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互动教学法论文

互动教学法论文

互动教学法论文

互动教学法论文范文第1篇

《古代汉语》隶属中文专业骨干课程之一。该课对学生古书研读、美学鉴赏、历史比较、理论思维及写作等能力的培养都大有助益,其重要性显而易见。然而,教学实践证明,《古代汉语》是极难上好的一门课。该课缺乏现实“实用性”,不能直接增强学生追求的“社会能力”,学生认为其无就业意义。加之这门课以讲析为主,教学手段单一,缺乏灵活性,课程安排知识多、课时少、系统性不足,历来被学生公认为“三最”课程:最枯燥、实用价值最少、考试最难拿分。改革《古代汉语》教学方法,祛除传统教学弊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已是迫在眉睫的问题。古汉语课教改中,互动式教学是一个理想的选择。互动教学能够最大限度第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的学习自觉性与主动性,增强他们的教学参与意识,促使他们加大课堂投入力度,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互动式教学法在《古代汉语》课中的具体应用实践

《古代汉语》作为传统上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程,如何应用互动式教学模式呢?实际上,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在《古代汉语》课中实施互动式教学,就是加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改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单纯听者角色,使他们成为听者和言者,促使他们变被动听讲为主动探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性地学习,从自己对知识的探索实践中自主获取、掌握知识。在《古代汉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围绕三项内容,通过三项载体,让学生对教学内容做出反应,与教师形成互动交流,落实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互动式教学方式。

(一)学生与教师教学互动三项基本内容

1.探究即学生对教师所讲授的知识进行深入体会、细密梳理、认真辨析、总结归纳、融会贯通、切实消化吸收后加以反馈的学习行为。在充分掌握所学知识基础上,学生以某种互动形式对所学内容,如课文主旨大意,予以陈述、阐释、演讲,发表自己的学习心得、独立见解,力求论述翔实,有说服力。学生的学习——反馈过程是一个探索、钻研、深究的过程。该过程强调学生对知识领会、概括、应用,注重学生将知识用好、用足、用出水平。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探究中实践(表达),对学到的知识不断加深理解,同时更进一步地对其予以灵活运用,形成一种创造性学习。2.质疑中国学生课上表现多是“不违如愚”③,教师讲什么就接受什么,从不质疑。古汉语课应培养学生的反诘精神,让学生学习中具有鲁迅所言“从来如此,便对吗”④的不盲从态度。《古代汉语》课现有教材都出自名家、名校、名出版社,其内容似乎都是定论。但我们发现,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细化,原有的一些注音、注释、结论等有应该商榷或纠正的地方。教师应鼓励学生对教材及教师授课内容质疑、纠错。只要学生的论说有见地,有新思想、新观点,能自圆其说,教师就应多加鼓励,比如增加平时分等。此外,还应在课堂内外开展讨论,找出质疑点的真伪,进一步提高学生认识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学生搞研究、写毕业论文打下基础,找准学路。3.评析即学生对课上所学内容予以分析、评论。评析环节是学生教学反应的最高层面。在此阶段,学生对知识的认识达到理论思考高度,能够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辨方式,深刻认识问题的本质与规律。同时,学生也形成了对传统观念、共识定评的分析、批判态度,不盲信权威,不人云亦云,独立思考,有主见。评析中,学生可以评述教师对教材解说的观点是否恰切、全面、深刻,也可以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基础上,就所学内容搜寻新的参考资料,在现代学术视域下,从新历史主义、精神分析学、解构主义等各种新视角对课文内在涵义加以多元化审视、考量与解读,自出机枢,发表新观点,给出新论断,形成对学习内容的扩展与应用。评析互动注重学生的表达特色与独创性,鼓励自由发挥性学习。

(二)互动式教学的三种载体

1.提问提问是互动式教学最基本、使用频率最高、最简便易行的坏节。它是双向的,学教育科学2015年第8期即教师提问学生与学生向教师发问,在互动式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向教师提问题,一般是请求解答疑点,或发表不同看法;教师提问学生,包括对其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检查,对其创造性予以提示、启迪与引导。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注意三个方面。首先,宜浅不宜深。多数学生习惯于教师满堂灌、注入式教学方式,初始接触学术讨论,囿于学术素养不深、读书不多、学识不够,尚不具备驾驭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问题的能力。因此,问题深浅适度十分重要。其次,宜小不宜大。学生阅历浅,缺乏知识积累和学术积淀,自行搜集材料寻找答案的能力尚弱。因此,讨论议题不宜过大,否则不好把握,讨论难以展开。教师应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具有适度挑战性,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能够自行解决,并能从中获取成功喜悦与自信的题目。再次,宜新不宜旧。古汉语课也应站在当今知识前沿谈古论今。讨论题目应参考最新考古发现、科研成果,让学生根据最新学术动向,参与讨论,辨别真伪,获取新知。如网上现传发现孔子遗书《子寿终录》,学生可利用所掌握的古汉语知识,对该遗书真伪进行辩论,以求得出实事求是的结论。2.讨论讨论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一种主要方式,可以分为全班讨论、小组讨论、整节课讨论、插入式讨论、课上讨论、课余讨论等多种形式。在讨论环节中,教师要坚持“以知识积累为基础,以能力提高为目的”的原则,以40%的时间与精力讲授知识,而将60%的时间与精力投在对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上。同时,鼓励学生求新求异,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想象的天地,增强他们的扩散性思维能力。讨论议题要有目的性、针对性、趣味性。论题应该是教学关键点、学生学习难点、与教学拓展相关的现实热点等,既有研讨价值,又能引起学生兴趣。讨论要有前期准备。教师要有指导方案,学生要有发言提纲。教师要注意引导讨论围绕主题与焦点进行。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发问,争相抢答,提高思辨,形成共识。通过讨论式学习,使教学内容得以深化与扩展,使学生牢固掌握专业基础,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3.多样化教学实践活动《古代汉语》课教学中,除提问与讨论这两个主要、日常互动环节外,还可以开展其他多种不定时教学互动活动。安排辅导学生开展小型、有一定要求的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科研能力。又如,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为其演讲做前期准备,使其就讲演的论点、论据形成就绪的思路,增强其口头表达的系统性与准确性。再如,就有故事情节的古文,像《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晋灵公不君》等,组织学生排演短剧小品,表达他们对原文的现代解读,展示其现实意义。此外,教学互动活动可以从课上延续到课外,从教学周延伸至假期。如举办暑期“课题研究”培训班,加强文科教学的实践环节,带好科研实习。总之,互动式教学的各种形式,目的均在于助推学生深化、巩固、应用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求新求异精神,发展他们的思维与表达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古代汉语》课互动式教学效率

互动教学法论文范文第2篇

作者:杨国华

当前,随着高中语文新课标的颁布和实施,讨论互动式教学法越来越多地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讨论互动式教学法是指经过教师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就某一重要问题各抒己见,并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边交流,互相启发探讨、以寻求获取真知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方法。它是现代教育理念所倡导的一种有效的教学实践。它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等。新课改的要求和本质呼唤着课堂讨论互动。

第一,高中语文新课改的具体要求呼唤课堂讨论互动。

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要求我们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应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并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课堂讨论互动强调的是合作学习,讨论互动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教师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互动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

第二,高中语文新课改的实质呼唤课堂讨论互动。

高中语文新课改提出了很多方面的要求,它的本质应该是要求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改中提出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因为现在处在知识经济与全球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终身教育与社会化学习的教育思想以及学校教育深入人心,这也是教学改革的需要。同时,学习方式的变革,也是教师教学行为变革、评价方式变革的出发点和依据。因此,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实质和核心任务。

讨论互动式教学法就是体现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的教学法,它是学生合作和探究这两种学习方式的结合,学生课堂讨论互动体现了合作学习,学生对讨论互动问题的深入思考体现了探究的学习方式。

第三,课堂讨论互动实效性探究成为必要。

互动教学法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模式;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3-0057-02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教育者认识到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模式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创造性人才,在高校教学改革中探索和实施互动式教学模式。到目前为止,研究高校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文章主要在互动式教学运用于某一门学科或课程的意义、方法、效果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而对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定义、理论来源、内涵等基本理论问题大多是点到为主,没有充分说明和论证,也很少见到有权威性的引证。如果不能对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势必造成人们对互动式教学模式理解的粗疏、歧义乃至误解,从而影响高校教学改革实践。因此本文试图在前人基础上对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定义与内涵进行初步的探讨。

互动式教学模式是建立在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主的现代教学论基础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为核心原则、以“互动生成”的教学过程和多元开放的教学方法为特征,实现教师与学生双方“知识、能力、人格”共同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试析如下。

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指导教学工作有效进行的指导性原理和行为准则,是教育原理的引申和具体化,是教学经验的概括和抽象。从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教学理论的指导两方面来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核心教学原则。

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提出有实践和理论两方面的原因。在实践方面是针对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弊端。有作者认为,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作为知识传授者的教师至始至终完全控制着整个教学活动过程,通过“教师讲、学生听”这种“传递―接受”的单向过程完成知识传授。这种教学模式的缺陷就在于片面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尽管它对于系统化的知识传授有一定的意义,但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得不到发展)、师生关系的疏离等诸多弊端。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针对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的缺陷,以纠正其带来的弊端而提出来的。在理论方面,互动式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主的现代教学论为基础。现代教学论的各种理论虽然多样,但一般都强调“认识起源于活动”“认识的基础是主客体相互作用”“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是最好的学”“教是为了发展”等理念,都强调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而建构主义理论更有指导性和代表性。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体建构自我知识的过程,学习是主动的,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要对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因此它以“学”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或主体地位,教师的作用则是服务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即发挥主导作用。

在互动式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主体性有以下含义:(1)学生的需求是教学模式的决定性因素。(2)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是一个主动和有能力的学习者,如果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就无法有效地从事建构知识的活动;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3)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参与性。学生是主动的参与者而非被动的旁观者,学生的聪明才智的发挥和发展是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4)教学评价以学生能力发展为目标。学生不仅是教学活动中“知识”的载体,还是“认知”的主体。教师不能简单告诉学生答案和结果,更为注重的是培养学生“学”的能力。此外,学生是主动的消费者而非被动的产品,教学是否成功应由学生和社会的满意度来衡量。

互动式教学模式在突出学生主体性的同时,也把教师的角色进行了转换。在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师的作用是传授知识、帮助学生对现实进行加工获得知识,以及控制教学过程,如维持秩序、分配任务、主导教学过程、传递知识等。学生则成为教师控制和知识控制的消极的对象,失去了主体性。互动式教学模式提出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习的促进者和合作者。教学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因此教师要为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活动做好组织工作,促进学生的自主建构,充当学生是建构知识过程的合作者。具体来说,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主要体现在:学习任务的设计者、学习环境的创设者、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学习结果的评判者。

二、“互动生成”的教学过程

以建构主义为基础的互动式教学模式把学生的学习过程看成是主动的自组织、是自我建构的过程,与之适应的教学过程必然是“互动生成”的。“互动”是对师生课堂教学活动关系的描述,“生成”是对课堂教学过程动态性、不确定性展开状态的抽象。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仅是个体的自我建构,而且是一种社会性的交互性的协作,知识不仅是在个体与物理环境的交互中建构起来的,而且社会性的交互更为重要。因此,建构主义学习观必然将“互动”作为教学过程的本质特征。“互动”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学环境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交往、相互作用、教学互动。从互动的主体构成的不同,互动方式主要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境互动,其中师生互动是在三种互动方式中起主要的决定性的作用,良好的师生互动有效地促进生生互动和人境互动。就互动内容的不同来看,互动方式主要包括信息互动、活动互动、角色互动(教师与学生互换角色)。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的角色不是被动简单地接受信息刺激,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建构起自己的意义。互动的本质就是要改变单向灌输式教学模式中教师一讲到底、包办教学活动、控制教学过程的弊端,通过多元主体的互动,把学生变成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实践者和创造者,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则发挥主导作用,作为互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既要对教学过程进行规划和组织,又要及时根据学生在互动中反馈的信息,调控教学过程,避免互动的失控。这样“互动”成为落实“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原则的保障。

在互动式教学模式中,教学过程不是传统教学中由教师确定的,也不是学生确定的,而是由教师和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共同确定的,因此教学过程是非确定的性、动态生成的。这一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包括三个方面的“生成”:(1)内容生成。互动式教学不限于教师预先设计的教学内容,在教师发起的开放式导入中,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开发学生的“原始资源”,以实现教学中的资源生成。教师在汇集资源的基础上,能够生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新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将这些新的内容纳入教学过程,可以实现课堂教学的重组,并为进一步互动提供材料。(2)过程生成。随着新的内容的产生和学生在互动中表现的变化,需要教师实现对课堂教学过程中信息的重组,形成新的教学方式方法、组织形式、教学步骤等,教学过程得以调整更新。(3)目标生成。由于课堂教学过程是开放地、动态的、不确定的,最初预设的教学目标与后来实际发生的教学结果发生错位,必然导致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因此,教学目标应该是有所预定又动态调整的,只有在师生互动中才能达到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形成于整个教学过程之后,而不是在教学之前就完全确定。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性表明寻求一种固定化的教学环节是不可能,但并非是无序混乱的。互动式教学过程包括创设情境、探讨研究、素质建构、知识迁移、总结评价等五个基本教学环节,在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

三、多元开放的教学方法

互动式教学的方法是多元化的、开放性的,只要是有利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作用、实现教学互动的方法都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主要有问题导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主题讨论、课堂辩论、角色扮演等,限于篇幅,本文仅分析在高校教学中运用较多的问题导学和案例教学等两种方法。

(一)问题导学

问题导学是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共同设置问题,教师进行引导点拨,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对问题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的探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互动式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来组织教学的方法。教师在采用问题导学法的过程中,既要向学生提问,又允许学生向教师提问,大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加以正确引导。实施问题导学法的关键在于问题设置的质量,问题的质量决定课堂互动的质量。问题设置应具有较强的探究价值。问题设置要抓住教学重点和难点,使学生通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突破重难点。问题设置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身心特点、生活阅历和理解能力,使问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激励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结合学生最关注的社会热点设置问题,使问题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开放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问题设置还应具有前沿性,将学科领域的新观点、新成果引入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够始终站在学科最前沿思考问题和探究问题。

(二)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围绕教师提供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的互动式教学方法,是课程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非常重要的途径。案例教学的成败取决于教师能否发挥好引导作用。教师要选择好案例,必须从学科前沿和学生实际出发,紧密结合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围绕学术界争议较大的一些观点选择案例,使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在案例分析上,教师要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案例,引导学生围绕重点问题,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讨论案例,关注得出答案的思考过程,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和素质。在案例点评时,教师不能简单地告诉学生一些结论性的东西,关键是要对学生们提出的不同观点进行概括和评析,揭示出案例分析的思路和方法,展现出如何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过程。

从上述两种方法可以看出,互动式教学方法的核心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师生有效的

互动。

参考文献

[1] 洪明.碰撞・共鸣・认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探索[M].湖北人民出版社,2012.

[2] 陶文中.建构式互动教学模式的理念[J].教育科学研究,1998,6.

[3] 于世华,谢树平.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设计[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4,12.

[4] 孟庆铂,吴晨.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模型建构[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

[5] 任红杰.关于高校互动式教学的思考[J].高校理论战线,2007,5.

[6] 时光,等.高校教学模式改革与“互动式”教学模式初探[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10.

[7] 关宏.探析建构主义教学观视阙下的教师角色[J].继续教育研究,2008,

互动教学法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了互动式英语教学的理论基础、影响因素、基本模式及互动式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旨在说明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将“教”、“学”两个环节有机结合,有利于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互动教学 互动模式 互动应用

传统的英语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但经过多年实践,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不高,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学生从过去的“听众”变为参与者、合作者、研究者。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并使其产生浓厚的兴趣,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及参与意识,对其当前学习乃至终身学习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互动式英语教学的概念和理论基础

1.1社会交互理论

社会交互理论的一个中心概念是“中介作用”。中介作用指的是有效的学习秘诀在于交互双方的知识和技能处于不同的水平。社会交互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是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个人经历各不相同,在许多方面一个班上的学生的知识和技能都处于不同的水平同学之间在不同方面的距离使得他们之间的交流成为必要与必然。在外语课堂上,不论学生的强项和弱项是什么,他们都应该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通过与同学的英语交流影响同学也接受同学的影响,以此来认识世界,并不断改变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也更广泛、更深刻。

1.2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认为教育就是赋予受教育者独立思考的能力,强调学习者将自身经验带进学习过程,是积极的意义建构者和问题解决者。其实践方法是教师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向学生提出问题、概念、论点等,而问题的答案则由学生们去探究。其学习理论奠基人让·皮亚杰指出:知识既不是客观的东西(经验论),也不是主观的东西(活力论),而是个体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教学的双主体。

2.影响大学英语互动教学开展的因素

2.1.交际背景知识因素

交际背景知识指学生在开展互动教学前所具备的各种知识。在交往互动中,如果双方背景知识悬殊不大,发话人所谈及话题和内容比较容易被受话人理解,交往就会成功并顺利进行。反之,可能产生交际障碍,意义磋商有可能不发生。在外语教学活动中,交际双方经常是同学,拥有相同的文化、相似的百科知识,因文化和百科知识造成交际障碍的机会不是很多。教师如果想利用意义磋商增加学生交际中的听说机会,可仅让交际一方拥有信息。

2.2 外语水平的差异因素

在交际中,外语水平直接影响到意义的表达和理解。一方面,低水平者的话语可能表达不清甚至有错误,不易被理解,导致交际障碍的可能性很大。如果将交际成功进行下去,要修改输出,甚至需要另一方的帮助才能把意思表达清楚。此时,另一方水平较高,意义磋商过程相对顺利,水平较低的学习者通过磋商找到自己原先没有的语言形式,学会了表达原先不能表达的意思; 如另一方水平相当或水平更低时,意义磋商就困难重重,可能要经过好几个循环

才能成功,也可能不成功。另一方面,高水平者往往能力清楚地表达意思,其话语相对容易理解,如另一方外语水平相当,造成交际障碍的可能性相对较小。但如果另一方外语水平较低,其话语有可能不能被对方理解。此时,双方需要通过意义磋商,使交际成功进行下去。在意义磋商中,水平较高的发话人往往通过解释、重复、换言之等手段帮助受话人理解,因此,水平较低的受话人通过意义磋商能获得可理解性输入。

2.3 教师的评价因素

根据费厄斯坦的中介作用理论,语言课中教师的作用不应仅局限于提供任务和促进学习者之间的言语互动,更应该通过他们之间的语言,为学习者创造更好的学习氛围,创造一种可以激励学生学习和使学生变得轻松的环境。外语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外语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因,是外语学习者在外语学习活动中的一种自觉能动性和积极性的心理状态。因此对教师来说,找出办法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很重要的。教师的鼓励和期望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克服交流中的心理障碍、降低焦虑,因而营造出融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之间存在的学习差异采取接受和宽容的态度,调动了学生课堂交往互动的积极性,引发了学生的思考,激励了学生学习的动机。

3.“互动”教学的基本模式

3.1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指的是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学,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教师就要把眼球专注于师生互动上,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握好一整节课堂,有效地上好英语课

3.2 生生互动

生生互动模式主要有演讲、讨论、表演、提问等。它为学生提供了语言交流的实践机会,不仅有利于所有学生的参与,充分展示不同的个性,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精神,知识在探讨中生成,在争论中升华,个人的发现可以转化成共同的财富,是具有全体性、互动性和创造性的互动学习模式。

4.互动式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4.1 教师导入

首先,由教师介绍与本节主题相关的背景知识,用英语组织教学,将主体(学生)、客体(目标语言)和环境三个要素紧密联系起来。在背景知识的介绍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略高于现有水平的语言输入材料,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后,布置小组讨论题目。

4.2课文讲解

教师从文章的篇章入手,采用多种方法,如提问法和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对文章的主题,每段的主题,写作方法,篇章结构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使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有个全面的了解,然后再重点讲解某些难句和重要词汇,重点放在“篇章”上,而不是放在“语言点”上,这样就解决了我国英语教学长期存在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问题。

4.3小组讨论

首先用媒体播放课文的录音,然后分组讨论,让学生回答与课文相关的问题,教师对每一组学生的回答要及时地做出评价与反馈,并适当地补充。在课文讲解的过程中,对于文中需要重点理解的语句或段落,同样可以开展小组互动式学习方式,进行组内分工,相互合作,个人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然后由组长进行汇总,最后派一名代表在班级小组意见。学生在明确学习动机的指导下,对学习活动作出充分的计划和安排,对自我学习过程自觉实行监控、调节和指导并及时作出反馈和评价。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必须贯穿在整个互动式教学的过程中。

5.结语

新形势下教师首先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和作用,不断摸索、大胆实践;并采用多种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变传统的单调课堂为多样的互动课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沟通、激励、启发,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气氛中,把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技能的培养有机结合,这样可使学生的交际能力、整体素质都得到提高,从而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作者单位:黑龙江东方学院)

参考文献:

[1]戴炜栋,张雪梅,探索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体系.外语研究.2001

[2]邵永真,应惠兰等.深入探讨教学原则,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外语界,1998

互动教学法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交互性语言教学理论,《综合英语》,教学改革

 

在语言教学史上,教育者曾“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教学方法上,试图寻找某种好方法来解决语言教学中的一切问题。”(Stern,1983:452)听说法、认知法、沉默法、全身反映法、社区学习法、暗示法、自然法、交际法等都曾一个个粉墨登场,引领一定时期语言教学研究的潮流。但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一些西方学者开始意识到语言教学的核心不是采用何种教学方法,而是培养学习者的语言交互能力,教学方法只是达成这一目的的一种手段,并且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习目标的不同、教师的个性和水平等进行动态的调整。既然交互是语言教学的终极目的,那么语言教学从一开始就应该是交互性的。交互性语言教学(Interactive language Teaching)理论由此应运而生并逐步发展起来。

一、交互性语言教学理论的内涵及其基本原则:

所谓交互性语言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从而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语言材料、学生与计算机等诸方面的多项交互。在过去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西方学者就交互性语言教学的理论基础、教学原则、教学原理、交互模式等诸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极大地丰富了语言教学的内涵,促进了语言教学研究的发展,其中尤以美国哈佛大学教授Wilga M. Rivers和旧金山大学教授H. Dounglas Brown的研究成果最具代表性。Brown(2001:159)将交互定义为“两人或多人在相互影响后进行的思想、情感和观点上的交流。”他认为语言学习的目的在于交际期刊网,而交互是交际的核心,是交际的全部意义所在,在交互的过程中我们发出信息、接收信息、在一定的情境中分析理解信息、协商意义、并合作完成某项任务或达成某个特定的目标。通过交互来学习交际是语言教学的最佳途径,因为交互性的语言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加速新旧知识的融合,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交际能力。Rivers(1988,2000)则明确指出,语言教学的首要目标是培养交互能力,交互性语言教学应遵循以下十大原则:(1)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习动力应该是内在的,而不是外加的;(2)语言教学要适应学生的不同层次的需要和目的,课程设置应该多样化;(3)语言教学以语言的正常使用为基础,应采用必要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进行口头和书面形式的意义交际;(4)课堂教学的关系应体现教师和学生相互尊重,既要尊重教师,又要爱护学生,以创造一种融洽的、合作的学习气氛;(5)语言知识和语言控制是语言使用的关键,而学生语言知识和语言控制能力的获得不是通过背诵或教师讲授,而是在自己的反复运用中获得;(6)语言控制通过创造性来发展,而创造性则需要交互性的、参预性的活动来培养,而且这些活动都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的;(7)交互性语言教学应调动一切可能的手段和形式来辅助教学;(8)测试是学习的一种辅助手段;(9)语言学习渗透另一种文化,学生要学会融洽地接触该文化并在该文化里生活;(10)教学的真正世界超越课堂,语言学习在课堂内也在课堂外进行。

二、《综合英语》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

《综合英语》是高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核心课程,2000年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将其定义为“一门综合英语技能课”,认为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要求“通过语言基础训练与篇章讲解分析,使学生逐步提高语篇阅读理解能力,了解英语各种文体的表达方式和特点,扩大词汇量和熟悉英语常用句型,具备基本的口头与笔头表达能力。”《大纲》还指出,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各种语言交际活动以获得基本的交际技能,并达到新《大纲》所规定的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要求。《综合英语》历来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在英语专业所有课程中,《综合英语》的课时安排是最多的,上课时间也通常安排在学生学习效率最高的上午;学生也将其视为不折不扣的“主课”,对其给予了更多的关注。然而,近年来《综合英语》这门课程的教学现状却颇受人诟病,其教学效果也难尽如人意。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国内大部分综英教师采取的还是传统的授课模式,主要通过教师讲解词汇语法、分析讲解课文来向学生灌输语言知识,重输入,轻输出期刊网,教学变成了“满堂灌”和“单口相声”,而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则主要是被动接收,很少有机会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见解,与老师、同学之间缺少互动和交流,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被有效调动起来,不少学生学习兴趣下降,一些学生更是对教师产生了严重的依赖心理,其结果是“费时低效”,师生双方都有“费力不讨好”之惑。这种刻板教条的教学模式显然不利于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提出见解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无法适应新时期对高素质英语人才的培养需要,改革势在必行。

三、交互性语言教学理论在《综合英语》课程中的应用

通过对交互性语言教学理论的学习以及对教学的反思,笔者尝试将交互性语言教学理论应用于《综合英语》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为中心,组织形式多样的交互活动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概括说来,笔者所采取的交互性语言教学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课前热身活动--值日报告

每次课前安排十分钟由学生轮流做值日报告,其形式随着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而循序渐

进地逐步调整:在大一第一学期,由于学生刚从中学的“哑巴英语”阶段进入大学,听说能力较弱,因此主要安排学生讲故事,值日生讲完之后,再请其余同学进行复述;大一第二学期安排学生介绍西方文化或英美作家作品,值日生讲完要与听众进行互动;大二第一学期安排学生就某个事先给定的话题做演讲,讲完之后请其余同学概况要点,分析优缺点,并做进一步的讨论;大二第二学期在演讲之外,另外增加小型话剧表演形式,在表演结束之后,也会要求其余同学进行总结和点评。多年的实践证明,“值日报告”这项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也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有助于营造一个和谐友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轻松学习英语和大胆应用英语。

2.引导学生预习新课

新课开始之前,根据授课内容的要求给学生拟定预习任务,包括背景知识点、重点词汇、课文主旨、结构与重要语言点等,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网络、词典、图书馆等多种渠道查找相关资料,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3.以问答和讨论导入新课

新课伊始,先以一些与课文摘要的是能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提高英语应用能力。

4.介绍文化背景知识期刊网,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不可分。要真正掌握一门语言就必须了解与这种语言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否则就无法自如地运用这门语言进行交际。许多专家学者都认为,语言教育在很多程度上应是文化教育。因此,笔者在《综合英语》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有意识地加强文化的导入,如在讲授《现代大学英语》第三册第十课Diogenes and Alexander时,就预先列出如下文化背景要点让学生自己动手查阅相关资料:Diogenes and cynicism, Alexander the Great, Plato, Aristotle,Achilles and Hercules,而在讲授第三册第五、六两课Twelve Angry Men时,也会先向学生介绍一下美国司法制度和陪审团制度及相关词汇。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加深理解深度,而且还能增强学生对目的语文化的了解,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5.小组讨论加组际交流,合作分析课文

进入分析课文阶段,笔者先让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

报讨论结果,并提交疑难问题,小组之间可以相互补充和解答,有异议的则在组际间做进一步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笔者主要做好组织者和监控者的工作,让每组学生都能充分发表意见,同时,要确保学生的讨论始终围绕课文内容来进行,还要适时地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和主题进行归纳总结。在讨论结束之后,笔者会做出作出中肯的评价,对学生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的疑难问题要给与解答。在小组讨论和组际交流中,学生可以在一个相对自由和轻松的情境中运用自己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交流,相互学习,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又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

6.课文的延伸—复述、戏剧表演、采访等

课文分析结束之后,笔者通常会根据课文内容安排学生进行复述、角色扮演、戏剧表演、采访、讨论等交互性活动,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锻炼学生的言语交互能力。如在上完第一册第十二课The Kindness of Strangers后,笔者给学生安排了一次类似新闻采访性质的交互活动,由两名同学分别扮演作者这个角色,而其他同学则扮演新闻记者的角色期刊网,对“作者”进行现场采访,请他详细描述自己这次不同寻常的旅行经历,挖掘他旅行背后的故事。学生们对此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纷纷举手提问,现场气氛十分热烈,采访者与被采访者都积极大胆地运用自己已有的语言知识进行交流,遇到表达上的困难,笔者则在一旁适时给与协助。通过这样一些交互性活动的开展,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增强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当发现自己能逐渐自如地运用英语进行有效的言语交互之后,学生也收获了更多的信心。

四、结语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交互性语言教学具有以下特点:(1)强调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角色则从传统的知识讲解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咨询者、参与者等。(2)以真实情景中的各种交互活动如双人活动、小组活动、班级活动、角色扮演、戏剧表演、讲故事、采访等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在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中自觉地学习和运用语言知识。(3)重视对目标语国家文化的学习和对中西文化差异的介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实践证明,将交互式语言教学理论应用于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的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通过各种交互活动相互沟通、激励和启发,让被动的、单向式的知识灌输变成主动的、多向式的知识学习,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明显的提升,从而有效地实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Brown, H. Douglas. Teaching by Principles: An Interactive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2]Rivers, Wilga M. Opening Doors And Windows ThroughInteractive Language Teaching[J]. 外国语, 1988(5):1-9 .

[3]Rivers, Wilga M., ed. 2000. Interactive Language Teaching[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4]Stern, H.H.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3.

[5]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编著.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