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师读书交流材料

教师读书交流材料

教师读书交流材料

教师读书交流材料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读书兴趣;读书氛围;阅读能力

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知识面有限、阅读能力得不到提高,责任除了学生自身,老师的责任在一定程度上更占据到很大的比例。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很多老师只是凭借自己知道的给予学生很多讲解但不关注学生是否都能接受;只是让学生加大课外阅读但并不落实阅读效果;只注重学生的阅读数量但是不关心阅读质量。这种做法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没有显著的效果,相反会让很多学生盲目,并且逐渐失去阅读兴趣。为此我进行了很深刻的自我反省,最终得出三方面原因:(1)学生的阅读时间。应试教育现象较为严重,大多时间用来做一些“应试”的题,久而久之,学生读书的兴趣就淡化了。(2)学生的阅读材料有限。农村学校图书存量有限,再加上农村学生自买书籍有限,造成了课外阅读的局限性客观因素。(3)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环境。

针对以上情况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建议,希望与大家共勉。

一、着重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让学生对阅读教学产生兴趣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前提。只要学生产生了兴趣,就会用心学习,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故事讲解的形式,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相关问题,当讲到精彩和激动人心的时候,我们可以吊足学生的胃口,让学生课外阅读原文以便下次探讨。另外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偶像心理,向学生介绍一些明星,如体育明星、歌星、演员等,告诉他们这些名人取得的成就无不是靠自己的勤奋学习和刻苦努力得来的。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二、规划出更多的时间用于阅读

应试教育条件下,很多学生包括老师都认为做题越多,熟能生巧从而使学习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其实不然,阅读教学中学习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都是靠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精读书“读”出来的。只有让学生真正地走进书中,与作品进行心灵对话,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有显著的提高。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即使从教于偏僻乡村,仍然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文学是一条清甜溪流,是滋润学生心田,启迪学生心智,完善学生人生的一种媒介。所以,我们要规划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用来多读书、读好书,读对自己有用的书。

三、丰富阅读材料,扩展阅读范围

大多数学校中农村学生毕竟占据多数,由于入学条件、社会、家庭的影响,而很多阅读书籍的价格相当昂贵,加上学生的购买能力有限,就导致很多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变得很少甚至没有。针对这种阅读材料欠缺的问题,我们可以让一些有优越条件的学生贡献出自己的阅读材料,班集体互相之间借阅,同时让学生对自己读过的材料或书籍,做好阅读笔记,摘选优良词句,写出阅读心得等方法来巩固自己的阅读知识。期间,老师可以传授更多的阅读方法,让学生积累一些作文素材,开展阅读交流,丰富学生的阅读情感,从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自觉阅读习惯。

四、营造更好的读书氛围

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让学生拥有一种自由、惬意的读书情境。“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平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大量课外阅读提供充足的时间。良好的读书氛围是教学阅读的必要条件。对于老师来说,我们可以对学生的阅读给予一定的指导,对学生的阅读材料给出自己的建议,用最基本的方法和技能使学生的阅读更有效;也可以让学生互相之间交换阅读书籍,开展阅读交流会以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将课内外阅读相结合,通过阅读共性问题交流各自的心得体会,从而让班级的良好读书氛围为学生创造自由、和谐、轻松、惬意的读书环境作铺垫。

教师读书交流材料范文第2篇

一、提高学生“有思考地、有理解地阅读”的能力

在学案导学教学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因为学案导学教学是以学生对课文和学案的初步阅读理解为基础的。学案导学教学要求的阅读能力是学生能结合教师的学案,通过自主的阅读和学习,初步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和知识结构,建立知识结构框架,明确本课程的知识目标的能力。要达到这种阅读能力要求,学生就必须要有思考地、有理解地去阅读课文。学生如果没有学会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就会缺乏对课文知识的基本了解而不能有效参与合作学习中的交流与探究,更别提有自己的观点或疑问了。有思考地、有理解地阅读,作为一种技能,这不单单是基础的问题,也是学生独立学习时进行思维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阅读能力是学生参与学案导学教学的最基本的能力要求。凡是没有学会有思考地、有理解地阅读的学生,因为缺乏对课文的基本内容与观点、原理的初步了解,所以不可能有效地参与学案导学教学的。那么,怎样提高学生“有思考地、有理解地阅读”的能力呢?我在教学中经常训练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例如指导学生阅读一段材料,首先要求学生复述出材料的主要内容,而且必须达到简洁明了、切中要点,然后说明这段材料跟我们所学的哪些知识有联系,从而使学生做到看和想快速地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有思考地、有理解地阅读”的能力。

二、提高学生“流利地、有条理地表达”的能力

1.口头表达能力是学生参与政治学案导学教学的基本能力要求。学生要有“流利地、有条理地表达”问题的能力,既能够把他所看的所想的观点、看法,甚至情感充分准确地表达出来的能力。只有把自己的意见、看法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才能有效地参与合作学习中的交流与探究,才能在课文学习中获得乐趣和成就感。如果一名学生在课堂上长期不能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缺乏与同学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互动,成为课堂上的一名“听生”,就会因没有学习主体性的认同感而产生厌学心理,影响学案导学法的有效性。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在于平时多训练,老师要善于鼓励学生敢说,善于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和有话可说的话题。因此,教师在编写学案所引用的案例、材料应是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内容,学生说的多了,表达能力也就慢慢提高了。

2.“流利地、有条理地书写”的表达能力指学生用文字能够准确、简洁、条理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做到观点明确,分析严谨。这种能力是学生完成学案的基本能力要求,也是学生完成考试的能力之一。书写表达能力强的学生能做到一边写一边思考,并且有书写上的自动化程度,即学生达到不必思考怎样把字连成句以及他在写什么字的程度,而是写的内容占据着学生的注意中心。如果学生没有“流利地、有条理地书写”的表达能力,且不能迅速地一边书写一边思考,肯定会因时间的限制而造成表述不完整。而学生不论在课堂学习上还是考试上时间都是有限制的,因此,培养迅速书写的技能是非常重要的。这种技能训练可以在课堂上随堂进行,如老师在讲述材料时可要求学生按照老师讲述材料的顺序,把要点记录下来,并迅速作出分析,限定时间作答,这种同时进行听、写、思考的技能训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还可以训练学生的书写速度。

教师读书交流材料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数学阅读教学重要性提升

如果说数学学习能给人插上思维的翅膀,那么我说,这对翅膀的两翼就是计算和阅读。要想让学生能飞的更高、更远,就不能折断这对翅膀中的任何一只。

阅读是人们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中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习效率。在数学教学中,数学阅读是学生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阅读数学材料建构数学意义和方法的学习活动,是学生主动获取信息,汲取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学习数学语言的途径之一。因此,数学教学必须重视数学阅读,培养学生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使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数学阅读过程同一般阅读过程一样,包含语言符号(文字、数学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因素。同时,它也是一个不断假设、证明、想象、推理的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

"阅读法"作为数学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尽管它与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是有所区别。数学教学中的阅读,分为文字材料阅读和图形材料阅读等。内容有的相对简单直接,有的则复杂和隐晦。一些说明性的文字陈述,把问题情境用最简洁的文字展现给读者,让读者在简短的文字中体会一系列的数量关系。正是因为数学习题用最简洁的文字或图形描述了一系列复杂的关系,所以,在进行数学题目的阅读时,需要更细致地揣摩文字的含义和文字之间的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在解数学题时,如果不能通过读题很准确地领会题目的意思,即便一道题花上很大的功夫,也做不出正确答案来!由此看来,阅读教学在数学教学中起着基础的和决定性的作用。

我认为数学教学中重视阅读的重要性及作用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数学教学中重视阅读教学,可以丰富数学学生的语言体系,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水平。

阅读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常常需要对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如:人们常常要通过说明书了解电子产品的质量性能,通过数据关注股市走势图、中奖率等,这就需要人们具有以语文阅读能力为基础,包括外语阅读、数学阅读、科技阅读能力在内的综合阅读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人们不仅需要具阅读能力,而且还需要具有一定的数学阅读能力。新一轮教育改革,致力于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因此,重视数学阅读教学,这不仅是针对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对策,也是数学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需要,更是素质教育、终身学习等思想在数学教育中的自觉实践。重视数学阅读,有助于数学语言水平的提高和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自学能力,符合现代教育思想。

二、数学教学中重视阅读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数学交流能力。

数学交流的载体是数学语言,数学语言具有符号化,逻辑性,严谨性,抽象性等特点。如果我们在数学教学中,仅注意算式的演算步骤而忽略对数学语言的理解,那么学生将很难适应现代科技日益发展的数学化生活。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是提高数学交流能力的根本。然而,仅靠课堂上听老师的讲授是难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数学语言体系的。只有通过阅读,做好与书本标准数学语言的交流,才能规范自己的数学语言,锻炼数学语言的理解力和表达力,提高数学语言水平,从而建立起良好的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交流能力。重视数学阅读、培养阅读能力,有助于个别化学习。

三、数学教学中重视数学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实现这个目标仅靠集体教学是办不到的,其有效途径是集体教学与个别学习相结合,而有效个别学习的关键是教会阅读。通过观察和与学生谈心发现,构成一些学生学习数学感到困难的因素之一是他们的阅读能力差,在阅读和理解数学书籍方面特别无能。因此,必须重视数学阅读教学。其独特作用甚至是其它教学方式所不可替代的。

四、数学教学中重视数学阅读,有助于充分体现教材作用,让学生学会通过阅读学习知识、使用知识。

数学教科书是数学课程教材编制专家充分考虑学生生理心理特征、教育教学原理、数学学科特点等诸多因素精心编写而成,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现状呢?多数师生并没有很好地利用教科书,上课循循善诱、深入浅出、娓娓动听地讲解,讲完就让学生翻课本,做练习或上黑板,之后,总结、布置作业,仅把教科书当题库。笔者认为,这恰是教师讲解精彩而部分学生成绩不理想的真正原因。美国著名数学学教科书曾作过较为全面的论述,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把教科书作为学生学习材料的来源,而不能仅作为教师自己讲课材料的来源,必须重视数学教科书的阅读。其实,我国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中已明确指出,教师必须注意"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国外也是如此,如前苏联"普通中学数学教学大纲"强调在组织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使用教材,即在教师讲解之后,让学生阅读课文,根据测验的问题自学一定的材料,阅读习题或定理的简短文字;美国"学校数学课程与评估标准"也特别鼓励学生读数学书。因此,重视数学教科书的阅读,充分利用教科书的教育价值,已构成现代数学教育的特点之一。

阅读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如此重要,那么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在定义、定律及公式的教学中培养阅读能力。

数学定义、定律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最佳教材。准确地定义、严密的推理,只有通过学生的阅读,文本意义才能从死的语言物质材料中解脱出来,而拥有现实的生命。

作为数学教师应通过指导学生循序渐进地阅读数学课本,更多地成为学生学习的咨询者和协调者,使学生成为学习的发现者,基本的数学阅读方法、步骤如下:

一读出粗知。授课前教师要编拟阅读(预习)提纲,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带着问题阅读相应的数学课本,通过阅读,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图表的含义或产生疑问。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大脑的深入思考,保持强烈的求知欲。

二读明细节。数学教科书编辑的逻辑严谨性及数学"言必有据"的特点,决定了数学阅读往往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因此,数学的阅读必须是逐字逐句、反复推敲的细读,推论性理解及理解的确认是学生确凿地阅读数学课本所必要的。通过讲解中和讲解后的分析性阅读,教师恰到好处地在重点、难点及思想方法上的巧妙点拨,对概念进行细致的剖析,使学生吃透教材,真正理解领会相关的数学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表语言),明确其本质属性,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读求突破。数学阅读不能只停留在认读阶段,要运用联想来理解和鉴赏。数学推理的严谨美、数学语言的简洁美、数学构思的创新美,是培养学生联想和鉴赏的好材料;要通过归纳小结来提升,将抽象、概括、图表表述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学生自己更清晰的语言阐述的数学问题,领会其蕴含着的丰富的数学思想;要从阅读的内容中触发创造的欲望,最终要超越阅读教材本身。

二、在例题教学中培养阅读能力

数学教学离不开例题教学,它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课本中的例题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数学是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严谨性、简洁性、精确性是数学的风格。因此,读懂题意、认真审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引导学生仔细读题。通过学生的眼观、口读、手写去读懂题意,知道此题是什么,需要做什么;把握问题的本质,洞察问题的要害,揭示问题的奥秘;抓住关键词之间的数量关系,把实际生活语言准确地翻译成数学语言,进而翻译成符号语言,找到理想的解题途径。

其次,引导学生认真读题解。要引导学生根据题目的特定条件,多从不同的方向,应用新旧知识去思考、去探究解题的思路,掌握解题的技巧。一方面是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另一方面使学生在阅读的探究中学会生疑、学会思考,逐步培养研究能力和探究习惯。

三,引导学生对阅读的信息进行反馈。

数学阅读的核心在于理解,这包括了阅读例题时通过联想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在阅读了例题后,进行回顾、比较、分类、概括、转化、解释乃至推进,提炼出解题技巧等。

三、在比较交流中培养阅读能力

学数学要去理解、去交流,而不仅仅去计算,数学也是一种交流形式。只有通过阅读理解,学生才能把数学内容用自己容易理解的文字加以表达,才会引发想"说"想"写"的冲动。在试图表达得明确和完整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理解上的不足,从而会通过更加认真地阅读、积极的思考来改进和发展自己的理解。

数学交流和表达的途径包括读、写、听、讲。因此,数学教师在鼓励学生阅读教学书的同时,要创造机会尽量多让学生进行讨论,如:在课堂上围绕阅读的内容进行交流,让学生对数学方法作口头或书面的阐述,口头介绍自己的阅读感想,让学生对自己的理解进行反思和加以说明,去表述自己的思想和听取其他同学的想法,使全体学生得以体验到读、写、听、讲的过程。

教师读书交流材料范文第4篇

1.数学阅读的特殊性数学是一种语言,“以前,人们认为数学只是自然科学的语言和工具,现在数学已成了所有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等的工具和语言”。不过,这种语言与日常语言不同,“日常语言是习俗的产物,也是社会和政治运动的产物,而数学语言则是慎重地、有意地而且经常是精心设计的”。因此,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龙菲尔德(L.Bloonfield)说:“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更有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言:“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而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所以,数学的学习不能离开阅读,这便是数学阅读之由来。

数学阅读过程同一般阅读过程一样,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包含语言符号(文字、数学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因素。同时,它也是一个不断假设、证明、想象、推理的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但由于数学语言的符号化、逻辑化及严谨性、抽象性等特点,数学阅读又有不同于一般阅读的特殊性,认识这些特殊性,对指导数学阅读有重要意义。

首先,由于数学语言的高度抽象性,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必须认读感知阅读材料中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理解每个术语和符号,并能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最后达到对材料的本真理解,形成知识结构,这中间用到的逻辑推理思维特别多。而一般阅读“理解和感知好像融合为一体,因为这种情况下的阅读,主要的是运用已有的知识,把它与新的印象联系起来,从而掌握阅读的对象”,较少运用逻辑推理思维。

其次,数学语言的特点也在于它的精确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数学中的结论错对分明,不存在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断言,当一个学生试图阅读、理解一段数学材料或一个概念、定理或其证明时,他必须了解其中出现的每个数学术语和每个数学符号的精确含义,不能忽视或略去任何一个不理解的词汇。因此,浏览、快速阅读等阅读方式不太适合数学阅读学习。

第三,数学阅读要求认真细致。阅读一本小说或故事书时,可以不注意细节,进行跳阅或浏览无趣味的段落,但数学阅读由于数学教科书编写的逻辑严谨性及数学“言必有据”的特点,要求对每个句子、每个名词术语、每个图表都应细致地阅读分析,领会其内容、含义。对新出现的数学定义、定理一般不能一遍过,要反复仔细阅读,并进行认真分析直至弄懂含义。数学阅读常出现这种情况,认识一段数学材料中每一个字、词或句子,却不能理解其中的推理和数学含义,更难体会到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语言形式表述与数学内容之间的这一矛盾决定了数学阅读必须勤思多想。

第四,数学阅读过程往往是读写结合过程。一方面,数学阅读要求记忆重要概念、原理、公式,而书写可以加快、加强记忆,数学阅读时,对重要的内容常通过书写或作笔记来加强记忆;另一方面,教材编写为了简约,数学推理的理由常省略,运算证明过程也常简略,阅读时,如果从上一步到下一步跨度较大,常需纸笔演算推理来“架桥铺路”,以便顺利阅读;还有,数学阅读时常要求从课文中概括归纳出一些东西,如解题格式、证明思想、知识结构框图,或举一些反例、变式来加深理解,这些往往要求读者以注脚的形式写在页边上,以便以后复习巩固。

第五,数学阅读过程中语意转换频繁,要求思维灵活。数学教科书中的语言可以说是通常的文字语言、数学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交融,数学阅读重在理解领会,而实现领会目的的行为之一就是“内部言语转化”,即把阅读交流内容转化为易于接受的语言形式。因此,数学阅读常要灵活转化阅读内容。如把一个用抽象表述方式阐述的问题转化成用具体的或不那么抽象的表达方式表述的问题,即“用你自己的语言来阐述问题”;把用符号形式或图表表示的关系转化为言语的形式以及把言语形式表述的关系转化成符号或图表形式;把一些用言语形式表述的概念转化成用直观的图形表述形式;用自己更清楚的语言表述正规定义或定理等。总之,数学阅读常要求大脑建起灵活的语言转化机制,而这也正是数学阅读有别于其它阅读的最主要的方面。

2.数学阅读的教育功能

学生智力发展的诊断研究表明,学生的“数学语言”的特点及掌握数学术语的水平,是其智力发展和接受能力的重要指标。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课堂上对数学语言信息的敏感性差,思维转换慢,从而造成知识接受质差量少。教学实践也表明,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的数学理解力也差,理解问题时常发生困难和错误。因此,重视数学阅读,丰富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语言水平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教育意义。其独特作用甚至是其它教学方式所不可替代的。

首先,重视数学阅读有助于数学语言水平的提高及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所谓数学交流(mathematicalCommunication)是指数学信息接收、加工、传递的动态过程。狭义指数学学习与教学中使用数学语言、数学方法进行各类数学活动的动态过程。无论从学习数学的角度还是使用数学的角度看,数学交流都有极重要的作用。而数学交流的载体是数学语言,因此,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是提高数学交流能力的根本。然而,学生仅靠课堂上听老师的讲授是难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数学语言系统的。只有通过阅读,作好与书本标准数学语言的交流,才能规范自己的数学语言,锻炼数学语言的理解力和表达 力,提高数学语言水平,从而建立起良好的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交流能力。

其次,加强数学阅读有助于数学教科书作用的充分发挥。数学教科书是数学课程教材编制专家在充分考虑学生生理心理特征、教育教学原理、数学学科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可是,目前我们广大师生并没有很好地利用教科书,教师上课就在课堂上循循善诱地深入浅出地娓娓动听地讲解,讲完之后就让学生翻开课本,作练习或爬黑板,之后,总结、布置课下作业,仅把教科书当成习题集。这正是教师讲解精彩而仍有一些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缺少阅读教科书的环节。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贝尔就数学教科书的作用及如何有效地使用数学教科书曾作过较为全面的论述,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把教科书作为学生学习材料的来源,而不能仅作为教师自己讲课材料的来源,必须重视数学教科书的阅读⑨。其实,我国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中已明确指出,教师必须注意“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国外也是如此,如法国“初中数学教学大纲”,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就指出“教师应该关心学生对数学课文的阅读和理解前苏联“普通中学数学教学大纲”强调在组织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使用教材,即在教师讲解之后,让学生阅读课文,根据测验的问题自学一定的材料,阅读习题或定理的简短文字;美国“学校数学课程与评估标准”也特别鼓励学生读数学书。因此,重视数学教科书的阅读,充分利用教科书的教育价值,已构成现代数学教育的特点之一。

第三,重视数学阅读,培养阅读能力,符合现代“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众所周知,未来社会高度发展,瞬息万变,这决定了未来人不仅要有扎实宽厚的基础知识功底,更需要他们有较强的自学功底从事终身学习,以便随时调整自己来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而阅读是自学的主要形式,自学能力的核心是阅读能力,因此,教会学生学习的重头戏就是教会学生阅读,培养其阅读能力。值得指出的是,未来科学越来越数学化,社会越来越数学化,将来要想读懂“自然界这本用数学语言写成的伟大的书”,没有良好的数学阅读基本功是不行的。因此,面向未来,数学教育重视数学阅读培养学生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使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非常符合现代教育思想。

第四,重视数学阅读,培养阅读能力,有助于个别化学习,使每个学生能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各自可能达到的水平,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实现这个目标仅靠集体教学是办不到的,其有效途径是集体教学与个别学习相结合,而有效个别学习的关键是教会阅读。研究也表明,构成一些学生学习数学感到困难的因素之一是他们的阅读能力差,在阅读和理解数学书籍方面特别无能。因此,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得到落实,使数学不再感到难学,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教学。国内一些较为成功的教学改革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如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卢仲衡先生的“自学辅导教学法”、上海育才中学的“读读、议议、讲讲、练练”教学法及“青浦数学教改实验”等,无不得益于课堂阅读教学环节。

3.数学阅读进入课堂

鉴于数学阅读上述重要教育意义及其有别于其它阅读的特殊性,笔者呼吁数学教育界应将数学阅读教学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来研究,绝不能盲目照搬语文阅读模式来指导数学阅读教学,应尽快加强数学阅读的心理机制、数学阅读的有效策略及数学课堂上如何更好地运用阅读学习方式的研究,同时将数学阅读请进课堂,为此:

1.数学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数学阅读的教育功能,将数学阅读纳入到数学课堂教学基本环节中去,改过去“讲练结合”教学方式为“讲读练三结合方式”,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优化结构。

教师读书交流材料范文第5篇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来临,接受信息、提取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显得愈发重要。而良好的阅读是拥有上述能力的一种必备学习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如何引导学生广泛、有效阅读,并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成了语文教师的一个必修课题。而信息技术的出现,丰富的网络资源,为阅读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模式,是一个非常有利用价值的阅读平台。

一、网络阅读的优势

1、知识在美丽的画面、动听的音乐、愉悦的情绪中获得。

读《爬山虎的脚》,叶圣陶爷爷对爬山虎的脚的描写是非常细致和到位的,学生通过文本的阅读已经能感受到。但由于小学生形象思维的记忆比抽象思维要来的深刻许多。所以,在通过文本的练读之后,课件出示爬山虎的脚的形状、颜色,以及脚的触角变成小圆片,巴住墙,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动作。学生还可以根据图像的演示在短时间内反复练读,达到加深记忆巩固的效果。习拉近了情感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2、让学生通过阅读,从点到面扩展知识。

读《赠汪伦》,学生通过画面演示,浏览诠译诗意,并在相同基调的古筝声中吟诵全诗。同时程序设计了介绍李白的生平、奇闻趣事,还收录了李白的诗作140多首,并且为每首诗配以朗读辅导和诗意解释,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面。

3、文本和训练相结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读《美丽的家乡》,阅读文本后还可设计“阅读指导”、“帮你理解”、“请跟我来”等栏目,出示家乡地图,让同学以导游方式复述文章。帮助学生在读中学,在学中读,在优美段落的学习欣赏中,在快乐轻松的阅读环境中掌握阅读方法,这是传统阅读教学无法做到的。

二、网络阅读的方式

1、利用网络资源,进行集体导读

(1)、每日一读

在班级设定固定的读书时间,如早上到校后的10分钟,语文课前5分钟等。选择学生非常喜欢的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等。以多媒体投影的形式出现文本,低年级可以以齐读、高年级可以默读等不同的朗读方式进行。读完之后可以用集体交流的方式,说说我刚学会的字,我最喜欢的词,我最喜欢的句子,我的发现或感想等。

以笔者本学期在班级开展的每日一读为例,根据他们的阅读基础,9月份选择的阅读材料是成语故事,每日读书时间:上课前10分钟。

《望梅止渴》

读:齐读文本一次,

选择曹操的话练读。

说:生1:我通过和同学一起读,认识了讨伐的伐。

生2:我最喜欢的词语是骄阳似火、望梅止渴。

生3:士兵们一听说梅子,就自然地联想到酸味,口水也不知不觉地流了出来,顿时也不觉得渴了。

生4:我觉得曹操很聪明,他用了一个巧妙的办法使士兵看到希望。

(2)、快乐荐读

让孩子推荐将自己读到的精彩片段,教师选择有阅读意义的材料推荐给全班同学集体诵读。孩子对这种推荐权非常向往,从而激发学生自我进行大量课外自我阅读。学生从大量阅读中提取精彩的内容,写上推荐理由交给老师。教师将学生推荐内容中较有阅读意义的文本,通过网络收集,然后在特定的时间以多媒体投影的呈现方式推荐给全班同学读。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笔者发现荐读有下列优势:

A、荐读的文本来自学生的自我阅读发现中,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

B、推荐并被采用的成就感激发了一部分同学主动阅读的兴趣;

C、推荐的同学通过写推荐理由,引发了阅读的思考,避免了一些读书有口无心的无效。

同时,可将学生推荐的文本打印成册,在班级里交流,提供给一些感兴趣的同学再次阅读,也能极大调动学生的推荐热情和阅读热情。

2、开放式网络自由阅读,让孩子在文字天地里驰骋。

阅读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形式多样、难易适中、富有趣味的阅读材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级性,从而自觉地对材料进行多角度、多层级的研读、体味和欣赏。课外网络阅读,特别是网络自由阅读,既要提供给孩子一定的开放性,但作为阅读主导者的教师应帮助学生做好选材工作。根据现代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多方面、多渠道地选择构思新颖、视角独特,既富有新鲜知识、又能怡神悦志的材料。避免孩子走向网络阅读的误区。

1、低年级课外阅读欣赏材料的选择。

低年级识字量为1800个左右,所以应该由教师指定阅读材料,以简单的儿歌、小故事、寓言、童话、浅显的古诗词为主,书中可配有拼音。例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选》、《唐诗三百首》、《看图读古诗》等。

2、中年级课外阅读欣赏材料的选择。

中年级识字量为2500个左右,所以应该由教师推荐阅读材料为主,学生自选阅读材料为辅相结合,以作文、微型小说、短小的散文、优秀的古诗词为主,鼓励看短篇及中篇小说。例如:《微型小说选》、《吃耳朵的妖精》、《西游记》、《十万个为什么》等。

3、高年级课外阅读欣赏材料的选择。

高年级识字量为3000个左右,所以应该以学生自选阅读材料为主,教师推荐阅读材料为辅,以优秀的诗文、短篇小说、中篇小说、优秀的散文为主,鼓励看长篇名著。例如:《春江花月夜》、《水浒传》、《三国演义》、《季节飘带》、《锦绣心情》、《羊脂球》、《简爱》等。

三、利用信息技术评价阅读

1、用文件夹方式,建立学生读书记录夹

学生成长记录袋,是一种物化的、注重过程性的新课程评价方式,阅读评价也可以借用这样的方式。但如果将学生的阅读信息都放入成长记录袋的话,会增加很多工作量,而且更新肯定没有电子文档方便。

笔者在自己教室多媒体中,为每个同学分别设置了一个阅读文件夹,每组的阅读情况由小组长统计,并在电脑上进行更新。

这样的阅读记录夹,更新方便,人人都可参与。还增加了交流,有些同学在别人的记录夹里发现自己感兴趣的文章,进行阅读。这种明晰的记录方式,还调动了学生竞争的积极性,增强了阅读的兴趣。

2、创建班级阅读BBS,促进开放性阅读评价。

BBS方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发言方式,可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扬。班级阅读BBS,可根据班级阅读实际,设置不同板块,并选择不同的版主进行管理。如可以设计好书共读、书虫日记、趣味阅读等不同版块。

信息化社会为我们孩子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爱读书、会读书的孩子永远不可能被时代抛弃。让我们的语文教学远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模式,给孩子营造一个信息化时代的书香校园。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