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师专业实践

幼师专业实践

幼师专业实践

幼师专业实践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幼儿师范学校 音乐专业 实践型人才 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J60-4;G712 文献标识码:A

培养实践型应用人才是幼儿师范学校的根本任务,也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促进学生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幼儿师范学校音乐教学需要重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积极探索有效教学途径,切实增强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社会发展对音乐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幼儿师范学校音乐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更应具备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具备较为全面的综合素质。

1明确职业人才定位,确立科学人才培养标准

幼儿师范学校音乐教育首先应该明确人才定位,制定适宜的人才培养标准。幼儿师范学校音乐专业有别于其它教学,有着独特的办学特色。幼儿师范学校不培养我国一流的音乐家、歌唱家,不能渴望幼儿师范学校音乐专业毕业的学生都能成为全国一流的音乐奇才,成为音乐界的泰斗级人物。幼儿师范学校是针对社会发展需求,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职业音乐人才,能够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具有加强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及服务能力,能够适应行业发展要求的时间型音乐人才。幼儿师范学校音乐专业的音乐人才定位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掌握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和演奏技能,能够跟上音乐发展的思想潮流,并具备继续学习发展的能力;第二,掌握演奏演唱、伴奏指挥、运用现代多媒体等技术和基本能力;第三,能够运用语言表达对音乐的鉴赏和感悟;第四,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和协调组织能力;第五,能够根据社会行业发展需要熟悉各种演出活动的流程,具备一定的策划和组织能力。根据幼儿师范学校音乐专业的人才标准,开展音乐教学,能够结合学生和幼儿师范学校实际,注重人才技能,突出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实践型职业人才。以此来更好地确立人才培养模式,架构学生的基本能力框架,突出专业特色,夯实学生的音乐基础,增强他们的应用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出路,构建以实践能力为根本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

2构建科学实用的课程体系,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和社会能力

幼儿师范学校音乐专业培养实践型应用人才,首先应该构建较为科学合理实用的课程体系,以此来更好地保障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首先做到必修课与选修课的统一,必修课确保合理科学,选课能够做到灵活实用。从优化课程结构入手,核心课程确保精良,强调实用性,围绕音乐专业的教学实际以及未来的工作行业性质,突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他们的艺术素养,结合学生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综合实践课教学,设置灵活多样的选修内容,引导学生个性化学习。对专业课进行模块化分割组合,构建完善的能力结构体系,将专业课程归为审美类、表现类、创造类、文化类、教育类等五大模块,引导学生个性化选择,促进学生发展进步,以此来适当压缩专业类必修课程,为学生释放出更多的选修空间。学生在大一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就可以根据兴趣选择模块化学习,比如,有的学生希望以后从事音乐教育行业,就可以选修更多的音乐教育类课程,以此更好地服务未来就业发展;有的学生希望能够从事各种商业文娱活动,希望强化自己的技能,就可以选修表现类课程或者创造类课程,并根据学生未来的发展需要附之以化妆、礼仪、舞美、灯光、主持等扩展课程,以此丰富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

其次,注重优势学科与区域文化的统一,强化职业技能和服务意识。幼儿师范学校音乐专业教学应立足当地的区域文化特点,实现优势学科与地方经济文化的衔接。幼儿师范学校培养的是职业人才,需要较强的职业技能和服务意识,培养实践型人才需要强化他们的服务意识和职业技能,不断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教学中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强化艺术实践和社会实践的教学比重,在具体活动中渗透职业意识和岗位意识,让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熟悉相关行业的性质和工作环境,加快学生的社会化进程。同时,幼儿师范学校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职业人才,音乐专业学生需要具备全面的综合艺术素养,幼儿师范学校需要做好学生的多元化发展,针对学生的兴趣,开展动漫设计、广告设计、电视制作等,针对音乐专业开设形象设计、音乐表演、MIDI制作、音乐教育等等。给予学生更加全面的锻炼,促进学生在广阔的社会实践中全面发展进步。

3强化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素质和能力是人才的核心,是社会对人才的最为重要的要求。在快速发展的今天,在竞争不断加剧的社会背景下,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显得极为重要。工作环境不断变化,人际环境充满变数,思想环境也在进行着激烈地碰撞和交融。在这样一个开放化和国际化的时代背景下,高职人才需要具备更强的合作意识、心理素质、适应能力、协调能力,对人才的公关、与语言表达能力也提出了更加全面的要求。高职音乐教学培养实践型人才,需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音乐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专业素质和技能,更需要全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他们的工作环境和行业特点对人才提出了更为复杂的要求,他们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能够随时调整自己的积极情绪,需要具备适度的情感控制和调动能力。现在的高职学生都是在较为安逸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需要更多的抗挫折训练,需要更好地在实践中历练品质,需要学会合作。幼儿师范学校音乐专业培养实践型人才,需要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因为综合素质往往比专业素质更能决定一个人的发展前景。通过各种模拟训练让学生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与合作意识,强化他们的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亲和力,增强他们的感染力,学会慢慢发展自己的人脉,为以后的事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培养实践型人才是幼儿师范学校教育的本质要求,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客观需要,也是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和未来发展潜力的根本要求。幼儿师范学校音乐教学需要结合学生实际,立足幼儿师范学校办学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不断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造就更多的实践型音乐人才。

参考文献

幼师专业实践范文第2篇

关键词:反思性实践;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4-079-02

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事关幼儿教育的质量,关系到幼儿的发展。反思性实践兴起于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以来,已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在专业实践和专业教育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反响,成为一种新的专业发展的理念,为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研究者广泛接纳。大量研究已经表明:反思性实践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举措。毋庸置疑,反思性实践理论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拓宽了新的视野,奠定了新的理论基础,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带来了有益的启示。

一、反思性实践的兴起和发展

反思性实践理论兴起于美国,发端于美国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对反思的系统论述,杜威在《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将反思界定为:“对于任何信念或假设性的知识,按其所依据的基础和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主动的、持续的和周密的思考。”他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提到了反思问题,他说:“所谓思维或反思,就是识别我们所尝试的事和所发生的结果之间的关系。没有某种思维的因素便不可能产生有意义的经验。”

反思性实践的正式提出者是美国前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唐纳德·舍恩(Donald Schon),他于1983年在《反思性实践者——专家如何在行动中思考》(The Reflective Practi goner how Professionals think in Action)一书中提出,夏林清将此书翻译为《反映的实践者——专业工作者如何在行动中思考》。他认为,“实践情境是流动性、复杂性、价值冲突性的,在与情境的互动过程中发展解决问题的途径;实践不是理论的应用,而是实践者借助实践性知识和实践情境开展‘反思性对话’,寻求问题解决并丰富自己的实践性知识的过程,实践者也不是工具性的问题解决者,而是复杂情境中能动的探究者;专业实践者的典型特征是‘行动中反思’(reflection-in-action)和‘行动中认知’(know-ing-in-action)”。他指出反思有两种类型:一是对行动的反思,二是在行动中的反思。“对行动的反思”是一种事后的思考,通常借助于词语和符号进行,如教师经常使用的课后反思,教师要能够主动总结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分析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行动中的反思”发生在行动过程中,解决当时的问题,如教学中对出乎意料情况的反思,“行动中反思的过程表现为:与情境的反思性对话——重新框定问题——行动中新的发现——新的行动中反思,螺旋式上升,欣赏——行动情境——再欣赏”。

反思性实践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布鲁巴赫(Brubacher.J.W)等人认为:“反思性实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实践的反思,即反思发生在实践之后;二是实践中的反思,即反思发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三是为了实践的反思,即反思的预期结果,为前两种反思的目的最终形成的超前性反思。”这样,反恩发生在实践过程的前、中、后,在整个实践过程中都有反思。美国学者奥斯特曼(Karen F.Oster-mall)和科特坎普(Robert B.Kottamp)对反思实践的概念界定与舍恩的研究基础很接近,但又有所发展,在《教育者的反思实践——通过专业发展促进学生学习》一书中论述了反思实践与专业发展、反思实践与学校改革、反思实践的基础、工作场所反思实践的开展、教师与学生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反思实践者、通过反思实践赋予权力等内容。

二、从反思性实践审视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一)幼儿教师不仅要注重实践后的反思,也要在实践前和中间反思

教育反思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教育反思是幼儿教师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作为观察对象,并对其及所产生的结果予以审视和分析,促使教育教学逐渐趋于完善。教育反思能够培养幼儿教师的实践反思能力和创造与批判精神,促进幼儿教师专业知识、能力和技能、情意的发展,促使幼儿教师成为反思型教师。

提及教育反思,幼儿教师总认为只有课后反思,事实上,课后反思确实受到重视。而反思性实践注重反思,认为反思应在整个实践过程中进行,如舍恩认为反思应在实践中和实践后进行,布鲁巴赫认为在实践的前、中、后都要反思。从中可以看出。反思性实践中的教育反思经常化、系统化,可使幼儿教师系统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及时调整和完善不足,把握自己的专业发展状况,并积极与自身和他人对话,在实践中得到持续成长。作为幼儿教师,若能注重实践后的反思,也重视实践前和中间的反思,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和循环系统,从而提高幼儿教育教学质量,会更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二)幼儿园应创建专业学习共同体

“进行反思实践需要有一个支持性的环境,需要创设一个组织环境来鼓励开放流、批判性对话、冒险以及合作”。幼儿教师不仅要个体反思,也需要一个团体的力量来激励和支持,幼儿园应创设一个良好的支持性的专业学习共同体。“幼儿园专业学习共同体(PLCs)是指是指幼儿园的全体教职员工组成一个学习团队,享有共同的学习愿景,相互支持和共同工作,在共同体内部和外部探讨解决教学实践问题,共同探讨有助于每一个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新的更好方法”。在专业学习共同体中,可采用实例分析、专题讨论等形式。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氛围应是民主开放的和真诚信任的,幼儿教师相互激发和启迪,互相交流、对话和反思,共同促进实践性知识的获得,促进新知识和经验的获得,从而达到共同专业发展的目的。专业学习共同体不仅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也使教师与教师、教师与领导等人员建立融洽的伙伴关系,培养教师的合作意识。

(三)反思性实践提升幼儿教师的实践智慧

实践智慧是理论和经验的有机结合,可克服理论的抽象和经验的肤浅局限,实践智慧具有动态生成性、不可言传性和个体性的特征。实践智慧与实践活动相互关联,反思性实践的主要成分就是“行”和“思”,两者相互建构并生成意义,合恩的反思性实践理念就是对专业学院受研究型大学影响而建立的教学模式的批判,这种教学与日常生活经验隔离。幼儿教师的实践智慧基于个人的经验积累,是在对待和处理教育问题时体现出的智慧,与所学的理论知识相关,与实践的联系更紧密。反思性实践注重对具体实践的关注和反思,可将幼儿教师的经验提升为自身的实践知识,提高实践能力,提升实践智慧。

(四)反思性实践克服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幼师专业实践范文第3篇

15年前,我刚接任教研员工作。一次,我到最偏远的一个农村幼儿园调研。那个幼儿园地处山区,依附于小学,整个幼儿园只有一个班和一名教师。我的到来让这个质朴的农村教师又激动又惶恐,在交谈之中,她向我道出了心声:“你是第一位到我幼儿园来的教研员,我不知道什么是课程,也不知道有个‘《纲要》’,我就带着孩子唱歌跳舞讲故事,不让孩子闯祸。”听了这番话,我久久不能平静。在回来的路上,我望着窗外连绵的山林陷入了沉思:农村,一个应该被重视的地方,农村的孩子,正面临不能再等待的成长之痛。在中国,最多的是农村幼儿园,这些幼儿园中的教师就像静待开放的山花,急需营养补给,亟待精心浇灌。而我能为农村幼儿园教师做些什么呢?转眼,15年时光荏苒,我和这些农村教师行走在专业成长的探索之路上,有喜有忧,有花有果。

一、让农村幼儿园教师感受到被关注

任何一名教师都渴望被关注、被重视。农村幼儿园教师更是如此。多年来,我的足迹踏遍全区每所幼儿园,对500多位农村幼儿园教师进行过问卷调查,每到一所幼儿园都会召开教师座谈会,经常和个别教师促膝谈心,曾专题访谈过16名农村幼儿园园长,进行非参与式教学观摩222次,收集并分析了教师备课记录、幼儿园工作计划、教研计划和教师培养计划等几百份资料。

教师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教师的年龄、教龄、学历、是否取得教师资格证等基本情况,教育观念、教学内容选择、师幼交往、教育评价、家园合作、教研教改困难等专业发展现状,以及职业认同、职业期望及培训需求等方面。园长访谈内容涉及园本课程与教研、园长与教师培训、幼儿园发展规划及面临的困境等方面。非参与式教学观摩主要包括新教师教学活动展示与考核、优质教学活动展示与教坛新秀评比、早期阅读活动与五大领域教育活动研讨、教学活动设计研讨与展示、良师展示与带徒展示、观点报告与名师示范等。

据2013年9月统计数据,全区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现状如下:一是教师队伍年轻化。29岁及以下的教师占83.8%,30—39岁的教师占12.2%;10年及以下教龄的教师占83%,10~20年教龄的教师占16%。二是无教师资格证的教师比例大幅下降,但仍有19%的教师无教师资格证;转行转岗教师比例较高,占总数的45%。三是教师学历整体较低。38%的教师为大专学历,其中50%是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56%的教师为中专学历,其中20%是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6%的教师为本科学历,但都是其他专业毕业。四是教师专业水平与能力亟待提高。但是,农村幼儿园教师有上进心,渴望有学习和培训的机会,渴望成长。

一、让农村幼儿园教师感受到能成长

为推进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我们甘做润物无声的及时雨,努力给予教师多样化、个性化的教研支持。

(一)规范教师职业道德

师德,是教师的立教之本。可是,不良师德给孩子造成不良影响的事件时有耳闻,所以我们对各级各类幼儿园教师,尤其是农村幼儿园教师,以高标准严要求来规范其职业道德。师德报告的引领、师德标兵的评比、“爱与责任”的演讲,让农村幼儿园教师提高了对职业的认同度,明确了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如,甬港片区与慈城片区的幼儿园组织教师开展师德职业培训;慈城镇中心幼儿园组织教师观看《放牛班的春天》《地球上的星星》等电影以及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等相关电视节目,还组织大家学习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先进事迹等,为教师树立师德榜样;洪塘和庄桥片区的幼儿园则组织教师开展师德演讲活动等,他们邀请教研室主任进行“行走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专题报告,请幼教教研员分享“今天,我怎样做教师”的相关理念和经验等,让教师明白怎样做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

(二)规范教师教学常规

针对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及转岗的农村幼儿园教师,我们设计了全区统一的“幼儿园备课本”,内容包括幼儿园一周活动安排、集体教学活动方案、区域活动安排、一日活动流程设置与目标要求、每周工作小结等。比如,对组织集体教学活动,我们要求教师做到:熟悉教学内容,能熟练讲述故事和弹唱歌曲;认真准备教具、学县;教学目标明确,具有可操作性;教学过程有趣、教学方法恰当;教学语言规范、简练;对幼儿的评价科学、多元等。

同时,在每学年的开学初,我们要求各幼儿园教师按年龄段分别开展区域活动与集体教学活动研讨。分析幼儿年龄特点,规范教师备课要求:实施独立备课和集体备课相结合、初职教师规范性备课和经验教师个性化备课相结合:积极探索教师备课与教研相结合模式:独立备课上课一同伴听课观察一教师自我反思一同伴支持互助一教师深入反思一修改教案一再次实践一形成新的经验,使备课成为促进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一项研究性工作。例如,慈城镇贝贝佳幼儿园开展教研活动“走好备课的第一步——幼儿园教师教材分析能力的提升”。该幼儿园发现教师对教材的分析存在“以‘本’为本,缺乏创新,重难点不明确,领域特质把握不准”等问题,于是,在我们指导下,该幼儿园从理论学习人手,以案例剖析为载体,开展了集体研讨、同伴互助、经验分享等一系列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提高教师一日活动组织能力

有一位农村幼儿园的老园长曾对我说:“我们幼儿园每年都有新教师,他们不知道要如何组织幼儿的一日活动,不晓得自己每天要做什么,怎么去做。区里能不能出一个一日活动常规实施细则供他们参照?”这位老园长反映了大多数农村幼儿园教师的真实情况。于是,我们组织区内的特级教师、优秀教师等对全区农村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开展情况作了深入调研,并研制了《江北区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的实施细则(试行)》(以下简称《细则》),先在各试点园试行,一学期后收集试点园的意见和建议,对《细则》进行了修改、完善,然后由区教育局发文推广应用。《细则》分别对各年龄段幼儿在园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提出了指导性的要求和教育建议,包括“幼儿行为要求”“教师工作要求”“保育员工作要求”,解决了“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二、让农村幼儿园教师感受到有未来

如何让农村幼儿园教师不断开拓视野,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怎样引领他们走向成熟、走向未来,我们作了进一步的实践探索。

(一)深度蹲点,分层研修

作为区幼教教研员,我每学期深度蹲点两所农村幼儿园,每园每月2天,与园长、教师座谈,预约教育观摩,开设示范讲座,参与教研。如,我曾为农村幼儿园教师做过“做一个有品位、有能力的幼儿园教师”的讲座和“规范和优化幼儿园的一日活动”的辅导等。我们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农村幼儿园教师开展分层研修,如,针对农村幼儿园的骨干教师开展了“保教管理论坛”活动,针对一级教师开展了“保教案例演讲”活动,针对新教师开展了“教育教学小故事分享”活动。我们的分层研修还包括针对青年教师的“班主任工作研修”,针对成熟型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与优化研修”“特长教师音乐教学的专题研修”等,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城乡联动,园际互助

为促进农村幼儿园的发展及农村幼儿园教师的成长,我们利用区域中的示范幼儿园帮扶、辅导农村幼儿园,形成城市带农村、公办园带民办园、大园带小园等园际互助机制。有歌曲弹唱、早操创编、设计教学活动与评析等提升教师技能的辅导;有班级环境创设、充分挖掘农村教育资源、教玩具制作的联动展示和观摩学习。如甬港片区的江北实验幼儿园与怡江幼儿园围绕美术教学策略等主题举行园际联动教研展示活动,帮助教师们明确了具体的教学策略。我们还成立区“幼教协助组”,聘请优秀骨干教师为教研协助员,协助区教研员指导农村幼儿园的教学教研工作,不断完善区(教研室)——片(辅导幼儿园教研组)——园(教研组)的三级教研网络,从而推动了农村幼儿园的教研工作。

(三)骨干引领,形成合力

为了更好地辅导农村幼儿园教师,我们充分挖掘区域内的“草根专家”资源,将我区的特级教师,市、区级名师,学科骨干等优秀教师组成“复合型专家团队”,每两年开展一届“良师带徒”活动,以“一带二,一带三”的师徒结对培养形式,每月开展一次辅导培训,具体活动形式有小组合作式、实践体验式、专家引领式、案例分析式、成长档案式等,至今已经开展了10多年。如,2012年暑期,“草根专家”们对全区幼儿园教师进行培训,分别举办了“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实施细则的解读…‘在新课程背景下幼儿园五大领域的课程和有效性教学”等讲座。名师的示范与辅导,帮扶与结对,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培养了一批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

幼师专业实践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主题墙面创设;幼儿教师;专业标准

2011年底,教育部以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为基础,研制颁布了教师专业标准,包括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我们在幼儿教育活动中,认真学习贯彻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努力改变理念,提高自身素质,在西部学前教育研讨会暨幼儿教师技能比赛和兰州城市学院与兰州市城关区教育局举办的幼儿教师技能比赛中获得良好成绩。

一、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与教育理念创新

2011年12月,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强调坚持四个基本理念,即幼儿为本,尊重幼儿权益,以幼儿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幼儿的主动性;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保教活动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师德为先,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幼儿,尊重幼儿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能力为重,把学前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相结合,突出保教实践能力;研究幼儿,遵循幼儿成长规律,提升保教工作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终身学习,学习先进学前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基本内容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3个维度,14个领域和62个基本要求。其中第八领域环境的创设与利用中强调,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让幼儿感到温暖和愉悦。建立班级秩序与规则,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让幼儿感受到安全、舒适。创设有助于促进幼儿成长、学习、游戏的教育环境。合理利用资源,为幼儿提供和制作适合的玩教具和学习材料,引发和支持幼儿的主动活动。

二、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为指导开展主题墙面创设

幼儿园环境创设展示的是教师的教育观和教师的专业技能。在西部学前教育研讨会暨幼儿教师技能比赛和兰州城市学院与兰州市城关区教育局举办的幼儿教师技能比赛中,我们以教师专业标准为依据,设计中突出了师德为先,幼儿为本,能力为重的理念,四幅主题墙面体现了我们的教育思想,彰显了我们的教育信念,显示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表达了对幼儿快乐成长的美好期待,获得良好成绩。

(一)在主题确定中体现师德为先的理念。

教师师德的重要表现是师爱,这是教师专业标准中师德为先的具体体现。因此,我们的主题墙面设计基本理念为:体现师爱。我们将四幅独立主题生成为反映儿童成长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综合主题,分别为幸福家园、拥抱冬天、亲近春天和阳光儿童,期待通过“幸福”、“拥抱”、“亲近”和“阳光”四个主题墙面名称的使用,使幼儿感受教师对他们的爱与关怀。充分表达了教师专业标准中师德为先的理念。

(二)在墙面设计中体现幼儿为本的理念。

1、儿童为本,反映儿童生活。“幸福家园”主题反映了秋天小班幼儿适应新环境的感受,从小班就建立对幼儿园的热爱;“拥抱冬天”主题反映了中班儿童在冬天的体验,体现家园共育的思想;“亲近春天”主题反映了大班儿童主动探究春天秘密的意愿,体现幼儿的主体性。“阳光儿童”反映了大班儿童即将毕业时取得的成就与感恩之情。四幅主题墙从整体上反映了幼儿园营造幸福家园,培养阳关儿童的办园理念。

2、互动为主,注重年龄差异。在主题墙面创设过程中考虑到大中小班儿童不同的年龄特点,既体现教育性,又体现互动性,如知识性元素通过不同手法巧妙融入画面当中,根据不同年龄幼儿身高特点,安排互动版块的位置,让墙面真正成为教育活动的延伸,真正成为与幼儿互动的环境。

3、艺术为重,突出审美教育。在主题墙面的设计上,突出墙面的艺术性,每幅墙面都以丰富、鲜艳的色调吸引幼儿眼球,整体画面给幼儿以美的享受,可爱的动物或人物形象贯穿其中,符合幼儿喜好。让幼儿在与墙面互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到美的气息。这与教师专业标准中提到的幼儿为本相一致。

(三)在墙面构思中体现能力为重的理念。

1、布局构图:从整体看,四幅主题墙面是一个有内在联系,反映教育思想的整体;从局部看,每一幅主题墙面又相对独立,体现儿童年龄特点,体现鲜明的季节特点。

2、色彩搭配:四幅主题分别反映了在秋、冬、春、夏不同季节儿童的成长,因此,通过色彩的搭配体现季节的特征。

3、材料选择:选取以一种材料为主要装饰材料,其他操作材料为辅,以废旧材料为补充的材料选择原则。

4、制作方式:调动幼儿多种感官,从视觉、触觉、嗅觉三方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利用多种材料、运用丰富的色彩搭配,巧妙的布局构图进行墙面构思,体现幼儿园教师和学生的专业技能,与教师专业标准中的能力为重相吻合。

三、贯彻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开展教师继续教育

终身学习是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要求学习先进学前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我们兰州城市学院幼儿园,虽然从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经开办,现在是兰州市二类幼儿园,教师和保育员的学历都完全达标,但是,对照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的有关条目要求,仍然有不小差距,必须开展继续教育。

1、充分利用教育学院高校教师专家开展培训。兰州城市学院幼儿园是挂靠教育学院管理的教育机构。教育学院有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学生1100多名,副教授以上专家30多名。幼儿园可以充分利用有利资源,开展《0-3岁婴儿幼儿教育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等解读培训。

2、积极园内园外教学观摩比赛开展园本培训。甘肃省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挂靠在教育学院,每年举行全国性、全省性幼儿园教师教学研讨和观摩活动。兰州市教育局、城关区教育局、安宁区教育局也每年举办教学新秀比赛活动,幼儿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机会,交流教学理念和经验,吸收新知识、新技能。

3、协调安排时间选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培训。新世纪以来,北京上海广东等发达地区教育机构,每年举办各类短期长期的幼儿教育研究讨论培训班。培训期间不仅有专家讲座,还有一线教师教学示范以及当地示范幼儿园参观学习,可以利用这些机会,选派骨干教师进行培训,使其早日成为专业化水平比较高的教师,带动其他教师发展。

4、邀请省外专家来园开展现场指导设计培训。2011年以来,财政部、教育部实施各级各类教师国家培训计划,教育学院作为甘肃省幼儿教师培训中心挂靠单位,每年承担各类教师培训,如幼儿园园长班、小学转岗教师班、少数民族教师班、骨干教师班等。幼儿园可以利用这些机会,选派教师进行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参考文献]

幼师专业实践范文第5篇

【关键词】幼师生 专业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201-02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学前教育工作者担负着学前教育的重任,在我国,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目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做了明确的定位,幼儿教师是对孩子一生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专业人员。这充分体现出幼儿教师在儿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也体现出对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期望。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其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由专业新手到专家型的过程。本文结合纳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发展现状,谈谈如何促进幼师生的专业化发展。

一、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学校与幼儿园的联系

美国学者舒尔曼(Shulman)把教师获取知识的资源分为四类:即学科领域的学术研究、教育材料、教育学术研究与实践智慧。这四类资源中,前三类是外显性知识,即教师通过阅读等方式可以获取与接受。而实践智慧是内隐知识,教师需通过亲身实践体验才能获得。教师的实践智慧通常有三种表现形式:第一,就教学过程而言,实践智慧表现为对知识传授的超越。第二,就教学方法而言,实践智慧表现为教学机智,即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况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第三,就教师专业发展而言,实践智慧表现为对自我完善的不断追求。因此,“实践智慧”在幼师生的专业发展中具有特殊的价值,幼师生并不因掌握了学前教育理论知识就具备了相应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还需将理论付诸实践。实践是教师发展的基础,提升自身的实践智慧,积累实践经验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

可是如今,我校大部分幼师生认为学前教育理论知识枯燥无味,不如多学点钢琴、舞蹈等课程实用。其实这些问题源于我们的教学脱离了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情境,脱离了儿童的生活,导致幼儿园的生活与幼师生的生活相脱离,因而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专业能力的发展,最终导致学生毕业后到幼儿园工作的时候不知所措,无从下手。笔者认为,学校要加强与幼儿园的亲密联系,实施一种互赢模式。即:一方面学校为幼儿园在职教师提供其在职培训的机会,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输入幼儿园,提升在职幼师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幼儿园向幼师生开放,提供给幼师生见习的机会,实行徒弟制模式,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带领四五个幼师生,传授他们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并提供幼师生实践的机会,帮助幼师生解决实践中的问题。这样,幼师生可以在具体的各种各样的幼儿园教育情境中体验学前教育世界现象,构建学前教育的意义,从而在具体的教育教育活动中促进专业能力的发展。

二、提倡全程化的实践教学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教学做合一,边学边做的理念。这里的教、学、做是有机整合为一体的,做是出发点,也是终点。其实就是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我们的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做中学也是幼师生学习的有效方式。教法要以学法为基础,教学要以实践为中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教学要实行“六大解放”,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审视当前我校幼师生的实践教学,其形式单一,时间短而且安排集中,多是安排在第五学期,学生分别到广州深圳等地实习,而有一部分学生由于不能适应外面环境等原因选择留在当地实习,有一些学生则是因为要复习教师招聘考试而随便应付实习,这样实践教学就表现出重知识而轻实践的特点。学生实践往往流于形式,很多学生只是局限于备课、试讲,没有深入到幼儿园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作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幼儿教师,实践教学是其专业能力的最直接的体现,是其验证、巩固学前教育理论知识、培养自身实践意识与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笔者认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实践教学,将实践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课堂教学中可以体现学生的模拟训练、每周定期带领学生到幼儿园见习、集中实习要重过程,重体验,重提升,这样才能促进学前教育学生专业化的成长。

三、构建学习共同体

博耶尔认为,学校共同体是所有人因共同体的使命并朝共同的愿景一起学习的组织,共同体中的人共同分享学校的兴趣,共同寻找通向知识的旅程和理解世界运作的方式,朝着教育这一相同的目标相互作用和共同参与。每一个共同体,都有自己的愿景或者目标,这是一个充满协商与对话的平台,每个共同体成员都有平等的话语权,都有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权利,有着主体的身份,这正满足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就目前而言,我们学校幼师生在资源共享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很多学生信息闭塞,学习效率低。笔者认为,构建幼师生学习共同体迫在眉睫。

学习共同体有助于加强成员间的凝聚力,增强成员间共同合作寻找解决问题办法的责任感,丰富成员的实践体检,这个过程中,成员的实践智慧就会不断提升。

学习共同体是幼师生的一个信息源。幼师生之间的对话可以使他们在与别人的交互活动中同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比较,从而更新自己的认识,并对其他成员产生影响。

没有反思,就没有真正的成长。幼师生的反思是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然而学习共同体恰恰能够担起重任,学习共同体中的共享资源可以开阔幼师生的视野,提供其反思的依据,为培养幼师生的自我反思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趋势下,我们要意识到幼师生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性,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开展全程化的实践教学、构建学习共同体以促进学生资源的共享,以此来提升幼师生的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约翰,杜威著.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刘占兰.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J].学前教育研究,2012,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