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传染病防治法试题

传染病防治法试题

传染病防治法试题

传染病防治法试题范文第1篇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卫生工作方针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重心下移、关口前移”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系改革的意见》精神要求,本着“面向社区、面向农村”、“解放思想、创新求实”的原则,以局直卫生单位为主体,以卫生局为主导,以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以村卫生室为重点,以常见病、慢性病防治、卫生知识宣传、公共卫生状况调查、疾病防治业务培训等行动为载体,进一步规范我市传染病防控与管理,对不良生活方式及行为进行积极干预,增强广大群众预防疾病意识和自我保健技能,不断提高全市人民健康水平。

二、目标任务

各医疗卫生单位要结合本单位、本辖区实际,积极落实“疾控工作进社区(到农村)”活动,具体目标要求如下:

(一)结合我市实际,我市“疾控工作进社区(到农村)”两个试点单位。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对口责任单位,为试点单位建立一整套规范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机制、制度,为我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向基层深入积累经验。其它乡镇卫生院、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要结合本辖区实际,积极开展“活动”的准备工作和试运行工作。

(二)防疫站作为全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业务指导单位,要全力组织并积极参与到全市“疾控工作进社区(到农村)”活动中,为基层单位培训师资、发放各种宣传品,指导试点社区(行政村)建立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机制、制度。要求组织并参与相关活动全年不少于十类(次)。

(三)局直医疗卫生单位作为“疾控工作进社区(到农村)”活动的主力军,充分履行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积极与乡镇卫生院加强联系,确定本单位行动试点村(居委会),积极为群众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年开展相关活动不少于四类(次)。

通过此项活动的实施,将提高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为基层建立一整套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市、乡、村三级防控网络能力建设。

三、活动内容与对口单位

在活动实施前,要对选定的试点村(居委会)进行一次专题调查,摸清试点村(居委会)的基本情况(人口数量、年龄性别构成、传染病流行现状、卫生室现状等),建立试点行政村传染病防治、计划免疫、慢性病防治、地方病防治、艾滋病防治等工作开展情况的本底资料,然后对试点行政村各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指导、干预。工作结束后,及时进行评估,了解工作成效,为“疾控工作进社区(到农村)”积累工作经验。具体内容和对口单位职责:

(一)防疫站

(1)负责对试点村(居委会)村医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进行培训。

(2)协助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高血压等慢性病综合干预防控工作并建立慢病病人档案。

(3)负责对试点村传染病管理报告知识培训,帮助基层建立规范的传染病报告制度等。

(4)协助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对儿童计划免疫常识的宣传,建立详细的应种儿童底册,规范应种儿童通知程序、接种程序、疫苗保存方法、安全注射知识等。

(5)教会试点村(居委会)居民鉴别碘盐的基本方法,碘盐的适宜食用量以及科学的烹饪方法等。

(6)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使试点村(居委会)每家每户都能够掌握艾滋病的预防方法。

(7)开展营养膳食卫生保健知识普及等活动,使试点村(居委会)居民了解健康食品,不食用有害食品。

(8)开展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对试点村(居委会)咳嗽、咳痰2周以上人员进行痰检。

(9)对试点行政村(居委会)居民饮水状况进行调查,指导群众养成良好的饮水卫生习惯,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二)健康教育所

组织开展行政村(居委会)群众的健康教育和卫生人员精神卫生知识技能培训,对部分试点村(居委会)60岁以上独居老人心理状况进行调查。

(三)市牙防中心

选择有较强专业能力的口腔科医生对试点村(居委会)居民进行口腔卫生知识教育,开展行为调查与干预。

(四)眼科医院

对试点村(居委会)青少年视力状况进行调查,宣传眼保健常识,预防青少年眼病和近视等。

四、时间步骤

“疾控工作进社区(到农村)”主题活动从今开始,到年底结束,共分为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各医疗卫生单位一把手是此次活动的第一责任人。各单位要认真按照工作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将工作任务进行分解、细化,确保此项工作各项任务明确到人、落实到位。防疫站应于月底前,主动协助市卫生局完成试点行政村(居委会)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培训。培训内容:常见传染病健康教育、预防接种、疫情信息收集报告、协助疾控机构开展传染病疫点现场控制等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方法、步骤及相关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等。

(二)实施阶段

局直医疗卫生单位要组织相关人员,携带必要的宣传资料、调查表格、干预工具等进入试点行政村(居委会)开展工作,建立试点行政村常住人口中高血压等慢性病人健康档案,对他们日常生活方式进行干预;帮助试点行政村医生建立规范的传染病报告制度、免疫接种知识、方法,向试点行政村居民宣传心理卫生保健、艾滋病防治知识、营养膳食卫生保健知识、科学食用碘盐知识等。通过一系列的宣传、干预,收集相关资料,将资料、文件、照片等整理分析,了解干预效果、防治成果,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向基层延伸积累经验。

(三)检查总结阶段

各责任单位要认真总结试点经验,针对基层疾病预防控工作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密切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的沟通协作,探索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推动我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向纵深发展。同时,卫生局将对各责任单位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为使“疾控工作进社区(到农村)”活动卓有成效的开展,卫生局成立“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卫生局副局长耿爱萍,成员:各乡镇卫生院院长、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各医疗卫生单位行政正职。负责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督促相关医疗卫生单位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试点工作,收集、汇总试点工作成果,为“疾控工作进社区(到农村)”行动计划全面展开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各相关单位要成立相应组织,制定本单位“疾控工作进社区(到农村)”行动计划具体工作内容,要抽调业务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同志承担培训、调查、宣传干预及业务指导工作。承担“疾控工作进社区(到农村)”主题活动试点工作的青屏、西大街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周密安排部署,积极协调对口单位开展工作,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试点工作。“疾控工作进社区(到农村)”主题活动试点工作,是今年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一项中心任务,是推进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向社区(农村)延伸的有效载体,更是医药卫生改革在我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各责任单位“一把手”作为活动第一责任人,一定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把此项活动纳入今年卫生工作重要议事日程。

传染病防治法试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输血;血清学

[中图分类号] R44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5(c)-0175-02

如今,医生为病人诊断和治疗疾病的过程中,输血已经成为了对一些重症的、危机的病人的救助方法之一,可是输血也有着一定的危险,如输血过程中造成血液传播性疾病的扩散。出于这种原因的考虑,在能够完全提供的血液数量的情况下,对血液输送到病人体内前,进行血液相关的传染病检测,用来控制、防止医院工作人员和病人之间的相互感染,并且对降低医疗隐患造成的纠纷起着较为关键的作用[1-2]。因为这个原因,本人归总了2003年3月―2009年3月间在该院的住院病人5 628例,在血液输送到病人体内前,做血清学三种检查并进行测试的状况。

1 资料及具体实施

①材料研究目标是2003年3月―2009年3月为止,在该院住院的输血病人,总共5 628例;这之中,男3 474例,女2 154例;年龄2~79岁,平均(38.59±16.29)岁;全部病人都在血液送到其体内前,采集病人静脉血5 mL,5 000 R离心5 min,分离血清,4 ℃冰箱储藏。

②试剂和具体实施全部检查及测试都在本科室完成,由专人按操作说明严格进行操作;抗-HCV、抗-HIV试剂购自丽珠集团丽珠试剂厂,抗-TP试剂购自北京金豪制药有限公司,抗-HCV,抗-TP和抗-HIV均采用酶联免疫法(双抗原夹心法),所有检测严格按说明书进行,所有试剂全部都在有效期限内,检测结果符合试剂盒内质控要求。

③仪器北京普朗新技术有限公司DNM-9602酶标分析仪。

2 结果

5628例患者输血前三项检测结果中,抗-HIV全部阴性,抗HCV阳性病人39例,阳性率为0.68%;梅毒阳性病人30例,其阳性率为0.56%;见表1。

3 讨论

通过血液传播的疾病与感染有几十种,其中,HCV、HIV、梅毒是通过血液散布开来的重要病症,最近几年来,我国在控制和防止输血相关疾病的发生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发生输血相关传染的事件仍屡见报道。为了尽量降低,甚至防止因为输血问题出现的医疗纠纷,医院对受血人员的血液送到病人体内前,梅毒、HIV、HCV等项目的检测已经提高到非常重视的程度。

从研究结果来看,受血人员血液送到病人体内前,有一定的人员存在丙型肝炎和梅毒的感染。因此,对病人血液输送到病人体内前进行检测,不仅能够让病人知道自己的身体是不是良好,还能用来控制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当然,对病人自己的治疗,也存在着一定的好处。大多数外科病人输血,在血液输送到体内前,进行血清学检测,用来知道病人自己有没有存在经过血液散播开来的疾病,告知医务人员在治疗、监护、管理过程中对自身的保护。这一种的病人要在其他时间手术,手术中要非常注意在手术之前、手术过程中和手术之后的消毒制度及隔离制度,控制人员之间发生的相互感染。在对住院病人治疗的研究过程中,检查出梅毒阳性患者,大多数为潜藏性质的感染,都没有在住院治疗的研究过程中表现出来。这时,对此类型的病人,在血液输送到病人体内前实施检测,是预防、控制医院内部人员相互感染的重要措施,并且对于部分医疗纠纷的预防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3]。

通过研究显示,对于病人血液输送到体内前,血液相关的传染病检查,总的检测阳性率为1.24%,分析所得的数据中,HCV阳性率最高(0.68%),梅毒螺旋体阳性率排在第二;虽然在这份资料中,HIV阳性率是无,但对其的重视程度却是绝不能放松的。

在这几年中,中国因输血而导致出现丙肝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因为这种情况出现的医疗纠纷也越来越多;同时,在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的阶段,出现了许许多多不利于心身健康的问题,导致血源传播性疾病通过不正当性关系、吸食的传播速度和比例快速的提高,虽然现在对病人输送血液已经成为了对一些重症的、危机的病人的救助方法,可是,在此过程中,也有一定的感染血液传染病的机率。在国民法律知识普及、法律意识逐渐增强的今天,以及国务院卫生部新颁布《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情况下,应诉医疗隐患的纠纷问题时,在法律上采用的是举证责任倒置[5]。因此医院对血液输送到病人体内前,进行与血液相关的传染病检测,不仅防止了医疗隐患纠纷中对于责任的确定,并且为病人和医院在法律依据上,提供了一定的保障。此外一层,对病人实施血液相关的传染病的检查,可以知道隐藏的传染源,对于医院在对其治疗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并采取有效的措施等有着重要的帮助。而且能够在出现意外的情况下,采用急救措施,减少事故的发生。

在对病人进行检查时,结果出现阴性,此时,同样有着感染情况发生[7]。如因病原体本身的因素、机器故障等一系列问题,会呈现假阴性。因此,要尽力储存好病人输血前的血液标本,以及检测的原始数据,以备日后出现纠纷时取证。

综上,输血人员在输血流程前,进行输血传染性标志物的检测结果,为病人和医院的合法权益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张评,马国栋.输血传染性疾病-致病因子与预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6):478-480.

[2] 顾晓东,俞碧霞.2864例输血前血液传染指标检测[J].浙江预防医学,2006,4(18):29.

[3] 栗群英,熊杰,王庆旭,等.输血前传染性标志物检测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J].西南军医,2008,3(2):34-35.

[4] 朱玲,胡斌,林玉梅.患者输血前血源性传染病标志物检测的意义[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5,11(5):76-78.

[5] 王千,朱清峰,高昌谨,等.医疗纠纷处理中相关法律的不对称性[J].医院管理杂志,2000,7(4):315-317.

[6] 王燕宁,杜松验,李秀萍,等.输血前患者血液传染性指标检测结果分析[J].郑州医学院学报,2003,29(2):51-53.

[7] 卢丽君.输血前传染性血清标志物检测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6,7(8):57-58.

传染病防治法试题范文第3篇

一、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

一年来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制度,规范,科学管理,定期督导,着力提高传染病全员防控意识,确保了传染病防控工作科学、有序开展,尤其是加强了重点传染病的监控与防控力度,杜绝了疫情因漏报而导致的疫情扩散。做到了报告率100%。

(一)传染病报告情况:**年全年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15种**例次,其他传染病尖锐湿疣*例。其中乙类传染病有**种,**例:艾滋病**例、甲肝**例、乙肝**例、丙肝**例、戊肝*例、肝炎未分型*例、庚肝*例、麻疹**例、肺结核**例、梅毒**例、猩红热**例、细菌性痢疾**例、布病*例;丙类传染病有*种,*例:流行性腮腺炎*例、感染性腹泻病**例、手足口病*例;乙肝订正为其他疾病*例、疑似麻疹订正为其他疾病*例、肺结核订正为其他疾病*例。报告率**%。

(二)**年共进行了传染病疫情报告自查自纠**次,督查**次,考核**次;查阅出院病历**份,门诊日志**人次,**份。坚持每日查看前一日出院病历、门诊日志、检验结果、拍片及透视结果,随时核对,做到及时查缺补漏,督促首诊医生报告,杜绝漏报。坚持每旬下科室检查出入院登记本和各科室的传染病报告登记本,核对已报告的传染病;专职人员每日在收卡、审卡、网络直报时注重核查,及时发现问题,并与报卡人沟通 ,纠正错误,指导正确填写,力求无重卡,做到报告卡、登记本、网报、门诊日志/出院登记本登记相一致;督促报卡人能够及时、准确上报疫情,提高了各级各类医务人员对传染病报告的意识。

(三)进一步完善了传染病疫情报告流程、工作制度、考核标准,提升了报告的自觉性,使报告卡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1.修订完善了麻疹、手足口病、艾滋病和死亡病例的报告流程。结合工作中的存在问题,修订印制了传染病报告卡、死亡病例报告卡、性病报告卡,使医务人员明确了需要采集的患者信息和填表的注意事项,使报告的准确性得到明显提高。

2.督查与指导相结合,促进传染病管理工作规范运行。为了进一步规范传染病管理工作,每周院、科两级对各科、诊室至少进行一次工作督查,重点传染病流行季节甚至每天一次,同时提供相关业务技术指导,有力地促进了工作。

(四)肠道门诊工作规范有序,各项制度健全。5月1日至10月31日共接诊腹泻病人**人次,做到“逢泻必检、逢疫必报,”及时发现可疑肠道病传染病人,按规定程序报告,及时规范处置病人,防止了疫情在我院的扩散与蔓延,共报告细菌性痢疾11例,感染性腹泻40例。

(五)认真做好结核病的防治工作。

**年全年共痰涂**次,其中涂阳**例,涂阴**例,初诊结核病病人**例,报告**例,转诊**例,报告率及转诊率均为**%,转诊到位率**%。

(六)在做好传染病报告的同时,按照卫生部(死亡病例监测实施方案)主动搜索死亡病例,并及时上报,为死因搜索提供依据,**年全年共上报死亡病例10例。

(七)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各科室能按上报流程及时上报食源性疾病,**年共报告食物中毒1例。

(八)麻疹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在去冬今春我市麻疹疫情流行期间,根据上级的防控要求,采取以下措施应对麻疹疫情。

1.针对我区麻疹疫情严峻形势,医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认真仔细地分析疫情趋势,系统梳理,寻找薄弱环节,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2.成立了麻疹预防控制领导小组,制定了各责任科室的工作职责,层层分解任务,夯实责任,做到横向到点,纵向到底的工作机制,将麻疹控制工作作为当前医院的工作重点。

3.严把关键环节,做好重点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做到“五早、六到位”,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思想认识到位,监测预警到位,医疗救治到位,宣传教育到位,重点部位管理到位,责任落实位。

4.严格执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有效预防院内感染。麻疹患者收治在感染性疾病科,独立设区,候诊室和病房内通风换气良好,有明显的“隔离”警示标识,加强了病人及陪护人员管理,杜绝了交叉感染。

5.加强督导检查,密切关注麻疹疫情动态,实行24小时监测,一旦有病人出现,立即进行处置,将疫情控制在最低水平。

(九)手足口病与脊髓灰质炎的专项督导

针对下半年全国手足口病、脊髓灰质炎的发病态势,我科积极制定了防控预案,对急诊科、儿科、门诊部、感染科、神经内科等相关科室进行了专项督导,各科室均认真学习了《诊疗标准》、《防控预案》,严格落实各项工作,积极准备防护用品,做到了规范诊治,及时报告。防止了疾病在我院的扩散。

(十)义诊宣传

1.结核病日义诊宣传:**年3月24日是第十六个“世界结核病宣传日”,我院积极响应号召,由防保科牵头,开展了义诊宣传活动,旨在提高群众对结核病防治认识,普及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形式为散发宣传资料和设立咨询台,地点设在医院大门口,参加义诊的人员有感染科、呼吸内科医护人员6名,防保科工作人员2名,发放宣传画册1000余张,接受群众咨询80余次,此次义诊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2.艾滋病日义诊宣传:**年12月1日是第24个世界艾滋病日。由质控科牵头、防保科协调,在医院大门口开展了义诊宣传活动,宣传口号为“预防艾滋,奉献爱心,利己利人”,旨在进一步宣传普及艾滋病预防知识,降低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视,倡导大家关怀帮助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提高全社会对防艾工作的认识。参加义诊活动的有质控科工作人员2名、防保科工作人员1名、皮肤科、泌尿外科、感染科医生各1名,护士2名,共计8人。宣传形式为发放宣传资料,设立咨询台、测量体重、血压等。前来咨询与测量的群众络绎不绝,义诊活动从上午11时持续到下午15时,共发放宣传册、画、彩页、宣传单等共计1500份,共接待群众100余位,此次活动收到良好的宣传效果,深受老百姓的欢迎。

(十一)业务知识培训、考试

根据传染病防控形势的不断变化,我科积极对全体医务人员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全年就麻疹、手足口病、脊髓灰质炎、性传播疾病的防控知识、诊疗规范和死亡病例报告、传染病报告卡地规范填写等进行了多次专项督导和六次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医务人员的防控知识和意识。

1.培训:全年共进行全院讲课两次,传染病知识专项培训4次,专项督导15次,专职人员下科室培训指导96次。

2.考试:*月*日,组织全院医生、医技科室相关人员考试一次,考试形式为开卷考试,应参加考试人数**人,实考人数**人,平均成绩90分。

二、计划免疫管理工作

(一)**年全年出生新生儿合计**人次,接种**人次,接种率为**%,及时率为**%,未接种人数**人,其中早产儿**、低体重儿**人、医学观察儿**人、畸形儿*人、放弃治疗*人。

(二)规范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首诊接种工作。指定了专人负责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首针接种工作,认真执行《预防接种规范》,严格掌握禁忌症,及时完成了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首针接种、建证等工作。

(三)继续加强了孕妇乙肝标志物监测,积极开展阳性阻断治疗。**年全年筛查乙肝标志物阳性**人,阳性者及时按阻断程序给予阻断治疗,全年共为**名新生儿注射了高效价免疫球蛋白,阻断率**%,确保了新生儿免受乙肝病毒侵害。

(四)加大督导力度。专职人员持每周检查、每月**日下科室核对首针接种登记、三联单、出生登记、疫苗出入库单和疫苗批号,做到帐苗相符、出生登记与接符种登记相;并经常检查冷链设备运转是否正常,温度是否保持在规定范围之内。同时经常与产科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知识沟通,交流工作经验,不断充实自己,优化工作方法。

(五)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开展健康教育。组织并督促产科医务人员,利用板报、宣传画、口头宣教等不同形式,对孕产妇进行产前、产后健康教育及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首针接种的重要性,使我院的乙肝疫苗、卡介苗首针接种工作得到有序的开展。

(六)积极首针业务知识培训,提高我院接种人员的业务知识水平。

(七)针对我院乙肝疫苗、卡介苗从8月份开始下滑趋势,我科积极与新生儿科、产科主任、护士长进行协调,制定了乙肝疫苗、卡介苗的补种流程,进一步提高了我院首针接种率。

三、存在的问题

(一)疫情报告方面:个别医生问诊不细,对病史采集不全面,导致复诊病人重复报告;传染病报告卡填写不认真,项目不全;个别医生书写门诊日志不认真,字迹潦草、地址不详。个别科室出入院登记本病人地址登记不详,14岁以下儿童未登记家长姓名。

(二)规划免疫方面:乙肝疫苗首针接种率**%,未达到国家标准**%。

七、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传染病防控工作:

1.通过专业指导,提高疫情报告质量。平时在收卡、审卡、录卡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指导正确填写;专职人员在下科室时,提供指导,注重沟通,使报卡人能够及时、准确、完整地上报疫情。

2.实行目标考核,做到奖罚分明,确保疫情信息的通畅。通过自上而下的检查、督促、考评,提高各级各类医务人员对传染病报告的意识,做到谁接诊、谁报告。坚持首诊医生负责制,不瞒报、不漏报,月底汇总考评结果,奖优罚差。

3.加强自查,防止漏报。继续坚持每日检查核对前一日出院病历、门诊日志、检验结果、透视拍片结果;每旬下科室核对各科传染病病人登记的工作方法,确保传染病报告率100%。

4.及时联系结核病人,耐心解释国家相关政策法规,进一步提高结核病人转诊到位率。

5、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

(二)计划免疫工作:

传染病防治法试题范文第4篇

关键词:乌梅散;猪传染性胃肠炎;仔猪;中草药

中图分类号 S858.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8-107-04

Abstract:In this study,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lum powder on porcine 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120 pigle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n=60)and control group,6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treatment group treated with plum powder decoction,and the control group treated with injecting florfenicol. The time of treatment all were five days. The result showed that cure rate,efficiency and total efficiency in treatment group all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Plum powder;Porcine 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Piglets;Chinese herbal medicine

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生猪存栏量高达5.47亿头,每年出栏量高达5.49亿头,猪肉产量4184.5万t/a,占全国肉类总产量的66.1%。近年来随着集约化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为了防止猪病的发生,在养殖过程中大量使用抗生素,造成了耐药病原菌的大量产生,给疾病的临床治疗带了困难[1]。猪传染性胃肠炎(Th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TGE)主要是由RNA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猪特有的传染性急性胃肠炎,具有传播快、发病急、各年龄猪均可感染等特点[2]。不同年龄的生猪被感染传染性胃肠炎后,一般会发生呕吐、脱水和腹泻等症状,其中小于10日龄的仔猪具有较高的病死率,5周龄及以上仔猪的病死率相对较低。传染性胃肠炎是规模化养猪场中常见的疾病之一,该病不仅对仔猪具有较高的病死率,也会造成成年猪掉膘和降低饲料利用率,对养殖者造成巨大的损失。

对于传染性胃肠炎主要采用疫苗免疫接种的方法进行预防,但是由于免疫程序不当等原因导致免疫失败,猪场内传染性胃肠炎发病率依然较高,在部分地区呈流行性趋势,并混合其他病原继发感染,一旦发病往往出现仔猪大量死亡,给养殖者造成巨大损失[3]。目前养殖户多采用西药对传染性胃肠炎进行治疗,但是只能起到延缓病情的作用,不能彻底根治,且存在药物残留和耐药菌产生等问题[4]。中草药具有较强的抗菌抗病毒作用,而且中草药具有来源广、价格相对便宜、毒副作用小等优点,使用中草药治疗传染性胃肠炎不仅具有较好的效果,也降低养殖成本,且研究表明中药复方比单一中草药具有更强的抗病毒作用[5]。乌梅散是由乌梅、黄连、熟艾、赤石脂、当归、甘草、附子以及阿胶八味中药组成,主要用于治疗霍乱后下痢不止、冷汗出、腹胁胀。孙全林、王宝艾等研究表明,乌梅散可以有效的治疗和预防仔猪腹泻[6-7]。本试验在乌梅散的基础上添加板蓝根、六神曲、土茯苓、诃子4味中药,同时减去赤石脂、当归、附子、阿胶4味中药,在增强清热祛湿、固肠收涩、止泻功能的同时降低成本,将加减后的乌梅散用于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并与西药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为乌梅散加减方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选取无为县刘涛生态综合养殖有限公司内120头患有传染性胃肠炎的仔猪,其中48头为断奶后1周龄仔猪,72头为断奶后2周龄仔猪;所选仔猪均有呕吐、水样腹泻等症状,经初步诊断其患有传染性胃肠炎。随机将患病仔猪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其中治疗组采用乌梅散加减方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西药进行治疗,比较2组病猪的临床治疗效果。无为县刘涛生态综合养殖有限公司位于无为县石涧镇赵巷行政村,创建于2005年,占地2.1hm2,猪舍建设面积5 000m2,年存栏母猪200多头,年出栏商品猪近4 000头,是市级种畜禽生产企业,主要实行自繁自养,但从2011年开始出现大面积仔猪腹泻,单纯用西药粉剂和针剂治疗效果不佳,死亡率较高,为总结试验较好的治疗方法,选用中药对比试验。

1.2 试验药品 黄连、乌梅、板蓝根等中草药,均购自无为县狮子口大药房。氟苯尼考注射液,10mL/瓶,该药由江西省腾龙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兽药字(2012)140602547;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10mL/瓶,该药由江西博莱大药厂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兽药字(2011)140061506。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取黄连30g、乌梅30g、板蓝根15g、熟艾15g、六神曲12g、土茯苓10g、诃子10g、甘草30g,烘干然后加入500mL水,浸泡30min,武火煮沸,然后文火煎煮浓缩至300mL,去渣温灌服,每日一剂,连用5d,观察记录病猪的情况。

1.3.2 对照组 对照组病猪每天2次注射氟苯尼考和硫酸庆大霉素,注射量分别为20mg/kg・体重和1~2mg/kg・体重。连续注射5d,并观察记录病猪情况。

1.4 病猪判定标准

1.4.1 临床症状 对无为县刘涛生态综合养殖有限公司养殖场感染传染性胃肠炎的病猪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养殖场内各年龄段的猪均患有传染性胃肠炎,但是断奶前后的仔猪发病率和病死率相对较高,病程发展较为迅速。该养猪场仔猪忽然发病,患病仔猪首先出现呕吐,呕吐物主要为淡黄色的胃内容物,哺乳期仔猪呕吐物主要为白色凝乳块;继而发生腹泻,在腹泻初期粪便较为粘稠,粪便呈黄白色、灰色、褐色或淡绿色,并有腥臭味,哺乳期仔猪粪便内还含有部分未消化的凝乳块;后期患病仔猪粪便呈水样,并从仔猪流出,部分仔猪粪便从喷射排出。患病仔猪和会阴处呈红肿状。病猪皮肤苍白、被毛粗乱逆立、眼窝下陷、脱水消瘦、精神沉郁、口渴喜饮水、食欲下降、耳背等皮肤糜烂,哺乳仔猪哺乳次数减少;部分病猪腹部膨大,叩诊呈鼓音。

1.4.2 病理剖检 对刘涛生态综合养殖有限公司养殖场病仔猪进行剖检发现其主要表现为眼球下陷,可视黏膜发绀;胃内充满黄色、淡绿色未消化完全的饲料或未消化完全的凝乳块,胃黏膜大量充血、出血;肠内充满黄绿色液体或者腥臭味气体,哺乳期仔猪肠道内含有许多气泡和未消化完全的凝乳块,肠壁变薄,空肠段的肠壁呈现薄且透明状,肠道淋巴结充血肿胀;部分病猪的脾脏背面有突出表面的斑点;肾脏和肝脏均有不同程度的肿胀。取一段小肠并纵向剪开,然后使用生理盐水冲洗掉肠道内内容物,并将冲洗好的小肠平铺在玻璃器皿中,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于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观察到小肠粘膜大量脱落、小肠绒毛变短萎缩,小肠内膜变粗、坏死脱落。

1.5 疗效判断标准 根据病猪临床症状消失情况以及饮食、粪便等指标恢复情况将治疗效果分为痊愈、显效、有效以及无效。痊愈:经过治疗后病猪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饮食、运动等恢复正常,且在停药后14d内无复发;有效:病猪的主要临床症状得到缓解,各项指标基本恢复正常,但是停药后14d内又出现传染性胃肠炎复发者为有效。无效:治疗后病猪的临床症状没有得到缓解,或出现加重等为无效。

1.6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经过EXCEL处理后,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均采用Fisher概率法表示,并进行χ2检验,P

2 结果

由表1可知,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都显著(P

3 讨论

3.1 猪传染性胃肠炎对畜牧生产的危害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呕吐、腹泻和失水等特征。生猪的各年龄段均可能发病,其中2周龄以内仔猪的病死率较高,部分猪场可达100%,目前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ffice International Des Epizooties,OIE)已将其列为B类动物疫病。本病最早于1933年美国伊利诺斯州有报道,随后,日本、英国在1956年和1957年相继发生本病。现在大部分欧洲国家,加拿大、中南美洲、菲律宾和朝鲜也相继有该病的报道。目前我国的湖北、四川、陕西、吉林、北京等省市TGE发病情况较为严重[8-9]。

TGE对首次感染的猪群造成的危害尤为明显。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造成猪场内生猪100%发病,且不同年龄的猪发病程度各不相同,TGE发病程度随日龄的减少逐渐加重,死亡率也逐渐升高,其中2周龄以内仔猪的病死率高达90%~100%,而且仔猪康复后也会出现生长缓慢、发育不良等缺点[10]。一般2周龄以内的仔猪感染传染性胃肠炎后,在12~24h后会出现呕吐,并发生水样腹泻,粪便颜色多呈黄色,粪便恶臭并常伴有未消化完全的凝乳块,仔猪体重迅速下降,并出现明显的脱水,在发病后2~7d便会出现死亡,病死率高达100%;2~3周龄的仔猪,死亡率在10%以内。断奶仔猪在感染传染性胃肠炎猪2~4d后发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喷射状水泄,粪便颜色呈灰色,部分仔猪出现呕吐症状,在感染5~8d后仔猪腹泻症状停止,但是已经体重下降,往往成为僵猪。

3.2 中药防治猪传染性胃肠炎的相关研究 中兽医认为TGE属于霍乱范畴,中兽医辨证治疗以清热、燥湿为主要治法。祛湿邪,醒脾胃,恢复机体运化功能;解热邪,清肠道,促进胃肠泌清浊功能[11]。目前常用中药复方防治猪传染性胃肠炎,临床效果显著。

姜成刚[12-13]等人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研究了板蓝根、败酱草以及鱼腥草各单方和他们之间组方对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抵抗作用,结果显示结果发现鱼腥草与败酱草联合使用具有较好的抗TGEV效果。魏庆军[14]以渗湿固涩、清热解毒为治则,在郁金散的基础上加减中草药用于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其治愈率高于95%,采用方剂为郁金、黄芩、诃子、苦参、大黄,黄连、白芍、黄柏、木香、茯苓、泽泻、枳壳,白头翁,甘草共末,随症加减,如粪便中带血则加地榆炭中药,便秘则加李仁、芒硝等中药,腹痛则加元胡,体弱则加黄芪等。黄芪多糖注射液可以抑制病毒增殖及提高机体免疫力,对细胞因子白介素(IL)与肿瘤坏死因子(TNF)有促进作用,因此在临床常用于治疗畜禽病毒性疾病。陈阿琴等[15]研究了黄芪多糖的抗病毒和增强机体免疫力的药理作用,为黄芪多糖的抗病毒治疗提供了药理作用方面的参考。龚国清等[16]通过体外病毒试验证明木犀草素具有良好的抑制TGEV增殖作用。陈锡平等[17]等研究表明由葛根、板蓝根、紫花地丁等浸出物制备的“止痢口服液”对猪传染性胃肠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3.3 乌梅散加减方防治猪传染性胃肠炎 中药治疗TGE,主要以清热解毒、理气健脾、涩肠止泻、分清浊为主,常用“乌梅散”加减进行治疗,组方为黄连、板蓝根、黄芩、土茯苓、六神曲、熟艾、诃子,辅以甘草调和诸药,最后以乌梅为药引[18]。张丁华[19]等人利用自拟中药乌梅散超微粉治疗蛋鸭腹泻,结果发现与西药对照组相比乌梅散治疗组蛋鸭死淘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乌梅散对蛋鸭腹泻疗效显著。张胜燕,钟莲[20]运用乌梅汤(乌梅,细辛、当归、附子、蜀椒、桂枝、黄柏,干姜,党参,黄连,研磨成粉末沸水冲服,每日1剂)治疗犊牛腹泻,临床治愈率92.86%。孙全林[6]运用复方乌梅散预防仔猪腹泻,结果表明复方乌梅散可有效预防仔猪腹泻,并且乌梅散对沙门氏菌、痢疾杆菌以及致病性大肠杆菌均具有抑制作用。

猪传染性胃肠炎对哺乳期的仔猪危害最大,幼畜奶泻多由乳热所伤,湿热病邪困于胃肠,幼畜体弱,不耐克伐,因祛邪和固涩并用。本试验所用方剂以乌梅涩肠止泻,生津止渴为主药;辅以诃子敛涩大肠;佐以黄连、板蓝根、土茯苓清热解毒、燥湿止泻,熟艾散寒止痛,并用甘草调和诸药,用于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试验结果显示乌梅散治疗组的治愈率、有效率以及总有效率都显著(P

4 结论

乌梅散加减方可以调节机体代谢功能,促进病畜机体免疫功能恢复,抑制胃肠道病原菌的繁殖,有效防治猪传染性胃肠炎,值得在畜牧业生产中推广使用。

致谢:在此特别感谢无为县刘涛生态综合养殖有限公司为本次试验提供试验动物和试验条件,感谢同事以及养猪场内技术人员在试验中给予各方面的帮助;感谢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刘翠艳老师对试验的指导和帮助。

参考文献

[1]李振,王云建.畜禽养殖中抗生素使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动物保健,2009,07:55-57.

[2]张春叶,沈红,陈永杰,等.猪传染性胃肠炎预防和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0,01:5-8.

[3]刘岩,柏亚铎,鲁娜,等.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疫苗研究进展[J].中国兽药杂志,2007,02:40-45.

[4]陆英杰,池仕红,马春全.猪传染性胃肠炎药物治疗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7,08:80-83.

[5]孟祥凤,徐凤,陈丽红,等.中西医结合治疗仔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试验研究[J].现代畜牧兽医,2015,08:41-45.

[6]孙全林.复方乌梅散预防仔猪腹泻的试验[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05:187-188.

[7]王宝艾,汪纪仓,李磊,等.乌梅散合白头翁汤加减治疗仔猪断奶前后腹泻综合征[J].中兽医医药杂志,2006,03:56-57.

[8]潘雪珠,刘洪云,方昆正.猪传染性胃肠炎(TGE)的流行病学[J].国外畜牧科技,1980,01:43-45.

[9]施标,董世娟,朱于敏,等.流行性腹泻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科学,2013,20:4362-4369.

[10]李爱S,傅金銮,闫学军,等.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危害与防控[J].养猪,2013,01:125-126.

[11]周晓东.猪传染性胃肠炎中西医疗法的试验及其讨论[J].养殖技术顾问,2013,03:97.

[12]姜成刚,张秀英,龙忠臣.中药抗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活性及作用机理观察[J].中国兽医杂志,2005,08:31-32.

[13]姜成刚,张秀英,龙忠臣.中药复方制剂抗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活性的研究[J].畜牧兽医学报,2004,05:587-589.

[14]魏庆军.郁金散加减治疗猪急性胃肠炎[J].今日畜牧兽医,2005,11:21.

[15]陈阿琴,杨志刚,俞颂东,等.黄芪多糖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兽药杂志,2005,09:33-36.

[16]龚国清,龚国华,钱之玉,等.木犀草素对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的抑制作用[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5,05:453-456.

[17]陈锡平,戴扬川,李勇军,等.“止痢口服液”治疗仔猪腹泻症的临床试验报告[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5,04:34-35.

[18]敖维平,刘强军.复方中药制剂预防断奶仔猪腹泻的试验[J].饲料研究,2010,12:41-43.

[19]张丁华,王艳丰,闫民朝,等.自拟中药乌梅散超微粉治疗鸭腹泻试验观察[J].中兽医医药杂志,2015,05:48-50.

传染病防治法试题范文第5篇

一、工作概况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县目前已形成了组织健全、功能较完善的县、乡、村三级传染病防治工作组织网络。我队具体承担全县传染病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主要以抓重点、分阶段的方法,转换监督模式,突出监督重点。两年多来,我队多次组织执法人员对全县各级医疗机构、公共场所、集中式供水单位、学校及幼儿园(含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督导和检查。经过全体卫生监督员的扎实苦干,辖区内的公共场所、学校卫生、生活饮用水、医疗卫生、放射卫生和传染病防治等方面的工作有了明显改善,卫生监督水平有了长足进步,有效维护了全县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2012年至今,全县无甲、乙类传染病暴发疫情,无接种事故发生,无院内感染引起的重大疫情或导致的死亡事故发生。

二、执行情况

(一)加强领导,健全制度。为切实加强对传染病防治的监督检查,我队把传染病防治工作摆在首要位置来抓,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格局,同时我队连续三年均召开了集中开展传染病防治专项检查工作会,对本年的传染病防治工作早作部署,制定下发了开展传染病防治专项检查工作实施方案和应急预案,有效加强了对传染病防控的安排部署。通过层层分解责任,分级管理,确保了各项工作的落实,加强传染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

(二)加大宣传,重视培训。为提高广大群众对传染病防治知识的认识和了解。我队十分重视宣传与培训工作。一是每年把《传染病防治法》学习宣传纳入普法教育的重点内容,组织干部职工学法、懂法、守法,增强依法防治的意识。二是发放资料宣传。利用“3·24世界防治结核病日”、“4·25全国计划免疫宣传日”“12·1艾滋病防治宣传日”开展活动的机会,上街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咨询。三是多种形式配合宣传。我们通过张贴宣传标语、宣传画、悬挂宣传横幅等形式向群众宣传肺结核、艾滋病、麻疹、甲肝、乙肝、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点控制传染病的危害和防治方法,增强群众的防病意识和防病能力。

(三)明确职责,重点督导。我队按照各股室职能职责组织执法人员对各自辖区内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督导和检查。要求加强重大传染病及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认真落实学校传染病防控各项措施,加强中小学传染病防治工作检查、督导;要求加大监督管理力度,采取定期检查制度、不定期抽查制度及见面约谈等方式严格执法;要求加强全县各级医疗机构开展传染病报告管理检查,定期和不定期对发热门诊、腹泻门诊进行督查;要求各有关单位高度重视传染病防治工作,继续深化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提高工作责任感和警惕性。

三、存在问题

在专项检查过程中,我们虽然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仍然很多。一是有些单位对传染病的防治工作重视不够,“重医轻防”的思想较严重,群众对传染病防治知识知之过少;二是传染病防治队伍专业知识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专业技术培训;三是个别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人责任心不强,造成传染病漏报、迟报、缓报现象发生,一定程度造成传染病统计的准确性。

四、下一步工作

通过专项监督检查,进一步强化了被监督单位负责人在传染病防治、医院感染、医疗废弃物处置等方面的法律意识,为扎实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打下了基础。下一步,我队将针对出现的问题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继续加强对《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和《消毒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知识的宣教,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特别是医疗机构负责人的法律意识;二是以多种手段促进医疗卫生单位建立传染病处置工作制度和传染病自查制度,完善相关记录,建立医疗废弃物处理工作流程;三是切实加强对各级医疗机构,特别是乡级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使之建立、完善并严格执行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消毒隔离管理制度、传染病报告制度,有效防止各类传染病的传播流行。

五、建议

(一)各级党政机关应充分认识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预防控制传染病流行蔓延放在卫生工作的首位。在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做到有效预防、有效控制、防治结合。针对辖区内可能发生的传染病流行的危险因素和重点问题,应周密部署,制定预案,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卫生行政部门要主动与宣传、教育、农业、检验检疫、交通运输等部门加强沟通与协调,建立健全部门间联防联控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