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音乐研修总结

音乐研修总结

音乐研修总结

音乐研修总结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新时期适应高师音乐教学的教师素质结构包括:音乐教师的品质、音乐教师的文化知识修养、音乐教师的业务能力与专业知识修养等几个方面。新时期的高师音乐教师,除了要保持优良的教育传统以外,还要紧跟时代的形式和要求,不断学习和研究新时期出现的新问题。 

 

新时期,国家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对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对高师音乐教师的品质、文化知识修养、业务能力与专业知识修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一、高师音乐教师的品质 

 

品质,即行为、作风上所表现的思想、认识、品性等的本质。一个合格的音乐教师必须在思想道德品质、生理心理品质和个人行为规范上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 

1.思想道德品质。作为一个合格的高师音乐教师,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所谓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正当职业的人们在进行职业活动时所应当遵循的道德原则和行为准则,主要表现为:爱国守法、敬业奉献、热爱学生、教书育人、终身学习、为人师表、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2.生理心理品质。音乐教师与其他学科的教师相比,有自己特殊的职业需要,“除了具备健全的生理器官和健康的生理机能外,还应该具有从事音乐教育事业的有突出特长的生理条件,如良好的呼吸器官和发声器官、较长而灵活的手指、灵敏而富于听辨力的耳朵等。另外还要有对音乐和音乐教育学的兴趣,丰富的情感,积极的、坚强的意志品质”。①除此之外,音乐教师应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谦虚好学的态度、深刻的理解力、敏捷的思维能力、平和愉快的心境,等等。 

3.个人行为规范。音乐教师的个人行为规范主要包括对教师语言、仪表、风度等方面的要求,是指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的总和。首先,教师的课堂用语,应该深刻体现出教师高明的课堂智慧,高超的教学技能,高尚的道德修养和宽容的人文情怀;其次,教师要注重仪表修饰,做一个仪表端庄、精神饱满、态度和蔼的受学生敬爱和尊重的教师。 

 

二、高师音乐教师的文化知识修养 

 

音乐教师的文化知识修养可以分为一般文化修养和姊妹艺术文化修养。一般文化修养是指非艺术类的文化知识,如史、哲、地、数、理、化、心理等一些基础性的学科;姊妹艺术文化修养是指非音乐类的艺术文化修养,如:文学、舞蹈、电影、戏曲、戏剧、美术、工艺美术等。软化学科边缘,使各学科有机整合,是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音乐教学改革也可以借用其他学科的一些知识和方式方法。史、哲、地、数、理、化、心理等一般文化的修养,看似与音乐教师的本职工作关系不大,但仔细推敲,音乐教师在工作与学习中遇到的许多问题又都与它们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作为现代音乐教师,要灵活运用各学科的相关知识,使之与音乐学科整合,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与此同时,在当前艺术教育课程综合化的教育改革背景下,音乐教师更需要加强姊妹艺术文化的修养。文学、舞蹈、电影、戏曲、戏剧、美术、工艺美术等非音乐类的姊妹艺术文化修养,对丰富音乐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高师音乐教师的业务能力与专业知识修养 

 

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业务能力与专业知识修养包括:音乐专业修养、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理论修养、教育研究能力等方面。 

1.音乐专业修养。音乐专业修养是音乐教师从事音乐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基础。音乐教师要具备音乐史、音乐美学、民族音乐学等多方面的音乐学知识;基本乐理、曲式、和声、旋律写作、音乐伴奏等音乐创作知识;以及有关音乐演奏、演唱方面的理论知识。这些是音乐教学活动中,实施美育的载体,这些载体不坚实、不丰富,教师就无法把美的信息忠实地传递给学生。现在许多学校对于专业课程的结构重新进行了设计。 

以广西艺术学院音乐教育学院为例,他们将专业课程的结构分为四大板块:音乐基础理论及音乐创作、鉴赏知识板块;声乐演唱知识与技能板块,分为声乐、合唱与指挥三部分;键盘演奏知识与技能板块,主要有钢琴、手风琴、电子琴演奏、钢琴伴奏编配;音乐教育理论与艺术实践板块等。这需要高师的音乐教师具备深厚的专业基础、大量的信息、专业的实践能力、新的艺术视野和拓宽的专业口径和全方位的知识结构,简称“深、大、专、新、宽、全”素质结构。除此之外,音乐教师还要有较高的音乐审美修养。音乐教师能否站在美育的高度和一定的审美修养层次上施教,决定着学生能否从音乐课教学中真正收获美育的效果。 

2.教育教学能力。音乐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主要包括“讲、写、唱、奏、演”等五个方面。(1)“讲”指的是语言表述能力。学会讲课,善于讲课,是对合格教师的基本要求。音乐教学不同于其他“讲授性”学科,其教学着眼点更在于音乐本身,所以,音乐教学语言要特别注意简洁并具有启发性,启发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给音乐以性格化。(2)“写”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板书能力(还包括课件制作的能力)。教师的板书就如一面镜子,直接反映教师的艺术修养和精神面貌,教师的课件则可以增强课堂的信息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等。二是指撰写工作总结和科研论文的能力。(3)“唱”指的是“范唱”能力。通过声乐教师的示范演唱,可以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尚未消化的声乐理论和歌唱技能迎“声”而解,从而巩固和提高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技能。(4)“奏”是指教师的钢琴演奏、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和器乐演奏能力。这里主要指的是钢琴伴奏能力。好的钢琴伴奏可以使学生得到对作品情绪的提示,意境的烘托与情感的交流、融合,更好地进入角色,完美地表达作品。(5)“演”是指教师还应该有丰富的舞台经验和表演能力。一个具有良好舞台经验与表演能力的教师,可以使“言传”与“身教”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学生解决演出中的各种困难,总结经验教训,鼓励学生的再实践。 

3.教育理论修养。音乐教师的教育理论修养可以分为一般教育理论修养和音乐教育理论修养,两个部分相辅相成。一个出色的教师应具有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并不断深入学习。而音乐教育又有其自身特有的规律,音乐教师要熟悉和了解这些规律,具备音乐教育的基本原则、各种教学内容的教育方法等音乐教育理论修养。还要熟悉当代世界上著名的音乐教学方法,如达尔克罗兹、柯达伊、奥尔夫、铃木教学法等。 

4.教育研究能力。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趋势,要求教师具备教育研究能力。教师作为人类经验和文明成果的传递者,同时也是人类文化和文明的创造者,历史使命要求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创造型转变。教育科研既需要专门教科研人员的努力,更需要教学第一线的教师的探索。通过“教学—反思—研究—总结—再教学”的系列过程,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四、高师音乐教师角色的转换 

 

新时期的音乐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音乐艺术为载体,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教育,其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因此,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变化,处处都要以学生为本。 

1.体现民主,变“独白”为“对话”。“对话式”教学的内涵表现为一种参与,一种介入的态度,一种平等的关系。它需要的是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交往与理解,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对话式”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的是唤醒学生,激励学生,引导学生去发现、去体验、去感受、去展示、去创造音乐的美,以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音乐表现和创造性活动,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使他们在主动参与中展现自己的个性和创造才能。 

2.给学生动力,变“指挥棒”为“引导者”。教师有新的理念和教学思路,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而不仅仅是指挥者,要变“牵着学生走”为“推着学生走”,要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用鞭策、激励、赏识等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3.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变“技巧性传授”为“艺术性指导”。“技术”教学是短暂的,容易生疏甚至遗忘;而“艺术”教学给予学生的则是永恒的,能让学生终生受益。音乐教育的目的并不完全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真正的人。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避免那些生硬的、繁难的技巧和技能性训练,而应从学生出发,为他们营造发现美、创造美的自由空间,激发他们热爱美、传播美的热情,从而使美能在学生的心灵中生根、发芽、成长、壮大。 

时代在发展,教育在进步,社会对从事高师音乐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新时期的高师音乐教师,除了要保持优良的教育传统以外,还要紧跟时代的形势和要求,学习、研究新时期出现的新问题,才能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不断进取,完善自我,永立潮头。 

 

音乐研修总结范文第2篇

1.1课程教育总体目标不明确,课程定位不合理

课程教学目标定位偏向音乐教育专业化,我校2009年7月修订的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科学的教育理念、宽厚的文化基础知识,系统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从事小学教育的知识技能,学有专长,能胜任小学各科教育教学、管理的复合型小学教师。”[1]有的教师依据培养目标中的“能胜任小学各科教育教学、管理的复合型小学教师”,在本课程的教育教学中,套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教育目标和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重视理论的讲解和技能的训练,轻视审美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课程教育目标与教学时数、学生基础形成很大的反差,达不到预期的教育目标。最终令教师感到不知所措,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1.2教学管理不规范

这门课程是我校师范学院开设的,由艺术学院、高职学院及外聘的音乐教师任教,目前还不知道归属于哪个教研室。任课教师各人编写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和教案,主要是针对每学期的教学检查而写。没有针对该专业和课程的特点,经过认真研讨而制定的教学大纲缺乏科学、合理性与全面性,起不到指导、规范教学的作用。教学存在盲目性、随意性。

1.3选择的教材不适用

本课程目前使用的教材是尹铁良、孙兰娟主编的《音乐基础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才内容分为四篇:乐理与视唱基础;声乐与合唱指挥基础;音乐欣赏基础;少儿歌曲创编基础[2]。各章的音乐知识以“作者独白式文字阐述”的陈述方式编写,各章内容没有建立横向联系,融合贯通性不强,留给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教学的空间不大;教材选用的曲目大多是八九十年代中等师范音乐教科书上的经典曲目[3],反应当前学生社会生活与思想情感的曲目很少。在“反应学科最新信息,并适合学生能力和需求。”[5]、学科综合及文化渗透方面做得不够。所以,我认为该教材对于小学教育专业的《音乐基础》课程来说不适用。

1.4教师教学观念落后,大多采用传统的传授接受或示范模仿的教学模式教学

首先,由于任课教师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很少,闭门造车,缺乏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理论的支撑,教学观念肯定会落后。其次是没有专门的《音乐基础》学科教研室,缺少教学经验的总结与反思,导致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与研究处于停滞状态。再次,由于《音乐基础》学科教学的硬件设施不够完备,不能充分给教师提供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尝试新型教学模式的平台。

2解决教学现状的对策

2.1合理定位《音乐基础》课程教育总目标

从本专业学生的实际况来说,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学生中小学阶段没有接受正规的音乐教育,音乐基础很差,经过64学时的音乐基础课程的教学与训练,不可能成为合格的小学音乐教师。况且,目前我国小学的音乐学科教学一般是由毕业于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师承担。从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上看,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上的“学有专长,能胜任小学各科教育教学”应该理解为:能胜任小学语文、数学主要课程的教学,且能兼带一门或几门其他学科(英语、科学、社会)的教学。如果要担任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需要在学习《音乐基础》必修课以后,通过进一步的音乐专业学习(选修),才能胜任。所以,本课程主要是以审美为核心的普及型教育。它既不同于音乐教育专业的音乐专业课、也不同于普通高校音乐欣赏选修课。本课程的性质是学科基础平台必修课程,它的教育目标应该是:让学生接受审美欣赏、审美表现、审美创造的同时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提高感受、表现和创造音乐的能力;体验音乐的美感,同时具备传承音乐文化的责任感和基本能力;把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作为音乐教育的主要目标;最后达到开发创造潜能,培养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个体的终极目标。

2.2建立音乐基础学科教研室,严格组织与管理(非音乐)教师教育专业的《音乐基础》必修课程和全校公共《音乐》选修课程的教学与研究

目前,全校只有艺术学院有一个音乐教研室,主要负责音乐教育(本专科)专业的音乐各科课程的教学研究与管理。而(非音乐)教师教育专业的《音乐基础》必修课程和全校公共《音乐》选修课程的教学与教研基本上顾及不上。我校(非音乐)教师教育专业包括小学教育、初等教育、学前教育、英语教育都开设了《音乐基础》必修课;目前每学期面对全校本科学生开设的《音乐欣赏》选修课也有一定的规模。可见,建立一个音乐基础学科教研室是很有必要的。可以严格组织与管理该课程的教学,依据本课程教育目标制定符合实际的教学大纲,适当进行集体备课,编写授课计划和教案;进行教学经验交流与反思,积极研讨课程改革与发展,使该课程教学逐步走向合理化、规范化、最优化。

2.3精心选择一本适合于本专业特点的音乐教材

传统的音乐教材是“教程式”教材,即立足教师的教学需要,突出的是音乐学科内容和逻辑结构,其目标是有利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当代教育与课程领域,强调的基本价值是‘满足基本学习需要’,生成的价值观是‘学习为本’。”在“学习为本”价值观指引下,音乐教材要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体现音乐艺术特点与音乐学科教学特点;体现现代音乐课程的“多元化”、“精品化”和“时代化”的特点。“切忌把音乐教材当作是音乐知识的汇编,要按照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学校的实际教学情况来设计和编写教科书。在音乐知识的陈述方式上,要超越‘作者独白式文字阐述’,走向‘多维对话式语言表达’,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音乐研修总结范文第3篇

刘庆,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陕西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陕西演艺集团副总经理,文化部优秀专家,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获得者,国家一级作曲。2008年被国家文化部授予“文化部优秀专家”称号,2012年作为国有院团体制改革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被文化部通报表扬。

从陕西省庆祝建党7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党旗颂》到建党9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永远的旗帜》,历时二十年,他一直担任总导演。此外,他还担任陕西省历次国庆大型文艺晚会;第三届、四届、五届、六届艺术节开、闭幕式大型文艺晚会;历届东西部经贸洽谈会大型文艺演出;陕西省纪律检查委员会恢复重建三十年大型纪念晚会;陕西演艺集团“春天系列”迎新春主题晚会总设计、总导演、作曲等。获得陕西省委、省政府授予优秀总策划、总导演、作曲、创作等各类奖项近百项。

2015年10月15日,陕西著名作曲家刘庆为贵州无偿创作的交响乐作品交响音画《走近贵州》研讨会在贵州省文联举办。出席研讨会的有来自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省演艺集团的有关领导以及我省部分专家学者和相关人员。

研讨会首先由主持人柴永兴(省音协副主席、秘书长)介绍了这部作品创作的来龙去脉。刘庆与贵州的缘分源于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在贵州举办培训班的机缘, 2015年5月18日至26日,由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主办、贵州省文联协办的第六期全国文艺家高级研修班在贵阳举办,刘庆便是其中的一位学员。学习期间,研修院除了开设课堂教学外,还组织学员们赴遵义会议会址、中华布依第一村寨贵定音寨、猴场会议纪念馆、草塘古戏楼等地进行采风创作、现场教学,短短数天,贵州这片红色的热土、壮美的山河和淳朴的民风给参加研修的文艺家留下难忘的记忆和创作的冲动,刘庆老师在结业典礼上表态说:“贵州的真山真水真情感动了我,也激发了我为贵州谱写交响乐的热情,将为贵州创作一部交响乐,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良性循环,将来有更多的优秀文艺家来谱写和歌颂这片美丽动人的好山好水”。历经三个多月,刘庆老师反复查阅贵州的音乐资料,并结合自己对贵州的记忆及感悟,创作了交响音画《走近贵州》。

接着,刘庆为大家介绍了作品的基本构思:交响音画《走近贵州》共分四个乐章:第一乐章《苗岭秀・山河》:乐曲反映出这里的山河雄浑俊美,这里的人民质朴无华。昨天孕育了中国火种,今天将这动人的故事传颂追随。多少眷恋、多少豪情、多少赞叹、青史永垂;第二乐章《旭日升・希望》:乐曲反映出贵州的生态环境,绿色葱茏中拥抱着希望,青山碧水里隐含着蓬勃,晨曦的大地刚刚复苏,露珠的眼睛在朝霞中闪烁,回眸长河、今日风雨、明朝高歌;第三乐章《百鸟啼・和谐》:反映多民族和睦水融,多姿多彩的贵州靓丽升平,瀑布浇灌出乐土,真诚相拥着天空,山歌描绘出畅想,热舞潇洒着快乐,万物和谐的世界,永驻心灵的彩虹;第四乐章《报新春・升腾》:反映出多彩贵州的秀美山川伴随着大地升腾,贵州一路欢歌,怀着美丽的中国梦,走向复兴,走向征程,走向阳光,走向明天。

在欣赏完刘庆的作品之后,与会人员就跨省院团的合作、跨省音乐家的创作形式,以及《走近贵州》作品的元素、结构、层次、感情、风格等多角度地进行了探讨,也引发了关于跨省合作、激发贵州音乐人的创作热情,以及院团建设、城市建设等文化方面的思考。

顾久(省文联主席、省文史馆馆长):非常感动,这里就想说三个词,一个是欢迎。欢迎像刘庆老师这样的音乐家来到贵州,为贵州创作这么好的音乐作品。第二个是感谢。刘庆老师对贵州感情,以及在这片土地上激发的创作激情,在市场经济时代,能有这样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所以感谢刘庆老师的艺术修养,支持贵州文艺的创作。第三个词是传承。希望刘庆老师的这种精神以及好的作品在贵州开花结果。

汪信山(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省剧协主席):刘庆老师在贵州期间,去到了遵义会议会址、猴场会议会址等地,刘庆老师说,他看到这些文化有种想下跪的冲动,仿佛贵州这一山一水一物都具有了鲜活的生命,在向我们诉说着人类的文明。我想这就是刘庆老师对文化的尊重和膜拜,也是刘庆老师在艺术创作中紧贴大地的情怀。把这个作品包装好、推出去、传下去,是省文联下一步简要开展的重点工作。我相信,在省委宣传部的支持下,在贵州演艺集团、贵州省歌舞剧院的努力下,在各位专家朋友的帮助下,一定会取得不俗的成绩。

李崇明(省文联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在研讨会上再次回顾了刘庆在贵州的学习与采风创作过程。

赵季平(中国音协名誉主席、著名作曲家)(来函):刘庆是我多年的朋友,也是在演奏家的基础上努力学习音乐创作的学生,这几年也有许多作品问世并受到好评,这次为贵州写了四个乐章的乐队作品《走近贵州》,实属不易,我祝这部作品成功!

夏青(陕西演艺集团歌舞团艺术指导,国家一级编导):刘院长的音乐非常有画面感,在听他音乐的时候很多舞蹈画面就在我脑子里闪现。我是第一次来贵州,但是听了刘院长的这部《走近贵州》,我能感受到贵州山的雄壮,水的清澈,这些感受应该来源于刘院长被贵州山水的真情所感染。研讨会后,我们将到贵州的一些地方采风,我相信能更加深刻的理解这部作品,了解贵州。

韩贵森(原贵阳市音协副主席、国家一级作曲):刘先生的精神十分可嘉,对贵州的音乐工作者是一个很好的鼓舞和鞭策,作品有气势,脉络清楚,也运用了一些贵州元素,也许是因为了解不够的原因,在贵州民间音调的使用上略显不足。

黄承志(音乐制作人、国家二级作曲):刘老师为贵州无私奉献,创作此曲,可谓音乐界的“活雷锋”,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感觉作者对贵州还不是很了解,民族元素的使用上还不是很到位。

张泉(省音协民族音乐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二级作曲):贵州的自然景观和民族风情是贵州的亮点,雄伟磅礴、温婉秀美兼而有之,作品名为《走近贵州》,民族特色或者说贵州特色不够,把握上也欠准确,显得主题不够鲜明。乐曲富有激情,但如有些对比可能会更好。可适当考虑贵州少数民族特色乐器的使用。

周正军(省音协副主席、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艺术学院院长 、教授):作为一个省外作曲家,无偿为贵州创作交响音乐作品,精神难能可贵。这部作品气势宏大,具有较强的交响性。旋律优美、流畅,听起来亲切感人,通俗易懂。这种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创作态度,值得我们认真学习。虽然还只是一个小样,但管中可以规豹,作品已经具有很好的雏形,如能更多将贵州少数民族“芦笙节”、“跳花坡”、“对歌节”、“火把节”等民族节日场面通过音乐进行展现,并在适当位置增加贵州特色民族乐器音色,作品将更加多彩。

唐德松(省音协副主席、贵州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院长、国家一级作曲):

贵州有20多个民族,17个世居民族,7个主要世居民族。不可能在乐曲中都予以显现,也没有哪个民族的就可以说代表了贵州,因此,在作品的民族特色上,不必苛求一一展现。作者根据自己的印象和感受来创作,是可以接受的。关键是不要概念化、模式化,或许作品叫“感悟贵州”之类的更贴切。从结构上说,作品更接近于组曲或套曲,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交响曲。

罗舒(省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这次研讨会让我看到了文艺院团的重要性,有了乐团,一个省的演绎事业才有了基础、灵魂,乐团能充分展现音乐艺术的张力和水平,陕西演艺集团在这方面的工作值得我们学习,同时,陕西省演艺集团的领导能亲自抓创作也非常值得贵州所有演艺集团学习。非常感谢刘庆老师为贵州创作作品,我听了这个作品,觉得作品结构严谨,既大气磅礴又不失行云流水的细腻。作品引发了我的对民族音乐交响化的思考。

丁盛(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展现了贵州的山河,贵州山美水美,以及多民族和谐相处,体现了外省艺术家对贵州的感受,希望文联、剧团高度重视和关注这类作品,推广、提升这类作品。这是推介贵州,以及相互间交流的很好的方式。

周蕾(省文联艺术研修院院长):《走近贵州》这部作品结缘于我们举办的培训班,培训班的初衷也是希望能更多的推出一些优秀的作品。在贵州期间,刘庆老师非常激动,常常被贵州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所感动,在外出实地考察时,刘庆老师总是掉队,他总是在我们认为不起眼的地方细细的感受贵州生活。他说的最多的就是“太好了”“太美了”。

宋世琼(音乐时空杂志社总编、副编审):首先这部作品的创作让我很感动,刘庆老师作为一个音乐大家,无偿的为贵州创作交响乐,值得我们点赞。这部交响乐体现了刘庆老师对贵州最初的感受,整部音乐跌宕起伏,层次分明。刘庆老师为我们抛了很好的一块玉,我们也应该以此为契机,在推出这部交响乐的同时,带动贵州音乐的创作。

赵旭(省文联文艺理论研究室副主任):我不太懂音乐,但我在这部作品中听见了贵州流水叮咚响的细腻,感受到了贵州大山的巍峨。刘庆老师的作品几易其稿,我觉得每一稿都很珍贵,随着对贵州的不断认识,每一稿都能体现刘庆老师“走近”贵州的足迹和感悟。“走近”贵州不是驻足,而更多的是行走,“走近”也意味着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现在很多艺术门类在不断整合,音乐也可以与文学整合,第一稿与最后一稿本身就构成了一个系列,这个系列如果用文学的手法,音乐的形式呈现出来,就是记录了一个大山外的音乐人如何一步一步走近贵州,并探寻贵州的一部完整作品。另外,这次跨省的创作方式,也引发了我从文化学方面的一些思考。作为大山外的音乐家,如何认识贵州,以及贵州的音乐家所认识的贵州?贵州要展现给世人一个怎样的面貌,世人又是从哪些方面接受贵州、认识贵州、感悟贵州的?这些都可以作为研究的课题,对于我们的文化建设、城市建设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周雯(省音协副研究馆员):刘老师《走进贵州》这部作品,以远距离的视角抒发了作者对贵州这片多彩土地的赞美之情,四个乐章中熟悉的贵州音乐元素结合多元的创作手法把作者的情感通过音符传递给听众,感情真挚热烈,无疑给本土作曲家们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和启发。

刘洪英(省音协副主席、铜仁市音协主席、教授)从交响音画《走近贵州》的作品创作,可以看出作曲家对大美贵州、多彩贵州“映像”所投入的真挚情感及丰满热诚的内心。作品通过四个乐章的结构布局、音乐本体内语汇技法的创作手段、非音乐性素材的使用、画面感视觉感音响的呈现以及贵州少数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给听众呈现了一幅最美贵州的山水画卷及丰富的多民族风土人情的“映像”。

柴永兴(省音协副主席、秘书长):近年来交响乐创作一直是音乐界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特别是现在一些年轻的作曲家,注重创作技法运用,忽视音乐美的本体;注重形式、忽视内容,使得听众不愿意听、指挥不愿意排、乐团不愿意演。听刘庆先生为贵州创作的《走近贵州》则完全不是那样的情况。他的音乐像水一样地自然流畅,有激情、有向往,有贵州的民族风情、有贵州的自然风光!我认为这种创作理念,是现在更多人民群众的美学追求。

刘庆专访

《音乐时空》:您是在贵州参加培训班时与贵州结下了缘分的,能说说您当时的想法吗?

刘庆:2015年5月23前后,由中国文联研修院组织的“全国第六届高级文艺家研修班”在美丽的贵阳举办,学习期间组织者带大家实地采风,从红都遵义到布依山寨,从猴场古戏楼到当代新瓮安……短短数天,贵州便给我留下难忘的记忆和创作的冲动。我认为我们没有理由不去讴歌这方水土和人民,他们的故事和奉献,他们的生态与和谐,必将与山河共存。自己深知才疏学浅,但激情难抑,苦思几日,于是有了在研修院结业大会上自己代表第二组的表态:为贵州创作一部交响乐。豪言一出,压力自来,由于初到贵州,对当地风情、音乐、人文、历史等等,虽历历在目但只是皮毛,走马观花一闪而过,并没有真正的投身这片厚土,三个月来,我在写作中反复查阅了贵州大量的音乐资料,并结合自己对贵州的碎片式记忆及感悟,才完成交响音画初稿。

《音乐时空》:研讨会上,大家都被您的这种奉献精神所感动,我们也非常珍惜您对贵州的这份深情,您希望这部作品在贵州产生怎样的影响?

刘庆:我也只求能为贵州做一点实际工作。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良好作用,希望将来会有更多的优秀艺术家来谱写和歌颂这里的好山好水。

《音乐时空》:您常说,贵州的山水感动了您,能具体说说吗?

刘庆:那太多了。就拿猴场的戏楼来说,雕梁画栋、青瓦灰墙、飞檐翘角,显得是那么的巍峨、庄严,这就显示了一个城市对文化的态度,体现了文化在一个城市的地位。那些挂落、斜撑、雀替、花窗让我舍不得离开。还有青岩,我们的队伍一直朝前走,我悄悄的停下来,坐在小餐馆里,品尝美食,还小酌了几杯,那种小镇的惬意和情趣让我非常享受。

《音乐时空》:您的这部作品大气磅礴,其中细节并不局限在贵州某一个具体的民族元素上,您在研讨会结束后的再一次贵州采风中,会对这部作品有改变吗?

刘庆:从构思到小样完成,不过才三个多月的时间,仓促之意是难免的。再一次深入到贵州各地采风,肯定会有更多的收获和认识,研讨会上贵州各位专家学者提到意见也非常好。我想,我还是会把我对贵州的认识,对贵州的真实感情通过这部作品表达出来,我也希望这部作品得到更多人的接受。

音乐研修总结范文第4篇

音乐与舞蹈艺术表演专业是实践与舞台表演艺术,是以展现舞台艺术效果,达到表达艺术内容为目的的形态艺术,表演者须在一定的条件、一定的时间内完成艺术作品的二度创作,展现思想与技能相结合的成果。因此,其学科特色即注重舞台表演与社会实践的客观规律。作为音乐、舞蹈艺术专业的毕业生,在其毕业设计的教学环节中,以举行音乐会、舞蹈专场表演为其设计内容,并结合撰写艺术实践体会、学习心得、社会调查报告等,使毕业生进行全方位的专业展示,完成一套更符合音乐舞蹈艺术表演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而不要求其单一的以撰写毕业论文为改革方案,这样的探索举措比较符合其专业特点,也具有现实意义。

一、指导思想与相关分析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是高等院校本科专业培养计划的环节,在培养本科生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根据贵州民族大学本科专业培养计划,本科学生必须在第八学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即本科学生在掌握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一次综合考核与展示,体现学生在知识运用能力、专业技能以及独立工作能力方面的素质状况。

鉴于音乐舞蹈学院大多数学生写作基础较差,在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往往大多学生写论文都是走捷径,网络拼凑,形式应付,没有起到论文撰写的实际作用,很难达到毕业论文撰写的真正目的。另一方面,音乐舞蹈专业其专业形态属于表演类型,学生从进校至毕业的专业课程均根据舞台表演实施教学,各专业教学计划及其教学大纲是根据学生专业表演技能和艺术实践能力进行培养(理论、作曲专业除外)而制定的,舞台实践的环节显得非常突出和重要。基于前述两个方面的考虑,为了有效贯彻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贯彻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自觉性、积极性相结合的原则,为了给学生以非常必要的舞台实践机会,有必要将撰写毕业论文(设计)改革为以专场(音乐、舞蹈)专业音乐会、表演汇报会为主,并与撰写专业学习总结(体会)、艺术实践感想、社会调查报告相结合进行的模式。

二、实施内容与具体操作

音乐舞蹈学院目前所设三个专业方向,即音乐表演(含作曲理论、少数民族特色专业)、音乐学(含民族音乐、音乐普修专业)、舞蹈学。从专业方向分析,基本可以分为形态表演和理论创作。由此,毕业论文(设计)改革分两种模式实施:i)理论性质的专业(民族音乐学专业、音乐理论、音乐学理论选修专业)撰写毕业论文,按学校毕业论文要求实施。2)表演性质的专业(含音乐表演、民特、作曲、音乐学声乐普修、音乐学器乐普修、舞蹈学)实施专业表演(音乐、舞蹈)汇报会并撰写专业学习总结(体会)、艺术实践心得、调查报告的模式。其中,作曲专业学生完成音乐作品创作并演示。具体实施由教研室负责。作曲理论专业由理论教研室指导,表演专业类由声乐、器乐(钢琴、民乐、西乐)、音乐学、舞蹈教研室组织实施。

设计内容包括:

1.音乐会的表演形式可为独奏、重奏、合奏等,音乐学(音乐普修方向)专业的毕业汇报音乐会以重奏、合奏为主。音乐会要有详细的节目单及参加演出的学生名单和指导教师名单。

声乐、器乐、音乐学普修专业学生音乐会(设计)表演可以三种方式进行:1)个人独唱、独奏音乐会(由专业教师推荐教研室讨论同意专业突出的毕业生举行,音乐会演唱作品在8~12首之间)。2)以本教研室毕业班为年级组织的分场音乐会,每场音乐会3~5人。3)自由组合组织音乐会,个人演唱、演奏作品3首。

每场表演汇报会当场给予学生表演成绩评定,教研室安排评定小组,评定小组由5人(含组长1人)组成,均为讲师及以上职称。成绩由教研室根据本教研室制定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定,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制。毕业生要撰写2000字以上的四年专业学习总结(或心得),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分初稿和定稿完成,初稿要有指导教师的红笔批改记载,撰写完成后,教研室要组织指导教师进行交叉评阅,成绩评定由教研室组织评定。结合汇报表演成绩,评定最终成绩,由教研室主任填写。最终要填写《音乐舞蹈学院毕业生艺术实践系列活动意见表》(内容包括毕业设计计划表、指导过程记录表、毕业设计音乐会、舞蹈汇报会评分表等),按一式二份制作交教务处存档。

2.舞蹈专业表演汇报会。教研室根据舞蹈专业毕业生人数及学生表演状况确定表演场所选择。每个学生汇报表演涵盖“基训、民间舞、剧目”三个部分。教研室制作节目单成品,节目单供演出及存学生档案用。学生存档节目单一式二份。表演汇报会后给予学生表演成绩评定,教研室安排评定小组,评定小组由5人(含组长1人)组成,均为讲师及以上职称。成绩由教研室根据本教研室制定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定,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制。毕业生要撰写2000字以上的四年专业学习总结(或心得),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分初稿和定稿完成,初稿要有指导教师的红笔批改记载,撰写完成后,教研室要组织指导教师进行交叉评阅,成绩评定由教研室组织评定。结合汇报表演成绩,评定最终成绩,由教研室主任填写。最终要填写《音乐舞蹈学院毕业生艺术实践系列活动意见表》,按一式二份制作交教务处存档。

理论作曲专业由理论教研室负责组织,包括民族音乐学专业及其他专业选择撰写毕业论文的,按程序进行论文写作、指导、答辩工作,完成的时间按学校毕业生毕业论文相关规定进行。

作曲专业的论文撰写,分两类进行:其一,毕业生指导老师根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根据专业特点提出创作要求,学生写作毕业作品(范围可涵盖器乐、声乐、舞蹈等音乐作品),并写出创作感想以及技术分析,进行作品展示。指导教师对作品进行评判、评语,教研室做出结论并按五级制进行打分。其二,学生可选择撰写音乐理论的相关毕业论文,完成的时间按学校毕业生毕业论文相关规定进行。

音乐舞蹈学院以2011届、2012届试行毕业论文(设计)改革方案,以本文方案执行。其中2011届学生为106人,举行音乐会10场,参加学生54人,舞蹈专场演出1场,参加表演人数48人。撰写论文即答辩4人(篇),撰写学习总结、专业学习心得102篇。2012届毕业生133人,举行音乐会11场,参加学生76人,舞蹈专场演出1场,参加人数40人,撰写论文即答辩15人(篇),音乐作品创作2人(件),撰写学习总结、专业学习心得118篇。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毕业设计,学生普遍积极性得到很大的调动,他们均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将自己四年的专业学习展现在舞台,展现给所有的老师和同学,反应和效果良好。结合学生所学专业进行分类处理,音乐理论专业的学生也充分体现其理论研究的特点和水平,所撰写的两篇民族音乐理论论文,评选为我校毕业生优秀论文并发表。

尤为突出的是两场舞蹈专场在贵阳大剧院演出,面向社会,充分地展示了民族大学教学水平与教学成果,省政府有关领导、各专业院校和团体的专家老师到现场观看演出,对晚会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特别是一些专业院校的专家同行,得知我院以此方式作为毕业生毕业(设计)的方案,都予以很大的关注和讨论,并认为这对各有关专业院校毕业(设计)内容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探索与改革。其中,贵州财经大学艺术学院音乐舞蹈专业等学院已经借鉴我院的经验对毕业(设计)方案进行了改革试行。由此可以认为,以一套完整的毕业生毕业(设计)方案为探讨的改革措施,将会对艺术专业院校的音乐舞蹈类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结语

音乐研修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音乐团体辅导考试焦虑自我效能感

一、研究背景

根据教育部制订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规定,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与新课程所注重的知识能力、过程方法并列的三维目标之一。从本质上讲,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包含一系列内隐而复杂的心理成分,难以直接体现在学生的学业成绩中。这些心理成分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个体的人格素质。而培养健全人格正是新课程的理想目标,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在必修课上,由于知识、技能的传授占据了主导地位,教师对这些人格因素只能见缝插针、点滴渗透,而传统的“诊治式”心理健康教育则聚焦于个人或社会的消极因素,这些手段对于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是收效甚微。积极心理学倡导以人所固有的积极力量、内在善端为研究对象,强调心理学不仅要帮助少数处于某种“逆境”条件下的人知道如何求得生存和发展,更应该帮助大多数处于正常环境条件下的普通人学会怎样建立起高质量的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身心功能处于发展和完善中,迫切需要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措施帮助其激发内在积极品质,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和巩固分享、创造、自信、宽容、负责等积极的心理品质和功能。

众多调查表明,有30%~70%的中学生存在较高的心理压力;学习成绩、同伴交往和亲子沟通是我校学生最主要的压力来源(郭俊彬,2008)。从积极的角度讲,适度的心理压力会引起适度的紧张和焦虑感,从而提高智力活动的效率。但是,繁重学习任务和强大应试压力的持续作用,则会引起学生过度的情绪紧张、焦虑烦躁,降低学习效率及心理健康水平。如何帮助学生放松紧张情绪,调整精神状态,从而更好地投入学习和生活中,成为学校领导、老师高度关注的问题。

音乐治疗是一门新兴的、集音乐学、心理学和医学为一体的边缘交叉学科。从干预机制上讲,音乐治疗通过调节情绪进而促使个体转变认知,达到身心功能的整合,较之传统心理治疗有其独特的优势。在实践中,只要是系统地、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音乐作为手段从而达到促进人类身心健康目的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活动,都应属于音乐治疗的范畴(陈菁菁,2004)。

综合以上因素,结合中学生身心功能均处于积极的发展变化中这一特点,我们尝试开设了“高中音乐团体辅导” 选修课,运用音乐治疗的多种方法对普通高中生进行了系统干预,旨在激发学生积极的自我认知,感受同伴的情感支持,拥有建设性的人际关系;引导学生体验合作、创造的乐趣,品尝成功的喜悦;引导学生跟随音乐和教师的指导语进行自我放松和自由联想,逐步达到缓解紧张和焦虑、增强行为控制能力的目的。

二、研究过程

(一)确定研究样本

为保证课程质量,我们选择了30名同学参加本选修课。在进行样本与总体数据的比较时,随机选择了样本所在年级总体的150名学生(全部来自普通班)。样本的整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1 实验样本的整体情况

(二)确定因变量及测量工具

由前期访谈和问卷调查得知,学生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的第一位来源就是学习和考试,缓解考试焦虑、增强自我效能感是高中生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选择“考试焦虑”和“一般自我效能感”两个因变量作为衡量辅导效果的指标,并选择了相应的测量工具。

1.考试焦虑量表(Test Anxiety Scale,TAS)

TAS是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的考试焦虑量表之一。共37个项目,涉及个体对于考试的态度、个体在考试前后的心理感受和生理反应三个方面。各项目均为“是、否”记分。评分“是”记1分,“否”记0分。TAS中文版在大学生中试测,具有良好的信、效度。一周间隔重测信度为0.60,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α系数)为0.64。

为了使研究更具针对性、严谨性,本课程采用王才康1999年为大学生使用的版本,在正式测验之前对少数高中学生试测并对他们及其教师进行深入访谈,根据原文(Sarason ,1980)在北京师范大学张厚粲教授的指导下,对个别词句和语序进行了修改,使其更容易被中学生理解而不产生误解。修改后问卷折半信度为0.769,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 α系数)为0.807。TAS问卷的效度检验:

表2 TAS问卷的验证性因素分析拟合指标表

根据AMOS拟和输出结果,本研究所采用的TAS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2.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 GSES)

GSES由Schwarzer等人编制,中文版由王才康等人(2001)翻译修订,对其信效度进行分析,发现GSES具有良好的信度,其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 α为0.87,重测信度r=0.83(p

在辅导课程开始前的最近一次考试前施测两份问卷,在课程结束时的最近一次考试前再次施测两份问卷。用SPSS11.5和AMOS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三)实施系列主题活动

本课程属于音乐团体辅导选修课,平均每周进行一次,共12次。

1.音乐引导想象GIM

针对高中生学习压力大、紧张焦虑、情绪压抑不够自信的现状,音乐辅导教师设计了以音乐引导联想(GuidedImagery and Music,简称GIM)为主导、律动和歌曲讨论等其他形式为辅助的系列主题活动。GIM是一个“以音乐为中心对意识进行探索,用特定排列组合的音乐持续地刺激和保持内心体验的动力的一种方法”。在中学阶段,GIM主要在“音乐精神减压放松”的层次上进行。

“音乐精神减压放松”的目的是要达到身体和精神的深度放松,体验自我生命的美感和丰富内心世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课程设计中,教师选用了丰富多变的音乐组合主题,如高山、大海、小溪、阳光等,优美的音乐配合着亲切的指导语,引发学生展开丰富的视觉想象,包括色彩感、形象感、运动感,让学生在自由联想中深刻体验大自然和自我生命的美感,产生心理上的“高峰体验”,激发内心的积极情感,最终获得更好的自我关注和自我评价。由于放松和注意力的集中对于个体进想状态非常必要,老师耐心地教给学生肌肉渐进放松和调息放松这两种最常用的方法,并在每一次练习时温习使用,使学生更容易进入放松和自由联想的状态。

经过一段时间的这种练习,能够调节和改善学生日常的心理状态,使学生经常地处于一种良好和积极的体验中,从而更乐于从积极的角度去理解和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每次音乐聆听结束后,教师和学生都要花一点时间来回顾音乐联想的体验,并探讨这些联想体验是否有助于焦虑的缓解、自信的提升。教师并不对联想内容进行分析和诠释,而是鼓励学生找出联想材料所包含的意义以及与自己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帮助他(她)进行自我审视,获得独立感和自信心。根据学生性格的不同特点,教师并不强求每个人都报告自己的联想内容,而鼓励他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如绘画、书面语言报告、即兴演奏或肢体运动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2.其他辅助形式

教师还设计了一些学生主动参与的丰富的音乐活动,希望通过团队影响促进学生自我宣泄、交流,从而达到放松、减压的目的。

(1)音乐与节奏律动:教师选择一些节奏感鲜明的音乐,鼓励学生用跳跃、摇摆、扭动、敲击等律动和着音乐抒感、宣泄情绪。每当此时,不管多么内向的学生都会积极参与到随机小组中一起活动。

(2)歌曲讨论:歌曲讨论是音乐治疗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多用于集体治疗。它是以讨论歌曲的形式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和相互的情感交流。讨论的歌曲可以是学生自己随意选择的,也可以由教师确定某一主题的歌曲,例如,学生时代主题的歌曲、与母亲有关的歌曲、与家庭有关的歌曲,也可以由教师直接选择某一首歌曲。首先是对歌曲进行聆听,在聆听之后对歌曲的音乐性、音乐所表达的情绪以及对歌词的讨论都是教师分析学生心理活动的关键。

(3)音乐联想与续写故事:可以给一段相同的音乐,请学生共同续写情节;也可以分组聆听不同的音乐,续写情节后在组内分享彼此的情绪和联想内容。这样的活动最容易引导学生发现自己与别人观点的差异,逐步学会容忍差异和欣赏差异。

总之,以GIM和其他辅助形式共同构成的团体音乐治疗课充分发挥了音乐的人际/社会作用、生理/物理作用和心理/情绪作用,在学生心理状态的改善方面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三、研究结果

(一)选课学生考试焦虑水平趋于合理

从横向角度比较,开课前选课学生的考试焦虑水平与年级平均值不存在显著差异(t=-1.02,p=0.312)。经过一系列主题活动,选课学生的考试焦虑水平有所降低,并且显著低于年级平均值(见表3、表4)。

表3 选课学生与年级总体考试焦虑的后测差异

注: *:P

表4 选课学生考试焦虑的前后测差异

(二)选课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显著增强

开课前,选课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年级平均值不存在显著差异(t=-0.256,p=0.799)。经过系列主题活动,选课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显著提高,得分显著高于年级平均值。

表5 选课学生与年级总体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后测差异

表6 选课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前后测差异

数据显示,本课程辅导效果非常显著。经过系列主题活动,选课学生的考试焦虑程度明显趋于合理,虽然对考试的认知和态度没有发生显著变化(P>0.05),但是个体在考试前后的种种害怕、担忧、紧张、恐惧、讨厌、烦躁等负面情绪以及多汗、肠胃不适、心跳加速、手发颤等身体症状明显减少,从而印证了音乐治疗“调节情绪先于转变认知”的内在作用机制。课程结束后,选课学生对考试的心理感受、生理反应及焦虑总分显著低于年级平均值(P

四、结论、讨论与建议

(一)结论

1.音乐团体辅导能够降低学生对于考试的种种负面情绪以及身体症状,使其考试焦虑程度趋于合理,有助于学生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

2.音乐团体辅导能够显著增强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使学生拥有积极的心态,乐观应对学习和生活。

(二)讨论与建议

音乐团体辅导虽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团体辅导和音乐治疗的内涵十分丰富,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学习、实践,才能将其更好地运用于教学领域。对于中学音乐团体辅导的活动形式、样本量、性别差异以及辅导对学业成绩的促进作用等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高天编著.音乐治疗导论(修订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

[2]樊富珉著.团体心理咨询.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杨建文,冯一星,董美华,等. 学生心理压力及调节方式调查. 中国公共卫生,2003,19(9):1138~1139.

[4]楼玮群,齐铱. 高中生心理压力源与心理健康研究. 心理科学, 2000,23(2):156~159.

[5]周玉明,刘福江,刘爱武,等. 中学生心理压力状况调查及对策. 教育探索, 2004, 4: 84~86.

[6]郑林科,万力萍,李志强. 学习压力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线性回归分析 .中国学校卫生,2001,22(3):22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