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细节描写的作文

细节描写的作文

细节描写的作文

细节描写的作文范文第1篇

所谓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或情节的描写。成功的细节描写有如下作用:

一、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

《欧也妮葛朗台》一文中,正当欧也妮母女欣赏查理留下的梳妆匣时,葛朗台闯进屋的情景:

一看见丈夫瞪着金子的眼光,葛朗台太太便叫起来:

“上帝呀,救救我们!”

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

“瞪着金子的眼光”,这是从葛朗台太太的角度看到的一对闪着攫取猎物凶光的眼睛; “纵”“扑”是猛兽(如狮、虎、豹、狼等)扑食弱小动物的动作,作者以之状写已经“跨到七十六个年头”的老守财奴,动作之敏捷、迅猛,看似与年岁不符,实则和本性贴合。见钱眼开,见利忘义,不“纵”不“扑”怎么成其为葛朗台?因此,“纵”“扑”的细节,既形象展现了葛朗台饿虎扑食、秃鹫擒鸡般攫取金钱的丑态,带有动态的夸张性;又揭示了他崇拜金钱,聚敛无厌的思想本质。

二、展示人物内心活动

还是《欧也妮葛朗台》一文,当葛朗台的女儿同意在放弃财产继承权的文书上签字时,葛朗台老爹“看看文书,又看看女儿,看看女儿,又看看文书,感到强烈的激动,擦了擦脑门上冒出来的汗”,在我们的印象里,葛朗台是个“不动声色,冷静非凡”的生意人,此时此刻显得如此紧张,可见事关重大;那时又是秋天,气候凉爽,而葛朗台的额头上却满是汗水,不得不一个劲儿地擦着,可见他当时的心情又是何等焦急、紧张。类似的还有公证人克罗旭出自于自己的职责,对欧也妮说,签字后“你自己是一无所有了”,葛朗台担心欧也妮中途变卦,便这样以攻为守:“‘别多嘴,克罗旭。――一言为定’,葛朗台抓起女儿的手放在自己手中一拍。”接着,“他热烈的拥抱她,把她紧紧的搂得几乎喘不过气来。”这一细节描写,绘声绘影,生动逼真。形象具体地展现了葛朗台为由先前的紧张,到得到钱后的欣喜的内心活动过程,可以说,金钱的得失支配着他的情绪。

三、突出文章的中心

鲁迅先生的《故乡》一文中,作者巧妙的抓住人物描写,突出文章中心,比如闰土和杨二嫂,作者抓住他们二十年的巨大变化,有力地表现了文章的主旨。少年闰土月夜看瓜刺猹,装筛逮鸟,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是儿时的“我”羡慕向往的英雄;20年后,苦难的生活使他变得呆滞麻木,他“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他那“红活圆实的手”,已经变得“又粗又笨”。更可怕的是他心灵的变化,他见了久违的“我”,以“老爷”称呼;面对苦难的现实,只是寄希望于求神拜佛。20年前的杨二嫂年轻美丽,因此她的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人称“豆腐西施”;20年后,她成了“凸颧骨,薄嘴唇”的“细脚伶仃的圆规”,变得自私、尖刻、贪婪、势利,爱搬弄是非、爱唠叨,想方设法从“我”的搬家中捞点东西。从闰土脸和手的变化,“老爷”的称呼,“求神拜佛”的行动这一系列的细节描写中,深刻有力地表现了以闰土为代表的旧中国民众的生命和活力是怎样被封建社会扼杀的这一中心。从杨二嫂年轻时人称“豆腐西施”到在“我”搬家时,总想捞点什么东西的细节描写中,不正有力地说明纯真人性被扭曲了的这一主旨吗?

四、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多处细节描写,把故事情节一步步推向高潮,最为生动的是,林冲来到草料场后,“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难以安生。为了御寒,出门沽酒,“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踽踽独行,“那雪正下得紧”,待沽酒回来,“仍旧迎着朔风”,“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因为风大雪紧,回到草料场,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没奈何只得去古庙栖身。他在风雪中奔来奔去,天地之大竟无他容身之处。林冲进入山神庙,为了抵挡风雪,掩上庙门后又将旁边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由于雪大天寒,使林冲外出沽酒,未因草厅被雪压倒而被压死;大雪压倒草厅,使林冲只能到山神庙住宿,未被陆谦等烧死;雪大风劲,使林冲用大石头靠住庙门,陆谦等人放火烧草料场之后也来到山神庙避风雪看火势,因推不开门便立在庙门外谈话,造成冤家路窄,狭路相逢,隔门相对,一触即发的紧张局面。风雪的描写,为情节发展提供了合理的条件,推动了情节发展,也可以说是风雪把情节推向了高潮。

五、渲染营造某种氛围或气氛

细节描写的作文范文第2篇

细节描写指的是文学作品中对同文章的主旨或情感有关的细小环节或情节的描写,包括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致的描写。在文学作品,尤其是叙述性文学作品中成功的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抒感以及表达主旨都有极大的帮助。

《背影》中朱自清很成功地运用了细节描写:“我看见他带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过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斜,做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了下来了。”作者细心地观察父亲买橘子这一细节,成功地捕捉到了这一感人的瞬间,真实地写出了父亲对儿子的慈爱,儿子对父亲的眷恋。

再如,鲁迅《故乡》中有这样一段话:“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啊!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回到故乡后,“我”发现现实中的环境同记忆中的完全不一样了,特别是人与人之间,好像被一堵堵高墙挡住了似的。这段细节描写从语言、心理、动作几个方面写出了闰土的变化,写出了社会等级对人性的侵蚀,使闰土态度恭敬起来了,一声“老爷”让人感到心寒。

要成功地运用细节描写,细心地观察体验生活是前提,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细节描写要抓住对象的特征,然后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

有这样一段细节描写:“公共汽车终于来咯!吵闹的谩骂声扎入耳朵。‘慢死了,害我等那么久,什么破车!’‘对啊,那司机干吗用的。’‘烦,一驼蜗牛破老爷车。’绕梁三日的大骂声真是令人厌烦。

然而,公共汽车若无其事地擦着人群的边缘,缓缓驶了过来,没等到停稳,人们便一起涌向前门、中门、后门,于是,青年的潇洒大度、教授的温文尔雅、姑娘的矜持恬静,便一齐被抛在那空落落的车牌下,只有那一个个黑发的头、白发的头、长发的头、短发的头和戴帽子、包围巾的头,一样地在车门口攒动,那一双双白皙的手、粗糙的手、青筋暴露的手和戴手套的手,一齐向上挥舞着,努力向前伸――企图抓住车门,此时人们之间便无了高低贵贱,紧紧‘团结’在一起:笔挺的西装和肮脏的工作服挨在一起,白亮的高跟皮鞋胡乱地踏在黑亮的大头皮鞋上,人们之间也没有了礼貌谦让:身体高大的在尽情发挥高空优势,身体瘦小的也在巧妙地利用低层空间,上的人气急败坏,下的人败坏气急,满眼扭曲的面孔、暴怒的目光,满耳叫声、喊声、骂声和小孩的哭声。”

作者准确地抓住了当时的场面以及乘客的心理特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那种混乱的情景,乘客焦急、慌张的心理,忙乱的动作。

二、细节描写反映生活,不能虚假

有位同学描写了这样一段细节:“天上下着淅淅沥沥的牛毛细雨,润湿田间窄窄的小路,一个农民戴着草帽,赤脚坐在田边,望着金黄的麦地,被雨水打湿的脸上漾着欣慰的笑容,眼角的沟壑里有水滴星星点点地闪烁,不知是雨水、汗水,抑或是泪水。雨中的那个身影或许是劳累了,但我们仍然可以从他的脸上看到丰收的喜悦,那像阳光一样的笑容,让我久久难以忘怀。”这一细节看似成功,其实是违背生活常理的,是虚假的。我们知道,麦子成熟以后,麦穗就会开裂,必须尽快收割。稍迟一些,收割的时候很多麦子就会撒落田间,造成损失,更糟糕的是麦子如果吸过水,麦穗就会发芽。所以,一位真正的农民在麦子成熟季节碰到下雨,他会焦急忧虑,绝不会有“丰收的喜悦”,“像阳光一样的笑容”。所以说这段描写很不真实。

三、抒情性的细节描写要感人,要能够震撼人心

细节描写的作文范文第3篇

1.《辞海》中第2个义项解释为:“文艺作品中细腻地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场境和人物性格的最小单位。”

2.《解读与赏读》对细节的解释为:细节描写是对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或周围事物所作的具体而细微的描绘。运用细节描写有助于塑造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描绘有声有色、情趣盎然的生活环境,增强艺术的感染力。

3.《作文辞海》对细节描写的所作的定义为:细节描写是附着在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或坏境、场面、景物中的一种描写。它是其他描写的微观化。细节描写的特点之一是依附性,它是作文中写人、叙事、绘景、记言的最小组成单位。细节描写有肖像细节、行动细节、语言细节、心理细节、场面和景物细节等。

4.《细节描写——解读〈祝福〉的一枚“锁钥”》(《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上旬刊》2011年6期)细节描写是指对表现人物、情节和主旨有特殊作用的细微环节,包括动作、肖像、神情、物件、景色、服饰、语言等“细枝末节”。

5.《寻觅生动描绘人物细节之津梁》(《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上旬刊》2011年8期)所谓细节描写,就是对某些细小而又能很好地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环节加以具体描写。

比较以上5种解释,我们就可以得出:细节描写是一种特殊的描写方式,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对人物、环境、场面和景物做细致入微的描写,从而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描绘生活画面、增强艺术感染力。无论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色,都可采用。

其实,在苏教版中随处可见这样的论据,如必修一第95~96页中编者明确写道:“记忆中的景物有时是模糊的,需要透过细节把他们从时间的深渊中打捞出来,成为描写的材料。”并且举了《江南的冬景》中郁达夫描写微雨寒村的例子。”在这里编者明确把景物作为细节描写的材料和对象。还有鲁迅的小说《药》中第四部分的场景描写也是一个极为精彩的细节——“微风早经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愈颤愈细,细到没有,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两人站在枯草丛里,仰面看那乌鸦;那乌鸦也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正是这一细节,将小说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又如江苏2010高考文学类文本《溜索》第6节中“牛早卧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两个汉子拽起一条牛,骂着赶到索头。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就是通过牛溜索时流泪发抖等细节,来侧面表现环境——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从而反衬了人物——领队及汉子的勇敢无畏形象。

可见把细节描写归结为指人物描写是缩小了它的内涵,会对学生形成一定程度的误导;同时,把细节描写与特写镜头构成一种对应,也是不正确的。

细节描写的作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三年级;作文写作;细节描写

一、引导认识细节描写

为了更好地掌握不同类别的细节描写,我分别针对写人的文章、记事的文章、写景的文章和状物的文章进行了集中训练。尤其是在训练写人的细节描写时,我将人物外貌、人物语言、人物动作、人物心理进行了着重地训练。在进行每个片段训练时,我总是先引导学生认识这个方面的细节描写,便于借鉴模仿。如在训练学生写人物外貌时,出示了以下片段:

例1

我选了著名作家曹文轩的小说《草房子》中一段有关秃鹤的肖像描写:这颗脑袋绝无一丝瘢痕,光滑得竟然那么均匀,阳光下,这颗脑袋像打了蜡一般地亮。学生读了哈哈大笑,学习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我便告诉学生:这是人物外貌方面的细节描写。

例2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也为了让课堂气氛更活跃,我在这里还举了一个例子,钱钟书在《围城》里形容李梅亭大白眼睛时说“像剥掉壳的煮熟的鸡蛋”,学生都乐了,觉得非常形象生动,学习的兴趣更浓了。

上面的人物活灵活现,如见其人,靠的就是细节描写。通过训练,学生明白要使人物形象鲜明,就应该抓住特点,展开联想,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绣”出花一样的细节来。

二、引导练习细节描写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出真知”, 学生明确了哪些是细节描写,领悟了细节描写有何特点、作用及写法,就应该趁热打铁让学生练笔,进行仿写、自创,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不同类别的细节描写,在头脑中形成更为强烈的意识,也养成了细节描写的习惯,细节描写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课堂上,我选择了几个写得比较有特点和典型的片段让学生主动交流,并且帮助他们修改润色,学生积极参与,气氛更活跃了。

学生一(描写淑女):

她端起碗,挑了几根菜叶,慢慢地送到嘴边,害羞似地张开嘴巴,又迅速合上,极小幅度地嚼着食物。(原文)

她小心翼翼地端起碗,挑了几缕菜叶,慢慢地送到嘴边,害羞似的张开樱桃小嘴,又迅速合上,极小幅度地嚼着食物,还不停地用餐巾纸擦拭唇角的余油。(改文)

学生二(描写粗汉):

他见菜齐后,便提起筷,端起碗,对着菜就是一夹,合着饭往嘴里送。又掺和了汤水,撑得两腮鼓鼓的。(原文)

他见菜端齐后,便忙提起筷,端起大碗,对着菜就是一夹,合着饭呼呼地往嘴里送。又掺和了汤水,撑得两腮鼓鼓的,还有一粒米粒挂在嘴角上。(改文)

在学生自创“细节描写”的基础上,引导阅读有关著作中类似“吃相百态”的文章片段,如丰子恺《中国的女人、小姐们》中有关吃瓜子的精彩片段,阿城《棋王》中有关“吃饭”的片段,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细节描写的重要作用,从中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三、引导捕捉生活细节

写文章是为了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要反映现实生活就得认识社会生活,要认识社会生活就得去认真观察体验社会生活。观察是认识的前奏,没有观察体验生活就不可能写出反映现实生活的好作品。所以说,好文章要有好片段,好片段来自于鲜活逼真的细节,逼真的细节从生活中来,细节就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之中。因此,要引导学生学会捕捉生活细节,教会它们仔细观察生活,积累细节描写素材。

以考场上同学的神态来说,各人就有不同的表现,有的皱紧眉头沉思,有的咬住笔头冥想,有的则双目凝视、全神贯注。即使同一个人也因环境的不同而表现各异,因此,要想写好具体生动的细节,就必须深入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物,尤其是重点描写对象。只有这样,生动传神的细节才能汇聚于笔下。如何进行细节观察呢?我要求学生把握四个要领:一是观察要明确目的,做到有的放矢;二是观察要抓住特点,做到典型生动;三是观察要力求细致,做到准确具体;四是观察要理解透彻,做到把握本质。按照上述四个要求,调动各种感官作深入细致地观察,并对观察到的细节加以整理、提炼。现实生活的现象成了生动形象、具体鲜活的细节描写素材,这样的素材积累丰富了,就为写好文章奠定了基础。

写好细节见真功,必须靠同学们细致观察,长期积累,用心体验。

四、引导恰当选用细节

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细节描写时,要让学生围绕重点、主题和中心选用细节,要精选那些特别能突出重点、表达中心、揭示主题的细节,避免简单凑合地事无巨细、不分主次、无关紧要地滥用乱用细节。否则,无论多么精彩、多么细致,也丝毫没有意义,只能是画蛇添足。可见,好的细节描写必须是有用的、真实的、典型的,它必须为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深化文章的主题服务,它必须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符合现实生活的实际。而且,它不是一般化的,而是最能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的。因此,指导学生选择和运用细节描写要注意几点:一是选择细节要真要细,确保细节的真实性。二是选择细节要精要新,确保细节的典型性。三是精心锤炼词语,确保细节的形象性。四是巧妙运用修辞,确保细节的生动性。

细节描写的作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细节描写;作用;点评;题目;答题技巧

2011年中考的第19题是“刚才我从上面跳到院子里来的那个树杈还在摇动呢,有一片黄树叶正从上面落下来”,这一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及得分点是“烘托(渲染、衬托)作用(1分),通过“树杈还在摇动”和“有一片黄树叶正从上面落下来”,这一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1分)烘托出“我”救助小弟弟时的动作迅速(1分)(这一切发生的这么快、说明事情刚刚发生完毕),充满了自豪的心情”(1分)。

从这一道题目我想到了细节描写及其作用这个知识点,这个知识点经常出现在学生的课文和要求阅读的名著里,如果老师平常重视校本教研,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这个知识点,或者利用学过的课文和名著进行举例分析,归纳细节描写及其作用的各个类别及答题技巧,学生就很容易掌握这个知识点的答题方法,并且会根据课文和名著举例分析,自觉地应用到作文中去,会收到相得益彰的教学效果。

根据这道中考题,在教学中要明确地让学生知道三个问题:一是什么叫细节描写?二是细节描写如何分类?三是细节描写有何作用?

什么叫细节描写?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它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和盘托出,让读者欣赏评价。细节描写有助于折射广阔的生活画面,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

细节描写如何分类?根据细节描写的概念,可以把细节描写分成人物细节描写、景物细节描写和场面细节描写三类。

细节描写有何作用?这是本文要重点阐述的问题,教师要根据课文和名著导读的篇目,找出相对应的例子,通过详细的分析和归类,让学生掌握细节描写的各种作用,平时加强训练,考试的时候就可以应答自如。那么,细节描写有何作用?我结合课文和名著导读的篇目,举例分析归类如下:

一、刻画性格,独显个性

话说严监生临死之时,伸着两个指头,总不肯断气,几个侄儿和些家人,都来讧乱着问;有说为两个人的,有说为两件事的,有说为两处田地的,纷纷不一,却只管摇头不是。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吴敬梓《儒林外史》)

【文段点评】这是人物的细节描写。严监生临终总不断气,不是为了“两个亲人”未面,也不是因为“两笔银子”未收,竟是点的两茎灯草惹的祸,“点一点头”“手垂下”“没了气”这些细节描写入木三分地刻画出嗜财胜命者严监生悭吝成癖的丑恶灵魂,为后人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吝啬者形象。

根据这个类型的作用,模仿2011年中考题,可以出这样一道题训练学生,“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这一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及得分点是“这里运用了人物的细节描写(1分),通过对严监生“点一点头”“手垂下”“没了气”(1分)这些细节描写入木三分地刻画出嗜财胜命者(1分)严监生悭吝成癖的丑恶灵魂(1分)。

再在这个参考答案的基础上归纳人物细节描写的答题模式,这个模式是“运用了人物的细节描写,通过 描写,刻画了

性格或思想”。

通过答题模式的归纳,让学生懂得答题的思路和方法。

二、烘托渲染,寄托爱憎

做好了坟堆以后,老妇人就从她那黑色的大围巾底下摸出离开地窖的时候揣在怀里的东西――一支大蜡烛。这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

她又在衣袋里摸了半天,摸出些火柴来。她把那大蜡烛插到坟堆的顶上,点了起来。这天晚上没有风,蜡烛的火焰向上直升,一点也不摇晃。老妇人对着这烛光,坐在坟边,一动也不动,两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炮弹爆炸的当儿,蜡烛的火焰不过抖一下。但是有好几次,炮弹落得相当近,蜡烛被爆炸的风吹灭了,有一次,竟给震倒了。老妇人就取出火柴来,很耐心地再把蜡烛点燃。(西蒙诺夫《蜡烛》)

【文段点评】这是景物的细节描写,蜡烛既象征红军战士的生命之光,也象征南斯拉夫和苏联两国人民的深厚情意,更是象征和平、希望和胜利。这里写到蜡烛的火焰“向上直升”“不摇晃”,寄托了老妇人在心中认为苏联红军战士的生命没有结束,仍然为反法西斯战争而战斗。也表达了老妇人对这场正义的反侵略战争的必胜信念。

根据这个类型的作用,模仿2011年中考题,可以出这样的一道题训练学生,“这天晚上没有风,蜡烛的火焰向上直升,一点也不摇晃。”这一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及得分点是“这里运用了景物的细节描写(1分),起到了烘托渲染的作用(1分),通过描写蜡烛的火焰“向上直升”“不摇晃”,寄托了老妇人在心中认为苏联红军战士的生命没有结束,仍然为反法西斯战争而战斗(1分)。也表达了老妇人对这场正义的反侵略战争的必胜信念(1分)。

再在这个参考答案的基础上归纳景物细节描写的答题模式,这个模式是“运用了景物的细节描写,起到了烘托渲染的作用,通过描写 的内容,寄托了 感情,表达了 的思想或信念”。

通过答题模式的归纳,让学生懂得答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显示背景,展示环境

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鲁迅《孔乙己》)

【教师点评】这是场面的细节描写,同样是在一间酒店里喝酒,泾渭分明的分成两种人,一是“短衣帮”,做苦工的最底层的贫苦人,二是“长衫帮”,有权有势的,享受着权势给他们带来优越生活的上层人。喝酒的方式和地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短衣帮”是“靠柜外站着”“喝了休息”“大抵没有这样阔绰”,“长衫帮”是“踱进”“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显示了孔乙己活动的社会背景和生存的环境,暗示了他命运悲惨的必然结局。

根据这个类型的作用,模仿2011年中考题,可以出这样的一道题训练学生,文段写了“短衣帮”和”“穿长衫的”两种人喝酒的方式和地点的鲜明对比,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及得分点是“这里运用了场面的细节描写(1分),通过“短衣帮”是“靠柜外站着”“喝了休息”“大抵没有这样阔绰”,“长衫帮”是“踱进”“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两种喝酒的方式和地点的鲜明对比(1分),显示了孔乙己活动的社会背景和生存的环境(1分),暗示了他命运悲惨的必然结局(1分)。

再在这个参考答案的基础上归纳场面的细节描写的答题模式,这个模式是“运用了场面的细节描写,通过 描写,显示了 背景和环境”。

通过答题模式的归纳,让学生懂得答题的思路和方法。

四、深化主题,反映本质

宝玉一闻得王夫人进来亲查,便料道晴雯也保不住了,早飞也似的赶了去,所以后来趁愿之话,竟未听见。宝玉及到了怡红院,只见一群人在那里。王夫人在屋里坐着,一脸怒色,见宝玉也不理,晴雯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如今现打炕上拉下来,蓬头垢面的,两个女人搀架起来去了,王夫人吩咐:“把她贴身的衣物撂出去,余者留下,给好的丫头们穿。”(曹雪芹《红楼梦》)

【教师点评】这是人物的细节描写,晴雯是家族内部权力斗争的牺牲品,可怜的晴雯在人世间只度过了十六个春秋。她被买进贾府后做了六年的奴隶,受尽折磨,结果却被无端的撵走,这里的人物细节描写“蓬头垢面”“搀架”,还有那一声“撂出去”,都揭露了王夫人阴冷狠毒,残酷无情的本性和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也揭示了以王夫人为代表的封建社会必将崩溃的小说主题。

五、推动情节,渲染气氛

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到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抡起哨棒,尽生平力气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到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眼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成两截,只拿着一半在手里。(施耐庵的《水浒传》)

【教师点评】这是人物的细节描写,作为坚实兵器的哨棒居然折成两截,由此足见一场激烈的人虎斗,气氛渲染得紧张可怕,而断棒之后的武松怎么样对付猛虎,赤手空拳而又醉醺醺的武松,在这样的环境中能打赢饥饿凶猛的老虎吗?又再次引起读者急着读下去的兴趣,情节由此推向高潮。

六、烘托心情,透露心理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真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罗贯中《三国演义》)

【文段点评】这是场景的细节描写,“坐”“笑”“焚”“操”,这些细节描写充分透露出诸葛亮在司马懿兵临城下时的泰然自若、临危不惧的心理;童子的一“棒”一“执”的镇定,百姓“洒扫”的沉稳,进一步烘托出“空城计”导演孔明“波澜不惊”的心态。

我把细节描写分成三大类,其作用归成六小类,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学生在考试过程中遇到细节描写相关的题目,就会自觉地运用到考试的题目中去。

再看看2008年的广州市中考题的第19题,“本文多次描述孙梨先生戴袖套的细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它表现了孙梨先生怎么样的品质?(6分)”

参考答案及得分点是:多次描述孙梨先生戴袖套的细节,反复强调,突出地表现了孙梨先生始终如一的质朴形象(1分),突出孙梨先生的性格特点(1分)。表现了孙梨先生亲切和蔼(1分)、不停工作(1分)、朴素自谦(1分)、珍重劳动的尊严与德行的优秀品质(1分)。这一道题目可以用上面归纳的第三点“刻画性格,独显个性”进行构思回答。上面提到的2011年中考的19题可以用归纳的第二点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