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学德育工作思路

中学德育工作思路

中学德育工作思路

中学德育工作思路范文第1篇

[关键词]德育;心灵成长;品德与智慧

1. 现象和现状 笔者最近在李开复博士开设的“帮助青年学生成长的公益性网站”……“我学网”中了解到:21世纪需要的是积极、乐观、融会贯通、创新与实践相结合、具有良好的沟通与合作能力、高智商、商情商、高灵商的综合性人才。而我们广大的青年学生们,面对纷繁复杂且残酷的社会竞争内心非常迷茫与困惑,不具备客观分析事物的能力,更不善于发现自己内在的潜能,对自己的就业问题缺乏选择的智慧。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大学毕业生不得不在家待业,等着依靠父母的金钱和关系混个差事。我们不得不深思:教育真正的意义在哪里?我们培养的一批批“死读书”的知识分子究竟能给社会创造多少价值?我们的教育理念不断更新,但莘莘学子们从学校和书本里学到的知识技能已远远不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戴尔·卡耐基(Dale Carnegie)说:“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15%取决于他的专业技能,另外的85%要依靠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中学阶段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可是当前,大部分青少年善恶是非观念混淆,不懂做人的基本准则和基本道德;学习目标模糊、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坚持力不够;人际交往问题越来越突出,以及受家庭问题、情感问题的困扰等,因此,加强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心灵成长、培养学生的处世、处事能力便成为中学教育的首要问题。

目前,我县各校在学生德育方面重视力度还远远不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学生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有的学生离家离校出走,有的躲进网吧,甚至还有些高校的学生自杀或打架斗殴。中学生有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一些烦恼、委屈、困惑无处诉说,长久积压形成了叛逆行为,这是一种心理脆弱的表现。在得不到正确引导和正常的理解下开始厌倦学习,自暴自弃,甚至爆发一些极端行为。

2.问题与成因分析

2.1 学校、家庭、社会重智育轻德育,忽视青少年的心灵成长和身心和谐。

3.对策与措施 针对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学校应确立以“管理育人为主导、教学育人为主轴、活动育人为主角、环境育人为主体、实践育人为主线”的总体德育目标。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3.1 加强德育队伍的建设,树立人人都是德育者的观念。学校是德育的主阵地,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力量。提高教师队伍的德育素质,是搞好学校德育工作和德育改革的基本条件。每个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除了具备法定的教师资格外,还要具备实施德育的素质。首先,学校应加强校园德育环境建设,落实全校教师学习《中小学课程育德指导纲要》,要求人人都把德育工作贯穿课堂教学。其次,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他们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缺乏系统的教育理论,做德育工作往往停留在经验阶段,没有把一些有效的做法总结升华到理论层面。他们往往工作方法比较简单,处理问题停留在表面上,头痛医头,脚疼医脚,并没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走不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在实践中,又常常把一些学生的心理问题当做思想品德问题来对待,所以应有计划地对班主任进行德育方面的培训,完善班主任岗位职责,定期举行班主任例会,不断提高班主任的思想、业务水平。进一步完善《班主任考核方案》,深化德育队伍建设。再次,充分发挥团队工作的作用,扩大班、团干部的影响。团员、班干部在学生中的影响不可低估,要定期对班、团干部进行培训,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榜样力量,带动更多的同学共同进步。

中学德育工作思路范文第2篇

摘要:班主任德育工作模式存在亟需改进的地方,主要是班主任工作为“救火队”,德育工作不主动;班级德育活动片断化,缺乏系统性;学生集体不够发达等。班主任德育工作可以从主体德育、集体教育、系统德育等方面予以改进,具体而言,可以尝试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班级文化建设、人文引导与自主建构等思路。

关键词: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思路

2008年,本人负责申报的《以核心价值观反思为基础的学校文化建设研究》课题获得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立项。在课题开题阶段,我们将课题研究工作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进行学校文化建设的整体实验,另一方面是从学校工作的具体领域入手,进行具体的学校文化创新。在第二方面,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学校德育文化创新。这一工作,在中小学主要是班主任工作创新,在大学主要是辅导员工作创新。现将我们进行班主任工作创新的思路汇报如下,供领导和同仁参考。

一、班主任德育工作模式亟需创新

在中小学,班主任承担着主要的德育责任;尤其在新形势下,由于家庭教育引导不力、网络等媒体对学生发生重大影响,中小学生在行为习惯和基本品质的发展方面存在着越来越多的问题,自杀、出走、杀人等恶性事件层出不穷。另外,独生子女较为普遍的娇骄二气、生活自理能力差等也给班主任带来很大的工作负担。班主任如果不能在德育领域进行积极引导,就必然要被动地不断处理学生的突发事件,成为典型的“救火队”。

而就班主任现实的德育工作模式来看,班主任工作模式老化,德育工作主动性不强,系统性不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学校教育效能的提升。

首先,“不出事、不做事”,班主任工作缺乏引导性。

在英语中,教育一词“educate”的原义是“导出”,这也是当代教育的基本职能,即从学生身上将合乎真、善、美的内容引导出来,促进其生长。班主任很少做这种积极导出的工作,而是消极地应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班主任工作不是老师在引导学生,而是学生的问题牵引着老师的注意力。

其二,德育工作变成“搞活动”,缺乏系统性。

班主任非常忙碌,他们要在学校安排和学生要求下组织各种活动,说他们工作不得力,他们会很委屈。然而,当德育工作变成了组织一个一个的片断活动时,班主任就没有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引导。以运动会为例。运动会的口号是“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由此可见,运动会是学校体育系统中的一环,是同学们平日注重体育锻炼之后的一种集中展示,在运动会上拿名次不是目的,培养运动的习惯才是理想状态。然而,几个班主任在引导所有同学养成运动习惯?几个班主任不是只盯着入学时就有体育特长的学生?

其三,班主任刻板说教,拉大与学生的距离。

大量班主任把德育精力用于开会、应付日常杂事,平时不去关注和引导学生的思想发展,等到发生问题了才会匆忙行动,而所采取的教育行动基本上是说服教育:在班会上讲人生道理,劝说学生改正。这种方式与当代中小学生追求独立、注重自我的特点是冲突的。班主任经常在班会上讲道理,然而,有几个学生真正会因为班主任说了就改正错误?

其四,忽视学生集体建设,集体教育的功能不能发挥。

中小学生非常重视同伴群体对自己的接纳和欣赏,愿意在群体中不断调整言行。如果学校的班级、宿舍、社团等正式或非正式团体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形成健康的氛围,就会对身处其中的学生发生积极的引导作用。在众多学校,班主任对学生集体建设的指导缺乏或者无力,更重视依靠班集体来控制和约束学生,而不考虑依托集体力量来引导和促进学生。

总体而言,中学阶段的德育问题较为明显,小学班主任似乎可以暂时轻松一下。而事实上,中学阶段的德育问题恰恰是在小学阶段埋下了不良的种子。对于学生的各种问题,一些优秀的班主任投入了大量的爱心和智慧,然而,从各地的德育案例(如本年度湖北省中小学德育学会所选出的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工作案例)来看,班主任工作的创新性不够,不足以全面指导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的可能突破口

面对学生参差不齐的道德发展状况,面对引导学生学会做人的艰巨责任,班主任要切实明确责任,努力从传统的无所作为或无效努力中走出来,尝试新型工作思路。依托现代德育理念,我们认为班主任工作可以从如下突破口加以创新。

首先,开展主体德育,促进学生的自律、自觉、自动。

班主任在面对学生,尤其是在学习习惯、待人处世方面存在不成熟、偏差的学生面前,要秉持一种坚定的职业信念,即: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成才成人;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在学校里得到发展。为了有效促进学生的价值观成长、防止各种偏差行为及其不良后果,班主任应该启动全面的价值引导,引导学生以成熟、合理的态度对待社会、生活和学习。

鉴于学生抵制说教、反对话语霸权的特点,价值引导不应该采用传统的训话方式,而应该采用人文作品讨论、伙伴式交往、学生自我管理、社会实践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道德发展的主动性。

其二,开展集体建设和集体教育,组建学习共同体。

同辈群体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极大的影响。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时,一定要把以班级为主体的学生集体建设放在第一位。

在民主选举班干部的基础上,班主任必须对班干部进行必要的思想辅导,引导这批先进分子明确学习的目标、班级发展的前景、班干部对全班同学发展所负的责任,掌握行之有效的、民主的现代工作思路,促使班干部赢得全体同学的支持。在班级建设的细节上,班主任要依据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发展目标和学生特点,启发班干部确立课程学习、品格锻炼、体育运动、社会实践的常规制度,采用亲切、自然的方式全面组织班级生活,引导学生旺盛精力的合理施展。

其三,实施系统德育,构建整体的学校生活。

学校每年都会组织一些全校性的大型学生活动,如英语竞赛、演讲比赛、运动会、文艺汇演等。班主任往往是分散地应付各种活动,没有建立全效机制,也没有深刻领会各项活动的教育意义。(班主任 )如果我们把运动会看作是对学生平时健身成果的检验,把文艺汇演看作是对学生平时美育成果的展示,把英语竞赛看作对学生英语学习成果的考查的话,我们就可以把各项活动融入学校生活的系统之中,使学生不必额外去应付这些活动。

三、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的可能思路

基于以上分析,本课题组拟提出如下思路,希望能够对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提供参照。

思路一: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进程研究

本思路的重点是从学生入学开始,着手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基本理论依据在于尊重学生的道德发展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的自制能力,重视班集体所蕴含的集体教育资源。

本思路的基本实施方式:学生入学时,即启动班主任引导下的学生自我管理,引导学生确立班级规章,并确立监督机制。在学期进展过程中,在班干部领导下,不断提高标准,解决班级发展中的问题

思路二:基于班级文化建设的班主任工作创新

本思路的重点是努力确立良好的班级文化,并使其成为有力的教育力量。基本原理是班级文化可以发挥凝聚力,良好的班级文化能够对所有学生的学习、同伴交往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

本思路的基本实施方式:在班级建设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展对于班级发展前景的预期,提炼班风、学风等班级核心价值观,并确立相关制度,由班干部、班主任、任课老师、学生自评以及学校内的班级文化评比等进行监督。

思路三:交往引导与品格建构

本思路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的同学交往、师生交往、亲子交往,在和谐的交往关系中促进学生的品格发展。基本原理是道德是交往过程中的规则,良好的交往关系能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习品质,促进学生的言行一致。

本思路的基本实施方式:系统规划学生所身处其中的各类交往,引导学生思考各种交往所应追求的理想状态;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合理交往,引导各类交往的正常展开;组织学生对交往关系的反思,促进道德自觉。

思路四:立体沟通网络的建构研究

本思路的重点是班主任要建立与学生、家长、任课教师的立体沟通,通过沟通达成教育共识。理论依据在于德育从传播学角度来看是一种沟通过程,而言语沟通、非言语沟通以及言语沟通的不同类型(如书面语沟通、当面口头沟通、电话沟通、网络沟通等)有不同的关系状态和沟通效果。

本思路的基本实施方式:班主任要分析各种沟通关系,包括师生沟通、教师与家长的沟通、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沟通;班主任要进行立体沟通网络的建构,如在师生沟通方面,可以有一对一当面沟通、一对一电话沟通、一对一信件沟通、一对一网络沟通、一对一基于文本的沟通、一对多当面沟通、一对多基于文本的沟通、一对多基于网络的沟通等各种形式。

思路五:人文引导与自主建构

本思路的重点是依托饱含人生哲理的文章和故事,组织学生在阅读、讨论中实现道德的自主建构。基本原理是班主任的职责是引导学生理解、认同、践行各种道理,而这些道理如果是由班主任告诉学生的,学生并不一定认同;如果是自己思考的结果,就会遵行。因而,班主任要做的,是创造适宜氛围,让学生自己得出答案,建构自己的道德原则和行为习惯。

本思路的基本实施方式:挑选可供阅读和讨论的精美文章,由学生干部或班主任负责组织学生学习、讨论,形成相关认识,制订相关计划和规章;各种计划和规章的有效执行,就意味着各种价值观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价值观。

思路六:开展主题活动,提升德育效能

这种方式在实践中已经有较多的应用。本思路的重点是依据学生发展的特点,对学期德育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基本原理是德育内容庞杂,不可能在一次课上全面开花,最适合的方式是以学年或学期为单位,分专题进行重点强化。

本思路的基本实施方式:依据选定的价值观主题,设计相应活动,在学周或月内进行突出强化。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觉反思。

思路七:家校合作,提升德育效能

这种思路一直都有,关键在于是否系统、有效。本思路的重点是通过常规化的家校沟通,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与相互配合。基本原理是依据系统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互支持,能够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相反,就会出现“5+2=0”的局面。

本思路的基本实施方式:学校、教师要主动出击,确立常规的家校沟通制度,进行有效的亲职教育,吸引家长对学校事务的参与。同时,教师要乐于吸收家长提出的良好意见,实现家校之间的平等互动。

思路八:发挥班主任的协调职能,打造德育共同体

中学德育工作思路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德育教育;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G711

一、高职院校德育现状

当前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德育思路不清晰。当下,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思路多停留在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之间,这是由学生层次和德育工作者层次而导致的,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多为高考成绩较差或落榜生,他们的知识层次和水平远没有达到大学水平,造成这部分学生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可以总结为两方面:内因和外因。内因有先天反应较慢、理解能力不强等,也有后天懒惰或自制力不够等。外因可归纳为家庭经济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环境,教师,社会诱因等方面的影响。对于学生自身的发展瓶颈该如何突破以及如何进行再教育,是我们高职院校德育工作面临的一大困境。另外,大部分高职院校德育队伍的特点是团队成员的年龄普遍偏大,多为高中或中专或者是中层干部转岗而至,致使团队缺乏创新性。这一现状是与如今的教育思路相左。

(二)培养目标不明确。普通本科院校培养目标多为学术型,这与其学生层次和承担的社会责任有关,而高职院校的发展初衷就是为社会培养基层、一线的具有强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本领的中坚骨干力量,再加上其整体知识层次的限制便使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目标更加明确。但是,大部分高职院校表面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技能水平,实则是抄袭、借鉴普通本科院校的培养模式,失去了自身的特色,没有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去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专业方面,大多高职院校采用学分制,却没有量化、细化、成果化实践课程,有也只是“闭门造车”,教学目的与社会需求相脱节;德育方面,没有因材施教,只是一味地管理、说教和压制学生,更有甚者是禁锢学生思想,做到大事不出小事不犯就行,并不注重激发学生爱国、爱集体的意识,反而逆反情绪高涨,以致于价值观、世界观严重扭曲。

(三)德育队伍建设不完善。德育队伍是完成高职教育教学任务,实现高职培养目标的决定力量和保证,也关系到学生切身利益,更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速度。德育工作者往往被称为“教辅人员”,专职德育工作者大多为本校留校生或外校应届毕业生,虽有部分年轻同志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做出了不错的成绩,但团队整体流失、流动快,造成德育队伍不成熟,积淀少,不稳定。

(四)德育内容和方法不能与时俱进。当前德育效果不佳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内容的滞后。许多时候并没有实质性的举措,更多地则是小题大作,内容空泛,空头口号多,笼统说教多。很多院校仍停留在老式的管理教育模式中,主要因高职院校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教育观念陈旧,不能很好的与国家、国际形势相结合,没有根据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特点实施德育更新。

二、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新思路

(一)打开思路,积极创新。德育――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完全传承,如若不能只会走上禁锢思想,培养无创新能力的人,德育应结合当前世情、实情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在继承的基础上适当创新、时刻创新。打开德育教育的思路,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家发展战略相结合,制定中长期人才培养方案,首先从德育教育着手,要时刻铭记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为什么样的社会服务,怎样更好的服务等观念。

(二)整合德育队伍。德育队伍建设关系到德育教育的成败和效果,德育教育者是德育教育的动力和源泉,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德育队伍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首先,优化人员结构,人员配备是关键,要改变当前大多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中的超大量留校生情况,不断引进高学历、具有实践经验的人员,严格按照“政治坚定、品德优良、业务精炼、思路明确、敢于创新”的要求,建立一支相对稳定、充满活力、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德育队伍;其次,建立健全的培训机制,及时给德育队伍“充电”,定期培训,分享经验,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的理论知识、学历层次和管理水平。

(三)良好的德育氛围是关键。校园文化作为学校德育创新的重要福地,是学校德育环境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德育工作的托平。今天,处于开放式、社会化的校园文化呈现出“创新性、传承性、公众性、先锋性、兼容性、个性化与民主化”的特点。市场经济环境下开放式的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意义,更要根据时展、区域经济要求及办学特色对校园文化的影响和要求,将德育内容融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良好的校园文化不仅有校风建设,而且有独特的文化建设,包括班级文化、宿舍文化和课堂文化。此外,建立师生间良好的关系,以情动人,为德育工作铺平道路。

(四)疏通渠道、融入其中。以往德育教育大多为填堵式,如同水流,流速越慢积沙越多,随之导致溃堤,直接方法就是填堵,而越填堵坝堤越高就越容易溃堤。所谓治水之本在于“通”,只有将渠道不断的疏通才能提高水流速度,水流加快积沙就少,积沙少也就不容易溃堤。德育工作是个系统性工作,不要哪里出问题就管哪里,要抓住学生思想主流并引导其健康发展;不要怕学生思想活跃,要顺其发展;不要闭门造车,要结合当前情况推动其走向正轨;更不要遏止、打击和孤立学生,要提倡积极创新,敢于创新,引导学生融入到各项工作中去,要给学生找到兴趣的机会,更要帮助学生实现梦想,因材施教,倡导多元化发展;支持并解决学生实际困难。用行动引导学生,用心关爱学生,用真情感化学生。

三、结语

德育工作千头万绪,关系重大,我们只有找准一条主线,不断改进,不断地打开思路积极创新,整合团队,疏通渠道,融入其中,以团学工作为依托,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改善校园文化环境,形成被动学习与主动学习之间,强制管理与自我管理之间,单一学习与多元全面学习之间,“师―生”之间学习与“师―生―生”之间学习的有效转变。

参考文献:

中学德育工作思路范文第4篇

1.浅谈高校毕业生德育教育

2.德育答辩在医科院校人才培养中的的价值探索——以云南中医学院本科毕业生德育答辩工作为例

3.关于在本科毕业生中开展德育答辩的思考

4.毕业生就业多元化视野下高校德育工作初探 

5.茂名卫生学校毕业生职业发展德育调研分析与对策 

6.将德育工作融入大学毕业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中去

7.从就业角度谈高校毕业生德育的内容和方法 

8.德育答辩:毕业生走向成熟的良方

9.从毕业生的职业道德表现反观高校德育环境的社会化

10.实行“德育一票否决权”和对毕业生实行“三包”的效果分析

11.德育为先,实践为重,通专合一——论高职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和职业迁移能力的培养

12.以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导向 以“德育素质档案”为抓手 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特色化发展

13.发挥德育功能 提高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14.浅谈高校毕业生择业向市场机制转轨对德育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15.将德育工作和大学毕业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紧密结合

16.教育教学一体化的作法——在毕业生中开展德育答辩工作 

17.从苏医毕业生情况反馈看我院教学和德育工作成效及改进思路

18.优化德育环境,营造德育氛围——实现毕业生平稳过渡 

19.当前高中毕业生人生价值观的误区与大学德育对策

20.高职高专院校德育教育的外延模式探讨

21.德育答辩:构建大学生德育评价体系的重要平台——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德育答辩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22.论德育教育与就业指导的相互结合

23.渗透式法律教育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有效运用

24.构建高校大学生党员“三大德育答辩”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25.落实中央精神 再创广州市学校德育工作新优势

26.以德育为重 育“四有”新人——茂名广播电视大学德育工作走出新路子  

28.“德育教师专业化”的逻辑理路及其悖论 

29.转型时期的中国学校德育  

30.德育视野中的道德信仰教育  

31.多学科视角下对德育本质的反思 

32.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德育的内在联系 

33.现代德育理念与高校德育创新 

34.置疑“德育生活化” 

35.德育目标应有的要求:民族精神与世界精神统一

36.学校德育内容衔接的困境与出路 

37.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38.德育研究主题嬗变30年轨迹扫描——教育学视野下的叙事研究

39.高校网络德育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40.关于网络时代高校德育教育的思考 

41.以人为本的德育本体论解读——兼论由“民本”思想影响的德育到“人本”德育的历史性发展

42.论德育实效测评的困境与出路 

43.西方著名德育思想家的德育模式探讨

44.德育功能·德育价值·德育目的 

45.学科德育:一种有效的德育模式 

46.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探索

47.主体性德育——欣赏型德育模式论要 

48.德育叙事之“阻隔”问题探究  

49.我国青少年德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50.对德育实效性的辩证和理性解析  

51.论大学德育生活化模式

52.为生活德育论辩护——与冯文全教授商榷

53.论西方主知型德育模式的问题及其理论修正——兼谈对我国德育改革的启示

54.建国五十年大学德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55.大学德育路径生活化 

56.关于加强中学德育工作的若干思考——中学德育工作的新视角:德育生活化

57.新媒体时代高校德育环境的挑战及其对策

58.德育的真正基础:学生的美好学习生活——论教学生态在德育中的地位

59.德育创新不能背离教育的历史逻辑和德育的基本原理——与高德胜教授商榷 

60.论德育的功能 

61.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德育教育的辅助功能

62.论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模式下的中职德育工作——基于河北省唐海县职教中心的实践

63.整合在传统与现代之间:高校德育理念研究述评 

64.试论在青少年德育中传统文化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65.高校德育管理机制的构建与程序设计 

66.心理契约:德育提升的支点

67.德育本质研究与反思 

68.“看的德育”:在场的缺席——一项普通初中教师德育观念的质性研究

69.论德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70.论青少年家庭德育环境的优化 

71.论知性德育向生活德育的回归——现代德育困境研究

72.高校主体性德育与大学生德育自我教育 

73.我国学校德育体系建设研究的历程及其思考 

74.德育理论:走向科学化和人性化的整合

75.论高校微信德育平台的构建 

76.我国德育模式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77.德育理念研究综述  

78.加拿大安大略省健康与体育课程标准中德育内容的分析与启示

79.主体性德育模式初探 

80.高校德育课程问题与德育实效性研究 

81.德育生活化——一种开放式德育 

82.实然与应然: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两个向度

83.体验式教材:德育教材新样态 

84.对“大德育体系”的思考

85.德育生活化理论探源 

86.国外德育发展趋势及我们的立足点

87.德育环境论  

88.我国高校德育模式分析 

89.美国大学德育途径与方法的启示 

90.当代中国德育目标的解构和重建——基于传统德育理念的思考

91.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创新的路径探索

92.在超越中适应: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必由之路

93.聚焦“德育目标”

94.家庭环境对高校德育的影响及其优化措施

95.新时期我国德育模式研究的理论特征

96.德育过程的文化解读 

97.从知识德育走向生活德育 

98.改革开放30年来德育目标的研究与反思 

99.小学德育教材中儿童德育境遇的转变及其伦理困境

100.中国传统人性论对德育价值取向的预制及其批判  

101.中学德育校本课程开发探析

102.德育评估:现状、问题及成因

103.关于“生活德育”的反思与重构

104.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民族地区高校德育教育

105.制度: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有力杠杆

106.试论学科德育的问题与出路

107.网络文化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108.论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一体化的德育体系——尤·布朗芬布伦纳发展生态学理论的启示

109.整体构建大学德育途径体系刍议 

110.生态德育:国外的发展走向与中国的未来趋势

111.生态体验德育的实践形态 

112.德育生活化路径新探  

113.功利主义:德育实效性低迷的归因诊治

114.论传统德育方法论思想的现代价值 

115.在专业课程中进行渗透德育教育的方式和途径

116.论新时期高校隐性德育的强化

117.大学德育中的“学校人”与“社会人”——当代大学的德育目标辨析

118.学科德育:“渗透”“融入”还是“体现” 

119.简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培养目标和教育内容——兼评“德育非政治化”的观点

120.论马克思主义实践育人的德育思想及其现实价值 

121.德育评价应超越量化取向 

122.创新德育模式 提高学生素质——安徽中职德育教育管理模式探寻

123.自由美丽人格的培育—蔡元培德育思想解读

124.试析我国学校德育实效低下的内在原因

125.当代德育模式分类研究与评价

126.寻找公共德育与学科德育相结合的大学德育新路径——以艺术类大学生德育为例

中学德育工作思路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2004年秋季学期各项工作以十六大精神的指南。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的原则,紧紧围绕提高学校的效益和质量这一主题,强抓素质教育,与时俱进,努力实现“一项新的突破,确立两个新的思路”的工作目标,积极推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健康发展。

二、主要的目标和任务。一实现一项新的突破。按上级部门要求,为培养女干部,本期决定增加女班主任的数量。二确立两个新的方向。

1、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要有新的进展力争各年级成绩跃上新台阶。2、学生就餐和用水问题要有新的管理。三确保六个新的思路。1、德育工作要有新的思路。坚持以人为本,德法兼治,德育管理办法,使学校德育整体化工作有明显成效,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实效性进一步增强。3、学校基建有新的思路。抓好挖井工程,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筹建学校综合大楼和学生宿舍。4、勤工俭学要有新的思路。做好果园护理工作,力争明年大丰收。5、校园文化建设要有新的思路。做好填塘工程,美化校园环境,推进学校文化建设,争取校园美化达标。6、校本活动及校本培训工作要有新的思路。

三、主要的工作措施。在切实抓好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的基础上,扎扎实实做好如下工作。一切实抓好学校德育工作。

1、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革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公民道德实施纲要》。2、以德育为首,建立健全德育工作队伍,责任到位。3、成立家长委员会或家长学校。4、推进学校德育教育基地建设,创设德育教育场所。5、强化值日工作,提高值日质量。6、加强政治业务学习,健全学习制度,规定星期四下午第七节业务学习时间,星期五第七节后为政治学习时间。1、积极开展各项德育活动。1开好教代会、团代会、家长会。2广泛开展学校文艺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3组织学校文艺队,参加钦南区文艺汇演。4做好各节日的庆祝活动。5继续做好警民共建活动。6组织好社会实践活动。二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1、继续坚持实行学校领导兼课和全体教师听课评课制度,领导听课一定要达到上级指标。3、组织开展现代教育理论学习活动,切实转变教育观念。4、加强学籍管理。5、采取有效措施,要夺取巩固率和反辍学率的胜利。6、继续实行领导包班蹲点制度。7、做好培优工作,以优带差。8、开够开足所有课程,坚持工作量,工作成效与报酬挂钩的原则。9、鼓励教师多写教育论文,开拓创新精神。10、继续做好教职工的考勤制度。三后勤工作。1、根据收费标准,亮证收费。3、搞好学校小卖部的管理工作。5、加强勤工俭学勤工俭学工作。四安全工作。1、进一步完善安全工作制度,明确岗位安全工作责任。2、完善安全防范的设施,努力消除安全隐患。3、加强对学校设施和设备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监督工作。每期组织2--3次全面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五成教工作。1、巩固、发展“两基”成果。2、办好成人技术培训班秋季学期学校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