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绘画鉴赏论文

绘画鉴赏论文

绘画鉴赏论文

绘画鉴赏论文范文第1篇

4、形式分析是帮助学生了解和把握形式美的规律,体验和品鉴形式美的意味

5、意蕴解释是绘画鉴赏的最深层次

6、艺术是非常复杂的现象,所以教师可以有自己的倾向性意见,但不宜以一己之见,或封闭的、独断的评判来概括和指导学生

7、审美接受不单是视觉接受,也不只是大脑接受,而是整个身心的接受

关键词:形式分析意蕴解释价值判断

在常人眼里,画画远比看画难,其实不然。著名艺术社会家豪泽指出:“人可以生来就是艺术家,但要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所以有许多儿童画家,农民画民间艺术家也是文盲;但绝无儿童鉴赏家和文盲艺术家。可见,绘画艺术鉴赏是一种由后天专门训练所获得的一种特殊能力。

绘画艺术鉴赏教育是将受教育者带入绘画这一特殊视觉领域,使他们在大量接受古今中外绘画作品的基础上,特别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训练对视觉艺术语言的领悟能力、丰富的情感体验能力,进而育成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审美理想。

在我们的绘画艺术教育中,我认为应将绘画鉴赏作为其基本内容,单纯靠学校每周一、二节课的课堂教学来训练来练就绘画赋形表现能力,无疑是不自量力的。而培养绘画鉴赏能力无疑是美育的主旨,也是学校教育可以实施见效的。这在西方许多国家都曾达到验证。

那么,如何培养我们的学生这种特殊努力呢?

“观千剑而识其器”,最重要的是大量接触艺术作品。教师是引导者,引导学生去“读画”,进而接受。这种接受非观赏接受。象在展览馆看画展,随意遛一遛,大体看一看,有赏心悦目之感即可。我们追求的是鉴赏性接受。在以往的美术鉴赏中,有被戏称为“三段论”的欣赏模式,即时代背景、主题内容、艺术特色的评析。实际上重点放在前两项,后一项是总结、尾声。如欣赏董希文《开国大典》这样的革命历史画,往往把重点放在德育性接受上,就是把绘画当作一种德育媒介和手段来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而对艺术特点只略作评判,甚至忽略不计。对绘画这种视觉艺术来说,这样的模式恰恰本末倒置。

现将在教学中总结的培养绘画奖赏能力的“鉴赏四步法”略作论述:

第一步:简单描述

在欣赏的开始,先是抛开含义、价值判断、背景等因素,只让学生指明画面上存在哪些物象,用语言表达直观看到的和感受到的。对变形较大的作品,指出原型;对抽象作品,可指出画面存在哪些形状、色彩、结构等,使学生注意到应该注意的所有方方面面,这很重要。因为人们在看画时,常看主要形象而忽略其他,或只看自己感兴趣的而忽略其他细节。以法国表现主义画家夏加尔的《散步》为例,开始学生只注意到画面里突出的人物及夸张的动作,房屋,地面较特殊的绿色。经提示,学生会注意到画面里突出人物的面部表情,画面中只有绿、红、紫三色,红色衬布上的花,酒瓶,酒杯等等。在学生叙述的同时,引导学生进入鉴赏情操:面对作品,它给了你什么直观感受,教师引导、启发、点拨学生尽可能地用语言表达出来,以实现审美共享。这阶段不可批评学生所讲的见解,鼓励学生直率地描述直观感受。

第二步:形式分析

形式分析是将感性立即转化为理性分析。我们要解决的不再是作品给你什么感受,而是画家是如何使你产生这样感受的。这就是需要从艺术语言和作品的形式感来分析,来探讨色彩、形状、线条,肌理、人物描绘的特点,分析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图和底的关系等。这是鉴赏中的重点,也是难点。

>如夏加尔的《散步》,学生通常能感受到画面中的快乐气氛,通过教师诱导和提示,学生会发现原来这种氛围是画家刻意营造的,夏加尔所追求的单纯的形、色、人物动态都体现了天真和童趣,欢乐和喜悦的气氛来自人物的表情和动作,红色衬布上的花、酒瓶、酒杯也起了很强的烘托作用。

>形式分析是帮助学生了解和把握形式美的规律,体验和品鉴形式美的意味,可以由浅到深,由点到面,由形象到风格。分析时切忌繁琐和硬性解剖,破坏作品的整体生命。

第三步:意蕴解释

>意蕴是作品中的一切有形事物的无限延伸因素。意蕴解释是绘画鉴赏的最深层次,从外在层面到内在层面的探讨。对超越画面形象即“象外之象”的刨根问底,当然,我们不能只中循迹而求。

>意蕴解释的成败关系到能否使学生对作品产生共鸣。由于有一些作品是缺少意蕴的,有一些作品其意蕴在可喻不可喻之间,有时教师很难将超越作品的意蕴揭示出来。加之学生缺乏精神上和生活上的深度体验,如明代沈颢所言:“看画以林泉之心则高,以骄侈之目临之则卑”,要很好地领悟和体会作品意蕴,这就需要教育来长时间循序渐进的浸润和弥散。

美术欣赏课教学

>仍以《散步》为例,通过对作品背景的介绍,让学生知道,这幅画表现的是夏加尔自己和他的妻子。他把自己画在中间,举手托起婚后刚刚生了第一个儿子的妻子,让她在空中自由回旋,以庆祝他们生活的幸福和快乐。再通过对个性、思想、艺术观的介绍,学生就能够理解画家为什么会画出这样的人物动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达方式,进而领会画家的意图,分享画家的喜悦之情,欣赏他富有儿童般幻想的艺术魅力。

第四步:价值判断

>价值判断是从内容与形式、风格与风味、革新与继承等方面对作品的优劣作出判断,可以参考专家对此的批评与评判。而艺术是非常复杂的现象,所以教师可以有自己的倾向性意见,但不宜以一己之见,或封闭的、独断的评判来概括和指导学生,而应当采取开放式的、多元的评判、引导,启发学生自己学会对作品进行评价。对夏加尔的作品,我们着重于他的独特性、开创性和丰富的想象力。

>我在评价达.芬奇《梦娜丽莎》时,除了指出它的“优”外,还有意指出它的“劣”,如:人物与背景的处理不自然,似剪贴一般;边缘线的处理过于生硬;受当时材料的限制,色彩单调;现在的色彩也灰暗了等。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学生不迷信权威,敢于思考,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明白对绘画作品的判断是多元的,没有固定的结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师应尽量收集各种意见,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

绘画鉴赏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传统绘画 艺术特色 鉴赏能力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数千年的历史文化传承,使这个国家拥有独特的文化形态和艺术成就。在世界历史上有着卓越成就的传统绘画,最能表现其独特的审美意识。而要认识理解中国的绘画艺术,就要从历史的根源出发,以传统的中国绘画来进行解读和剖析。首先就要了解绘画的特点:

一、形、神、韵兼备,以形传神,是中国画的一个重要创作原则

“像不像”不是创作好坏的评论标准,也不是创作的出发点。中国画追求的是绘画的气韵和意境,只具备“画得像”的功夫,但是作品没有神韵,即使你画的再像,也不是中国画所追求的最终目的。比方说,在人物刻画中,中国画从姿态上区分男女的性别特征,女子线条柔美,削肩细腰,男子则是威武雄壮,身体结构并不相称。这就是只求神似,不求形似的象征手法,用以展现性别特点。从历代名家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作者都是以形似来展现整个画面的神韵,由一点来表现整个画面的空间感和视觉享受,显得磅礴大气。

二、中国画主要以线条表现事物的生命力

与西方绘画不同,中国画并不是立体描绘对象,而以简单的线条表现分界的临界点,比如在刻画人物侧脸时,用一条曲线表现鼻子和脸部的分界,用蛋形曲线展示人物的脸部轮廓。在山水的刻画中,以线条展现山水树木的纹理,这种处理手法让西方人叹为观止,也对后期印象派的创作产生深远影响。

三、色彩的渲染主要以墨色为主,用清水调和水墨制作出深浅不一的色彩来展示不同角度下色彩变化

例如最为明显的是在处理荷叶时,中国画使用深墨简单几笔描出荷叶的经脉轮廓,而离视线较远的一部分则淡化处理,以此表现作者的视觉角度。中国画虽然是平面创作,却能很好地衔接多角度的视察。

四、中国画不讲究立体描绘

无论是人物、花鸟、山水、虫鱼,都是平铺在一张纸上,而且打破了空间的局限。比如说,很多景物描绘的都是山、水、云、雾等自然景象,层层叠叠地绵延在图纸上,空间的界限得以无限延伸。在画古代庭院的作品中,是以空中俯瞰的角度,用假山、门洞、小桥、回廊等来表现庭院深深的光景。

五、中国绘画不讲究背景

中国画不像文学创作那样需要背景烘托,几条鱼,再添加几条波纹就可以看出是鱼翔浅底的自然图景,所以留白的地方很多。这些留白的地方又通过作者或者他人的题词增加独特的韵味,说明创作的动机和深层含义。西方绘画都是在整张纸上进行创作,无论人物和景物,都没有留白,这是因为他们更注重写实。

六、画中有诗的民族特色

这也许是中国画最显著的一个特征了,纵观国画自古以来的特色,无论画风怎样变化,有一点是创作者们始终不会改的,那就是作品中的题词。第五条中已经说到,中国画存在大量留白,这些留白在画作完成之后,都被填以诗词,并盖以章印。这既增加了画的文化内涵,又使后人在阅览的过程中,对创作背景、作者心态、作品深意有一个深刻清晰的理解,考究起来有根有据。

对国画的特点有了大致的了解后,就要看怎样去欣赏了。鉴赏中国画,首先要看这幅画的整体布局,作者的创作风格,画中是否存在深远的意境和趣味。画的意境和趣味性决定了作品给观众的第一印象,好的意境和趣味,能让鉴赏者产生继续浏览的兴趣,高超的创作技艺就是为画作的意境服务的。布局是画作的关键部分。

再看作品的线条勾勒,也就是工笔,是否与造型相符,物象特征是否明显,是否线条流畅,是否生动自然等,都是考察与鉴赏的范围。传统的画作都与书法作品挂钩,所以影响线条美感的还有作者的书法功底,功底较低的,往往线条呆板幼稚、疲软无力,作品缺乏灵动性。

因为中国画注重墨色的层层渲染,所以浓淡是一层层叠加的,很有层次感,所以在鉴赏过程中,要看画作中有没有存在局部死黑,色彩变化的情况,一般存在这种问题的画,是不会受到观众亲睐的。我们可以看看齐白石的画,比如说他最擅长画的虾,意趣横生,不管整体纵览还是观察个体部分,虾好像都是在动的,这就是灵动美,也是作品的灵魂。

画作成功之后,就要将进行题词,书法的好坏会大大影响画的价值,因此书法不精的人是不敢随便题词的。在题词之后,就是加盖私章。私章的种类繁多,有画家的印鉴,有题字者的印章,还有收藏者和鉴赏者的印章。印章的造型不一,雕工和加盖的位置也不一样,但是这些细节都会影响画作的品评。

最后一步,就是作品的装裱了。中国画的装裱都别具一格,装裱用纸十分严格讲究,这是由于好的装裱能够把画衬托得名贵大方,古朴典雅,影响画作的整体效果。从以上这些方面下手,你才能更好地赏析国画的艺术精粹,具象的了解什么是艺术以及怎样欣赏艺术。

参考文献:

[1]李林海.国画欣赏[J].宝鸡社会科学,2009(04).

绘画鉴赏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美术鉴赏;教学策略;欣赏水平;鉴赏能力

美术鉴赏课和美术理论课是有区别的,美术鉴赏课是指结合自己所学到的美术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通过自己的视觉和触觉去观察、欣赏、分析美术作品,了解不同作品的不同情感和实质。美术鉴赏课可以帮助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挖掘学生的艺术潜能,开发学生的智力,以此让学生具备更好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目前小学美术鉴赏课中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新课改要求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提倡学生应该自主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在小学美术鉴赏课堂中,即使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教师也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展现自己,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教师不能以成人的角度来看小学生的答案是否标准,而要尊重每个小学生的想法,对每种奇思妙想都给予一定的鼓励,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和鉴赏的兴趣。

例如,在小学美术鉴赏课堂中,由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几幅不同的卡通画,循序渐进地问学生一些问题,如让学生找出每幅画的不同点和相同点。这样能让自主学习能力差的小学生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进而说出自己的想法,锻炼自己的思维逻辑。

(二)不注重小组合作

在小学美术鉴赏课堂中,许多教师只注重以学生个体为单位,忽略学生之间的合作。让学生作为个体去鉴赏美术作品,只会束缚学生的思想,且学生之间缺乏交流与沟通,只会使课堂气氛显得十分压抑。因此,在小学美术鉴赏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老师所布置的鉴赏任务。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各抒己见,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然后再选出一个代表来进行最后的总结发言。小组讨论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鉴赏的教学中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提高小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学生自己实践过的知识会得到记忆深刻的观点。因此,在小学美术鉴赏课中,应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只需起到辅助和引导的作用即可,只需为学生提供一些鉴赏资料,对学生的鉴赏方法予以一定的指导。例如,在学习“中国景色”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在网上搜集一些中国名胜古迹的绘画让学生赏析,如长城、苏州园林等。课堂上,教师先让学生自己感知一下画,然后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分组讨论,最后由一名学生代表表达本组的观点。当学生欣赏了中国景色的绘画之后,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外国景色,让学生进行对比鉴赏,欣赏每种绘画的不同风格和特色,引导学生了解绘画的意图和内涵,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鉴赏能力。

(二)将鉴赏与生活结合起来

在小学美术鉴赏课中,教师在选取教学内容时,可以挑一些与小学生身边生活紧密鉴赏内容。例如,小学生都特别喜欢卡通片,教师就可以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课前收集一些学生喜欢的卡通人物,让学生根据所看到的图画,说说每个卡通人物所代表的形象以及所具备的特点,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个卡通人物,学生可以各抒己见,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鉴赏了绘画。再如,现在的小学生都喜欢各种特色美食,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与美食有关的绘画,当学生看见这些美食绘画时,就会有一种亲切感,然后教师让学生谈一谈绘画中的美食与自己见过的美食是不是一样的,有哪些不同。这种与生活紧密相关的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让学生学会了鉴赏。

(三)教师适度的点评

美术鉴赏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因此,教师在听取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和观点,并要仔细听每个学生的分析过程,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教师要予以一定的表扬;对于表现得不是很好的学生,教师也不能只是一味地批评,而要看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指出不足的同时并帮助其进行改正,这样学生就更有信心和兴趣学习美术鉴赏课。

总之,当学生能自由参与和探索与创新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被鼓舞和信任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期待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他们学得最好;积极性有了一定的提高,学生自主参与意识、创新意识越来越浓,特别是低中段学生作业非常注重自己的情感, 表现内容丰富多彩,能根据自己积累的知识与技能,独立完成记忆画、想像画、命题画的练习,能尝试用新的工具记法来表现生活熟悉的事物,作品独特、自然、充满童稚之美、之趣。

绘画鉴赏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鉴赏;美术素养;兴趣;注意事项

美术作为一门人文性较强的学科,也是学校进行美育的重要学科,鉴赏就成为其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具有全面提升学生美术素养,构建高效美术课堂的重要作用。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鉴赏活动,要让学生在美术自主鉴赏中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同时,也为学生健全地发展做好保障工作。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如何展现美术鉴赏的作用,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进行论述。

一、为何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育重点应放在“绘画技能”的培养和锻炼上,即便是有鉴赏课也是教师对相关内容欣赏之后,传授给学生,学生对鉴赏课的学习活动就是“背诵”,背诵画家的绘画风格,背诵著名作品的手法、意境等等,可这样的过程并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也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鉴赏能力的提高。那么,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首先,鉴赏能力的提高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众所周知,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美术作品鉴赏也是一样,我们不能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在鉴赏中准确地抓住作者的绘画思想,还要要求学生形成自己的鉴赏思路,这样才能对作品中包含的思想情感有所了解,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其次,鉴赏能力的提高能够感受艺术的魅力。美术作品种类很多,包括素描、色彩、速写、建筑艺术、工艺美术、抽象美术、意象美术、具象美术等,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展现的美也不尽相同,表达的情感也不同,散发的魅力也是不一样的。而鉴赏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相关艺术作品的魅力,同时,对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如何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1.激发学生鉴赏兴趣

兴趣是学生进行鉴赏活动的动力,也是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基础。也就是说,在鉴赏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鉴赏兴趣,这样才能提高学生鉴赏活动的参与度。那么,我们该如何激发学生的鉴赏兴趣呢?如,在教学米勒《拾穗》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了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在鉴赏活动开始之前,我首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了我国的一些“拾穗”场景,虽然对很多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但是,也是有一定的熟悉感存在的,接着,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对“拾麦穗”的认识,最后,再引导学生去欣赏这幅画,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呕心沥血地赞美歌颂的农民的形象。

2.欣赏大量美术作品

欣赏大量美术作品是提高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锻炼学生鉴赏能力的保障。所以,作为新时期的美术教师,我们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进行美术鉴赏,要确保学生在个性展示,在不同作品的欣赏中形成自己对美术作品的认识。

例如,引导学生鉴赏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这幅作品,组织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比如:有的学生从作品中人物的手势、眼神和行为等方面进行了鉴赏;还有学生从神态进行了鉴赏;更有学生从作品的背景进行了鉴赏;还有学生从作者的绘画风格进行了鉴赏等,总之,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鉴赏,不仅能够锻炼能力,而且大量的作品鉴赏也能逐步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三、美术鉴赏能力培养中需注意的事项

1.缺少鉴赏意识

学生鉴赏意识的缺少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首先,在长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学生的鉴赏活动一直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导致学生根本没有自主鉴赏的意识,只是在等待教师对作品的鉴赏,严重不利于学生能力水平的提高。其次,学生对鉴赏存在畏惧,不愿意用心去观看,总是在看过别人的鉴赏评论之后,再进行鉴赏活动。总之,这些因素都直接和间接地影响着学生鉴赏意识的形成,也不利于学生鉴赏能力的提高。

2.鉴赏太过理性

通过一段时间的鉴赏活动我们可以看出,很多学生的作品鉴赏总是脱离不了对作品线条、手法、绘画技巧的欣赏,很少有学生能看出作品背后的意义,严重不利于学生鉴赏能力的提高。尤其是随着学生基本美术知识规律、绘画技能的掌握,导致作品中包含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不到体现,也不利于学生鉴赏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有效的鉴赏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认识到美术鉴赏的重要性,要借助多种活动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进而为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绘画鉴赏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绘画艺术 鉴赏教育 美术教育

每一个视觉健全的人都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能从个人的角度欣赏一幅绘画作品;但要从专业的角度进行鉴赏却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鉴赏是一种后天专门训练所获得的能力。因此,鉴赏高于欣赏。初中美术欣赏主要通过欣赏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不是掌握多少美术史论和多少美术技法理论,其根本目的是学会用一种美好的心态面对社会、面对未来。教育的任务不仅是用知识来充实学生的头脑,而且要发展他们的智力和才能,教学应当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助于人的高尚品德的形成。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长期以来,学校美术的评价只是单纯的技巧技能的考查评价,忽视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在我们的绘画艺术教育中,我认为应将绘画欣赏作为其基本内容,单纯靠学校每周一、二节课的课堂教学来训练来练就绘画赋形表现能力,无疑是不自量力的。而培养绘画欣赏能力无疑是美育的主旨,也是学校教育可以实施见效的。这在西方许多国家都曾达到验证。

但如何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呢?我认为应该按以下四步来进行:

第一步:简单描述:

新美术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概念,其目的是强调通过学生亲自参与美术活动来体验和感受活动的价值,从而形成自己的艺术和价值观念。美术欣赏是一项审美活动,它需要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如观察、判断和想象来感悟美术作品,这种活动更需要个人的审美感受和情感的体验。

情感是审美活动的中心问题,美术作品大部分是以精神产品为主的,它通常表现艺术家某种思想和观念,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领域。

学生由于生活阅历、审美经验、知识修养的不足,能对美术作品积极主动地欣赏是比较困难的。教育学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讲过:"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

因此,在欣赏的开始,应先抛开含义、价值判断、背景等因素,只让学生指明画面上存在哪些物象,用语言表达直观看到的和感受到的。对变形较大的作品,指出原型;对抽象作品,可指出画面存在哪些形状、色彩、结构等,使学生注意到应该注意的所有方方面面,这很重要。因为人们在看画时,常看主要形象而忽略其他,或只看自己感兴趣的而忽略其他细节。

第二步:形式分析

形式分析是将感性立即转化为理性分析。我们要解决的不再是作品给你什么感受,而是画家是如何使你产生这样感受的。这就是需要从艺术语言和作品的形式感来分析,来探讨色彩、形状、线条,肌理、人物描绘的特点,分析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图和底的关系等。这是鉴赏中的重点,也是难点。

如夏加尔的《举杯.双重自画像》,学生通常能感受到画面中的快乐气氛,通过教师诱导和提示,学生会发现原来这种氛围是画家刻意营造的,夏加尔所追求的单纯的形、色、人物动态都体现了天真和童趣,欢乐和喜悦的气氛来自人物的表情和动作,压缩的风景和高举的酒杯也起了很强的烘托作用。

形式分析是帮助学生了解和把握形式美的规律,体验和品鉴形式美的意味,可以由浅到深,由点到面,由形象到风格。分析时切忌繁琐和硬性解剖,破坏作品的整体生命。

第三步:意蕴解释

意蕴是作品中的一切有形事物的无限延伸因素。意蕴解释是绘画鉴赏的最深层次,从外在层面到内在层面的探讨。对超越画面形象即"象外之象"的刨根问底,当然,我们不能只中循迹而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