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院督导工作计划

医院督导工作计划

医院督导工作计划

医院督导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所谓风险导向审计,是以审计的风险为导向,通过对审计风险的全面控制来实现审计目的的一种审计模式,风险导向审计经过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向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过渡。现代的风险导向审计是将传统的风险导向审计的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合并成一个因素,统称为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现代的风险审计模型: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医院遭遇的内部与外部风险也是无可避免的,这时医院必须发挥风险导向审计在医院内部控制的作用,对医院内部进行自我监督、自我约束,使风险导向审计在医院内部发挥应有的作用。笔者在本文着重介绍了风险导向审计与医院内部控制的关系及风险导向审计在医院内部控制中的应用。

一、风险导向审计与医院内部控制的关系

风险导向审计是医院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风险导向审计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医院虽然可以通过专业人士的评价、外部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外聘中介机构等进行监督检查,但要想对日常事务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检查,只有内部审计可以做到。风险导向审计对医院内部控制系统的充分性、有效性发挥着重要作用,内部审计及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进行医院各部门的调整,为内部机制的有序运行提供保障。同样,内部控制搞好了,对于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有很大帮助:一方面可以提高审计效率,为审计制定合理的程序,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确定审计的方法与范围,为审计提供依据,最后对于审计的质量也有了保证。

二、风险导向审计在医院内部控制中的应用

依据国家审计协会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风险导向审计主要应用在编制审计计划时、确定审计范围时、编制审计方案时、实施审计过程中、编制审计报告时等,从风险导向审计与内部控制的关系来/!/看,可以得出结论,医院风险导向审计离不开医院内部控制,采用风险导向审计办法,必须建立在对医院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只有了解了这些基本情况,才能对内部控制实现再控制,合理配置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

1.了解单位基本情况,进行应用思路的部署

进行风险导向审计的应用,必须要了解应用单位的基本情况,对于风险导向审计在医院内部控制中应用进行分析,必须要了解医院年总收入情况、固定资产、拥有病床数、相关背景、工作人员方面全方位的内容,然后进行运用思路的部署。为了实施风险导向审计,首先必须要对医院内部进行风险监测、分析、与预警,提高医院整体的风险防范意识,其次需建立健全医院内部控制制度,降低控制风险。通过对医院风险的分析与内部控制的评估,最后按风险的高低制定审计方案,开展审计工作。由审计风险模式可以看出,审计风险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相关,其中重大错报风险很大层面上与医院的风险管理体制不严格、风险监测不严密相关。因此,应用风险导向审计的第一步便是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2.建立与完善医院风险管理体系

医疗体制的改革,医疗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使医院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多且越来越大,建立与完善医院风险管理体系已经势在必行,为了促进医院管理体制的发展,根据相关文献与实践经验提出计划与控制系统应用于风险管理体系,如何实现计划与控制系统是需要深思的一个问题,我们必须要从组织保证、工作重点、具体措施三方面入手。在组织保证方面,需要明确的是要想实现计划与控制目标,必须要建立相应的机构来实现,这时,计划控制委员会的成立是必要的,其工作的内容是先制定医院的战略部署与总体的工作计划,再对工作的总体进程进行控制,最后对计划的内容进行评价,来决定计划与控制管理中的问题。

单独成立计划控制委员会无法对工作进行直接部署,在其下级需要成立发展计划部,计划部的组成人员可以有管理人员、医疗人员、文秘人员。该部门的主要任务是对医院各种相关情报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对于可能发生的风险提出提前预警方案,协助领导进行全院的计划与控制工作,为计划与控制委员会提出具有建设意义的方案,并且对计划的合理性进行审查与调划,成为计划与控制的桥梁。

依据其它企事业单位的实践与研究及相关研究资料表明,该部门的工作内容含有拟定实施计划与各项草案,审查设定的计划在医院风险管理以及内部控制中的运用情况,并对运用过程进行监督,对于在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出评估,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对医院的内外部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对于潜在风险要进行日常管理。

医院要把全面风险管理的思想贯穿于计划与控制的整个过程,把此作为计划与控制管理工作的重点,以此为思路进行医院内部计划控制与管理,有助于计划实施的有步骤、有条理,从而实现医院的发展目标。

3.完善的系统控制降低风险

为完善医院的内部控制系统,实现风险导向在医院内部控制中的应用,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相关研究。要点之一便是要通过监察审计室来进行内部控制的评价与估测,监察室有了对内部控制方案的基本了解后,明确各科室在内部控制中的职责,了解风险导向审计部门在对内部控制进行监督与评价时的责任与义务。依据相关文献与国家颁布的法律政策,实现评估与审计内部控制而采取的措施和政策有以下几项:审查医院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有关法规以及企业制订规章制度、办法、程序等;审计医院内部控 制系统是否具有真实性完整性、系统性全面性等特点。

要点之二便是排查风险,完善医院内部控制制度,这一点要求各部门对自己部门内部的各个程序所存在的风险进行一一排查与估算,对风险划分相应的等级,按照等级制定相应的应对与填补漏洞措施,完善内部控制,通过对风险点的排查,有效地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对于风险导向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应用提供有效指导作用。

通过前两个要点对内部控制系统的完善可以有效地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要点三和四是对一和二的补充与拓展,要点三是开展内部风险评价试点,对内部风险进行量化评价,依据各风险点的影响与后果,划分风险等级,依据风险等级划分审计资源,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在有效的分配资源中降低了内部控制的风险等级。

要点四是制定和完善内部控制方法,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要对内部控制系统进行监督评价,因此,必须要形成有效的监督与评价体系,对医院内部各部门的风险等级进行明确划分,明确评价内容。具体评价内容包括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制度建设、岗位设置与管理、权限控制、计划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控制、应急机制等,把等级与内容相结合。

医院督导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为更好地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加强医疗卫生工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优化配置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资源,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人民健康水平,国务院决定,将卫生部的职责、人口计生委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职责整合,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同时,将人口计生委的研究拟订人口发展战略、规划及人口政策职责划入发展改革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管理。同时,不再保留卫生部、人口计生委。

新成立的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

(一)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拟订卫生改革与发展战略目标、规划和方针政策,起草卫生、食品安全、药品、医疗器械相关法律法规草案,制定卫生、食品安全、药品、医疗器械规章,依法制定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

(二)负责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并组织实施,组织制定药品法典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组织制定国家药物政策。拟订国家基本药物采购、配送、使用的政策措施,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内药品生产的鼓励扶持政策,提出国家基本药物价格政策的建议。

(三)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责任,组织制定食品安全标准,负责食品及相关产品的安全风险评估、预警工作,制定食品安全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的条件和检验规范,统一重大食品安全信息。

(四)统筹规划与协调全国卫生资源配置,指导区域卫生规划的编制和实施。

(五)组织制定并实施农村卫生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负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综合管理。

(六)制定社区卫生、妇幼卫生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规划并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负责妇幼保健的综合管理和监督。

(七)负责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制定实施重大疾病防治规划与策略,制定国家免疫规划及政策措施,协调有关部门对重大疾病实施防控与干预,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信息。

(八)负责卫生应急工作,制定卫生应急预案和政策措施,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指导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与应急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信息。

(九)起草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法律法规草案,制定有关规章和政策,指导制定中医药中长期发展规划,并纳入卫生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和战略目标。

(十)指导规范卫生行政执法工作,按照职责分工负责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环境卫生和学校卫生的监督管理,负责公共场所和饮用水的卫生安全监督管理,负责传染病防治监督。

(十一)负责医疗机构(含中医院、民族医院等)医疗服务的全行业监督管理,制定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技术、医疗质量和采供血机构管理的政策、规范、标准,组织制定医疗卫生职业道德规范,建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评价和监督体系。

(十二)组织制定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规划,组织实施国家重点医药卫生科研攻关项目,参与制定医学教育发展规划,组织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和毕业后医学教育工作。

(十三)指导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组织拟订国家卫生人才发展规划,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资格标准并组织实施。

(十四)组织指导卫生方面的国际交流合作与卫生援外有关工作,开展与港澳台的卫生合作工作。

(十五)负责中央保健对象的医疗保健工作,负责中央部门有关干部医疗管理工作,负责国家重要会议与重大活动的医疗卫生保障工作。

医院督导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 问题 对策

随着国际资本进入我国医疗行业的可能性日益增大,医院财务管理的本质是依照国家的政策和法律,根据资金运动的特点和规律,有效地组织医院的资金运动,正确处理相应的财务关系,对医院经营活动起着启动、导向、控制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真正发挥财务管理在医院发展中的作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的作用

财务管理是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具有计划、控制和监督的作用,已成为经济管理的核心。

1.计划作用

财务计划是在认真研究分析有关历史资料、经济技术条件的情况下,对未来的财务指标做出估计和判断,制订财务计划的过程。通过预测和分析,找到增收的渠道和节支的途径。企业的财务计划要以货币形式综合反映计划期内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的各项资金、预计的收入和经济效益,也就是说,财务计划是预测资金的来源和使用,提出资金使用的要求。

2.监督作用

财务监督主要是利用货币形式对医院经营活动所实行的监督,具体来说就是对资金的筹集、使用、耗费、回收和分配等活动进行监督。例如,通过对医院药品及卫生材料的占用比例和使用情况,促进医院节约消耗,降低成本,通过对医院利润的形成和分配监督,促进医院挖掘潜力、改善管理、增加收入。

二、当前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

医院管理普遍存在重资金轻实物的现象,尤其是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比较混乱。首先,医院在进行固定资产的购置和更新时,缺乏投资项目投入产出的效益分析评价,可行性分析流于形式,导致盲目购置、更新固定资产或投资项目工期长、资金回收慢、投资效果差,造成资金浪费。其次,有些新建项目虽已投入使用,但由于尚未办理竣工验收等有关手续,滞留在在建工程科目,无法体现为固定资产,还有该报废的固定资产没有及时处理,都会造成固定资产“账实不符”。

2.应收账款

由于医院对急诊病人实行“先抢救后缴费”,不少病人接受救治后一直拖欠医疗费用,严重的欠费情况让一些医院陷入经营困境。导致医院坏账损失的发生有以下几种情况:医院抢救“110”、“120”和群众送来交通肇事、打架凶杀而无法确认单位和家属的重危病人所发生的医疗费用;债务人死亡,既无遗产清偿,又无义务承担人,确实无法追还的债务;因病致贫,造成生活十分困难,长期无偿还能力所欠下的医疗费用;单位发生重大灾害、伤亡重大,单位无力支付医药费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人员来院就诊发生的医药费,要按照当地医疗保险中心的规定和考核办法结算医疗费用。

3.药品管理

药品是医院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医院流动资金40%-60%,是一种特殊的商品,相对于其他行业存货占流动资金平均存货量来说,储备成本较高,而药品收支在医院业务收支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目前药品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药品进货渠道不规范、价格不一;药品储存量欠合理,时有积压造成浪费,影响资金周转。

4.医疗检查乱收费情况

大部分医院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自立项目收费、超标准收费、重复收费等医疗检查乱收费的情况。医院有关人员认为,做一件事就应该收一样费,如回答了病人的问题、就应按住院天数收取心理咨询费,做剖宫产手术的手术费仅包括剖腹过程,接生及拆线等都需另外收费。而且有的医院在无收费许可和收费正式批文的条件下,自行比照、自行按新的收费标准收费。

三、加强医院财务管理的对策

1.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

为了避免出现设备重复购置、闲置或半闲置等状况,造成资源浪费,医院应进行集中招标采购,对大型设备的购置,进行可行性研究论证,成立固定资产购置委员会,负责对大型设备的申请、论证、效益分析,然后拟出购置方案,杜绝“盲目购置、管理松懈、设备闲置”等现象而引起的国有资产浪费和损失。

2.加强应收款项的管理

为防止坏账的发生,应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一般不预付货款,必须预付货款的,有关科室会同财务科认真查清供货单位的信誉,确保资金安全。财务部门和住院部门加强应收账款的对账,注意病人预交金单据遗失补写的证明,看看单据号码有无重复使用等事项。

3.加强药品的管理

药品资金在医院流动资金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加强药品管理,有计划、合理地组织采购、供应和储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按照“计划采购,定额管理,加速周转,保证供应”的原则,医院应根据医疗活动的实际需要及市场供应情况,确定合理的药品储备定额。对医院药品的购入和领出,建立健全出入库手续药品入库前,药品质检员、保管员、药品会计要认真验收,验收合格后要认真编制药品入库单,发票由采购人、验收人和审核人签字后并附入库单(财务联)送财务科办理审核付款手续。药库和各药房每月底需进行盘点,月终和财务科核对,对盘盈、盘亏的药品要查明原因,按规定的办法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4.加强财务监督

把财务监督与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坚持监督是手段,服务是目的,以病人为中心贯穿于财务监督始终。一各级各部门要经常组织财务、审计和专业管理人员,对医疗单位的工程建设和新上设备、维修项目等进行效益审查论证;二督促医院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机制,加强管理,堵塞漏洞。针对医院物资采购供应渠道多、价格波动大等特点,认真按照有关财务法规,加强对物资的采购、验收、出人库管理等微观控制,严格审批、报销、结算手续;三加强对医院经费管理部门的监督,财务管理工作必须接受上级单位、社会及职工的监督,使医院财务工作透明化,以抵制医院乱收费现象。

医院督导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1医院公共卫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医院的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牵涉医院基础信息的采集、卫生工作指导以及医院工作的监督与管理等方面。随着我国人民对医院卫生事业的要求日益提高以及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使得当前医院公共卫生事业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某些问题也日益突显,甚至严重地影响了医院的发展。这些问题主要为如下三个方面。

    1.1医院的卫生信息收集工作效率低下

    根据笔者查阅相关资料以及相关观察可以知道,医院公共卫生信息资料是通过逐级进行上报的。在公共卫生信息的上报过程之中,每个环节都是连接在一起的。由于要收集的公共卫生信息资料范围较以前广泛、极具专业性且内容十分丰富,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医院公共卫生事业工作难度。从目前情况来看,某些医院因为专业人员紧缺,并未对信息收集以及登记造册方面的管理给予高度地重视,也没有相关的工作人员对数据进行整理,这就造成了医院对很多重要指标发生严重漏报、少报,导致了医院对公共卫生管理方面的信息不能及时地进行反馈,公共卫生问题不能及时地被发现,最终导致了医院公共卫生管理工作效率的低下。

    1.2对公共卫生监督不到位

    目前,我国的某些医院,尤其是乡镇医院的监管系统发展十分缓慢,而且在体系形成的过程中也十分混乱。各级政府的监管并不到位,也不是那么及时,医院公共卫生监督机构在经费方面十分紧张,工作人员的素质低下,以及人员的编制数量少等情况。

    1.3医院的卫生服务和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的运行机制及管理手段

    医院对公共卫生服务指导及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的运用机制和管理手段。由于部分医院没有明确有关工作人员的责任,在经济上没有对其进行约束,和“三级网”之间又没有建立互相提高以及互相约束的管理机制,因此缺乏有效的管理。对于卫生局布置下来的任务常是随便应付一下,假如上级来检查也只是当时敷衍一下。各医院之间在经济上相互竞争,自己按自己的主张办事,不能互相配合,而是抢夺病人,上级医院在业务上无法给予指导。

    2我国医院公共卫生功能定位

    根据以上我国医院公共卫生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目前亟需采取有效的措施对上述问题加以解决。

    2.1医院公共卫生功能应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

    不同的时期,国家对我国医院的性质以及承担的工作与功能都有不同的要求。我国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变革。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医院的主要功能表现为医院是综合性的卫生机构,全方位的担当各项卫生工作,尤其要以卫生、消灭疾病为核心,并对群众的卫生保健进行技术指导,积极地开展疾病预防工作、防治传染病及开展妇幼保健等工作。经济体制的改革,使我国的卫生事业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基层的医疗机构担负着国家的卫生行政管理和卫生业务工作。如要做好各项统计,制定传染病管理和预防接种工作;及时地治好群众的疾病;加强对没有经过正式医疗训练的医生进行培训;对群众做好计划生育的指导和妇幼卫生工作;指导劳动卫生及职业病的防治;还要采取各种形式,力求做好卫生宣传普及的工作。

    2.2在新形势下我国医院公共卫生功能的定位

    目前,我国医院的医疗费用在快速的增长,有的医院卫生资源比较缺乏,群众收入较为缓慢,两者之间难以和谐一致。有部分人因生病导致了贫穷,有的刚刚富起来,由于生病又使其变回贫穷。这样的现象在一天天增长,后果较为严重,我国医院将面临新的挑战。[1]因此,在现阶段里我国医院在卫生功能定位方面应有新的定义:我国医院是集预防保健、公共医疗卫生管理、医疗服务为一体,提供较齐全的卫生服务工作,提高我国医院卫生的总体服务能力,健全三级卫生服务网,是做好我国医院卫生工作的基本要求。

    我国的医院其按功能分为一般医院和中心医院。一般医院主要是以提供基本医疗、健康教育、康复等较齐全的综合性服务,负责对基层卫生机构进行技术指导和对医生的培训。中心医院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除了具有一般医院的功能外,还承担了开展预防保健和对一般医院工作进行技术指导的任务。

    3加强我国医院公共卫生管理

    医院的公共卫生管理工作是各医院的重要职能之一,但因部分医院缺乏有效的管理,使其存在资源不足和资源闲置的两种情况。应在明确我国医院卫生功能的基础上,理顺管理机制,提高正常的卫生功能,使我国医院的服务能力及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在很大程度上有所提高。[2~3]我国医院的公共卫生管理内容涉及计划、基本卫生系统、卫生服务的指导和管理四个方面,具体阐述如下。

    3.1计划工作

    所谓计划工作,就是积极落实和实施国家相关政策、具体要求,做好其工作部署,一般包括卫生保健计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两方面。应该由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带头,以三级甲等医院作为枢纽,落实以下各级医院的工作。

    3.2指导卫生服务与管理工作

    卫生指导服务职能和管理工作,主要是上级医院通过在技术上的指导来提高下一级医院卫生工作人员的能力,并根据具体情况对其工作进行安排,规范就业人员的行为。一般医院公共卫生管理的职责主要是在中心医院的指导下,积极配合中心医院的工作,对其业务上的指导,人员培训并协调相应的管理机制。

    3.3基本卫生信息的统计

    基本卫生统计,主要包括人口学、妇幼保健、计划免疫还有疾病等信息。基本卫生统计有利于准确、全面地对卫生情况进行评估,尤其是对于流行病的预防、控制可起到重要作用。

    3.4强化医院卫生工作的监督管理

    卫生监督管理是保护市场秩序及消费者权益不受到破坏的重要手段。应由各级政府执行监督管理,只有在各级政府的明确指导下,才可以维护医疗市场的井然有序。

医院督导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内部控制;全面预算;信息化;绩效评估体系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深入,公众对医院的要求与期望值越来越高,而我们有些医院没有认识到大环境的变化,使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同时,我们的管理者、内控人员思想观念陈腐,对内控管理工作概念不清,没有足够重视,会计监督无力,组织架构形同虚设,致使医院内部控制成为管理“软肋”,严重制约了医院现代化发展步伐。

目前医院在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环境艰难,人员思想观念陈旧,会计监督无力,导致内部控制工作管理失效。内部控制管理做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控制环境流于形式,员工控制意识淡薄,没有引起医院的足够重视和支持。内部控制制度残缺不全或内容不够科学合理,没有随着业务发展及客观环境改变而进行及时修订和补充。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内控管理遇到了来自计算机技术的严峻挑战,而医院信息化建设也举步维艰。

2.内控人员素质结构参差不齐,内控管理制度混乱,不能做到监督控制层次性,事前预算管理编制草率,执行失控,事中成本控制监督不够,事后内控管理评价无章可循,缺乏监督奖惩机制,以致陷入无序状态的困境,使内控管理工作曲折中艰难运行。

3.内部控制管理责、权、利不明确,从而无法形成绩效评价标准,工作效率低,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无助于改善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达不到医院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的财务管理目的。有些医院内控管理仍处于传统的经验型管理,习惯于听指挥,轻视内部控制,对其作用认识不足,方法不适,手段不全,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科学管理方法,这些薄弱环节造成内部控制的制衡关系失效。

针对当前医院现状我们提出重点解决这些问题的几点有力措施:

1.改变旧的思想观念,提高内控岗位和人员的地位,从法律地位和管理者重视度做起。首先,从国家法律、法规、卫生部相关规章以及医院内部管理制度中早已明确,内部控制管理岗位和人员职能是法律上赋予的神圣职责。依法行事,依制度办事,我们要从思想上改变以权代法,人治重于法律的弊端。其次,从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与经营效益出发,改善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必须提高内控岗位和人员的地位。第三,从改变领导权力过于集中来说,提高内控岗位和人员地位,可以避免领导者干扰财务管理工作,指使会计人员做假账,违反财经制度,使医院内部的内控监督有名无实。

2.建立廉洁、效能医院,从内控人员素质入手,完善医院内控预算制度。首先,要提高内控人员的整体素质。一方面要加强内控人员的政治素质,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内控人员要把握国家政策,看清形势,要严格遵守遵守职业道德,树立客观、公正、廉洁严谨的工作态度,强化法制观念教育,要敢于坚持原则,勇于执法、守法、护法。另一方面,要对内控人员进行定期业务培训,不仅仅满足于日常业务活动,还要不断扩展知识结构,提高业务水平,创造条件,鼓励内控人员参加学术交流。没有精通的业务知识,医院内控就不能得以实现。其次,完善医院内控预算制度,用制度来规范管理者的行为,再造业务流程,明确岗位责任。医院要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预算管理制度是关键,预算是用来分配医院的财物和人力等资源,有助于控制收支预测未来的现金流量。新的《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已于2012年1月1日全国范围内全面执行,全面预算管理是医院发展的必然。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是全员、全程、全额三位一体。让医院领导、全体员工树立起成本效益意识,将预算目标层层分解。全面预算是在医院总体战略目标指引下,通过预算编制、执行、控制、考核与激励等一系列流程,全面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实现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标最大化的科学管理。

3.建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信息化是建设现代化医院的“基石”。医院管理内控信息化是内控管理自身发展变革的需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手工条件下单一的内部控制管理遇到了计算机技术的严峻挑战。建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信息化,一要坚持在会计实践的基础上,依据《会计法》、会计准则,构建以会计信息化方面的标准,建立和完善适应信息化要求的会计业务操作管理标准和制度体系。二要建立基础数据库,可以有效地利用会计信息资料,完成会计内控管理任务。三要总结归纳医院特定行业,特定对象的会计信息,以抓住要点,突出重点,增强实用。从而,医院管理者可以利用会计数据库随时检索、查询、调阅有关会计历史资料、报表、会计分析,避免重复劳动,极大提高内控质量和工作效率,可以对医院发展做出科学有效的决策。

4.建立独立、权威的内部控制监督,强化国家监督与社会监督机制。首先,健全会计体系,规范会计工作基础,严格执行会计纪律,建立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机制,加强会计人员之间相互监督,防止差错和舞弊行为。会计岗位定期轮岗,严格交接制度。其次,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将内部监督寓于会计核算中。进行会计工作全过程控制,对医院重大工程项目投资,资金流向运动的处置,建立联签制度,以确保医院资金安全。第三,加强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的外部监督作用。财政、审计、税务、银行等作为国家监督,结合会计师事务所实施社会监督。医院在内部监督控制的基础上,同时进行外部监督,两者相互配合、协调,为财务会计工作正常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