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幻创新作文

科幻创新作文

科幻创新作文

科幻创新作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美术;新天地;科幻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053-01

科幻画是小学生描绘科学幻想的艺术新天地,在小学阶段作为小学生科学幻想的启蒙教育,不仅能够提升小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更能够为小学生插上科学艺术的翅膀,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持。作为小学美术教育的新天地,科学幻想画在创作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但是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小学生科幻画的创作水准也会得到显著的提高。

一、小学美术教育中科幻画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定义不明,概念不清晰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很多学生对科幻画感到很陌生,主要表现在不知道什么是科幻画,或者是对科幻画的理解比较狭义,从侧面显现出他们对自然科学的理解较为片面。正是由于他们思维的局限性,所创作出的作品大同小异,很多画是在其他科幻画的基础上进行创作的,所以作品内容大都存在雷同的现象,这并不利于学生的思考和创新。科幻画的教育并不单单涉及到绘画、艺术等领域,而是一个多元化的艺术教育活动,包括人们对科学、对人文、对自然的一种向往。而现如今很多小学生对科幻画的学习忽略了这一点,单纯地将其作为绘画的一种形式,而未能充分表现出绘画过程中所需的想象力、观察力及创造性思维等,逐渐偏离了科学幻想画创作的初衷,使学生失去了很多有价值的精神培养。

2、题材陈旧、狭隘

小学生在科幻画创作过程中,由于思维的束缚,导致绘画的题材只局限于自己所知道的知识领域,缺少想象和创新的能力。他们大多会根据自己看到过的作品进行模仿和改造,使创作出的作品毫无新意,并且多存在照葫芦画瓢的情况。对于科学幻想画而言,应该是表达学生对未来科学事物的一种想象与向往,但是现阶段很多学生的科幻画还停留在已经存在的事物上面,缺乏一定的超前性,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科幻画的内在价值。甚至有些科幻画在选材上违背科学逻辑,或存在一些政治性错误,这些都是导致科幻画无法达到教学目的的主要原因。

3、不会评判画的好坏

科幻画作为一个特殊的画种,需要创作者具有一定的创新力和前瞻性,在保证绘画语言具有科学依据的基础上,需要符合科学逻辑。现阶段很多小学生的判断能力有限,对于科幻画作品质量的好坏没有一个科学的评判标准和能力,因此很多创作作品可能很新颖、色彩很饱满,但是不符合科学依据,也就只能算作是一幅很好的儿童画作品。只有将科学和绘画相结合,才能创作出优秀的科幻画作品,因此在美术教学中需要将这些绘画标准潜移默化地教授给学生,才能帮助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向优秀科幻画的方向努力。

二、提升小学生科幻画创作的有效途径

1、在欣赏中激发

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让学生欣赏科学幻想作品,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和学习兴趣。在观察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渐了解和认识科幻画的特性,并让学生明白科学与神话的区别,以此来区分科幻画与其他以神话故事为题材的绘画,使学生的创作更加具有科学性与前瞻性。可以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为学生分析科幻画的创作特点和需要注意的事项,让学生的创作不只停留在模仿阶段,而是应该有自己的思维和想法,才能帮助学生打开思维的大门。

2、在生活中选题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所有的素材均来源于生活,科幻画也不例外,可以通过观察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联想,也可以针对生活中存在的困难或问题,提出科学的解决方案,然后再将这些想法跃然纸上,通过绘画表达出自己的所见所想,是创造科幻画的必经之路。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带领学生参加一些科学小实验、参观科技博物馆,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创作,拓展学生科幻画创作的主题和内容。并在这些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进行绘画选题,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创作的灵感。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从生活中质疑,面对一些难题和困难时,要勇于提出见解,从而形成更加科学化的绘画选题。

3、在讨论中定案

当学生对科幻画选题有了自己的方向时,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能够交流探讨的环境,让学生将自己的创作想法表达出来,通过同学间的相互交流,可以帮助学生逐渐完善和改进自己的方案。同时,也让其他学生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拓展自己的思维。

4、在操作中表现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设置教学情境的方式,让学生在科学的氛围中发挥想象,领略到美术学科的魅力。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构建符合他们年龄特征和性格特点的情景模式,使学生能够在欣赏作品或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幻画的创作中来,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参与性,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升学生对科幻画创作的兴趣。

5、在评价中提升

科幻创新作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儿童?科幻画?创作

少儿科幻画,是真实反映孩子童心的一种艺术形式,是孩子从未来的角度对周围世界作出最直接,最朴素,也最深刻的一种艺术表现。在许多人的认识中,总以为科幻画创作就是要不着边际地随意幻想,方可产生好作品。然而,事实证明,幻想虽然是对未来的畅想,但应扎根于现实,着眼于当下。科幻与现实,并不矛盾,现实是科幻创作的源泉。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运用 “应时性”原理,不失为指导少儿科幻画创作的一种好方法。教学的“应时性”的内容及其丰富,它的“时”大概包含了四个方面——时事、时令、时尚、时机。即教师要善于发现新事物、新时尚、新热点,通过寻找新的内容、角度、方法、思路,拓宽学生的创作思路,指导学生 “像科学家那样探索大自然”,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去发现、创作科学幻想画。

一、 应时令:顺应自然的节拍

“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这是唐朝大诗人韩愈的名句。鸟鸣,雷鸣,虫鸣,风鸣是各个季节的表象。在少儿科幻画创作中,教师除了紧紧抓住季节特点外,还可以与各种节日、纪念日相结合,如国庆节、元宵节、妇女节、全国助残日等,根据这些节日特点挑选创作素材,引导学生用科幻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如韩笑同学平时就是一个环保小卫士,在 “六·五”世界环境日创作了《水乡“清道夫”》,荣获25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学幻想绘画比赛一等奖。林枳同学特别体贴父母,在“三八”妇女节到来之际,创作了《一转多能》(图一)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希望工程师能设计制作一架多功能低碳动力能源机,让妈妈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把脚踏的力量转换成源源不断的能源,让电饭煲自动烧饭、热水气自动加热……小作者奇特的想象,大胆的构思,充满童趣的画笔,使我们沉浸于浓浓的爱意之中,构建了一个以母爱为主题的新视角。

二、应时尚:把握生活的脉搏

时尚包罗万象,它的触角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前一段时间学生非常流行看科幻小说,比如《哈利波特》这本书,由于神奇而富有幻想,71.98%的学生都看过,并且非常喜欢看,这就是时尚。我校一名四年级的小学生说:“现在我就爱看那些科幻的书籍、电影或动画片,如《变形金刚》、《蜘蛛侠》等,这些未来世界的战争,看了非常刺激!我真想变成一个未来的战士,用先进的武器和侵略地球的外星人开战。”

可见,现今的学生思想活跃,喜欢新鲜事物,崇尚创新,追逐时尚,这也给科幻画的创作提供了一种思路。作为美术老师,要时刻了解学生中流行什么?喜欢什么?关注什么?并巧妙地运用时尚,让学生创作出富有现代特色的科幻画佳作。

如CG,是英语“电脑图形设计”的简称。创作前,我们先引导同学们欣赏贺传荣创作的《大地》(图二)。贺传荣凭借其独特的想象,以大地为主题,运用电脑和各种电脑软件,将油画、版画、动漫、插图、摄影等各种视觉形式融为一体,具有极强的视觉表现空间。孩子们被深深地震憾了:科幻离生活并不遥远,那些冷冰冰的机械与艺术,竟然可以如此完美的结合在一起!紧接着,又欣赏了一些青年学生的电脑图形设计作品。这些作品使孩子们重新审视了来自他们身边的物体价值。孩子们的眼睛亮了,随之而来的创作热情也极为高涨。在教师的指导下,创作出了不少作品(图三)。这些科幻作品虽不成熟,但充满鲜活的想象,展现出学生对传统视觉文化的解构和当代多元化视觉表达形式的探索,有的甚至可以和大学生的设计相媲美。

三、应时机:贴近儿童的心灵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拉菲尔画了一幅玛利亚抱着圣子耶稣的画像,可是在正下方有一大片空白,正在想该补些什么.这时他从画室窗口看到附近面包店窗口有两个孩子,一个稍大的孩子托腮,仰望云天,在跟弟弟说着什么,稍小的孩子头靠在两臂上,也望着天空,在听他哥哥说话.拉菲尔觉得很美,就把他们画在画的下方,再加上翅膀,就成了两个天使。可见,时机是个很神奇的东西 。 每个孩子天生都是画家,都有丰富的想象力。因此,教师要抓住时机让孩子们走近他们眼中神秘的科幻画。

首先,当孩子们对天文、地质、海洋、环境、纳米技术、基因工程等有了一定的关注后,教师一定要重视这“星星之火”,引导学生对已了解的信息进行进一步的想象、构思和创作。如利用基因工程的科学原理展开联想:将蚂蚁体内注入大象基因,变成人一样大小的巨型蚂蚁,但蚂蚁仍旧保持原有的团结、分工合作的生活习性,组成了一支强大的“庄稼能手”队伍,这就是科幻画《转基因蚂蚁》的来历。其次,孩子们平时学习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不顺手”、“不舒服”“不方便”的地方,作为美术老师,切不可掉以轻心,此时,正是引导孩子们创作的好时机!让孩子们动一动脑,把这些小事物变成“顺手的”、 “舒服的”“方便的”新事物,并用绘画的手法表现出来,一幅科幻画就诞生了。例如:《书包背我去上学》,就是将寻常主题《我背书包去上学》进行逆向思维,想象新型的书包。

此外,学校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我们在校园里的走廊上布置少儿科幻画作品,利用楼道、宣传窗、等展示各类科幻画,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对科幻画产生兴趣,这对创作科幻画也有一定的好处。

四、应时事:面向时代的发展

科学幻想相对于童话来说难度要大一些,主要是科学幻想不仅要敢于想象,还要讲究科学性。这就要求学生平时要多了解科学知识,多读科技书籍,还要经常关心最新的科学发展动态。教师要引导学生时刻关注时事,关注社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思考社会热点难点:比如如何让地球产生绿色的环保能源,怎样改善日渐被污染的自然环境……鼓励学生采用“更科学”、“更现代化”、“更理想”的标准去大胆质疑:如何使人类免受台风袭击?如何让人类不再受地震的蹂躏?如何让人类在突发的灾难中生命不再受到危害……这些问题的背后就包含了丰富的科技含量,可以激发学生的科幻意识。如:宋佳颖同学在看了我国青海玉树7.1级大地震中那么多人被压在废墟下的惨不忍睹的画面后,开动脑筋,创作了《弹力屋》,以表达自己对各地大地震的关心与关注;而庞晶莹同学的作品《我想我们赢》(图五),则是根据自己多次从电视里看到的上海“11.15”事件给人们带来严重灾难的新闻后所创作的。

通过几年来的应时性教学实践,我们为孩子们成功地架起了通向科幻画创作的彩虹桥。教学的应时性与常规性,就是珠子与线的关系,在开展 “应时性”教学时,也要注重应时教育与长效教育紧密结合,注重应时内容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相一致,学会选择恰当的方式方法,学会寻找切入点,合理运用。总之,运用好教学的应时性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需要教师将书本理论知识联系生活实际,用心去准备,精心去实施,使教师具有人有我优、人新我变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王大根?《论视觉文化时代的美术教育》载于《清华美术·卷3》?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出版?第118—124页

科幻创新作文范文第3篇

李健:呵呵,过奖了。我爱探索,不爱考试。爱看书,也爱影视。爱喧嚣,更爱宁静。爱描绘科幻,也爱涂鸦现实。我长相普通,每天都有和我类似的面孔跟大家擦肩而过。我现在的作品水平还不高,但我是一名骨灰级科幻迷,也是追赶科幻大神们脚步的小兵。Hello,大家好,我就是李健,李健就是我。

新科幻:很荣幸你的处女作能发表在我们杂志上,可以谈谈你的创作缘起吗?又是什么促使你开始写科幻小说的?

李健:在当今这个稍显浮躁的社会里,我总觉得按部就班的生活无法体现自己的价值,就想做一些特殊的事情。写小说是儿时的梦想,一直蛰伏在心底,时不时蹦出来叨扰我一下,但是一直没有尝试,直到最近一年才真正决定写些东西。当有一定的成果后,就有了推动自己往下走的动力,可能这个东西跟爱好和理想有关吧。

新科幻:每篇文章都有它的创作源头和灵感来源,正如之前的《寻迹者》是你做了个无线跌落的梦,大半夜醒来就再也睡不着了,索性把它记录在手机上,之后就写出了那个开头,接着就有了后来的文章。《概率事件》这篇文章是不是也和梦有关系呢?

李健:哈哈,怪哉,让你给猜中了!那段时间我被老师布置的分析数据任务课题搅得头昏脑胀,就是文中所谓的“亚谐超偕共振分析曲线”,汗一个……头痛之余决定睡觉,结果做了乱七八糟的怪梦,仔细回想一下觉得不错,值得记录下来,于是就诞生了这个故事。

新科幻:读完这篇文章我们会发现,文章中出现了不少科学术语,但并没有应用什么具体的科学原理,与卡米星人的后两次的胜利也只能说明人类的狡猾,科幻点子跟飞氘的《举棋不定》很相似,人类不是靠技能取胜,而是利用对方思维的漏洞。用“心理暗示”去投机,最复杂的东西其实也最简单!为什么会想到用这样的方式来展开剧情呢?是从悬疑片和侦探片中借鉴来的吗?

李健:实际上是因为自己的能力有限,本意是想写硬科幻的,但越往后写越发现实在是“硬”不起来,于是干脆就投机取巧。不过我也会努力完善自己,让自己笔下的剧情和道具更加丰富多彩起来,多加一些硬科幻元素。不过话说回来,我还是很喜欢那些投机取巧的小聪明的,毕竟那种瞬间灵光一现非常炫目,大智慧可以从这些小聪明中得以体现。

新科幻:读罢你发表在我们杂志上的三篇文章,我们会发现一个规律,相比其他作家的科幻作品,你文章中的注释相对比较多,不知道这是专业习惯还是个人爱好?好多读者和我一样有同感,求解释。

李健:这个……唯恐大家看不明白吧,另外还真是一个专业习惯,平时经常编写论文,少不了添加各种注释,写小说的时候不自觉的就习惯成自然,想尽量做到详尽注解,这当然是个毛病,以后我会少些晦涩的术语。诸位还请见谅,见谅。

新科幻:虽然你是纯工科男,但从你的日志、文章以及许多好友的评价中,我们发现你的文笔很细腻,也算是工科男里的另类,你是怎么培养这种文学素养的?八卦一下,你的内心也这么细腻吗?从你的日志中我们可以发现你对陶渊明的诗歌、金庸的小说、历史、地理方面都有研究,知识面挺广,这对于一个工科男很难得,这是从小到大的个人爱好还是后来逐渐培养的?这些对你的创作有什么作用?

李健:文学素养四个字实在担当不起啊!我大多数时候都是抱着玩票儿的心态去探索各种东西的,纯属闲暇时间的个人爱好,不过有些东西往深里刨刨还真有意思,权且当个乐子。凡事都是日积月累的,也不用专门培养,喜欢什么就看什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创作的作用,呵呵,我说不好,那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如果不用在创作上,我也不知道具体有啥作用,不知不觉就给用上了。

新科幻:据我所知,你是大刘的忠实粉丝,很早就开始看他的《朝闻道》,他的作品你几乎都悉数尽览了,《三体》肯定更不会错过。近来“《三体》改编到什么程度能接受”这个话题在豆瓣被吵得很热,也来说说你的看法吧?

李健:唐缺评价刘慈欣的《三体》系列是中国科幻的丰碑之作,直接把中国其他的科幻长篇碾得渣儿都不剩。这话虽然有点夸张,不过也有一定道理。

一部著作出现同人作品,说明该著作的世界观已经被读者们广泛接受,这是一件好事。不过大刘也说过,宝树的《三体X》把一些他本来想写的东西给写了出来,让他没办法再往下动笔,这样就不好了。

个人看法是,如果能够应用三体的世界观(或者应该说是宇宙观)提高一些青年作者的想象力,让科幻群体诞生出更多好故事,那么这是非常值得鼓励的。改编的形式、程度不拘一格,天马行空又何妨,只要不是那种无病、空洞无物的跟风就行。

新科幻:哪位科幻大师、哪部作品是你的科幻启蒙呢?你个人认为,一部好的科幻作品必须具备哪些元素?

李健:郑渊洁的作品看得比较多。《舒克贝塔历险记》里面,五角飞碟神马的科幻道具让人叹为观止啊!还有《机器猴传奇》《门》系列……我七八岁时就捧着这些童话读本发各种感慨。

后来接触的印象最深的一本科幻小说是埃德加·赖斯·巴勒斯的《火星公主》。现在回想起来,里面的人名几乎全部都记不得了,可是科幻元素依然记得很清楚,比如射程可以达到二百千米的火星步枪、弹头爆炸的镭芯弹、为火星提供大气的泵房……小说是典型的软科幻,主人公莫名其妙穿越到火星,经历一场场西部风格的决斗,冲破阻挠的爱情等等。

其实我看的东西非常杂,除了科幻之外,现实文学、武侠、奇幻、侦探悬疑都看过一些。科幻小说从根子上来说,毕竟还是属于故事的一类,一部好的科幻作品,首先应该把故事讲好、讲圆,跌宕起伏、错落有致、抓人眼球,再高层次些的要求就是文笔优雅,思想深邃,让读者内心产生共鸣。三个境界逐层递增,感觉其他类型的作品也都差不多吧。

新科幻:从你的前两篇文章中,我们能找到好多电影的影子,你觉得你的创作受电影作品的影响吗?哪部影片对你的创作或者生活影响最大?如果中国拍科幻影片的话,你最希望拍什么样子的?

李健:我觉得是詹姆斯·卡梅隆的《终结者》系列对我影响最大吧,小时候看的时候就被震撼了,钢筋铁骨的机器人与液态金属人大战,简直超越了想象力的极限。施瓦辛格大叔眼中那一道红光闪烁,就是挥之不去的梦魇。只可惜后来的3和4却越拍越衰了。当然《异形》系列我也非常喜欢,对各种恐怖元素的应用恰到好处。《超时空接触》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还有很多在这就不赘述了。那些电影给了我幼年时期非常多的科幻启蒙,与科幻文学一起,为我铺就了奔向科幻殿堂的阶梯。

说到中国科幻电影,先为目前悲催的现状长叹一口气。近年来中国科幻电影作品少得可怜,质量更是……令人发指啊。不过想想科幻片是最烧钱的,美国人愿意砸钱来拍科幻,《阿凡达》一部片子的投入抵得过国产影片一年总票房,特效水平差距自然可想而知。更何况大家都被外国科幻给“惯坏”了,吃白面大馒头吃得好好的,这会儿塞过来一个红薯面窝窝头,谁咽得下去啊?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科技的进步,这点我们差得还太远,慢慢来吧,等个五年十年,或许能小有成就。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现在倒是可以拍一些软科幻的作品,从商业角度而言,类似于《时光旅行者的妻子》这样的作品更贴近中国的市场吧。

新科幻:你本科和研究生都是学的机械工程,这个专业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机器人,而你也比较喜欢机器人题材的电影,不知道是否会考虑用你的专业知识,写一些关于机器人的科幻小说呢?

李健:我的专业是机械工程,不过由于导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物理和数学的缘故,我经常跟着做机械构件的振动分析,跟机器人的研究不是一个方向,所以谈不上很专业。当然我对机器人有非常浓厚的兴趣,钟爱“机器人三定律”方面的科幻影视作品。虽然目前没有这方面的写作计划,但当灵感迸发的时候,创作欲是挡不住的。

新科幻:好多年轻科幻作家都是在学校期间开始创作,一旦毕业后开始工作就会因为各种原因终止创作。你毕业之后还会一直坚持创作吗?你觉得会因为生活琐事而放弃写科幻小说吗?

李健:把科幻写作当做一个谋生的手段,在中国是不现实的,就连大刘也说过写科幻的收入真的非常微薄。可是如果把科幻写作当成一项人生的乐趣,或是一种理想,就有一直坚持下去的动力了。

虽然马上就要毕业了,我相信自己今后会在科幻道路上坚持走下去,并且希望自己能够写出更多优秀的作品。许多年后,人们读到我的作品的时候依然会对其有所感触,那将是我最欣慰的。

新科幻:在采访中你曾提到还没完成你今年的目标,方便透露一下你今年的目标是什么吗(创作和生活方面都可以,爱情方面更好哈)?

李健:首先得感谢《新科幻》给我提供了一个发表作品的好平台,我之前计划在2012年这一年里发十万字到实体杂志上面,《新科幻》让我实现了这个数字的一大半,不过现在只剩下两个多月了,而且近期写的作品屡投不中,“鸭梨”巨大。看来我必须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了,希望能在最后关头来个质的飞跃,尽快实现目标吧。

科幻创新作文范文第4篇

英文名称:

主管单位:福建人民出版社

主办单位:福建人民出版社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福建省福州市

种:中文

本:16开

国际刊号:1673-0011

国内刊号:35-1277/N

邮发代号:34-37

发行范围:

创刊时间:2005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科幻创新作文范文第5篇

当伦敦赛场上中美之间再次“G2对话”时,也别忽略了生于美利坚的另一种“奥运会”——头脑奥林匹克大赛(OM大赛)。如今,每年5月,都会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近万名青少年(5~22岁)直接参与其总决赛。早在1987年,中国就把它引进了,已逐渐成为除美国以外参赛人数最多的国家。

用一个口杯,一根直尺,一张白纸,一个气球,一根橡皮筋,能否设计3种以上的实验装置,证明空气是有质量的?一张报纸有多少种用途?不用手能否将乒乓球发射出去?一摞A4纸能搭多高?请表演一个原创的幽默剧……这些都是比赛项目,但绝不要求所谓“正确答案:更无须“唯一答案:甚至纵容”古怪、愚蠢甚至疯狂的答案:因为比赛比的是创造力,而有了创新思维还不行,还得亲自动手把“想的”做出来,值得注意的是,这还不算完,还需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动作表现出来。在OM中,每一道赛题的完成必须是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科学与艺术同竞技。今年带领上海向明中学获得“可选择结构”赛项高中组冠军的李剑老师介绍说,参加OM比赛,仅仅靠灌知识、提高科学素养是不够的,艺术、人文、应变能力、沟通技巧,甚至语言、动作、思想的表现力、感染力等都要同步提升。他以“制作一辆有人类情感的小车”的考题为例,“这要求孩子的想象力,不仅局限于科学知识,还得富有人文关怀与艺术素质,能融会贯通感染人、鼓舞人。”

OM还特别强调团队合作,“个人再完美,也只是一滴水,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会永不干涸。”参赛的每一位队员都要尽力克服自己的困难,为团队贡献各自的力量。老师说,为参赛OM而进行的训练过程中,孩子们的思考方法和行为习惯都发生了很大改变,明白了如何与周围人相互配合完成共同目标,懂得怎样把散漫的念头变成创新火花,无论在竞赛时还是学业中均努力做到更好。

看到一个报道,今年在美国OM决赛中获得冠军的中国选手中,有不少还是“科幻迷”。可他们谈及科幻片,则“遗憾国产的几乎没有”,或“太老太傻”。

今年另一则有关科幻的报道立刻引起热议而成为一大“新闻”:主流文学最权威杂志《人民文学》34年后再次刊登科幻小说——刘慈欣的作品。而网上早就有曰:没看过“刘慈欣”的算“OUT”。

据说某日,山西娘子关发电站计算机工程师刘慈欣的一位同事对他说,自己在网上看到有个写科幻的人很火,“他居然和你同名,也叫‘刘慈欣’……”殊不知,此刘慈欣便是那“很火”的多次蝉联中国科幻文学创作最高奖项“银河奖”、被专家称为“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提升到了世界水平”的国内科幻文学的领军人物、众科幻迷心目中的“大师”。

而刘慈欣的“低调”,除了性格使然和避免引起“搞副业”之嫌外,或许也与科幻文学在中国的尴尬地位有关。一回,他与山西作协的人出国,一位主流文学出身的老作家事先叮嘱:“千万别跟人说你是写科幻的。”而研究专著《科幻文学论纲》的第一章标题是“作为下等文学的科幻小说”。

国内科幻文学要真正摆脱“尴尬”局面,既需更多名家佳作,也要有完善的产业链。事实上,科幻在中国的“市场”很大,一批国外科幻小说畅销、常销和长销;从改革开放初期最早引进的、一度令“万人空巷”的系列剧《大西洋底来的人》,到分别狂揽13亿和5亿多进票房的《阿凡达》和《盗梦空间》;诞生于1902年的科幻片开山之作《月球旅行记》彩色修复版在今年上海电影节期间一票难求,便都是明证。布鲁斯·威利斯主演的科幻大片《环形使者》邀中国演员许晴参演;号称“欧洲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科幻史诗”《云图》则在集合了奥斯卡影帝汤姆·汉克斯、影后哈莉·贝瑞、苏珊·萨兰登的同时不忘中国一线明星——选中周迅。很显然,这些都是为了巴结中国观众,讨好中国市场,但也说明他们看到中国有着大批的科幻“知音”。

相关期刊更多

新科幻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新科幻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世界科幻博览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福建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