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健康档案慢病工作计划

健康档案慢病工作计划

健康档案慢病工作计划

健康档案慢病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任务,是我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落实预防为主卫生工作方针的具体体现,也是我国公共卫生领域的一项长期的、基础性的制度安排。而疾控中心在此项工作中负有重要的使命。

1 材料来源

按照《哈尔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实施办法(试行)》中的《哈尔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具体要求,开展考核指导工作,收集了哈尔滨市原市区的道里、道外、南岗、香坊、平房等5个行政区的有代表性的3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相关材料进行整理分析。

2 当前形势

2.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得到很好的落实

2.1.1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务实深入。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各单位均有突破性进展,除各别单位外,均达到了60%的建档率标准。老年健康体检得到加强,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各社区机构更加注重慢病筛查工作,慢病检出率和管理率有所提高,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方面有了很大改善,血压、血糖控制率显著提高。各社区踊跃参加各级部门组织的慢性病管理知识培训,使得慢性病人的管理日趋规范化。

2.1.2 健康教育工作内容丰富多彩。各中心均能够提供健康教育计划及与计划相对应的年终总结,并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制定中心健康教育工作的长期规划,主动做到向群众发放宣传材料,定时面向公众播放健康教育影像资料,并按照要求开展健康教育讲座以及健康教育咨询活动,定期更新健康教育宣传板内容。

2.1.3 计划免疫和传染病及突发卫生公共事件处理措施落到实处。各中心均做到辖区儿童的建证率达到98%以上,疫苗接种率均达到98%以上。传染病报告率和及时率达到100%,并且开展传染病病人社区管理,能够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及组建应急队伍,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模拟应急演练和培训工作。

2.2 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2.2.1 居民健康档案、慢性病管理和老年健康体检工作还需进一步开展。主要问题一是各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健康档案合格率没有达到指标要求。二是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方式不规范,有些机构的健康档案管理混乱。三是在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管理的工作上存在底数不清、原始单据不全、随访记录涂改等问题。

2.2.2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还应深入细化。一是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大部分单位资料档案不规范,缺少社区诊断、中远期规划、计划、效果评价、图片佐证、经费预算。二是编印健康教育资料形式单一,普遍以健康处方或传单形式发放,内容定制不够通俗易懂,不能因地制宜,达不到良好的宣传效果。三是公众健康教育咨询活动和卫生日宣传活动混淆并流于形式,活动规模与受众面小;健康知识讲座讲授内容不能通俗易懂,讲授内容与听课人员不匹配,参加人数不够。四是健康教育专栏版面不能通俗易懂、图文并茂,不符合季节性,没有效果评价。

2.2.3 计划免疫和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问题体现在一是信息登记不完整、不准确。例如《传染病报告登记簿》信息未按年份登记管理、《冷链测温记录》、《流动儿童登记表》、《国家免疫规划常规报表》、《疫苗运输记录》等表格填写不规范,疫苗账物不符。二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完成的不好。突发公共卫事件应急预案内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模拟应急演练和培训的相关佐证材料不全,演练次数不够。三是传染病的报告和处理工作存在漏洞,相当一部分社区无重点传染病二级和三级预防以及上级培训的相关佐证材料。

3 促进社区公共卫生工作进一步开展的对策

3.1 慢性病工作 应当健全工作机制,做到分工明确,职责清楚,要做到责任落实到人,规范健康档案的管理方式。具体措施一是加强健康档案的管理,在建档率达标的基础上,注意档案填写的规范化要求。保证所有档案信息真实有效。二是老年人健康体检率要达标,体检表要注意书写规范、字迹清晰,辅助检查报告单要及时粘贴在体检表上,并且在体检结束后给予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意见。三是规范随访服务,做到随访表填写规范,每次随访结束之后统计本次随访人数、失访人数、血压达标人数,形成一个系统的管理报表,及时归档。四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提高配合度。

3.2 健康教育 第一要制定社区卫生诊断,找出辖区主要健康问题和健康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服务。第二要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小型影音资料库的建成。第三要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教育咨询的发展。四是在工作先进社区开展以健康教育资料档案规范化、多种形式健康教育材料制作、健康教育咨询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健康教育工作观摩。五是强化业务培训及参训,重点对社区卫生诊断与效果评价进行培训。

3.3 预防接种工作 一是要推进免疫规划宣传教育工作广泛深入地开展,特别是利用免疫规划宣传日,深入开展对一般、重点人群的各项免疫规划宣传活动。二是工作人员要按照接种规范严格操作。三是要建立流动儿童管理制度,加强对流动儿童管理,定期对流动儿童开展摸底登记与查漏补种工作。四是要掌握0-6岁儿童数、建证数、建证率,建立流动儿童人口分布与变化图。五是要提高儿童信息化录入率,完善儿童信息化中接种信息相关资料。六是要积极开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工作。七是要规范管理接种室消毒和注射器材的使用及回收销毁工作。八是要疫苗和注射器实行专人负责,专账管理。保证疫苗真正在冷藏条件下运输、储存和使用。最后是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推行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为儿童提供一整套的取号、候诊、登记、接种和观察的自动服务体系。

3.4 传染病报告和处理服务要 一方面加强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完善传染病上级培训相关佐证资料。另一方面,积极协助预防保健机构开展重点传染病病人的管理工作,加大对重点传染病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完善重点传染病相关佐证资料。

3.5 在卫生应急管理工作 要做到依据各级预案的有关内容,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并做到内容详尽、可行。还要做到每年至少开展2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并将每次演练的计划、脚本、签到、试卷、记录、照片等资料进行整理存档。

社区卫生服务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须按科学办事,真抓实干,才能使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更高效、更优质、更实惠、更全面、更安全的社区卫生服务,做到上对得起国家财政的每一分钱投入,下对得起基层的老百姓和自己的良心[1],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健康档案慢病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项目工作首先项目管理HIV感染者

项目管理在我国发展较晚,虽然项目管理的思想渗透到各行各业,成为政府和企业提高效率的手段。但迄今为止,只有为数不多的医药企业、少数公共卫生项目在采用项目管理,且管理水平不高,很多项目仍然在运用传统的管理模式。

项目档案是项目执行过程中所形成的信息资料,贯穿整个项目管理的过程,从项目的执行、计划、执行、控制到结束,包括项目综合管理档案、范围管理档案、进度管理档案、成本管理档案、质量管理档案、人力资源管理档案、风险管理档案和采购管理档案等。我们尝试将档案管理的模式应用于公共卫生体系中的慢性病预防与控制项目,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1具体做法

1.1健全网络,加强档案管理硬件建设

要做好慢性病防治工作,首先必须有一个健全、强有力的档案管理网络。载止2003年,全市6个区均成立慢性病防治机构,各镇成立了防保所,综合医院成立了防保科,全市共建289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在慢性病防治工作中,现已形成以市慢性病防治院为龙头,各区慢性病防治机构为枢纽,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和防保所(科)为依托的慢性病防治工作网。各慢性病防治机构都有自己的档案室和档案管理人员。

1.2领导重视,保证项目档案的建立和使用

为了落实各单位项目档案管理的人员和经费,特别是区一级项目执行单位,领导应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视。自1992年世界银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启动,到2007年我市共有16个公共卫生项目(见表1),并采用项目管理模式,进行项目管理,建立了档案室,2002年我院顺利通过了“国家二级科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验收。

表1深圳市公共卫生项目管理档案

项目名称

深圳市HIV感染者结核病控制项目

深圳市初治涂阴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免费治疗醒目

深圳市学校结核病控制项目

深圳市结核病控制项目

第五轮中国全球基金耐多药结核病防治项目

深圳市耐药结核病控制项目

深圳市流动人员结核病控制项目

深圳市预防与控制梅毒母婴传播项目

深圳市男性同性恋人群性病艾滋病防治项目

深圳市公共服务场所高危人群干预项目

深圳市社区-医院一体化糖尿病管理项目

深圳市高血压、糖尿病社区综合防治项目

深圳市社区中小学校学生及幼儿园儿童龋病与牙周病防治项目

深圳市实施子宫颈癌早诊早治项目

深圳市伤害监测项目

深圳市性病规范化实验室建设与质量控制

1.3导入项目管理经验,促进项目档案规范化

根据我市慢性病特点和每年慢性病防治工作情况,组织专家每年对全区慢性病防治工作按照年初考核方案进行考核,第二年重新修订《深圳市慢性病综合考核方案》,该考核方案包括项目资料、记录、计划和总结等各种档案资料,使我市慢性病防治工作日益程序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每年年底将各项目资料分类整理,送档案室归档保存。

结核病防治项目档案包括各级政府有关结核病防治文件,市区组织机构、各级政府经费投入文件等。市、区卫生行政部门与各区医疗卫生单位领导签订了责任书,领导任期目标考核内容、各级结核病防机构工作计划和总结。

“结核病耐药性监测”、“固定剂量复合制剂(FDC)的应用”、“流动人口肺结核控制的研究”及“DOTS2PLUS策略的实施性研究”等项目手册。

性病防治项目档案包括“预防与控制梅毒母婴传播”、“西太平洋亚太地区淋球菌耐药监测”“发廊人群性病/艾滋病行为干预”“男性同性恋人群性病/艾滋病预防与控制”等项目手册。市预防与控制梅毒母婴传播项目办工作计划和总结,暗娼、嫖客、吸毒人群和献血员等高危人群STD/AIDS主动监测记录。男性同性恋人群、暗娼、嫖客和吸毒人群等进行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记录。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项目档案有:“深圳市社区高血压、糖尿病综合防治项目”“深圳市社区/医院一体化糖尿病管理项目”“深圳市恶性肿瘤、脑卒中项目”“学校学生口腔疾病综合防治项目”等项目手册,规范整个操作过程而统一设计、印制的“口腔保健知识问卷调查表”“口腔保健手册”等。目前已建立了口腔卫生健康档案,到2006年已有20857份。采用ICD210编码的统计程序,保证了恶性肿瘤、脑卒中报病监测工作统计结果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加强对社区的督促和检查,现场考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医生诊疗技能的记录以及随访资料。

根据年初工作重点,对考核指标进行修改,每次修改后都保持一份归档。

1.4加强培训

通过市、区两级的培训,提高了全市慢病防治专业人员和项目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进一步明确慢性病防治机构项目档案管理与各级医疗机构在慢病防治工作中的职能,探索合适的协调机制,建立团结、高效的慢性病防治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体系。

2体会

为迎接信息知识和创新经济时代,我市在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中,充分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采用网络直报系统,通过全市网络通报慢性病防治信息,方便快捷,具有较好实效性。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少数人不重视资料归档,档案管理人员不积极主动收集档案资料,档案管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等。

为此,必须加强档案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包括项目知识培训、档案管理培训、计算机能力培训,提高其素质。同时加大档案管理的投入,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项目档案管理现代化,适应创新时代的要求。

健康档案慢病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我院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既要面临今年年底的区级考核,更得要让群众感受到公共卫生的真实服务。所以务必要继续做好2019年下半年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各项任务。具体计划如下:

一、总体性工作

(一)健康档案。继续建立健全信息化电子档案,及时更新档案,确保40%的档案有动态记录,对上半年工作进行梳理、查缺补漏,包括建档人数、建档率、慢性病数、65岁以上老年人管理数等,无法复核或长期在外人员再一次彻底清除,避免“死档”存在。按照卫计局要求,在上半年度工作的基础上将继续完善特扶家庭、流动人口及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档案的建立与管理工作;(二)、加强已纳入管理的人员档案的规范性工作。对已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按照要求及时归档,对高血压、糖尿病、65老年人等所有重点管理人群随访合理进行安排,分类登记管理,做到面对面随访,对患者做出康复指导,并规范录入电子档案,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三)、加强卫生室健康教育工作。按照社区卫生室考核标准,要求各卫生室按时开展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及健康教育宣传栏建设(每两月一次),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及时更新宣传内容,督促村医抓好日常接诊中的健康教育宣传,推进重点人群、慢病及老年人的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并将资料打印归档保存备查。(四)、进一步明确村卫生室村医的工作任务和考核机制,完善各项制度,以深化村卫生室村医考核制度为抓手,提高各卫生室的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五)、要求各卫生室及全体公卫人员加强对辖区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政策宣传与讲解。进一步提高群众健康意识,切实让辖区居民理解、明白我们基本卫生服务的真实含义和服务内容。(六)、继续督促卫生室各项设施建设与厕所改造,提高标准化建设的规范程度。(七)积极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对于上级(阳信结防所)转诊居家患者,按照《规范》要求定期开展追踪治疗及全面随访管理,督促其定期复查,做到100%的管理率,并将信息及时上报阳信县结防所。积极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工作,利用12月份的艾滋病日,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包括宣传栏、公众咨询活动)的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活动。(八)继续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信息化建设(电子签约),在签约率不断提升的基础上,对慢病、贫困人员等重点管理对象做好履约、随访服务。

二、阶段性工作安排 。

(一)、对辖区3处卫生室进行第三、四季度督导和不定期抽查。(二)、对于季度考核中达不到90分的卫生室进行督促,让其写出整改报告并限期整改。(三)、卫生院院内每月按时组织开展一期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宣传栏内容每两月更换一次。(四)、我科室向辖区居民计划开展至少3次户外公众咨询活动。(五)、按时完成卫生院及卫计局交办的其他临时性工作、常规报表。

(三)、我科计划在6月底对我院辖区内金仙寨瑶族村所有65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精神病患者以及贫困户、残疾人人员开展一次规范性的免费体格检查,具体内容见各类免费体检方案。7月份至11月份对未进行过体检的重点人群人员实行挨家挨户入户体检,然后将所有的体检资料进行完善、归类整理,并输入基层卫生信息系统(3.0版),最后再装订成册保管和备查。

总之,我将竭尽全力做好公共卫生工作,带领全体公卫人员团结协作,一致进取,真抓实干,让辖区老百姓真正享受到公共卫生服务,力争让我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健康档案慢病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一、目标

提高各族市民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建立有利于主要慢性病防治的社会物质环境,逐步降低社区人群中主要危险因素,控制慢性病发病和死亡上升趋势,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纠正不良生活行为,提高整体人群自我保健意识和健康水平。

二、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一)领导机构。

成立由市人民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由市卫生、计划、财政、教育、公安、广电、体育、劳动、工商、妇联、老龄委等部门作为成员单位的**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有关政策,明确各部门职责,审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规划和年度计划,落实防治经费,搞好社区协调。

由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协调卫生系统内部预防、医疗、康复、健康教育等部门的工作和卫生资源配置。

(二)防治机构。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医疗和健康教育等机构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积极协作,共同完成综合防治任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制定计划,进行社区诊断、干预、健康指导、监测和评估等;

医疗机构负责病人和高危人群的治疗、康复和健康指导;

健康教育机构负责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工作。

(三)技术指导机构。

成立由医疗、预防、健康教育、康复、保健等多部门专家组成的技术指导小组,负责业务咨询、技术培训、设计方案论证、评估及效果评价、监督考核等工作。

三、示范点社区的选择原则

(一)该社区是至少含有一级政府在内的生活社区;

(二)该社区传染性疾病已基本得到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该社区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三)社区领导重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能对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

(四)具有一支思想作风好、技术素质高的防治队伍,并有综合实力强的医疗机构做保障;

(五)具有较为健全的医疗保健网及与社区合作融洽的工作作风;

(六)具有一定的社区工作基础,居民有机会获得健康促进信息并愿意参与和积极配合;

(七)社区人口相对稳定。

四、阶段目标(20**—20**年)

(一)20**年。

1.在天山区青年路街道办事处选择一个社区作为我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示范点,筛查社区内慢性病发病的现状,对现患和高危人群进行初步调查;

2.为试点社区人群建立家庭健康档案,汇总慢性病发病情况,了解影响居民健康的因素。

(二)20**年。

1.完成示范点社区慢性病的社区诊断工作,找出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完善慢性病防治规划,将筛选出的社区高发慢性病种类作为防治重点;

2.对社区15岁以上人群开展社区高发慢性病调查,为社区高发慢性病病人建立健康档案,进行危险因素干预工作,逐步提高社区高发慢性病病人的管理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3.对社区高发慢性病病人在合理治疗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合理膳食、减重、体育锻炼、戒烟限酒等干预活动;

4.社区慢性病防治工作启动后,每2个月开展1次健康知识讲座,以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

5.建立社区高发慢性病病人的管理报表制度,拟定每半年上报1次。

(三)20**年。

1.社区内高发慢性病病人的知晓率达70%,治疗率为50%,控制率为30%;

2.社区内15岁以上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70%;

3.条件成熟后,逐步开展对COPD、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主要慢性病的防治;

4.总结该社区开展慢性病防治的经验,向全市推广,逐步扩大慢性病防治覆盖面。

五、社区诊断

在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之前,先摸清本社区慢性病的基本情况,找出本社区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为进一步开展社区综合防治打下基础。

(一)内容。

1.本社区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现患和发病情况;

2.本社区的人口学特征及发展趋势;

3.本社区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及其分布特征;

4.本社区疾病防治环境支持系统现状;

5.本社区已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的效果评价;

6.本社区人群防治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知识、态度、行为现状。

(二)方法。

1.对本社区已有的数据和资料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价;

2.对本社区15岁以上人群进行慢性病的入户调查;

3.进行现有的政策、机构、资源及其作用的软科学研究;

4.社区诊断资料的管理:

(1)建立管理制度和管理工作程序;

(2)资料的管理、分析、评价和动态观察;

(3)疾病和死亡情况登记;

(4)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等。

六、社区综合干预

社区综合干预是以社区为基础,充分发挥社区内政府、医疗卫生机构、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和群众组织的作用,针对疾病主要危险因素开展健康促进活动;开展健康教育,进行生活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干预。多方位服务,以提高人群自我保健意识和社区整体健康水平。

(一)干预目标:建立和完善以社区为基础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组织,有计划地开展防治主要慢性病和改变不良饮食习惯的宣传教育,建立和推行门诊15岁以上病人首诊治疗制度。

(二)干预原则:采取以社区为基础,全人群为对象的干预;全社区干预,与社区内不同场所、地点干预相结合;强调全人群参与,重视高危人群;采用多种类型的综合干预策略。

(三)干预措施:全人群干预措施和高危人群干预措施相结合。

1.政策环境支持:将慢性病的综合防治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与区域卫生规划、医疗保障制度等卫生体制改革相结合;建立补偿机制;加强慢性病防治机构建设;促进社区健康教育;控烟政策;合理膳食政策;全民健身政策等相关政策的出台。

2.健康教育:以社区为基础,以特定人群为教育对象,促进社区群众树立健康信念,培养健康意识,广泛参与,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改善社区卫生状况,提高群体健康水平。

健康档案慢病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现状;对策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residents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 in shanghai xuhui district

GU Wen-qin, ZHENG Dong-peng, LIN Qi-yi, et al. Xuhui District, Shanghai Maple Street Community Health Center; Xuhui District, Shanghai Hua Jing Town Community Health Center; Xuhui District, Shanghai Tian Lin Street Community Health Center; Xuhui District Health Authority,Shanghai 20003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region through research present situation of residents in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 in order to propose a solution. Methods We do the research Using the questionnaire in 13 of the region of 22 community health centers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munity health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of general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doctors. Using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o do the data analysis. Results The region of 13 community health centers were established the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 But it was uneven in the filing rate, filing range, archiving responsible, quality control, updatingand and use of the records and the government support was not in place; funds, facilities, personnelmanagement software and professional were all in difficulties. These affected the archivements of createtion, management, updating and use of the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 of community residents. Conclusion Establish community residents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 is the main content of medical reform and the functions of government department in charge of functions. On how to improve this work, we put forward our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Community residents;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Present situation;Countermeasures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 简称EHR),又称电子病历,是依托计算机化受理的健康档案,可分为个体健康档案,家庭健康档案和社区健康档案三类。由于居民电子档案准确、动态地反映了社区居民的基本情况与健康现状,因此是社区诊断的重要依据,是社区卫生服务项目提供、质量和技术水平评估的依据,也是全科医生教学和科研的重要信息来源[1]。所以电子健康档案的设计、开发与利用是当前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完善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实施卫生“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工作任务。为了解我区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管理与利用情况,我们对全区1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师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1 流调对象

徐汇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健康档案建档、管理和利用的全科医师与公卫医师24人。

2 流调方法

本次调研运用了文献研究法及问卷调查法。首先运用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目前电子健康档案建立、管理、利用的一般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为此次调研提供指导。在此基础上,自拟《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现状调查表》,通过发放调查表的方式,了解目前社区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管理及使用现状,听取一线医务人员对档案数据的采集、建立、管理和利用等方面的意见,分析档案库存在的问题和可能存在的原因,提出对策和建议。数据分析采用描述统计学方法。

3 调查结果

此次调研共发放调查表24份,收回22份,回收率92%。全部为有效问卷,有效率100%,其中社区医生11名,公卫医生11名。

3.1 建档情况

户健康档案建档率72%~90%,多数集中在80%~85%;人口建档率为63.80%~91.38%,多数集中在65%~80%。健康档案的建档范围,91.67%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涵盖了常住户籍人口和常住非户籍人口,其中对人户分离、长期外出等特殊情况,83.33%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予建档。建档过程中,健康档案主要由社区医生、社区护士及公卫医生完成。个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动了助理员参与建档。建档的途径主要有上门入户、公共卫生条线管理建档;健康体检、来院就诊、咨询等医疗行为时建档,和利用电话及发动居委干部建档,以前二者为主。

3.2 管理情况

3.2.1 质量控制

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健康档案进行了定期的质量控制,质量控制周期大多为1个月,占75%,少数为3个月或6个月。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档案由专人质控,以条线质控人员居多,其次是团队自行质控人员及质控科专职人员。健康档案数据专人管理人数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1人,个别为3人以上。

3.2.2 更新情况

58.33%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健康档案能够自动更新、动态管理,定期更新的周期大多数为1年或3年,少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6个月以内,个别达3年以上。其中对于重点人群,能够做到90%~100%的定期更新,就整个人群来说,更新率在20%~50%。

健康档案更新的途径,主要采取了上门入户、公共卫生条线管理、来院就诊、咨询等医疗行为及健康体检时更新等措施。健康档案更新主要由社区医生、公卫医生及社区护士完成。

3.2.3 电子信息化情况

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实现了健康档案的电子信息化管理。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健康档案管理与社区(全科)医生工作平台进行了整合,83.33%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家庭病床工作平台进行整合,75%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病房医生工作站进行整合。

3.3 使用情况

在健康档案管理过程中,75%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够制定和执行保密制度,确保信息安全。83.33%的中心将健康档案应用在社区诊断中,利用健康档案信息完善社区诊断。健康档案的使用率多数在20%~50%之间,个别达到60%以上。有25%的中心健康档案曾为二三级医疗机构和高校科研采用;有83.33%的中心能将健康档案信息用于本单位的科研中;个别中心的健康档案曾被政府部门采用。健康档案在公共卫生条线管理中的应用大都在慢性病管理,使用频率前3位的分别为高血压病、糖尿病及肿瘤管理。对健康档案中各类项目的利用率的前五位是个人信息、患病情况、既往史、行为危险因素及体检情况。另外,83.33%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健康档案管理应用于绩效考核。

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认为,健康档案的使用主体应该是社区医生、门诊医生、医院管理层、卫生局及疾控中心相关部门。

4 存在的问题

4.1 社区居民对健康档案的建立等方面缺乏配合、支持: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管理、使用被认为仅仅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任务,政府相关部门没有很好地有力地将健康档案在健康管理中的巨大作用及其在初级卫生保健中的重要意义加以宣传和引导,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也不能给予有力配合和协调支持,所以社区居民这方面主动配合的意识不高。政府没有搭建一个区域内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二三级医院、站所之间无法实现信息共享,致使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健康管理作用无法得到有效的体现。健康档案的建档和更新工作相当被动,进而影响到档案的管理和应用。

4.2 经费不足、软件滞后影响建档质量:健康档案建档、更新工作量大,但经费人员配备不足,相关软件开发滞后,所以目前做到社区居民健康档案无差错的全覆盖难度很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健康档案的建立和质量,同时也影响了工作人员完成任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目前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收集、建档、更新、管理、利用的主体是社区全科医生及公卫医生。但各全科医生和公卫医生之间掌握信息化的技术良莠不齐、水平不一,致使健康档案的完整度、准确性、利用度、管理率水平参差不齐。

4.3 健康档案利用率低、准确率低、没发挥应有作用:目前健康档案前期输入的基础数据错漏较多,使用范围较小,部分为死档,完全是为了应付公共卫生条线工作的检查要求比如建档率等。这部分档案准确度低、利用率低,基本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应有作用。虽然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对电子健康档案进行了定期质控,但各单位质控周期长短不一,健康档案的自动更新、动态管理的程度不高。健康档案的的使用范围窄,使用率较低,多数应用仅集中于慢性病管理和社区诊断,在科研中的利用率不高。

5 对策及建议

社区居民电子档案好处明显的。纸质档案利用率仅9.05%,而且人力成本耗费巨大。而电子档案建立容易,动态更新方便,利用率更可高达60%~100%[2]。最近陈竺部长去上海闵行视察时,看到了全科户籍居民建档率达90%以上,流动人口达30%以上,而且形成活档,全区已形成卫生数据交换信息平台[3]。但各地情况参差不齐,有些问题具有共性,兹建议如下。

5.1 建立与完善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是政府医改的重要内容 在当前老龄化加剧,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慢性代谢性疾病和肿瘤、精神疾病发病率不断升高的情况下,如何建立、规范和利用电子健康档案做好一、二、三级预防,节约资源,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是政府部门目前医疗改革的重要内容。所以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应当由政府主导,卫生牵头,多部门协助。首先要加大资金投入,在政府主导下制定统一的信息化发展规划。规划要高起点,要制定各项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 编制一套切实可行的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管理软件, 以实现对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的动态管理和本地区范围内的信息交换和共享。 同时主管部门应制定各项包括工作信息采集、质量控制和效果评价等内容的技术规范和工作方案。在健康档案的建立、更新、利用的环节,要求体现卫生牵头、多部门协助的工作模式。电子健康档案是社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各部门积极协助才能实现资源共享,减少“死档”的发生,提高软件的利用率,并降低系统的运行、维护成本[4]。

5.2 加快医学、技术标准化与相关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目前电子健康档案并无统一技术标准,所以很难进行交流、评估,只能供区域信息平台共享。所以应进一步规范医学诊断、治疗、操作等方面描述的标准化,便于实现模块间信息整合。针对电子健康档案结构体系、功能模型、建设模式等内容的研究以及相关软件的开发应用应受到进一步重视。建立技术标准和规范,可以消除“信息孤岛”,减少资源浪费和管理混乱,为信息在整个系统中的通畅流动和充分利用提供保障,并且为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与医疗、疾病控制等不同信息系统之间的连接,全面整合卫生资源奠定基础。保证电子健康档案的内容完整、格式规范、功能全面、传输流畅、反馈及时,以满足居民、部门需求和实现健康档案有效开发利用[5-7]。

5.3 立足实际,有重点地分步分阶段稳步推进 为保证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的质量, 减少人力、物力的投入,可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经济状况、地理环境、人口资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技术力量)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健康档案建立方式,使健康档案建立的质量得到充分保证。可采取入户调查与日常健教、咨询、医疗相结合的方法,提高居民对建档的依从性,分步推进健康档案的建立。首先将重点人群、重点疾病、慢性疾病作为第一步建档与随访对象。在日常医疗保健门诊中,对重点人群(儿童、残疾人、孕妇),重点疾病(精神病、结核病、肿瘤等),慢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实现建档。第二步是通过政府、媒体的大力宣传,鼓励有需求的居民主动建档,同时提高居民对健康档案的关注度,对档案信息的准确性进行监督,保证档案信息的治疗。第三步是在前面两项工作的基础上,可整合居委、民政、计生、公安、物业管理等资料, 完成健康档案的基本资料部分, 然后在其他部门(居委、计生等)的配合下,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一步完善健康档案其他部分,实现地区人群的健康档案的完全建立。在健康档案的管理过程中,也要做到区别对待,第一二步完成的健康档案由于使用的频率较高,可实现自动更新、动态管理。第三步完成的档案除少部分可能实现自动更新外,大部分需要进行定期更新。

5.4 积极推进区域共享平台,提高健康档案的使用 档案信息利用率的高低是一个档案系统优劣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应该通过提高档案信息系统的利用率,来促进系统建档、更新和维护的主动性,形成真正的良性循环。应积极推进区域共享平台的建立,在医疗机构、家庭个人间实现健康档案核心信息、公共卫生信息、医疗信息共享,促进各级医疗机构的服务联动,提高服务效率和能力,实现双向转诊,减少重复检查、开药和过度诊疗。社区健康管理过程中需要非常重视和发挥电子健康档案的作用[8]。实现诊疗信息在不同医疗机构的调阅和更新,大力推进电子健康档案的自动更新程度,促进区域卫生信息的大力发展。便于政府、研究机构采集各种数据,为学术研究和政府决策提供有效资料和信息。实现“人人享有电子健康档案,档案记录一生、管理一生、服务一生”的目标。

5.5 通过系统开发,进一步发挥电子健康档案的潜在功能 健康档案不是简单的过程数据积累和存储,而是基于原始数据的评价数据,是数据的整合平台。应根据不同阶段的管理重点,通过对原始数据清洗、挖掘、汇总,形成健康服务、健康管理的再生信息。应通过应用研究,将相关的政策和业务规范设计成计算机自动识别的应用模型,借助模型对比,提供业务管理支持。更应建立自动提醒功能,在诊疗过程中能将关键信息(包括常见病的诊疗方案)主动推到医生工作界面,成为全科医生临床诊疗的支持系统。

5.6 加强人才培养与安全体制建设 电子健康档案的发展离不开社区卫生服务与卫生信息化的不断深入,这对全科医护人员和卫生信息管理人员有更多需求。开展针对社区全科医护行政管理与卫生信息管理人员的培训必将是影响电子健康档案发展的重要因素。人才是推动电子健康档案建设的关键。针对目前社区卫生工作人员人才紧缺、学历普遍较低的现况,应采取有效措施,留住人才,提高社区卫生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以形成最佳的人才结构队伍。电子健康档案的安全性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在不同的阶段会遇到各种新问题,有技术方面、管理方面、法律方面的问题,这需要医疗机构、软件开发商和政府部门积极参与投入,科学规划、引导和实施,逐步创新模型。建立严格的系统管理制度,增强信息的安全性。同时呼吁政府应尽快明确电子病历信息的法律地位,应从根本上为其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胡付来.健康档案的建立和管理.见杨秉辉主编全科医学概论.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33-146.

[2] 沈伟珍,龚幼龙,王光荣,等.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与作用.中华医药管理杂志, 2006,22(8):519-521.

[3] 沈湫莎.健康档案激活医院潜力.第12版.文汇报,2011,3(23).

[2] 陈冬冬,廉启国.上海市华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更新及利用情况分析.中国全科医学, 2010, 13(7A):2177-2178.

[5] 郑西川,秦环龙,张建国.区域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共享标准及方案选择探讨.医疗卫生装备, 2008,29(5):39-40.

[6] 张静,刘晓丹,吴世菊,等.我国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应用的SWOT分析.中国全科医学,2010,13(8A):2438-2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