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数学竞赛

高中数学竞赛

高中数学竞赛

高中数学竞赛范文第1篇

一、培养高中生数学竞赛解题思维的意义

研究高中数学竞赛解题思维和命题解析在当前教育环境中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高中数学竞赛水平虽然在不断发展,但却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数学竞赛的特点.因此,部分学生对其抱有畏惧心理,为促使这一现状得到更好的改变,教育部门有必要改善现有教学手段,充分研究高中数学竞赛的解题思维和命题解析,确保高中数学教育的协调性发展.在学生解题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更要有效提高其概括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将抽象概念转化成便于自身理解的思维方式,通过理论知识和概括能力的有机结合,进一步促进学生分析理解问题能力的提高.另外,高中数学竞赛解题能力的提升,少不了扎实理论基础的指导,再根据数学竞赛特点深入的解决问题,进而培养高中生解决数学竞赛问题的能力,从根本上消除学生畏惧数学竞赛的心理.由此可见,培养高中生数学竞赛解题思维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中数学竞赛解题思维和命题解析的策略

1.解题思维策略――局部思维

(1)分解为局部

由于综合性复杂题目常不能直接求解,而将问题分为若干部分,通过解决局部而解决整体问题.但要注意局部问题间可能存在独立性,或层层递进的,因此,在解决各个局部问题时,要妥善处理其关系,认真地进行分析才能保证解题思维方向更正确.例第41届IMO试题中的题目:设正实数为a,b,c,并满足abc=1.证明(a-1+1b)(b-1+1c)(c-1+1a)≤1 (*).通过问题条件分析可知所求的三个形式相同代数式乘积值要≤1,根据条件abc=1,由此视整个代数式求证结果小于等于abc.不过,直接证明该题十分麻烦并不易获得结果,所以,需要调整思维方向从局部入手解题.按照题意可以假设(*)式左边的三个乘式(a-1+1b)、(b-1+1c)、(c-1+1a)都是非负数.因为,如果(a-1+1b)0,(c-1+1a)=c+1a(1-a-1b)+1ab>0.所以上述三个乘式中只有一个负数,(*)式才能成立.但通过三个乘式相乘求证显然很麻烦,由此考虑先计算出两个乘式的积:

(b-1+1c)(c-1+1a)=1c(bc-c+1)(c-1+bc)=1c[(bc)2-(c-1)2]≤1c(bc)2=b2c,

即(b-1+1c)(c-1+1a)≤b2c.

同理(a-1+1b)(b-1+1c≤a2b,

(a-1+1b)(c-1+1a)≤c2a.

通过局部分解法可知三个乘式都为非负数,这时再将三个不等式左右分别相乘,就能得出最终结论.

(2)调整局部法

所谓局部调整就是指对条件与结论之间异同的分析,不断调整组成问题的各部分,进而降低问题目标状态和初始状态之间的差异,最终实现问题的解答.例如第十五届全俄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题目:在1,2,3,…,1989各个数字前添加“+、-”,从而促使所有代数的和为最小非负数,并写出整个算式.首要考虑的是将“+”添加到各个数字前,计算出1+2+…+1989=995×1989的结果为奇数.那么,考虑将不同符号添加到各个数字前的一般情况,只有调整若干个“+”为“-”即可.但介于a+b和a-b的奇偶性相同,因此,每次调整后代数和的奇偶性不会改变,即总和始终为奇数.而1为最小奇数,在有限次的调整后要进一步检查其运算结果是否为1.由于不断的调整最终得出计算式为:1+(2-3-4+5)+(6-7-8+9)+…+(1986-1987-1988+1989)=1,其最小值为1.实质上,这类题型就是通过不断变化调整的过程,深入挖掘题目中不变性质的隐藏条件进行解决的.

2.命题解析策略――演绎深化

所谓演绎深化即从一般正确的基本问题出发,通过逻辑推理逐步来演绎深化数学竞赛的命题.与传统解题策略相反,演绎深化策略借助逻辑推理,从基本公式、定理、图形、问题等出发,由浅到深的逐步演绎深化出另一个新的问题.很多数学解题方法技巧如数形结合、联想类比等都可以从相反方向应用到演绎深化命题之中.

高中数学竞赛范文第2篇

(重庆师范大学刘凯年教授供题)

如图1,给定凸四边形ABCD,∠B+∠D

[A][D][P][C][O][E][B]

图1

(Ⅰ)求证:当f(P)达到最小值时,P,A,B,C四点共圆;

(Ⅱ)设E是ABC外接圆O的上一点,满足:=,=-1,∠ECB=∠ECA,又DA,DC是O的切线,AC=,求f(P)的最小值.

解析:解法1,(Ⅰ)如图1,由托勒密不等式,对平面上的任意点P,有

PA・BC+PC・AB≥PB・AC.

因此f(P)=PA・BC+PC・AB+PD・CA≥PB・CA+PD・CA=(PB+PD)・CA.

因为上面不等式当且仅当P,A,B,C顺次共圆时取等号,因此当且仅当P在ABC的外接圆且在上时,f(P)=(PB+PD)・CA. 又因PB+PD≥BD,此不等式当且仅当B,P,D共线且P在BD上时取等号. 因此当且仅当P为ABC的外接圆与BD的交点时,f(P)取最小值f(P)min=AC・BD.

故当f(P)取最小值时,P,A,B,C四点共圆.

(Ⅱ)记∠ECB=α,则∠ECA=2α,由正弦定理有==,从而sin3α=2sin2α,即(3sinα-4sin3α)=4sinαcosα,所以

3-4(1-cos2α)-4cosα=0,整理得4cos2α-4cosα-=0,解得cosα=或cosα=-(舍去),故α=30°,∠ACE=60°. 由已知=-1=,有sin(∠EAC-30°)=(-1)sin∠EAC,即sin∠EAC-cos∠EAC=(-1)sin∠EAC,

整理得

sin∠EAC=cos∠EAC,

故tan∠EAC==2+,可得∠EAC=75°,

从而∠E=45°,∠DAC=∠DCA=∠E=45°,AD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因AC=,则CD=1.

又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故BC=,BD2=1+2-2・1・・cos135°=5,BD=.

故f(P)min=BD・AC=・=.

解法2,(Ⅰ)引进复平面,仍用A,B,C等代表A,B,C所对应的复数.

由三角形不等式,对于复数z,z,有

(1)式取等号的条件是

复数(A-P)(C-B)与(C-P)(B-A)同向,故存在实数λ>0,使得

(A-P)(C-B)=λ(C-P)(B-A),

=λ,

向量旋转到所成的角等于旋转到所成的角,

从而P,A,B,C四点共圆.

(2)式取等号的条件显然为B,P,D共线且P在BD上.

故当f(P)取最小值时,P点在ABC之外接圆上,P,A,B,C四点共圆.

(Ⅱ)由(Ⅰ)知f(P)min=BD・AC.

以下同解法1.

二、(本题满分50分)

(西南大学 唐春雷教授供题)

设f(x)是周期函数,T和1是f(x)的周期且0

(Ⅰ)若T为有理数,则存在素数p,使是f(x)的周期;

(Ⅱ)若T为无理数,则存在各项均为无理数的数列{an}满足1>an>an+1>0(n=1,2,…),且每个an(n=1,2,…)都是f(x)的周期.

证明:(Ⅰ)若T是有理数,则存在正整数m,n使得T=且(m,n)=1,从而存在整数a,b,使得

ma+nb=1.

于是

==a+bT=a・1+b・T

是f(x)的周期.

又因0

设p是m的素因子,

则m=pm′,m′∈N∗,从而

=m′・

是f(x)的周期.

(Ⅱ)若T是无理数,令

a1=1-

T,

则0

由数学归纳法易知an均为无理数且0

因此{an}是递减数列.

最后证每个an是f(x)的周期. 事实上,因1和T是f(x)的周期,故a1=1-

T亦是f(x)的周期. 假设ak是f(x)的周期,则ak+1=1-

ak也是f(x)的周期. 由数学归纳法,已证得an均是f(x)的周期.

三、(本题满分50分)

(西南大学 李扬荣教授供题)

设ak>0,k=1,2,…,2008. 证明:当且仅当ak>1时,存在数列{xn}满足以下条件:

()0=x0

()xn存在;

()xn-xn-1=akxn+k-ak+1xn+k,n=1,2,3,….

证明:必要性. 假设存在{xn}满足(),(),(iii). 注意到()中式子可化为

xn-xn-1=ak(xn+k-xn+k-1),n∈N∗,

其中x0=0.

将上式从第1项加到第n项,并注意由x0=0得

xn=a1(xn+1-x1)+a2(xn+2-x2)+…+a2008(xn+2008-x2008).

由()可设b=xn,将上式取极限得

b=a1(b-x1)+a2(b-x2)+…+a2008(b-x2008)=b・ak-(a1x1+a2x2+…+a2008x2008)

因此ak>1.

充分性. 假设ak>1.

定义多项式函数如下,

f(s)=-1+aksk,s∈[0,1],

则f(s)在[0,1]上是递增函数,且

f(0)=-1<0,f(1)=-1+ak>0.

因此方程f(s)=0在[0,1]内有唯一的根s=s0,且0

下取数列{xn}为xn=s,n=1,2,…,{xn}明显地满足题设条件(),且

xn=s=.

因0

最后验证{xn}满足(),因f(s0)=0,即aks=1,从而

高中数学竞赛范文第3篇

摘 要:分析了大学数学学科竞赛和大学数学课程教学的现状,提出数学学科竞赛与大学数学课程教学和实践改革的有机融合,系统分析了以大学数学学科竞赛为主线教师的“教学―竞赛―实践”分层递进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竞赛―助教”学长助学模式,两种模式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协同创新。

关键词:数学学科竞赛 大学数学 课程和实践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8(a)-0155-02

1 大学生数学学科竞赛现状分析

大学生数学学科竞赛正如火如荼地在各个高校中开展,每个学校也都出台了各项举措鼓励学生和老师积极参加并争取获奖,数学学科竞赛尤其是数学建模竞赛也是衡量一个学校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大学生数学学科竞赛主要包括高等数学竞赛和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高等数学竞赛主要是指全国或者是各个省市的非数学类大学生高等数学竞赛,高等数学竞赛主要是在学生学习的高等数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相关内容的拓展和衍生,采用主要是考试形式。数学建模主要是结合实际问题或者热点问题,通过问题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将实际问题数学化,利用计算得到的结果来解释实际问题,并接受实际的检验。当需要从定量的角度分析、研究实际问题时,需要在一定的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调查研究、了解对象信息、做出一定的基本简化假设,分析内在规律等工作的基础上,用数学的符号和语言作表述来建立数学模型。目前,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主要包括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全国统计建模竞赛等,同时也包括各个地区、省市以及学校所举办的各类数学建模竞赛。

2 大学数学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大学数学教育是高等教育实施过程学生培养的基础性课程,大学数学课程主要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这些课程是理工科学生的基础性课程。过去,大学数学课程教学主要强调的是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学习,与专业知识和实践有所脱节,导致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时候,无法将已经掌握的大学数学知识和专业课相结合,做到融会贯通,对于大学数学在实践中的应用也是同样如此。而且在大学数学的现行教学中,还是普遍采用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它强调的现成答案的学习而不是问题的探索,注重计算技巧的练习而忽视了批判性思考,只教会学生证明的逻辑步骤而不训练对问题的猜想和创新性思考。然而,随着高中新课改在我国全面展开,现有大学数学的课程体系已经不能和高中数学顺利接轨,同时各高校为适应市场需求,学科、专业门类不断扩充,不同学科及专业对数学教学要求的多样性与目前大学数学课程结构、教学模式单一的矛盾日益突出。这就需要打破现有的教学模式,积极发挥大学数学竞赛的优势,积极组织相关的大学数学竞赛,在课堂和学校教学活动中,充分将大学数学竞赛和大学数学教学有机联系在一起,两者相互融通。其中也包括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这也是各个省市和地区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现有很多高校逐步推行和完善分层教学模式,主要包括探究式教育、提高式教育和帮扶式教育,这能极大做到因材施教。各类数学竞赛也已经形成一定的培养模式和范式,各类实践创新项目的申请和实施依赖于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和研究方向,如何将大学数学教学、数学学科竞赛和实践创新项目三者有效结合,仍是目前研究的关键问题。

3 数学学科竞赛与大学数学课程教学和实践改革融合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学数学的应用不仅在工程技术、自然科学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向经济、金融、医学、环境、交通、数据挖掘分析等新的领域渗透。大学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综合应用数学是学生必备的重要素质之一。综合上述讨论,需要将大学数学教学、大学生数学学科竞赛和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相结合,以应用性教学思想为推动力,以数学学科竞赛为平台,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为实践基地,形成良性的“教学―竞赛―实践”协同创新培养模式,切实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推进数学学科竞赛的综合型和国际化发展。

以“数学学科竞赛”(主要包括高等数学竞赛和数学建模竞赛等)为主线,实施“分层递进式”教学,形成“模块化、层次化、递进式”教学模式。具体做法可以参考如下程序和方案,在大学一年级学生中选拔优秀学生组建数学竞赛提高班,首先以加强数学基本素养训练为前提,夯实数学基础。学生首先可以参加大学生高等数学竞赛;从大学二年级开始,选拔高等数学竞赛班里基础扎实、反应敏捷优秀的学生参加全校的数学建模选修班,以拓展学生大学数学应用的视野,加强大学数学应用能力训练。经过校级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挑选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挑选比赛经验丰富、英语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较强的大学生参加美国数学建模竞赛预赛(即小美赛),为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取得优异成绩打下基础,已形成以竞赛为主线的“教学―竞赛―实践”分层递进教学模式。(如图1)

同时,经过教学和数学竞赛的锻炼,选拔培养出一批优秀学长,他们担任校数学学习协作小组的骨干和学院数学辅导助教,成为学生自组织学习(课外)活动中的学习顾问,“反哺”大学数学课堂教学,形成“学习―竞赛―助教”学长助学模式,推动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协同创新。

4 结语

以竞赛为主线的“教学-竞赛-实践”分层递进教学模式和“学习-竞赛-助教”学长助学模式,影响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这将推动本科教学培养质量的提升,与科技创新相呼应,进一步提高教与学的协同创新。

参考文献

[1] 唐林炜,樊铭渠,张来亮,等.数学建模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1998(2):72-74.

高中数学竞赛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数学竞赛;基础教育;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0-268-01

围绕着数学竞赛而开展的各种活动已经搭起了一个数学教育新分支的框架,其特点是以开发智力为根本目的,以问题解决为基本形式、以竞赛数学为主要内容,最本质的是对中学生进行“竞赛数学”的教育,这种教育的性质是: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开发智力的素质教育、生动活泼的业余教育、现代数学的普及教育。

一、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

数学竞赛的教育,其对象是中学生,其教育的载体是中学生可以接受的竞赛数学,因此它是基础教育,虽然内容常有大学数学的背景,教练亦不乏大学教师,但这只是提高了教育的层次,而没有脱离中学教育的范围。

如果对高中数学教育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分层,那么可以有循序渐进的三个水平:

1、会考水平

会考水平主要是掌握作为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基本技能。

2、高考水平

高考水平是各级科技人才应当具有的数学素质与创造能力。

3、竞赛水平

竞赛水平是高级科技后备人才应当具备的数学素质与创造能力,竞赛水平没有脱离基础教育的目标,但作为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则更便于产生科技领袖,起着提高精英与普及大众之间的平衡作用,在当今人才激烈竞争的世界上,青少年的智力奥林匹克角逐实在是一场前哨战,是各国未来科技领袖在走上正式擂台前的预赛,因此,确定竞赛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具具有战略的意义,有人称为“奥运战略”。

二、开发智力的素质教育

因为数学竞赛是一种智力竞赛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竞赛(媒体举办的所谓“智力竞赛”大多只是记忆比赛),所以竞赛教育也只能实施智能教育、素质教育,而不能是单一的知识教育或片面的升学教育。

求解竞赛题离不开扎实的基础知识,但当命题者把数学家的前沿成果变为中学生可以接受的竞赛试题时,主要的不是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这种知识,而是要考查学生对数学本质的洞察力、创造性和数学机智。

无疑,数学竞赛应当造就IMO的金牌选手,并且选拔尖子人才也确实是数学竞赛的一个直接目的,但是,这项活动的更深刻的教育价值远远不止于此。围绕着竞赛的培训、选拔、赛题解答和赛后研究,广大的青少年都得到思维上的训练与提高,而且这种思维能力的发展,其作用也不仅限于数学,如果理解数学对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作用,如果认识到任何一门科学只有与数学结合才能更加成熟和完善的话,那么完全可以说,数学竞赛对于开发智力的作用是其他学科竞赛所不能代替的。

三、生动活泼的业余教育

竞赛教育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个性发展和特长展示的一种业余教育,它以“第二课堂”为主要形式,一般说来,没有升学或分数排队的压力,没有数学范围、教学进度、教学课时的呆板限制,学生又大都怀有浓烈的兴趣,因此,十分有利于实施“愉快教育”、进行生动灵活的教学,教学方法可以灵活、教学内容可以灵活、老师聘用和教学进度也都可以灵活,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业务专长与教学风格,教学可以反馈随时调节信息的速度、强度、顺序和数量。

四、现代数学的普及教育

历史已经昭示,未来将进一步证实,高科技的本质是一种教学技术,扫除“数学盲”的任务必将代替扫除“文盲”的工作,数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一项艺术,而且也是一种文化。

数学竞赛最深刻的历史作用,可能不在于造就几个数学领袖,而在于普及数学文化,中学教材所提供的基本上是历史的数学或数学的历史,而数学竞赛可以提供“今天的数学”或“数学的今天”。许多体现现代思维与高等背景的活数学正是通过竞赛的桥梁输送到中学校园的,当它们经过“初等化”、“特殊化”、“具体化”、“通俗化”而来到青少年中间时,主要地不是作为一种高深的理论,而是作为一种朴素的思想,一种先进的文化在幼小的心灵中播种。

参考文献:

[1] 夏兴国.数学竞赛与科学素质[J].数学教育学报,1996,5(3).

[2] 陈传理,张同君.竞赛数学教程(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 .

高中数学竞赛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学科竞赛;培养人才;学校品牌;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068-02

化学学科竞赛开展到现在已经有近二十五年了,我们学校的学生参加过各级各类化学竞赛,取得过许多令人满意的成绩。回顾总结学科竞赛实践的过程和经验,继续推进学科竞赛可持续性发展,继续在原由成绩的基础上提升竞赛成绩和竞赛等级,不断探索创新,勇于进取,与时俱进。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也是摆在我们这样一所具有七十年历史全省首批一级重点中学的永恒的课题。面对新课程的实施,高考制度的改革,大学名校自主招生的开展和力度的加大,以及在高考考试招生人数的减少,作为省一级重点中学层面的学校一方面通过正常的高考途径争取到更多的名牌大学的招生名额,另一方面千方百计获取参加名校自主招生考试的人数,要取得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入场卷,学科竞赛的成绩是非常重要的条件。大学名校效应是促进中学学校品牌提升的重要手段,学科竞赛的成绩可直接或间接取得名校效应。所以处于承担向高一级学校输送人才的中学,对于学科竞赛成绩的追求可以说达到如饥似渴的程度,更需要我们在科学观理论指导下,通过对学科竞赛的回顾反思,破解难题,不断进行科学实践。创新体制,探究出新课程实施中学科竞赛开展的最好方式。

1 化学学科竞赛的回顾

1.1 东华杯化学竞赛

东华杯化学竞赛由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原华东化工学院}举办。开始参加东华杯化学竞赛的高中学生范围仅限于上海市区,在1986年拓展到杭州地区。当年在杭州市教研室组织下,根据竞赛规定,我们学校选拔了87届高三年级五名学生,参加在杭州市第十四中举行的东华杯化学竞赛,试卷评分.设奖等级和人数确定由华东理工大学负责。笔者所带的高三{1}班钟晓航同学通过考试获得东华杯化学竞赛一等奖,由华东理工大学组织获一等奖的学生到上海参观大学,并被保送到理工大学。得到杭州市教研室和有关部门领导的好评。东华杯竞赛的规则关键一点是:如果当年在竞赛中没有取得好成绩和没有取得较好的奖项,就取消第二年参加竞赛的资格。因此,到了1989年,杭州市{含杭州地区}参加化学竞赛的学校只有杭州二中、学军中学、杭州高级中学和我们萧山中学四所学校,1990年初在学军中学参加化学竞赛,这一年我校高三年级(2)班和(4)班胡大良、邱国贤等三人取得三个二等奖的好成绩,杭州市教研室还为笔者写来贺信。1993年以后,华东理工大学改变竞赛方针,竞赛规模扩大。在杭州市教研室指导下,一部分重点中学高三年级理科班基本上全部参加,我们学校高三理科班也一样。东华杯化学竞赛试题新颖,符合高考命题思路。当时的理念是把东华杯化学竞赛当作高考考前的一次模拟练习。1995年初的这次化学竞赛,我们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我们学校获得一等奖的人数第一次超过杭州市区总人数,威震杭州化学教育界。笔者所教的高二年级(7)班桑轶清和何为民二名学生参加高三年级竞赛都获得一等奖,得到市教研室和有关部门的多次表扬和好评。当时萧山电视台和萧山日报两家媒体都报道了这一信息。

1.2 杭州地区化学竞赛

杭州地区化学竞赛参赛范围是杭州地区七县{市}所属高中,是由杭州地区七县(市)教研室组织的,负责命题、评卷和确定奖项人数。于每年的九月份举行,参赛对象为高二年级,也有少数高一学生参加。每年我们学校参加竞赛,取得成绩的把握是比较大的,一般情况下获得一等奖人数占获奖总人数三分之一强,每次都获得团体优胜奖。作为个人多次被杭州地区七县{市}高中化学竞赛委员会评为优秀辅导老师。

1.3 浙江省高中学生化学竞赛

我们学校于93年5月参加省化学竞赛,94年5月参加省竞赛,我们有六人获得一等奖,其中笔者所教高一学生参加高二学生省化学竞赛有二人桑轶清和何为民获得一等奖。被省教育厅教研室评为优秀指导教师。大约在96年,教育部出台了学科竞赛新规则,前面提到的两项化学竞赛被停止,保留了省级化学竞赛,竞赛组织机构也发生变化,由原来省教研室和省化学会共同联合组织,改变成由省化学会组织承办。最近几年来,在省竞赛和全国竞赛{浙江赛区}中,我们学校化学学科竞赛一直保持着良好势头。

2 学科竞赛提升学校办学层次

2.1 提升学校知名度和竞争实力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一体化,带动了教育的全面一体化,拿我们萧山区来说,第一,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已达到四所,有几所已达到省二级、三级重点中学,还有好几所中学正在申请或将要申请省三级重点中学,可以估计几年以后,在萧山的几所高中学校多将成为不同等级的省重点中学。第二,随着大学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变成大众教育,本科上线率的数据变得越来越接近,数据的差别变得越来越小。第三,外地优质教育资源的渗透,高中移民现象的出现。每年都有一批优秀的初中毕业生孔雀东南飞,每年我们学校高一新生中终会有数名学生就读于其他学校。基于上述原因,如何发挥省首批重点中学的优势,提高学校实力和知名度,提升学科竞赛就是一个明证。2004年我校高三学生马海军因参加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浙江赛区}获一等奖,在04年高考中加20分,因此获得浙江省高考综合排名第七名。学校在校内和校门口挂出二幅横幅,祝贺我校学生马海军获得浙江省高考理科综合排名第七名。如果没有化学学科的竞赛成绩,没有加20分,排名在近20位,那么就不可能挂出横幅作大张旗鼓的宣传。同时,区内其他的重点中学不可能有这样的竞赛成绩,这是独一无二。

2.2 提升学科实力

随着高考体制的改革,化学学科在高中教学中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在高考中仅仅是理科综合学科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化学高考成绩已被理科综合高考成绩所取代。如何体现学科成绩,如何展现学科实力,除了高三学科联考成绩,那唯一可说明的是学科竞赛成绩。学科竞赛成绩的取得,这是提升学科实力重要途径。学科竞赛的开展,也提高了教师的知识水平和解题能力,促进教师不断更新知识,与时惧进。

3 学科竞赛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学生在学科竞赛中要想取得优良成绩,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全面的基础知识,还要求他们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较强的心理素质,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量、,较强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开展学科竞赛,也就是深层次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发展他们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实力。为新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3.1 参加学科竞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通过学科竞赛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能有效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创造性等优良思维品质。根据“理科实验班化学教学改革”课题组的调查研究表明,参加学科竞赛的学生学习能力,包括学习方法,能力,态度与学习习惯明显强于同年级的其他学习尖子,学习竞争力和学习实力明显提高。

3.2 学科竞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参加学科竞赛的学生不仅要学习全部高中课程,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作业,而且在课余时间还要参加竞赛辅导。学习课外知识和部分大学教材内容{大学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学习较难.较深的知识,完成难度高的竞赛作业。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遇到时间紧,题目解不出,学习负担重等问题。这就需要学生具有顽强的意志品质和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坦然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不断努力攻克难题。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坚强意志和良好心理素质。

4 本世纪以来化学竞赛成绩和成功经验

4.1 化学竞赛成绩

2000年以来化学竞赛成绩情况,成绩统计到2010年8月31日止。十一年来浙江省化学竞赛获奖总人数达193人次,其中获一等奖人数达63人次。二等奖人数59人次,三等奖人数71人次,全国化学竞赛九年来获奖总人数达85人次,其中获一等奖人数10人次。二等奖人数39人次,三等奖人数36人次,竞赛成绩无论从获奖的等级还是获奖的总人数都名列杭州地区七县(市)第一。也是本地区其他县(市)的重点中学无法超越的。所取得的竞赛成绩多次得到省化学会和上级有关部门的表扬和好评。2005年7月省化学会在杭州举行省化学教练员培训班,笔者代表萧山中学在会上作经验交流,杭州市{含杭州地区}各重点中学在大会上作经验介绍的仅杭州二中和萧山中学二所中学。

4.2 成功的经验

①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搞好学科竞赛的基础

我们在高一刚组织学科竞赛兴趣班时,就十分注意根据化学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们结合辅导的内容,讲解化学的历史,新物质的发现,科学的发明,讲解化学家的重大发现和对人类的贡献,讲解近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的科研成果,讲解美国《科学》杂志 评选的世界科技十大成就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展望等,内容包栝环境化学.材料化学.生物化学和能源等。同时我们还提供学校实验条件,指导学生开展课外实验活动,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通过有关的安排和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同时树立了科学的学习观和发展观,使学生走向学科,搞好学科竞赛,促进学科竞赛和谐发展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②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搞好学科竞赛的关键

化学竞赛的知识有许多来源于中学课本,但是,更多的知识远远超过中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其中有一部分知识是大学一二年级的内容。而教师开展学科竞赛辅导的时间又有限,这就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开展自主学习。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我们辅导工作的主要目标,我们采用灵活多变的辅导策略,例如:教师讲授――学生自学――测验――反馈,学生自学――方法指导――教师答疑。学生讲题――教师总结和补充――测验――反馈。越是到辅导后期,我们一般都采用后者的策略,充分挖掘参赛学生的内在潜力,选择自学能力强的学生,提前一周布置讲题内容,明确提出讲题要求,为讲好题他们不仅阅读教师指定的教材,还大量阅读了相关同类教材,增加知识面。最后教师总结归纳和补充。这种教学策略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思想。通过阅读指导和自学训练,学生的学科知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步提高.。这种教学策略完全符合新课程的理念,也可以这样说,学科竞赛的开展,学生科学方法的掌握,直接或间接的推进了新课程的学习和新课程理念的深化。

5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科竞赛的思考和展望

学科竞赛开展到今天,虽然我们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但是还存在提高的空间。如何在实施新课程的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成绩,也就是说;第一要能确保全国竞赛有一等奖奖项,第二在此基础上争取扩大一等奖奖项的数目,第三争取进入全国冬令营。在目前现有的情况下,要实现上述目标虽然充满希望,但是具体实施起来是非常艰难的。

5.1 全国竞赛辅导困难较大

平常教师的工作量已经排得满满,教学任务和工作负担比较重。要在工作之余对参加竞赛的优秀学生进行辅导,确实心有余而力不足。其次,教师对要辅导的大学部分教材不够熟练,特别是大学内容的题目讲评起来比较有难度。辅导时有可能是中等层次内容的重复,也有可能针对性不够,这些情况都会影响辅导质量。

5.2 学生参赛动力不足

由于竞赛规则的变化和高考体制的改革,一方面高考加分变得越来越困难,只有在全国竞赛中获得一等奖才能在高考中加20分,而一等奖人数有限。另一方面竞赛难度增加,而高考要求和难度相对降低,竞赛和高考的相关性降低,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参赛积极性,学科竞赛辅导一开始就人数不足,随着辅导的深入,难度的增加,年级的提升,参赛人数不断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科竞赛的开展。

5.3 学科竞赛的思考和展望

面对目前的客观现实,要破除难关走出低谷,提升学科竞赛,达到既定目标。如果不从方法上更新,体制上创新,要有所突破是比较困难的。如果从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和竞争实力的战略高度去探索和展望,我们可以有如下的思考和展望:①在现有基础上,使竞赛辅导向专业化方向考虑,降低课务负担,使竞赛辅导更专一,②可借鉴其他学校的经验,引人专业辅导人才,提高辅导效果,进而提高竞赛水平。③对参赛的学生要更加关注。增强参赛学生的自信和毅力。④竞赛辅导机制也可采用团队合作和主要教练负责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学科特点,根据实际需要拓宽创新辅导机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