入新课。这一复习题是本节知识的生长基础,要有意识地把复习题向例题导入。为此分四个层次完成复习题。

1.出示复习题:"饲养小组养10只黑兔,16只白兔,一共养兔多少只?"并出示符合题意的兔子彩图,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兴趣、注意力和理解题意。

2.独立解答本题(指名板演),同时教师画出复习题的线段图。这个线段图主要为新授作伏笔,同时也从不同角度理解题意。

3.共同订正复习题。

4.变条件、抓迁移。如果把"16只白兔"改为"养白兔比黑兔多6只"应当怎样算?因为复习题学生都顺利完成,而经此变化学生便会达到"欲罢不能"的程度,会极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此激情入境导入新课。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个已知条件两步应用题"。并简单提出学习要求。(略)

(二)探究新知抓思路。

这一环节是落实教学要求的中心环节,通过启发诱导、分析比较、推理判断和线段图的直观理解,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及探究例题的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

1.出示例3:"饲养小组养10只黑兔,养的白兔比黑兔多6只。一共养多少只兔?"

2.指名读题,并找出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

3.比较例3与复习题相同点与不同点。意在理解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

4.讨论:

(1)参照黑板复习题的线段图想一想例3的线段图与它会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地方?

(2)谁能把复习题的线段图改成例3的线段图?让学生参与画图活动,培养画图能力,并实现图形的迁移。

5.学生改图,教师适当帮扶。以上几步旨在理解题意和理解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意识,形成能力。

6.借助线段图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抓解题思路。

(1)教师指图说题意。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题意。教师要指出图中四条线段,五种数量及其包含的与所求有关的两层数量关系。

(2)分析数量关系、抓解题思路。①要求一共养兔多少只,根据题意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为什么?②根据已知条件能直接算出共养兔多少只吗?为什么?③根据什么条件可算出白兔的只数?以上几步是按分析法训练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题思路。下面两步用综合法进行解题。④想一想应先求什么?为什么?怎样求?学生口述算式:10+6=16。⑤所求问题是否求出?为什么?应怎样求?学生口述算式:10+16=26。

7.学生看书消化例3,并完成例3中的填空,提出不懂地方。

8.让学生用分析、综合法口述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同时师生共同把黑板例3补充完整。

9.小结例3。

(1)共同总结解题方法:①先求中间问题②再求所求问题③根据数量关系求出中间问题是解题关键。(2)抓难点。例3"10"用了两次每次意义一样吗?为什么?

(3)强化审题。比较复习题与例3都有两个已知条件为什么有的一步计算,有的两步计算?

(三)联系比较抓扩展。

完成"想一想中的两个问题。主要联系例3变换条件,进行比较,使静态知识变成动态知识,使单一知识点变成知识链。从而合理扩展知识,实现举一反三。通过例3完成了四个方面知识教学,"想一想"扩展两方面内容,因此分两层进行教学。

(1)看书中第一题该怎样想?怎样做?①学生试着改题。②出示改好的题。③对比例3找出联系和区别。④学生说思路和方法。⑤独立完成并共同订正。

(2)出示第二个问题,问该怎样解答?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偏重中下生。指名回答:每步算什么?为什么这样算?师生共同回顾上两题,联系例3回答:1.变化的地方是什么?2.没变化的地方是什么?

(四)练习巩固、抓内化。

这一环节是内化知识、训练思维、培养能力、掌握解题思路、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是实践的环节。

(1)求同思维内化知识。完成"做一做"两题。一题是培养审题能力,如何确定用一步还是用两步运算。二题是巩固几倍求和。

(2)变式思维拓宽知识。完成练十二前两题。一题是逆向思维拓宽知识。二题是几倍求差,是本课、扩展的第四方面知识。可比照"想一想"解答。有余力的学生可尝试改变本节做过的问题。

(五)全课总结、抓规律。

课堂过程实质上是按照认识--实践--再认识的过程进行的。全课总结是再认识的过程,是认识的升华和飞跃,时间虽短却起到画龙点晴、概括规律的作用。

课题设计论文范文第3篇

执笔人:谢文和审核人:韩满林修订日期:20__.9.5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为smt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是专业理论课程学习结束后走向社会前的

一次十分重要的实践性专业学习和专业水平考核。其任务是:

(1)综合学习和掌握smt技术及其应用知识

(2)认真参加毕业设计课题研究和设计,考核合格。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

根据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smt专业的培养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

(1)真正掌握smt技术及其应用知识

(2)完成毕业设计课题的加工工艺编制和软件编程,并上机运行考核

(3)按时完成毕业设计课题的论证、设计任务。

三、课题和课时分配表

序号

内容

总时数

讲课时数

实践时数

1

毕业设计目的、安排及要求

6

6

2

毕业设计课题选择与讲解

12

12

3

毕业设计课题社会调查及资料收集

24

24

4

毕业设计课题方案论证

78

12

66

5

毕业设计课题方案上机运行、考核及修改

120

24

96

6

毕业设计课题论文书写与整理

30

4

26

7

毕业设计答辨

30

4

26

合计

300

62

238

四、课程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一)理论教学内容

1.毕业设计有关事项

内容

毕业设计目的、安排及要求介绍

基本要求:

认真了解毕业设计的目的、安排及要求,积极参加毕业设计

2.毕业设计课题选择

内容

毕业设计课题选择与讲解

基本要求

认真学习,真正了解课题的要求

3.方案论证

内容

毕业设计课题方案论证的基本原则、方法和要求

基本要求

认真学习,真正掌握方案论证的基本原则、方法和要求

4.方案上机运行、考核及修改

内容

毕业设计课题方案方案上机运行、考核、修改的方法及要求

基本要求

确实掌握上机运行、考核、修改的方法

5.毕业设计论文

内容

毕业设计课题论文整理与书写的基本格式和要求

基本要求

确实掌握、认真完成

6.毕业设计答辨

内容

毕业设计答辨的要求及安排

基本要求

了解毕业设计答辨的要求及安排,认真做好准备

二)实践教学内容

1.课题调查及资料收集

内容

毕业设计课题社会调查及资料收集

基本要求

认真完成

2.课题方案论证

内容

毕业设计课题方案论证

基本要求

认真学习、研究、探讨,按时完成

3.课题方案上机运行、考核及修改

内容

毕业设计课题方案上机运行、考核及修改

基本要求

真正掌握上机运行、考核及修改方法,力求精益求精

4.论文书写与整理

内容

毕业设计课题论文书写与整理

基本要求

按时按要求完成

5.答辨

内容

毕业设计课题答辨

基本要求

认真参加毕业设计课题答辨

五、大纲说明

1、教学对象:

本大纲适用于高中毕业后入学并接受了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工科类smt专业的学生。

2、教学原则

(1)结合实际,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2)坚持把能力训练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3)面向学生,贯彻因材施教;

(4)坚持理论教学、现场教学与实践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思路。

3、教学建议

对安排在校外进行毕业设计的学生应有明确的要求和考核办法

六、推荐教材

名称:《smt专业毕业设计指导》

编者:____*

课题设计论文范文第4篇

Abstract The theoretical course is the summary and sublimation of the practice of Art. The teaching effect of the theory course is often unsatisfactory because of the extensive way of arranging courses, the machine preparing for the lesson, the old way of teaching, and the single examination method and so o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eform path of theoretical course from four aspects: scientifically arranging courses, revising teaching materials, 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 and improving examination mechanism.

Keywords art design; theoretical course; reform; path

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肇始于十九世纪后半叶,经历了“工艺传习―图案设计―工艺美术―艺术设计”这一历史进程,[1]同时,艺术设计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地与时俱进。从目前来看,艺术设计专业主要包括环境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服装设计、工业设计等几个方向。课程设置主要是三大类:第一是学科基础课程,如三大构成、设计素描、设计色彩、Visual Basic等计算机辅助设计基础课程;第二类是各个专业的专业课程,如室内空间设计、版式设计、交互设计、家具设计、服装设计、各类产品设计等;第三类是理论课程,其中又包括史论课、概论课和设计理论课,如中外工艺美术史、世界现代设计史、世界现代家具史、现代设计史、艺术概论、设计概论、设计美学、设计文化等。[2]事实上,理论课程所占比例较大,它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创新思维和鉴赏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基于此,笔者拟从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分析理?课程存在的弊端,提出相应的创新改革方案,以就教于方家。

1 理论课程存在的弊端

虽从数量上看,理论课程占了比较大比例,但是绝大多数艺术院校或者艺术设计专业是以实践为重的,学生的重心也放在如何设计并制作出“实物”,参加各类设计比赛,理论对她们来说似乎是“虚”的东西。这就造成了理论课程排课方式简单粗放、备课方式机械重复、授课方式陈旧单调、考核方式单一等四大弊端。

1.1 排课方式粗放

合班上课效果不如意。学生每个学期的学时有限,而理论课程的数量又比较多,因此理论课程基本上是合班上课,最多的达到七个班合班,人数在210人左右。这样任课老师无法在短时间内熟悉每位同学的基本情况,上课的过程中也无法全面掌握学生听课的状态。为了更好地了解理论课合班上课的效果,笔者专门对学生做了简单的调查,数据表明,认为合班上课听课无干扰的占6.9%,认为有一定干扰的占29.8%,认为干扰比较大的占63.3%。这说明合班上课超过一定人数后,教学效果必然受到影响。

课程内容有重复。理论课程门类众多,不可避免地有重复和交叉的内容,如世界现代设计史、世界现代家具史、现代设计史这三门课程,虽然侧重点不一样,但是世界现代设计史本身就包含了世界家具史、现代设计史的部分内容。类似的还有设计概论、设计美学、设计心理学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导论部分或第一章往往都对“设计”的概念、内涵、发展等问题做出论述,内容大同小异。

1.2 备课方式机械

教材一成不变。艺术设计属于前沿学科,无论内容还是形式变化都非常快,作为设计实践的总结和提升,理论也不是亘古不变的。但是很多高校订购的教材几乎没有变化,许多教材的编写甚至还停留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一些新方法、新问题、新发现都没有及时补充到教材中来。

备课照搬教材。教材的编写和设计实践、考古发现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因此备课的过程中不能完全照搬,要及时关注学术界新动态。以工艺美术史为例,田自秉先生编写的《中国工艺美术史》史料丰富、图录详尽,堪称经典,然而由于时代的原因,该书主要汇集和整理了我国自原始社会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以来的工艺美术史料,一些新文物、新发现没能编写进去,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及时补充说明。

1.3 授课方式陈旧

相较于实践操作类课程,理论课程比较抽象晦涩,需要学生有一定理论基础,这恰恰是艺术类学生的短板,因此理论课在授课方式上本身也是一种挑战。目前理论课主流的授课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型授课,虽然有了多媒体设备,可通过直观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图片及案例,但是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接受的状态,也很难切实参与到课堂中来,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消磨,谈不上激发创新思维或提高审美能力。

1.4 考查方式单一

卷面考试。理论课程通行的考查方式是试卷考试,开卷或闭卷。题型基本上是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论述题这几大类,且试卷的内容几乎年年雷同。学生即便不上课,临考前通过囫囵吞枣式背书也基本上能过关,这种方式没有使学生真正理解课程的内容。

课程论文。基于试卷考试的弊端,有些理论课采用论文的方式进行考查。由于论文通常在结课后两周左右就需要提交,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查找文献、阅读并分析文献,因此常常出?F雷同、抄袭的论文。不仅如此,论文提交、批阅完了之后,老师和学生之间也没有时间和场地专门就论文进行分析和交流,因而对理论问题的认识依然没有提升。

2 理论课程改革的路径

2.1 精简课程数量,科学安排课程

理论课程宁精勿滥,在课程的选择上,可根据专业的需要选择几门与专业契合度高的理论课程。在安排专业课教师的同时,教师之间要及时沟通,对课程的内容、教学的进度做进一步统筹,避免相同的内容反复讲授。如“设计心理学”、“设计概论”、“设计美学”等课程都会涉及到对“设计”这一概念的阐述,那么这三门课程的教师则需要提前沟通,最早讲授的一门课对概念性的问题进行分析,其他两门课程则一两句话带过,避免重复。

此外,在安排授课时间的时候,注意理论课与实践课之间的有效衔接。绝大多数高校艺术理论课安排在大一、大二,而且是理论课先行,即理论课全部结束之后安排设计专业课程。理论课程本身就比较抽象晦涩,如果把理论课与专业课割裂开来,学生学到的可能就是一些生硬的概念,无法把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笔者认为,艺术设计专业的理论课程应该和专业课程穿插或平行设置,如“中外工艺美术史”可以和“漆饰产品设计”、“陶艺产品设计”或“金属工艺产品设计”等实践操作类课程平行,学生既可以了解这些产品的发展历程,同时掌握其制作工艺,实现感性与理性的合一。

2.2 备课详略得当,合理修改教材

教材的编写要兼顾体例的完整性,所以导论或第一章常常对概念性的问题做详细分析。但是一门理论课的课时通常只有32节,以史论课为例,在短短的32节课里,要完整地将世界设计史或者中外工艺美术史的发生、发展、背景、内涵和各个时期的经典作品逐一分析,时间显然是很紧迫的,所以备课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选择上课的内容,一些概念性的问题可以简单讲解。比如《设计与文化》(庾萍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这门课程,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介绍“什么是设计”、“什么是文化”、“什么是设计文化”,这三章在备课的时候可以合并为一章,甚至一章中的一节,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中西方文化的内涵及其对设计的具体影响上。

自古教学相长,理论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色和接受理解程度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自己编写相应的教材,这对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也是极大的提升。

2.3 提升授课质量,以学生为中心

衡量一门课的价值,最重要的标准是学生的接受度和理解度。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其适用性和优势,可以体现教师在某一学科领域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但此模式建立在教师绝对权威、学生具备相当的理解能力的基础之上。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理论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因此上课的时候要格外注意学生的接受程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核心是学生的主动、有效参与,基于此,在上课的过程中本人采取两种方式,第一,每节课的最后十分钟为学生提问环节,安排两次提问的机会,学生提出来的问题,先由全班同学集体思考讨论,最后再做小结。第二,每学期安排两个课时,由学生自己报名来讲与课程主题相关的内容,时间可以安排在期中或者期末。这一目标在第一节课上课的时候便交代给学生,学生从开课第一天起就要思考自己讲课的内容,他们在上课的过程中自然也会更主动地学习。

2.4 完善考查机制,追加考后反馈

单一的试卷或论文的考查方式常常会带来片面的结果。笔者认为,在试卷和论文的基础上,学生课上的发言、讨论、PPT制作讲解,课后的思考总结、与老师就某一主题的交流和心得都可以纳入课程考核体系中。这样一来,就能避免出现学生不重视课堂,考试的时候仅通过死记硬背来应付的局面,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3]

此外,考查的结果必然会反映出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薄弱点,但是一般来说,考试结束也就意味着某门课程的结束,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上的薄弱点得不到及时的反馈和修正。因此笔者建议,在考试成绩出来之后,教师可以专门组织一个考后反馈的环节,对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补充,这种反馈的形式可以是书面形式,也可以是集中讨论的形式。

课题设计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毕业论文 管理系统 B/S模式

本科毕业论文是毕业生总结性的独立作业,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去分析、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也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成果的总结,是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撰写毕业论文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人工进行毕业论文各种信息的管理存在着工作量大、速度慢、出错率高等方面的问题,设计毕业论文管理系统显得非常必要[1,2]。

笔者对毕业设计过程中的课题申报、课题审核、学生选题、提交论文等环节进行了系统分析,设计了基于Web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充分利用与整合了可用的网络资源,为学校、学院、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交互式接口,实现了学生和教师的网上互动[3]。本系统采用了优秀网站开发技术ASP,后台使用Access数据库,从整体上实现了论文管理的各项功能,使得毕业设计课题的申报和审核、论文选题、论文提交、成绩考核等更易于管理,同时也可以对毕业设计课题的难度、工作量等其他信息进行详细管理,对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有一定的现实意义[4]。

1 系统功能设计

本系统的基本功能根据用户的不同分为4个模块:学生模块、教师模块、专家模块和管理员模块。

1.1 学生模块

注册:新用户需要先注册,填写自己的基本信息,本系统规定学号为0001~9999,即学生数最多为9999。

登录:注册过的用户可以使用“学号/姓名+密码”登录系统。

密码修改:初始密码规定为6位以上数字或字符,学生登录后可修改密码。

课题选择:教师申请的课题通过审核之后,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的志愿。

结果查询:在教师选择学生之后,学生可以查询到自己是否被确认。

论文提交:学生可以在特定时间将写好的论文提交上去。

确认上传:论文提交之后要确认上传,一旦确认上传就不能再次提交了。

对教师评价:在论文的最后阶段要对教师进行评价。

留言:在教师确认学生之后,学生可以通过留言的形式与教师进行沟通。

1.2 教师模块

注册:教师首次登录也需要先注册,系统规定教师号为001~999。

课题申报:填写必要的信息进行课题申报。

课题修改:对申报的课题进行修改,查找错误。

选择学生:在学生选择课题之后,教师可以选择学生。

综合查询:可以查询相关主题的信息、分数和课题的审核结果。

论文下载:教师可以下载学生提交的论文。

成绩评定:教师在审核学生论文之后,可以对论文进行成绩评定。

论坛:教师可以在论坛上给学生留言,或与学生交流问题。

1.3 专家模块

一审:由各学院的专家对教师提交的课题进行审核。

二审:在一审中没有通过的课题要进行二次审核。

结果公布:公布审核通过的课题和没有通过审核的课题。

综合查询:可以查询相关主题的信息、分数以及课题的审核结果、教师的成绩、学生调剂情况等。

1.4 管理员模块

2 系统实现

系统是通过B/S三层结构实现学生论文提交、教师对论文的管理以及专家审核等功能。采用浏览器、服务器、数据库的三层结构,当不同用户通过浏览器提交和评阅时,向Web服务器发出请求,Web服务器根据用户的指令执行程序,并从数据库中取出相应的信息反馈给客户端。

2.1 登录和注册

2.2 学生模块

其中课题选择与结果查询、论文提交和确认上传部分设计如下。

2.2.1 课题选择部分与结果查询设计

本院教师申请的课题被审核通过之后,学生即可看到备选课题。每名学生有3个可供选择的志愿,但最终由教师决定哪个课题对应哪个学生。学生选择课题之后,可点击结果查询,查看自己的选择情况,如果正确则可以点击“完成”,否则点击“重选”。这两个部分的算法设计基本相同,只是在不同条件下显示不同而已。课题选择部分只是查询数据库,将教师申请通过的课题显示出来;而结果查询则是从数据库中查询当前学生所选课题的信息,将课题的选择顺序、课题名称、指导教师等结果依次显示出来。如果点击“完成”,则系统会弹出提示框,询问学生是否确定当前的课题选择结果,如果确定,系统将清空“志愿”的值,并显示“操作完成不能再进行修改”的提示。

2.2.2 论文提交部分和确认上传部分的设计

在学生选好课题之后,开始毕业论文的撰写工作,论文写好后可以通过论文提交功能进行提交。其中,论文命名格式必须为“学号+姓名”,并且文件后缀名必须是“.doc”,文件上传如果成功,会弹出提示窗口。系统之所以要设计确认上传功能,主要考虑到两个原因:(1)确认上传就意味着最终上传,与论文上传功能分开比较好;(2)论文提交程序中使用了window.parent.Finish()功能[7],但该语句在执行过之后程序就结束了。因此,即使在其后使用更新数据库的语句也得不到执行。

2.3 教师模块

由于教师模块的整体风格与学生模块使用了同样的框架,因此与学生模块的风格基本相同。

2.3.1 课题申报与课题修改模块的设计

教师在学生开始选题之前就要进行课题申请,只有通过专家审核的课题才能够被学生使用。课题申报页面主要是填写和提交课题的相关信息(如图4所示)。

只要提交的课题没有被审核通过,教师就可以进行课题的修改,以达到专家小组的要求。在课题修改页面中,会显示一个包含所有可以修改课题的下拉式菜单,点击某一个课题,则会跳转到与课题申请相类似的页面,只是页面下方的“提交”按钮变为“修改并提交”按钮。

2.3.2 选择学生功能模块的设计

当学生选择过教师的课题之后,可能出现一个题目多人选的情况,教师可视情况对学生进行挑选,页面将课题名称与对应的学生以表格形式显示出来。

当教师点击某学生时,页面会显示学生的基本信息供教师参考。一旦教师在某一课题中选择了某个学生,该学生就不能再被其他教师、其他课题选中。

2.3.3 成绩评定模块的设计

对于学生已经提交的论文,教师经过仔细阅览之后,可以对学生的论文进行评分,等级分为五级,即优、良、中等、及格和不及格。

2.4 专家模块

专家主要是针对本院系教师申请的课题进行相关审核,功能包括:一审、二审、结果公布和综合查询。专家不能够自行注册,须由管理员进行添加。

点击“一审”,系统会自动查询数据库,将教师申请审核的课题显示出来,并附以专家意见表格,用于填写专家的审核意见(如图5、图6所示)。

只有在“审核小组修改意见”中信息为“适用”的课题才能够通过审核,否则需要进行二审。二审的界面与一审基本相同,如果课题不能通过审核,则不能在结果公布中显示出来。

2.5 管理员模块

管理员的功能可分为3个部分:备份数据、删除数据和添加审核人员。

2.6 BBS论坛

BBS论坛是本系统中连接学生和教师的一个交流平台,在学生的功能主界面和教师的功能主界面上各有一个可以进入论坛的入口。对于学生来说,当学生选择过题目并且教师也选择了该生之后,学生就可以使用BBS论坛与教师进行交流,比如论文的提交时间、论文的格式要求等。对于教师来说,当教师确定学生之后,便可以与该生在论坛上以留言的形式进行交流,特别是解答学生的相关问题。

本系统设计时考虑到教师功能与学生功能之间的差异,设计相应的界面时也有少许不同,由于学生只能选择一个课题,因此学生的论坛主页只有一个课题的相关入口;但教师不同,一个教师可以有多个课题,因此教师的论坛主页有多个课题的相关入口。

3 结束语

该系统在使用ASP和Microsoft Access 2000的基础上,实现了毕业论文管理系统中各个模块的功能,包括课题申请、课题的审核、学生选题、论文提交、论文下载、网上留言交流以及论文成绩评判等。整个系统模块划分清晰、容易理解和操作,同时各模块之间联系紧密,相互耦合,使得系统更加完善。

对于目前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而言,应从以下两方面予以完善:第一,网上交流采用即时通讯工具,如QQ,这样能够使得学生和教师的交流更加方便快捷;第二,论文的开题报告、中期报告也应当有相应的功能模块,与论文提交成为一体。

参考文献

[1]李巍,王华东.毕业论文管理系统中的关键技术研究[J].计算机时代,2011(8):32-34.

[2]梁敬东,伍世珍.基于J2EE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高等农业教育,2010(8):83-84.

[3]陈芳,陈朝.基于Web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4(8):2049-2050,2066.

[4]刘志铭,孙明丽,庞娅娟.ASP+Access数据库系统开发案例精选[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5]钱血忠,罗海驰,陈国俊.数据库原理及技术课程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