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于生命的作文

关于生命的作文

关于生命的作文

关于生命的作文范文第1篇

初中作文网权威七年级关于安全的作文:生命安全,更多七年级关于安全的作文相关信息请访问初中作文网。 安全这两个字大家都很熟悉,没有危险就是安全。但是谁又能紧紧“抓”住安全不放呢?只要稍微一松手,安全就会离你远去,危险就会随机而来。

自然灾害是无法避免的,灾难一旦降临,我们的努力就会毁之一旦。损失最大的就是地震,地震来临时,许多人都惊慌失措,就没有在短时间内逃离危险地区,所以地震会带来伤亡,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如果地震发生时你还在家里,你千万不能跑出去站在屋檐下,因为屋檐一旦塌下来,你将会被地震“取”走生命。如果天花板塌下来时你还在屋内,你必须马上跑到角落。因为角落墙内有一根大支柱,即使天花板塌下来,大支柱也不会倒下来。天花板塌下来时,会在角落前面形成一个大三角,你躲在大三角里,里面的空气可以供你呼吸,你可以在里面静静的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

人为灾害也很恐怖,其中发生比较多的是车祸。特别是没有经验的开车者,他们极有可能成为“马路杀手”。在走人行道的时候,千万不要横冲直撞,不然汽车司机会因为来不及刹车而撞到你。一些小孩总是还差3米多远时冲过去,这样的事千万不能做,因为一旦后面有一辆单车冲过来,你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过马路时,一定要看又没有车开过来,如果有车就停下来,没车则前进。而那些开车者也不能疲劳驾车,更不能酒后驾车,不然会危害人的生命安全。还有两点要注意的是,要买车的人,一定要买性能好的汽车,不然把车一开到路上就熄火,这样会影响交通秩序的。还有人人都要遵守交通规则,不然的话,我们的生命将会离我们而去。

我相信谁也不会希望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都想长命百岁,所以我们要保护环境,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希望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遵守交通规则,减少事故的发生。

关于生命的作文范文第2篇

由于我对外星很感兴趣,便做了研究报告

二、 调查方法

1查阅相关资料

2走访有关部门

三、 调查方法及资料整理

渠道

具体内容

电脑网络

科学家声明火星上的地底下有微生物的存在,大气也有微弱氧气可生存生命

天文望远镜

通过天文望远镜看看火星上是否有绿色存在

图文

“海盗号”曾今发现火星上有河流迹象

四、 结果分析:火星上有生命

1火星上以前有过生命存在

2现在火星的地低下也有微生物存在

3只要火星上的干旱期过了,火星的地底微生物便活跃起来了

关于生命的作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生命教育;语文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及价值所在

生命教育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学者华特士在1968年首次提出生命教育的思想,重点关注社会问题,诸如反、自杀、暴力及预防艾滋病等。

20世纪90年代生命教育的理念与实践开始在中国推进。生命教育是“教人认识生命、保护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探索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价值的活动,或者说在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生命意识熏陶、生存能力培养和生命价值升华,最终使其生命价值充分展现的活动过程。”[1]

人们常常喜欢把孕育着无限生命力和希望的青少年比喻成早晨七八点钟的太阳,这也就意味着在人们心中青少年代表的是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力量。但是当我们在审视自身和周围社会的过程中,就会看到一个现象或事实:媒体报道的青少年自杀案例越来越多,青少年自杀这个问题变得十分严重。青少年死亡率近40年来逐步攀升,自杀已经成为中国青少年的头号死因。在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漠视生命的残酷事实面前,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有责任对此高度重视,对学生实施生命教育势在必行。

二、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既要注重语文的工具性,同时也要关注其人文性的特点。语文不仅是一种重要的交际工作,更是每个人接触世界、开始生活的引领学科。因此,语文教学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通过中学语文的教学,让中学生正确地看待生命,关注生命状态,充分调动学生挖掘语文课程资源中生命教育的资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更好地体验和感悟生命的意义,进而珍惜生命、敬畏生命。

(一)尊重学生个体生命的差异的必然要求

每个中学生都是发展过程中独特、完整的个体,其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且存在巨大差异的。中学阶段是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重要阶段。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首先要从自身出发,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在教给学生知识,关注学生成绩的同时更应该将“育人”放在重要的位置。面对一个个灵动的生命,我们应该学会尊重与善待。要时刻关注中学生内在的生命发展,拓展其精神空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把专制的、封闭的课堂民主化、开放化,把死板的语文课本内容生活化、人文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是“有思想”的语文、“有情感”的语文和“有生活”的语文。

(二)生活中处处皆语文,语文中处处为生活

“生活中处处皆语文,语文中处处为生活”这句话就很好地表明了生活与语文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道出了语文教育与生活关系的真谛。语文教育并非来自偶然,它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日复一日的生活产生了生命的轨迹,在语文教育中感悟生命的价值就相当于我们在生活中体验生命一样。关注生命的教育必然是富有生活性的教育,离开了生活谈生命教育,只不过是隔靴搔痒。

(三)在语文课程中,生命教育资源丰富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了语文课程是我们对学生进行渗透性生命教育和在文本中进行情感体验的最好载体。在语文教学中,师生可以一起探讨形式多样的诗歌,富含哲理的散文,人物特征鲜明的小说,情景相融的戏剧,这些资源中都富含着浓郁的情感因素。教师要引领学生主动挖掘教材中的资源,并结合实际生活对文章内容进行详细的讨论。如在讲授冰心先生的《谈生命》一文时,教师可以对课文中的“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等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这样形象的比喻是为了表达自己对生命的体悟,揭示生命的生长,壮大和衰老的普遍规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相伴相生的一般法则。

三、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是一个繁杂的系统工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尽自己最大的职责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以下三点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体会: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到,适者生存的意识愈演愈烈,因此,更需要我们用健康的心态去面对。尤其是对于中学生来说,处于青春发育期的他们生理发生剧变,与此同时还会面临诸多问题:学习压力大、厌学情绪严重、过度焦虑和早恋等。所以,教师有责任对处于心理上不断发展变化的中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和管理。作为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适时渗透生命教育,不断与学生探讨生命生存状态、生存环境和生命价值等问题,并做正确的引导,尽量避免个人片面的、肤浅的、表面的,或某个阶段某种状态下的感悟、感受,让语文成为学生成长的“心灵鸡汤”,滋养他们健康茁壮成长。

(二)注重语文文本阅读感悟,加强写作中生命意识渗透

阅读和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重要方式。对中学生进行阅读和作文教学,其目的在于可以最大化地发挥中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解放他们的心灵和精神,突显他们的才华和灵气。因此,本着以学生为本、关爱学生生命发展的角度来实施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生命教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通过阅读教学,师生共同解读中学语文文本、解读生命,领悟生命的意义,意在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生命价值,让他们明白“活”的重要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始终以尊重学生的生命为前提,尊重他们的情绪、意愿和来自生活的各种体验,并且能把学生的需要作为出发点,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引导学生认识到文本中“情”的可贵,并能延伸到真实生活中,让他们体会到家庭、亲人和朋友的重要性。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做一个培养生命意识的有心人,有的放矢地选取关于生命问题的题材,促进学生对生命问题的思考。比如:可以让学生模仿名人的传记,然后为自己写一个小传,真诚地袒露心声。还可以让学生以诗歌的形式对生命进行讴歌,热诚地拥抱人生。加强阅读与作文教学中生命意识的渗透,学会善待生命。

(三)以教材为载体,使生命教育“融”入教材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语文教育中渗透生命教育同样是如此。中学语文教材中蕴含了大量的关于生命教育的资源,包含丰富的人文教育素材。比如:教材中有直接阐释生命、呼唤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课文《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紫藤萝瀑布》、《走一步,再走一步》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也有大量表现亲情、友情的课文《散步》、《背影》、《小橘灯》、《爸爸的花儿落了》、《纸船——寄母亲》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等;还有有关人与自然、人与动植物和谐相处的课文《珍珠鸟》、《猫》、《斑羚飞渡》和《大自然警号长鸣》等。学习完这些洋溢着生命气息的文章后,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有所感悟,让他们看到生生不息的强大生命力,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关于生命的作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考作文 命题演变 新时期

一.新时期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

全国高考统考作文进行了几十年,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考作文命题也经历了一个逐渐发展变化的过程,作文命题的发展轨迹,也印记着时代文化的变迁。作者经过对近四十年的高考作文题目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其总趋势是从紧随政治形势到逐步走向开放与多样化。其命题特点可以概括为三点:第一、逐渐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越来越让学生有自我表现的空间和抒发真情实感的余地。第二、从过分强调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到注重考察学生在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方面的积累。第三、从偏重于道德品质题材逐渐向具有哲理性、思辨性的话题过渡。目前来讲,作文命题的基本现状是话题作文、命题作文、材料作文三分天下,题材由感性向理性过渡,突显出地方色彩。

二.新时期作文题目的命题分析

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专家逐渐认识到,作文题材要多元化,要具备人文价值,立足于文化角度,命题应该多关注现实生活,给考生充分的自由度以抒发真情实感。从近几年作文命题的走势不难看出,作文命题未来发展方向是值得被认可的。因为作文的发展曾经经历过一段思想禁锢的政治背景,所以大家的关注点一直放在解放思想和抒发真情之上。然而对高考命题的变化,有些学者的建议和认识独树一帜,难能可贵,并具有一定的预见性。首先,文题中法律意识增强。目前,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抒发内心情感,作文命题往往倾向于感性题材或者一些社会现象,从而忽略了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青少年学生处于思想的升华期,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他们的脑海里建构,在这一点上,作文命题能够引导他们在人生道路中寻找到自己的航向,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其次,开放与限制有的放矢。命题不开放,学生就很难写出有个性的文章。命题不限制,学生又容易照搬或套用以前做过的文章。开放与限制是一组矛盾的统一体,命题者应该把握好一个相对适合的度,以达到二者的平衡。

三.对于未来作文命题趋势的建议

通过对近几十年高考作文命题的对比分析,我们认为未来作文命题的趋势应该包括以下三点内容:

1.作文命题应追求个性解放,思想自由,同时做到开放与限制有的放矢。

学生作文不仅反映出其语言能力,更反映出其思想水平、道德认识、价值观念、情感方式和兴趣意志。作文命题应尊重学生的身心特点,引导学生反省自我、思考人生,促进学生形成自尊、自立、自强的健全人格。好的作文题目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之愉快自由地描绘生活,表达自我。与此同时,题目的立意和范围应做到开放与限制有的放矢,既要给学生提供自由的创作空间,又要加以限制,以免照搬照抄。

2.作文命题应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关注人文、关注法制。

新时期人才应是科技素质、人文修养与法律意识的统一,兼具科学理性与价值关怀。科技创造未来,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法律武装头脑,造就冷静客观的处世态度。未来社会生活中的文化内涵也将不断得到提升,以人为本的理念会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成为教育面向未来的应有之义。作文命题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关注人文、关注法制,不仅是指了解和探索科技、人文、法律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关注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关注科技、人文和法律知识在生活、社会中的应用,将写作与社会实际应用紧密联系起来。

四.思考

关于生命的作文范文第5篇

一、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可行性

1.对生命教育的定义的简单阐述。

生命教育的思想,最早于1968年由美国的杰・唐纳・华特士开始明确提出并倡导践行。1996年前后,我国台湾地区校园一再发生暴力与自戕案件,引起了台湾当局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开始在学校开设生命教育课程。香港对生命教育也予以极大关注。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开展的生命教育,主要是针对青少年自杀、人生意义的缺失与环境保护提出的。[1]可见,开展生命教育是由人类社会的发展态势决定的,也是教育对迅速变化的社会环境的主动适应。

关于生命教育的定义,目前国内有不少学者有自己的阐述,我认为以下几种颇具代表性:

浙江大学的张云飞这样定义:“所谓生命教育,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生命的价值,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对终极信仰的追求,滋养学生的关爱情怀。”[2]

北京师范大学的肖川认为:“生命教育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提高生命的质量和增强生命尊严的意识,使学生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3]

浙江大学的王东莉认为:“生命教育是一种多层次的认识生命本质、理解生命意义、提升生命价值的教育。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教会青少年珍爱生命,更要启发青少年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告诉青少年关注自身生命,更要帮助青少年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惠泽人类的教育,还应该让青少年明白要让生命的其他物种和谐地在同一片蓝天下;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关心今日生命之享用,还应该关怀明日生命之发展。”[4]

总之,渗透“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生命教育的主题。[5]而《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如此看来,生命教育与语文教育有共同的目标。

2.关怀生命:语文教育的基本旨归。

教育除了鲜明的社会性之外,还有鲜明的生命性。人的生命是教育的基石,生命是教育学思考的原点。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6]因此,知识教育理应为完成这样的教育使命而努力。知识的终极价值是生命价值,知识教育理应成为生命化的教育,始终指向一个个永无重复、永难穷尽的生命个体,始终以关怀每一个个体的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为自己的基本旨归。[7]

以关怀生命为基本旨归,就是要以生命发展为价值追求,建立起适宜个体生命提升的知识教育体系。[8]教育只有融入个体生命并成为个体生命的有机组成,才可能获得其终极意义。知识教育的意义,只能在生命本身,而不可能在生命之外。当然,作为知识教育的重要一环的语文教育也理应以完成这样的教育使命而努力。

3.实施方法。

(1)激活文本,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光彩。

翻开语文教材,我们不乏看到讴歌生命的篇章,如:《谈生命》、《那树》、《我与地坛》、《热爱生命》、《紫藤萝瀑布》、《再塑生命》等,它们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绝好教材。语文教师应该激活这些文本,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光彩。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呼唤生命教育》和《老王》这两篇,它们恰恰可以概括为从呼唤珍惜自己的生命到呼唤关爱他人的生命。

《呼唤生命教育》一文,在对生命教育的理性认识的陈述中透露着对个体生命的人道关怀,表明了作者对待生命教育的急切的心情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是对高中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篇章。在讲授《呼唤生命教育》时,我这样引导学生珍惜自己的生命,从而让学生从理智上树立生命教育的理念。

①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明确“生命教育”的内涵。

首先布置学生作预习,让学生或上网搜索或采访身边的此类现象,并调查这些现象给家人朋友乃至社会带来的严重后果,让学生更加具体和真切地了解这种现象带来的严重后果。通过预习,大多数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向同学们讲述此类事件及其严重后果。接着学习正文――生命是人生最宝贵的东西和明确生命教育的定义。为了让学生更深切地体会这一点,我激活更多文本作阐述:

因为“生命是尊严的”,“它没有任何等价物,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它”,所以我们能听到李白虽彷徨在歧路,却勇于展望:“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苏轼虽困在黄州,却洒脱自得:“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朱自清虽受现实扰乱,心中苦闷,但却能够超然地说:“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因为每个个体生命的宝贵和独特,即有价值,所以我们能看到这些充满感情、饱含人生智慧的文字。

在我们目之所及的世界中,不仅仅人有生命,动物、植物乃至大自然的一切也都有生命。《紫藤萝瀑布》包含着对花的生命的歌颂: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风筝》中,“我”践踏了弟弟的风筝梦,成年后那份深深的自责,不正体现了对生命的呵护吗?《邓稼先》一文中,邓稼先向我们展示的不正是生命的奋斗不息吗?这些不都能引领我们认识生命的价值吗?

这时,看到学生一双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望着我,我也备受感动,动情地说:“生命是有价值的,我们必须关注生命、热爱生命和珍惜生命。这不仅是对我们自己而言,对他人我们也应该有关爱情怀,因为生命是平等的。”于是,引起对《老王》的链接学习。

②《老王》与《呼唤生命教育》的共同点:珍视生命,提倡关爱情怀。

《老王》一文中最感动人的一句话莫过于:“那是一个幸运者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我”出身名门望族,自小受传统文化熏陶,又经历了。在那场运动中,“我”应该是不幸者吧,但对比老王,“我”却认为自己是一个幸运者。这源于“我”对老王真心实意的关怀和牵挂,这份心意在字里行间自然流淌,请学生把这些句子找出来,体会作者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对他人人生的关爱。通过示范,学生能准确地把这些句子找出来。

接着进一步感受作者对老王的关爱。“我”作为一个有幸者,为什么会对老王这个不幸者感到“愧怍”呢?从原文关于“我”的心理描写中可以找到答案:“我”不认为老王对我一家的特殊照顾和给“我”送鸡蛋是应该的,因为“我”付了钱,因为“我”平日照顾他的生意;“我”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好意,“我”后悔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羞辱他。概括而言,那是因为“我”珍视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个个体生命的人格,哪怕是老王这样的普通劳动者。“我”用平等观念去看待老王的艰辛生活,“我”认为社会对不幸者只有关爱的义务,而没有嘲笑的理由。老王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硬撑着僵硬的身躯来看“我”,给“我”送来了他不舍得吃的鸡蛋和香油,“我”的关爱在老王身上有了传递,关爱使老王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感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生之为人,我们应该关爱他人,关爱地球上一切的生命。

通过对文本的激活学习,学生受到了很好的感情熏陶,在课后作业――《〈呼唤生命教育〉课后感》中,写出了自己对生命的深刻且独特的见解。

(2)我手写我心,从作文练笔中加深对生命教育的感悟。

生命教育的内容有:重建生命的神圣感,培养社会责任感,协调好生命与生活的关系,正确处理现实中的问题。通过文本学习,可布置学生把自己的体会写成作文。许多作文题也正要求学生作这些感悟:如《生命的赞歌》、《生命的奇迹》、《生命・自然・美》等,都能让学生在写作中树立自己的生命观。

(3)角色模拟。

角色模拟实际上也是属于增加学生体验性的一种教学方法,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模拟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找到合适的题材让学生编排课本剧,使学生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感受他人的喜、怒、哀、乐,然后由学生表达角色模拟的感受,从而加深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对生活事件的客观评价。

通过体验他人的生活,学生会主动思考自己的生活,以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学习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节选)》,可安排淘金人、比尔、驯鹿、狼、病狼等角色,通过体会淘金人顽强的生存意识,学生会树立积极面对生命逆境,运用正确方法解决生活难题的人生观。

二、语文教学之于生命教育的有限性

生命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孩子正确认识人的生命,培养珍惜、尊重、热爱生命的态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促使其善待生命、完善人格、健康成长。[9]生命教育与德育教育、美育教育和生物学教育关系密切,这是生命教育研究者们的共识。众所周知,语文教育者历来也都重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与美育教育,但语文教育还有它自身要完成的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所以语文教育并不等于生命教育。

首先,从语文教学的主体的状况来看,在各类信息趋向爆炸的今天,学生对生命和人生的看法比之过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课程改革的步伐难免跟不上学生心理的变化。今天的学生,追求平等和自由,他们服从真理,但不盲从压力。特别是高中生,他们已初步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但是,这些观念难免还有些稚嫩,有些偏颇,这其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仅仅靠语文教学是不能完全解决的。

其次,从语文教学的目的目标来看,过高估计语文教学对于学生生命观念的塑造,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以课堂教学为主的语文教学,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和简单明了的生活困难时,有时会显得苍白无力,难以言表。只有与其他学科取长补短,结合学生的成长经历,教给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的方法,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

最后,从个体的生命发展历程来看,语文教学只是学生生命历程一个短暂的环节,而生命教育并非阶段性教育。学生未来的人生之路还很漫长,境遇也会有所不同,他们的生命观念还会不停变化和完善。现在我们能做的只是在他们的青少年时期打下一个黄金般的底子,期望他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生命教育是现代教育不可遗漏的一环,是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未来公民的需要。教师要不断充实与生命教育相关的理论知识,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将生命教育融入于教学中,与学生分享自己对生命的情感和体会,使学生能充分地感受生命的价值与喜悦。只有每一个人都对生命有了崇高感和敬畏情怀,能在生活中感受到生命的可贵与可爱,我们的世界才能走向文明和和谐。

参考文献:

[1]王晓虹.生命教育论纲.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1,第一版.

[2]张云飞.呼唤生命教育.广东教育出版社,语文必修4.

[3]王晓虹.生命教育论纲.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1,第一版.

[4]王晓虹.生命教育论纲.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1,第一版.

[5]郑晓江.生命教育的概念、内容和原则.中国德育,2007,(3).

[6]叶澜.为“生命实践教育学派”创建而努力[J].教育研究,2004,(2).

[7]王帅.知识教育的生命特质及其有限性.教学与管理,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