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细节管理论文

细节管理论文

细节管理论文

细节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衔接与细节并非独立存在,它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衔接实质上是指管理流程环节之间的细节,而细节之间通过衔接再构成管理。二者即是融合体,相辅相成,同时也在管理中相互限制,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某种意义上来讲又是一对矛盾体。因此在管理上,应当衔接与细节并重,促使二者合理、科学的相互结合,互有裨益,才能促进企业管理的良性发展。

1衔接与细节的互融性

通常来讲,对衔接的关注来源于对细节的追求,因为衔接所解决的问题,实质上就是各种活动主体及各个流程环节之间的细节问题,是宏观层面上的细节。而细节的管控则来源于对衔接的分解,由于细节普遍存在于企业活动涉及的所有衔接之间,大到战略层与经营层之间,小至零件加工与装配之间,甚至操作工人的前后两个动作之间,因此细节可以算是微观层面的衔接。日本丰田公司准时生产(JIT)方式就是衔接与细节并重的生产管理典范,JIT的哲理有三点:一是准时生产;二是消除浪费;三是持续改进。其中准时生产要求做到生产线各环节间的无缝衔接和各环节节拍的一致,消除浪费要求的零库存,就是对衔接与细节高度互融的极致追求。

2衔接与细节的矛盾性

前文提到,衔接是对企业承担着的产品开发、采购供应、储藏运输、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等各种对内对外业务活动的协调性进行管理,如果各种活动之间的衔接不顺畅,互不协调,甚至是相互抵触,必然会导致各种相互连接的活动滞后,甚至相互冲突,结果使企业的反应速度缓慢。而关于细节的讨论,目前存在两种基本观点:一是细节决定成败:国外有以库塞(美)为代表的《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国内有以汪中求为代表的《细节决定成败》。二是战略决定成败:国内有以何学林为代表的《战略决定成败:细节主义缓期执行》,其对前一种观点进行了否定,认为“如果只顾细节,忽视战略,盲目执行,不管方向,那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其中,后者所提出的观点就道出了衔接与细节的矛盾所在:减少企业相对的活动项目无疑会减小衔接的难度,而过多的关注细节必然会增加企业在信息处理方面的零碎性,最终会导致管理的宽度和难度加大。也就是说,衔接和细节在企业管理中是一个自助循环的过程,相互照应,又相互制约。总的来说,如果衔接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骨骼和神经,那么细节即是肌肉和血液,衔接保证管理有序、高效,细节决定运行平稳、可靠。

二衔接与细节的应用对企业管理

无论是内部与外部、战略与执行、宏观与细节、上级与下级、核心与辅助,都要注重衔接和细节,既要避免无头绪和一把抓,又要避免对局部的过度重视而损害整体利益,正确处理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努力达到整体优化所必须的管理方法,逐步使其形成机制、文化,并不断创新。

1建立衔接与细节机制

企业运作是企业价值链中的基础活动,运作系统的高效运行是企业价值增值和取得竞争优势的保障。那么,如何形成切实高效的管理机制呢?这就要从企业的运作过程进行深入分析。在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业务往往是比较复杂的,这些业务流程的接口如果不能紧密高效的衔接,将影响企业运行的响应速度和工作效率,从而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降低了客户满意度。要想实现各部门业务流程间尽可能地无缝衔接、高效运行,首先必须对各部门的业务进行梳理,对流程接口进行优化,消除那些无效的、阻碍各个组织和环节间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顺利流通的因素与环节;其次,要使业务接口间的分工界面尽量向对方靠拢,关注细节,制定标准,减少分歧摩擦和重复作业,保证企业运作的顺畅和高效。

2形成衔接与细节文化

管理的不到位往往是因为对细节的马虎或者是对衔接的疏忽。重视衔接和细节最重要的其实就是在管理上进行充分的深层挖掘。强调深层挖掘,就要深入分析企业业务流程的每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发现了存在的问题,也就确定了改进点,通过改进也就获得了竞争优势。这就要求企业的全体成员要有着深入的工作作风,即领导层要经常深入一线生产了解员工的诉求,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普通员工也要站在顾客的角度上思考怎样使产品更加贴近消费者。因此,企业不仅要把深层挖掘和关注衔接与细节作为每一名员工应有的工作作风,而且还要努力使这种作风成长为一种自然习惯,成长为一种企业文化。只有细节成为员工工作的一部分,企业才能最终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3注重管理的不断创新

细节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衔接与细节并非独立存在,它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衔接实质上是指管理流程环节之间的细节,而细节之间通过衔接再构成管理。二者即是融合体,相辅相成,同时也在管理中相互限制,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某种意义上来讲又是一对矛盾体。因此在管理上,应当衔接与细节并重,促使二者合理、科学的相互结合,互有裨益,才能促进企业管理的良性发展。

1衔接与细节的互融性

通常来讲,对衔接的关注来源于对细节的追求,因为衔接所解决的问题,实质上就是各种活动主体及各个流程环节之间的细节问题,是宏观层面上的细节。而细节的管控则来源于对衔接的分解,由于细节普遍存在于企业活动涉及的所有衔接之间,大到战略层与经营层之间,小至零件加工与装配之间,甚至操作工人的前后两个动作之间,因此细节可以算是微观层面的衔接。日本丰田公司准时生产(JIT)方式就是衔接与细节并重的生产管理典范,JIT的哲理有三点:一是准时生产;二是消除浪费;三是持续改进。其中准时生产要求做到生产线各环节间的无缝衔接和各环节节拍的一致,消除浪费要求的零库存,就是对衔接与细节高度互融的极致追求。

2衔接与细节的矛盾性

前文提到,衔接是对企业承担着的产品开发、采购供应、储藏运输、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等各种对内对外业务活动的协调性进行管理,如果各种活动之间的衔接不顺畅,互不协调,甚至是相互抵触,必然会导致各种相互连接的活动滞后,甚至相互冲突,结果使企业的反应速度缓慢。而关于细节的讨论,目前存在两种基本观点:一是细节决定成败:国外有以库塞(美)为代表的《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国内有以汪中求为代表的《细节决定成败》。二是战略决定成败:国内有以何学林为代表的《战略决定成败:细节主义缓期执行》,其对前一种观点进行了否定,认为“如果只顾细节,忽视战略,盲目执行,不管方向,那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其中,后者所提出的观点就道出了衔接与细节的矛盾所在:减少企业相对的活动项目无疑会减小衔接的难度,而过多的关注细节必然会增加企业在信息处理方面的零碎性,最终会导致管理的宽度和难度加大。也就是说,衔接和细节在企业管理中是一个自助循环的过程,相互照应,又相互制约。总的来说,如果衔接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骨骼和神经,那么细节即是肌肉和血液,衔接保证管理有序、高效,细节决定运行平稳、可靠。

二衔接与细节的应用

对企业管理,无论是内部与外部、战略与执行、宏观与细节、上级与下级、核心与辅助,都要注重衔接和细节,既要避免无头绪和一把抓,又要避免对局部的过度重视而损害整体利益,正确处理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努力达到整体优化所必须的管理方法,逐步使其形成机制、文化,并不断创新。

1建立衔接与细节机制

企业运作是企业价值链中的基础活动,运作系统的高效运行是企业价值增值和取得竞争优势的保障。那么,如何形成切实高效的管理机制呢?这就要从企业的运作过程进行深入分析。在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业务往往是比较复杂的,这些业务流程的接口如果不能紧密高效的衔接,将影响企业运行的响应速度和工作效率,从而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降低了客户满意度。要想实现各部门业务流程间尽可能地无缝衔接、高效运行,首先必须对各部门的业务进行梳理,对流程接口进行优化,消除那些无效的、阻碍各个组织和环节间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顺利流通的因素与环节;其次,要使业务接口间的分工界面尽量向对方靠拢,关注细节,制定标准,减少分歧摩擦和重复作业,保证企业运作的顺畅和高效。

2形成衔接与细节文化

管理的不到位往往是因为对细节的马虎或者是对衔接的疏忽。重视衔接和细节最重要的其实就是在管理上进行充分的深层挖掘。强调深层挖掘,就要深入分析企业业务流程的每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发现了存在的问题,也就确定了改进点,通过改进也就获得了竞争优势。这就要求企业的全体成员要有着深入的工作作风,即领导层要经常深入一线生产了解员工的诉求,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普通员工也要站在顾客的角度上思考怎样使产品更加贴近消费者。因此,企业不仅要把深层挖掘和关注衔接与细节作为每一名员工应有的工作作风,而且还要努力使这种作风成长为一种自然习惯,成长为一种企业文化。只有细节成为员工工作的一部分,企业才能最终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3注重管理的不断创新

细节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1.1对照组

患者采用手术室常规护理管理干预,即根据规章制度规范手术室常规操作技术及流程、定期组织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医院内感染控制培训,建立带班责任制度,各项手术室护理操作应严格执行登记签字制定,并做到责任到人。

1.2细节护理管理组

患者采用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干预,包括以下内容。

1.2.1定期组织手术室医院内感染相关知识培训

依据国家卫生部颁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制订培训及实施方案,完善手术室医院内感染管理、消毒管理、一次性手术器械及医疗废物分类处理制度,对医源性感染可能产生各个环节进行干预,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已制定规章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开展多部门多层次讨论会,对发现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1.2.2制定手术室护理人员无菌操作观念量化考评制度

每月不定期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相关操作完成情况进行理论测评。。

1.2.3制定手术室消毒灭菌量化考评制度

严格监督手术室各项消毒灭菌制度执行情况,并在每次操作前后进行登记;每周进行手术室空气、手术器械、护理人员及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数检测1次以上,对于发现未按制度操作及菌落超标问题,积极查找问题所在并制定改进措施。

1.2.4制定手术室护理规范操作考评制度

术前洗手、摆放及尿道置管在内的侵袭性操作均由专人负责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1.2.5制定手术室器械细节管理制度

如专科手术器械专门建卡标记,并放置使用说明书,详细写明使用适应证、维护清洁注意事项等;严格进行围术期器械清理,交接班时由2人清点器械数量,并登记造册,对使用状态进行准确评价;此外,还需加强手术器械清洗保养细节管理,首先采用专业软毛刷进行2次及以上刷洗,其次刷洗1次后使用高压水枪冲洗器械内腔隙,最后以柔软纱布擦干器械,并以酶类消毒液超声振荡连续清洗15min。

1.3观察指标

(1)记录患者医院内感染发生例数,计算发生率,其中医院内感染数据均由院感科专人收集汇总确定;(2)采用本院自拟手术室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护理满意程度评价,内容包括护理服务、护理操作、护患沟通及住院环境等,由患者或家属勾选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中任一项;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本次研究数据录入、及逻辑纠错软件选择EpiData3.04,应用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医院内感染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和细胞护理管理组患者医院内感染发生例数分别为14、1例,医院内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50%、0.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比较

细节护理管理组患者护理服务、护理操作、护患沟通及住院环境等临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术室感染控制效果对外科手术患者近远期疗效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手术室医院内感染管理也已成为手术室管理重要组成部分,并被广泛用于手术室管理质量评价中。已有研究结果显示,导致手术室感染出现影响因素较多,包括器械、敷料、医护服装及其他医疗用品有无彻底消毒,手术室环境、空气、医护人员手及无菌操作是否符合要求等;任一环节出现问题均可引起手术室感染。近年来,随着患者手术室感染率的上升,为提高医院手术室服务质量,避免医疗纠纷出现,手术室感染管理工作已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手术室作为承担手术及抢救工作重要场所,其护理工作质量关系到患者手术疗效及远期预后;同时因患者开放性创伤及术中医源性暴露等原因,手术室感染极易发生。目前手术室感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以手术室布局欠缺合理性、手术安排过于密集、无菌操作流程不规范、消毒灭菌方法错误及医疗用品二次感染等。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总体医院内感染发生率接近30%,且护理人员在其中起到关键媒介作用,其中日常护理操作是否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程与医院内感染发生率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即常规护理操作及管理失误是导致医院内感染发生关键因素。细节护理管理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其主要着眼点在于患者临床需要和医院医疗服务质量,从而达到减少医疗纠纷、提高医疗服务满意度的目的。本院在实施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模式过程中,加强对于护理人员专业理论操作素养考核,对于护理操作细节逐个分化,通过量化考核显著改善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对于提高医院整体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分项量化考核制度有助于日常手术室管理工作开展,在注意严格掌握护理法规掌握及规范自身操作的同时,还加强了护理人员间相互学习及与患者沟通能力。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模式在执行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积极树立护理人员细节管理思想,通过完善宣传和培训使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手术室细节管理应用重要性,提高主观能动性;(2)建立质量管理监控网络,成立由主管副院长为组长的手术室医院内感染管理领导小组,自护理部、手术室护士长至以下各级护理人员实现分层管理,并在执行过程中以定期和不定期检查作为监控手段,真实地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组织人员有针对性地制订解决方案。

细节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神经外科;细节化护理;护理满意度

现代意义上的护理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帮助患者治疗疾病,还包含疾病心理辅导等,这种护理干预在神经外科临床应用中正在逐步推广,是一种通过使用护理措施来治理疾病的一种手段,其重要性日渐凸显。本文现实治疗病例为基础将细节化护理与传统常规的护理进行比对研究细节化管理在神经外科临床诊疗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意义以及应对策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此研究的资料选择对象为我院神经外科,案例选择时间为2013年1月~12月,案例数量为181例,以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成果具有价值的基础建立在案例研究患者均无死亡,诊疗结束出院后具有自主意识,能够独自对事物进行自我评断。研究组的基础数据:分组中性别比分别有54例男性,40例女性;年龄处在28~81岁之间,平均年龄在63.6岁上下浮动13.7岁,文化程度包括小学、中学、大专三个层次;而对照组87例中男女分别为50例、37例,年龄处在22~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5±14.1岁,87例当中小学文化有15例、中学52例、大专20例。根据统计学定义,两组案例在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上是有效案例,可以进行对比。关于细节化护理和传统护理管理模式比对,本次研究选择的护士均为女性,分为两组,每组10人,研究组护士实施细节化护理,对照组护士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研究组的护士成员包括护士3人、初级护师5人,主管护师2人,护龄不等,1~17年左右,学历层次包括中专、大专和本科,中专毕业生2名,大专毕业生6名,本科毕业生2名;对照组护龄处在1-18年之间,文化程度包括中专毕业护士2名、大专毕业护士6名、本科护士2名,其中对照组有护士3名、初级护师5名、主管护师3名。两组护士的基本资料经统计论证具有可比性,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

1.2护理方法

常规的护理内容包括日常护理、突发护理以及治疗护理等三大块内容,而研究组的细节化护理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融入了细节化的管理理念,将护理做到更加精细化。细节化护理首先是将护士的个人素质进行细节化管理,管理内容包括证件管理,杜绝无证在岗行为;统一服装要求、衣着朴素大方;情绪管理,微笑、热情、礼貌用语、文明沟通;强化护士的护理理念,制定护理信念、名言等;良好的医患沟通以及全方位的服务,让患者和家属对医院的环境、规定以及相关的政策有所掌握。其次,细节化管理是将围术期的护理细节化,主要包括术前、术中和术后三个环节,术前护理主要是指术前心理辅导以及术前的饮食以及皮肤护理;术中护理则要注意缓和气氛、无菌操作、关联组织处理以及放置等内容;术后护理要做患者体征观察,做好并发症处理应急措施以及家庭回访。第三,细节化护理要制定明确的护理管理文件以及护理标准指引,在条文和标准中要将观察项目、目标、质量要求以及护理过程量化;在管理细则中,要组织单位、执行人、责任人的权责有明确区分,要制定明确的追责制度确保有据可参。

1.3评价方法

本次研究根据护理质量、工作积极性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护理研究。护理质量的内容包括护理态度、护理技术以及病患沟通满意度,分值为100分,依据不同的表现给予评定;在并发症主要针对患者压疮和医院感染发生率两项进行统计。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成果数据统计分析采用的是SPSS15.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按百分数计算,采用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参照统计意义的数据为P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大于0.05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质量比较

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态度、护理技术、关心患者和沟通能力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详细见表1。经过比较,结果显示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研究组实施细节化护理可以明显增强护理态度、护理技术、关心患者和沟通能力和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2.2两组工作积极性调查

通过对两组护士的自我效能感和工作倦怠评分比较,经过秩和检验后,两组的自我效能感和工作倦怠评分比较差异P<0.05,该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实施细节化护理能够增强护士的自我效能感、降低工作倦怠感。

2.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通过并发症数据统计,差异P<0.05,该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数据显示表明:研究组在实施细节化护理后,压疮和医院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大降低。

3讨论

神经外科临床护理应用中,实施细节化护理管理模式能够针对患者本身和护理人员的特点制定合适的护理程序,强化细节管理,拓宽护理的干预范围,将护理的每个环节都精细化,逐步提升护理质量,缩短患者康复的时间。而要在神经外科临床中实施细节化护理,首先要将“以人为本、全员参与、全程关注”的核心理念融入到护理工作之中;其次,要强化医院护士的细节化管理理念,增强对细节化管理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将细节工作融入护理过程之中,认真负责;第三,作为细节化护理的承载者—各级别的护士应不断强化自身的护理技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便更好地发挥细节化护理的效用。本次对丽水市人民医院的181例患者研究发现,在研究组和对照组所获取的结果分析显示,在研究组的患者中对其实施细节化护理与在对照组的患者中对其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结果为患者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患沟通有效程度的结果、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的常规护理。

参考文献

[1]田红艳.细节化护理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及对策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24(4):503-504.

[2]吴靖,陈君霞,王晓芳.细节化护理管理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与体会[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5):167-169.

细节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学生事务管理;以人为本

作为一种企业管理理念,精细化管理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日本。作为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它有别于传统的管理思想,认为管理是由细节构成,在产品的服务和工作中精益求精,其本质强调的是一个持续改进,不断完善的过程,是一种执行学问,一种认真的态度,最终促进产品或服务更具有竞争力。”精细化管理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一种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它以运行程式化、标准化、数据化和信息化为手段,以规则的系统化和精确化为主要特点,以全体员工高效协同、不断超越为表现形式,以最大限度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能为目标。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出现,无疑为推动经济进步贡献了力量。高校学生工作无小事,任何一个细微的疏忽、错漏,都有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将精细化管理模式引入学生事务管理之中,当是提升学生事务管理效能,降低学生事务管理中不必要损害的良策和佳径。

一、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引入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可行性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性质非常特殊,它兼有为学生提供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教育、管理和服务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大学生的个性和特点日益多元化,给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导致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如何运用和借鉴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做到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人性化,切实提高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应对日益复杂的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这是作为学生工作者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首先,精细化管理的理念符合学生事务管理的需要。精细化管理作为现代工业化时代的一种管理理念,是相对于常规管理的一种更高层次的理念。具体来说,其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精”,可以理解为更好、更优,精益求精;精细化管理“精益求精”的主张与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要求相吻合。当代社会信息传播的速度空前加快,来自方方面面的、难于预测的信息,都可能引起学生的思想变化,这就要求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必须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不断改进工作的方式方法,以提高工作的实效性;二是“细”可以解释为更加具体,细针密缕,细大不捐。精细化管理强调“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追求管理精细、细化和量化,从细微之处下功夫。精细化管理的理念要求在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中,推行细心观察,精准掌握学生思想动态;真心待人,细致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实心办事,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虚心求教,努力提升个人为学生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精细化管理模式还要求学生事务管理人员善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养成注重细节的优良习惯,细化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找到关键点,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学生自觉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

其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本质和与精细化管理基本一致。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实质是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教育为载体,以情感为纽带,以责任为底线的自主管理和自我管理相结合,在充分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信任人的基础上,满足学生成才需求,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全面实现学生成才成长目的。而精细化管理模式的本质是提倡以人为本,注重人文管理,强调对人的理解和尊重、无缝沟通,通过代管理的人性化和管理的文化价值取向实现工作效率的提高。这两者存在着本质上的天然契合。

最后,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与精细化管理的实现方式是一致的。二者的核心都是一种服务。新形势下,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形式上是一种管理,核心却是一种服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有着服务的理念,指导学生工作管理从单纯的“管理”向“服务”转变,从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将服务功能转化为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主导地位,以服务为基础平台,以服务育人,以服务发展人,通过服务营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校园氛围,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尽可能大的空间与支持,使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实现教育性与发展性统一。

精细化管理的核心之一就是促进管理服务的精细化。“服务就是这样一个系统,它的每个环节都相互作用、相互依赖,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学生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最终是为全体学生的发展服务。精细化管理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意识。“教育管理就是服务”应当成为广大教育管理工作者的工作理念。管理者的任务不是要求学生围着管理者转,按管理者的意志去管理,而是要求管理者围着学生转,根据学生的需求建设优良环境,提供优质服务。这是对教育管理服务具体而形象的诠释,也是对教育管理服务理念的积极实践。真正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服务意识,一切学生工作都为学生精心设计,这也正是精细化管理的精髓核心所在,二者能够有机结合,促进工作高效开展。

二、精细化管理在学生事务管理中功能探析

第一,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中的精细化管理能有效促进管理和被管理者之间的感情融合,形成工作合力。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一文中强调:“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育都是不可能的。”表明管理既是教育的前提,又是教育的手段和结果。但任何一种先进的管理制度,它的决定因素不在制度而在态度,即从事管理和被管理者的态度。实行精细化管理,就是体现人文关怀,依靠人去实施,因此必须建立一套“以人为本”的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机制,以形成良好的群体氛围,使全体人员目标一致,步伐协调、积极主动、自主创新地完成各项工作。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就是要求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促进管理和被管理者之间的感情融合,形成工作合力,使学生工作落到实处,这也正体现了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中的真情、真心、真意。

第二,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中的精细化管理能有效加强学生素质,提升竞争力。实施精细化管理,从小事人手,对每个细节都要精益求精,每一环节、每一阶段工作的管理,以阶段性目标达成保证高质量结果的实现。它要求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项工作都是精品。同时,它更加注重其自身管理效能的提高和改进上,通过自身的不断完善,而达到精益求精。推行精细化管理不仅可以降低能耗,实现速度、质量和效益的统一,而且能增强竞争力,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中实施精细化管理,在学生教育、培养、管理中注重每个环节,每个步骤,使每个学生都是精品,这不仅能培养出尖子人才,而且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素质、就业竞争力得到提高。

第三,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中的精细化管理能有效防止学生突发危机事件的发生。精细化管理要求把工作做得具体、做得扎实,追求一种精益求精的境界,使管理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辅导员、班主任如果能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始于细节,终于细节,深入学生课堂、宿舍,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详细了解学生学习、卫生、纪律、文明礼貌、品德修养等各方面情况,就能有效防止学生突发危机事件的发生,把问题消除在萌芽之中。

三、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精细化的实现路径

精细化管理既是一种管理理念,也是一种管理文化,更是一种管理方法。将精细化管理模式引入学生事务管理之中,不仅是学生事务管理实务工作者的实践探索,也是理论工作者重要课题。

第一,加强精细化管理模式的理论研究,不断提升精细化管理模式下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能力与水平。“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我们除了要不断加强对精细化管理模式本身的理论研究,还应关注人本主义、系统理论、目标管理理论、激励理论等与学生事务管理的理论契合点。更应加强马克思人学理论研究,不断转变学生事务管理观念,强化学生事务管理中人本意识,实现学生事务管理的精细化路径转换。

第二,加强学习宣传,让精细化管理深入人心。精、准、细、严是它的基本原则,实行精细化管理就是要把复杂的工作简单化,把简单的工作流程化,把流程的工作定量化,把定量的工作信息化。应组织教师学习精细化管理相关材料,辅导员、班主任开展“学生精细化管理”大讨论,弄清细化管理的内涵及实施精细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逐步出台精细化管理相关方案。

第三,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现制度的精细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精细化管理的目标和手段,这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起点。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所管理事务的繁杂、琐细。在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中实行精细化管理就是将管理覆盖到每一个过程,控制到每一个环节,规范到每一个步骤,具体到每一个动作,落实到每一个人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制定详细全面的规章制度。奖惩分明、周密细致、切实可行的精细化管理制度,做到学生事务管理制度精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