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学生诚信论文

中学生诚信论文

中学生诚信论文

中学生诚信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 诚信 高等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由于各种原因在社会生活中诚信危机逐渐变得严重。其中大学生的知识与文化层次较高,所以大学生的诚信问题尤其要引起我们的关注。诚信既是大学生必备的道德素质,更是在社会中安身立命之本。因此,建立健全大学生的诚信体系不但十分重要而且势在必行。

一、大学生诚信问题的现状及不诚信的原因

(一)、目前大学生诚信问题现状的调查

据相关调查显示,在对广西某高职院校大学生有着81.6%高收回率的诚信问题调查过程,对于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状况问题有认为较好的人占15%,认为一般的人占72.3%,人为不容乐观的人占8.3%,认为很差的人占4.2%。而其中所存在的诚信问题中有关交友失信的占47.6%,有关论文剽窃的占46.6%。可见,大学生不诚信的问题已相当的严重。[1]

近日,笔者也对本校的100名大学生的诚信问题做了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共发出问卷100份收回99份。关于考试中的诚信问题,有99%的同学坦言自己周围存在着作弊想象,81%的同学自身或曾经在考试过程中作弊或者动过作弊的念头,而对于考试中的作弊现象有88%的同学不愿意主动举报。关于论文写作的诚信问题,存在抄袭现象的同学占98%,同时99%的学生希望学校对抄袭毕业论文的同学根据抄袭情况做出不同的处罚。在同学交往方面,99%的同学都遇到过不诚信的问题,其中74%的同学是因为朋友借钱不还。对于高校中存在的不诚信问题有54%的同学认为是受到社会环境中不诚信的影响。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目前,大学生不诚信的现象极为普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以论文抄袭为例,在调查过程中45.5%的同学抄袭论文是因为课程设置不合理,无法调动学习积极性;42.4%的同学认为资料来源丰富,相关文章唾手可得;12.1%的同学抄袭论文则是抱着老是难以明确判断,学校无法进行有效管理的侥幸心理。而高校老师论文剽窃对学生的影响,49.5%的学生认为老师论文剽窃是导致学术腐败等行业性的职业道德危机;26.3的同学认为“上梁不正下梁歪”对学生诚信素质的养成产生了恶劣的影响;23.2%的同学认为此现象损害了学校的声誉,会引发社会对高等教育的信任危机。

社会环境对诚信缺失影响的同时高校对学生诚信教育成为了学生不诚信的主要原因之一。据调查有92.9%的同学认为学校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不完善;认为社会道德伦理氛围影响了学生诚信问题的学生占到了67.7%。[2]

二、大学生诚信问题在信息不对称及博弈论中的得益分析

(一)、诚信的含义

分析大学生的诚信问题,尤其博弈论作为研究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用市场信息不对称及博弈论来分析大学生的诚信问题,那么首先必须要了解诚信的含义。

诚信,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基础性道德规范。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诚信被认为是协调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关系的原则之一,更多地用来规范职业道德。现代意义的诚信是在中国传统信义原则的基础上借鉴西方管理制度的一些经验形成的全新理念。其目的是为了保证社会活动的顺畅进行,各方在诚信原则的协调下都能获得利益,从而达到一种“双赢”或“多赢”的态势。

因此,只有付出“成本”才能够得到诚信,有了初级的诚信后还要付出维护诚信的成本和扩大诚信的投资,才能获得回报和收益。大学校园里的诚信也是如此,只有学生有了较高的诚信度才能在学习生活、同学交往和社会交际等方面获取更大的收益。但是,无论是经济生活中的诚信还是学生的诚信,要想投资与收益成正比,还要考虑到客观因素,如投资和收益所参与的诚信环境。

(二)、大学生诚信问题在信息不对称下的得益

信息不对称必定会导致信息优势方为牟取自身的利益而对信息劣势方利益造成损害。同样这种现象也适用于高校校园,由于平时学习的认真程度和知识结构等不同信息常处于不对称状态,为了自身更大的利益,信息的不对称引发了高校学生诚信问题的产生。

1、逆向选择。在大学中间经常会出现学习不用功而且贪玩的学生考试成绩比认真学习的同学高的现象。不认真学习的同学知道自己的能力,而监考老师和任课老师不知道或不完全知道。这些同学选择在考试中作弊,出现了学习差的比学习好的学生成绩高的结果。因此在综合测评中学习差的同学因为其“高成绩”而得到了国家奖学金。这时学习差的学生并没有花费与学习好的学生同等的时间去学习,仅因为在考试中选择了不诚信而得到了比学习认真的学生更大的收益,进而损害到了学习信息优势方的利益。

2、道德风险。在论文写作中学习好的同学无疑充当了信息优势方,相反学习不好的同学就成了信息劣势方。如果在写论文时,信息优势方由于某种原因在写论文时抄袭了并且隐瞒了抄袭论文这一事实。这时对信息优势方来说是十分有利的,因为他们学习好并且很认真一般来说老师不会怀疑。但是,一旦被老师发现其论文抄袭行为,就会直接影响到信息劣势方的利益。信息劣势方不认真学习各方面也表现的不突出,客观方面本来就没给老师留下好印象,既然好学生都抄袭了,学习不好的学生即便论文是自己写的,老师也会怀疑。这样一来,因为信息优势方的不诚信直接影响了信息劣势方的得益。[3]

由此可见,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无论是信息的优势方还是劣势方,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一旦选择了不诚信都会损害到另一方的利益。

(三)、大学生诚信问题在博弈论中的得益

用信息不对称来分析大学生诚信问题的得益,只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运用了信息不对称的相关理论,并没有引入诚信选择方的主观因素。而运用博弈论分析大学生在选择诚信或不诚信时,会对自身选择的得益情况在内心有所分析,进而选择一个收益最大化的策略,因此影响了最终的得益结果。

我们先来看一个小故事,在一个班级里有一个很强壮且脾气暴躁的同学,我们暂且称呼他为小武。班里面的同学如果不按照他的意思去做,小武马上就会发火,全班同学都知道小武的脾气,于是大家都小心翼翼生怕小武生气而顺着小武。小武便可以从中得到好处。但事实上,如果有同学不顺从小武,小武就会动武,但是动武对小武来说代价是很高的,因为被小武打的人可能会还手,而小武也可能因为打人被警察抓起来。但是如果小武的坏名声有足够打的威慑力,他可能就不用动武就会使别人顺从他。于是,小武故意彰显自己的暴躁脾气,告诉自己也告诉别人自己是一个专横的人并且不能忍受别人的摆布,进而将“不顺从自己的意志”“不按照自己说的去做”扩大为在任意摆布自己。小武的这种性格通常被称为侵犯型人格,但是如果把它看成是理性的、有意识地采取的一种策略,小武便会越走越远超过了限度,最终走上一条不归路。

很明显,小武在做选择时没有分析清楚什么是最优利益,一味的只看到了眼前一点小的得益,而使自己陷入无法回头的困境。

其实,每一个学生在面对诚信问题时都是故事中的小武。考试作弊、抄袭论文、借朋友钱不换,这些不诚信的行为只会带来暂时的收益。如果考试被老师抓住,抄袭的论文被老师发现,向朋友借了好多次钱不还后,有没有想过会有什么样的后果?考试一旦被老师抓住就会面临没有学位证的危险;抄袭的论文被老师或是学校发现,论文答辩就不会通过,同样影响毕业;而当多次向好友借钱不还之后,朋友还会再借钱给你吗?甚至连朋友都做不成。这样一来选择不诚信的成本就会大于收益。

从这一方面看,或许你作弊不会被抓住,抄袭论文不会被发现,借钱不还朋友会原谅你。但是,这种侥幸仅存在于作弊抄袭的人极少、借的钱也很少的情况下。要知道所有的好运不会仅向着你一个人,看到你作弊、抄袭、借钱得到了好处,自然会有更多的人参与。这时危机感就来了,因为不诚信的人逐渐增多,造成的影响也会增大。因此,学校乃至社会都会高度重视这种不诚信的不良风气,所有人选择不诚信的成本都会增加。[4][5]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无论是信息优势方还是信息劣势方为了自身的利益都会损害到另一方的利益,正是被损失掉的这一部分利益使得更多的大学生选择不诚信。通过一个小小的博弈论故事,我们可以看出,选择不诚信的成本是远远大于收益的。

二、建立大学生诚信体系的措施与设想

(一)、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抑制高校中的信息不对称。组织学校管理者从不同角度收集整理信息,建立一个良好的信息平台引导学生对影响自身成长与发展的各种信息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和正确的认识。

(二)、加强对高校学生的诚信教育。就目前来看,各大高校对学生的诚信教育还远远不够,这严重影响了高校学生诚信体系的建设,应该将诚信教育搬进课堂,使诚信教育更为具体。[6]

(三)、无形中优化高校学生的诚信环境。大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老师和家长应该以身作则,建立自己的诚信威慑力,来影响学生。[7]

(四)、建立健全大学生的诚信管理档案。应该在入校的第一天就签订“诚信协议”,学校将学生大大小小的不诚信行为均记入其诚信档案,来约束学生的不诚信行为。

(五)、加快社会信用法律体系的建设。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诚信氛围。[8]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 黎海珍、卿臻 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及教育对策探析 [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

[2] 陈文婷 透视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 [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12)

[3]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8月

[4] 谢识予《经济博弈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

[5] (美)戴维.弗里德曼 《弗里德曼的生活经济学》,赵学凯 王建中 施丽南译,中信出版社 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第一版

[6] 吴晶妹 做诚实守信的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

中学生诚信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思想教育 大学生 诚信道德

当代大学生诚信道德的形成、发展与变化,受到价值观、心理发展、人际交往等因素的深刻影响。恪守诚信是绝大多数大学生的共识,少数大学生诚信缺失,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恪守现代社会生活中的诚信道德规范,对个人、社会、国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诚信教育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对公民道德建设具有示范、辐射和感召作用,应该成为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主力军和排头兵。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是对和谐社会构建的拓展和深化,有利于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和发展先进文化,也有利于推动我国新时期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

(一)诚信是民族精神的基石

民族精神大发扬,必然带来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大提高。其一,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民无信不立、业无信难兴,政无信必颓”。古人把诚信提高到关系国家兴亡的重要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建设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64字创业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伟大民族精神,都是以诚信为基石,坚定不移地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形成了诚实守信、同心同德、乐于奉献、敢于献身的优秀思想品质和高尚人格,因此,也就有了三座大山、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开创中华民族历史新纪元的光辉业绩,有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

(二)诚信是大学生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公民道德是指一个国家所有公民都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规范的总和,包括道德核心、道德原则、道德的基本要求等一系列的道德规范。大学生的形象定位往往与“青春”“知性”“新事物”等彰显时代气息的词汇联系在一起。但诚信道德是超知识性的,也就是说,诚信观念的存在和作用往往表现于已有知识的范围之外,不是知识所能包含和替代的。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大学生是有知识的人就是有诚信道德的人,大学生诚信必然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提高大学生诚信修养是公民道德实践活动的重点

思想道德建设问题,关键在于要把开展道德实践活动与诚信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人们自觉的思想要求和行为规范。诚信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助推器,符合生产力的要求,不讲诚信是对生产力的破坏;诚信是传播先进文化的精华,又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不讲诚信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更是与先进文化背道而驰;诚信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讲诚信严重损害人民利益。大学生的称号不仅是一种文化层次的体现,更是一种神圣责任的象征。大学生不仅拥有更多自由选择的权利,同时也意味着他们必须承担更多的道德责任。加强大学生诚信建设,塑造大学生诚信人格,需要大学生不断接受社会的道德教育和加强自身的诚信道德修养。

(四)诚信是大学生步入社会的重要条件

诚信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和高校的重视。信用既是市场经济准则,又是个人道德水平的标志。大学生作为今后走入社会、参与经济活动的重要个体,必须树立信用意识,这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质,也是其走入社会后以德立身的基本要求。一个没有信用的人,是不受人欢迎也不会有大的发展前途的人。大学生在毕业得到一本专业合格证的同时,更应得到德证书,拿一张含金量高的“名片”。

二、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诚信思想教育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真理,它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以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立场、观点、方法,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长期以来,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实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性质都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指导思想,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针,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因此,必须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从社会发展和社会关系中分析诚信的本质特征,理解诚信对个体成长、社会发展的特有价值,从思想上对学生进行理论武装,培养他们的诚信信仰。因此,大学生诚信教育首先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诚信思想教育武装大学生的头脑,使之真正深入头脑、扎根人心,转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行动。

(二)中国传统诚信文化教育

在市场经济时代,我们要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对其加以现代改造,建立现代诚信文化观念。

1.弘扬传统诚信文化的精华

诚信美德一直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流传了数千年,某些方面已经内化到我们这个民族的血液和行为模式中去了,其深厚的底蕴和精华将会继续被传承和发扬下去。比如,传统诚信观关于重视和强调实事求是的思想,在今天也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实事求是,不仅是诚信道德要求的思想前提,也是诚信道德观念中所要求的不可分割的最为重要的思想内涵。

2.注重加强中国古代诚信典范教育

中国古代非常重视为人诚信,而诚信观的形成离不开教育,所以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对诚信教化同样重视。因为诚信品德的养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正确引导,所以古人认为诚信教化的第一个环节应从婴幼儿抓起,通过蒙学教材除对少儿进行基本文化知识的灌输外,还要进行初步的道德思想和行为训练,其中就包括诚信教育。第二个环节则是在官学中将诚信教育制度化。首先,儒家经典将诚信列为必修课程,灌输诚信思想。其次,将儒家经典列为必考范围,突出儒家思想对学生的熏陶作用,使诚信规范在学生心目中反复强化,成为人生的道德支柱,养成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

(三)现代诚信教育

诚信道德的产生、发展与嬗变,也要遵循客观规律,随着历史发展和人类社会实践的变化,诚信思想也在发生着历史嬗变,它的内涵在不断扩大,诚信道德的社会功能及内容也更加丰富。就现代社会而言,诚信具有“真诚、诚实、守信”“信任、信用、信托”以及“诚信原则”的法律意义等含义。现代诚信伦理教育要让学生从自己的内在需求和现实特点出发,认识道德要求,形成一定的道德认识,产生道德情感体验,进而形成一定的道德信念,并将其内化为道德行为,即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首先,要注重“以人为本”的诚信教育观。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推动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社会文明成果共享的同时,也对国家意识和民族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因此,在社会思潮多元化、指导思想统一化的前提下,诚信教育必然要以适应新形势为目标,凸显“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同学生个人的思想、学习、就业等问题。其次,要注重诚信法制教育。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契约信用是以法律保障为基础的,所以要求在全社会进行诚信法制观教育,强化公民诚信法制观念。诚信教育不能仅停留在道德层面,更要注重从法律视角出发,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违背这一原则将不仅受到舆论的谴责,而且要受到法律的严惩,从而起到惩戒教育作用。再次,要注重诚信伦理教育。诚实守信不仅是一种道德操守,而且是孕育其他道德品行的基础,它几乎渗透到人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具有更新、更广的时代内涵,结合我国大学生的现状与实际,大学生现代诚信教育应包括政治诚信、学习诚信、生活诚信、经济诚信、就业诚信等方面。

三、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原则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大学时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大学生在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大学生社会生活经验不够丰富,思想还不够成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道德观、学习观等问题上还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和较大的不稳定性,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还容易为社会上各种错误思潮所左右,这就需要在学校的正确教育和引导下,通过不断学习,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仅是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理论,而且也是指导大学生进行诚信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石。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首先要重视学习理论。列宁曾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掌握诚信道德的基本理论和观点,分析各种思潮,同时还应在老师的指导下选读一些相关学科的书籍,掌握政治学、伦理学、心理学、人才学、美学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为深入学习专业课程奠定理论基础。加强诚信道德教育,首先要学好科学的理论知识,要用科学的理论知识去认识自己、改造自己,认识社会、改造社会,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诚信道德水平。

实践对理论的检验。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课堂教学,让大学生知道应该怎么做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的道理,最终达到指导大学生提高自身思想道德觉悟的目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求大学生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大学生在伏案读书充实自身理论修养的同时,更应该积极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大学生要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根据具体条件积极发挥自身修养的能动性,正确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艰苦的社会环境中锻炼自己的意志,在困难面前考验并坚定自己的信念,还要在社会实践中亲身体验正确理论的积极作用以及不良意识的消极后果;敢于同错误的思潮和不良意识进行斗争,在社会实践中检验自己的思想、观点、情绪、情感、意志等思想道德要素是否符合实践的要求,及时纠正和克服自己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

(二)主体性与主导性相结合的原则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主体性是人在对象性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实践主体的特性、地位和作用,人的主体性推动着实践活动的发展。现代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因此,诚信教育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坚持“以人为本”,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认同接受,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道德自主和道德自律。

强调和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大学生的主体人格。大学生作为受教育者,是诚信教育的承受者和体现者,也具备了一定程度的主体素质和主体意识。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和“我要学”等主体意识。由于受到多年的学校教育和个人的人生实践,大学生已基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但从其社会化水平来看,大学生仍然是未成熟的社会个体,仍处在形成发展状态。所以,教师的“主导”仍然不能少,教师应启发和引导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营造和谐、宽松、自由、安全的教育环境,不断去激励与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把外在的道德教育要求内化为自身的需要,从而提高自身诚信道德素质,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

(三)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原则

诚信的“自律”是人的发展的基本要求。诚信属于思想品德修养的范畴,是人的一种主观能动性。诚信“自律”是个体正确把握自身的前提。因为个体的自我认识是要在开放的环境中能动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从人的发展来看,诚信是个体的精神和道德方面的追求,这种追求是建立在人的本质和需要基础上的高层次的价值目标,那么人们为了达到那样一个目标,就会主动地、不断地去反思。这种反思是人的心灵以自己的活动为对象而反观自照,是精神上自我活动和内心反省的方法。诚信的“自律”是人的主体性发展的要求。人是诚信的主体,诚信的养成是人主体性发展的一部分。人的主体性发展来源于远大理想、坚定信念的吸引和激励;来自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以及对事业成功的执著追求。

诚信的“他律”是诚信养成的重要环节。人的道德意识培养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人们要实现道德的“自律”,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不可能自发地做到,这种意识的形成只有通过公民道德教育才能做到。这是诚信“他律”的一种方式,而其目的就是要达到“自律”。诚信的“自律”是个体行为,但又是群体行为。人类为了继承前人的文化遗产即思想道德精神和科学文化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和创业,就需要教育和管理并进行传承和升华。对人实施教育和管理,从受教育者和被管理者的角度看,也就是对其施加外在的作用和影响,即“他律”。受教育者和被管理者把外在的教育和规范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过程就是“自律”,从而达到“他律”与“自律”的和谐统一。

(四)系统性原则

中学生诚信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诚信 大学 中日诚信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11.034

Enlightenment of Japanese University Integrity Education

on College Integrity Education in China

ZHAN Yong, WANG Yan

(Business School of Xiangtan University, Xiangtan, Hu'nan 411105)

Abstract Integrity, by definition, that honesty is a basic moral criteria. Honesty Education is the world's developing countries an integral part of education, and the integrity of the University, but also the integrity of countries to focus on education.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Japan honesty education,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honesty education.

Key words integrity; college; Chinese and Japanese integrity education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诚信,正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积淀,也是中华民族信奉的崇高道德标准。诚信,代表着一个人的魅力,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灵魂,诚信对于个人以及社会意义重大。大学生,是当今社会最活跃的群体,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决定着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兴旺。只有诚实守信的大学生,才能真正成为优秀人才,才能成为国家栋梁,才能真正带领国家走向繁荣富强。

1 我国大学的诚信教育

1.1 我国大学诚信教育的主要内容

在我国高等院校,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所谓的“传道授业解惑”,即中国最传统的教学上课,老师为主学生为辅,一对多进行诚信理论知识传授。除此之外,由党委、团委领导的学生组织也在积极地宣传诚信理念,引导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诚信观念。

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理论教育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学习课本知识,常见的诚信教育科目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思想道德修养。这些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使大学生可以拥有面对未来的信心与承担责任的勇气。第二种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从古人的事例中了解到诚信的重要性。从耳熟能详的成语如 “一言九鼎”“一诺千金”到脍炙人口的谚语如“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从“商鞅辕门立木”到“曾子杀猪教子”,“言必行,行必果”一直是中国人所坚持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这样,我们的传统文化就为今天的大学生构建了一个朴素的诚信观。

1.2 我国大学诚信教育的特点

(1)注重理论教育。目前在我国大学的诚信教育中,课堂还是无法越过的一环,高校教师通过传统的讲课,向学生传授诚信知识,并通过考试的形式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机械化的试卷及标准化的试题,无法反映出学生对于诚信品格的真实体验。这些古板陈旧的诚信教育方式,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对趣味学习的期待,更无法使学生拥有诚信学习的高度热情与积极性。

(2)教育内容富有中国特色。我国高校实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诚信教育,要求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等,排斥西方所谓的个人主义和拜金思想等等,要求学生树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理念,明确自己的立场与观点。当代极具个性的90后大学生们,对于这些教条化的内容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对诚信理论的学习产生厌烦,甚至对于上课做出敷衍了事的行为。

2 日本大学的诚信教育

日本的学生自入学第一天,就会开始诚信教育。每个学生都会被分发德手册,叫做“心的笔记”,这本手册中叙述了各种做人的基本道德规范,而诚信就是其重要内容之一。这本手册被日本学生当作必需品,也被当作每个人做人的参考标准。日本高校非常重视全面培养,日本的学校、家庭与社会高度配合,多方位多角度地发挥各自优势,共同为顺利开展大学生的诚信品格教育而奋斗。

2.1 日本大学诚信教育的主要内容

(1)系统的理论教育。日本的诚信教育并非自大学而始,也非自大学而终。整个国家对于诚信教育非常重视,他们认为在学生阶段,通过各种课程来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是不可或缺的。日本所有的大学都会开设一门以诚实守信、文明礼让、正直勇敢等为主要内容的伦理课,并且在日本大学中,“思想道德实践课”被硬性设定为必修科目。不仅如此,有关诚信培养、道德教育、社会价值、人生价值等内容的选修课程也在日本高校中广受好评。这些系统的理论教育初步奠定了诚信教育的基础。

(2)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日本高校对学生的诚信实践非常重视,各学校除了理论教育之外,还以诚信教育为基础,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日本高校鼓励学生亲身体验,鼓励学生走进社会走进社区走进人群,并且要求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会如何与人和平相处,学会尊重他人的行为,懂得爱惜自己的人格。日本高校都会不定期安排学生外出体验,给学生足够独立的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切身体会诚信的重要性。学生在经常性的实践教育中,逐渐认识到诚信对于自己以及对于社会的作用,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独立的人格与优秀的品质。

2.2 日本大学诚信教育的特点

(1)理论与实践并重。日本高校对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做得非常到位,理论与实践并重是日本大学诚信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一方面,各个高校开设各式各样的伦理教育课,让学生对道德有了基本的认识与了解,懂得如何分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确自己的道德底线。另一方面,日本高校在理论教育的基础之上,开展各式各样的实践活动,安排学生真正走进社会,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尽情体验,从而让学生学会在社会中如何做人、如何处事。除此之外,日本高校也经常就一些典型的反面教材来与学生进行深入探讨,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白诚信的重要性。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方针,是日本高校诚信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2)重视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日本是世界上公认的家庭教育出色的国家。在日本,父母会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日本的家长会以合适的角色与孩子相处,当孩子做出不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或者萌生不诚信的想法时,家长不会对孩子进行“棍棒式教育”,而是讲清道理,耐心地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让孩子理解与接受。日本家庭出色的教育,对于孩子诚信品质的培养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3)社会全面配合。日本高校的诚信教育之所以能取得耀眼的成绩,与日本社会为其创造的良好氛围紧密相关。日本社会各界对于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抱以非常支持的态度,十分乐于为此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除此之外,政府等有关部门对高校诚信教育的监督也是不可或缺的,社会的全面配合在日本高校诚信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 日本大学诚信教育对我国大学诚信教育的启示

(1)弘扬优秀文化,营造诚信氛围。我国五千多年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人讲,诚信是立人之本,强国之根。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在社会、学校营造一个诚信的环境,对于长期接受传统文化熏陶和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是一种既有效又可行的方法。

(2)丰富教育方式,理论实践结合。我国大学诚信教育方式总的来看还是比较单一,课堂教学即简单的理论灌输式教育占据主流地位,单纯的一对多被动式教学无法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高校应在实施理论教育的同时,经常性地向大学生宣传诚信理念,鼓励学生进入社会,通过深入社会现实生活来切身体验诚信的存在,使学生可以从心底里认同并且接受诚信教育,进而促进国内高校诚信教育的发展。

(3)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制度,加强信用监督。档案,代表了一个人的信用,尤其是在经济发展如此迅速的21世纪。大学生终究要步入社会,从而建立个人档案对于每个人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大学生诚信档案制度并不健全,很多大学对于学生的诚信行为并没有列入档案中,对于不诚信行为也没有完全计入个人档案给予警告。我国应逐步建立完善的个人诚信信用档案,将诚信档案作为个人信用记录的一个重要分类进行监督管理。如此一来,对大学生信用的教育与评估机制就会相对完美,从而进一步发展诚信教育。

(4)提供良好的社会、学校和家庭环境,形成完美的教育合力。仅仅依赖学校进行单一性的诚信教育,虽然可以稍见成效,但是缺乏多方面的配合,其效果会大打折扣。社会、家庭和学校应该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尽自己的全力,铸造好自己的平台。在我国,很多家长不仅无法成为学生的榜样,甚至有些父母会纵容学生的不诚信行为,这就使得学生对自己的行为缺乏清醒的认识,难以做到诚实守信。其实作为家长,应该自觉遵守诚信道德规范,从小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让孩子在诚实守信的环境中成长、熏陶,故而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自己对诚信的认可。家长也应该定期向学校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与学校进行沟通,共同促进学生的品格发展。此外,社会也应形成良好的监督环境,并尽力提供相应的活动设施及环境。只有三者完美结合,才能创造出最好的诚信教育体系。

(5)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于大学生的诚信行为,没有完善的奖励机制,对于不诚信的行为也没有完善的惩罚机制。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使很多不诚信的行为可以钻漏洞,侥幸存在。政府作为一国重要部门,应该充分发挥它的监督作用,为诚信教育撑起保护伞。建立健全诚信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对于诚信教育的发展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南省教育科学课题“研究生考试诚信机制建设研究”(XJK012JKZB003)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任运康,余惠琼.当代大学生诚信危机及思考[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

[2] 张鸿燕.中美两国高校大学生诚信管理之比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

[3] 王丽荣.当代中日道德教育比较研究[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

中学生诚信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进行和谐校园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学生的诚信问题,本文从校园氛围、诚信实践活动、教学内容、模式创新、师德建设、诚信档案等方面进行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作了一些探讨。

2001年高考关于诚信的主题作文命题引起了举国上下对诚信的思考,自那时起,人们开始猛然反省,直面整个社会的诚信问题。今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让人心痛的事实:作业、论文抄袭,考试作弊,贷款不还,伪造证书,简历造假,任意毁约等失信行为在大学生中屡见不鲜。失信,已经成为大学校园乃至社会的一个巨大毒瘤,它侵害着事业的发展,毒蚀着人们的灵魂。在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背后,也带给了我们一些思考:我们的教育缺失什么?如何增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由此,我们以院级课题“大学生诚信教育与信用体系建设研究”为依托,对诚信教育作了一些积极的实践和创新,始终把诚信教育放在突出位置,以实践为主线,丰富诚信教育活动,完善诚信教育机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实现了学生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

一、诚信教育内容:直面现实

在诚信教育内容的选择方面,我们立足于广东尤其是珠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实际,建立诚信教育内容体系,主要包括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人际关系教育内容、遵纪守法教育内容、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时代精神教育内容、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六个方面。实行包括以课堂教育为主渠道的主体教育、以多种活动为载体的校园文化教育、以日常生活为内容的常规教育、结合教育过程的专题教育、与社会互动为形式的开放教育。

二、诚信教育实践:知行合一

(一)诚信校园氛围:教育基础

宋代大理学家程颐说:“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诚信品质的养成是环境熏陶的结果,校园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环境,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的重要场所,学生的良好发展和诚信品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风、学风。为营造良好的校园诚信环境,使学生受到校园诚信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在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针对08级新生,一是进行了“诚信宣誓”、“诚信签名”、签订诚信承诺书、征集诚信口号、张贴诚信标语、插放诚信旗帜、出版诚信板报、放映诚信专题片、“诚信、成长、成才辩论赛”、无人售报、“ 诚信、立德、修身、报国”诚信征文、邀请汶川地震抗震英雄——广东药学院院长到我院进行题为“诚信是人生成功基础”的演讲,评选“诚信之星”开展诚信表彰活动,树立诚信典型等系列活动,从而使学生处处感受到诚信文化的熏陶,形成了良好的诚信氛围,深化学生对诚信与人生、诚信与社会的思考,让诚信美德真正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习惯。二是统一协调校园内校报、校园网络、广播、宣传栏、壁报等宣传舆论工具,定期开展诚信主题宣传,使校园媒体都成为诚信舆论的有力工具,使全体师生了解诚信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求和重要意义,形成“人人知诚信”的良好氛围,为“人人讲诚信”打下舆论基础,以实践的方式向学生传达诚信的理念,促进了诚信校园氛围的形成。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使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

(二)创新教学模式:学生为本

以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以知识为本位,只注重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个体发展中非智力因素的缺失,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诚信素质,必须依托高校教书育人的雄厚力量,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通过诚信教育进教材、进课堂,增强教育的系统性和理论性,达到用诚信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的目的。从08级新生开始,我们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尤其是诚信教育时,注重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知识为本转为以人为本,把学生从诚信知识的教育层次上脱离出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结合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规律,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一是利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这二门主干课程,把诚信教育与我国历史文化传统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把诚信要求与个人行为结合起来,把教师讲课与学生讨论、答辩、多媒体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自发地思考体会:为什么要诚信?如何做到诚信?使诚信内化为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自觉情感,达到知行合一,把理论转化为行动,把行动沉淀为习惯,把习惯上升为信念。自觉认识到诚信要从我做起,从尊敬父母,团结同学做起,自觉遵守公民道德规范,尊敬长辈,关心同学,助人为乐,奉献爱心,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建立诚信教学队伍。由我们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的全体教师为主、结合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干部组成精干的诚信教学力量。三是改革教学方式。诚信教学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把专题讲授、案例教学和名师讲座相结合,把课内诚信教学与课外诚信活动相结合,充分运用课堂多媒体技术,积极发挥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和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增强教育教学效果。改革考核方法,探索把诚信课堂教学效果与学生日常诚信表现相结合、学生诚信理论知识水平与学生诚信行为相结合的综合考核评价方法,把诚信教育融入到完成作业、考试等日常的教学环节之中,促进学生诚信知与行的结合。

(三)强调师德垂范:稳固基石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讲:“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对于学生而言,更是一个引路人,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因此,对于每一位教师,诚实守信不仅是职责要求,也是最起码的师德要求。作为教师,要教育学生诚实守信,自己首先要做到诚实守信,讲真话,办真事,做真人,成为诚信的典范,稳固的基石;教学中做到诚实为本,育人为先,言传身教,用自身的人格魅力熏陶学生,用自已的敬业精神影响学生,用自我的诚信行为和诚信品质感染学生,做学生的表率和榜样。

(四)建设校园信用制度:制度保证

诚信素质的培养仅仅靠诚信教育是不够的,必须辅之以必要和完善的制度,即建立校园信用制度,以约束学生的各种行为。校园信用制度即指诚信评估机制,奖惩机制,跟踪机制。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根据学校具体情况,联合各部门,将对学生的信用情况进行评估,结合其具体诚信表现给予奖惩。一是建立诚信档案。由班主任、辅导员、学生处联合记录学生的个人信息。包括学生个人的姓名、身份证明、生源地、学生个人的学号、所在系、专业。每个学期末对学生进行品行记录:入学后的奖励、处分情况等。如考试过程中是否有作弊行为;上课期间是否有旷课、迟到、早退现象;作业是否有抄袭行为,在校期间,勤工助学,是否有不良表现或其他违纪违法行为,毕业前由学生处提供学生的借贷款情况信用历史记录。学生毕业时,将其信用档案延伸到社会,转入社会信用系统,从而保持信用记录的连贯性,以刚性的制度督促学生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养成良好的诚信行为习惯。二是建立诚信评估机制。对学生诚信状况进行定量记载和定性评价,根据评估情况,适时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使诚信教育措施的实施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具有针对性,更趋于合理。把学生诚信状况划分为不同的级别,对每一项指标定出不同级别的标准,以便参考定位。定期对学生的操行进行考查评价,依照评价标准对不诚信行为予以减分,最后根据得分多少,将学生信誉度分为a、b、c、b四个等级,进行合理奖惩。诚信度达到a级的学生才有评选奖学金、校级三好生和优秀学生干部,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资格,三年里每个学期的诚信度等级都达到a级的学生方有资格评选省级优秀毕业生、校级优秀毕业生等;诚信度b级以上的学生,才有资格被列为入党积极分子和参加党校学习等;诚信度等级为d级的学生人数比例达到或超过10%的班级无权参加当年度的各项集体评优活动。同时,学生诚信得分将如实记录到本人的档案中,并在校园专门网站予以公示,择业时供用人单位参考,a级学生将优先获得就业推荐机会。

三、存在问题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原设想采用信用银行存折方式,每学期末学生通过打印存折,就可知自己诚信得分。但在目前的情况下,评分标准如何确定?学生诚信分数如何计算?分数又怎样输入信用银行存折?信用银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何运作?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以后的实践中慢慢解决。

参考资料:

[1]胡彩业.高职院校诚信教育的路径选择[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03).

中学生诚信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大学生 诚信 学术诚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1大学生学术诚信的重要性

学术诚信是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需要。培养高尚人格,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不仅是时代和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和要求,更应是大学生自觉追求的人生目标。人格,心理学上指人的性格、能力、气度等特征的总和,也就是一个人在一生发展的漫长过程中,所逐渐形成的表现为稳定的和持续的心理特点,以及行为方式的总和。随着大学生自我意识日趋成熟,情感和内心世界日益丰富,成才的愿望日益强烈,其对自身人格的升华和提高也有着积极的向往和追求。因此,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变得越来越迫切。

2概念界定

传统“诚”与“信”均有“实”的含义,意义相通,甚至相互解释,如许慎的《说文解字》说:“诚,信也。”“信,诚也。”“诚”作为一般概念,具有真心实意、无妄不欺的意思,既不自欺,也不欺人。“信”的基本含义是诚信不欺,遵守诺言,言行相符,是诚信、不欺、讲信用的意思。“诚”、“信”虽然有多种解释,但其基本含义都是真实不欺。从一般意义上说,诚信就是诚信不欺,恪守信用。推而广之,诚信的道德要求就是心想、口言、身行的一致,即言为心声,言行相符。

基于以上关于学术和诚信概念的理解,在参考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人们在学术探讨和接受学术训练的活动过程中,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对待学问,求真务实,不弄虚作假。它具体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涵:一是在对待学问的态度上和在学术探究的过程中要忠于真理,探求真知,诚信面对科学事实,做到对知识的笃城和负责;二是应坚持科学精神,实事求是地对待前人和他人的学术创作成果,坚持以平等、真诚的态度待人,公正地发表评价意见。总的来说,学术诚信就是严谨为学,诚信为人。

3国内学者关于大学生学术诚信问题研究

康志杰、胡军著的《诚信:传统意义与现代价值》从传统和现代篇对诚信问题进行了研究,传统篇论述了从先秦时期到近现代的诚信伦理道德,现代篇主要论述了政府诚信、企业诚信、法律诚信、教育诚信、新闻媒体等方面的诚信建设。在王良主编的《社会诚信论》中论述了诚信的本质、作用及思想溯源,对比了中西方的诚信观以及西方诚信观的借鉴意义,并提出要建设社会诚信体系,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进行诚信建设。史瑞杰、魏胤亭编著的《诚信导论》从和谐社会、市场经济社会、社会保障机制、心理运行机制、大学生等十个方面介绍了诚信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其中有很多的观点值得我们借鉴。

大学生的不诚信行为有很多表现,关于大学生诚信现状的研究,学者普遍从学习方面、经济方面、生活方面、就业方面描述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对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大部分学者是从社会、学校、家庭、大学生自身找原因,如《大学生诚信问题探因及其对策研究》、《大学生诚信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关于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有关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对策的研究,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如:张桂生等在《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及教育对策》中提出了五项对策。张维红在《大学诚信教育亟待加强》中指出:大学诚信教育一是要高举“人”的大旗,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诚信教育理念,全面推行人文素质教育;二是要充分发挥学校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三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强化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践体验性。

4国外学者关于大学生学术诚信问题研究

英语中“诚信”为“诚”和“信”的复合词,其含义十分丰富。“诚”有真诚、诚信、忠诚等意思,“信”有信任、信用、守信、信赖、信誉等意思。西方学者在研究“诚信”问题时,还经常将“信任、信用、信誉、诚信”等作为与之并列的概念使用,尤其是在西方社会学的研究中经常使用的概念就是“信任”(trust),这与西方传统伦理文化中重“诚信”思想的工具价值有着直接关系。国外对大学生诚信教育大多集中在学术诚信行为的研究上。Nonis and Swift在调查分析了学术诚信与商业道德规范之间关系后发现在校学生作弊、学术造假的行为是想在以后的工作环境中也进行商业不诚信行为。McCabe等人于1993年―2006年之间调查分析了美国不同语境与大学校园不诚信行为之间的关系。这些调查涉及了荣誉感、学术不诚信的惩罚措施、学生和教职工对校园诚信的理解,学生不诚信行为的动机和大学生对不诚信行为的看法等方面。Donald L.等人于2004―2005年之间采用McCace调查方法对美国7所大学12793名本科生和黎巴嫩3所大学1317名大学生的学术不诚信行为进行了对比分析。De Lambert et al.等人从学生和教职工角度分别研究了新西兰的学术不诚信行为的“普遍性、认知感和判断力”。研究发现,在大学和职业技术学校中,不诚信行为很普遍。在学术生涯中,80%的教师至少有一次不诚信行为和96%的人看到过身边人的不诚信行为。比起教师,尤其涉及到政府债券时,学生对不诚信行为抱着更宽容的态度。

5小结

大学生作为学术发展的潜在力量,认识并学会学者人格标准的“学术真诚”的重要性、认识并学会承担学术责任,也是“学做人”的任务之一。学术诚信引导青年大学生以诚实的原则对待知识,以诚实的态度学习生活,养成良好的学术品德和作风,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术诚信是大学生塑造健全人格所必备的元素。

关于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的研究,笔者认为存在以下不足:在研究大学生诚信现状时,人们多将着眼点放在大学生诚信现状的具体表象的罗列上,而缺乏对诚信缺失现状进行进一步的精确概括及对造成诚信缺失的原因进行全面深刻的分析和深层次的探讨,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缺乏独到的观点,且过于泛泛而谈,不具有实效性,不够体系化、系统化。在研究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时,需要从中外诚信概念的历史渊源、现代内涵以及中外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的现状和特点进行比较,同时进行比较全面、客观、系统的分析,以便借鉴国外学术诚信教育的成功经验,为提高我国大学生学术诚信品质提出理论依据与实践方式。

参考文献

[1] 洪跃雄.诚信辨析[J].江汉论坛,2006(01).

[2] 康志杰,胡军.诚信:传统意义与现代价值[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3] 王良.社会诚信论[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

[4] 史瑞杰,魏胤亭.诚信导论[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5] 陈新添,朱秀珍,尹传剑.大学生诚信问题探因及其对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7(06).

[6] 李洪伟,宋平,王炳成.大学生诚信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1(05).

[7] 梁吉霖.关于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7(04).

[8] 张桂生,张艳,吉红玲.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及教育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