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师企业挂职总结

教师企业挂职总结

教师企业挂职总结

教师企业挂职总结范文第1篇

一、引言

交通工程作为一门宽口径、综合性的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掌握现代工程技术,具备交通工程项目设计、实施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从客观上要求从事交通工程本科教学的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教学基础,更应具有全面的实践经验和技术应用能力。实践证明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是获得上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在实际的企业挂职锻炼过程中,难免因态度不端正、方法不得当、能力不达标等原因,导致挂职锻炼效果不容乐观。因此,如何使工程类专业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更积极且高效,对于每一位即将赴企业挂职锻炼的教师,尤其是缺乏实践经验的中青年教师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笔者在企业长期挂职锻炼的经历,结合交通工程专业性质,总结了工程类专业教师参加企业挂职锻炼应注意的事项,及在挂职锻炼过程中的若干问题及若干建议。

二、企业挂职锻炼注意事项

(一)挂职锻炼岗位要与专业教学、科学研究紧密联系

教师赴企业进行岗位挂职锻炼是有一定的任务和要求的,即必须是有意义的挂职锻炼,有益于提高中青年专业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教学与科研能力,调查总结实际产、学、研的需求,以便合理规划组织教学内容使其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更好地使学校培养的人才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因此,挂职锻炼的岗位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1.岗位工作内容必须紧密围绕专业特色或专业本身展开。这样挂职锻炼的内容才能与教学相结合,才能有益于教学内容的充实与改进以及教学模式的转变,才能有益于自身专业技能的提高,丰富并拓展自己的专业技能。

2.岗位工作内容有一定的科研价值或能为科研提供一定的素材和思路。换言之,从事较为简单或常规意义的岗位挂职锻炼于教师本人及企业均无多大意义,而能参与技术研发亦或是能发现技术难点,针对核心技术问题或技能难题等进行研究方能达到挂职锻炼的真正目的。

3.岗位工作内容必须与学院专业发展相结合。即便是同一专业,每个学校培养的重点和方向亦各有不同,而企业的主流需求在哪里?行业的主流发展方向是什么?在挂职锻炼的岗位选取中,岗位工作内容不一定与学院专业完全对口,但是应该尽量结合学院专业特色和发展进行岗位选择,以便挂职锻炼的教师能为学院的专业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意见与建议。

(二)正确处理挂职锻炼与本职工作

笔者这次挂职锻炼主要利用的是暑假,但是也包括前期结课后的一段在校时间,此期间本人还负责了5名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在此期间,由于应挂职企业工作的需要,笔者大部分时间出差在外,但是为不影响学生毕业设计正常完成,关于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主要以远程视频为主(频次较多),尽管如此,个人发现这样的监管力度和方式对于小部分比较懒散的学生仍显不足。

因此,挂职锻炼时一定要处理好学校的正常教学和企业工作,且要以学校的教学工作为重。为了不影响企业正常运作,在学校师资条件许可的条件下,教师最好脱产挂职或者利用暑假时间挂职,或同一企业至少有两名相关专业教师挂职锻炼,这样在时间有冲突的情况下可轮流进行脱产挂职锻炼。

(三)及时总结,转化身份

在挂职锻炼的过程中,教师身份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代表的是学校的名誉,一方面作为企业挂职锻炼人员要兼顾企业的利益,因此,在挂职锻炼过程中应注重两方面的工作:及时总结与身份转化。

及时总结,要求教师在挂职锻炼过程中,围绕专业教学、科学研究以及人才培养等及时进行工作总结与反思。首先,总结、发现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应用的专业技术,并归纳企业实际采用的技术或方法与书本理论方法的区别与联系,筛选、吸收其中较为新颖、实用或有研究价值的内容,也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科学地、批判地研究分析这些内容;其次,反思自己的教学内容组织设计是否符合企业实际岗位及学生今后的专业发展需求,反思自己教学的方式方法是否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与灵活运用,反思自己的专业教学模式是否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职业素养的提高等;也要反思自身的专业知识是否全面,知识结构是否合理,反思自身的专业素质是否过硬,专业能力是否足够等;再次,结合企业相应岗位对本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实际能力的需求,反思学校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培养模式、设施设备的配备、师资队伍、评价体系等是否合理,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为学校专业发展提出可行的意见与建议。

转化身份,要求教师在挂职锻炼过程中从企业发展的角度考虑,将自己视为企业的一份子,严格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兼顾企业利益,杜绝在企业中“搞特殊”、“走过场”,或“瞧不起”企业普通员工,或过分“巴结”企业领导,对企业交代的合理任务应及时、高效的完成,必要时要与企业员工相互交流沟通,甚至“不耻下问”,为企业提出行之有效又符合企业实际的改进措施与办法,切实帮助企业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积极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与技术创新,提高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企业派予的不合理任务可以委婉回绝。

三、挂职锻炼的若干问题及建议

本人这次企业挂职锻炼是在学院领导牵头、具体教师负责的情况下进行的,同时挂职企业也是交通与物流学院研究生实习基地,即教师的挂职锻炼和学生的实习锻炼是在同一环境下进行的。此次企业挂职锻炼虽已结束,时间也是断断续续,尽管如此,但此过程中也暴露了锻炼的教师及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它让我感想颇多、感受颇深。

(一)若干问题

首先,此过程让我意识到了自身存在的诸多不足,如和不同人群打交道过程中展现出来的自信心不足的问题,如在给政府官员做汇报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汇报要点和技巧不足的问题,如在实际考评过程中遇到的非专业问题无法解答的问题等;其次,此过程让我意识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的问题,如在本次挂职锻炼企业实习的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学生关于最基本的办公软件的应用不熟练的基本技能较弱的问题,如学生面对企业要求加班工作表现出来的不满、在进行具体工作时表现出来的不细心以及处事态度不端正的问题等;再次,此过程也让我意识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学手段不够强硬,对学生的要求过低,对自己的要求不高等,直接导致了学生在大学期间形成了散漫的习惯;教学内容不够丰富,教学手段刻板,这就导致了学生上课兴趣不高,教学效果较差的结果;专业教学和实践教学比例不协调,这就导致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较弱,工作上手较慢。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二)若干建议

1.教师应当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教师除作为一名专业教师外,他本身也是社会一员,因此,除了会上课、搞科研外,还得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与不同人群沟通的技巧,除重视自己的专业外,还应关注更为广泛的社会问题以及其他方面的知识,并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这样才能使我们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专业教师,这样才能教育出具有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的人才。

2.专业教学与基本技能培养并重。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努力加强教学改革,密切联系实际,如教师可以增加多媒体教学,或是丰富多媒体的展现形式以及内容,尽量将理论与实例相结合,教师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可增加实验教学、实习教学的力度,以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此外,教师应随时检验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外,对于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即监督、检查学生关于各门课程的掌握情况,而不应只注重自己本门课程的教学,如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可以布置相应的作业,检验学生检索知识的能力,并以论文的格式提交作业,可检验其对于word的使用情况和论文格式编辑的能力,或是对于某些可以用专业软件快速完成的作业,可以鼓励学生采用最快捷的方法,无论是在哪个教学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严慈相济,但在某些重要环节必须严格要求学生。

3.智育与德育并重。尽管大学生阶段的德智体美发育已经基本成熟,但是由于大学的开放的特性,使得其与社会的相互影响越来越多,许多大学生在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更容易受影响,其在做事、处事方面的态度和习惯上容易步入误区,因此,教师在此方面仍要加强教育,时时提醒,并要采用正确、可行的方式和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教师企业挂职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师 挂职锻炼

[作者简介]左彩云(1972- ),女,山东寿光人,鞍山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辽宁 鞍山 114011)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0-0064-01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承担教育教学职责的高职院校教师要完成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推行国家倡导的工学结合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培养,推行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等诸多任务,就需要熟悉行业理论、有较强的行业实践能力,而这些仅仅靠书本学习、课堂的言传身教是难以获得的。因此,高职院校教师挂职锻炼是解决以上诸多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基于此,笔者从高职院校教师挂职锻炼的意义着手,尝试对高职院校教师挂职锻炼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落实高职院校教师挂职锻炼工作的策略。

一、高职院校教师挂职锻炼的意义

1.专业发展的需要。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以下简称《意见》)文件中明确提出: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等。而缺乏实践经验的高职院校教师不到行业一线实践锻炼,则难以完成这些教育教学要求,从而对专业发展起不到应有的促进作用,也无法实现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2.“双师型”教师转型的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立健全技能型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的制度”,对教师实践技能提出明确要求。而教育部高教司在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合格学校评价体系中提出的“双师素质”教师标准,则更加具体地要求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有两年以上基层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能指导本专业实践教学,具有中级或以上教师职称,即相关岗位工作经验加教师职称;既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又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专业职称,即双职称;主持两项及以上应用性项目研究,成果已被社会企事业单位实际应用,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除来自行业一线的行家外,其他由中职升格转为高职院校的教师或高校毕业大学生到高职院校任教的教师,都缺少行业一线的实践锻炼,在向“双师素质”教师转型的过程中,都需要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

二、高职院校教师挂职锻炼的现状

1.企业不愿意接收挂职锻炼的教师。相对而言,企业更愿意接收实习学生,而不愿意接收高职院校挂职锻炼的教师。原因有很多,实习学生工资给付少,从近期或远期来看,都能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而挂职锻炼的教师,没有专项培训的报酬,有些院校还要求企业给予挂职锻炼教师一定报酬,企业不仅需要派专人带领培训,而且还要对其进行考核等。虽然,从长远利益看,高职院校教师挂职锻炼是校企双赢的选择,但迄今为止,企业对高职院校教师挂职锻炼工作的总体态度是不乐观的。

2.挂职锻炼的教师难于胜任岗位职务。各高职院校虽然规定了挂职锻炼有多种形式,但绝大多数专业的教师停留在不脱产的带队实习层面上,这和高职院校教师自身的学习经历、岗位实践经验有关。一些从行业聘到学校任职的教师能够胜任企业岗位的挂职锻炼或协质的顶岗实习,但其他诸多教师在挂职锻炼操作层面上存在不通、不会,从而也就无法胜任企业岗位职务,只能作为带队实习教师到企业观摩。

3.教师挂职锻炼的主动性不高。尽管各高职院校规定了教师挂职锻炼可由学校安排或个人自主联系,而且挂职锻炼期间有不同的津贴补助,甚至挂职锻炼考核优秀的教师还有奖励,但高职院校教师挂职锻炼的主动性仍然不高。原因有很多,身为高职院校教师,压力很多,如教学任务重、职称评审难度大等,而挂职锻炼需要担任企业岗位职务,无异于是到一个陌生领域,又增添了新压力。加之,大多数高职院校更主张在寒暑假进行挂职锻炼,使得原本是教师教学期间压力缓冲释放的时间被新压力所挤占。另外,教师挂职锻炼在评职定级方面并没有明确量化的指标,教师挂职锻炼期间的津贴会因其不在岗而有所降低。因此,高职院校教师挂职锻炼的积极性大打折扣。

4.挂职锻炼教师工作状况难于监管。很多高职院校在“考核管理”方面采取企业考核与学校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而企业考核旨在考核教师挂职锻炼期间是否遵守企业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学校则是不定期检查。也有的院校要求教师签订《专业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协议书》,明确教师在专业技术、实践能力上应达到的具体要求,但学校与企业之间仅仅是合作关系,不具有上下级隶属关系,因此,学校的规定对企业而言不具有执行力,这就使得教师挂职锻炼的过程缺少监管,处于一种悬浮状态。

5.缺少明确、操作力度大的国家政策或法规。挂职锻炼难以深入,也与缺少相关的国家政策或法规有关。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36条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将职业教育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纳入教师队伍建设规划,保证职业教育教师队伍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第37条提及“企业、事业组织应当接纳职业学校教师实习”,但对违规者没有相应条款制约。而与高职院校教师挂职锻炼有关的文件只有《意见》和《纲要》,文件也仅仅提及了安排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提高实践教学能力、鼓励企业接收教师实践等。无论是法规还是文件,对如何进行、如何管理与考核及与评价是何关系等都没有明确说明,这也为高职院校实施挂职锻炼设置了一道无形的障碍。

三、改进高职院校教师挂职锻炼问题的策略

1.国家应出台明确的政策或法规。学校与企业隶属于不同的管理机构,教育行政部门的文件仅对学校有效,而高职院校教师挂职锻炼需要校企双方共同完成,因此需要国家出台对学校、企业都具有约束力的政策或法规,或者对现有《职业教育法》进行修订。如同我国在实施义务教育时,《义务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制定国家政策或法规时,不仅对学校、企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进行明确规定,而且也要对法律责任进行限定。如企业对挂职锻炼教师有严格考核的义务,各级政府对接收挂职锻炼教师的企业有相应的扶助政策等。

2.各高职院校应采取切合本校实际情况的有效措施。各高职院校应重视教师挂职锻炼工作的开展,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和本校实际情况,建立推进教师挂职锻炼的长效机制,制定相关规定,以保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顺利并有实效。如针对能够完成挂职锻炼、顶岗实践或带队实习等不同层级水平任务的挂职锻炼教师,考核赋分不同;对不能胜任挂职锻炼的教师要通过技能大赛、培训进修或规定时间等方式,帮助其提高实践能力;对积极到企业挂职锻炼的教师在津贴分配、评奖评优、职称评聘等方面倾斜;对到企业挂职锻炼缺乏主动性的教师可采取轮训方式等。通过多样化的措施,激发教师挂职锻炼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挂职锻炼工作见到实效。

3.校企要密切合作关系。国家出台政策或法规需要一定时间,各高职院校教师挂职锻炼工作又亟待进行,因此,校企密切合作关系是首要解决之道。基于合作是校企共赢的前提基础,学校可以在合作的前提下,向企业提供更多优惠待遇,如毕业生优先选择、企业人员参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及科技创新项目等。在校企合作关系密切的基础上,保证高职院校教师挂职锻炼工作顺利、优质地实现。

[参考文献]

[1]汪珏.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的意义[J].中国电子商务,2010(10).

教师企业挂职总结范文第3篇

Keywords tourism management; order training mode; teaching staff

1 西京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订单班培养情况简介

西京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结合专科学生人才培养特点和该类专业实践操强的情况,西京学院在2013年采用了校企合作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法先后与喜达屋集团、华住酒店集团、西安景域旅游公司、西安黄河国际旅行社等单位签订订单班培养协议, 西京学院订单班培养模式与传统的订单班模式有一定区别,该订单班没有单独的培养方案,只是在原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加上企业要求的课程。订单班人数不受限制。合作企业选派老师给学生上部分课程,部分企业为优秀的订单班学子设置了奖、助学基金,订单班的学生在校学完理论及实操环节之后,再来到订单合作企业一线岗位进行顶岗实习,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用人成本降低,实现了校企生三方合作共赢,订单式的大学生培养思想让订单班大学生从一入在学就开始有了非常清晰的目标,提高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操技能,熟悉了旅游相关工作岗位的工作流程,学生拿到毕业证时实现由西京学院到用人合作企业的无缝对接。目前,西京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订单班培养模式已经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风大大好转,毕业生也深受合作企业欢迎。西京经过近三年的该培养模式的深入实践探索,教学实践感知,订单班培养方法的运用必须建成一支与之相适应的高水平的老师队伍,老师是该培养方法成功实施的关键和核心。

2 西京学院旅游管理技术系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2.1 招聘加内部提升

西京学院管理技术系旅游管理专业负责人清楚,订单班培养方式必须有合适的老师,所以,近三年西京学院管理技术系就积极在全国范围甚至全球范围内招聘人才。管理技术系旅游管理专业积极从外部招聘和提升一批与订单班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教师,通过内部提升、选聘和兼职三种方法,全力把西京学院管理技术系该专业教师队伍建成一支富有国际视野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全方位师资队伍,大力招聘相关专业副高以上职称的专业老师承担该专业的建设项目,提升老师的职称档次,解决了师资队伍年轻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招聘有国外留学经历的旅游管理专业老师承担旅游管理专业外语口语教学,提升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准,改善师资队伍中国际化水平不高的情况;招聘具有资历丰富的一线企业实践经验的教师负责在校学生旅游管理专业相关实操技能教学,提升师资队伍的实践教学水平,解决师资队伍中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招聘硕士研究生学历及以上教师负责旅游管理专业理论方面教学内容,保证师资队伍的教学质量,巩固师资队伍的基本教学要求;订单式人才培养合作单位的管理人才参与到兼职师资队伍中,提高师资队伍对旅游业发展趋势的分析能力。

2.2 完善的专业教师绩效考核体系

为了提高专业老师授课及实习指导的积极性,西京学院管理技术系优化了绩效考核体系。对老师的工作表现,上课效果,实践能力、科研成果、等方面分别进行了考核。制定了详细的评分标准,分别由学生、合作企业领导、学校领导进行打分,打分的高低直接影响了老师奖金及职称的晋升。该考核体系体现了两个特点:公平和全面。该考核方案的严格执行,大大提高了老师工作的积极性。

2.3 目前管理技术系旅游管理专业师资队伍现状

目前,管理技术系旅游管理现有专兼职教师17人,其中专职教师13人,其中专职教师中副高以上职称教师4人,占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总数31%,中级职称6人,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总数46%,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者12人,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总数93%以上。双师素质教师10人,占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总数80%。从订单企业引进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老师4人,结构如表1:

2.4 ?R到淌?挂职锻炼,培育双师型教师

挂职锻炼是指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业去顶岗工作半年以上,工作岗位必须是公司比较重要的岗位,对挂职老师的理论有一定指导,并且能提高老师的实践能力。教师在企业工作期间不收取合作企业任何报酬,教师待遇仍由学校支付。在合作企业接受职位锻炼的一种任职形式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教师挂职旅游主要集中在订单班合作企业。教师挂职锻炼几种形式如表2:3西京学院管理技术系旅游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所取得的一些成果如表3:

教师企业挂职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其专业教师必须具备“双师”素质,而赴企业实践锻炼是培养教师“双师”素质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提高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和实践教学能力,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实际,从2011年年起,东营职业学院开始推行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制度。

一、高职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的必要性

2011年,东营职业学院被正式列入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真正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进行工学结合的前提与保障就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如何培养真正的“双师”素质教师呢?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是提升教师专业教学能力,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丰富教师专业实践经验的重要举措,是实现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要求。通过参加企业实践锻炼,能促进教师系统地掌握本专业技术流程、专业前沿、行业动态及岗位素质和知识技能要求,不断提高教师生产实践和科技开发能力,引导教师积极主动地为地方企业服务,全面提升职业学院在经济建设过程中的辐射力和带动力,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的主要工作形式

从目前的实践情况来看,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可供选择。

1.企业访问工程师

该形式主要针对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专业带头人和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其顶岗期间的主要工作任务有:一是作为主要完成者,主持或参与企业自主研发的科研项目;二是作为主要完成者,主持或参与为企业生产、经营等服务的校企合作项目;三是通过调查研究,设立并承担企业需要的生产、技术开发和经营管理的实践项目;四是联合开发符合企业人才需求标准的课程或用于学院教学及企业员工培训的项目教材。

2.顶岗锻炼

该形式主要针对各专业没有企业工作经历和实践锻炼经验的中青年教师。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一是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二是熟悉企业相关岗位(工种)职责、操作规范、用人标准及管理制度等具体内容;三是学习所教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四是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和用人标准,不断完善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切实加强学院实践教学环节,提高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3.挂职锻炼

该形式主要针对因需派遣人员。教师在企业等单位挂职,参加挂职单位全过程的生产、技术或管理工作,在进行挂职锻炼,提高自己实践能力的同时,了解企业对科技和人才的需求,了解职业教育和学科专业发展方向,并对挂职单位提供科技服务和专业支持。

三、高职教师下企业锻炼普遍存在的问题

1.教师积极性不高

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的积极性不高,主要有如下两个原因:一是专业教师数量较少,学生人数较多,导致专业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很难抽出时间下企业锻炼;二是实践企业一般需要教师个人联系,而大部分企业不太愿意接受短期实践锻炼的教师。

2.学校管理制度不完善

一些高职院校领导对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的认识不够深刻,使得有些职业院校并没有把实践锻炼纳入教师队伍建设规范化管理范畴;有些学校虽然认识到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的重要性,但缺乏有效的质量监控机制和评价机制,没有真正达到实践锻炼的目的。

四、东营职业学院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的实践

1.完善管理制度

为了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学团队,结合学院骨干院校建设的实际,东营职业学院制定了《东营职业学院专业教师企业实践锻炼管理办法》,主要内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动力机制,提高认识。

一是与职称挂钩。专业教师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需有在任现职期间满六个月的企业实践锻炼经历并考核合格。二是与年终考核挂钩。教师参加企业实践锻炼情况及考核结果,计入本人业务档案,纳入年度工作考核范围,并作为年度考核和津贴发放的重要依据。

(2)严格管理,加强监督。

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必须深入生产、管理或服务一线,严格遵守企业考勤制度。实践锻炼教师因故离岗,须同时向学院所属系部、组织人事处和企业三方以书面形式请假,征得同意后方可离开。

(3)待遇保障。

专业教师在实践锻炼期间的工资、津贴和其他福利待遇与学院在职职工相同,所得企业报酬归个人所有。锻炼期间的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补助费等项目补助按10元/人/天的标准执行。

2.强化监控过程

为确保锻炼效果,学院在以下几个方而进行监控。

下企业锻炼前,各教学单位根据实践锻炼计划,组织教师填写《东营职业学院专业教师企业实践锻炼审批表》,经组织人事处审核后,报学院分管领导审批。学院批准后,各教学单位按计划派出教师到对口行业企业进行实践锻炼。

下企业锻炼期间,组织人事处联合相关部门和各教学单位分组到教师实践锻炼企业进行不定时抽查。对擅自离开实践锻炼岗位或被三次抽查不在岗的教师,一律按旷工处理,并取消其实践锻炼资格及相关待遇。

下企业锻炼后,由组织人事处会同教务处联合各教学单位教师实践锻炼活动指导小组成立考核组,通过听取实践教师述职答辩、查阅手册、日志、照片、录像等有关资料,对教师下企业实践情况和锻炼效果进行考核,并组织填写《东营职业学院专业教师企业实践锻炼考核表》。考核结束后,由教师本人向所在教学单位汇报锻炼情况、演练实践技能、推广锻炼成果,交流心得、传授技艺,加强对本专业教师的校本培训。

总之,职业院校要发展,使学生受企业欢迎,专业教师必须下企业锻炼,学院必须鼓励教师到企业实践,从而提升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最终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教师企业挂职总结范文第5篇

在校企模式探索方面,目前基本都局限于工学结合模式,如校办企业模式、企业命名的订单式培养模式、半工半读模式、顶岗实习模式等。这些合作模式就其功能来讲仅仅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企业的参与热情不是太高,学校老师也基本没有参与,所以没有解决职业教育的根本问题――老师“纸上谈兵”的问题和学生“学无所用”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个职业教育面临的瓶颈问题,需要探索更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模式――产教学研结合模式。

在中国传统的办学模式下,学校和企业一直是不相往来的两个主体。近年来由于产业的蓬勃发展,学校和企业开始偶有来往,但大多停留在学校向企业推销学生的层面上,双方合作交流的意愿都不是很强。也没有什么具体的合作内容。即使有的学校和企业很想合作,但也是苦于无“路”可走。而这个“路”就是校企合作模式之路。

二、校企合作模式的设计构思

学校和企业需要长期走动、需要互相沟通和交流,达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理想效果,所以需要修一条便于双方随时沟通的信息和需求的“高速公路”。这条“路”需要校企双方的当家人首先拿出勇气。敢于付出和探索,精心设计“合作之路”和“沟通之桥”的蓝图,然后还需要全体人员参与校企合作的“架桥”、“铺路”和“护路”工作。只有这样职业教育才有希望,中国的产业兴国才有美好的明天。

模式是一种科学思维和科学操作的方法:科学思维就是“路”的勘察和设计,就是找出校企合作的共赢点和设计可以让校企合作可以顺利进行的科学办法;科学操作就是“合作之路”的施工和“沟通之桥”的架设,也就是组织一套校企合作领导班子,使校企合作的设计蓝图得以顺利实施。而作为设计“合作之路”和“沟通之桥”的学校和企业的领导者首先要在设计层面上长远规划、大胆探索,然后从操作层面上保证校企合作制定的各种计划得以顺利实施。校企合作从本质上来讲对双方都是有利的事情,同时又需要双方投入人力和物力。在设计合作上,作为校方一定要在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和技术改造方面给予支持;作为企业一定要在校方师资技术力量的整体提高、实训教学、课程规划、教学改革、学生就业等诸多方面给予帮助,只有这样,校企合作才不至于成为昙花一现。

笔者所在公司是专门研制生产各种教学设备和开发各种实训配套教材的企业。有大批对汽车维修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但为了解决产品实用性问题,如编写实训指导书等,也需要学校老师的参与合作,同样校方需要锻炼老师和改革课堂教学,所以和学校进行深层次的产教学研校企合作就会使双方都受益。在双方合作设计“沟通之路”和“合作之桥”的过程中,笔者和校方负责校企合作主管领导每学期在一起探讨如何从各个层面来保证校企合作顺利进行的所有问题。如在和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及广东省科贸技工学校的合作中,校企双方就提出了“八有八定”口号:“八有”口号是指有领导、有架构、有任务、有责任、有经费、有考核、有反馈、有激励;“八定”是定人选、定岗位、定职责、定目标、定时间、定制度、定内容。同时为了让校企合作双方切实得到校企合作带来的互惠双赢,利用各自的优势互相帮助对方,同时提出了“四个面向”,即面向企业降低成本,面向企业提高技术,面向学校培训师资,面向学校改革课程。

三、校企合作模式的执行

1、架设校企合作之“沟通之桥”

模式建设的科学思路解决了,还要解决模式的科学操作问题。在校企合作的模式建设上,首先确保“有领导”,校企合作领导层的首要目标和任务是架设通向双方的“桥梁”――人事架构建设。有领导和有架构是保证校企合作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而要把校企合作架构建立起来,就必须让校企合作双方互相挂职并保证应有的待遇。

笔者所在公司和广东省科贸技工学校仅一墙之隔,地理优势让双方紧紧走到一起。在与该校的合作中,采用的办法就是公司和学校的上层、中层、下层都相互挂职。挂职的目的是让校企合作双方互相熟悉对方,了解双方的需求并能够及时沟通。从上层,公司总经理担任校方的教学副校长,学校的校长担任公司的副总经理。挂职就要肩负起应有的责任,所以校企上层不仅要领导好校企合作的参与人员,还要完成前面所述“八定”工作任务,每月开一次校企合作检讨会。从中层,公司的技术和生产经理和校方的教务和教研室负责人也互相挂职,如公司的技术部经理任校方的教务处副主任,校方的教务处主任任公司的技术部副经理,公司的技术开发骨干任对校方的教研室副主任,校方的教研室主任担任公司的技术骨干助手。从下层,校方的任课老师和公司的班、组长也同时参与,每周双方挂职人员轮流开展教学交流和技术研讨,校方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和生产管理,企业参与校方的课程建设指导。

有了校企合作的领导班子和相互挂职,校企合作的“沟通之桥”才算架设好了,铺“合作之路”的准备工作才算完成了。这样,有了校企相互挂职的人事架构,信息沟通的“车辆”就可以畅通无阻的往返于校企合作双方,合作共赢、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战略蓝图才可以得以实现。

2、铺好校企合作之“合作之路”

修好了校企合作的“沟通之桥”后,还要铺好校企合作的“合作之路”。铺“合作之路”的过程就是把规划好和设计好的事情付诸实施,作为校企合作的双方需要投入人力和物力来真刀真枪的实干,把规划好的铺“路基”任务完成,完成制定的目标。

在校企合作铺“路基”的过程中。公司和广东省科贸技工学校的合作实践中,校企合作双方主体铺“路基”做法就是拿出一定的经费支持活动开支和奖励取得成绩的参与人员。而校企合作的执行和操作人员就要在“四个面向”的框架下解决实际问题。有了经费和目标,校企合作的“合作之路”就变得容易修了。修好“合作之路”后,学校面临的课程建设、专业教学、师资培训、学生就业有了企业的参与就迎刃而解了。企业面临的降低成本、人才培养和技术公关也变得省心省力了。从公司和广东省科贸技工学校的合作实践来看,校企合作使双方切实得到了实惠,也得到全面提高。

3、护好校企合作之“路”和“桥”

校企合作的“沟通之桥”和“合作之路”建好了,护“路”和固“桥”的工作也要长期开展,不能虎头蛇尾玩―下概念,而要让信息沟通的小车长期在“路”和“桥”通行,就需要定期进行反馈和监督。在这方面,我们的做法就是制定岗位责任制、激励机制和反馈机制,校企高层每学期开一次总结大会,每月开一次全体会议,中层每星期开一次工作会议,定期检讨校企合作的成果和不足,定期提出改善的目标和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