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儿社会实践总结

幼儿社会实践总结

幼儿社会实践总结

幼儿社会实践总结范文第1篇

20xx年7月15日,这一个令我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我满怀激情满怀希望地踏上了暑期社会实践的征途。连云港市超前幼儿园包括:小小班,小班,中班,大班四个阶段的小朋友。目前已有多年办学经验。

幼儿园把我安排在了大班先熟悉下,他们都是一些即将进入小学读书的孩子。陆老师是这个班级的授课老师,可是小朋友们却都亲切地叫她姐姐,这让我感到了这个辛苦岗位背后的一丝幸福。刹那,我觉得陆老师脸上绽放的笑容是这个世界上最具活力,最让人羡慕的,是那些孩子是这个世界上最可爱、也是最幸福的孩子。

由于对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学习方面不熟悉,刚开始到幼儿园的那几天,我只是协助陆老师进行一些较常规的工作。比如在点心、午餐时间分发餐点、饮料;午睡时一起维持午睡纪律;定时给带药小朋友吃药。后来随着对该班幼儿受课特点的了解,我进行了为期一天的试教。

当天上午是思维训练课,《乌鸦喝水》截句拼读,画《吹泡泡》,下午是美术课,教画画是我觉得最难上的一节课——它需要较全面地掌握该年龄段孩子的是怎么对待画画,而这恰恰是我最欠缺的。于是我详详细细地看了他们的平时画画作业,我总结陆老师上课的方式:前一天晚上还查阅了一些相关资料,终于觉得有了一些上课的把握。

幼儿社会实践总结范文第2篇

    一、幼儿园适应性课程的内涵、理论基础及特点幼儿园适应性课程以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活动课程理论为基础,注重整合的课程取向,强调儿童的主动实践,突出课程的适应性和发展性,将幼儿园教育的五大领域有效地整合起来,形成幼儿园整合课程体系。

    (一)幼儿园适应性课程的内涵幼儿园适应性课程针对幼儿园课程统一、钢性的弊端,以儿童整体和谐发展为出发点,关注幼儿园课程对于儿童多样性发展的适应性,强调课程目标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石,注重课程内容同儿童现实生活相联系;以儿童个性化发展为旨归,重视儿童多元发展需要。因此,该课程是一种整合性实践课程。一方面,强调儿童发展的整体性,注重儿童身体、情感、认知、行为的和谐发展,注重幼儿园与家庭及社区资源的有机整合,强调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儿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强调儿童的实践活动,注重儿童的主动参与和亲身体验,关注儿童与教师、环境、内容的互动,强调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让儿童在实践活动中学会感知、学会探究、学会发现,并形成正确的态度和积极的情感。幼儿园适应性课程在设计路线上突出发展性和适应性两条主线。首先,该课程以儿童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坚持把儿童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有机地整合起来,既考虑适宜儿童发展的普遍性和全面性,充分考虑儿童全体发展的共同性,又要考虑适合不同儿童发展的特殊兴趣、需要与个性;不仅要保证儿童在已有的发展水平上获得充分的发展,还要为儿童一生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其次,该课程以适应性为主要特色,强调幼儿园课程应当符合所有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与发展规律,针对客观实际,为不同幼儿园不同教师和儿童的课程参与和课程实施提供多样化选择的空间。

    (二)幼儿园适应性课程的理论基础幼儿园适应性课程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儿童多样性的发展目标,提出了基础性发展与选择性发展相统整的目标体系;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儿童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提出了儿童主动探究的学习观;基于活动课程理论强调多元领域兼重的整合取向,提出了幼儿园综合实践课程模式。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通常具有语言、数理逻辑、视觉空间、身体运动、音乐节奏、人际关系、自我反省等智能,由于人们生长的家庭、文化和社区影响其智能的发展,因而人与人之间无论是在智能组合的方式上还是在所受到的实际训练上都存在着差异性,每个人在智能强项和优势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因此,幼儿园课程要为儿童提供各种各样的机会来促进各种智能的发展,针对不同儿童智能发展的特点,开发每个儿童多元智能的发展潜能。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个体与他人经磋商并达成一致的社会建构,而知识的建构是通过儿童的积极活动从自己内部获得的,不是从外部世界转换而来的。因此,儿童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与传授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必须主动地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根据其先前的经验主动地建构他们的知识世界,主动地获得新知识的意义。幼儿园课程要创设适宜儿童学习的探究主题以及相关的问题情景,以创造适宜儿童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让儿童能够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活动课程理论认为,课程是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教育要重视儿童本身的能力和生活体验,让儿童在活动中获得发展,因而非常注重儿童自己的活动构成,特别强调儿童的实践活动,倡导儿童通过活动获得经验、培养兴趣、解决问题、发展能力。幼儿园课程要以儿童为中心,提供儿童感兴趣的、接近儿童现实生活的活动内容,以促使儿童自愿、积极、主动地参与,让儿童在行动中思维,在体验、实践、探究中不断获得知识、发现和创造,从而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

    (三)幼儿园适应性课程的特点幼儿园适应性课程是一种基于儿童发展的整合性实践课程,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整合性。幼儿园教育对于儿童来说应该是全面的和启蒙的。虽然我们可以把幼儿园教育内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但各领域的内容必然是相互联系和相互渗透的。幼儿园适应性课程坚持整合性原则,注重儿童整体的发展目标。在课程目标上强调把情感、认知、行为、能力等结合起来予以综合考虑。在课程内容上强调整体优化组合,将各大领域的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在课程资源上强调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在课程实施上注重多种方式的综合运用和儿童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二是发展性。从儿童整体而言,就是要面向全体儿童,使每个儿童都得到发展。从儿童个体而言,就是要促进儿童在身体、情感、态度、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幼儿园适应性课程坚持发展性原则,尊重儿童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满足儿童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同时,鼓励儿童的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究,让儿童在生动活泼的环境中获得有益于儿童身心发展的积极经验,为儿童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三是实践性。儿童的学习通常是建构性的,最好是通过操作体验、社会互动和反省性思考进行学习。幼儿园适应性课程坚持实践性原则,注重儿童的实际生活和实践体验,强调课程内容与儿童实际生活及社会环境的紧密联系,强调儿童实际的参与、体验和发现。儿童在实际参与、亲身体验、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变得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不仅主动建构了知识,获得了相应的能力,而且还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判断。

    二、幼儿园适应性课程的目标来源、目标体系及内容结构幼儿园课程目标是对于幼儿园课程实施结果的预期,它反映时展和社会发展对儿童整体发展水平的期望,也反映该年龄段儿童的实际接受能力和具体发展特征。幼儿园适应性课程的内容结构正是根据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要求而设计的具体内容及其内在关联。

    (一)幼儿园适应性课程的目标来源一般认为,儿童发展、社会生活和人类知识是制订课程目标的依据,同时也是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幼儿园适应性课程目标也是从儿童发展、社会生活和人类知识三个方面的研究寻求支持的。研究幼儿发展,就是要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把握幼儿的发展需要。一方面,通过学习发现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借鉴实现儿童发展目标的已有经验,了解儿童“应该”实现的发展状况和“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方面,通过观察和研究儿童的行为表现,了解儿童的现实发展状况和实际的发展水平。然后,将儿童的理想发展状况和现实发展状况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儿童的发展潜能和个别差异,从而制订适宜于儿童发展的预期目标。研究社会生活,就是要了解社会发展对儿童成长的期望和要求。一方面,通过研究教育政策、法规、文件等,了解各级政府对儿童发展的期望和要求,通过研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了解社会发展对儿童发展的期望和要求,通过研究家长的需要,了解家长及社会成员对儿童发展的期望和要求。另一方面,通过研究社会生活的变化,了解社会生活对儿童的实际影响。然后,将多方面的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和价值选择,从而制订适宜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研究人类知识,就是要研究知识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及其对儿童发展的意义。通过对知识的研究,了解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把握儿童应该学习哪些知识,了解儿童学习这些知识的实际意义,认识这些知识领域与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等等。然后,将知识领域进行合理的筛选和科学的统整,从而制订适宜于时展的预期目标。对儿童发展的研究、社会生活的研究和人类知识的研究,共同构成了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当然,能否建立起真正适宜的课程目标,还要取决于统合、协调和筛选工作,也就是将三个方面的信息进行综合整理,围绕儿童发展这一中心进行价值选择,从而制订幼儿园课程的目标框架。

幼儿社会实践总结范文第3篇

一、当前幼儿师范音乐教育的现状

1.教学理念陈旧。由于缺乏专门的幼儿师范音乐教育理论体系,幼儿师范音乐教育理念大都是对中师范教育理论体系的照搬挪用,教育课程的设置没有针对幼儿师范教育的特点和幼儿师范学生的特点来进行改进。课程内容以音乐教育为主,没有建立音乐教育和师范教育的紧密联系,造成教师只注重对学生音乐专业知识的教授,忽视对学生教书育人能力培养。高校幼儿师范音乐教育教师没有根据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来完善自身教育理念,还是采用传统的教育模式,缺少对幼儿师范音乐教学的思考学习、经验总结。

2.教学方式单一。当前的幼儿师范音乐教育教学方式单一,还是沿用过去的老一套,教师占据教学的主导地位,学生大多都是居于被动听课、学习的位置,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方式的固化,缺少活力,让课堂氛围变得死板而沉闷,阻碍了教师和学生之间有效互动的产生,不利于教师和学生平等对话和交流。同时在幼儿师范音乐的教学中,教师没有把教学重心放到对学生音乐综合素质和音乐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的上,还是以基础的音乐技能训练为主。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对学生情绪的感知,不顾学生喜好和反应的一味的传授知识,使得幼儿师范音乐效果大打折扣。

3.教学实践缺乏。教学内容和社会实际的脱离,是当前教育的通病。毕业季,当很多幼儿师范音乐教育的学生们怀着美好的愿望和满腔的热血准备投入光荣的学前教育工作中时,才猛地发现自己的学有所长和学前教育岗位真正要求的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幼儿师范音乐教育的学生们在学前教育岗位上遇到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当前的高校幼儿师范音乐教育没有把学前岗位的实际需求纳入到日常教学内容中,导致学生缺少与之相关的知识积累。同时高校幼儿师范音乐教育,对教学实践的重视不够,导致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脱离。

二、创新幼儿师范音乐教育的对策

1.转变教学理念。转变幼儿师范音乐教育的教学理念,是创新幼儿师范音乐教育,推动幼儿师范教育向着健康、完善的方向发展的基础。高校的幼儿师范音乐教育,要主动挣开传统教学理念的枷锁,要敢于创新,勇于创新,以新课改为契机,实现幼儿师范音乐教育的创新完善。针对幼儿师范教育的特点和幼儿师范学生的特点来进行教育课程的改进,在音乐教育和师范教育之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让幼儿师范音乐教育的学生在掌握音乐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增长教书育人的能力。高校幼儿师范音乐教育教师要根据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来完善自身的教育理念,加强对幼儿师范音乐教学的思考学习、经验总结,以培养优秀的学前音乐教育工作者为自己的职业目标,最终推动幼儿师范音乐教育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2.创新教学方式。创新当前幼儿师范音乐教育的核心是教学方式的创新。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进行教学的修正和完善,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加强对学生的吸引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幼儿师范音乐教学中教师从以往的绝对性主导位置上退下来,更多的做一个服务者,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学习,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让教师对学生课程的喜好和反应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以此为基础来调整自己的日常教学,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同时在幼儿师范音乐的教学中,教师要把对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和音乐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到和对学生基础音乐技能训练同等重要的位置。

幼儿社会实践总结范文第4篇

    一、幼儿教育学基础教学的特点

    1、缺乏实践性

    《幼儿教育学基础》一书是幼教专业的基础课程,内容涉及较为广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幼儿教育概论和基础知识、幼儿园教育中的各种要素和幼儿园教育的相关实施路径,通过递进的方式把这三个方面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幼儿教育学的主要内容。从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来看,主要以理论知识介绍、教育教学方法为主,而较少的涉及到实践性的内容,因此,在幼儿教育学教学中,该门课程教学呈现出缺乏实践性的特点。

    2、教师容易把握教育对象的规律

    《幼儿教育学基础》一书的教育对象是中职生,该书根据中职生的特点,对幼儿、幼儿教育、幼儿园教学等都进行了一定规律的概括。因此,在幼儿教学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总结出来的规律合理的开展教学活动,降低了教学中的难度。因此,呈现出了容易把握教育对象规律这一特点。

    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方法

    1、把教材与学生培养目标相统一

    《幼儿教育学》是一门缺乏实践性的课程,教师把教材与学生的培养目标巧妙地统一起来,可以使学生意识到实践在提高教学能力中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和实践性。中职生的培养目标涉及到人际关系的培养、岗位胜任的能力等。因此,在幼儿教育学的教学中,可以把教材中的知识充分结合学生的培养目标来开展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在讲授“幼儿德育”这一内容时,教师不但要讲授到幼儿德育的培养方法,如多参加劳动,增进与劳动人们的感情,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等。教师还可以把这些方法正确地应用到对中职生的德育培养中去,让学生在接受幼儿德育教育方法的同时也提高自己的道德认识。这种教学方法就达到了教材授课与学生培养目标相一致的目标,最终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2、开展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就是把学生身边的人和事系统整编出来,用生动的案例模拟教学过程,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性调动起来的教学模式。在案例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主去尝试扮演各个角色,因此,案例教学法对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开展《幼儿教育学》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有条理地进行:

    一是系统整编教学案例。在幼儿教育学教学中所涉及到的案例都需要教师进行系统的整编,比如可以把《幼儿教育学》中出现的案例进行收集,还可以把日常生活中的案例进行整理等。

    二是对案例进行分析。教师根据收集到的案例,给予学生讲解,在讲解《幼儿教育学》中出现的案例时,可以先让学生通过教材了解案例,引导学生正确思维,分析解决,学生在解决案例的过程中,要正确的运用教材中所学到的基础知识。教师要起到主导作用,让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

    三是对案例进行总结和回顾。总结和回顾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也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主要内容。教师不但要总结案例,而且还要及时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差异性。在总结和回顾的过程中,教师要以鼓励的态度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不要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通过对案例的总结和回顾,不但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加深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能够有效地指导知识的深化,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性有重要的作用。

    3、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

    校内外实训是开展学生实践能力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教学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而实训教学却充满生机活力。对此,学校和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这一需求,建设好校内外实训基地。

    一是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可以把校园内的空教室改幼儿园仿真实训室,以学生自身为对象,一般情况下,可以采取轮流模拟教师,其他学生模拟幼儿的方式进行。比如,在开展“幼儿游戏”这一环节的教学时,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模拟成幼儿去开展各种活动的游戏,也可以让模仿能力较强的学生去充分想象幼儿的特点去模仿他们在游戏过程中的各种表现、表情等。通过这种模仿幼儿的游戏教学,学生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幼儿的情感,体会到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内容的重要性,而更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是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一般是以本校附近的幼儿园或者是与本校关系较为密切的幼儿园为主,这类幼儿园可以为学生提高实践能力提供实战性场所。对此,学校和教师要广泛联系建立学生的实训基地,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指导学生在幼儿园实际教学过程中切实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比如,在开展“幼儿园课程”内容的教学时,先让学生了解幼儿的实际情况,然后再根据幼儿的整体情况、个体差异等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最终确定选定幼儿教育的相关内容。

    4、课后布置具有实践性的作业

    课后作业也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每一小节的课程教学完成之后,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布置一些具有实践性的作业,以便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是要布置探究性的作业。探究性的作业有助于学生自主去探究问题,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收集各方面的资料,对问题进行积极思考。比如,在讲授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一部分内容时,可以布置一些学生家访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获取调查信息后进行探索总结。通过这种形式的锻炼,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利用所学知识去提高探究意识、开动脑筋去思考问题,用所学理论知识去分析现实问题,因此,这样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是要布置实践性的作业。比如,在对幼儿园教学环境这一部分讲授完毕后,先让学生去调查当前幼儿园环境中的问题及不足等现状,再让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教师再给予必要的指导,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得到有效的提升。再如,可以布置学生一些合作型的作业,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其中去,针对教学中教师留下的问题采取集体讨论的方式予以总结、探索,这种方式也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践性。

幼儿社会实践总结范文第5篇

1构建“多维度”的实践教学体系目标

《专业标准》对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能方面提出具体要求,这些具体标准的践行在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中应得以重视。以《专业标准》作为引领,学前教育实践教学应分为总目标和分目标两层体系。总目标应从认知、情感、能力三个维度进行构建:

1.1认知目标

激发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强烈动机,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对理论知识加以运用、体悟、修正、创新,开拓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学前教育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促进缄默知识的获得。通过实践体悟,引导学生在实践反思中有理论的提升。

1.2情感目标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前教育价值观、儿童观、保教活动观等观念;培养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对从事幼教事业的自豪感、自信心;培养学生在工作中的责任心、爱心、耐心、细心以及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敬业精神。

1.3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从事幼教事业所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包括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能力、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能力、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能力、环境的创设与利用能力、激励与评价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反思与发展能力等。在实践总目标的构建基础上,各具体的实践教学分目标应根据实际实施特点进行制定。

2贯穿“全学程”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全学程的实践教学理念,从时间上看应贯穿于大学生涯的始终,从内容上看应渗透至各类型的教育教学活动,从方位上看应拓展至校内校外多个实训场所。幼儿教师所应具备的各种能力的获得,都需要通过各种类型的实践教学来实现。

2.1新生专业教育

专业教育是新生入学教育中一个重要环节,通过系部领导系统详细的介绍,引领新生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就业形式等专业特色有清晰的认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明确今后学习与努力的方向。高年级学长与新生就学习体会、学习方法等进行交流沟通,从学生角度解答新生入学来的各种不解与困惑,使学生对于专业学习与生活有深入了解,尽快适应大学生活。通过参观琴房、画室、儿童行为观察室等实训基地,观摩幼儿园等校外实习实践基地,使学生对专业获得初步的感性认知。邀请幼儿园园长、幼教专家、一线教师等就幼儿教育发展现状、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等问题开展专题讲座,坚定学生投身幼教事业的决心与信心。

2.2课程教学实践

课内教学是实现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前提与基础。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等各种类型的教学,按相关课程性质与要求,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安排与实际操作环节。《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学》、《幼儿园游戏》、五大领域教学法等学科应结合各门课程的内容和特点,在课程讲授同时或者课程结束后1~2周安排教学实践,旨在培养学生的保教能力、教育教学组织能力、环境创设能力、教具玩具制作能力、一日生活各环节的组织管理能力、家园沟通合作等幼儿园教师的基本素质能力。如五大领域教育课程可以以说课、试讲等形式在多媒体课堂、综合活动室等场所进行。钢琴、舞蹈、美术、手工制作等艺术技能课程,与教师口语、计算机、健美操等素质课程的教学,应将学生实际训练与理论讲授紧密结合,在日常课程教学同时贯穿实践环节的训练。

2.3教育观摩见习

针对不同学科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关观摩主题,制定下园观摩计划与实施方案。明确观摩任务,联系对口的幼儿园或早教机构,结合课程安排定期观摩。组织学生做好观摩记录,撰写观摩体会。利用实习实践基地,每学期安排一周的集中见习,具体了解幼儿园一日生活安排,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幼儿园保育工作等。在学期末进教育教学观摩的讨论、反馈活动,有利于使学生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观摩中的所看、所感、所悟有机结合,增强课程教学的实用性,丰富专业学习的体验性,学生从幼儿园真实情境中获得大量直观、鲜明的专业理念与实际感悟。

2.4技能考核竞赛

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应具备弹、唱、画、舞、写、说、讲、做、演、玩等多种职业技能。在职前阶段应采取课程训练、专门训练、综合训练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技能水平。每位学生通过技训练,掌握幼儿教师的基本技能,同时在1~2门技能上有突出优势,有利于学生在今后实际工作中发挥自身特长,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制定相应的技能考核标准,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水平与自身特点,结合自身优势项目,给予技能综合考核。同时,以赛促训,通过创设多样的技能竞赛平台如儿童故事创作大赛,儿童舞蹈创编比赛、简笔画比赛、手工作品展览、童话剧比赛、教学PPT制作大赛等,增强学生学习动力,提高学生技能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同时给予有优势才能的学生展示和表现的机会。

2.5第二课堂实践

除课内校内实践教学环节之外,鼓励学生走下课堂,走出校园,在社会大实践中锻炼学习。第二课堂实践主要在周末或寒暑假进行,主要内容是社会调查与社会服务。特别是与本专业能力拓展相结合的实践活动,如到农村幼儿园义务支教、自制玩教具捐赠到民办幼儿园和福利院、协助幼儿园大型演出的策划组织、儿童早教机构业务拓展等。学生在社会大实践中得以锻炼,体现了学有所用的价值,同时在实践中对自身专业知识与能力有了验证与反馈,更好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

2.6毕业教育实习

教育实习是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引导学生有效的利用最后一学年集中安排的6~8周时间,全身心投入幼儿园实际的工作环境中。在实习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做到实习前有明确的实习计划和目标,实习过程中有经验反思,实习结束后有总结反馈,以保证实习的效果。顶岗实习作为教育实习的补充形式,多安排在最后一学期,以就业为导向,组织有意愿的学生到相应的幼儿园或早教机构,以准教师的身份承担保育和教育的任务,将理论与实践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的得以融合,真正实现实践能力的提升,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7科研训练实践科研能力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技能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培养的幼儿教师具有较高的科研能力,这是与原本中师培养的幼儿教师之间的主要差别。科研实践主要包括课程论文、调研报告、毕业论文、参与老师科研教研课题等形式。特别是毕业论文的撰写,从检索查找资料、选题、写作大纲的敲定、论文写作基本规范的实际运用、论文答辩等多个环节的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论文写作质量,规范科研意识。

3落实“宽覆盖”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为达成实践教学的目标,保障全程化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实施,应积极落实实践教学保障体系。主要包括管理运行保障、师资保障、基地保障三个方面。

3.1管理运行保障

完善实践教学各种管理制度。将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实践环节所占课内教学时数以及实践教学所占学分比例在人才培养计划中得以凸显。制定实践教学各方面的管理办法、措施,如实习实训大纲、实践环节考核标准、毕业论文工作管理办法等,实行规范化管理,保证实践教学有序高效进行。

3.2师资保障

高校学前教育师资力量是保障实践教学环节有效实施的重要因素。学前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但高校教师往往没有在学前教育机构一线工作的实际经验,许多专职教师也缺乏长期深入的下园实践的动力与支撑。他们若担任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必须对他们进行多形式多途径的进修培训,深入幼教一线定期观摩、调研。通过强化专业技能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另外,在具体的见习实习环节,可以聘请幼教一线有丰富经验的幼儿园教师作为实习实训指导教师,以充实和丰富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优化师资结构,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

3.3校内外基地保障

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践基地是实践教学组织实施的重要保障。不断改善校内实训条件,整合资源,优化管理,建设好钢琴教室、舞蹈房、画室、作品展览室、儿童行为观察室、心理实验室、模拟儿童活动室等多个校内实训室,以满足学生各种技能的培养需求。建设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实习教育基地,不仅能满足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观摩、实训要求,帮助学生掌握系统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从课堂到岗位之间零距离适应,而且能促进高校与幼儿园的深入沟通与合作,双方资源共享、互赢互利,共同发展。进一步拓展实践基地实习、科研、就业的三大功能。

4建立“多元化”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规范、完整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对实践教学具有导向作用。应建立规范的评价管理制度,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每次实习实训都应有实习实训报告、总结或成果,由专业指导教师评定成绩并做好记录,按实践教学学时占总学时数的比例记入课程成绩。实践教学评价主体应多元化,可以是任课教师、校外实践基地指导教师、或是学生小组,综合不同评价主体的评定意见,给学生公平客观的评价。评价形式也应多元化,将原有的终结性评价扩展为过程性评价,重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考评。

作者:潘滨 潘怡 单位:1.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十美堂中学 2.上海市松江区泗泾第五幼儿园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Z].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