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饮料业务工作计划

饮料业务工作计划

饮料业务工作计划

饮料业务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太古饮料集团是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最大的合作伙伴。上世纪90年代,太古集团进入中国市场,经过几年的高速增长,遇到了一系列管理难题:竞争激烈,企业增长放缓,客户经常抱怨缺货,生产和库存也时常处于无序状态,尤其是节假日或不期而至的炎热天气带来的突发订单,常常使得太古饮料措手不及,要么短缺运输资源要么库存已空,这些情况导致客户满意度不断下降。

此外,由于太古饮料在内地实行多点制造策略以服务于不同区域市场,产品类别也在不断增加,他们的采购,生产和配送的管理复杂度开始加大。而“买得到、买得起”是他们的原则,他们认为,如果在任一消费者想购买产品的地方断货,对企业而言,都是一种损失。所以,太古饮料在杭州的装瓶厂开始了供应链管理的变革之旅。

在他们看来,如果货架上空空如也,消费者会失望离开,并心生不满或转投竞争对手,从而影响可口可乐的市场份额和客户满意度,而库存过多或不平衡,又会增加资金占用成本,影响资金使用效率,并且带来产品货龄老化、产品破损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当时采用的变革方案是从需求管理入手,建立基于销售预测基础上的供应链计划管理体系。

优化供应链 流程先行

太古饮料集团的供应链管理优化工作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他们首先在杭州装瓶厂展开D&OP(Demand&Operation Plan,需求和营运计划)项目。这个项目通过推动10大流程,建立了一个基于需求预测管理的供应链计划流程。过去,太古饮料没有需求预测这样的职能,部门之间也没有适当的数据交换,通常是生产、销售、储运工作各做各的业务计划,彼此没有协调。

历经两年的D&OP项目实现了太古饮料供应链计划管理的标准化运作流程。在杭州实施完毕后,太古饮料将这个标准化业务流程推广到其它6家工厂。这个项目的最大意义在于,太古饮料在这几家装瓶厂形成了统一的业务流程和文化。此外,还在各厂分别建立了供应链计划中心,主管整个工厂运作的预测和计划,再以这个部门为引擎,将采购、生产,工程和储运部门整台为统一的供应链部门。

经过几年的流程再造,太古饮料各工厂在拥有相同的标准业务流程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工厂与工厂之间的生产代加工,实现整个系统的产能最大化。之前,太古饮料在内地的7家装瓶厂各自运营,没有一家工厂能生产出全系列产品。有的工厂只有PET瓶生产线,有的工厂则只能生产碳酸饮料。因此,在变革的第二阶段,太古饮料从整个集团的角度出发,增加了一个中央规划功能于2002年成立了太古饮料集团供应链计划中心。这个中心的第一任经理黄纵苇说:“我们可以通过了解整个集团的需求和库存以及产能状况,以统一的规划预测做出最经济合理的资源分配。”

太古饮料集团供应链计划中心作为太古饮料供应链变革产物的新部门,是整个集团采购计划,生产计划和中央配送计划的协调单位,通过运用各种预测工具和计划方法,他们要确保太古饮料各分支机构产生正确的销售预测,进而协调供应链各部门的运作,以期达到运作成本效益的最合理搭配。

建立统一供应链管理平台

几年来,太古饮料供应链变革的经验证明,供应链的转型是以流程为主导而不是以软件系统为主导。因此,在经过3年的流程变革后,太古饮料才出于建立统一的供应链管理平台的需要,引进了供应链管理软件供应商JDA的APS(Advanced Planning and Scheduling,先进规划与排程)系统,建立了一个整合的系统平台,从而支持整个太古集团饮料市场区域整合的规划与协调。这是太古饮料供应链变革的第三阶段。

APS系统令太古饮料拥有了追踪及预测顾客需求的功能,使他们对产品流量的调整更加精确,并有助于降低存货、提高交货效率。

理论上讲,JDA的APS系统是利用IT及规划技术,如基因算法。限制理论,作业研究,系统仿真及限制条件满足技术等,在考量企业资源(主要为物科与产能)、限制条件与生产现场的控制与派工法则下,帮助企业规划可行的物料需求计划与生产排程计划,以满足顾客需求及面对市场竞争。一般而言,有效的APS系统可以让规划者快速结合生产信息(如订单,途程,存货,BOM与产能限制等),作出平衡企业利益与顾客权益的最佳规划与决策。

业务流程的优化和再造

从某种意义上,APS系统帮助太古饮料建立了一个科学的模型,不但能够预测短期(3个月)市场需求,也能预测中长期(18个月)市场需求;并且还可以综合库存信息,采购周期,采购规模效应,生产周期,生产产能限制。配送网络限制,运费等各种因素,生成成本最低化的短期生产,采购和配送计划,以及中长期的产能规划,供管理层做决策参考。

自从完成APS系统实施后,太古饮科的需求管理已不再是由工厂计划部门运用软件工具进行简单的短期预测,它成为贯穿企业整个供应链,产品开发、技术战略、服务支持和组织设计等一系列活动的短期和长期的需求预测与管理。

一般情况下,给制造商和原料供应商突发性地制定一个基于新需求的新计划可能是灾难性的,因为它极可能带来组织上的浪费,混乱和停工。这种负效应使得企业即使面临市场改变,也会因可能发生的破坏效应而不敢重新计划。但有效的软件系统,就能突破这种局限。

其实,每个产品每天在某个区域产生的销售波动是有一定规律的。在不同地方,人的需求,消费习惯和购买能力,以及季节,节日等因素都可能成为一个重要的变量指标。因此,为了确保预测的精度,太古饮料的供应链计划在每个预测计划里,都会同时提供4个可能的场景再进行分析,以提供不同情况下,这个预测可能波动的范围。这样,摸索把握关键的管理控制点,在信息系统中配入合适的业务原则,使他们的需求预测更加精准。太古人认为,太古饮料APS系统发挥出色的关键是因为他们之前进行的业务流程优化和再造。

饮料业务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餐饮;采购流程;流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49-0116-02

1 高校餐饮采购现状

(1)高校餐饮采购归属学校后勤服务中心管理,后勤中心领导虽然知道采购的重要性,但对采购监控缺乏具体、有效的方法。在管理上“眉毛胡子一把抓”――领导亲自谈判,无论采购金额大小,一律领导签字审批,忽视了采购人员的功能性。

(2)缺乏对采购原材料的合理分类,在采购过程中往往以价格最低作为筛选供应商的目标,对供应商缺乏深入了解,忽视了原材料的质量问题,而且没有考虑师生的实际需要和市场因素等问题,出现以次充好、供货不稳定的现象。

(3)部分采购人员专业技能欠缺,对部门食品原材料年需求量和使用状况、各种原材料在整个餐饮生产原材料需求量中的比例缺乏了解及对供应商缺乏有效的管理,盲目采购,库存积压和浪费严重,以至造成食品原材料采购成本偏高、资源浪费、餐饮利润下降。

(4)涉及采购的相关部门没有统一协调运作机制。有的监督部门竟参与实际采购,采购过程缺乏监督,操作不能顺利进行,遇到比较棘手的事情,部门之间又相互推诿,给采购工作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因此,高校餐饮的特性与目前管理现状要求餐饮部门转变采购管理的导向和目标,优化采购流程,创新成本控制方法,以实现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稳定,克服物价持续上涨等高成本压力下微利经营的目的。

2 高校餐饮采购流程设计原则

(1)系统识别采购活动,把握关键流程。在高校餐饮采购系统中,应将采购部门独立出来对餐饮物资实施集中采购,并且明确高校餐饮采购系统关键流程,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将这些流程进一步细化。

(2)明确职责和权限。高校餐饮采购系统涉及采购部门、饮食服务中心、各食堂、后勤管理部门乃至财务部门。为此在餐饮物资采购中,必须明确各个流程采购部门、饮食服务中心、各食堂、后勤管理部门的职责和权限,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实施每个过程,最终有效完成采购任务。

(3)协调各流程环节工作的相容性。把握各流程工作彼此的关联性,采购部门、饮食服务中心及各食堂各单位之间要加强沟通,相互信任、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相互监督;将每一个小过程分解到每一个人,制定职责,使每个人有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工作,并履行职责,确保各流程协调相容。

(4)进行效果评价,实现持续改进的循环。高校餐饮物资采购工作应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评价,一是对关键流程的工作评价,确定各流程运作过程中存在问题,发掘改进机会,并采取措施,实现动态的持续的改进,以提高过程有效性和效率。二是对采购安全的评价,以确定物资的卫生、库存安全及采购资金安全。三是对采购效果、效益的评价,通过这些评价发现采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利于对下一次采购工作提出整改意见,同时也要总结好的做法和经验,为下一次采购工作提供参考,并逐步固化这些好的做法,形成和完善相关制度。

3 高校餐饮采购流程设计

(1)市场调研。为解决采购物资品种、质量、价格、服务、信誉等基本问题,应由采购部门专职调研员在相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开展物资分类调研、价格调研和供应商调研。

第一,物资分类。通过对采购处现有的餐饮物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依餐饮物资的种类、质量要求等基本特性进行解析;在食堂相关人员的协助下了解各种物资现有库存状况、需求状况,按采购需要对物资进行归类;到市场实地调查物资需求量、价格、供应商相关信息,针对采购、库存要求进行ABC分类分析,确定物资分类。

第二,价格调研。通过在食堂、财务处协助下对过去各类物资价格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到市场实地调查各类物资当前市场价格及走势,对供应商开展物资价格调查,汇总各供应商报价信息,针对学生伙食管理委员会对食品价格方面的要求,对各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为采购定价提供参考。

第三,供应商调研。在食堂、财务处协助下整理合作供应商相关资料,到市场广泛收集供应商基本信息、产品信息、产品价格、服务质量、价格水平等资料,对收集的供应商资料就企业规模、企业信誉、产品质量、产品价格、交货情况、售后服务等方面信息进行汇总。

(2)供应商管理。为确定合适的供应商人选,做到采购物资的食品安全、质量保障、采购价格最优,应全面审核供应商资质并规范管理。具体根据采购物资分类,进行现购或招标供应商的分类,充分考虑资质、供货的食品安全等多方面因素,经历对供应商的初选、依据设定评价标准进行筛选并最终确定合适供应商。

(3)采购计划。为解决采购过程中盲目性问题,确保采购效果和效率,采购部门必须做好物料需求计划和采购计划。

第一,制订物料需求计划。在调研员、各食堂协助下了解各食堂库存状况用料计划,综合各食堂的具体用料需求;保证在节约基础上能确实满足各食堂的用料需求,调整用料计划,确定需采购物资的种类、数量,形成总的物料需求计划。

第二,制订采购计划。采购计划员根据物料需求计划分析过去的采购记录,根据采购物资的种类、数量和供应商名单进一步确定供应商和采购方式,形成采购计划,报财务处进行预算审核、饮食服务中心主任审批。

(4)实施采购。实施采购是采购工作的中心任务,依据采购物资的不同分类采用不同的采购方式。

第一,现金采购。为保证鲜蔬食品的及时采购,采购员根据采购计划对采购食品进行整理确定,对所需费用进行预算,经相关部门审核通过后预支借款,根据实际要求对所要购买的食品进行比较、选择,同时与供应商议价,交易达成后,供货商交货,采购员支付货款并索取发票。

第二,批量订购。针对粮油、副食品、调味品等可以进行大批量采购的物资,采购员将根据采购计划向供应商发出订单,定期关注、跟踪订单的进程,根据需要催促供应商在交货期内交货;在收到供应商发货通知后,做好接收货物准备;待货物到达时,依据采购合同、订单及各食堂用料清单,联合食堂库管员对供应商的送货单进行核对,并查点实物数量。

(5)验收入库。在接收货物后,采购员在食堂库管员的协助下对应供货商的送货单对交付货物进行清点核对,确保采购数量符合采购计划和用料需要;如货物在清点检验过程中出现数量、质量问题,采购员及时与供应商取得联系,做好退换货处理或其他处理方式,确保货物能按时到位;货物通过质量检验,即由食堂库管员进行验收入库,在物资入库之后及时从食堂库管员、供应商处收集入库单、送货单等单据;将各项单据与采购订单进行核对,确认无误后做好采购结算准备。

饮料业务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餐饮业的发展策略构建

以目前餐饮业存在问题为依据,构建该地区餐饮提升策略,该策略以趋利避害为基本出发点,目的是提高餐饮业卫生质量管理水平,加快餐饮业规模化发展的步伐,使得我国传统特色美食走向世界。餐饮业监管程序的改革餐饮业监管程序的改革首先可通过餐饮服务许可流程的正规化,从设计审查—建筑审查—竣工验收—取得许可证,取代以往先开店再被动拿证的局面,重点从餐饮单位的布局及硬件设施进行严格审查,提高餐饮业进入门槛。监管机构可根据不同餐饮单位的卫生基础环境,对其实行不同频次的卫生监管。制定适用于该地区的餐饮评分量化表,量化适合不同类型餐厅(小型餐馆、小吃店、企事业单位食堂、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建筑工地食堂及大中型餐馆)的指标值。建立全面的监督管理队伍,配备专业知识较强的技术人员及执行卫生标准的专业技术人员,量化监督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经专业人士予以科学合理的解决措施。负责食品安全检验机构应配备专业力量,如食品工艺、微生物、营养、卫生等方面的专家[1],在政府统一组织下,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系统开展食品安全状况调查,收集分析样品,餐饮加工关键环节监控,并进行消费者研究及食品安全知识的教育。提高消费者知情权,促进全面参与餐饮业安全发展餐饮业的发展关乎每一位公民的健康甚至生命。在目前监管力度不足的情况下,可充分发挥消费群体的力量,主要措施包括:一借助受过相关教育的普通消费者,允许其担任消费者食品卫生监督员,定期对饮食场所进行卫生引导工作,并重点监督卫生条件脆弱地区的不良食品问题,可弥补监管力量不足地区进行实时全方位监管;二在立法和修订过程中鼓励消费者积极参与,在最终法规条例发表前,通过召开公众会议,收集消费者对特定问题的看法[2]。此外,消费者协会通过与政府各部门协调沟通,建立统一权威及时地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实现监管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消费者通过互联网解到食品安全信息和知识,也可通过互联网向消费者协会等组织和管理部门反映食品安全问题[3]。

标准化经营

经营理念标准化餐饮业经营理念的标准化体现在企业文化的形成,是餐饮业标准化的形成的基础,通过统一、强势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凝聚力并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和积极性,促进整个企业共同认可和遵守的价值准则和文化观念的形成。针对餐饮从业者文化水平不高的情况,可选择定期培训,培训内容应遵循图片化、视频化、表格化、数据化等简单明了的形式,管理人员应定期对其进行考核,以期加强培训效果[4]。菜谱的标准化制定标准菜谱,标准菜谱是统一各类菜品的标准,是餐厅为规范餐饮产品的制作过程、产品质量与成本核算而制定的一种印有菜品所需各种原料的名称、数量、规格、制作方法、装盘要求以及标准成本等内容的说明书。制定每道菜肴的标准,可从原料的加工—切配—烹调的步骤进行,指定内容包括所需原料的标准规格,原材料的净料率,切配过程中原料的切配规格(厚度、宽度、重量),并对烹调过程进行分解,对加工中火力大小,加工时间,加工流程,调味料分量及品牌,投料顺序,色泽变化等进行详细制定,并将菜肴成品图片化,以供控制人员参考[5]。原料采购的标准化原料采购的标准化是菜谱标准化的前提。原料的采购是按其质量标准进行采购,采购的质量标准又称“标准采购规格”,是指根据餐饮企业的特殊要求,对所要采购的各种食品原料做出详细而具体的标准规格的规定,包括原料的部位、产地、等级、性能、份额大小、包装方法、外观、色泽、新鲜度等[6],同时采购原料要做到及时,要讲究时效性。对非当季产品需要库存补充的要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规和安全制度,不采购劣质、变质、过期、污染的食品。原料采购数量是基于营业额的精确预估,并同餐饮单位拥有的冷冻设施及贮藏库数量相适应,最大限度降低库存成本,杜绝了短生命周期原料的浪费,节约了宝贵的空间和库存成本。运营方式标准化为系统全面的控制餐饮采购质量,企业也应建立供应链模式,做好原料的采购和库存的控制,提供高效安全的食物供应链,可借鉴肯德基的做法,采用“星级系统”对供货商进行评估,主要包括供货商的质量、技术、财务、可靠性、沟通等方面的评估,然后基于DPR的供应物流模式,即餐厅将订货需求报送公司配送中心,经处理后下订单给供货商,供货商送货至配送中心,配送中心按线路送货,DRP系统包括了主需求计划、库存文件、供应资源文件,采购计划、配送计划。该系统不仅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而且以建立在各餐厅精确需求计划基础上的采购策略使得企业的库存成本得到大幅度的降低,其中信息系统在整个配送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次,建立在“信任、沟通、协作、发展”合作准则上的供应链管理,有助于餐饮企业同上下游企业的关系达到合作共赢,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及品牌影响力的推广。

服务质量的标准化

服务质量的标准化是更加注重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整洁优雅的环境,标准化清洁制度,让顾客感受到一种精神的享受及一种品位的象征;如海底捞真诚友善的接待;准确无误的供应;维持优良的设备,如制作统一的装修图纸,装备优良的餐厅设备;保持稳定的质量,严格把关原料的采购控制,科学计算进行拌粉和烹炸时间;快速迅捷的服务,特别是在点餐,交易和备餐三环节严格的时间控制[7]。服务标准化可使消费者在满足其吃饱的需求上获得对文化、营养及健康的多感官享受。服务标准化也可降低餐饮企业的风险管理费用。制定标准化服务方案需要设计师系统和标准化系统广泛的调研及大量的科学研究、生产试验和分析测试[8]。此外,餐饮企业在研制、开发每一新产品过程中,在市场调研阶段也应尽可能地了解和把握消费者的需求,并将该信息转化为产品标准的质量要求[9]。

总结

饮料业务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订单。检查是否有必需的设备、服务设施被遗漏,在补全的同时,要确保开支不超出预算。6.确保所有订购物品都能在开业一个月前到位,并与总经理及相关部门商定开业前主要物品的贮存与控制方法,建立订货的验收、入库与查询的丁作程序。7.确定组织结构、人员定编、运作模式。8确定餐饮经营的主菜系。9.编印岗位职务说明书、工作流程、工作标准、管理制度、运转表格等。10.落实员工招聘事宜。11.参与选择制服的用料和式样。(三)开业前第十二周至第九周1.按照饭店的设计要求,确定餐饮各区域的布置标准。2.制定部门的物品库存等一系列的标准和制度。3.制定餐饮部的卫生、安全管理制度。4.建立餐饮质量管理制度。5、制订开业前员工培训计划。(四)开业前第八周至第六周1、审查厨房设备方案及完工时间。2、与清洁用品供应商联系,使其至少能在开业前一个月将所有必需品供应到位。3、准备一份餐饮检查验收单,以供餐饮验收时使用。4、核定本部门员工的工资报酬及福利待遇。5、核定所有餐具、茶具、服务用品、布草、清洁用品、服务设施等物品的配备标准。6、实施开业前员工培训计划。7、与总经理商定员工食堂的开出方案。(五)开业前第五周1、展开原材料市场调查分析;制定原料供应方案和程序。2、与厨师长一起着手制订菜单。菜单的制订是对餐饮整体经营思路的体现,也是餐饮出品档次的体现,要经过反复讨论,基本方案制订好后报总经理。菜单设计程序:①明确当地的饮食习惯(依据市场调查分析报告)②酒店餐饮的整体经营思路的目标客户群③原料供应方案④厨师队伍的实力⑤综合制订菜单⑥印刷。要求开业一周前印刷品到位。3、确定酒水、饮料的供应方案;与财务部一起合理定价,报总经理。4、各种印刷品如筷套、牙签套、酒水单等设计印刷。5、与客房部联系,建立客房送餐程序。6、与财务部联系制订结帐程序并安排二个课时以上的培训。7、邀请财务部予以财务管理制订培训。8、与保安部制订安全管理制度。9、与客房部联系制订布草送洗程序。10、与前发现很多物品尚未到位,从而影响部门开业前的工作。(三)重视过程的控制开业前,餐饮部的工作量非常大,各级管理人员要坚持在一线检查督导,控制作业过程,防止个别员工走“捷径”,损坏装修材料等。对一些设备的使用要在工程或场家的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管理人员在布置任务后的及时检查和纠正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四)加强对成品的保护对餐厅地毯、墙纸、家具极大

饮料业务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海南省 星级酒店 餐饮成本 控制

本文系海南省教育厅资助课题《海南省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研究》课题编号HJSK2010-60)的研究成果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近十年数据看,住宿餐饮业零售额增幅在2009年以前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两者增幅差距平均保持在2%-3%。但2009年以后,两者增幅差距不仅日益缩小,甚至在2010、2011年发生逆转。中国烹饪协会会长苏秋成披露:“ 2012年前5个月,我国餐饮企业营业额增速为13.2%,而2011年增速为16.9%;2010年增速为18.1%,呈逐年递减态势,创下近10年的最低值”。收入增速减缓的同时原材料、人工成本上涨,使得许多餐饮企业无法获得维生的利润空间。加强餐饮成本控制是酒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的关键。

一、酒店简介

(一)经营内容简介

酒店拥有体现时尚与快捷各类商务房间,配有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特色中西餐厅、KTV包房、酒吧、多功能会议厅、大型停车场,商务、票务中心等。餐饮部主办餐饮并承接大型婚宴,餐饮部分为两个食府,食府1共有1098个餐位,以粤菜为主、湘琼菜为辅。

食府2共有163个餐位,以湘菜为主、琼菜为辅。酒店坚持“快速反应、灵活制衡,持续改进、勇于创新”的经营理念。

(一)餐饮部人员配备情况

餐饮部服务本着:“留住客人靠厨房出品及服务,消费高低靠点菜员,客人到店靠营销员”的原则。所以餐饮部的成本及质量控制的源头在厨房,本文主要讨论餐饮部厨房的成本控制。酒店餐饮部主要人员配备情况如下:

食府1:楼面部207人;出品(厨房)部78人;总数285人。

食府2:楼面部108人、出品(厨房)部40人,总数:148人。

二、酒店信息化基础上的餐饮部厨房成本控制

酒店对餐饮部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以利润率和目标利润额作为考核的核心指标,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海南,除了通过不断提高食谱的质量,进行菜品创新来拓展市场外,降低成本是完成考核目标的关键。酒店厨房成本控制主要涉及采购及供应商的选择、验收及付款、库存、配菜、成本核算及报表分析等环节。酒店有以上成本控制各环节的工作流程,并新上了信息化管理系统。但信息化管理系统运作的情况是:餐饮部点菜、分单、出菜、结账等前台信息化实施的比较好,而如在系统中完成新菜品添加和成本卡录入等的后台管理实施的难度非常大。

(一)采购及供应商的选择

厨房日常所需的主要是食品生鲜类货品,控制好采购成本是其完成目标利润的基础。在采购及选择供应商环节,内控的关键点是:餐饮部填报的采购申请特别是日采购计划中品种、数量的控制;采购部选择的供应商,是否能及时提供质优价廉的货品。

酒店的食品生鲜类货品的采购基本流程是:采购部经理根据餐饮部的采购申请编制年度、季度采购计划,经财务部经理审核后,报酒店总经理审批;总经理审批同意后,采购主管组织餐饮采购员实施食品年度、季度采购计划;确定供应商后,餐饮采购员根据电脑上采购申请表的品种、数量,在电脑订货单上输入价格,然后通知供应商按指定日期送货。

酒店餐饮部采用厨师长填写采购单,行政总厨审批的方式进行日采购计划的控制。供应商的选择权限在采购部,由餐饮采购员进行市场调研,选择3家以上的供应商询价;收到报价后采购主管组织专家成立评价小组,比较供应商所提供的食品的质量和价格,确定供应商;签订合同。同时对供应商基本信息进行系统管理。

酒店在采购及供应商选择环节的主要问题是:没有对供应商的历史供货情况进行专门分析加上人员使用上的裙带关系在供应商的选择上违背了酒店的整体利益;海南天气较热,对于每日采购的蔬菜货品易发生黄叶腐烂等现象造成了浪费。

(二)验收及付款

在验收及付款环节内控的关键点是:对供应商所供应材料的质量、数量、价格等进行把关;分阶段付款控制,确保采购过程处于主动地位。

酒店验收及付款环节的流程是:采购后,直接进厨房的由收货员配合厨师长或其指定人员对其品种、数量和质量等进行验收;入库的由收货员和仓管员一起验收;验收合格后,直接进厨房的由厨师长或其指定人员办理领用手续。采购员将采购申请表、订单和验收单等交给财务部,由财务部与供应商结算;若在验收时,发现同采购计划中的品名、规格、数量、价格、质量不符,采购员应与供应商联系,及时办理退货、换货手续;付款程序的特殊说明:采购部取得餐饮部认可的食品样品后,支付供应商少量定金。待符合样品的货品全部到货后,再支付一定比例的货款并留有一定数量的尾款,以防采购物中有不符合样品的原料夹带。

酒店在验收及付款环节的主要问题是:验收人员专业知识缺乏或责任心不强,造成入库货品与采购计划中的品种、规格、数量及质量等不符,出现差错;付款方式在采购合同中不够明确,出现与供应商的结算纠纷。

(三)库存

库存环节的关键控制点是:库存上下限的设置;严格出入库手续。

酒店库存环节的流程是:(1)鲜活原料直发厨房;根据请购单,通知厨师长,在规定的时间内派专人领用;领料人填写领料单,以进价发出;直发原料记入当日成本。库存原料发料程序;查验领料单;凭单付货;核对(单、卡、货三核对),销卡,点数,签单结存;定时盘点。相关数据及时录入信息系统。

存在的主要问题:库存存货没有严格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发货,造成部分存货过期浪费。

(四)配菜

配菜环节的关键控制点是:菜品制作标准的建立及执行;下角料的充分利用。

酒店配菜环节的流程是(以中餐的热菜为例):按照菜品制作标准进行如下加工。原材料加工(准备工作、粗加工、细加工);上浆;打荷;烹调。

存在的问题是:配菜的成本控制没有从菜品的设计源头上下功夫;辅料和边角料的浪费较严重,综合利用率不高;配菜环节信息化程度不理想。

(五)成本核算及分析

成本核算及分析环节的关键控制点是:及时核算成本的前提下,深入分析厨房理论用料与实际用料的差异情况,找到导致差异的原因。

成本核算及分析环节的流程是:制订各种菜品原材料的消耗定额,制作出标准成本卡;审核当日收货记录;审核当日出库单据;入账后核算当日成本、成本率;编制费用统计表及费用与预算对比表;相差较大的找出原因通知相关部门。

存在的问题:菜品的标准成本体系不建全,信息化系统没有细化到菜品各种原料的实际消耗量脱离定额消耗量的控制。

三、加强厨房成本控制的建议

(一)树立先进的成本控制理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饮食口味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客人们求新求异,要求厨师不断创新,新品菜肴是吸引客人消费的主要法宝。厨房成本控制需前移至新菜品的设计,从源头上保证出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从原材的选用及制作工艺上做到降低出品的成本,更要做到避免某些成本的发生。

(二)进行流程再造

酒店餐饮部虽然制定有各项工作的工作规范,但从公司组织架构和工作流程来看,实施的还是一种职能式、任务式的管理形态。有必要进行流程再造,进一步明确各职位的责权。管理的重点从任务转向流程,实现“流程式管理”。让每一个成员都知道自已要做什么、如何做。

(三)加强宣传培训,组建全员成本管理系统

针对员工专业知识缺乏、责任意识不强等问题,在加强流程再造的同时,将“流程制度化”,进行工作流程的培训考核,制定专门的定期学习日,讲解工作流程中成本控制的常识,灌输成本控制的责任意识,并相互学习工作心得。培养全员节能意识,管理人员加强巡查力度,对酒店任何产生费用的工作流程加强监督。各工作岗位的员工是成本控制的有效控制者,只有员工自觉养成成本控制的良好习惯,自发地参与到成本控制工作中来,成本控制工作才会有成效。

(四)制定菜品各种原料消耗定额

首先,制定每种菜品的各种原材料的消耗定额(对餐饮部考核的关键标准)、计划单价和标准成本,将各种原材料的消耗定额等相关信息输入信息化系统,通过系统进行原料使用量的核算及控制。其次,做到每一食谱要有标准化操作程序,在程序中明确使用原料的名称、规格、形状、数量、时间、温度等,对制作过程进行定期、不定期的监督、考核,严格控制原料消耗量的同时控制好菜品的质量。

(五)科学地实现全面信息化管理

在流程再造的基础上,将餐饮信息化就是将酒店餐饮的各项流程借助信息平台进行运行,通过数据分析和流程控制实现运行效率、管理效益双提升,借助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标准化的餐饮成本核算、控制,不但实现采购、库存、销售等的有效、科学的控制,还可以实现对菜品各种原料的实际消耗量脱离定额消耗量的控制。

(六)配备成本控制信息员

酒店虽重视成本控制,但要转为“流程式管理”并实现全面信息化,就需要在餐饮部增设“成本控制信息员”岗位,配备专人负责。这个岗位可以协调财务人员、前厅经理、后厨总厨、仓库管理员,确保成本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正常。

(七)其他建议

酒店从竞争出效益的角度考虑设置了两个食府,但两个食府经营均为粤菜、湘、琼菜,只是主辅不同,虽格局上有了竞争、但互争客源并造成机构、人员配备上的重复及浪费,建议将两个食府合二为一。

为了避免蔬菜货品发生黄叶腐烂造成浪费的现象,要求供货商供应没经过水洗的蔬菜并在天热的月份改每日一次供应为每日分上、下午二次供应。将原料综合利用率作为对厨师长考核的重点指标之一,以求减少辅料和边角料的浪费。

参考文献:

[1]赵涛.酒店管理[M],北京:電子工业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