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算化会计实训总结

电算化会计实训总结

电算化会计实训总结

电算化会计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经过三年半的专业学习后,在掌握了一定的会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为了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本人于XX年1月10日至23日在北京斗山食品有限公司财务部进行了为期两周的专业实习,以下是此次实习中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公司的财务部并没有太多人,设有一名财务经理,一名出纳。此次负责我实习的是公司财务经理—张经理,张经理根据我两周的实习时间,主要是让我了解财务软件的使用和会计处理的流程,并做一些简单的会计凭证。公司采用的是金碟财务软件,从编制记账凭证到记账,编制会计报表,结帐都是通过财务软件完成。我认真学习了正规而标准的公司会计流程,真正从课本中走到了现实中,细致地了解了公司会计工作的全部过程,掌握了金蝶财务软件的操作。实习期间我努力将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方面转化,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习期间我遵守了工作纪律,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

刚到会计部张经理就叫我先看她们以往所制的会计凭证和附在会计凭证上的原始凭证。由于以前在学校做过会计凭证的手工模拟,所以对于会计凭证不是太陌生,因此以为凭着记忆加上学校里所学过的理论对于区区会计凭证完全可以熟练掌握。但也就是这种浮躁的态度让我忽视了会计循环的基石——会计分录,以至于后来张经理让我尝试制单的时候感觉到有些困难。于是我只能加班补课了,把公司日常较多使用的会计业务认真读透。毕竟会计分录在书本上可以学习,可一些银行帐单,汇票,发票联等就要靠实习时才能真正接触,从而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别以为光是认识就行了,还要把所有的单据按月按日分门别类,并把每笔业务的单据整理好,用图钉装订好,才能为编制会计凭证做好准备。

见习了两天后,张经理给了我一些原始凭证,让我审核原始凭证后编制记账凭证。我根据原始凭证所必需的要素认认真真审核了原始凭证后,进入金蝶会计软件的录入记帐凭证的界面,先按此笔业务录入简明而清楚的摘要,然后按会计分录选会计科目,并在相应的会计科目的借方和贷方录入金额,最后在检查各个要素准确无误后,按下保存并打印出记帐凭证和相应的原始凭证钉在一起。刚开始我制作的速度比较慢,而且在张经理审核凭证时能发现一些错误的凭证。但是通过几天的联系后在速度和准确度上都提高了不少。通过一周多的编制记帐凭证工作,对于各个会计科目有了更加深刻而全面的了解,并且对于我把书本知识和实践的结合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除了编制记帐凭证,张经理很有耐心地给我讲解了每一种原始凭证的样式和填写方式以及用途,而且教我记帐,打印所需要的帐簿以及查询凭证等财务软件的一些常用的操作。有了这些基本认识并熟练了财务软件的操作以后学习起来就会更加得心应手了。从制单到记帐的整个过程基本上了解了个大概后,就要认真结合书本的知识总结一下手工做帐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除了做好张经理所安排的各项工作后,我也会和出纳学学知识。别人一提起出纳就想到是跑银行的。其实跑银行只是出纳的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在和出纳聊天的时候得知原来跑银行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除了熟知每项业务要怎么和银行打交道以外还要有吃苦的精神。想想寒冷的冬天或者是酷暑,谁不想呆在办公室舒舒服服的,可出纳就要每隔一两天就往银行跑,那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

而且,出纳的业务比较繁琐,还要保管现金,支票和收据等等,所以需要非常细心,对于比较粗心的我来说,这也是非常有必要学习的。

是的,课本上学的知识都是最基本的知识,不管现实情况怎样变化,抓住了最基本的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如今有不少学生实习时都觉得课堂上学的知识用不上,出现挫折感,可我觉得,要是没有书本知识作铺垫,又哪应付瞬息万变的社会呢经过这次实践,虽然时间很短。可我学到的却是我一个学期在学校难以了解的。就比如何与同事们相处,相信人际关系是现今不少大学生刚踏出社会遇到的一大难题,于是在实习时我便有意观察前辈们是如何和同事以及上级相处的,而自己也虚心求教,使得两周的实习更加有意义。

小结

由于会计行业的特殊性我只能参加财务部门中较为简单的工作,如出纳及帮助会计进行帐目的核对等工作。虽然工作不难,时间也不长,但我仍十分珍惜我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实践经验,从中也学到了许多学校里无法学到的东西并增长了一定的社会经验。

电算化会计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一、会计电算化中级培训存在的问题

1.培训目标模糊

按财政部在《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管理办法(试行)》中提出的中级培训目标为“通过中级培训,使一部分会计人员能够对会计软件进行一般维护或对软件参数进行设置,为会计软件开发提供业务支持”。据此可以认为,对在职会计人员的会计电算化中级培训内容与大学的会计专业以及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学习的内容不同,在职会计人员主要应注重非程序性的会计软件应用及一定的系统分析能力,而不应像大学要求学生具备系统分析能力,并学会计算机语言,具有一定的程序设计能力。但实际上各地的会计电算化中级培训点进行在职人员会计电算化中级培训时缺乏明确的培训目标,只是选用教材中的一部分内容进行讲授,造成在职会计人员无法对财务软件数据系统地进行运用、分析。

2.亟待改进和更新会计电算化中级培训教材内容

目前,各地进行会计电算化中级培训的教材,基本上都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运用财政部全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教材编审委员会编写的《会计电算化中级知识》(1999年4月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二是由当地财政部门选中的各软件公司针对本公司财务会计软件编写的中级教程。在《会计电算化中级知识》中,讲课内容较多涉及到windows95的基本操作、visual foxpro数据库和access数据库等内容,却缺少在职会计人员应当掌握的非程序性内容,如会计软件总体结构的认识、了解,运用excel进行企业成本计算、生产费用汇总分配、财务分析,会计软件维护的技巧与方法等内容。

3.各培训点培训学时少,教学内容不能参照《会计电算化中级培训》教学大纲执行

按照教学大纲要求,一般各培训点的会计电算化中级培训应为120学时左右,而实际上有的培训点仅有50一60学时,甚至更少,特别是在上机过程中,布的培训点甚至出现两人共用一台微机的情况,这样,每个人的学时就更少,同时由于没有建立相应的教学大纲,也谈不上按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其后果是严重影响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当然也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4.各培训点聘请的培训教师水平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会计电算化中级培训质量

一般说来,各培训点应该选聘参加过会计电算化中级师资培训的教师,或选聘大学具有高职称、高学历、经验丰富的专门讲授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师,以保证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但有的培训点从节约资金角度出发,请一些根本没有师资证书或只懂一点电脑知识而不懂会计的人员充当教师,这显然不能保证教学质量要求。

5.各培训点生源大战、降价培训,降低了会计电算化中级培训质量

据考察,随着各地会计电算化中级培训工作的进行,在职会计人员的生源在逐步减少,于是各地出现了各培训点进行生源朵战和降价培训的情况,单从降价来看,看似有利于会计人员,可实际上会计人员所得到的培训知识更少,效果更差,只相当于买了一个会计电算化中级证书。

二、提高会计电算化培训质量的保障措施

1.财政部门加强对各培训点监管力度

在当前,各财政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实时规范各培训点的行为,主要包括:(1)检查各培训点的硬件设备情况。主要检查能保障培训使用的计算机数量,特别要规定各培训点能进行中级培训电脑的最低数量,凡是低于最低数量的培训点,要限期整改,到时还达不到数量要求的可取消该培训点。(2)检查机房是否采用局域网系统,是否方便学员了解中级培训中的网络知识内容。(3)检查培训点所用财务软件。主要检查财务软件的可用性以及excel软件的完整性。由于要运用excel对财务数据进行财务分析,就要求运用excel中的“加载宏”功能对财务数据的分析功能。(4)检查学员情况。主要检查在学员招收中,是否有学员未参加会计电算化初级培训而直接参加中级培训的情况,并抽查了解学员的学习培训情况。(5)要求各培训点建立培训教师挂牌教学,实行竞聘上岗制度。从培训效果和培训质量考虑,一方面要求对培训教师进行资格认定审查,主要内容包括培训教师的职称、学历、经历以及以前的教学成果和科学研究成果;另一方面进行竞聘上岗制度,由学员选择教师进行会计电算化中级培训教学。(6)加强对各培训点会计电算化中级培训的过程管理。主要是针对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根据教学课表对学员进行一定的回访工作。同时,公开财政部门主管该项工作人员的办公电话号码,一方面有利于解答学员提出的各培训点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与培训点相互沟通,从而规范各教学点的会计电算化中级培训工作。(7)建立各培训点的年审制度。财政部门每年可根据会计电算化中级培训点的实际情况和学员反馈的信息,在广泛调查研究后决定是否继续或取消该会计电算化中级培训点。(8)要求各培训点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由于培训内容中既有程序性操作的软件知识,又有非程序性操作的财务软件数据汇总合并等内容,因此要灵活地展示该过程,仅靠“黑板+粉笔”方式是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财政部门应要求各培训点运用投影仪等设备,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方式进行网络教学。

2.明确在职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中级培训的教学目标要求

对在职会计人员主要强调对财务会计软件的总体结构和应用情况及软件一般性维护工作。主要包括:(1)会计软件的总体结构;(2)财务软件的最优化初始化设置;(3)运用excel对会计软件的数据进行汇总、合并;(4)运用excel建立一套适合本单位成本计算及费用汇总分配方法;(5)运用会计数据进行财务会计图形分析工作;(6)会计软件的一些相关维护知识等。

电算化会计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如何培养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职业素养?一句话:强化实训、注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综合的职业技能。

首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掌握会计基础知识。

会计电算化是丰富会计知识与多元化会计处理工具的统一结合与延伸,离开了基础知识,会计电算化的服务过程便无从开展,学生操控电算化的能力强化也会受到一定限制,因此在教学实践环节我们不能仅一味的突出对实践工具的操作,而应从基础教学入手,夯实学生掌握会计基础理论知识的扎实程度。例如没有完善的会计基础知识体系,学生就会混淆会计凭证的类别、不熟悉具体的会计业务操作流程,对往来账目与现金流量不能实施良好的控制,导致非法设置对应科目、无法正确定义自动分录及报表公式的不良局面。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通过问题情境式教学、提示讲解式教学、映射式教学、回顾复习式教学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为后续更好的开展实训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强化实训、实验教学力度,切实提高学生的会计电算化操作能力。

会计电算化的综合实用性、高效针对性决定了电算化教学的能力本位思想,即以能力教学为中心,一切围绕职业素养构建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强化实训教学、提高实验教学力度就成为当前会计电算化教学的重要核心。首先我们应通过完善实践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使模拟型实践教学有的放矢,同时应适当的增加实训课程的教学比例,对模拟实验室进行高水平建设,增加学生实践基地的投入。教师则应在完善的实践教学设备支持下深化软件教学模式的创新应用,构建完善的会计电算化模拟数据系统,并在实践教学中勇于发现问题,通过及时的反应与参与促进电算化实践教学设备的改进与提升。利用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工具,教师可丰富开展突出仿真性的教学方式,通过课程实训,切实提高学生的会计职业素养能力。例如模拟实验室进行仿真工作环境训练、让学生参与到每一个会计岗位中得到充分的职业训练、高效模拟企业经营环境,令学生在分组的实践中切实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会计核算能力与统一完善调配的能力。可将每一个小组作为一个模拟单位进行会计案例的设计,通过教师的科学指导,学生不断更新与完善案例,并利用高效的财务软件生成资料的实践操作检验自身的实践学习效果。为了深化学生对手工流程的会计处理与财务软件操作流程异同点的分析与掌握,我们应将手工模拟会计实训与电算化模拟实训完善结合,从而使学生将已经掌握的会计知识融会贯通,高度系统化、协同化。教师可通过模拟一个或多个企业的会计数据,令学生将其整套的会计资料在手工处理方式之下,形成原始的凭证记录及财务明细账与总账登记,并编制完善的会计报表,而后利用财务软件的集成管理职能进行财务业务处理,使学生在两种实训方法的共同作用之下,加深印象、熟悉特点,形成比较结果,并进一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掌握的空间,切实的巩固会计电算化的学习效果,并使学习能力物化为会计操作能力、协调组织能力、动手参与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的综合职业素养。

第三,优化教学方法及手段,全面构建学生的会计电算化职业道德素养。

现代化教学工具的全面应用是适应信息化持续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切实激发学生学习会计电算化积极性的必要保证,因此在实践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细化的会计电算化操作流程做动态演示,通过边演示边讲解、边促进学生动手参与的方式提高教学的交互性,使学生在互动式的教学方式中主动参与、主动发现、善于总结、切实提高。同时教师可把会计案例引入教学实践中,并利用商品化财务软件模拟单位的会计经济业务,并通过科学的案例分析、有效的解决方式将条块分割的会计电算化知识形成高效的渗透与融合,令学生在不同的操作位置完成一整套的会计工作,并形成综合的会计电算化职业协作能力素养。诚信是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基础规范行为,因此教师还应通过实践教学以诚信教育为核心,全面构建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素养,避免流于形式的教学,而将诚信教育切实的列入教学实践计划中,构建完善的诚信教育机制。

二、结语

电算化会计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 会计电算化 培养模式

网络经济时代,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和软件工程的快速发展,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正在以其显而易见的优势和速度取代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从而带来会计业界理论与实务的大变革。然而专业人才的匮乏,始终是制约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如何构建科学高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会计电算化人才成为高职高专教育当务之急。

一、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纵观国内,我国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主要有几个特点。

1、规模庞大,专业设置重复率极高

上世纪90年代,财政部在《关于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中指出:到2010年,力争使80%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实现会计电算化,从根本上扭转基层单位会计信息处理手段落后的状况。全国会计类院校纷纷开办会计电算化专业,几乎所有的会计类专业必开电算会计课程。专业设置的重复率之高几乎可与基础学科媲美。客观地说,这些做法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对我国广大会计类人员进行了一次有益的电算化知识普及。

2、特色平淡,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

从表象来看,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颇为繁荣。但随着人才培养的进一步发展和实践的检验,当初一味追求的规模至上的粗放式办学模式日渐显露弊端。由于大多数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方案缺乏特色,课程设置与普通的会计专业几乎没有区分,通常是在常规会计课程基础上加上电算会计课程或者电算实训即万事大吉。当用人单位满怀期待专业人才能深入实践解决电算系统维护或熟练运用财务软件时,我们培养的学生却因为没有形成自己的专业能力优势而不知所措。于是一部分学校减少了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招生规模更有甚者迫于就业压力取消了会计电算化专业。这进一步暴露出当初办学的盲从性和随意性。

3、过程简化,教学内容和手段落后

计算机产业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使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速度很快。比如会计软件的主流技术已经转向以网络为基础的ERP软件了,但我们教学内容的更新明显地跟不上技术的发展速度。教材的内容落后于教学内容,而教学内容又落后于社会应用水平。很多学校设置的会计电算化课时偏少,任课教师计算机技术的总体水平较低,在教学过程中与计算机关系密切的过程或章节往往被省略或简化。此外教学手段也需要完善,由于电算化教学对于教学设备和软件的要求相对较高,一些学校受制于此,用黑板加粉笔的手段来讲述电算化课程,将原本生动和形象的教学过程变成了呆板的描述,无法与电脑加投影仪等先进手段所带来的效果相提并论,也容易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构建新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加入WTO以后,人才市场和商品市场越来越国际化,我国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将承受更大的压力。本文针对上文存在的诸多问题,就如何创新思路,构建“以专业特色为根本,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科学方法为指导,以过程控制贯穿始终”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粗浅的探讨。

1、目标定位准确,专业特色鲜明

准确定位培养目标是科学进行人才培养的首要环节。在教学中,应根据高职教育“能力培养”的内在要求,构建以培养学生进行会计实际工作能力为根本,以训练学生掌握必要的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计算机操作技能为前提,以训练学生的实际手工会计和电算会计操作技能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电算化信息系统分析与维护能力为特色的多层次培养目标体系,最终造就基本功扎实、操作能力强,具有计算机和会计双重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技能型人才。

2、能力培养至上,控制贯穿始终

在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应始终抓住能力培养这一根本,将控制论的思想和方法贯穿始终。

(1)建立“三层”能力培养模式。“三层”是指按课程间内容的依存关系分为专业基础技能、专业技能、职业综合技能三个层次。通过三层次循序渐进教学,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动手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得到系统提高,为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第一层:专业基础技能培养。一是会计手工处理能力训练:掌握凭证、账薄、报表编制原理。二是会计电算化处理能力训练:进行Word、Excel、Internet等计算机基本原理和操作。

第二层:专业技能培养。一是会计手工处理能力训练:掌握企业要素核算、产品成本计算及核算、资金管理与项目决策、税收实务处理方法、企业内部及外部审计方法等。二是会计电算化处理能力训练:学习计算机程序设计、会计信息系统设计与分析、常用财务软件操作等。

第三层:职业综合技能培养。一是会计手工处理能力训练:进行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审计综合应用实训,模拟财务科的会计工作岗位训练。二是会计电算化处理能力训练:熟练使用金蝶、用友等财务软件进行会计处理。

(2)做好事先规划、事中控制和事后总结改进工作。由于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因此事先规划环节中,首先应结合区域特点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了解专业需求状况和岗位能力需要状况,为日后科学培养人才提供依据。其次要明确制定上文所述的培养目标,使日后的教学、管理工作紧密围绕目标进行。最为重要的是根据市场调研情况和专业目标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①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课程体系。一是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课程子系统,包括: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税法等。二是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操作能力课程子系统,包括:计算机基础、数据库及编程基础、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财务软件应用等。三是基础素质和继续学习能力课程子系统,包括:普通话、应用文写作、名著选读、社会调查、外语听说训练、文献检索等。②建立与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课程体系。一是会计核算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通过财务会计实训教学、成本会计实训教学、财务管理实训教学、会计手工综合实训教学、会计电算综合实训教学和计算机系统装配和维护教学来完成。二是会计专业综合素质的培养,主要通过认识实习、暑假考察、毕业实习和完成毕业作业等教学环节来完成。

(3)立足事中控制。①搞好配套教材建设、审查教材的内容。一本优质适用的教材往往能使教学过程顺畅,使教学效果倍增。应选购具有前瞻性的、编排精心合理的教材。对于师资力量比较雄厚的学校,应根据课程体系设置编写针对性强的电算化教材和实训资料,但可用性要强。

②改革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现阶段一般存在有“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方式,利用计算机制作教学内容课件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方式,以及利用多媒体与网络等信息技术进行多媒体网络教学方式。以会计电算化课程为例,笔者认为应结合具体的内容来选用合适的教学方式。一是会计电算化原理部分。本部分内容是电算化专业知识的基石,专业性较强而且相对枯燥乏味,应以计算机辅助教学方式(CAI)教学方式为主。教师要从教学设计的总体角度出发来研究、制作、使用高质量的教学课件,将教学内容比较直观、形象地进行演示,同时还可配以同步声音、动画、软件具体界面等,这样课程内容将变得声像并茂、直观易懂、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此外以“黑板+粉笔”方式为辅,启发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经板书的形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和层次。二是财务软件应用部分。本部分内容是电算化原理部分的应用,通常在机房里进行。应采用多媒体(Multimedia)技术及网络(Network)技术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完美结合所形成的多媒体网络教学方式。教师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演示软件操作流程和讲解重要的界面,然后通过网络系统向学生传递备份的练习账套,让学生结合教师演示的步骤和要点自行练习操作。教师还可通过网络监控系统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既可总结性地讲解也可个别辅导。三是会计电算综合实训部分。本部分内容以学生为主导,全程动手操作,教师不必参与太深。但是对于学生操作结果的评价是否科学公平则是关键。应利用网络技术与计算机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可利用一些网络教学软件收看学生完成的账套,在线评阅打分,既减轻工作量,又公正合理。当然,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多媒体网络教学使教师从传统的教学中解脱出来,去学习、更新相关知识,也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吸引力,促进教学概念与形式的更新,引起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与教学结构的变化,促进教学思想与教学理论的发展,提高教与学的效果与水平。

③改革考试方法,推进教学改革。会计电算化专业传统的考试方法主要是在课程结束时进行闭卷考试,考试内容多以概念性理论题为主。这种考试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平时放松学习,考试时临阵磨枪,不利于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因此,我们应从以下方面进行相关考试改革。一是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会计电算化原理课程可继续采用期末闭卷考试,以免放松学生对基本理论的学习要求;财务软件应用课程则应采用期末上机测试的办法,重点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会计电算综合实训建议着重过程考核,综合考察学生的组织纪律、团队意识、职业态度及综合技能。二是将职业资格证书纳入考核范围。要求学生毕业时取得一个毕业证和多个职业技能证书。目前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毕业时除取得毕业证外,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含初级会计电算化),鼓励学生获取《用友软件应用能手证书》、《全国ERP信息化工程师证书》。拿到相关证书者可获得一定的学分。三是改革毕业考核方案。毕业考核将原来的毕业论文改为毕业设计或毕业调查报告。设计或调查内容完全与会计岗位核算与管理相联系,直接与上岗就业接轨。

④加强事后总结改进。我们应按现实条件变化适时调整培养目标和方案,根据会计电算化及财务软件发展情况适时改进教学内容,以与时俱进的思想进行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的培养。

三、结语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对该专业建设的探索和研究,我们前面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优秀的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更是不断迈进的过程,面对新的挑战,我们将一如既往的努力和奋进。

【参考文献】

[1] 谢明: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实践的几点看法[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2] 赵馨燕、何美武:论高职学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改进[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5.

[3] 黄正瑞、黄微平:论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目标与内容[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5.

电算化会计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作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受到领导教师的关注和重视,会计电算化专业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的人才,需要人才具有扎实的会计理论基础,掌握科学的会计技术和方法,能够从事财务以及会计核算等工作,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通过学习会计电算化,学生会掌握一定的财务会计学、会计电算化、税法、审计、财务以及成本管理、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1]。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实践教学也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

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遵循的原则

要构建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需要以培养人才为教学目标,使知识的传播、能力素质的培养与提升集中起来,将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融入到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一)科学原则

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需要以学科和课程建设为标准,通过实验室开展多样化的实验教学[2]。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使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满足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二)系统性原则

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教学需要将电算化操作与手工实验有机结合,结合单项实验和综合实训,将传统工商业与新兴服务业的实训、校内与校外实训、分散、集中实训等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实践技能的全面提升。

(三)渐进性原则

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多种实践课程构成的,实践课程之间是一种渐进的过程,会计电算化建设需要坚持以任务驱动、能力递进式培养为主。(四)可操作性原则高职院校在进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时,需要结合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水平、师资力量以及社会需要相结合,使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三、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途径

(一)制定科学的实践教学计划

在构建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时,需要以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为依据,科学的进行课程的设置与课时分配。将专业课程与实践课程相整合,实践教学的课时需要占到总体课时的50%以上[3]。为了进一步促进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需要根据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目标以及教学内容等,明确实践教学的内容,如果要修改教学内容,需要保证其操作性,强化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的实训,促进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更加贴近实际应用。

(二)实现一体化、混合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

要建立完善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需要根据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岗位需要,明确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从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了解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科学的进行实践课程的划分,明确实践课程的内容、目标等,促进校本课程的开发。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师与实训室以及教师之间的混合教学,形成混合型的实践教学体系[4]。

(三)构建校内外相结合的实训基地

进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需要将校内与校外实训相结合、实践教学中,在学校内部建立实训基地,营造真实的实训环境,学校可以邀请企业的会计电算化人员到学校进行指导教学,让学生在学校中就可以了解企业中的工作内容,从而更加针对性的开展会计电算化学习。学生的实训不能依靠学校的实训基地,还应积极建立校外的实训基地,实现校企合作,加强学校与企业间的互动交流,安排学生到企业中实习训练,更好地为企业提供优秀人才。校外的实训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可以将大量的学生安排到企业进行实习,还可以将学校中的专业教师安排到企业中进行实践锻炼,强化教师的实践技能。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需要制定科学的计划,了解实训基地的实际情况,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锻炼。全面了解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的情况,了解他们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由学校教师或者企业的工作人员给予专业性的指导和帮助。实习过程中,要组织学生进行学习交流,发表自己的心得,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促进学生实践学习效果的提升。

(四)强化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评价

在以往的教学中,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通常是以试卷的形式来进行,但是当前实践教学的内容逐渐增多,考核的方法也应随之发生变化,应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保证能够对学生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实践教学的教学评价是比较复杂的,考查的主要有过程和结果考查两种[5],教师与学生在最初阶段需要适应一段时间,这一时期就可以以结果考核为主,过程考核为辅。根据学校实训的具体情况,明确学生教学评价的内容,例如可以将会计电算化中的总账、报表、工资等作为考核的标准,实现量化的考核,保证考核评价的公平公正。当教师与学生熟悉这种考核模式后,就可以以过程考核为主,使学生能够提高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践教学中。

(五)提高教师素质能力

对于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教师的素质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实践教学的效果,因此应努力提升教师的素质能力,这是实现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顺利进行的关键。学校应加强教师的实践技能培训,使教师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给学生的实践教学给予专业化的指导。邀请企业的成功人员到学校担任客座教授,将自己在企业中遇到的问题讲给学生,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方向以及专业需要,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