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络规划建设论文

网络规划建设论文

网络规划建设论文

网络规划建设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园区网;规划设计;项目实施;

中图分类号:TP39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1-00-01

根据实际企业园区网络规划设计,采用工程化设计方法、层次化网络设计模型,遵循最新版专业技术规范,以期规划设计出使用新技术的、快速安全的园区网络系统。本文以某某铝业集团天津公司新建企业园区网络项目为背景,论述园区网络规划设计的过程及项目的实施。

一、园区网络的规划设计

园区网设计采用层次化模式,通过允许网络满足日益发展的业务需求的可扩展“组件”来设计模块化拓扑。模块化设计允许设计者通过推行确定性的流量模式来轻松扩展、了解并排除网络故障。

(一)园区网设计过程

园区网的设计过程伴随着网络系统的生命周期。由于应用系统的不断更新,网络系统也需要不断的重复的设计、实施和维护。这是一个循环迭代的过程。“网络生命周期的迭代模型的核心思想是网络应用驱动理论和成本评价机制”。经过一轮迭代,满足用户需求;而当再利用成本大于新建成本,就该舍弃迭代升级,报废当前系统,新建一个新一代的网络系统。依据迭代周期划分方式,将网络设计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

1、需求规范。即需求分析,紧密联系客户与用户方的实际需求。从实际需求入手,最后着陆在需求上。适合用户使用,能够让用户满意的网络系统才是最好的网络设计。

2、通信规范。即通信规范分析,包括现有的网络体系分析。

3、逻辑网络设计。确定网络逻辑结构。

4、物理网络设计。确定网络物理结构。

5、实施与运维。采用项目管理方法论,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进网络设计实施,做到网络边界清晰,质量、成本、进度有效结合,使建设者和承建方均收到满意效果。

(二)园区网络需求分析

网络需求分析是网络开发和建设过程的起始阶段,应该明确客户和用户方所需的网络服务和性能。在需求分析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业务需求;(2)用户需求;(3)应用需求;(4)计算机平台需求;(5)网络需求。

(三)逻辑网络结构设计

网络结构是对网络结构进行逻辑抽象,描述网络中主要连接设备和网络计算机节点分布而形成的网络主体框架,一般采用网络拓扑图的形式描述出来。考虑本案中网络需求,采用层次化网络设计模型,以实现按层次设计的网络结构,并对不同层次赋予特定的功能,为不同层次选择正确的设备和系统。层次化网络设计模型已成为位于网络主流的园区网络的经典模型,而层次化模型中最为经典的是包括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的三层网络层次化模型。

二、园区网络的项目实施

某某铝业集团天津公司园区网络规划设计方案设计完成后,建设方和承建方会商,并聘请权威专家共同评审和论证,经主管领导审批通过,该项目随即进入工程实施阶段。工程实施分三部分:(1)园区综合布线;(2)中心机房、二级机房及各配线间建设;(3)网络设备、预配置、上架安装、系统联调。建设方与承建方双方签订工程施工合同,成立工程领导小组和项目经理部,明确划分工作界面,制定项目管理计划,指导和管理项目执行,监督和控制项目工作,控制变更,项目收尾管理。

(一)制定项目管理计划

制定项目管理计划过程包括定义、准备、集成和协调所有子计划以形成项目管理计划所必要的所有行动。项目管理计划定义了项目如何执行、监督和控制,并通过整体变更控制过程进行更新和修订,包括范围、进度、成本、质量、人员、沟通和采购等子计划。在项目执行的全过程中,要识别风险,执行风险管理与控制。

(一)指导和管理项目执行

1、现场勘测。确定系统机房位置、朝向、面积,设备间位置,各工作站物理摆位,建筑结构;确定距子系统最近的端口和线缆距离,建筑物周围环境。

2、订货和采购。依据采购管理计划,通过招标或竞争性谈判选择商,签订订货合同,发出订货单,跟踪采购状态。

3、制定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整理现场,展开工作作业面,合理有序推进施工工作。制定文明施工安全施工措施,制定现场管理制度。

4、IP地址规划,VLAN规划。以通过专家评审的网络系统规划设计方案为蓝本,进行IP地址规划和VLAN规划。

5、设备安装及设置。设备进场拆箱前检验,开箱点收,加电测试,预配置,设备上架安装、连接和设置。建立系统运行平台。

6、施工作业交付物的自检。

(一)整体变更控制

整体变更控制过程在整个项目过程中贯彻始终,并且应用于项目的各个阶段。成立由高层领导领衔的变更控制委员会,每项变更必须书面申请,经变更控制委员会审核,给出接受或拒绝意见,执行并跟踪控制变更。

(一)项目收尾

1、管理收尾。(1)网络系统试运行。网络系统经4周试运行(运行各种典型应用,测试和记录系统运行状况,调整系统参数),未出现设备故障或连接错误后,完成系统试运行。(2)工程验收。工程验收和工程文档归档,含网络蓝图、网络连接图、机器配置文档、应用系统设置、使用手册、测试和试运行报告等。(3)培训。在系统试运行期间,承建方向建设方移交之前,要对建设方系统管理人员和用户代表进行培训,培训期一般不少于2周,包括网络设备运行状态监测,秘钥管理,数据更新与备份,机房配套设施及布线线缆日常巡检与维护,应用系统、数据库系统管理维护的培训。

2、合同收尾

工程结束,工程尾款催收,进行整体移交,进入日常运营。网络系统进入管理与运维周期。

参考文献:

网络规划建设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在物流业调整和振兴的大背景下,单个城市如何在国家物流规划和大区域规划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发展城市物流,这是一个关系城市发展的问题。本文从当前城市物流的问题出发,基于物流网络理论和协同理论,从不同城市类型的角度,探讨适合城市物流发展的模式。对于城市物流发展,应该建立城市物流网络,加强物流组织之间的合作,合理建设物流基础设施,加强物流信息系统建设。

关键词:城市物流 发展模式 物流网络理论 协同理论

一、前言

2009年国务院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规划里强调重点发展九大物流区域,建设十大物流通道和若干物流节点城市,促进物流业的区域发展。在物流业振兴规划里,将区域物流和城市物流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目前国内研究区域物流发展特别是城市物流发展模式的文献较少,但是也有一些研究成果。方虹从运营规模、管理方式和城市发展的不同条件等角度对城市物流发展模式做了详细的分类,但是并没有其适用对象和适用区域以及城市做出论述。涂淑丽分析了东部沿海和中部地区城市物流发展的现状模式,通过差异分析,提出了不同的城市物流系统发展模式。池韵佳从比较优势理论出发,通过探讨区域的比较优势,进而建立区域物流发展的创新模式,但是并未详细论述如何在具体的区域或者城市内实现。朱建成等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了基于现代物流和商贸产业集成运行的区域商贸物流系统和发展模式,并且构建了“物流园区一物流信息平台一物流网络节点”三位一体的商贸物流体系结构。上述学者的研究重点多是集中在区域的角度,专门研究城市物流发展模式的较少,而且提出的很多物流发展模式适合的范围大多没有界定。本文从目前城市物流发展的问题出发,借鉴目前国内学者关于区域物流发展模式的研究成果,从便于实际操作的角度论述,提出适合不同类型城市物流发展的模式。

二、城市物流发展的问题

城市物流的主体是城市,其发展规模受城市需求影响,并且与该城市的经济辐射力以及发展程度密切相关。目前国内很多省份和城市开始紧随国务院各自的物流业规划纲要,并且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但是目前城市物流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目前的物流规划和物流发展中,未能与城市规划和城市的发展方向相结合,出现了物流规划和城市规划偏离的现象,致使物流规划欠合理。由于城市规划中并未充分考虑物流规划,致使物流基础设施较少,并且分割在若干个地方,降低了物流效率,未能有效利用规模经济性。

二是城市物流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盲目发展的倾向,集中表现在:大规模规划建设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缺乏统筹规划,出现了重复建设;很多城市发展物流的重点偏离了经济性,纯粹的增加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忽略信息系统建设,未提高物流的社会化和专业化;各个城市的物流企业数量增长迅速,市场无序竞争,恶性竞争逐渐增多;许多物流企业缺乏相应的专业化,致使出现了低效率,造成能源消耗,加重了城市交通问题、城市生态问题以及居民生活质量问题。

三是城市物流的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很多从业人员并未接受相关的物流知识培训和教育,致使现代物流的理念比较淡薄。物流业的重要性虽然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但是高等学府中培养的物流人才数量还是远远不能满足城市物流发展的需要。有现代物流理念的物流人才的缺乏也成为当前城市物流快速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三、构建城市物流发展的模式

下面就从物流网络理论和协同理论的角度出发,解决上面论述的城市物流发展问题,探讨不同类型城市的物流发展模式。

(一)理论基础

1、物流网络理论

物流网络主要是指在信息技术发展的条件下,为了适应物流专业化、系统化和社会化的要求而逐渐发展,由物流组织网络、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和物流信息网络三者构成的物流服务和运作网络。

对于物流组织网络,企业根据核心业务建立组织网络,而物流联盟是物流企业之间的组织网络,从整体上看,物流组织网络是由物流企业,物流组织,物流联盟共同组成的网络;物流组织网络结构的内部组织之间遵从“合作―竞争”的开放式运行方式,实现系统在空间、时间和功能方面的整合和重组,提高组织的功能和应对外界干扰的能力,并且通过一定的相互作用,实现结构的有序化;对于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主要包括物流节点集和线路集,其核心问题是确定物流基础设施的数量和规模以及地点。对于物流信息网络,通过建立适应网格环境的信息网络,通过信息引导物流网络资源的合理调整,实现资源整合及信息网络的有效性。

2、协同理论

协同理论也称为“协同学”,其主要思想如下:在各种各样的系统中,尽管其属性不同,但是在环境的影响下,其存在相互影响和相互合作的关系。在大量子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协作下,可以探讨各种系统演变和发展的共同规律。由系统理论引申出了协同效应,伺服原理和自组织原理,其中协同效应是指在一个复杂的大系统中各种子系统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整体效应;伺服原理外在表现为系统内部的自组织过程,是系统由不稳定向稳定转化,由稳定进而向不稳定转化的循环往复过程;自组织原理是指系统内部在没有外力的影响下,子系统之间能够按照某种规律形成特定的功能,其具有内生性的特点。

(二)基于不同类型城市的物流模式构建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本文将城市类型主要分为工业城市,商贸城市。工业城市主要是指工业生产活动在城市经济活动中占主要地位或者优势地位,并且有能力向外输出工业产品的城市;商贸城市主要是指小商品生产、批发、零售等交易和商业服务占主要经济地位或者优势地位的城市。

1、工业城市物流发展模式

对于工业城市,由于存在原材料的输入和工业产成品的输出,同时存在其他商贸物流,因此可以构建基于供应链或者工业聚集区的物流模式。首先,在物流组织网络方面,从物流业务规模的角度出发,控制物流组织的数量,通过扩大其规模来降低数量。根据城市的总物资和商品需求量以及供给量来预测物流业务量,然后匹配现有物流组织的业务量;如果物流组织已有业务能力过剩,则通过政策引导物流公司重组,加强物流组织的合作,促进物流组织之间组成联盟,以增加各个组织的收益;如果物流组织业务能力不足,则通过政策优惠措施促进物流公司做大做强,同时加强物流公司的业务联盟,促进业务合作。其次,在物流基础设施方面,应该依托城市的交通便利条件,在靠近公路,铁路等便利的交通设施旁边,同时尽量靠近工业园区或者产业聚集区的地方建立物流园区或者物流中心。对于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的数量和规模,应该建立评价指标,具体从产业规模化程度,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现有的物流组织发展水平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合理的物流园区数量和规模。同时在靠近生活区的地方,建立物流中心或者配送中心、批发零售等交易基地,满足日常商贸交易物流的需要。第三在信息网络方面,物流组织和物流园区的信息系统应该利于物流组织间的物流功能整合,便于及时获得物流信息和及时进行信息沟通。在物流网格的引导下,能够有效组织各种具有不同功能的资源,并且能够快速的获得信息,调整物流网络。

根据协同学,在整个城市物流系统中,需要加强合作,利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形成协同效应,发挥整体功能,在政府和其他组织进行合理正确宣传的同时,也要制定政策,鼓励各种形式的物流联盟的组成。同时,需要设立政策、税收等刚性条件,作为序参量在各个子物流系统中发挥作用,引导各个子系统达到稳定,有力的发挥子系统的物流功能。同时,通过建立物流基础设施,引导物流组织集中经营和规模经营,促进物流大系统的自组织过程,完成系统功能的整合和升级。

2、商贸城市物流发展模式

商贸物流城市一般都有较大的企业聚集区和批发零售交易市场,多以输出为主,物流功能主要在于仓储,配送和运输,因此可以建立基于物流中心的物流发展模式。在物流组织网络方面,应该强调物流企业的规模化运营和协同运营,由于商贸城市的对外输出多是以批发商品为主,批量较大,可以考虑共同配送和协同运输。具体的做法为:以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为基地,鼓励物流企业共同组成物流联盟,针对特定的批发零售商或者特定的区域,实行共同配送和共同运输;在利益分配上面,以提供的资源和劳动力为依据,从合作博弈的角度进行费用合理分配;由配送中心建立物流信息平台,实现物流信息共享。在物流基础设施方面,设立基于大型交易市场和小商品生产企业聚集区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具体的数量和规模可以参照每年的物流业务量和该区域物流企业的业务能力;同时要设定评价指标,对物流中心的数量和规模进行合理的评价,防止重复建设和过度建设。由于一般的商贸城市的陆路交通都比较发达,因此可以借助这些条件,并且充分发挥输出物流业务量大的特点,实现多式联运、共同配送等合作物流形式,打造基于“物流中心-商贸中心-企业集群”的物流发展模式。该模式的核心建设还在于信息平台和信息网络的建设,需要将信息网络和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综合考虑,使信息建设真正能够发挥信息整合和资源整合的作用,发展综合物流,使物流功能实现集成,弥补专业化不足的缺点,同时尽可能的降低物流费用。

根据协同学,加强物流合作是必然趋势,由于目前许多商贸城市的物流系统大多存在无序的问题,因此需要加强引导和政策扶持,促进功能结构转变。对于系统的自组织过程,需要政府和社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人才环境,促进物流企业的逐渐专业化和社会化,同时使物流市场逐渐走向有序竞争、合作共赢的局面。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不同类型的城市需要有不同的物流发展模式。在现实中,很多城市的定位有可能是两种类型的混合城市,这样就需要将上面的物流模式进行组合发展。但是理论基础还是可以参照物流网络理论和协同理论,合理的确定物流组织网络,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和物流信息网络,并且加强物流组织之间,物流组织与物流基础设置之间的协同运作和信息共享。

四、总结

通过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当前城市物流发展的主要问题是物流规划问题和物流的专业化以及社会化问题,运用物流网络理论和协同理论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在对不同城市的物流发展模式的探讨中,关注的是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现有的物流发展水平,以及未来的物流需求,最后通过建立物流网络,发展物流系统内部各成员的协同运作,进而确立城市物流发展的模式。

参考文献:

①方虹.城市物流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②涂淑丽. 我国东中部地区城市物流发展模式差异探讨[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4):17―19

③池韵佳. 比较优势理论下区域物流发展模式创新分析[J].商业时代,2011(23):36―37

④朱建成,刘国栋.区域商贸物流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J].商业时代,2009(34):19―22

⑤鞠颂东,徐杰,卞文良,耿勇,刘韧.物流网络理论的提出与探究[J].中国物流学术前沿报告,2009:12―18

网络规划建设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LTE网络;规划设计;4G网络;3G网络

1多网络环境设计背景概述

现阶段,国内通信网络主要包括2G/3G网络、WLAN、4G、LTE网络等,网络共存的复杂居局面,给LTE网络建设以及维护,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对此需要在多网络环境下,做好四网协同规划以及优化工作,将其落实到LTE网络规划建设以及运营的实际当中。在进行LTE网络规划设计时,则需要做好LTE网络融合以及精准规划分析,以提升LTE网络建设效益。

2基于多网络环境的LTE网络规划设计理论

2.1协同因子基于多网络环境下,进行LTE网络规划设计,则需要将所有会影响到设计目标的因素,列入到LTE网络规划方案内,与LTE网络规划目标的有关因素,均数据协同因子。在进行LTE网络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基于建设区域内的网络情况,分析是否存在GSM与TD-SCDMA网络超忙区域或者超闲区域,了解区域网络资源的利用效率,除此之外还需要了解区域内是否具有WLAN,明确规划区域内网络用户情况,了解用户的业务特征,以确保LTE网络规划设计方案的合理性。2.2融合建模在进行LTE网络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分析协同因子给协同目标所造成的影响,进而构建逻辑关系,此过程便是协作建模过程。在LTE网络规划设计过程中进行协同个建模,则需要对LTE网络规划区域进行联合分析,重点分析网络与业务类型,以及用户与终端等。分析LTE网络建设区域内的网络资源以及网络承载情况,接着要分析建设区域内现有网络用户以及终端特征,比如用户的网络行为以及终端对WLAN的支持程度。除此之外,需要分析LTE网络所承载的通信业务类型,比如流量以及资源消耗等。在进行协同规划的过程中,覆盖面以及容量设计是主要内容,LTE网络存在着弱覆盖问题,包括泄漏问题与切换问题、合路问题等,因此需要重点规划[1]。

3基于多网络环境的TD-LTE网络规划设计

3.1频率规划LTE网络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基于行业发展规划建设,TD-LTE网络已经成为了网络发展的主要方向,在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频段问题。TD-LTE网络技术核心,主要为频率时分复用,基于此方式来解决频点干扰问题。而且除了频率复用范围内的小区,也可以利用相同频点,实现频谱高效利用。为了能够解决同频干扰问题,在进行TD-LTE网络规划时,则需要将室外分布网络的频率,给设定为D频率,而室内的分布网络系统频率,则设定成E频。3.2网络覆盖设计与2G网络与3G网络相比,进行TD-LTE网络规划设计,需要确保网络覆盖的完整性以及全面性。网络建设区域不同,以及用户需求不同,则对TD-LTE网络的覆盖需求不同,通常TD-LTE室内分布系统,若在高层建筑,则多采取光纤分布系统,现阶段利用变频系统方案的较多,以确保LTE网络的MIMO功能,实现TD-LTE网络高覆盖。TD-LTE网络提升覆盖面,主要是借助MIMO技术以及无线网络传输技术等。在进行TD-LTE网络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则需要依据链路预算,进而明确网络覆盖距离,并且要科学的预算信道性能。除此之外,还需要基于区域热点边缘业务通信速率,实现有效覆盖[2]。3.3网络容量规划设计在进行TD-LTE网络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合理的规划设计网络容量,以此避免TD-LTE网络运行的过程中发生资源浪费问题。实际规划的过程中,则需要按照建设区域内用户分布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同时还需要重点分析频率调制以及通信干扰因素等,以确保TD-LTE网络容量的合理性以及准确性。为了能够确保容量规划设计的精准性,则需要做好实际测量作业,以充分的掌握TD-LTE网络覆盖区域以及周边的吞吐量,进而确保TD-LTE网络结构以及站距规划的合理性。做好规划设计网络仿真工作,将规划数据录入到系统内,进行数据传播,规划相邻区域,接着要进行频率与时隙的规划设计,最后配置用户与业务模型,进行系统仿真时,要按照调度网络速率以及调制方法等进行,以精准的获取TD-LTE网络容量。3.4设置网络参数在进行TD-LTE网络参数规划以及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重视TD-LTE网络覆盖面问题,这是衡量网络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因此在实际规划的过程中,要确保网络区域边缘用户即使是在通信网络不佳的状态下,可以实现网络自动切换。在进行TD-LTE室内分布网络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则需要确保相邻覆盖区域能够实现异频网络覆盖。TD-LTE网络规划设计中室外网络参数,于复用距离范围内,使用具备差异化频点,以此避免发生同频干扰,于复用距离外的则使用相同频点。TD-LTE网络规划技术的过程中,要合理的运用各种技术,包括变频技术与MIMO技术等,以确保在多网络环境下,能够实现高效传输,为用户提供优质的网络服务[3]。

4结束语

基于多网络环境下,进行TD-LTE网络规划设计,要基于协同因子,做好协同建模理论,在实际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重点规划TLTE网络频率与覆盖面等,重点解决弱覆盖问题,全面提升LET网络的服务质量,实现LET网络的MIMO功能,建设TD-LET网络。

参考文献

[1]楼正华.TD-LTE网络规划设计探讨[J].中国新通信,2014(17):98+100.

[2]刘威,陈海燕.基于多网络环境的LTE网络规划设计[J].电信科学,2014(09):164~168.

网络规划建设论文范文第4篇

1实践环节

围绕着“项目设计”的课程实践是根据网络需求完成一个网络的搭建。其过程经历根据网络需求构造网络拓扑、网络设备选型、网络设备及网络服务的配置调试验证等过程。课程实践需要的知识点要求在课程的理论教学中逐步渗透。基于实际情况所限,课程实践可通过仿真实验进行。如在进行校园网或企业网组网项目中,要求学生从网络需求分析开始,到网络拓扑设计、设备选型等进行网络方案确定,采用网络模拟设计器来绘制网络拓扑图,在模拟平台上用相应的命令对IP地址进行规划,对子网划分及VLAN进行设置,进行路由选择协议的设置,以及在虚拟机上进行网络服务的配置,网络测试、验收、管理和维护等全过程,这一系统化实践过程包含了一个网络系统的“构想-设计-实施-运行”的生命周期,体现了CDIO提倡的理论。仿真实践环节不仅有效降低网络实验室材料的损耗,更重要的是能直观虚拟任意需求的网络场景。

2考核环节

众所周知,EIP-CDIO评价方法侧重于学生能力本位以及职业素质的培养,这两者的培养贯穿在课程体系结构的设置和教学实践的全过程。因此,我们采用理论教学成绩和实践成绩相结合的评价方式。1)理论教学成绩学生能力本位的培养基础在于扎实理论知识的掌握,因此,理论教学成绩由期末闭卷考试的成绩组成。2)实践成绩实践成绩由贯穿在课程体系结构的项目成果来确定。通过项目组答辩,根据实际运用和业界标准为主评价学生完成的项目,并给予相应的成绩。这部分的成绩主要考查学生的CDIO各项能力,如个人沟通和协调能力、项目的组织设计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理论教学成绩和实践成绩各占50%,采用双及格线方式,即如果有任何一个成绩不及格,课程成绩都定为不及格。这就要求学生务必要学以致用,懂得在应用中解决实际问题。

3结语

网络规划建设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一代;银行;计算机网络;规划

中图分类号:TP31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2013)01-0146-02

1 引言

我国金融电子化经过“六五”时期的准备和“七五”时期的基础建设,从无到有,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已建成金融数据通信网络的基本框架并已开始运行各类金融业务。中国人民银行建设的全国金融卫星通信网是金融系统信息的主干线,目前已建成1个中央卫星地面站和几百个远程地面卫星小站。中国人民银行已在175个城市建立了同城资金清算系统,并陆续建成并运行了十几个以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区域网。我国各专业银行和商业银行均建立了从总行到基层行的基于分组交换网、电传电报、电话专线等多种通信方式的系统内全国远程通信网络系统。电子化营业网点发展迅速,金融电子化已从大城市扩展到中小城市、县和乡镇。现代化支付系统、新型电子化服务等均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然而,限于技术条件,我国金融电子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具体到银行计算机网络领域,当前还面临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网络架构问题,网络架构难以适应业务融合发展的趋势;二是网络安全问题,缺乏总体的安全策略、关键区域的安全防护措施不够、多层面的协同安全防控不够;三是网络管理问题,网络管理手段不够先进、管理体系尚不健全;四是网络服务问题,对服务融合、应用承载变化等支持不够。

新一代银行计算机网络系统规划原则,应从全局、长远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网络的安全性、易用性、可靠性、扩展性和经济性等因素,要符合“更安全、更高效、更集约、更方便”的绿色智能发展趋势。

2 新一代银行计算机网络架构规划

2.1 网络架构总体规划

新一代银行计算机网络应建设以总行为核心的树型网络结构;将目前分离的各网进行融合;各类服务集中上收到总行和一级分行;提升一级骨干网的链路带宽及综合利用率;提升全行网络的安全性、可靠性。在网络路由规划方面,应充分考虑各地的情况,因地制宜地采用OSPF路由协议、BGP路由协议或静态路由协议。

2.2 数据中心局域网规划

新一代银行数据中心局域网应遵循水平分区、垂直分层的原则进行建设。水平分区是将承载相似业务、具有相似安全级别的网络设备归集为一个网络分区,便于实施安全策略和最优数据交互。分区是根据安全性、可扩展性原则进行的,包括主机区、开放平台区、开发测试区、运行管理区、Internet区、Extranet区、用户接入区、城域/广域区等,各分区均支持系统和业务的平滑、灵活扩展。由于每个分区内部仍然有不同业务,可继续通过VLAN和IP地址再细分,进而实现不同安全细微差别控制和传输保障。垂直分层是将不同网络功能界定清楚,独立成为一个层面,包括核心层、分布层、接入层。其中核心层与分布层紧耦合,高效可靠;分布层与接入层松耦合,可以很好的支撑虚拟化资源池技术。

2.3 广域网规划

新一代银行广域网规划,核心网可概括为高速转发、业务分离、降低耦合、控制风险;一级骨干网可概括为就近接入、提高效率、缩短距离、节省投资;二、三级广域网可概括为层次化、扁平化、按需配置、带宽动态扩展多业务承载。

3 新一代银行计算机网络安全规划

3.1 信息安全体系架构

信息安全体系架构,从技术维度上讲,包括安全技术体系,具体有应用安全、系统安全、网络安全、物理安全。从管理维度上讲,包括安全组织与制度体系,具体有安全流程相关制度、安全策略相关制度、人员安全、安全培训、安全组织与职责等。从运行维度上讲,包括安全运行体系, 具体有安全运维服务机制、长期安全监督检查机制、安全运行学习改进机制等。

具体到新一代银行计算机网络安全体系,依据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标准、银监会和人民银行的监管要求以及行业特点,应从以下方面进行规划:安全域划分、网络访问控制、防火墙、访问控制列表、防拒绝服务攻击系统、虚拟专用网、网络设备自身安全、身份鉴别、特权用户权限分离、边界完整检查/入网检测、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网络入侵防御系统、异常流量监测和网络审计系统等。

3.2 网络安全策略

新一代银行计算机网络安全策略,概括讲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网络安全域的划分,根据信息资产的安全属性及安全防护需求的不同,划分成不同的安全层次(即安全域),安全域内可以根据安全等级再划分安全子域;二是网络安全技术部署,根据要保护的信息资产重要性,在各个安全域中部署多方面的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实现多方面协同防护、纵深防护;三是网络安全管理,对整个安全防护体系的所有安全措施实施有效的监控管理;四是多层面协同工作,与其他技术条线协同工作,共建网络安全体系,实现对信息资产的全方位的安全防护。

4 新一代银行计算机网络管理规划

新一代银行计算机网络管理体系,应具备网络管理平台(包括网络性能管理、业务影响管理、网络事件管理等);网络服务平台(包括服务支持流程、服务提供流程等);网络操作自动化平台(包括网络操作管控、网络配置管控、网络授权管控等);网络运行质量分析平台(包括服务水平、网络可用性、网络连续性、网络容量规划等)。

5 新一代银行计算机网络服务规划

新一代银行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应具备IP地址管理(包括IP地址管理规划等);应用交付(包括内容分发平台和应用等);网络应用规划(包括视频、语音、监控系统;无线网接入;Internet接入等)。其中,互联网与内部网有互联的应用系统(如网上银行),应用须在DMZ区落地;高安全等级接入用户(如境外机构接入),须增加VPN加密隧道等安全措施;外网邮件系统与内网严格物理隔离;严格执行网络准入策略,做好联网终端与信息点绑定等管理工作,保证联网终端的安全性。

6 结论

篇幅所限,本文仅阐述新一代银行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宏观规划,具体的实施细节就不赘述了。在“科技创新、精细管理、持续改进、科学发展”的基础上,新一代银行计算机网络系统规划将为我国金融电子化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黄杜英等.银行计算机系统[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2).

[2]帅青红.银行信息系统管理概论[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7).

[3]屈延文等.银行行为监管---银行监管信息化[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