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治安防控体系汇报材料

治安防控体系汇报材料

治安防控体系汇报材料

治安防控体系汇报材料范文第1篇

按照会议要求,现将我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情况做如下汇报,有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鸭溪易地扶贫搬迁点基本情况

鸭溪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位于集镇西北黄金地段“鸭溪商贸城”,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设计有61.3平方米至115.95平方米六种户型,是播州区西部占地面积最大、搬迁入住人数最多的安置点,覆盖西部7个镇(乡)87个村民组336户1415位贫困群众。具有覆盖范围广、覆盖人口多的特点。

“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奔小康、感党恩”是鸭溪镇党委对所有易地搬迁群众作出的庄严承诺,其中“稳”字是关键,鸭溪以党建稳根基,综治中心稳治安,网格化管理稳服务,不断完善“D+Z+W”(党建+综治中心+网格化管理)架构下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二、主要做法

“D+Z+W”机制即是把通过综治中心将党的领导贯穿到社会治理的每一个单元格。治国安邦,根在基层;管党治党;重在基础。枫桥经验保持长久活力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基层,使党组织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领头雁”。鸭溪镇党委从完善对扶贫搬迁点党的建设着手,从强化对综治中心的建设破局,将党的领导贯穿于综治中心建设与网格化建设的全过程。

一是完善搬迁安置点党组织的覆盖

2018年11月,鸭溪商贸城幸福党支部正式挂牌成立,作为精准扶贫易地搬迁的前沿阵地,镇党委书记前线指挥,提出了“一名书记就是一个榜样,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的“三个一”目标推动易地搬迁安置点党的建设。为进一步推动搬迁点党支部的建设工作,2019年5月挂牌成立鸭溪镇长征社区党总支,将易地搬迁安置点纳入服务范围。从社区及相关部门选优配齐精兵强将,选举产生由7名支委成员组成的支部委员会。7人均为大专以上学历,其中本科学历3名,均具有一定的精准扶贫业务能力,在社区服务、政策法规、致富脱贫等方面各有所长,属“一专多能,多专结合”的党员干部服务队伍,且支委成员均在30岁左右的年轻党员干部为主,既不缺创业热情,也具有一定实战能力,在群众中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二是统筹推进和抓好落实镇级综治中心;

对照GB/T33200国标标准建设:占地12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超过3600平方米,设立了党务政务警务群众服务大厅、群众接待厅、矛盾纠纷调处室、监控研判室、社情民意分析室、法律服务所及为社会组织从事有关工作提供的专门场所,选址位于集镇西北角新建长征社区驻地,是集镇西扩的桥头堡,也是鸭溪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综治中心选址商贸城,能就近起到调民纠纷、治安防控的效果,同时也能为上级要求的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社会综合治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鸭溪镇综治中心整合党务政务大厅、综治办、信访办、禁毒办、扫黑办、人社中心、民政办、财政所(农业补贴)、司法所、法律服务所等部门人员长期入住镇综治中心办公,并整合了派出所户籍办理的职能,形成集党务政务警务社会事务于一体便民综合服务中心,同时建立“综治中心联席会议制度”视工作需要可邀请其余单位随时参与事项研判与化解。拥有类似区综治中心“1+4”的工作职能,及“社会治安防控及社会民生事务服务”、“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法律服务及法律服务”、“信访维稳联动”四大职能。通过各部门之间的整合,形成了一套集咨询、服务、管理、接访、调解为一体的综合治理运行机制,实现镇里吹哨,部门报到。

三是重点下移,合理划分搬迁点网格

坚持着眼发展、便于管理的原则,由党支部组织,在每个楼区(14个楼区)民主选举出1名楼长,作为党支部党员联络点与社会单元格,延伸组织触角,将管理重心下移到每一栋楼,网格长实行A、B角,A角由长征社区干部担任、B角由群众代表担任,确保将党的领导贯穿到社会治理的每一个环节。社区党总支强化对14个商贸城网格的指导和管理,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信访重点人员的走访稳控、服务群众相关事务分配到网格细胞,将网格管理居民自治工作有机结合,开展网格化管理工作,通过群众遍访,入户了解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收集群众对支部的意见与建议传达基层声音。让党支部成为圆心的同时拥有了向心力,将不同镇乡、不同文化聚集在一起的贫困户凝聚在一起,成为维护小区和谐稳定的纽带。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理”。

四是加大投入,结合“人防、物防、技防”创新建立联席、联治、联调、联勤机制,不断完善搬迁安置点治理体系。

联席,通过部门间的联动,织密社会治安防控的大网。建立健全以公安民警为主导、治安联防队伍为骨干、群防群治队伍为辅助的治安联防工作网络,入驻搬迁点警务室1个,常驻民警3人,依托商贸城小区管理公司安保力量开展全天候巡查。同时,按照平安小区建设标准,全小区安装监控25个,基本做到全覆盖、无死角,长征社区根据搬迁安置点治安情况建立健全治安形势分析例会、对治安重点、社情访情、重点信访纠纷,进行集中研判并按月上报综治中心,在治安防控上提高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信访维稳中实现最多访一次的目标。

联治,协调联动、整体推进,将长征社区作为平安社区进行创建,发挥群众力量,发展群访群治队伍。

由社区摸清搬迁安置点特殊人群底数,由党政班子领导及综治办、司法所、卫计办等部门对特群人员实施定期全面走访。建立健全日常排查、信息汇总、分析研判、分级管理、安置帮教、救助救治、应急处置等一系列制度,落实责任,细化措施,加强考核,切实将特殊人群全部纳入服务管理之中。建立健全突出治安问题整治工作机制,定期组织排查、梳理辖区突出治安问题,确定重点整治地区、行业、部位,统一组织专项整治。将楼长纳入群防群治队伍,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联调,由综治中心牵头,司法所法律指导,长征社区主抓,按照分级负责、归口调处的要求,落实责任单位、责任人,限期解决。对搬迁安置点群众诉求,实行统一受理、统一分流、统一协调、统一督办、统一归档,综合运用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治安调解等方法进行多元化解,将枫桥经验运用在矛盾纠纷的化解中,努力把各种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内部、化解在萌芽状态。

联勤。落实社会民生事务平台24小时值班值守制,一旦发生警情,在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组织协调、妥善处置、按时上报。

三、取得成效及下一步打算

治安防控体系汇报材料范文第2篇

今年以来,后勤服务公司一如既往牢牢把握安全生产、各项制度制定、提案整改、精益创新等重点工作,强化责任分工,层层落实指标,提高管理水平、组建高素质团队、提升职工幸福指数等指示和希望渗透到后勤服务各项工作中去,抓重点、攻难点、出亮点,努力建设“标准高、反应快、服务优、效果好”的大后勤服务新局面。通过全体干部职工的努力实现后勤安全生产服务上台阶。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1.停车住宿、市场化管理全面推行

为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及公司年度工作会精神,树牢“过紧日子”的思想,深入推进全员、全要素、全过程效益核算与目标管控的全面市场化,后勤服务公司对公司内停车、住宿实行市场化管理。该管理办法现已在公司范围内规范运行。

2.精益管理持续推进

为进一步深化地面精益管理,加强文明卫生治理,打造清洁舒适的矿区环境,保障职工身体健康,后勤服务公司开展“清死角、治四乱、灭四害”环境综合治理活动,强化了工广环境清理整顿,规范了矿区工作生活秩序,打造了安全文明、整洁有序、干净卫生的工作生活环境,对精益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助力显著。

为迎接精益现场会召开,做好地面保洁和精益标识,后勤联合精益市场办对公司办公室、公寓、垃圾桶、绿化带等地点统计、设计标识牌5000余个,现已确定数量、规格并联系公司开始制作。

3.完成后勤服务公司制度汇编初稿

为响应企业市场化管理形势,提高后勤服务质量,确保公司安全生产和建立良好的生活准则,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经过2个多月的撰稿、编稿、审稿,2019年3月《后勤服务管理制度汇编》经完成初稿编写。

该制度中主要针对公司卫生保洁管理、地面维修管理、内部治安管理、工广绿化管理、职工食堂管理、低值易耗品的日常管理等后勤业务进行详细的职责划分,明确后勤服务各项工作的基本标准及违规行为处罚,涵盖全面,突出细节,清晰易懂,较为具体地囊括了后勤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该制度的印发将成为公司今后工作中强有力的工作标准及执行依据。同时也将为精细化服务职工、市场化运营工作的有条不紊开展提供有利的制度保障。

4.钢结构构筑物安全管理

后勤服务公司联合其他部门对栈桥内部设施、外部桁架、支撑杆件、连接杆件、连接支撑节点、牛腿等部位进行外观检查。每月进行一次风险和隐患排查,对排查出的风险隐患及时采取有效管控措施。加强对钢结构厂房的周期性除锈防腐及维护工作,确保钢结构厂房正常使用寿命。

5.加大矿区治安管理力度

护卫大队全天24小时不间断对宿舍、食堂、煤场等重点区域和场所进行巡逻,利用我矿治安监控“天网”系统,对各重要场口进行全天候监控巡查,6月份我们按照矿主要领导指示,在煤场装载机上新安装记录仪11个,矿区新增安装了17处监控探头。严格执行人员出入证和物资出门证管理制度,保障了矿区内物资和人员的安全,确保了全矿治安和谐稳定。

按照我矿《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的要求,做到了对重点场口一日一巡检、一周一检查的要求,确保了矿区消防安全零隐患,按照规程要求开展了上半年灭火器校验工作。严格执行爆炸物品装卸警卫警戒制度,确保运输安全可靠,每周对井下火药库发放和回收台账进行检查,安排巡逻人员对每班爆破作业人员上井检身,杜绝了爆炸物品流失。

6.“人脸识别售饭系统”助力“智慧食堂”建设

拟与农业银行联合在不投入资金的情况下上智能人脸识别售饭系统,该系统具有先进、智能、无风险等特点。后勤服务公司与农业银行工作人员联系,经过多次商讨,农业银行为我公司免费提供一套人脸识别售饭系统。该系统实现后将提供一个就餐方便、成本可控、服务迅捷的现代化食堂就餐环境,藉此实现“智慧食堂”管理。该系统现已进入安装阶段,预计10月份可投入使用。

7.内部挖潜见效 成本控制稳定

为了加强成本控制,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控制各类维修费、材料费、绿化费等各类费用的支出,把过“紧日子”的理念深入到每个职工思想。上半年后勤公司利用废旧材料自制挡车棍90余个,拖把池4个,小推车5个,自行育苗扦插的花卉16个品种20000余棵,并大面积移栽养护成活;

自行组织人员修建运煤路东侧停车场36个停车位,用洗矸替代沙子、石子铺垫停车场底层节省了材料投入,该停车场自7月21日开始投入使用,大大缓解了矿区内车位压力,将降本提效落实到了每个工作细节中。

8.着力提升职工幸福指数

职工是企业的主体,职工幸福指数的提升将为企业发展带来无穷的活力和创造力。卫生所上半年为提高职工健康保健知识和自我防护意识,利用安全宣传月活动在篮球场发放防暑知识宣传单2百余份到各区队职工手中,并结合季节发病特点,在副井口就预防中署和肠道疾病及健康的生活方式等知识,举行知识讲座,受到了职工的欢迎。

针对署夏高温季节,为了做好职工防暑工作,卫生所为井下各区队及时发放了防暑药品,累计发放霍香正气水6140支,风油精1036瓶,确保防暑药品储备充足,为防治职工中暑发挥了较好的作用。针对夏季腹泻病多发特点,加强腹泻病管理,上报工作,配备充足药品。

食堂在加大了食品原材料市场调研力度,对使用频率较高的46种原材料进行了价格调整,做到了价格公道合理。制定免费玉米粥、免费绿豆水供应时间,保证二十四小时不断档,为职工送达温馨的企业关怀。

存在问题:

1. 后勤公司职工队伍平均年龄较大,年老且体弱者居多,缺乏创新精神。

2. 矿区内地面建筑使用年限长,每逢雨季各处屋顶、墙体漏水严重。

3. 地面制冷管网和地下供排水管网多年来锈蚀严重,突击抢险修补任务较多,建议更换。

下一步工作打谱:

1.计划530采区塌陷地治理工程一期南区回填完成80%,田间道路开工,北区回填完成50%;智慧矿山井口调度中心改造工程计划9月上旬必须竣工。

2.计划130、230塌陷地治理工程进行竣工验收。

3.迎接安排好集团公司在我公司举办的智慧矿山推进现场会;完成地面交通标线、标识重新划线,针对我矿职工自备车日益增多的实际情况,对各停车场进行规范化划分,最大程度的满足各车型停放需求。

4.配合完成集团公司在我公司举办的技能大赛比赛项目。

5.抓好公共安全检查和重点监控,做好矿区维稳安定工作。

治安防控体系汇报材料范文第3篇

一、活动目的

按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单位全面自查、行业专项检查、政府综合督查”和风险预警防控“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要求,以“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机制、把握隐患治理和安全生产主动权”为目标,深入组织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及时有效消除各类事故隐患,为实现全区教育系统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奠定坚实基础。

二、排查治理内容

一是单位的安全组织机构、人防体系、技防、物防等设施和各项安全制度建设体系是否健全与正常运作;二是单位的建筑物、车辆、水电气、公共卫生、危险品、周边治安环境等方面存在的各种安全事故隐患。特别是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不能立即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学校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三是教育局各部门办公场所的防火、防盗、车辆管理等安全隐患。

三、排查方法

根据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此次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月活动采取条块结合、各负其责的方法进行。各单位在排查过程中,要明确排查环节,登记备案,做到有计划、有重点、有记录。

四、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

(一)3月7日至20日,各单位结合区教育局文件要求,组织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制定活动方案,认真填写《事故隐患登记表》、《危险源点排查登记表》、《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整改情况月报表》,并建立安全隐患台帐。

(二)3月26日前,各单位向区教育局综治办报送《安全事故隐患汇总表》、《安全事故隐患整改进展情况汇总表》、《危险源点排查汇总表》,同时报送各单位开展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整治月活动总结(书面材料及电子稿,书面材料加盖公章)。

五、工作要求

(一)进一步加强隐患排查治理活动组织领导

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月活动的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抓紧制订并落实活动工作方案,明确隐患集中排查治理的量化目标,严防隐患排查走过场。强力推进各项措施的落实,认真总结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取得的成果和经验教训,狠抓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薄弱环节,确保此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进一步落实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责任制

要切实落实各单位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主体责任,对隐患排查治理责任不落实、排查不彻底,以及由于隐患排查治理不力造成安全事故的,要依法严肃追究责任。局有关领导负责对其所分管学校安全事故隐患整治消除工作的督查;幼儿园的安全事故隐患整治消除工作,由成教办、基教科负责督办;教育基地(青少年活动中心)、车队的安全事故隐患整治消除工作由勤工办负责督办;局机关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由办公室负责督办。基建、危房、水电、消防领域的安全事故隐患整治消除工作由基建科负责督办。

(三)进一步明确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任务

各单位要通过开展3月份“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月”活动,在自查自纠的基础上,通过深入排查,一要建立、完善本单位隐患排查治理目录和台账管理,对重大隐患要按照“一案一档”的要求建立隐患档案,并抓紧制订落实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改计划;二要确定本单位已查出的重大隐患监控责任名单,明确监控、整改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四)严格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制度

请各单位在3月26前将本单位“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月活动方案”、相关报表(见附表)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月”活动工作小结报区局综治办。

(五)加强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督查考核

为进一步推动3月份“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月”活动的深入开展,区教育局将适时组织开展督查活动,及时通报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情况。对工作不负责任、敷衍应付的单位通报批评,责令整改,对因排查不力未能发现安全事故隐患而酿成责任事故的,开展事故责任倒查,并依法追究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区教育局将把这项工作的开展情况纳入学校年度安全工作责任制目标考核。

治安防控体系汇报材料范文第4篇

减缓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最根本的措施就是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含量。通过增加森林资源积极减排温室气体,增加森林碳汇,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战略选择。具体行动如下:

1.1全民义务植树行动各级政府把开展好全民义务植树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层层落实领导责任制。要认真落实属地管理制度,强化乡镇政府和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实施义务植树的职能,确保适龄公民履行义务。要进一步调动各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各界参与造林绿化的积极性,重点抓好城市、绿色通道、村庄和校园绿化工作。

1.2重点工程造林行动(1)水源涵养林建设行动。通过水源涵养林建设,强化各流域综合治理,突出森林涵养水源的生态防护功能,丰富和充实各流域森林生态系统及景观的完整性和多样性,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生态保障。(2)沿海防护林建设行动。以保护现有森林资源为基础,以沿海基干林带建设为主的消浪林带建设为重点,注重海岸基干林带和沟、路、渠、堤、河岸绿化带以及农田林网的有机结合,以乔木树种为主,乔灌草结合,多树种混交的方式进行人工造林和补植套种改造,建成以人工森林植被为主体,多林种、多树种、多功能、多效益的沿海防护林体系,提升区域的整体防护能力,改善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构建南粤大地美丽的绿色长城、安全稳定的绿色屏障、永恒的绿色财富。(3)石漠化综合治理行动。通过封山育林、植树造林,保护和恢复省内岩溶区的石山林草植被,并建立基于“3S”技术的石漠化信息管理系统,查清石漠化的动态、分布和发展趋势等空间规律,对全省土地石漠化动态定期监测,控制岩溶地区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建立石漠化监测体系和监测管理信息系统,为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决策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4)水土保持林建设行动。在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有沟蚀和崩岗的地区规划建设水土保持林,突出森林水土的防护功能,强化水土流失治理,丰富和充实区域森林生态系统及景观的完整性和多样性,建立起结构稳定、功能完善、空间布局合理的林业生态体系。(5)绿色通道建设行动。继续推进铁路、国道、省道、高速公路等沿线绿化,构筑覆盖全省的绿色森林网络。以实现广东现代林业强省绿色森林的组团连接,提升广东林业生态体系的整体功能。(6)农田林网建设行动。对平原区的路、沟、渠、堤及适宜造林农田林网带进行植树造林,改善平原区农业生态状况,提高区域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促进生态农业、生态林业发展,构建平原区生态安全体系。(7)珍贵树种用材林基地培育行动。优化珍贵树种用材林培育技术,大力培育珍贵树种,改善全省林种、树种结构,提高森林质量、林分光能利用率和林分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增加农民财富贮备,缓解珍贵用材供需矛盾,促进林业产业和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8)商品林基地建设行动。主要加强短轮伐期速生丰产林、工业原料林、林木种苗与花卉、竹林、名特优稀经济林等基地建设。

1.3森林碳汇行动大力培育森林资源、增加森林碳汇,充分发挥森林的储碳库作用。

1.4封山育林行动重点放在郁闭度0.5以下(含0.5)的低质、低效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和可封育成林的宜林地,对其进行封禁,并辅以人工促进措施,促使恢复形成森林植被,提高森林覆盖率,提高森林质量和生态功能等级。

1.5林分改造行动(低效林改造行动)对全省低效林进行改造,调整树种结构,初步恢复地带性的森林植被群落,全面提高森林质量和生态功能,建成较为稳定、高效的森林体系,满足广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6森林经营行动以提高现有森林年生长量为目标,制定和实施“人工商品林经营规划”。以提高森林生态功能为目标,制定和实施“全省重点公益林经营规划”。

1.7中幼林抚育行动探索生态公益林抚育管护模式,推广应用科学抚育技术,不断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优化森林资源结构,增强生态公益林的整体生态效能,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增强林业碳汇功能。

1.8万村绿行动大力开展林业生态文明万村绿大行动,重点抓好村内道路、公共场所和农户庭院的绿化,提高村庄绿化覆盖率,建设绿色生态乡村。

1.9城市林业建设行动依托城区现有的公园、园林绿地、街头绿地以及道路水系两侧绿化用地,结合原有的森林植被、古树名木以及原始地形地貌,建设以森林植被群落为主体,体现城市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城区(森林)绿岛;根据城市所在地的地形地貌特征,建设环城森林绿带,形成与城区森林系统相协调的环城森林景观带;丰富城市的森林景观、生态系统和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在确保山地更显“郁郁葱葱”的同时,使散布在全省的各大城市披上绿装,实现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10油茶林培育行动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对保障国家粮油安全、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增加林农经济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及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1林能一体化行动根据全省森林资源特点,充分发挥自然地理特点与优势,大力培育以桉树、相思、黎蒴为主的木质能源林和以小桐子、油桐、乌桕、铁力木、光皮树、黄连木为主的油料能源林。充分利用工程建设发展的灌木资源以及主伐、间伐、木材加工剩余物,加工成用于直燃发电或供热的高效固体成型燃料。积极支持开发生物质能高效转化发电技术、定向热解汽化技术和液化油提炼技术,逐步形成原料培育、加工生产、市场销售、科技开发的“林能一体化”格局。

1.12林地林木流失防控行动(1)加强森林采伐管理行动。改革森林采伐限额管理,探索森林资源消耗管理新途径,解决采伐指标分配问题。实现采伐由指标管理向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转变。要在科学区划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区域,按照林业发展布局和森林主体功能要求,实行不同的采伐管理模式,将森林采伐管理与分区施策以及森林经营方案相结合,做到有效保护和科学经营森林资源。(2)加强林地征占用管理行动。加强林地保护管理,严格执行林地定额管理和用途管制的制度,规范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程序,依法征收森林植被恢复费,坚决制止毁林开垦和乱占滥用林地行为,有效保护林地资源,国家和省重点项目或工程确需占用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内林地的,须编制生态恢复规划,给予生物多样性补偿,并经省级或以上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

1.13森林火灾防控行动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原则,采取综合措施,全面提升森林火灾综合防控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森林火灾次数,降低火灾损失。认真贯彻落实《森林防火条例》,加强责任制落实。强化野外火源管理,积极开展航空护林工作,构筑全方位预防、扑救体系。加大森林防火宣传力度,对山火多发的地区,实行重点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抓好森林防火指挥信息系统、森林消防队伍建设,争取建立全省性森林防火机动力量和快速反应队伍。

1.14林业有害生物防控行动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防控指挥体系建设、灾害应急防控保障体系建设、疫情监测体系建设、重大林业生物灾害治理工程建设,继续开展松材线虫病、薇甘菊、松突圆蚧、松毛虫和竹蝗等重要检疫性有害生物和其他食叶性害虫灾害治理。

1.15生物质材料合理开发和利用行动制定好生物质材料开发和利用规划,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项目上马,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促进林业循环经济发展。

1.16木材高效循环利用行动加快实施产品改造升级,从源头上抑制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产品的生产;采用新技术将木材采伐加工剩余物、废旧木质材料加工成木质重组材和木基复合材;大力发展木材精深加工业,针对不同树种,采取不同加工技术,生产不同层次的产品,发挥木材最大功能;积极发展木材防护业,加快推进木材防腐和改善人工林木材使用性能的工作,延长木材产品使用寿命;逐步建立和完善木材保护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实现木材保护产品标准化、系列化;积极推进木材加工企业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产品质量和环境认证工作,建立绿色环境标志和市场准入制度,倡导健康生活,推广生产、使用环保木材产品。

2提高森林资源质量,适应气候变化

采取有力措施,提高森林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减少气候变化对森林的不利影响,维持森林良好的生态功能。森林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的提高,又会增强森林减缓气候变化的能力。

2.1自然保护区建设行动在现有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上,基本形成以部级自然保护区为核心,以省级自然保护区为骨干,以市县级自然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小区为生物廊道的布局合理、类型齐全、设施先进、建设规范、管理高效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以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扩增碳汇储量、促进社区和谐发展为目标,力争做到保护管理制度化、基础设施标准化、科研监测数字化、宣传教育普及化、社区关系和谐化。

2.2湿地保护与恢复行动通过完善湿地保护法律法规、建立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湿地公园和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等措施,逐步修复退化湿地生态系统,恢复湿地生态功能,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从而增加湿地碳储量。完善湿地保护法制体系。根据《广东省湿地保护条例》的规定,制定湿地公园管理办法、重点湿地评审制度和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办法;积极申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加强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和保护小区建设。

2.3古树名木保护行动全面摸清古树名木资源,建立广东省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编写《广东古树名木大观》,制定《广东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开展80~100a树龄的古树名木后备资源调查。并且加强古树名木保护,落实保护复壮措施,使古树名木保护率达到95%以上。

2.4野生动植物保护行动优先建设一批重点自然保护区,为野生动植物的栖息繁衍提供更大空间,在无条件建设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植物集中分布区建立保护小区和禁猎区,对受危的野生动植物采取积极有效的拯救和保护措施,建立起重点野生动物种源基地、珍稀野生植物迁地保护基地。

2.5森林公园建设行动建立和完善森林公园建设管理体系,进一步推动森林风景资源的保护工作,不断拓宽对各种自然资源实施保护的领域,改善生态环境。

2.6良种选育行动选育速生、优质、高产、抗逆强的林木新品种,建立和完善现代林木良种繁育技术体系。尽快在森林植物光合效益、生物固碳、良种选育、有害生物防治等方面取得突破,培育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强的林木新品种,有效增加森林面积、森林资源总量,提高森林质量,增强森林碳汇能力。

2.7野生动植物疫源疫病监测预警行动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监测体系建设和应急管理,做好野生动植物疫病本底调查。全面加强野生动植物疫源疫病监测预警工作和监测站建设与管理。加强与卫生、农业等部门的合作,形成联防联动机制。加强人员培训,做好应急演练。

2.8森林、湿地等资源监测与评价体系建设行动加强森林资源生态监测体系建设,强化森林质量、生物多样性等调查和评价指标体系,加快基础数表和规程规范的制定和更新步伐,完善造林核查、采伐限额检查、征占用林地检查、公益林核查等专项核查技术方法。完善森林、湿地、石漠化、沙化等生态系统,建立和完善森林经营成效监测与评价体系。

3加强能力建设,应对气候变化

3.1科技创新行动加强林业相关领域技术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开展林木新品种选育、困难立地造林、森林结构优化、森林资源培育、森林抚育经营模式等研究,尽快在森林植物光合效率、生物固氮、良种选育、有害生物防治等方面取得突破。培育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强的林木新品种,有效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提高森林质量,增强森林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开展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研究,加强林业碳汇的增汇、适应机制、计量监测、造林再造林等关键技术研究,探索具有广东特色的林业发展模式,解决高碳储量森林结构优化、碳汇林定向培育经营等应对气候变化的林业技术。

3.2法制建设行动建立健全林业法制工作机构,提高执法人员执法水平,创新林业行政执法机制,加快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加强林业执法和行政许可监督体系建设,规范林业执法和行政许可行为。逐步完善林业执法监督机制,建立重大案件讨论审查、错案追究等制度。加强林业普法工作,积极开展林业法律法规宣传和执法人员教育培训,提高各级林业领导干部和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增强依法行政的理念和能力。

3.3信息化与交流合作平台建设行动建立森林碳汇计量监测技术标准体系,开展全省造林、森林管理等森林碳汇的计量、监测评估,统一森林碳汇信息。建立和完善地理信息子系统、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子系统、全省陆生野生动物信息网络化管理系统、广东省自然保护区数字化监测管护平台系统、省森林公安局网络信息指挥室视频会议系统、林木采伐证管理子系统、木材运输证管理子系统和林地林权证管理子系统、林业有害生物应急防控管理系统、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管理子系统。加强与国内外有关科研、教学单位和企业的合作,在科技创新、合作营造碳汇林方面开展广泛合作交流。

3.4森林公安队伍建设行动完善森林公安管理体系,在没有森林公安机构的市、县建立森林公安机构,建成分布合理的森林公安中心派出所,形成覆盖全省的省、市、县三级管理的森林公安体系。改善森林公安交通、通信设施和技术侦察、防护器材及基层单位办公用房、办公自动化设备条件,提高森林公安机关侦查破案能力及民警自身防护水平,提高森林公安工作效率。

3.5人才培养行动加强碳汇林业、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技术骨干队伍,逐步建立一支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队伍。突出抓好林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开展以林业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的继续教育;积极开展林业基层岗位技能和关键岗位培训;大力开展林农“绿色证书”培训,重点开展对乡(镇)村生态护林员、林木种苗专业户、农村造林专业户、种植户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专业公司(专业队)的技术培训;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研究团队,培养森林碳汇优势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培养碳汇林业优势科研开发力量。

治安防控体系汇报材料范文第5篇

为贯彻“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瓦斯综合治理十二字方针,坚持“高投入、高素质、严管理、强技术、重责任” 的原则,建设安全、高效、稳定的矿区,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推广的“瓦斯治理经验五十条”,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第1 条瓦斯治理专项资金投入的重点是矿井通风系统、瓦斯抽采系统、矿井防灭火系统、综合防尘系统、安全监控系统及相配套的供电系统等。瓦斯治理专项资金按吨煤15 元提取,并严格考核,确保资金提取和合理使用。 第2 条各矿井必须设置专职通防副总工程师,高突矿井逐步配备地测副总工程师,通风工区及安全生产部室应配齐通防专业技术人员,学历最低要达到中专水平,其专业必须对口。加强职工培训,努力提高“一通三防”人员素质,凡新增加的“一通三防”人员文化程度最低要达到技校或高中毕业水平,数量满足瓦斯治理需要。 第3条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高瓦斯矿井及有高瓦斯区域的低瓦斯矿井要采取积极的人才措施,确保通风专业人员稳定。“一通三防”专业人员调动时,组织部门应及时予以配齐。 第4条瓦检员、防突员、安监员享受采掘一线待遇,实行末位淘汰考核制度,并建立后备人才库(后备人数占在籍数的15%)。 第5条各矿应对生产及主要辅助单位现任班长、区(队)长进行“一通三防”专业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生产及主要辅助单位职工未经“一通三防”专业培训、考试不合格,不得担任班长、区(队)长;特殊工种须经“一通三防”专业培训合格,并持证上岗。 第6 条各矿井每年必须制定瓦斯综合治理工作方案,确保瓦斯治理的针对性,实现瓦斯治理“一矿一策”、“一面一策”。每季度最后一个月要结合下一季度生产安排情况对通防系统进行审查和分析,并将审查材料报集团公司备案。 第7条集团公司、矿总工程师每月组织召开一次“一通三防”技术分析会,要对重大问题提出解决意见,形成会议纪要。矿须将会议纪要以书面材料报集团公司备案。 第8条严格执行调度和监控中心值班制度,发现井下瓦斯超限必须在5分钟内向矿值班领导汇报,值班领导必须及时安排处理。 第9条树立瓦斯超限就是事故的理念,严格执行瓦斯超限谈话制和分级追查分析处理制。采掘工作面风流及回风流中瓦斯浓度≥1.0%或采煤工作面回风隅角瓦斯浓度≥0.8%且小于1.5%的由矿总工程师或安监处长负责追查处理,采掘工作面风流及回风流中瓦斯浓度≥1.5%的由矿长负责追查处理,并将追查处理结果于次日报集团公司备案。 第10条突出矿井的新水平、新采区、新煤层开采、采煤工作面设计中,对突出煤层必须编制防突专门设计;设计时必须考虑瓦斯与地质的关系,提前制定瓦斯综合治理方案,合理生产布局,避免孤岛煤柱开采和在应力集中区布置巷道;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高瓦斯矿井、低瓦斯矿井高瓦斯地区瓦斯治理工程应与新水平、新采区、新煤层采煤工作面同时设计、超前施工、先行投入使用。 第11条按《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一十三条必须设置而未设置专用回风巷的老采区必须限期整改。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采掘工作面,必须先完善其专用回风系统,确保其回风能够直接进入采区专用回风道,严禁其切断任一采掘工作面的唯一安全出口。 第12条严格控制高、突区域及与其系统相关联的区域内作业人员数量。各采区每班作业人员数量应符合集团公司有关规定,当生产布局发生变化时,矿必须对作业人员数量重新进行核定,并将核定结果报集团公司备案。 第13条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高瓦斯矿井、低瓦斯矿井的高瓦斯地区必须编制瓦斯地质图,全面反映采、掘工程范围内的煤层赋存、地质构造、瓦斯参数、巷道布置、防突措施、安全防护设施、发生煤与瓦斯动力现象地点及强度等有关内容,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填图。 第14条所有石门揭煤及采、掘工作面投产前,必须由生产矿长或安监处长组织有关单位现场验收,达不到规定要求的,严禁揭煤和投产。 第15条高突矿井遇地质构造、煤层赋存条件急剧变化、采掘应力迭加区域及瓦斯异常带前,必须制定“五位一体” 现场管理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即地质人员加强地质预测预报,及时提供预测资料;打钻人员在钻进过程中发现瓦斯异常涌出时立即停机,并及时汇报;掘进施工人员发现地质、矿压、瓦斯异常时,立即停止工作;监控人员保证瓦斯超限时,立即切断掘进巷道及其回风系统内电源;瓦检员发现瓦斯异常时,立即撤出人员)。 第16条在突出煤层顶、底板掘进的巷道,特别是距突出煤层法线距离小于20米的掘进巷道,要采取措施严格控制突出煤层层位和地质构造,巷道掘进每隔100米要施工地质探测钻孔控制层位(根据煤层和构造变化情况也可适当加密),防止瓦斯异常涌出或误穿突出煤层。 第17条提前预警非突出煤层转化为突出煤层。在非突出煤层揭煤和煤巷掘进期间,如出现吸钻、夹钻、喷孔、瓦斯涌出异常等情况时,该地区必须立即停止施工,并由现场负责人向矿调度室汇报,矿必须及时向集团公司汇报。 第18条掘进工作面采用先抽后掘、边抽边掘技术。有突出危险的掘进工作面和瓦斯绝对涌出量大于3m3/in、炮后瓦斯经常超限、有瓦斯异常涌出现象、或预测突出指标超限的掘进工作面以及石门揭穿突出煤层的工作面,要实施巷帮钻场深孔连续抽采措施,并确保掘进迎头钻孔每平方米不得少于2个。 第19条施工煤层瓦斯抽放钻孔,应选用钻进能力大、钻孔直径不小于89毫米的钻机。第20 条加强瓦斯监测监控工作,在以下场所增设甲烷传感器: 1、突出煤层长距离煤巷(半煤巷)掘进工作面,每600 米内增设一个甲烷传感器。 2、采动卸压带、地质构造带、采掘工作面过老巷、老空区、钻场等处增设甲烷传感器由矿总工程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第21条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高瓦斯矿井、低瓦斯矿井的高瓦斯区域由各矿分管机电负责人牵头,有计划地实现矿井供电设备无油化,并推行实时监测监控。 第22条使用局部通风机供风时,必须进行局部通风设计。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高瓦斯矿井及低瓦斯矿井的高瓦斯地区应根据瓦斯涌出情况采用大功率对旋局部通风机和与其相匹配的大直径双压边风筒。 第23条各矿井必须制订并实行井下局部通风机供电线路、设备强制性停电检修制度,局部通风机按地面主要通风机进行管理,每天要对所有备用局部通风机进行试运行,持续时间不得小于30分钟。 第24条建立健全通防管理激励政策。年度内矿杜绝瓦斯、煤尘、自然发火事故,对通防质量标准化达标且安全评估合格的矿井通防专管人员、通风工区技术员以上干部及矿安全生产部室通防专管人员实行奖励,费用从矿安全奖励资金中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