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师教师论文

幼师教师论文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幼师教师论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幼师教师论文

幼师教师论文范文第1篇

在幼儿教师与幼儿的关系中,幼儿教师应该多用宽松的态度对待幼儿,对他们无关紧要的错误进行宽容。因为幼儿与教师的年龄差距太大,使得他们对事物的理解认识上存在很大的分歧,这样的情况,教师更加应该多从幼儿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教师只有使幼儿有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并且与幼儿建立和睦关系才能理解幼儿的世界与他们沟通交流,这样的教学环境,才会有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

二、幼儿教师的日常管理

(一)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幼教应该是每个人得到的最早的教育,幼儿园对每个幼儿来说也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阶段。在新形势下的幼儿管理工作中。幼师必须积极的加强自身素养的提高,多去进修提高幼儿教育工作的相关经验水平。还没有取得有关任职资格的教师需要尽快的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不断的提升自己在幼儿管理方面的经验。

(二)倾听幼儿的声音幼儿教师在日常面对犯错的幼儿,不应该马上就粗暴的喝止,要询问幼儿的原因,让幼儿能够把自己的原因说清楚,即使是不正确的,教师也应该耐心的听完幼儿的解释。幼儿年龄尚小,我们要积极训练他们的语言能力,不能压制他们说话的权利。不能让幼儿变成只会听老师话,没有自己思想也不会表达的乖孩子。有的幼儿在家人面前就是很活泼大方,到了学校却胆胆怯怯不敢说话,对于这样的幼儿,教师要及时的给予关爱,减轻他在集体环境的压力。不要在集体的面前批评幼儿,选择个别谈话的方式来教育幼儿。尽可能的多鼓励幼儿。教师日常管理中要平等的对待幼儿,关心他们,这样幼儿再回在教师面前没有拘束,健康成长。

(三)注重对幼儿品质培养幼儿教育更多的应该关注幼儿成长健康,他们独立人格品质的培养。教师平时一定要引导幼儿做人诚实讲真话,要从小培养他们诚实的品质。对于撒谎的小朋友教师也不要马上就严厉的批评他们,一定要问清楚他们为什么要撒谎,然后进行教导纠正,许多幼儿撒谎的原因就是怕讲真话教师会批评他们,这样让他们知道说出真实的原因并没有得到严重的后果,久而久之幼儿就会形成讲真话的习惯。

三、结束语

幼师教师论文范文第2篇

1、专业训练缺乏,年龄结构不合理农村幼儿教师一般以农村当地招聘的民办教师或农村小学教师转岗为主,学历则以中专、高专为主,保育员则多为初高中学历。虽农村幼儿教师有一定学历保障,但专业背景较为复杂,大多并不具备学前教育相关学历。大部分农村幼儿教师只是接受了短期的岗前培训,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较弱。即使是在条件相对较好的中心镇公办幼儿园中,幼儿教师也有近一半来自于小学转岗教师,她们在幼儿教育学、幼儿生理学及幼儿心理学等方面缺乏专业知识,在音乐舞蹈等艺术技能方面也显薄弱。除了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学历短板外,年龄也是呈现两极分化的现象。较多农村幼儿教师是40岁以上老教师和刚进入幼儿教育行业的新手。一定的思维定势使得老教师不易接受新的教学教育理念和方法,而教学新手则难以将理论与经验相结合运用到工作实践中。两者都对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限制。

2、师生比不科学,工作动力不充足在教育部印发的《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中要求,全日制幼儿园保教人员与幼儿比应为1:7到1:9。而江西省农村地区幼儿园中,由于从业者主要为本乡本村女性,多数幼儿园一个班只配备一名教师,幼儿教师在负责教育的同时又要负责保育工作,保教不分,工作时间长、总量大,因此农村幼儿教师基本没有时间参加后续教育。同时,由于农村幼儿教师所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职业空间不够理想,她们的职业满意度相对较低,职业幸福感不足、职业倦怠心理较高。由此,农村幼儿教师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主动性不足、工作动力不足。

二、农村幼儿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

1、培训机会难以满足需求在2010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江西省逐渐重视学前教育的培训工作。但由于教育培训资源投入有限,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的投入远远难以满足农村幼儿教师的需求。同时,由于工作和经济上的考虑,农村幼儿教师外出参加中短期集中培训存在较多困难。而农村信息接收渠道少,环境相对闭塞,且教育教学科研及培训部门送教下乡活动缺乏,只有极少农村幼儿教师偶尔接收外部培训。目前只能初步做到公办农村幼儿园园长的轮训,以期其作为骨干实现农村幼儿园的校本培训。

2、培训实效注重短期效益江西省现有幼儿教师培训主要集中在专业技能和基础知识培训上,在一定范围内满足了农村幼儿教师基础性技能和知识的培训需要。但在内容上更多是注重提升实践性的教法、教技能,缺乏教学理论的介绍,缺乏教育教学观念的引领。通过培训和模范,农村幼儿教师也许懂得如何去更好地上一节课,但由于缺乏对学前教育理论的系统了解、缺乏对儿童认知心理发展的规律认识,难以形成完整的理论系统,无法进一步主动学习并整合知识资源,致使培训对象在培训结束后难以实现自我主动发展。

3、培训内容不符农村实际江西省城市幼儿教师培训走在农村幼儿教师培训之前并取得一定成绩。但也由此导致培训方在设计农村幼儿教师培训内容时,过于借鉴城市幼儿教师培训的经验,多以简单组合的通用课程为主要培训内容,而专门针对农村学前教育和农村学龄前儿童心理特点的培训内容较少。培训内容看起来活泼生动,但由于缺乏理论指引并且没有充分考虑到农村的实际特点和现实困难,使得培训内容脱离农村实际。培训对象在培训时感到充满激情,而面对农村幼儿教育的实际环境后却难学以致用。

三、提高农村幼儿教师培训实效性的对策

1、建立健全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网络教育管理部门要进一步重视农村幼儿教师培训工作,增大资源投入、制定相关制度、强化项目管理、建立健全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网络。充分利用师范院校资源,教育管理部门、教研部门和师范院校三方形成合力,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地域实际情况,制定适时适地的培训方案。积极推进师范院校以及城市先进幼儿园与农村幼儿园对口支援工作,充分利用优势资源送教下乡。同时利用中心镇公办幼儿园的资源,建立网络教育远程培训基地,让农村幼儿教师根据自身情况和需要下载、学习培训资源,也可在固定时间向师范院校及模范幼儿园专家能手请教咨询,以解决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自身专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

2、面向实际完善培训形式提升实效农村幼儿教师培训应以农村实际环境为基础,面向农村幼儿教师。在设计培训内容时,应当根据农村幼儿教育现实情况,注意农村幼儿教师所处的特殊环境。同时,要充分利用本区域内的模范幼儿园资源,通过经验交流、观摩模仿、示范教学等,将适合本区域的、具有较好操作性的经验推广,使得培训真正满足农村幼儿教育的需求。根据现有农村幼儿教育的培训资源,结合中短期培训、观摩学习、园本培训、骨干培训等多种方式,将培训与职业生涯发展结合起来,从培训对象主观动力上提升培训实效。

幼师教师论文范文第3篇

我国幼儿教师自身工作所具有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自身的责任比其他教师都大,而且“爱心”更为重要。但幼儿教师的道德却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教师的素质与品德意识,即缺少为教师这个行业奉献的精神,平时学习很少,工作马马虎虎等等。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教师这一职业应成为教书育人的楷模。孩子对于来自幼教老师的关注是特别在意的,老师的一个笑容、一句夸奖的言语,都能让孩子一整天都高高兴兴;相反,一句痛斥、一个不经意的眼神,也可能让孩子变得胆小。孩子眼中喜爱的老师,并不是我们想的那种知识渊博、多才多艺,只是能够“对我很好”、“夸奖我了”这些简单的行为举止就足够。因此,孩子喜欢的老师应该是富有爱心的,他们希望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但是由于对工作的懈怠,有很多幼儿老师把工作中带来的压力转到了孩子身上,面对孩子的错误,态度蛮横,不能心平气和的对待,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了负面影响;也有个别的幼儿老师缺少职业道德,对孩子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因为现在社会的现实性,有一部分幼儿老师在物质的引诱下忘记了自我,把追求名利当成了追求。没有“师德”的老师在幼儿老师这个行业中虽然是少数,但是为了这个行业能够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我们的幼儿老师必须遵守教师的职业道德,加强自身的素质。

二、如何塑造良好的“师德”

1.用老师的“关爱”去打动孩子。老师的关爱,可以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所以,在幼儿的教育工作中,幼儿老师必须把相信和期盼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孩子,把对孩子的关爱投入到整个幼儿教育之中,耐心倾听每个孩子的心声,和孩子们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让他们感受到师爱的温暖。决不能把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某种问题,成为教师蔑视、嘲讽的对象。

2.用规范的言行,给孩子树立榜样

一个合格的老师,必须是要以身作则。只有对自己有了严格的要求,才能体现出自身对于事业、对于孩子的关爱。我国幼儿教师必须时时处处、一言一行,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为人师表,做孩子们的榜样,才会使孩子们如沐春风般地受到教育,从而受到孩子们的认可与敬佩。

3.无私的奉献,才能培养孩子纯洁的心灵

幼师教师论文范文第4篇

本研究分层抽样选取了浙江省多地区(温州、宁波、湖州、金华、杭州等地)的50名初入职1~2年的“90后”幼儿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各类学历、不同幼儿园性质、不同在编情况、不同任职情况等多类属性,基本能代表“90后”幼儿教师的总体状况。综合运用个案研究法、观察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

2结果和分析

因“90后”年龄特征,该群体普遍是刚入职一年内的教师,处于教师职业生涯的“求生存期”,其中也不乏刚刚走入管理岗位的“90后”教师。总体情况,“90后”幼儿教师入职初期是痛苦与快乐并存的适应过程。

2.1带班事情多、任务杂,难以适应工作强度大是幼儿教师日常工作的常态,并且除了带班,人际交往、家长工作等也需要投入精力,很多教师表示这让人筋疲力尽。教师A:孩子太调皮了,班级里人又多,很吃力。我发现孩子整天都闹哄哄,和他们说道理,一点都不听,一点办法都没有。非要我吼几声,才有点效果,只要他们不吵我就已经很开心了。这一天下来,我的嗓子又干又哑,这就是职业病吧。以前不怎么生病的,没工作几天,感冒、咳嗽就不断,一直好不了。“90后”出生于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家里生活条件都较好。在家里是独生子女或者是家里的老幺。而幼儿教师除了教育还承担着保育工作,天天与管理孩子的吃喝拉撒事项打交道,这个阶段,普遍身体抵抗力下降,生病在所难免。

2.2幼儿园备课要求高,文本工作难度大“90后”幼儿教师群体中,大中专学历占大多数,本科以上学历较少。在调查的50多名对象中,只有6位是本科学历毕业,同时年轻教师往往被园长定位为教学改革的主力军。因此,初入职场的“90后”幼儿教师这方面的压力体会颇深,甚至比带班的劳累更为焦虑。教师B:每个教学活动要写教学目标、准备、过程,写这些要综合考虑教育学、心理学、活动设计原则,对我来说,真的有难度!园长A:现在新近的这些年纪轻的教师,最大的感触就是让他们写点东西太困难!别说做科研了,就是备课都写不好,不知道是不是原来的文字功底太差了?“90后”幼儿教师的成长经历伴随着手机、网络等通讯手段的普及。互联网的碎片化的阅读和写作方式,改变了这一代人的思维方式。同时很多教师职前培养过程中更关注技能学习,同时因为大信息量的冲击,这一代人对现实的看法往往喜欢停留在表面,被表面所迷惑,这就带来她们的思维方式也是容易浮躁而浅显的。

2.3与人相处的方法,需要不断学习在访谈对象中,几乎一半以上的老师提到了入职后遇到的人际关系问题也是首先必须面对的。师资建设教师C:刚刚参加工作时,也是抱着虚心求教的心态的。一开始很相信别人,后来才发现自己笨。特别是有些同事当面对你好,背后打小报告,实在很难理解,有话为什么不能当面说?教师D:有一次,在操场上我班里一女孩头磕到了大型玩具,流血,我非常着急,马上带她先到医务室消毒,再带她到医院里缝针。我已经够尽心了,下午她妈妈来接回家时,还是对我不满意,说我怎么可以不联系她随意就处理了?如果破伤风了怎么办?为此,她妈妈还让女孩转学了。家长对老师的要求太高了,一点磕着碰着,真是没法交代啊。调查中,教师们对人际关系特别是对配班教师和家长的关系处理牢骚满腹。两教一保的人员配置使得在班级日常安排中矛盾不可避免,当然,怀抱教育热情的新教师对园内老教师的落后教育方式或方法的不认同也是重要原因。可以看出,这些新生代教师容易“自我中心”,结合其独生子女成长经历,加上其父辈在子女教养方式上更追求独立和民主,“个人主义”观念与中国社会固有的“集体主义”观念,人与人之间惯有的人情世故相矛盾。另一方面,大力张扬个性化、讨厌“虚伪”的“圆滑老练”的“90后”特征更加大了学习的难度,而与“80后”家长观念上的差距树起了家长工作的藩篱。

2.4对幼儿园制度文化的认同感有差异教师们入职前对幼儿园的整体印象普遍认为:环境很好、设施齐备、非常温馨。在深入职场后,部分教师对幼儿园文化特别是幼儿园制度文化有看法,特别是提到个别幼儿园“太正规”,对教师的要求过高。教师E:平时小朋友写作业或者出外玩游戏时候,我偶尔会玩下手机最多不超过5分钟,但园长看到说一次扣50元,本来幼师工资就不高,我觉得这不合理。教师D:女孩头磕了,最后转学了。事情处理完,虽然没有说什么,但是能够感觉到园长对我不够满意,在会议上还“批评”了我,心里很难受。制度是组织的基本活动准则,是任何一个组织正常运转的保证。幼儿园事务繁杂,需要各种规章制度使日常工作条理化、顺序化。而园长负责制的管理模式意味着与“正规模式”相同的特征:领导者即园长在组织中拥有绝对权力,权力结构上具备等级特征,教师的招聘和专业发展由他们的工作业绩决定。而“90后”成长于多元化文化环境中,这一代有较强的民主平等意识,向往自由,但不太理解自由是相对的,因此对规则的认识偏低。同时个人本位,不喜认同与自己观念不同的人,更不喜欢别人自上而下的指点,但是受挫能力偏低,并且喜好网络文化的特点使得他们面对面交流沟通的能力较弱,遇到困难容易有偏激情绪。个性与组织利益之间的矛盾冲突需要新教师在挫折中不断摸索和学习。

2.5从业实践能力需要提高从业实践能力可分为:专业技能和教育教学能力。对在读学生的建议中,在职“90后”教师们提出:要加强自身的五项技能;灵活运用幼儿心理学、教育学;充分把握学校的实习机会,多观察,多积累经验;掌握更好的与孩子交流能力等等。应该说,这个群体已经关注到了自身的专业成长,对职前培养有了更理性的认识。学校在教师职前培养中提供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学习机会,但是教学机智、教育实践性知识却需要在职后快速习得和提升。但是在不断的学习和体验中,教师们实践性知识的成长出现“井喷”,对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关注度非常高,虽然此阶段,教师们更多的是对老教师教学过程的“依样画葫芦”。

2.6对个人薪酬待遇满意程度普遍不高,导致部分教师职业认同感不高根据薪酬待遇满意调查结果,可以总结为:第一,对工作强度和薪酬之间的对应不满意,认为幼儿园工作任务繁重,但是在社会各行业中,幼师工资偏低,有个别教师认为“读了这么多年的书,干得这么累,收入却这么低,入这个行业有点后悔”;第二,对园内不同教师的薪酬待遇之间的差异不满意,认为有编制的教师比无编制的教师收入可超一倍,有各种技能证书的教师收入比没有技能证书的教师高很多,可是日常工作任务上却无差异,个别教师认为“这不公平,没有体现工作绩效”;第三,省内因各区域经济状况不同,各地教师的满意程度不一,在被访对象中,宁波地区的教师满意程度最高。浙江省属于全国经济发展前沿省份,这批“90后”幼儿教师普遍在物质丰富,经济条件较好的环境下出生和成长。常要与朋友在外聚会、电子产品高消费、喜好高档次着装消费等等,消费习惯“月光族”的情况并不鲜见。入职前后薪酬待遇预期与实际的落差对教师们的职业认同有很大影响,也影响入职适应过程中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幼师教师论文范文第5篇

(一)幼教师资艺术功能认知相对较低

为了更好地比照各类不同受访群体对艺术功能认知的状况,即如何看待艺术价值这一问题,在调查问卷中共设计了8个关于艺术功能认知的题目,并以量化的形式进行得分,分值区间为0-40:得分越高,则说明对艺术功能的认知越高;分数越低,则说明对艺术功能的认知越低。对艺术功能的认知,幼儿园教师平均得分为26.39分,在0-40的区间中略为偏低,可知其对艺术功能的价值判断有一定正面认知,在三个类别的受访对象中平均得分却为最低,且标准差相对较大,最小值得分仅16分;而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与非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比较中,平均分相差不大,但在极小值和极大值方面幼儿园教师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均小于非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虽然由以上数据可知幼教师资普遍认为艺术功能对于社会、个人等有一定功用,但与其他专业大学生相比还是有所欠缺。在访谈中得知,虽然大部分幼教师资或多或少都接受过艺术技能教育,但艺术理念和艺术教育观念教育相对不足,他们所理解的艺术功能均指向于艺术技能;而非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接受艺术技能教育较少,反而可以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理解艺术及艺术功能。在幼教师资的比较中,幼儿园教师对艺术功能的认知相对低于学前教育专业在校大学生,这也与他们在幼儿园日常保教中艺术教育实施较少有着直接关系。

(二)幼教师资自我艺术能力评价相对较低

为了更好地比照各类不同受访群体在自我艺术能力评价方面的差异,在调查问卷中共设计了10个关于艺术能力的题目,分值区间为0-50:分数越高,则说明对自我艺术能力评价越高;分数越低,则说明对自我艺术能力评价越低。从表2可知,受访对象均认为自己拥有一定的艺术能力,而在三个类别受访对象中,幼儿园教师自我艺术能力认知所得平均分最低,为29.40分,而在受访对象中极小值也在幼儿园教师中出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和非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得分相对较高一些,说明在艺术能力方面在校大学生自我评价相对较高。然而,在某些个案的访谈和实际观察中,却发现幼儿园教师在自我艺术能力评价方面往往比较客观,比如说第66题“对于五线谱或简谱,你很熟悉”,选择“比较符合”和“非常符合”的幼儿园教师均能做到较好地识谱且能唱谱,而在校大学生无论是学前教育专业还是其他专业,很多选择了“比较符合”和“非常符合”却不能真正地做到识谱和唱谱,这与在校大学生艺术教育实践机会的欠缺有一定关系。

(三)幼儿园教师艺术实践参与度相对较低

为了更好地比照各类不同受访群体艺术实践参与度的差异,在调查问卷中共设计了8个关于艺术实践的题目,分值区间为0-40:分数越高,则说明艺术实践参与越多;分数越低,则说明艺术实践参与越少。被访对象艺术实践参与度普遍不高,尤其是幼儿园教师的艺术实践情况平均得分最低,这也与实际访谈所得结论基本一致:幼儿园教师普遍忙于日间工作,下班后还要忙于照料家庭,空闲时间相对不足,艺术实践参与度相对较小。而在校大学生的休闲时间相对较多,但大多用来考级、考试、上网、逛街等,真正参与艺术活动的次数和时间比较少。虽然幼教师资相对于其他受访对象来说,在工作和学习中均参与一定的艺术活动,但在工作和学习之外参与艺术活动的积极性相对不高,尤其是某些在艺术技能教育和学习过程中感觉“自我艺术细胞较少”的个体,艺术参与度相对更低。这与他们的艺术功能评价息息相关。

(四)幼教师资在艺术功能认知

自我艺术能力评价以及艺术实践参与度方面存在一定的内部相关性受访者个体在艺术功能认知、自我艺术能力评价、艺术实践参与度三者相互之间均存在一定正相关性,为显著中等相关,可知三者之间是可以互相促进的。因此有意识地通过提升某一方面可以较为有效地增进艺术教育观念其他方面的变化,这为下一步的教育建议提供了基础。艺术实践参与度与自我艺术能力评价方面相关系数Pearson为0.523,为显著中等相关,结合某些个案的访谈和实际调查,可知适当增加艺术实践活动对于艺术能力有一定促进作用;艺术功能认知与自我艺术能力评价方面相关系数Pearson为0.613,为显著中等相关;艺术功能认知与艺术实践参与度相关系数Pearson为0.588,为显著中等相关。可知,在艺术功能认知、自我艺术能力评价和艺术实践参与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可以通过一定的教育影响或者增加艺术实践来提高受访者的艺术教育观念认知水平。

二、教育建议通过调查分析

可以发现在艺术教育观念方面,幼教师资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尤其是幼儿园教师在艺术实践参与度、艺术功能认知等方面更是处于相对较低的层面,这与幼儿园教师的实际职业状况直接相关。虽然学前教育专业在校大学生课内接受艺术教育的时间比较多,但专门培养艺术教育观念的课程相对较少,也是导致艺术教育观念相对较低的重要原因。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改进:

(一)加强普及艺术功能认知的教育

无论是幼儿园教师还是在校大学生,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现在的社会是多元性的,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信息与诱惑,虽然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等公共设施建设也愈来愈健全,但相对于购物中心、娱乐场所、网络来讲,其对于社会公众的吸引力相对不强。因此,政府和某些宣传媒体应充分发挥其功能,借助报纸、图书、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营建文化教育氛围,并刻意加强艺术功能尤其是其价值功能的宣传,增加免费的艺术展览,借助各种活动扩大图书馆、博物馆等的影响,让艺术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从而让更多的人了解艺术,并充分认识到艺术在社会、人生方面的价值,以潜移默化的形式提升整个社会的艺术素养。

(二)把“自我艺术能力评价”作为考核

指标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应该拥有较高的教师职业道德和教育理念、广博而正确的各学科文化知识以及扎实的专业理论素养和较高的专业技能水平,其中即包括较高的艺术教育素质。只有艺术素养提升了,才能间接提升在艺术能力方面的自我评价。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方案中应适当缩减培养艺术表演能力的课程而增加幼儿艺术类课程。再者为了扩大知识面,也应该增设传统文化知识类通识课程,如“国学”、“中华经典导读”等课程,当然这些课程的开设目的是为了增加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可以以选修课的方式进行,也可以通过专题系列讲座等形式灵活进行。还有就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艺术教育素质提升,除了技能类课程外还应开设“艺术概论”、“美学常识”等课程,以更好地融合音乐、美术、文学等艺术类课程知识,尤其是此类课程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对于艺术理论的了解和艺术观念的形成,并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对艺术现象的整体感知,间接地也能促进其参与艺术实践如阅读、欣赏、评鉴等活动的积极性。由于各方面原因,某些幼儿园教师在职业发展上遇到各种问题,对于学前教育事业信心不足,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混日子,这样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不仅无法关注到幼儿艺术教育的方式方法,甚至无法胜任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为此,加强幼儿园教师的职后教育迫在眉睫。最近政府机构也采取了大量措施增加了幼儿园教师的轮岗培训工作,并且付出了较多的财力、物力,在此基础上还应改革幼儿园教师的职称评定模式以促进其职业长期发展。此外,还应加强对幼儿园的管理和监督,切实控制好班额,增加幼儿园教师的编制,并为每班配足配好专任教师和保育人员,适当减轻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强度,只有这样幼儿园教师才能有时间和精力来改善教学状况、增加艺术实践活动参与度,就此增强艺术教育观念。

(三)为教师创造艺术实践活动参与机会

在幼儿园和高校中,应采取各种措施积极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各种艺术实践活动,并由专人负责各项艺术实践活动的宣传工作,可将艺术实践活动作为幼儿园教师职称评定和在校大学生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切实提升幼教师资对艺术实践的参与兴趣。只有艺术实践参与度高了,艺术教育能力才能得到不断提升,并可以潜移默化地将这种艺术实践的兴趣和热情传递给幼儿,这也应是艺术教育素养的应有之义。课外活动时间充裕是在校大学生的重要特点,而在大部分高校中都组建了各类的学生社团组织,如文学社、舞蹈社团、手工坊、音乐社团等,高校应采取措施让部分教师参与其中,并适当地与课堂教学联系起来,由教师指导相关社团的运行和活动组织,并真正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尤其是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类课程,可尝试对教师的考核不再仅限于课堂教学,还应包括指导学生的艺术实践,以及其自身的艺术教育实践和创作活动,并积极将学生带入教师的一些艺术实践活动之中,以此增加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并养成良好的艺术参与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促进艺术教育素养的持续提高。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