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路桥实训总结

路桥实训总结

路桥实训总结

路桥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公路桥梁 日常养护

中图分类号:TU997文献标识码: A

桥梁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桥梁的安全状况直接影响到道路的畅通与否,进而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桥梁养护工作十分重要。公路运输对公路桥梁的通行能力和承载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桥梁的养护维修和加固工作已越来越高,因此桥梁养护必须得到加强。现结合实际情况,做如下介绍:

一、领导重视,认识到位

近年来,随着养护事业的发展,一些新的养护理念和思路逐渐桥梁被养护工作者所接受,应用于日常养护工作中。

领导高度重视桥梁养护,彻底改变以往养护中“养路不养桥”、“重建设,轻养护”、“重路轻桥”等养护工作中的老思想、老观念,逐步开始认识到桥梁在公路中的地位,桥梁事故给人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带来的巨大损失,也认识到了桥梁养护工作的重要性。只有桥梁养护工作的管理到位,措施得当,技术先进,材料过关,工艺严格,施工精细才能保证桥梁养护的有效性。随着养护市场化的到来,全寿命养护周期成本最低理念,预防性养护,精细化管理等养护新观念、新思路的出现,也迫使我们紧跟时代的步伐,为能在将来的养护市场化中占有一席之地,应从养护经费、人员投入,仪器设备、教育培训等多方面向桥梁养护倾斜,确保桥梁养护及时到位。

二、建设专业的桥梁养护工程师队伍和养护队伍

随着公路交通的迅速发展,对公路桥梁的养护管理工作必然要求有专业的桥梁养护工程师队伍进行技术指导,同时要求有专业的养护队伍负责进行实施。认真落实交通部颁布实施的《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制度》,根据所养护里程、辖区内桥梁数量设立专职桥梁养护工程师,并保证其工作性质的相对稳定。在工作中明确了专职桥梁养护工程师的职责,桥梁养护工程师负责制定、安排桥梁养护的定期检查,提出检查报告,通报三、四类级危险桥梁的病害状况。

三、严格落实养护管理制度,认真执行养护规范

近年以来,随着国家对桥梁养护工作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先后出台了《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制度》,《公路桥梁养护规范》等多项制度和规范,各省市也结合实际要求,出台了相应的制度、指导性意见及地方性规定来规范桥梁的养护管理工作,桥梁养护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养护力度进一步加大,使得养护管理工作进一步标准化、统一化、规范化,使得桥梁养护更加行之有效,避免了桥梁失养、工作局面混乱等情况的出现。

桥梁日常养护工作应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对桥梁进行日常巡查,经常检查,汛前隐患排查等,及时发现桥梁病害,将病害与隐患处治在萌芽状态,确保桥梁的运营安全。开展定期检查,进行桥梁技术状况的评定,编制年度桥梁维修计划,开展养护标准示范桥创建与巩固活动,及时总结经验,撰写总结报告,最终形成文字材料,予以归档形成档案文件,为将来的养护提供依据。

四、措施到位

在日常养护中,要按照桥梁养护相关制度、要求,组建了专业化养护队伍,在以往养护管理工作的经验基础上,对桥梁进行养护,首先建立了桥梁数据库,对辖区内的桥梁做到心中有数。定期开展桥梁经常检查和定期检查,将出现的病害及确定的病害成因一起记录在案,分门别类进行归纳总结,按照成熟的处治方案对同一类型的病害进行统一处治,即提高了效率,有提高了处治质量。

同时,养护单位应利用业务培训、冬训等,进行基础理论培训,重点讲清操作要求和坚决不允许的操作,使养护职工在理论上形成概念,应用在日常养护中。经过技术培训,职工在认识水平上有了明显提高,在维修中提高了修补质量,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浪费。

五、四新技术的应用

随着公路事业的发展,养护市场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对桥梁养护要求的也进一步提高。为了能够满足养护市场化的需要,在以后的市场竞争中能够立于不败之地,养护单位应积极探索,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将四新技术应用在桥梁的日常养护中,为桥梁养护技术的提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我单位先后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为桥梁的检测和维修购买了读数式回弹仪,精密水准仪,裂缝宽度测量仪,读数放大镜等检测工具,对病害桥梁检测,提高了检测精度,用数据说话,提高了检测水平。同时聘请专家对技术人员培训,购买了各类技术规范及专业书籍,提高了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对桥梁病害的认定更加准确。实际养护中,为了提高修补质量,舍得投入,大胆探索,采用了灌缝胶、封口胶、环氧树脂砂浆、碳纤维布粘贴、粘钢胶等新技术新工艺对桥梁墩、台、空心板裂缝、梁板铰缝脱落、梁体加固、横隔板连接键脱落等各类桥梁病害进行了处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桥梁养护质量有了显著提高。

六、结束语

路桥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路桥;施工;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施工管理就是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结合实际状况,对施工过程进行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进而使项目按时竣工。要想保证路桥施工的顺利进行,必须将各个环节管理好,对容易出现的问题加以重视,并且及时解决,组织专业人员对相关问题制定科学解决方案。发现本质问题是关键,任何事物的研究都要从本质入手,只有发现其根本存在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消除隐患。对于路桥施工管理,要以最优化的手段达到工程目标,通过优秀的管理方案进行管理,进而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一、路桥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问题的原因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路桥施工存在的问题,首先必须深入了解施工过程中形成问题的原因。全面了解施工过程中容易发生的问题,提前做好防范措施,保证工程质量是关键。

1、路面厚度不达标

路面厚度不达标是经常出现的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能忽视施工细节部分。路面的厚度设计都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根据科学理论知识进行施工,但是由于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不够,在技术性问题上,没有加强控制,最终使得一些施工没有达国家的强制性标准。在实际的施工建设中,施工方从节约成本、赶工等原因考虑,忽视质量标准,盲目地以为路基夯实就不会引发事故。但是,对于路桥建设来说,路面厚影响整个施工质量,如果没有达到国家标准,会造成严重事故,同时路面厚度大小对路桥工程今后的使用寿命影响巨大。

2、混凝土自身的特性

混凝土自身的特性也会造成裂缝等病害,所以,在实际施工中,必须加强对混凝土相关问题的管理。对表面裂缝、深层裂缝、贯穿裂缝三种容易出现的问题深入探讨,制定合理解决方案,尽量减少这些问题的产生。混凝土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也会自发变形,受到外部约束时,更会引起严重的变形,将在混凝土中产生拉应力,严重的会使混凝土开裂。施工过程中,必须考虑这点,杜绝这种现象的产生,否则会给工程质量带来严重损害。

3、设计不够科学

路桥施工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工作,会影响整个施工过程,设计必须由专业路桥设计师来完成。结合科学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制定最优化设计,是施工达到目标。在路基的初步设计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没有进行完善的地质勘测和资料准备,使得得到的相关数据不够准确。很多员工仅靠观察地表外形结构判断路基的构造类型,这样不符合严格规定,会引起误差。施工单位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后,如果遇到雷雨天气,会造成损失,导致泥质页岩及风化岩软化,严重的自然灾害,甚至会导致大面积的混凝土裂缝,所以设计科学性是十分必要的,否则带来的损失很惨重。

4、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路桥工程质量的两大有利保障体系包括政府监管体系和社会监控体系。但是,目前,多数路桥施工企业没有将两方面抓好。质量监督没有有效的实施,甚至在施工过程中,没有相关人员参与其中,没有对施工过程进行时刻的监督,不能保证其工作效率,对施工质量也不能保证。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监督管理工作应该分利用好社会监督力量,发挥其最大优势。

二、路桥施工中的病害处理措施

在制定相关解决方案时,必须将科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不能使其治理措施成为纸上谈兵的理论。

1、加强路桥施工动态管理

施工管理是一项动态管理,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也是整体管理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施工中,将复杂的施工管理进行归纳,使其成为有组织有秩序性的工作,不能盲目的施工,加强细节问题的管理。施工现场不能离开质量监督人员,对不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施工,要及时指出,并且制定及时的解决方案,不能拖延时间。对设计方案以及混凝土和桥面厚度等容易出现的问题,加强现场施工质量管理。

2、严格控制路面施工,加强材料的合理配置

路面施工是施工中重要部分,然而施工材料的使用又是重中之重,是施工的基础。施工前,材料的选择是关键,在市场选择购买材料时,要选择性价比高地,选择物美价廉的原材料。施工中,要选择先进的机械设备和施工工艺,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而且使用正确的施工设备和技术,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对施工质量也有一定的保障。实际施工中,例如对沥青的使用,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不能违反规定,擅自忽略程序。选择合理的材料配比,防止唧浆现象的产生。对于国际性的新型材料也要掌控好使用度,特殊路段要采用高性能的新型原材料,普通段则可以采用一般性能的材料进行施工。

3、确保施工值同设计值的一致性

施工值和设计值的一致性对工程施工质量有标准性的衡量,相同性越高,说明质量越好。路桥施工中裂缝病害形式多样,必须组织专业人员对其进行深入的探讨,进而制定最有效的解决方案,而且要在施工前,提前注意到相关问题,以免在施工过程中发生。能够解决施工值和设计值一致性的办法很多,只要按照相科学方案进行策划,能提高一致性。在实际工作中,这就要求施工人员对路基基层参数进行严格的选取,进而使客观实际同设计值相符,对路基实施分层碾压。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是,半刚性基层施工碾压时的水分含量进行严格的控制,以免在施工过程中造成损害,以确保压实度满足实际要求。

4、加强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

路桥施工过程中,设计的专业知识很多,部分工人缺少专业性知识,不但影响工程施工效率,而且使施工质量大大降低,无形中严重影响经济效益。定时 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在路桥施工现场做培训是最有效果的。所有,施工单位应当组织有多年经验的工作领导,对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刻讲解,而且鼓励工人积极提出不懂的技术性问题,可以以讨论的形式进行解答。在日常施工中,会无形规范自身行为,避免由于疏忽带来的质量问题。

路桥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工作过程 学习领域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4C-0069-03

如何服务于社会经济和行业发展,突出高等职业教育过程中的职业性和应用性,开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培养大批设计、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的高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是目前国内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根据自身的优势、特点和特色,结合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学习领域内涵进行整体性的课程体系重组、开发与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果,可以为其他相近、相似、相同专业的课程体系开发提供参考。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具有与路桥企业长期深入合作的基础,有满足需要的校外实习基地和校内实训条件,经过多年的历史沉淀,形成了具地方特征、行业特色人才培养体系,课程教学突出学生专业技能的发展,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修养。目前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减少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的习惯性和主观性,消除课程设置的学科化烙印,增强岗位能力培养目标。

教育部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建设与改革”。本着注重内涵建设,突出职业技能培养,推行工学结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的指导思想,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在广西路桥总公司、广西路桥建设有限公司、广西交通投资集团等的支持和帮助下,系统论证了专业定位和发展,把工学结合作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切入点和出发点,基于工作过程设置课程体系,使课程体系形成具有地方特征、行业特点,满足不同岗位和岗位群需要的系统。课程体系注重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的有效形式,构筑新的课程内涵。

一、以工学结合带动专业建设,引导课程改革

(一)明确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在专业建设上,确定了本专业的建设起点,即服务于区域经济和行业快速发展,适应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的需求。广西是中国与东盟各国对接的桥头堡,南宁市正在加快构建区域性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国际综合交通枢纽中心、信息中心、金融中心,需要大量的公路交通建设、管理和养护等高技能人才,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对企业调研、毕业生跟踪调查、就业情况统计,在专业咨询与协调会议上,校企共同论证,明确了专业对口岗位和岗位群。将原有面向公路施工技术与桥梁施工技术两个领域的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为面向公路桥梁施工一线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新的专业岗位面向包括施工一线的道路施工员、桥梁施工员、隧道施工员、测量员、试验检测员、资料整理员、安全员、材料员、计量员、目标岗位设置具体、典型,针对性较强。

(二)进行专业岗位(群)工作分析。根据工作要素确定课程要素,探索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理论实践一体课程体系建设。邀请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人员、工程部门人员和校内教育专家参加岗位工作分析会,详细讨论与分析专业所面向的岗位及岗位群,归纳和总结各企业具有共性的岗位任务,明确其工作职责、具体任务、工作流程、工作对象、使用仪器设备、工作方法、组织形式、与其他任务的关系等。由此分析得出工作过程特点,显示本专业与其他专业的职业和技能区别,为后续学习载体的选择、学习内容的确定提供指导。进行岗位和岗位群分析,明确工作岗位的工作特征。工作特征决定了教学要求,是确定教学内容、标准、形式、场所、方法、手段的唯一依据。例如:工作内容决定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适应工作方法,教学组织形式适应生产组织形式,教学实习实训设备适应工作中使用工具仪器设备,与其他任务的关系决定了各学习领域课程的相互支撑关系。

根据专业对应工作岗位所需知识、技能、素质等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企业专家、行家对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最终确认,有助于学校在注重知识传承性的条件下,基于工作过程重新构筑培养内容,使得知识组织形式、吸收方式更符合岗位技能训练的要求。重构培养内容,可使得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社会技能都得到充分的培养,其核心职业能力得到增强。这正是职业教育特色体现、目的所在。

(三)根据岗位工作能力要求,确定职业行动领域和专业学习领域。岗位工作能力是职业行动能力的直接体现,体现在一定工作情境条件完成连续行为或指令的系列集合体,这些连续行为或指令的系列集合体是职业教育过程需要在教学中进行组合或连续实施和传授内容。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是以岗位需要为依据,基于岗位工作能力培养为目的,再吸取传统学科教育中知识传承性的优点,突出职业能力和岗位能力培养的主线,构建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职业行动领域是指在与职业相关的行动情境中相互关联的任务的集合。从工作过程中确定和分解职业行动领域,首先必须明白工作任务的目的,然后为了达到工作任务的目的经过构思、设计、实施、检验(即CDIO理论)四个完整的工作阶段。以配制路面沥青混合料配合比工作为例,其四个工作阶段分别为原材料的选择、各种原材料用量计算和设计、按设计配制沥青混合料试件、将沥青混合料试件进行相关性能检测确定最后路面沥青混合料配合比,对组成岗位职业的每一项工作均进行细致的分析和分解,同时考虑学生团队精神、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等方面培养与训练,完成职业行动领域的构建。

专业学习领域是为实现专业岗位培养进行的教学论加工的行动领域,是指岗位工作任务和行动过程的主题单元,由目标表述、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构成。根据岗位工作能力要求,确定具体工作情境的专业学习领域。

二、以“校厂合一”推动专业发展,开展课程建设

以学生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形成为主线,完善“校厂合一,行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小学校、大课堂”为抓手,推行融“学中做,做中学”于一体的教学模式,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教学改革模式;以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为保障,控制教学质量;推行“双证书”制度,最终达到培养“零距离”上岗的道桥施工一线高技能人才的目的。构建道桥建设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原则设计学习情境,为道路桥梁施工行业企业培养吃苦耐劳、思想活跃、工作扎实、作风优良、扎根一线的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新一代优秀筑路人才。

(一)基于工作导向课程体系构建的条件。利用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桂西公路管理局签订共建四塘至蒲庙三级公路纵穿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5公里路段和新区大门前的南宁至梧州二级公路2公里路段为检测、养护、维修等内容的教学路段,四塘跨径为80 m的旧桥为检测、养护、加固等教学项目的桥梁实训基地及入驻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广西正高检测咨询有限公司(交通部乙级检测资质),扩展“校厂合一,行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广西路桥总公司、广西路桥建设有限公司、广西交通科研院、广西桂通公路监理咨询有限公司等20多家广西区路桥施工、监理、养护、检测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机制,和广西路桥建设有限公司互聘员工、共担课题、共建培训基地和机构等深度合作,为扩展“校厂合一,行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先天性的基础。

(二)基于工作导向的道路桥梁工程技术课程体系构建。按照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面向,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改革教学内容、课程结构和教学过程。在培养过程中将工程职业时间环境引入到工程教育的环境中,使学生能通过具体的工程项目来学习,得到的结果是从具体工程对象实践中抽象出来的能力和方法。也就是说,如果有若干工程实践项目,内容虽然各不相同,但通过行动导向的教学,学生得到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最终是要得到一般的方法和能力的提高,而不是着眼于掌握该项目所涉及的具体知识,这是通过“做中学”达到通识教育的关键。要求课程设置要包括两个或更多实训―制作实践项目,这种实践项目来自企业第一线,是企业面临的问题和真刀真枪的项目,而不是“假题真做”,利用这种“小学校,大课堂”的抓手,通过“学中做”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将3年的培养过程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整个教学过程以“校企合一,行为导向”为主体,强调“教、学、做”一体,按“初级、中级、高级、强化四阶段技能递进”方式培养,具体过程如下:

按照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面向,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抓手,改革教学内容、课程结构、教学过程,将3年的培养过程分为四个学段,根据道桥专业的特点及行为导向教学特征,设置“学中做、做中学”为一体教学体系,构建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整个教学过程工学交替,校企合一,“教、学、做”一体,按“初级、中级、、高级、强化四阶段技能递进”方式培养,具体过程如下:

1.初级阶段(一年级,2个学期):基础能力培养和基础技能轮训。依托校内实验实训室(场)为主,校外实验实训室(场)为辅。培养学生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外语水平,主要包括工程识图能力、施工测量、建筑材料试验能力和外语日常交流能力,使学生具备基本的职业素质和基本的专业技能,达到初级工水平。

2.中级阶段(二年级,1.8个学期):专业能力培养和专业技能实训。依托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以真实的公路桥梁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日常养护维修和试验检测任务为抓手,利用“厂在校中、校在厂中”的平台,创建道桥勘测设计、施工监理现场、公路日常养护与维修及试验检测现场为教学情境,利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方式,主要培养学生专业的系统和过程技能,使学生具备较好的职业素质和专业通用技能,达到中级工水平。

3.高级阶段(三年级,0.5个学期):主要以企业为主,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教学,采用“工程在建项目为导向、岗位任务为驱动、工作与学习相互交替”,达到“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和专项岗位技能进行强化训练。通过该阶段的实施,学生完成专业高级技能的训练,具备较强的职业素质和专业专项技能,达到高级工水平。

4.强化阶段(三年级,1.7个学期):到施工现场顶岗实习。企业提供岗位,并配备指导教师,以现场兼职教师指导为主,专任教师巡回辅导,将学生的实践与岗位责任挂钩,通过网络及教学管理平台远程服务。顶岗实习成绩以企业考核为主,实习完成后,20%左右学生具备专项预备工程师的技能水平。通过该阶段的实施,学生完成专业技能强化训练,满足职业岗位要求,学生毕业后,直接参加相应的工作。

通过系统科学的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训练,形成学和行的合一,实现“零距离”上岗就业的高端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目的。

三、结语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改革与开发能充分展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的内在需求,是职业教育本质需要。只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整体设置才能实现人才培养与工作岗位“零距离”衔接的要求,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07年启动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整体开发与整合工作,经过6届学生的培养实践证明,毕业生整体的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都有较大的提高,学生毕业后能马上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得到业界相关用人单位的好评。同时,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整体开发与整合过程也提高了师资队伍的技术服务水平、教学教改能力,表现在近5年来该专业老师承担各类科研和生产项目经费总额达到800多万,承担广西各级教研教改项目30多项;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整体开发与整合过程提升了校企的深度融合,表现在将工程检测公司引进校内、和广西路桥建设有限公司联合申报广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广西八桂工程监理有限公司签定订单班等。

【参考文献】

[1]覃峰.基于CDIO的“公路工程养护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28)

[2]覃峰.基于行动导向和CDIO教学模式的公路与桥梁检测实训教学改革的探索[J].广西教育,2012(2C)

[3]孙慧平,余丽萍,等.基于工程过程的课程设置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7(36)

[4]姚虹华,廖正非,等.航空服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5]朱强,江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案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93)

[6]查建中.论“做中学”战略下的CDIO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3)

[7]吴鸣,熊光晶.基于工程能力培养的桥梁工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10(3)

路桥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河南郑州450001)

[摘要]随着政策红利的释放,在未来的几年,国家重点建设将调整到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建设。在城市建设中,路桥工程的施工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近些年来,路桥工程建设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在此建设过程中关于路桥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合同管理水平直接关系着整个项目的运作和目标的实现。本文通过对路桥工程项目合同管理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合同管理中需要留意的问题以及对策。

关键词 ]路桥工程;项目合同;合同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5.184

1路桥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概述

路桥工程项目合同属于经济合同,是承发包双方为实现路桥工程建设目标,明确相互责任、义务和权利关系的协议。路桥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是对项目合同中相关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以及审查、监督、控制等一系列行为的管理,是企业项目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经营活动中伴随着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解除等,合同管理关系着企业的正常运行。

2路桥工程项目合同管理需留意的问题

2.1与合同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尽完善

商人往往更注重的是利益,路桥施工的盈利也是路桥承包商追求的目标之一。因此许多承包商会为了谋取更多的私利,想尽一切办法,甚至是钻法律条款的空子。

任何东西都是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得以完善,法律也是一样。这就为不少承包商留了空子,表面上看并没有违反法律,本质上却扰乱了市场运作规律。久而久之,会制约我国路桥建设的正常发展,甚至是经济的发展。法律不可能穷尽所有的可能,所以还要有道德的辅助。

2.2合同文本存在的一些问题

2.2.1合同内容存在的问题

(1)合同内容不严谨。不严谨就是不准确,容易发生歧义和误解,导致合同中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不明确,难以履行或引起争议。依法订立的有效的合同,应当体现合同双方的真实权利与义务,而这种体现只有靠准确明晰的合同文字。所以说,合同讲究的是咬文嚼字。

(2)只有从合同而没主合同。主合同是指能够独立存在的合同,从合同则是指在主合同成立的前提下方可成立的合同,没有主合同的从合同就是没有依据的合同,是“无源之水”,是不存在的。

(3)合同条款不全面、不完整,有缺陷、有漏洞。常见的漏洞往往会引发不必要的合同纠纷,有些合同只讲好话,不讲丑话,只讲正面的,不讲反面的,不尽全面,一旦发生违约,在合同中是看不到关于违约处理条款的。

2.2.2合同签订后没有进行合同交底

许多单位在签订合同时,公司总部一直都很重视,一旦合同签订后,就像是万事大吉了,对合同分析和合同交底往往不够重视,甚至忽视了这项工作,合同签订与合同执行严重脱节,签订后的合同仅仅是二者合作关系的证明,合同内容已无人问津,项目职责仅靠项目负责人进行传达,项目执行人员只知其相关工作职责,而对合同总体情况的了解少之又少,甚至完全不了解合同的具体内容,给日后的合同纠纷埋下了隐患。

2.2.3合同执行过程中忽视变更管理

本应变更合同的没有变更,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合同的变更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不少负责合同履行的管理人员缺乏这种及时变更合同的意识,结果导致了不必要的损失。合同变更包括合同内容变更和合同主体变更两种情形。合同变更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原合同的修改,保障合同更好地履行和更轻松地实现目标。

2.3缺乏人才以及相关合同管理的培训

在发达国家,对工程项目合同的具体管理一般由资深的工程师等专业性人才完成,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技术要求很高的工作,他们不仅要有专业的法律知识,还要通晓工程项目的运作规律。现阶段,我国不少路桥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机构缺乏专业性人才,缺乏系统的法律知识和专业知识,他们只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合同纠纷,对于稍微复杂点的合同纠纷就无从下手。

3解决路桥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中问题的对策

3.1制度为先,让管理活起来,严下去

规范的管理是提升企业效益的关键,建设单位应以稳健经营、严格管控、抓紧转型的发展思路,狠抓企业基础管理工作,从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定入手,结合路桥专业施工特点,制定了施工管理、安全、质量及文明施工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树立起制度至上的理念。不断完善制度,并严格遵守制度,是企业经久不衰的法宝。

3.2规范路桥工程项目合同范本

合同范本是用来约束合同签订双方权利和义务的,但是目前的路桥工程项目合同大部分施工合同条款是针对发包方制定的,重点强调承包方的义务,对发包方的制约性条款少之又少,特别是关于违约赔偿和处罚条款,引起了许多不必要的纠纷。为了规范路桥建设市场的合同管理,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合同示范文本,以约束建筑市场的合同,规范合同管理。明确合同签订双方的责任、权利和风险,同时相关部门要加强执法力度。

3.3提高合同管理的人才培训和文化素养

文化是一只无形的手,如何让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是个大问题,一个成立多年的老企业,能够在纷繁复杂的各个历史阶段不畏艰辛、跋涉前行,文化积淀的引领不可小觑。总部搬迁、整体改制、机制再造、平台构建等重大举措能够在我国建筑行业平稳顺利地完成,得益于其六十多年来的文化沉淀。从另一个方面讲,也足以说明我国建筑行业十分重视企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在文化传承上,要设定企业文化的主心骨,团结企业内部人员是关键,让员工享受奋斗的过程,这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动力就是爆发力,它就像是一双无形的手推动着企业的发展。在企业文化创新上,要敢于承认落后,善于直视落后并扭转落后局面,时代在变,相应的文化也要随之改变,这样才能让路桥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更上一层楼。

对合同管理人员的素养的提升是企业合同管理的核心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做法:首先,对合同管理人员的选拔要严格,采用优胜劣汰原则,选择足够优秀的人才胜任此工作;其次,对所选人员进行专业培训,选拔出来的人员就算再优秀,若是与该企业脱节,那也是白搭,所以,根据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对选拔的人员进行在职培训,扩充专业知识,尤为重要;最后,对在职人员进行定期测试以及定期定向培训,培训要有针对性,针对员工弱点进行分拨培训,让合同管理人员跟着时代变化,适应时代的要求。

4结论

综上所述,路桥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是路桥施工管理中的核心管理工作,建设单位不仅要加强路桥工程项目合同方面的管理,保障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规范路桥工程施工,而且应实现科学施工、依法施工的和谐氛围,促进我国路桥建设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路桥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构建

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高等院校在设置专业课的过程中需要具备针对性及实用性,也就是必须分析职业岗位的需求,根据这些需求设置相应的专业课程,安排具体教学内容。要走出原有的课程体系设置圈子,在遵循素质教育及能力训练的基础上,构建适合本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在其中发挥引导的作用,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笔者通过调查发现,道路桥梁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的行业较多,但岗位存在着一致性,这些岗位对人员有着以下方面的要求: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娴熟的专业基础能力,较好的人际沟通交流能力以及全面的综合素质能力[1]。

2.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现状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等院校道路桥梁专业课程内容及教材内容均比较落后,造成学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间存在差异。因此在构建新的专业课程体系时要摆脱原有体系的限制,在优化组合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引入技能培养理念。为了确保课程体系的实用性,高等院校还需要做好相关调研工作,细化分析这些职业能力中包含的知识点及技能点,将这些知识点与技能点按照难易程度排序,形成相应的课程体系,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完美体现以工作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形成新的专业课程体系。道路桥梁工程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需要体现以下几个内容:与道桥资格证书考试对接;结合道桥岗位特 点;教学内容源自实际;技能训练中还原道路桥梁实际工作流程[2]。

3.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模块化课程构建

道桥专业课程体系应该以任务驱动为基础,结合道桥工作任务及岗位技能需求,对传统课程体系进行优化组合。与此同时,考虑道桥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及后期学习需要,给学生后期职业发展及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这里可以通过三种方式进行调整。

(1)模块化的课程结构。在新的专业课程体系中,采用模块化的课程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模块结构主要包括四种: 拓展能力课程、职业核心课程、职业基础课程、公共基础课程。

(2)优化专业课程结构。在优化专业课程结构的过程中,需要坚持适用及够用原则,适当综合及整合原有的课程。除此之外,还需要协调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关系,确保两者均衡发展;推行人文与科学、通识与专业相融合的人才培育模式,在课程结构中体现出做人及职业道德的培养教育。

(3)结合职业技能考证。道路桥梁专业人才培养中,需要结合新形势进行创新,实现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在实际课程体系构建中推行课证融通与理实一体的模式。课证融通指的是课程体系与职称认证体系相互对接,在道路桥梁专业课程中教授职业证书考试中涉及的相关知识点,通过课堂教学层层深入,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笔者通过汇总各个高等院校实行两种模式结合的培养方式发现,职业证书有着比学校考试认可程度更高的社会认可度;而理实一体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而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起来;在道路桥梁实训课程上,要实现教师、教材以及教学过程三者之间的联系,也就是常说的“三位一体”。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既看重学生理论知识,又看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及人文素养的培养。高等院校在设置专业课体系的时候,应该与职业认证体系相互结合,在课程教学中尽量将其纳入所有考试内容中。

总而言之,在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中,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加以关注,避免课程体系与市场需求相脱节情况的出现。在实际中我们结合市场需求,创新课程体系,从而实现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