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儿教师素养培训总结

幼儿教师素养培训总结

幼儿教师素养培训总结

幼儿教师素养培训总结范文第1篇

一 当前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现状迫切需要进行学前教师教育改革

学前教育的人才包括各级各类的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养人员、管理人员;从事与学前教育相关的各种工作人员及服务人员。学前教师教育指的是系统培养学前教育人才的各种专门性活动,“学前教师教育”它体现了教师培养的整体性、专业性、开放性和终身性。目前,我省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规模,不管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不能满足我省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所以,大力发展学前教师教育,提高学前教育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是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发展的必然需求。改革开放以来,在大力提倡发展教育的背景下,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得到蓬勃发展,湖南省的学前教育发展也受到高度重视并得到长足的发展。然而,与我省教育强省战略对学前教育人才的需求仍然还有一定的差距,学前教育师资不管是在数量和质量上,还是在层次和结构上,以及发展速度和规模等方面都还不能适应当前我省学前教育发展的需要。目前我省学前教育人才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前教育师资的数量有待增多

1.学前教育师资的数量不足。据《湖南省2010年教师队伍建设规划》第8页《湖南省教师需求情况测算表(幼儿园)》,湖南省幼儿园教师需求情况测算表中的相关统计数据表明:在2007年全省在园幼儿人数是739144人,教师人数是42314人,而在2010年,在园幼儿人数预估达754152人,教师人数达48035人。两年时间里,我省在园幼儿人数估计将增多15008人,教师人数要增加5721人;而2005年的在园教师数是40072人,从2005到2007年的两年时间内,教师数只增加了2242人。说明从2008年到2010年的在园幼儿教师人数增加比例应是2005到2007年增加人数的两倍多。由此可见,目前我省学前教育人才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我省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2.幼儿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幼儿园教师的责任重大,稍有不慎,就会发生意外事故,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每天幼儿教师的身心都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天长日久,疲惫不堪,因此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在访谈和调查中,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教师抱着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教师专业思想极不牢固,年轻教师人心浮动,一有机会就准备离开。另外,有很多的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劳动人事关系、户口关系、劳动与医疗保险等缺乏应有的关注和规范的管理,在与其他行业相比造成了待遇和社会地位等各方面的巨大落差。由于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低、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学习培训机会少,管理不科学等导致了学前教育人才的大量流失,这是在园幼儿教师人数增长缓慢的重要原因,幼儿教师队伍的不稳定阻碍了学前教育师资队伍数量的稳步增长。

(二)学前教育师资的质量有待提高

1.学历层次偏低。据《湖南省2010年教师队伍建设规划》第8页《湖南省教师需求情况测算表(幼儿园)》,湖南省幼儿园教师需求情况测算表中的相关统计数据表明:2007年我省幼儿园专任教师中,高中及以下学历的教师14163人,专科学历教师15223人,本科学历教师2019人,研究生学历教师39人,其中,高中及以下学历的教师占全省幼儿教师总数的45.45%。可见,幼儿教师的学历层次总体上还是以中专层次为主,离幼儿教师学历大专化甚至本科化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学历教育有待加强。

2.师资队伍结构不太合理。一是职称结构不合理。据《湖南省2010年教师队伍建设规划》第23页《湖南省教师需求情况测算表(幼儿园)》2007年统计数据显示,我省幼儿园的专任教师中,有高级职称165人,中级职称的8530人,而未评职称的20849人,其中,中高级职称的只占33.7%,而未评定职称的占66.3%。二是年龄结构不合理。幼儿园教师中的老、中、青年教师梯队结构不合理。有的幼儿园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中青年骨干教师十分缺乏。如在我省常德地区某幼儿园老师的平均年龄只有19岁,而很多的公办幼儿园老师的年龄普遍偏大的现象严重。三是城乡结构差异显著。目前为止,我国经济条件好的城市和农村,幼儿师资数量基本饱和,而高水平、高质量的幼儿师资很缺乏。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幼儿教育发展滞后,对幼儿师资的需求不多,待遇偏低,大多幼师毕业生不愿到农村地区的幼儿园工作,所以造成目前需求不旺的困境。四是男女教师比例严重失调。根据2007年我省幼儿园专任教师性别比率结构图,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幼儿园专任教师共有26136人,其中,女教师25488人,占幼儿园专任教师总数的97.52%;男教师648人,仅占2.48%。可见,幼儿园男女教师比例严重失调。

3.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省级和市级幼儿园里的教师整体素质相对而言要高些,但是,乡、镇、县级的幼儿园老师素质普遍偏低,教师的幼儿教育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不够扎实,师德和责任心有待加强,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教学科研能力有待提高。总体来说,来源复杂、良莠不齐。由此可见,我省学前教育人才的现状,不管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不能满足当前我省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所以,大力培养学前教育人才,提高学前教育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学前教师教育的改革已经势在必行。

二 当前社会发展形势既是学前教师教育改革的机遇,更是挑战

(一)认识逐步到位但落实不够

首先是国家把科教兴国作为基本国策,制定和颁布了有关幼儿教育的法规,将幼儿教育列为基础教育,成为我国完整教育体制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各级政府为幼儿教育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对学前教育事业而言,2010 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不仅举国上下对学前教育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并且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在审议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中,学前教育作为独立的一章被单独提出来,充分表明了党和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高度重视。[1]

其次是观念得到更新,发展幼儿教育关键在于师资的培养和队伍的建设。长期以来学前教育师资不足的问题,素质亟待提高的问题,落实地位待遇的问题等,一直是困绕我们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关系我们所有幼儿教师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会议提出:合理确定生师比,逐步配齐公办幼儿园教职工。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切实维护其工资、职称评聘和社会保障等权益。既是对幼儿教师的关心和爱护,也是对幼儿教师工作的充分认可。会议对幼儿教师的培养培训提出明确要求,要“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办好幼儿师范院校和专业,加大幼儿教师培养力度”。幼儿教师的培养也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培养幼儿师资的渠道得到拓展,幼儿教育师资队伍得到迅速的壮大,缓解了城乡幼儿教育发展与师资队伍的矛盾,这是学前教育的发展和普及非常重要的师资准备。

但是要真正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把学前师资培养提高到应有的高度尚有差距。主要表现在幼儿师资培养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近年来,师资队伍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数量型的扩张,在质量、规格上没有太大的提高。

(二)层次基本齐备但结构不当

从目前培养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学校看,主要有职业中学、中等幼师、专科幼师以及本科的学前教育专业,这似乎是一个层次多样化,结构齐备的幼儿师资培养体系。其实不尽然,专科学校在上海(已合并为本科)和辽宁各有一所,湖南省就一所专门独立升格的幼儿师范学校(专科),而本科和研究生学前教育专业的学前教师教育培养数量不多,本科有的设一个班就三四十个学生,而研究生培养也不多,博士培养更是少之甚少。所以,绝大多数幼儿师资是由中师和专科培养的,而农村地区则是由职业中学培养或短期临时培训。这样,我国幼儿师资的学历层次实际上较低,学历结构的重心下移,这必然影响幼儿师资队伍质量建设。

三 构建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

(一)全面提高学前师范教育质量,构建科学的职前幼儿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职前幼儿教师教育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学前师范教育质量的提升。而学前师范教育质量提升又离不开学前师范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学前师范院校可以通过明确培养目标、细化招生制度、改革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重视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方式等多种途径去培养学前教育人才。学前教育人才素质的提高必须有一整套合理的课程设置为依托,课程规划应整体考虑社会发展、教育目标、市场用人需求、师资专长、教学资源、学生就业需要等因素,设置有弹性和特色的课程,加强课程建设,完善课程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基础,科学选择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强化实践教学,突出学生的应用能力,重视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建设与运用;广泛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以实验实训室为平台,实行学习实训一体化等方式提高教学水平;在人才培养上,以就业为导向,重视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教师带领学生到各级各类的实习基地去指导和参加课题研究,同时,也请幼儿园里有经验的老师到学校来担任相关课程的教育教学,根据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教育教学和研究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前师范生的质量。[2]

(二)构建参与式的幼教师资在职培训模式,加大幼儿师资的在职培训力度

教师队伍的建设,既依靠职前师范教育的培养,又有赖于职后继续教育的培训,改进和采用各种不同的有效培训方法以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各类型高素质教师。

1.充分发挥中、高师职能,构建幼儿师资在职培训的多元化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对幼儿教师素质要求提高,高师应充分发挥其学术优势和人力资源,在幼儿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中发挥其越来越大的作用,逐渐成为幼儿教师培养的重要机构。目前,湖南省已做出了幼儿师资培养的长远规划,力争湖南省幼儿教师的学历整体档次在近十年内能提高一个新的层次,湖南师范大学尤其是长沙师范学校将在湖南幼教师资的培训中突现核心和引领地位。由此,在21 世纪,我国将逐渐形成以“高等师范学校为龙头、以中等师范学校为主体”,职前与职后、正规与非正规、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普及与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多元化的幼教师资培养模式。[3]

2.以幼儿的发展需求为目标,构建“参与式培训”的教学模式。“参与式培训”是目前国际上普遍倡导的一类进行培训、教学和研讨的方法。之所以提倡“参与”就是因为培训者需要相信每个人都具有自给自足的能力,能够解决自己的问题,每个人都应享有平等学习和表达的权力,同时也应有机会与别人对话。

参与式培训是指学习者个体能够参与到培训教学和研讨中,以引导教师主动学习为基点,以经验为基础,与其他培训者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培训形式。参与培训不同于以往的听讲和观摩式培训,它要求培训者和学习者共同承担学习任务,共同承担责任,强调的是学而不是教。它主张以行动促进理念的转变,强调培训活动以教师为中心,融新的理念和知识于培训之中。在参与式培训的过程中,所有参与培训的人都要平等地参与,培训者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提供者”,标准答案的“者”,也不是传递上级命令的“二传手”,而是被培训者的“协助者”、“组织者”和“促进者”,帮助并与参与者一起学习,共同提高。参与式的培训,使教师通过活动,自主建构新课程倡导的教育教学理念,缩短了教师从理念到实践的路程。[4]

3.以教师成长为目的,构建多元化幼教师资培训效果的评价机制。社会的发展变化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训目的、功能必须随之发生很大的改变。如何在培训过程中对教师培训的效果进行检验,这是长久以来困扰人们的一个问题。一方面关于教师教育观念方面的培训效果本身就很难量化;另一方面,关于教师教育技能方面的培训的评价容易流于表面,给研究效果的检验带来一定的困难。幼儿教师在职培训的效果就像我们教孩子时不可能立竿见影一样,对于教师的培训同样是急不得的,更何况这种培训并非只针对技能的学习,而更重要的是教育价值观的转变,这就更难。关键是了解在培训之后幼儿教师对新观念的接纳情况,并在培训的实际运用环节中遇到问题时给予咨询和帮助。鼓励教师通过记录身边的个案的方式来实现自我成长,对记录的材料进行对比分析的过程中,更能够看到了幼儿教师内部的变化。因此,培训幼儿教师不是简单重复、并非付之功利,而是在实践基础上的螺旋式上升。[5]

幼儿教师素养培训总结范文第2篇

20xx年度幼儿园校本培训计划范文(一)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学习贯彻xx大精神为动力,以现代化教育观念为指导,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为主线,注重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突出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与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形成实、活、新为特征的教学氛围,通过教学实践,加强教师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认识理解。

二、工作思路

幼儿教师是幼儿园教学中的骨干力量,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生力军。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因此,我园对教师的培训所采取的培训策略是: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开展教育科学研究,迅速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中心,全面培养,以达到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目的。

三、培训过程与成效

适应21世纪教育发展需要的幼儿教师,是高素质的幼儿教师,对她们的培养应当是全方位的培养。因此在培训前,首先制定了较为全面的培训计划,使教师能在培训中得到全面的提高,有了可靠的保证。

1、开展生动的师德教育活动,加强师德建设。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xx大精神,学习贯彻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高教师以德治教的自觉性。力争形成爱生敬业、乐于奉献、团结协作、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同时,并认真的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学法规,经常组织教师进行思想汇报、交流和座谈会,净化教师的思想和言行,坚决杜绝做有损师德的事。同时,提高教师的安全意识,有高度的责任感,教师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身正为范,用实际行动去赢得社会的赞誉,家长的尊敬和信赖。

2、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认真组织好教师的业务学习。

我园围绕中心园开展的各种评比活动,大力发挥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经常开展课研和课改活动,重在深入研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要求教师设计一份体现《纲要》精神的活动方案,写一份渗透《纲要》精神的有关论文,举办一次谈《纲要》座谈会。开学初,要求教师制定好自我培训计划。一周安排一次作为教师基本功练功日,一学期安排一次基本功竞赛,认真组织教师之间的教学研究活动。要求骨干教师上好示范课,青年教师每月上好一节教学研究课,35周岁以上的一学期上好两节研究课。园领导听课不少于30节,教师不少于20节。在教学过程中,侧重幼儿兴趣的培养、能力的提高、环境的创设、材料的准备及良好习惯的养成,努力提高保教质量。

3、围绕课题“培养幼儿关心他人”,搞好课题研究培训工作。

本学期,我们组织教师认真研究、实践、总结,上好课题研究课,写好有关论文,收集整理好各种材料,为下半年充分做好接替的准备,并发挥教研组的作用。双周二是作为教研组活动日,各教研组做到有计划、内容,有总结。切实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意识,定期检查教师的备课。

四、全面总结,完善思路,形成体系

我们知道课程化的培训工作方式还刚刚开始,我们有计划的培训与一些应急工作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各类培训内容的衔接落实上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思考,怎样才能有效解决以上问题,仍需要我们不断实践不断探索,才能使各类培训最终形成课程化体系。

总之,教师培训是我园的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不断努力,不断探索,每个教师都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树立生命不息教研不止的思想。

20xx年度幼儿园校本培训计划范文(二)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教育部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探索有效提高教师素质的校本培训模式、方法,坚持注重实效,充分发挥校本培训的优势和功能,营造有利全体教师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使校本培训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

二、培训内容

1、主要培训内容:美术

美术作为幼儿园的特色,是我园将一直开展的课程,需要教师在美术方面有一定的素养,并能拥有从事美术教育教学的能力。

2、其他:弹唱、说课等专业技能培训

幼儿园教师不仅需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对专业基本功也有要求,弹唱跳画是每个教师都必须具备的技能。

三、培训目标

1、帮助教师提高美术素养,提高教师筛选资源、选择教材、设计方案和指导教学的能力;

2、帮助教师拓宽知识面,扎实基本功,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达到共同成长。

四、培训形式

1、自主学习:通过教师业余时间阅读美术领域的书籍,积累相关知识,从而让教师进行自我思考,做一个思考型的教师。

2、集体学习:组织教师聆听相关讲座,通过体验、操作式的练习,感受美术活动的多样化。

3、集体研讨学习:以幼儿园教研组为主阵地,开展教学专题研究活动,制定系统性的美术领域探讨项目,并在每月完成两项研讨活动。此外,以年级组为支撑,结合年龄段开展相关讨论学习活动。

4、活动观摩与展示:派遣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并反馈,将好的理念与做法进行分享,取长补短。此外,在园内采用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组织教师开展美术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幼儿园要坚持以园本为原则,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以幼儿园发展为本,实现培训后能提高全体教师的素质,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坚持以人为本,从教师的实际出发,使教师们得到发展与提高。我园师训组将结合计划,完成相关工作,将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20xx年度幼儿园校本培训计划范文(三)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

培训目标:

本学年我们将针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县中小学(幼儿园)校本培训管理细则》和《县教育局中小学教师学科素养提升行动实施细则》结合幼儿园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1、以“小课题”研究为基础,提高教师驾驭教材和教学反思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课题研究注重过程化。教研组长要加强教育科研管理,统筹安排有关课题的研究工作。要定期举办学习讲座,提高教育科研理论水平。各课题要根据制订的计划切实有效地展开讨论研究工作,注意资料的积累归档,并不断总结经验,撰写教研文章,鼓励教师参加县教学论文、案例评比及向教育刊物投稿。2)课题研究讲求实效性。根据学校已经形成的《教研制度》等规定,教研组长要加强对各课题的管理,与教师在研究中平等对话、共同研究案例、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参与整个研究过程。教师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教学研讨、交流、反思活动,自觉探索课堂教学规律,重视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在研究和反思中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2、以远程教育为平台,提高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充分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电教室的远程教育进行课堂教学,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设备,做到用好电教设备,管好电教设备,使其为课堂教学服务。

3、以“说、听、评”三位一体教研活动为载体,强力实施优化课堂结构教学工作。以教学中的问题或困惑为研究内容,确立一个教研主题进行研究,组内每人围绕主题上公开课,通过说课、听课、评课等多种形式展开讨论,谈自己的想法、看法,集思广益达到同伴互助、共同提高。

培训重点:

1、开展以“健康领域”为主要内容的全园性教学教研活动,尝试构建适合本园的园本课程。坚持理论引领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纲要》和《细则》《健康领域目标》为指导,加强幼儿园课程及相关的理论的学习,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和发展观,尝试建立适合本园的园本课程。

2、明确目标,确定计划,积极配合开展“小问题”研究活动。教研工作要力求"备课、说课、上课、评课"四环节完整和圆满。“小问题”研讨活动,几乎每周都有小课题活动、内容以每周教研计划为准、课题题目以计划为准;并制定相关的活动计划,每次活动后要做好相应的活动记录,整理好活动的原始资料并装订,及时总结活动的效果并及时反馈以便整改。必要的时候及时归档。

3、有计划地开展青年教师与骨干教师的业务指导和培养,分层次分内容对20xx年以上的骨干教师进行《幼儿园教师成长问题研究》学习;20xx年以下的新老师进行《浙江省保教指南》学习;园教研组对3年以内的新教师实施跟踪听课,重点做好教学常规工作的指导。

4、加强学习,转变观念,不断充实现代教育理论,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具体要求为:读、研、写、评,“读”即积极开展教师读书活动,丰富教师的教育教学信息量,在读的过程中,写好教育理论业务笔记,尤其是教学随笔和心得体会。组织开展各项竞赛评比活动,积极参加市、县、区级各类竞赛。力争在市、县教学、案例、论文等各类比赛有5-10名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二、主要内容和基本形式

(一)培训主要内容:

1、针对全园教师:《教师外出学习经验交流》、《先进教师经验交流》;专题讲座活动《心理健康》《信息技术》《教育科研:课题》;专题研讨活动《德育工作:》、专题研讨活动《幼儿健康领域活动指导》《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研读等。

2、骨干教师:师徒结对、经验分享等

3、新教师:跟踪常规教学等;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教育实践的培训。

(二)培训形式:

集中培训;网上远程、QQ群活动;互听互评;经验交流、互动式探讨、圆桌式培训;老带新,师徒结对等培训形式的多样、新颖始终是一种途径,人人参与,从培训中收获到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的内容才是真正目的。

三、保障措施和预期效果

1、完善幼儿园园本培训制度,把园本培训以计分制度,鼓励老师参加,如把教师参加学习培训的情况与幼儿园每月、每学期的教学考核,年度考核、评优评先相挂钩,参培教师必须准时参加培训,无故迟到、早退、缺席者,不予计分。

2、根据教师自定的专业发展规划,以及幼儿园师资发展的规划,分层次培养各级骨干教师。

3、加强教研组建设,促进教研活动常规化,增强教研实效。各年级组每周一下午开展一次年级组教研活动,园领导采用蹲点的形式参与教研组的研讨活动,针对专题研究中的问题切实开展教研活动,让每一位教师在活动探讨中得到收获与启发,并做好详细的记录。

4、切实保证每月一次的大教研活动,通过研讨引领教师把握新理念,对问题作深入的剖析、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引导大家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

幼儿教师素养培训总结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幼儿教师 入职教育 课程建设

一、我国幼儿教师入职教育发展现状及思考

我国新教师参加工作后有一年的“试用期”,试用期也被认为是“任职培养”,具有“入职教育”的含义。但是,幼儿教师“试用期”的着眼点,基本上是从用人制度和工资制度的角度来讲的,而不是着眼于新任教师的专业提高。幼儿园的新教师一般是一上岗就被看做是正式教师,没有专门的培养计划。有些幼儿园对新教师实行“师傅带徒弟”式的指导帮教,这种“手把手”的传授方式,一是受到老教师个人经验水平的影响,二是难以满足大量新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新教师的成长往往要经历一段艰难的摸索过程:没有人指引他们形成独立的心态和负责任的意识;没有人告诉他们学生与教师角色应当如何转变;没有专门的辅导,只凭感觉做事,做错了,没有承担责任的勇气等。幼儿园工作头绪多、责任重,幼儿园教师的入职适应远比其他行业困难得多。据统计,新教师的流失率为老教师的五倍多。

综合分析发现,问题源于我国目前的幼儿教师教育尚未形成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的局面。我们急需把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进修结合起来,改革职前教育的培养方式,加强联系实际;规范幼儿园的园本培训,建立促进幼儿师范院校和幼儿园教师培养一体化的机制;借鉴人才市场管理原理,总结过去教师入职教育的经验,动员师范院校、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基地幼儿园三方力量,形成供需协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利益驱动、同谋发展的伙伴关系,联合构建幼儿教师教育平台。

二、师范学院与幼儿园联合打造幼儿教师入职教育课程体系的探索

我们的研究,还仅是试图站在幼儿师范学院的立场上,打破幼儿教师教育职前、职后的分离状态,通过与幼儿园的合作,摸索出一套规范的、适合我国幼儿园的幼儿教师入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尝试架起幼儿教师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的桥梁。

1.基本思路。本研究在技术上沿着两条思路同时进行:一条是研究入职期教师掌握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工作技能的实践历程;另一条是研究幼儿教师适应新环境的心路历程。

2.目标定位。从幼儿教师终身教育的角度着眼,以入职一年的新教师为研究对象,建立幼儿教师入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帮助幼儿园形成有效的岗位培训机制,形成不断进取的教师团队;保证幼儿园高品质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有效帮助新教师顺利进入教师职业的岗位技能适应期和心理适应期。

3.课程形成的步骤。第一阶段,采用访谈、问卷的调查方法,了解入职一年以内的教师在工作中的困惑、需要及情绪反应;了解有经验的教师在“传、帮、带”上的可贵经验;了解幼儿园管理层在这个方面的想法和认识,从而为课程的编写提供现实的依据。第二阶段,进一步查阅资料,补充和完善写作提纲。第三阶段,在实验幼儿园组织相关活动,对课程的相关章节做实践的检验。第四阶段,通过循环,进一步完善课程。

4.组织机构。由幼儿园和师范学院联合成立入职教育领导机构,共同编制幼儿教师入职教育的课程,建立幼儿园入职教育的组织管理网络,具体指导并实施幼儿教师入职教育工作。

入职教育的组织管理网络的塔尖是幼儿园园长、师范院校的专家;中间部分是总教练;下面是由骨干教师组成的教练团队。

管理网络的运行方式:园长聘任业务骨干充当总教练、教练担当对新教师的培训工作,并与他们签约;总教练对教练的阶段性培训进行检查和验收;入职教育结束,园长组织对新手进行考核,并据此对总教练和教练的工作进行评定。

5.课程内容。入职教育的培训课程大致包括如下方面:(1)教师素质训练:包括职业定向强化、教师行为管理、成功教师心理素质、教师礼仪、适应新团队训练等。(2)班级工作技能训练:包括集体教育技能的训练;个体教育技能的训练;与配班教师、幼儿家长沟通技能的训练;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训练等。(3)教学工作技能训练:制订课程计划,教学时间最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课堂中的技术,环境布置、评价和等级评定技能训练等。(4)保育工作技能训练:环境卫生,意外事故,疾病等的训练。

6.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实施。入职教育课程分为“入职集体培训”和“实习期同步培训”两部分内容。

“入职集体培训”的主要内容是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也包括需要强调的重要工作内容讲座。“入职集体培训”应起到唤起工作热情、激发斗志、奋勇向前的作用,主要内容涉及职业道德、精神文明、园所文化。“入职集体培训”课程可以以专题的方式进行,形式是总教练邀请幼儿园相关人员或园外专家对新教师进行集体讲座,也可以通过集体活动渗透相关内容,如“入职宣誓活动”等。

“入职集体培训”一般在每学期开学前进行,具体内容涉及:(1)园所文化宣讲;(2)新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3)幼儿园职业道德教育及岗位职责;(4)幼儿教育理念的确立;(5)幼儿园管理制度,幼儿园规章制度;(6)安全教育;(7)幼儿常见疾病预防及卫生护理;(8)高效工作法介绍与幼儿园物品定位管理;(9)教师人际交往与沟通技巧介绍;(10)保育员工作技能以及评价标准讲座;(11)教育基本技能及评价标准。

“实习期同步培训”课程以时间为顺序,将新手在一年中应掌握的保育、教育技能分解在每一个工作日中,形式为“个别训练”与“小组训练”。

“实习期同步培训”中的“个别训练”是由新教师所在班级全体教师充当教练,负责按照教程每天对新教师重点进行技能培训,主要是以结对的方式在班级中进行。教练每周要与新教师谈话,主要内容是鼓励新教师的进步,分析新教师在本周即将学习的内容方面的不足,讲解技能要点,提出改进的建议,交代评价的方法等。示范讲解后,每天细心指导新教师的工作;新教师则要将教练所教内容记录下来,认真揣摩,对自己的工作体会要及时记录并加以反思。

“实习期同步培训”中的“小组训练”,由总教练负责组织,每两周进行一次对新手的心理辅导或技能强化。目的是为新教师提供交流的平台,或者针对当前新教师的心理状况,组织一些心理游戏,舒解他们的紧张情绪等。

7.考核评价。教练对新教师进行分期考核,最后综合评价。具体方法采取专项业务考核、综合量化考核、技能评比、个人述职和协商评定等。总教练对教练的评定主要参考新教师的进步及新教师对教练的评价。按考核成绩状况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等。

8.总结反馈。师范学院的专家、总教练每两周要与教练一起分析总结阶段带教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商定解决的办法。每期入职教育课程结束后,幼儿园与师范学院要作一个大的总结,修订下期培训方案。对于涉及职前教育培养中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师范院校,加快职前培养方案和教育模式改革。

三、幼儿教师入职教育的基本策略

1.规划。幼儿园必须在新教师进入岗位前就对新教师的成长有所规划。这种规划首先取决于对新教师能力与特质的分析,在与新教师坦承交流的前提下,指导新教师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有所规划,并制定出时间表。

2.辅导。幼儿园的工作头绪多,并需要在一个工作日内全部涉及,新教师应付这样的日常工作很困难。教练对新教师的学习活动要注意观察、分析,提出适当的建议。教练要特别注意抓住每周的重点学习内容,采用指导、研讨和考核的方式,强化培养。教练还要注意培养新手的整合教育能力,引导新教师关注自己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与儿童的关系,关注是何种方法促进了教育效果的产生和优化。

3.示范。教练应当有准备地将每周学习重点呈现给新教师。示范是准备的重要内容。通过示范,让新教师清楚地了解工作技能的每一个细节及其原因;知道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教练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更重要的是获得对教学策略应用情景或条件的理解,获得对职业文化的理解。

4.谈话。教练与新手积极的、鼓励性的谈话,有助于帮助缓解新教师的心理紧张。教练的谈话内容包括介绍幼儿园的人、事、物,幼儿园的政策、资源、活动程序等;介绍幼儿生活管理、教学策略、压力处理等新教师最常遇到的问题,以及在某项比较专门的技术或策略上为新教师提供帮助等。

5.同伴互动。两周一次的小组活动,就是为新教师提供一个学习经验交流的平台。新教师被分配到独立的教学班级,所处的同事是自己的教练,在工作和学习中可能会产生自己远不如人的自卑。新教师彼此的交流会使他们产生归属感,通过听取别人的学习体会和总教练点睛的话语,还会使他们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四、关于构建入职教育课程的再思考

1.入职教育的处所是幼儿园,幼儿园的园所文化是一个不可忽略的要素。新教师的成长不仅仅是技能形成的过程,更是专业态度形成的过程。幼儿园应当成为“个人成长的学校,心灵寄托的家园”,幼儿园应当有积极向上的核心价值观、协作的团队精神、正确的工作理念、合理的工作目标和铁的工作纪律等,这些是新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

2.教练团队建设是影响入职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师徒制”的培训方式是目前培养新教师的基本方法。在很多情况下,这种方法效果不佳的原因是选拔“师傅”的标准仅限于“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忽视了“带教的经验”,加之没有系统的培养计划。所以,在实施有效的入职教育前,一定要培养一支能够领会教练课程,善于施教的教练团队。

幼儿教师素养培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幼儿教师 入职教育 课程建设

一、我国幼儿教师入职教育发展现状及思考

我国新教师参加工作后有一年的“试用期”,试用期也被认为是“任职培养”,具有“入职教育”的含义。但是,幼儿教师“试用期”的着眼点,基本上是从用人制度和工资制度的角度来讲的,而不是着眼于新任教师的专业提高。幼儿园的新教师一般是一上岗就被看做是正式教师,没有专门的培养计划。有些幼儿园对新教师实行“师傅带徒弟”式的指导帮教,这种“手把手”的传授方式,一是受到老教师个人经验水平的影响,二是难以满足大量新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新教师的成长往往要经历一段艰难的摸索过程:没有人指引他们形成独立的心态和负责任的意识;没有人告诉他们学生与教师角色应当如何转变;没有专门的辅导,只凭感觉做事,做错了,没有承担责任的勇气等。幼儿园工作头绪多、责任重,幼儿园教师的入职适应远比其他行业困难得多。据统计,新教师的流失率为老教师的五倍多。

综合分析发现,问题源于我国目前的幼儿教师教育尚未形成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的局面。我们急需把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进修结合起来,改革职前教育的培养方式,加强联系实际;规范幼儿园的园本培训,建立促进幼儿师范院校和幼儿园教师培养一体化的机制;借鉴人才市场管理原理,总结过去教师入职教育的经验,动员师范院校、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基地幼儿园三方力量,形成供需协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利益驱动、同谋发展的伙伴关系,联合构建幼儿教师教育平台。

二、师范学院与幼儿园联合打造幼儿教师入职教育课程体系的探索

我们的研究,还仅是试图站在幼儿师范学院的立场上,打破幼儿教师教育职前、职后的分离状态,通过与幼儿园的合作,摸索出一套规范的、适合我国幼儿园的幼儿教师入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尝试架起幼儿教师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的桥梁。

1.基本思路。本研究在技术上沿着两条思路同时进行:一条是研究入职期教师掌握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工作技能的实践历程;另一条是研究幼儿教师适应新环境的心路历程。

2.目标定位。从幼儿教师终身教育的角度着眼,以入职一年的新教师为研究对象,建立幼儿教师入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帮助幼儿园形成有效的岗位培训机制,形成不断进取的教师团队;保证幼儿园高品质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有效帮助新教师顺利进入教师职业的岗位技能适应期和心理适应期。

3.课程形成的步骤。第一阶段,采用访谈、问卷的调查方法,了解入职一年以内的教师在工作中的困惑、需要及情绪反应;了解有经验的教师在“传、帮、带”上的可贵经验;了解幼儿园管理层在这个方面的想法和认识,从而为课程的编写提供现实的依据。第二阶段,进一步查阅资料,补充和完善写作提纲。第三阶段,在实验幼儿园组织相关活动,对课程的相关章节做实践的检验。第四阶段,通过循环,进一步完善课程。

4.组织机构。由幼儿园和师范学院联合成立入职教育领导机构,共同编制幼儿教师入职教育的课程,建立幼儿园入职教育的组织管理网络,具体指导并实施幼儿教师入职教育工作。

入职教育的组织管理网络的塔尖是幼儿园园长、师范院校的专家;中间部分是总教练;下面是由骨干教师组成的教练团队。

管理网络的运行方式:园长聘任业务骨干充当总教练、教练担当对新教师的培训工作,并与他们签约;总教练对教练的阶段性培训进行检查和验收;入职教育结束,园长组织对新手进行考核,并据此对总教练和教练的工作进行评定。

5.课程内容。入职教育的培训课程大致包括如下方面:(1)教师素质训练:包括职业定向强化、教师行为管理、成功教师心理素质、教师礼仪、适应新团队训练等。(2)班级工作技能训练:包括集体教育技能的训练;个体教育技能的训练;与配班教师、幼儿家长沟通技能的训练;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训练等。(3)教学工作技能训练:制订课程计划,教学时间最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课堂中的技术,环境布置、评价和等级评定技能训练等。(4)保育工作技能训练:环境卫生,意外事故,疾病等的训练。

6.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实施。入职教育课程分为“入职集体培训”和“实习期同步培训”两部分内容。

“入职集体培训”的主要内容是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也包括需要强调的重要工作内容讲座。“

[1] [2] [3] 

入职集体培训”应起到唤起工作热情、激发斗志、奋勇向前的作用,主要内容涉及职业道德、精神文明、园所文化。“入职集体培训”课程可以以专题的方式进行,形式是总教练邀请幼儿园相关人员或园外专家对新教师进行集体讲座,也可以通过集体活动渗透相关内容,如“入职宣誓活动”等。

“入职集体培训”一般在每学期开学前进行,具体内容涉及:()园所文化宣讲;()新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幼儿园职业道德教育及岗位职责;()幼儿教育理念的确立;()幼儿园管理制度,幼儿园规章制度;()安全教育;()幼儿常见疾病预防及卫生护理;()高效工作法介绍与幼儿园物品定位管理;()教师人际交往与沟通技巧介绍;()保育员工作技能以及评价标准讲座;()教育基本技能及评价标准。

“实习期同步培训”课程以时间为顺序,将新手在一年中应掌握的保育、教育技能分解在每一个工作日中,形式为“个别训练”与“小组训练”。

“实习期同步培训”中的“个别训练”是由新教师所在班级全体教师充当教练,负责按照教程每天对新教师重点进行技能培训,主要是以结对的方式在班级中进行。教练每周要与新教师谈话,主要内容是鼓励新教师的进步,分析新教师在本周即将学习的内容方面的不足,讲解技能要点,提出改进的建议,交代评价的方法等。示范讲解后,每天细心指导新教师的工作;新教师则要将教练所教内容记录下来,认真揣摩,对自己的工作体会要及时记录并加以反思。

“实习期同步培训”中的“小组训练”,由总教练负责组织,每两周进行一次对新手的心理辅导或技能强化。目的是为新教师提供交流的平台,或者针对当前新教师的心理状况,组织一些心理游戏,舒解他们的紧张情绪等。

.考核评价。教练对新教师进行分期考核,最后综合评价。具体方法采取专项业务考核、综合量化考核、技能评比、个人述职和协商评定等。总教练对教练的评定主要参考新教师的进步及新教师对教练的评价。按考核成绩状况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等。

.总结反馈。师范学院的专家、总教练每两周要与教练一起分析总结阶段带教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商定解决的办法。每期入职教育课程结束后,幼儿园与师范学院要作一个大的总结,修订下期培训方案。对于涉及职前教育培养中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师范院校,加快职前培养方案和教育模式改革。

三、幼儿教师入职教育的基本策略

.规划。幼儿园必须在新教师进入岗位前就对新教师的成长有所规划。这种规划首先取决于对新教师能力与特质的分析,在与新教师坦承交流的前提下,指导新教师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有所规划,并制定出时间表。

.辅导。幼儿园的工作头绪多,并需要在一个工作日内全部涉及,新教师应付这样的日常工作很困难。教练对新教师的学习活动要注意观察、分析,提出适当的建议。教练要特别注意抓住每周的重点学习内容,采用指导、研讨和考核的方式,强化培养。教练还要注意培养新手的整合教育能力,引导新教师关注自己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与儿童的关系,关注是何种方法促进了教育效果的产生和优化。

.示范。教练应当有准备地将每周学习重点呈现给新教师。示范是准备的重要内容。通过示范,让新教师清楚地了解工作技能的每一个细节及其原因;知道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教练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更重要的是获得对教学策略应用情景或条件的理解,获得对职业文化的理解。

.谈话。教练与新手积极的、鼓励性的谈话,有助于帮助缓解新教师的心理紧张。教练的谈话内容包括介绍幼儿园的人、事、物,幼儿园的政策、资源、活动程序等;介绍幼儿生活管理、教学策略、压力处理等新教师最常遇到的问题,以及在某项比较专门的技术或策略上为新教师提供帮助等。

.同伴互动。两周一次的小组活动,就是为新教师提供一个学习经验交流的平台。新教师被分配到独立的教学班级,所处的同事是自己的教练,在工作和学习中可能会产生自己远不如人的自卑。新教师彼此的交流会使他们产生归属感,通过听取别人的学习体会和总教练点睛的话语,还会使他们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四、关于构建入职教育课程的再思考

.入职教育的处所是幼儿园,幼儿园的园所文化是一个不可忽略的要素。新教师的成长不仅仅是技能形成的过程,更是专业态度形成的过程。幼儿园应当成为“个人成长的学校,心灵寄托的家园”,幼儿园应当有积极向上的核心价值观、协作的团队精神、正确的工作理念、合理的工作目标和铁的工作纪律等,这些是新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

幼儿教师素养培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五位一体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机制专业化

[作者简介]何奎莲(1972-),女,四川高县人,宜宾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四川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宜宾学院培训中心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培训与心理健康。(四川宜宾62275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0年宜宾学院院级课题“‘学―培―研―产’四位一体幼儿教育机制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0S28)

[中图分类号]G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1-0072-03

幼儿教育关系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高质量幼儿教育的基本条件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如何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和实践课题。

一、相关背景

(一)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求建立科学有效的培养和培训机制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有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社会发展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幼儿教师要有高尚的理想追求、专业的理论素养、自觉的职业规范、高超成熟的技能。教师专业化至少包含三个方面的素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愿。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是幼儿教育事业发展和实现幼儿教师自身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幼儿教师的专业化程度较低,需要多主体共同努力,科学、持久推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化进程。除了幼儿教师自觉行为之外,更需要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建立科学有效的培养和培训机制。

(二)党和国家强调要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

幼儿教师培养与培训工作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国务院总理提出要“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国务院办公厅强调要“提高幼儿师范院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国务院强调要“多种途径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办好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

(三)幼儿教师培养和培训缺乏科学有效的机制

目前职前幼儿教师培养机构主要有综合性大学或者师范性大学、幼儿师范专科学校、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高中和私立职业学校五种类型。职后幼儿教师继续教育机构主要有各类教师培训中心、各高校函授点、教育行政部门附属教师培训机构。但培养和培训缺乏连贯性和一致性,机构与机构之间、机构内部的教学、培训、教研、科研与产业部门各自分立、互不沟通、互不协调,形成了“单打一”的封闭局面,造成了培养和培训资源的严重浪费,导致幼儿教师的教学、研究、学习与实践脱节。在这种体制下进行的幼儿教师培养和培训,很难适应幼儿教育对教师的专业化要求。

(四)幼儿教育专业学生和幼儿教师对现有培养和培训普遍不满

研究者于2010年8月至2011年1月,采用自编问卷对宜宾市部分幼儿园园长、幼儿教师和幼儿专业学生进行了调查。对宜宾学院260名幼儿教育专业的“准教师”进行的调查显示,95%的学生感觉到“迫切需要实践平台”,68%学生感觉到需要提高“幼儿教育的科研能力”,98%的学生感觉“需要增加技能训练的课程”。对二十余名幼儿园院长的访谈显示,园长普遍认为,目前幼儿教师培养和培训体系不健全,需要建立和完善新的培养、培训机制。对宜宾市150名在职培训幼儿教师的调查显示,90%的教师感觉“想继续成长,但是缺乏好的培训机构,不知道去哪里提高”,56%的教师认为“主讲教师缺乏对幼儿园工作的了解”,90%的教师觉得“想开展科研活动,但是缺乏专家指导”。

(五)幼儿教师专业化成为研究者探索的重要课题

幼儿教师专业化成为研究者探索的重要课题,研究者对幼儿教师专业化的特征、发展方法和途径进行了探索:张元从微观教师专业化的角度探讨了我国幼儿教师专业化的特征;郑蓉和龚晖认为成功型事件、挫折型事件、启发型事件以及感人型事件等可以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扬凯红从学习、研究、协作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王春燕认为课后反思型说课可成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平台;蔡春和易凌云认为教师的生活体验写作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以上研究大多只停留在一般的理论研究和微观层面,对于如何建立幼儿教师培养和培训体系、打通幼儿教育职前职后培养的通道、提升幼儿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理论研究能力,则无可借鉴的成果。

二、建立“学―培―研―训―测”五位一体的幼儿教师培养与培训机制,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进程

“学―培―研―训―测”五位一体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机制是研究者结合实际探索出的一种幼儿教师培养和培训的长效机制。机制是使制度能够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配套制度,也是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长效机制,即能长期保证制度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制度体系。“学―培―研―训―测”五位一体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机制是指依托高校,高校全日制及函授幼儿专业、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心、高校幼儿教育研究机构、高校附属幼儿园、教学质量检测评估中心等肩负幼儿教师教学、培训、科研、训练、测评的五种功能部门,在主管部门的统筹协调下,各部门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完成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目标的幼儿教师职前教育、职后培训、幼儿教育研究、实训实践平台建设及幼儿教师和幼儿园检测等任务,形成优质、高效、良性的区域性幼儿教师培养培训运行机制。

(一)“学―培―研―训―测”五位一体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机制的组成及联系

1.学――改进高校原有学前教育专业,为学生打下专业化成长的基础。近年来,我国取缔了幼儿师范学校,职业学校里的幼儿教育专业规模缩小,且培养的幼儿教师质量有限,这种形势给高校学前专业建设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设有全日制和函授幼儿教育专业的高校应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改进课程设置,针对以前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过多、实践不足、专业技能欠缺的特点,优化师资队伍,完善教学设备和设施,改进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增加技能训练课程,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和能力基础。

2.培――发挥幼儿教师培训机构功能,促进一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继续教育是一线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方式。近年来,各省市陆续成立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心,除各类教师进修校外,很多高校也获得了开展涵盖幼儿教师培训在内的教师培训的资质。地处川南的宜宾学院也于2010年5月成立四川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宜宾学院培训中心,根据国家大政方针及不发达地区幼儿教育的实际情况,推进幼儿教育全员培训的进程,提高全员培训质量,更新学员教育观念,重组知识结构,强化幼儿教育技能,提升研究能力。同时,可以构建科学的符合不发达地区实际的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完善培养与培训相衔接的开放式的幼儿教师教育体系。

3.研――建立幼儿教育研究机构,促进幼儿教师研究能力的提升。教育教学研究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而高校可以凭借自己的资源优势设立相应的研究机构。如北京师范大学幼儿园教育研究中心、山东大学幼儿教育发展中心、台湾师范大学幼儿研究所等,宜宾学院也先后成立了“宜宾学院幼儿教育指导中心”和“宜宾学院家庭教育指导研究中心”。整合机制建立后,这些中心可以充分发挥其职能,结合学前专业教育教学、幼儿教师培训和测评等具体工作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定期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建立幼儿教育课题库,全程介入幼儿教师培养培训的课程设置、教学研究等工作,使研究与教学结合、与工作结合、与培训结合,为职前职后教师提供研究平台,促进幼儿教师职前职后研究能力的提升。

4.训――建立幼儿教师实践平台,提升幼儿教师的职业能力。真正有效的专业知识是在实践中领会的,真正有用的技能是在实践中提升的,优质的实践平台是幼儿教师专业化的重要保障。华东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等高校均开办了自己的附属幼儿园,为幼儿教师提供研究和教学的实践平台。宜宾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从2010年3月开始申报建立“宜宾学院附属幼儿园”,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和一线教师提供优质实训基地,提供便利的教育实践场所,使他们将所学理论知识及时地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在真正的学前教育活动中锻炼自己的教育实践能力。该实践平台也给高校教师提供实践平台,促进他们的专业化进程,同时还能满足地方群众的教育需求,体现高校“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支撑”的办学宗旨。

5.测――建立幼儿教师技能和资质测评机构,完善幼儿教师评价机制。教师技能培养和检测也是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促进手段,很多地方设有专门的技能培训和检测中心,其中一部分依托师范性质的高校进行。如宜宾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已有四川省普通话测试站、宜宾学院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教师技能培训和教师资格认证科、宜宾市教学质量检测评估中心四个部门。这些部门根据国家要求确定技能标准和资格要求,强化培养和培训工作中的幼儿教师技能训练课程,同时作为宜宾市教育局委托的第三方开展幼儿教师资格和幼儿园办园资质的培训、认定、监督、评估和评价工作,将这些检测标准用于幼儿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中,全面提升幼儿教师素质和幼儿园质量。

(二)“五位一体”的幼儿教师培养与培训机制的特点

1.整合各类幼儿教师培养培训资源,最大限度避免资源浪费。建立健全幼儿教师培养和培训的机制,能最大限度整合和开发影响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各类资源,有效解决了以往幼儿教师培养和培训机关之间各自为政、资源重复的问题。同时,各机构管理者和工作人员本身有交叉,能全面深入了解情况,便于决策和实施。此外,高校还可以主动和周边幼儿教师培养和培训机构建立长期实质性联系与合作。全面整合了幼儿教师培养和培训的资源,便于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2.职前职后一体,理论实践并重,教学研究结合。本机制最大的突破是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把幼儿教师理论学习与实际训练结合在一起,给准教师提供专业化学习平台,给一线教师提供专业化提升平台,为高校幼儿专业教师提供专业化实践与专业化教育平台。理论与实践的连接,把幼儿教师职前、职后的理论学习与实际训练结合在一起,把幼儿教育、教学与教研及产出整合在一起,实现了幼儿教师专业化培养和培训、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的一体化,给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持系统。

(三)五位一体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机制的功能

该机制能有效解决目前幼儿教师培养和培训中的实际问题,建立起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幼儿教师培养和培训机制,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1.培养一批具有专业化基础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为当地输送高质量幼儿教师师资。通过“学―培―研―训―测”五位一体机制的建立,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学习、训练、实践、研究、检测条件和相应的保障,建立了良好的支持系统和“一条龙服务模式”,培养一大批具有专业化基础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为不发达地区的幼儿教师输送保质保量的幼儿教师,切实解决目前幼儿教师严重缺乏的现实问题。

2.培养多层次师资队伍,打造幼儿教师培养培训专家。建立一支多层次师资队伍,专家型教师(研究机构专家)、理论型教师(高校教师)、技能型教师(中等职业学校)、培训师(幼儿教育培训机构工作人员)、实战型教师(幼儿园管理者和教师)组成共同体,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合力,共同作用于职前教师的培养和职后教师的培训工作;培养集培训、管理、教学、科研于一体的新型培训者,建设一支素质良好、结构合理、精干高效的幼儿教育培训者队伍,打造幼儿教师培养培训专家。

3.推进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进程,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培训一大批具有专业化意识和专业化水准的在职教师,提升他们的理论功底、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切实解决不发达地区幼儿教师专业化欠缺的重大问题,为不发达地区的幼儿教育提供了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促进本地区幼儿教育的发展。推进幼儿教师继续幼儿教育全员培训的进程,提高全员培训质量,建设一支结构优化、素质优良、适应素质幼儿教育要求的幼儿教师队伍。

4.完善幼儿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形成优质、高效、良性的区域性幼儿教师教育运行机制。要完善培养与培训相衔接的开放式、一体化的幼儿教师教育体系,建立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幼儿教师教育资源整合机制,形成优质、高效、良性的区域性幼儿教师教育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1]张元.试析幼儿教师专业化的特征及其实现途径[J].学前教育研究,2003(1).

[2]周雪华.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J].学前教育研究,2005(Z1).

[3]王春燕.课后反思型说课: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平台[J].学前幼儿教育,2005(5).

[4]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单位)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2003]13号)[Z].2003-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