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绘画教育

绘画教育范文精选

绘画教育

绘画教育范文第1篇

幼儿阶段绘画兴趣是最重要的。首先让幼儿观察大自然的风景,观察生活,让他们感知这个美好而又神奇的世界,然后再以游戏的形式,让他们用五颜六色的笔自由自在地来表现自己的感情。这个时期的幼儿尚不具备用文字、数字等手段进行交流的本领,绘画信手涂抹也可以达到一定的交流目的,产生心理上的满足。从这个意义上讲,幼儿绘画活动作为一种游戏,3—6岁的幼儿几乎百分之百地喜欢它。针对幼儿的这种心理特点,绘画的最初启蒙应以兴趣为主。

二、进行绘画基本技能训练

1.基本线段、几何图形的训练

为了使幼儿在短时间内掌握基本线段和几何图形,将横线、竖线、斜线、折线、弧线、锯齿线、波浪线、螺旋线等集中起来,一节课教给幼儿,然后再教幼儿由线段组合图形。如两条横线两条竖线可以组成长方形和正方形,两条横线两条斜线可以组成平行四边形、梯形、四边形,如此类推。这样不但学得快、记得牢,而且还锻炼了绘图能力。几何图形是抽象的思维结果,当幼儿运用这些几何图形及线段进行作画时,又使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有机结合起来,并促其不断发展。

2.构图能力的训练

(附图{图})

第一步训练将主要内容画在画面当中。教师出示一组范图,范画上只画一个苹果分别在不同位置上,让幼儿比较哪幅最好。经过训练他们大部分都能将绘画的主要物体画在画面当中,而没经过训练的幼儿画在什么位置上都有。

第二步训练幼儿绘画的稳定性。教师出示一组范画,画的内容是3个苹果,分别位置:

(附图{图})引导幼儿看哪幅画最稳定,告诉幼儿1,2,3,4画得太分散,而且图1左轻右重,图2、3左重右轻,图4头重脚轻,而图5构图最稳定。经过训练,幼儿的构图基本稳定,而未经训练前的幼儿画面中1、2、3、4的情况普遍存在。

3.训练幼儿观察力

要想提高幼儿观察能力,必须训练幼儿视觉的敏锐性。上课时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对图形进行观察、分析,如画小鸡,引导幼儿观察头、眼是圆形,身子是椭圆形,嘴是折线,爪子是斜线,翅膀是弧线,这样,幼儿有了兴趣,自己能独立用几何图形组成一个画面。随着画面的不断复杂化,幼儿的观察能力得到了锻炼。因此,不论是绘画课还是其它课,或日常活动中,都应该有意识地训练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经过训练观察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在画人物头像时,不仅能画出头发、耳朵、而且能画出男、女、老、少的不同发式。

由于幼儿对绘画有了浓厚的兴趣,又掌握了一定的绘画技巧,加之生动有趣的绘画内容,幼儿注意力逐渐从无意识注意向有意识注意发展。

4.提高幼儿的绘画记忆水平

教师先画出一幅画,让幼儿仔细观察,然后再擦掉部分内容,让幼儿说出擦掉的部分内容;教师再擦掉整幅画,再让幼儿凭记忆说出全部内容,然后画出来。如此反复练习、强化,随着幼儿画面的完整性、准确性的提高,幼儿绘画记忆力就得到了相应的锻炼。

5.丰富幼儿的感受力

教师带领幼儿走向社会,参观商店、市场、邮局、公园、车站,观察景物四季变化(同家长配合进行)认真观看运动会及各种形式的演出,让幼儿身临其境,对周围的事物有切身的感受体验。家长要与教师配合,经常为幼儿购买内容新颖、图片生动、色彩鲜明丰富的儿童读物及画报,扩大幼儿的感受力。

6.要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如何在绘画中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激发其想象力呢?首先给幼儿一个图形,要求幼儿以该图形为原型画出具体的图形,如给出长方形,要求幼儿根据长方形可以画汽车、房子、电视、冰箱、洗衣机等等,越多越好。再给幼儿多个图形,要求幼儿进行组合。圆形和三角形、椭圆形组成小鸡,长方形组成小鸡的房子。在学会图形组合的基础上要求幼儿讲出情节内容。如听故事绘画,教师讲一个简单的故事,让幼儿根据故事绘画,教师稍加指点,幼儿就可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画面。

绘画教育范文第2篇

创意教育是指教师从“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出发,发展幼儿潜能,激发幼儿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培养出充满活力、自信、专注、富有理想的幼儿。绘画活动中的创意教育是指在绘画教育中,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幼儿富有创新意识。创造力的开发和培养是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它不仅是个体完善发展的基础,更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其中想象力是创造力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3-6岁的幼儿期是想象力非常丰富的时期,如果提供幼儿一种“易起反映的想象环境”,将有助于其创造品质的形成,对其将来成为创造型的人才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课题尝试通过创设易引起幼儿积极思维想象的环境和意境,通过多种感官参与,让幼儿充分感受和体验,将头脑中的表象变成生动丰富的画面,也可通过综合优化活动方式对画的内容、情趣等进行表述,充分调动幼儿动手、动脑、动口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幼儿的思维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力。

绘画活动中的创意教育,就是让幼儿通过听听、看看、动动、画画,构思成一幅画,然后通过想想、编编、唱唱、跳跳、说说表现画面内容或意境的活动形式。让幼儿充分动脑、动眼、动手,在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内表现内心需要及情感的过程,是陶行知先生关于创造力培养的“六大解放”之精神的体现,即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嘴、眼睛、空间和时间。其中“画”的产生是一种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参与的过程。让幼儿听一段音乐或走进大自然进行观察体验,或在特定的环境中充分体验,或听、或看、或想,创设了轻松自由的心理环境,为主动学习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画的形成实则是一个大胆想象、积极思维的过程,是充分表现自己内心需要和情感的过程,为想象力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易起反应的想象环境。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绘画活动中的创意优化活动,让幼儿在动脑、动手、动口、动眼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下,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创造活动,从而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二、实验理论假设:

依据陶行知先生关于创造力教育的“六大解放”思想,遵循幼儿思维和想象的特点,假设通过在绘画活动的创意教育,可以有效地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研究基本形式:

1、通过听音,创作画。

2、通过看,走进大自然,创作画。

3、多幅范画的展示,创作画。

4、不完整或单个画面基础上创作画。

5、续编故事情节,创作画。

6、诗歌想象创作画。

7、提供情景、意境,创作画。

8、结合日常活动随机进行,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四、研究的结果与建议:

(一)更新幼儿园绘画教育活动观念。

首先,绘画活动要以幼儿发展为中心,以促进幼儿发展为根本目的。教师要打破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传统绘画教学价值观的束缚,追求绘画活动的素质教育功能,如促进幼儿个性、创造力、成功感、绘画兴趣和习惯等有益于幼儿终身发展的大目标,重新建构一种能促进幼儿自主、全面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

其次,绘画活动内容要以幼儿发展为中心。幼儿画画,完全是一种游戏,一种能获得快乐的活动,只要自己快乐他们什么都画,什么都敢画。幼儿园绘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生活、幼儿的理解水平和幼儿绘画能力发展的特点来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以幼儿熟悉或喜爱的事物为出发点,推陈出新,幼儿会感到无限快乐。

再次,教学过程要以幼儿发展为中心。绘画教学中,教师不再处于核心地位,而是促进幼儿获得发展的角色,是启发者、引导者、环境创造者,是幼儿的良师,又是幼儿的益友。教师要围绕促进幼儿的发展这个中心,帮助幼儿树立信心,展开想象、积极思考,并引导幼儿用绘画来表现自己的创造。

最后,活动评价也要以幼儿发展为中心。评价的目的在于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幼儿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促进幼儿发展。因而教师要用肯定的方式评价幼儿的绘画活动,多鼓励、多表扬、多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幼儿绘画作品中成功的部分要予以积极肯定。

(二)创设丰富的环境氛围,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幼儿好奇心强,想象大胆,在他们充满童真与稚气的想法中,创造性若隐若现,成人要及时发现并精心培育。当孩子的一些想法稀奇古怪时,当他们乱涂乱画而兴致勃勃时,我们切不可用“对不对”,“像不像”等成人固定的思维模式去限制他们,或盲目否定,而应敏感地捕捉创造思维的“闪光点”,加以科学的引导,为孩子们创设一种宽松、自由、民主的气氛,让他们能够自由思索,大胆想象,主动选择并作出决定。

1、引起幼儿绘画的兴趣。

绘画是幼儿的主体行为,如果幼儿缺乏绘画愿望或创作灵感,那么绘画活动的教育功能会受到严重削弱。要解放幼儿的嘴和眼睛,陶先生指出,小孩有问题要准许他们问,从问题的解答中,可以增进他们的知识,发展其思维、理解能力。他曾写过一首诗:“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教师作为启发者和引导者,必须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事物,如天上的飞机、路上的汽车、花鸟树虫、自然变化等,这是幼儿绘画活动时的创作之源、想像之源、也是幼儿绘画的兴趣之源。教师要通过谈话来激发幼儿表现这些事物、表达自己不同想法的愿望和动机。也可以以幼儿平时的奇想作为出发点引发幼儿去绘画,如关于外星人、飞蝶的传说,关于宇宙的想像等,凡是幼儿想画的都可以让他画,这样幼儿绘画的兴趣和创作的欲望才能得到激发。

2、创设一个丰富的绘画环境。

绘画创作依赖于一定的氛围,缺乏艺术氛围人就难有灵感,因此,为幼儿布置一个富有浓郁绘画艺术氛围的画室或活动区很有必要。在这个区域里,给幼儿提供各种优秀的绘画艺术作品,使幼儿一进入画室(或活动区),艺术之气扑鼻而来,幼儿不知不觉受到艺术的陶冶。除了物质环境外,教师本身的人格魅力、追求艺术的精神、民主的作风也是幼儿绘画环境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这种环境使得幼儿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敢于大胆地作画,大胆地创新。

(三)启发引导式教学中激发幼儿的想象和思维。

活动导入是绘画活动的起始环节,它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和热情。导入活动的形式很多,有谈话、游戏、观察、谜语、表演等导入手段,要根据题材的特点和幼儿的情况选择恰当的导入方式,这样才能激起幼儿的浓厚兴趣,打开幼儿智慧的窗口,唤起幼儿的灵感。教师的启发提问是引导幼儿绘画创作的关键,也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关键。提问时,教师要不断调整自己的问题,以激发幼儿寻求多个答案。注意幼儿思维流畅性的同时,更应注意幼儿思维的变通性、灵活性、独创性。如画“奇怪的房子”,教师可以把幼儿的一些与众不同的想法示范画出,“汽车房子”、“动物房子”、“水果房子”“树根房子”等,老师可以边画边询问,引导幼儿不断完善、充实,激发幼儿开动脑筋。

教师应大量运用观察、记忆、体验、联想、欣赏等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教师尽量不做技法示范,而侧重教会幼儿运用各种艺术工具、材料的方法,搞吹画、拓印画、手掌画、金笔画、银笔画、砂纸画、版画等,强调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个性化。儿童具有极大的潜力,只要解放他们,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他们的艺术活动水平就会迅速得到提高。

(四)注重幼儿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

个性心理品质在创造性的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应注重培养幼儿大胆探索、独立、自信的个性品质,在绘画教育活动中应鼓励幼儿独立思考,尽量与别人不同,教师要多肯定、多认同。在创意绘画教学活动中,幼儿往往不受条条框框的局限,异想天开,如给各种鞋子安上轮子,画出“鞋子汽车”,想像房子去旅行,天真可笑,但都是创造的火花,可能是未来世界的先见。幼儿绘画活动的教育功能是多方面的,充分发挥绘画活动的多种教育功能,保护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种子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绘画教育范文第3篇

创意教育是指教师从“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出发,发展幼儿潜能,激发幼儿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培养出充满活力、自信、专注、富有理想的幼儿。绘画活动中的创意教育是指在绘画教育中,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幼儿富有创新意识。创造力的开发和培养是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它不仅是个体完善发展的基础,更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其中想象力是创造力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3-6岁的幼儿期是想象力非常丰富的时期,如果提供幼儿一种“易起反映的想象环境”,将有助于其创造品质的形成,对其将来成为创造型的人才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课题尝试通过创设易引起幼儿积极思维想象的环境和意境,通过多种感官参与,让幼儿充分感受和体验,将头脑中的表象变成生动丰富的画面,也可通过综合优化活动方式对画的内容、情趣等进行表述,充分调动幼儿动手、动脑、动口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幼儿的思维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力。

绘画活动中的创意教育,就是让幼儿通过听听、看看、动动、画画,构思成一幅画,然后通过想想、编编、唱唱、跳跳、说说表现画面内容或意境的活动形式。让幼儿充分动脑、动眼、动手,在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内表现内心需要及情感的过程,是陶行知先生关于创造力培养的“六大解放”之精神的体现,即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嘴、眼睛、空间和时间。其中“画”的产生是一种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参与的过程。让幼儿听一段音乐或走进大自然进行观察体验,或在特定的环境中充分体验,或听、或看、或想,创设了轻松自由的心理环境,为主动学习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画的形成实则是一个大胆想象、积极思维的过程,是充分表现自己内心需要和情感的过程,为想象力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易起反应的想象环境。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绘画活动中的创意优化活动,让幼儿在动脑、动手、动口、动眼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下,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创造活动,从而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二、实验理论假设:

依据陶行知先生关于创造力教育的“六大解放”思想,遵循幼儿思维和想象的特点,假设通过在绘画活动的创意教育,可以有效地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研究基本形式:

1、通过听音,创作画。

2、通过看,走进大自然,创作画。

3、多幅范画的展示,创作画。

4、不完整或单个画面基础上创作画。

5、续编故事情节,创作画。

6、诗歌想象创作画。

7、提供情景、意境,创作画。

8、结合日常活动随机进行,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四、研究的结果与建议:

(一)更新幼儿园绘画教育活动观念。

首先,绘画活动要以幼儿发展为中心,以促进幼儿发展为根本目的。教师要打破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传统绘画教学价值观的束缚,追求绘画活动的素质教育功能,如促进幼儿个性、创造力、成功感、绘画兴趣和习惯等有益于幼儿终身发展的大目标,重新建构一种能促进幼儿自主、全面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

其次,绘画活动内容要以幼儿发展为中心。幼儿画画,完全是一种游戏,一种能获得快乐的活动,只要自己快乐他们什么都画,什么都敢画。幼儿园绘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生活、幼儿的理解水平和幼儿绘画能力发展的特点来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以幼儿熟悉或喜爱的事物为出发点,推陈出新,幼儿会感到无限快乐。

再次,教学过程要以幼儿发展为中心。绘画教学中,教师不再处于核心地位,而是促进幼儿获得发展的角色,是启发者、引导者、环境创造者,是幼儿的良师,又是幼儿的益友。教师要围绕促进幼儿的发展这个中心,帮助幼儿树立信心,展开想象、积极思考,并引导幼儿用绘画来表现自己的创造。

最后,活动评价也要以幼儿发展为中心。评价的目的在于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幼儿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促进幼儿发展。因而教师要用肯定的方式评价幼儿的绘画活动,多鼓励、多表扬、多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幼儿绘画作品中成功的部分要予以积极肯定。

(二)创设丰富的环境氛围,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幼儿好奇心强,想象大胆,在他们充满童真与稚气的想法中,创造性若隐若现,成人要及时发现并精心培育。当孩子的一些想法稀奇古怪时,当他们乱涂乱画而兴致勃勃时,我们切不可用“对不对”,“像不像”等成人固定的思维模式去限制他们,或盲目否定,而应敏感地捕捉创造思维的“闪光点”,加以科学的引导,为孩子们创设一种宽松、自由、民主的气氛,让他们能够自由思索,大胆想象,主动选择并作出决定。

1、引起幼儿绘画的兴趣。

绘画是幼儿的主体行为,如果幼儿缺乏绘画愿望或创作灵感,那么绘画活动的教育功能会受到严重削弱。要解放幼儿的嘴和眼睛,陶先生指出,小孩有问题要准许他们问,从问题的解答中,可以增进他们的知识,发展其思维、理解能力。他曾写过一首诗:“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教师作为启发者和引导者,必须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事物,如天上的飞机、路上的汽车、花鸟树虫、自然变化等,这是幼儿绘画活动时的创作之源、想像之源、也是幼儿绘画的兴趣之源。教师要通过谈话来激发幼儿表现这些事物、表达自己不同想法的愿望和动机。也可以以幼儿平时的奇想作为出发点引发幼儿去绘画,如关于外星人、飞蝶的传说,关于宇宙的想像等,凡是幼儿想画的都可以让他画,这样幼儿绘画的兴趣和创作的欲望才能得到激发。

2、创设一个丰富的绘画环境。

绘画创作依赖于一定的氛围,缺乏艺术氛围人就难有灵感,因此,为幼儿布置一个富有浓郁绘画艺术氛围的画室或活动区很有必要。在这个区域里,给幼儿提供各种优秀的绘画艺术作品,使幼儿一进入画室(或活动区),艺术之气扑鼻而来,幼儿不知不觉受到艺术的陶冶。除了物质环境外,教师本身的人格魅力、追求艺术的精神、民主的作风也是幼儿绘画环境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这种环境使得幼儿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敢于大胆地作画,大胆地创新。

(三)启发引导式教学中激发幼儿的想象和思维。

活动导入是绘画活动的起始环节,它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和热情。导入活动的形式很多,有谈话、游戏、观察、谜语、表演等导入手段,要根据题材的特点和幼儿的情况选择恰当的导入方式,这样才能激起幼儿的浓厚兴趣,打开幼儿智慧的窗口,唤起幼儿的灵感。教师的启发提问是引导幼儿绘画创作的关键,也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关键。提问时,教师要不断调整自己的问题,以激发幼儿寻求多个答案。注意幼儿思维流畅性的同时,更应注意幼儿思维的变通性、灵活性、独创性。如画“奇怪的房子”,教师可以把幼儿的一些与众不同的想法示范画出,“汽车房子”、“动物房子”、“水果房子”“树根房子”等,老师可以边画边询问,引导幼儿不断完善、充实,激发幼儿开动脑筋。

教师应大量运用观察、记忆、体验、联想、欣赏等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教师尽量不做技法示范,而侧重教会幼儿运用各种艺术工具、材料的方法,搞吹画、拓印画、手掌画、金笔画、银笔画、砂纸画、版画等,强调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个性化。儿童具有极大的潜力,只要解放他们,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他们的艺术活动水平就会迅速得到提高。

(四)注重幼儿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

个性心理品质在创造性的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应注重培养幼儿大胆探索、独立、自信的个性品质,在绘画教育活动中应鼓励幼儿独立思考,尽量与别人不同,教师要多肯定、多认同。在创意绘画教学活动中,幼儿往往不受条条框框的局限,异想天开,如给各种鞋子安上轮子,画出“鞋子汽车”,想像房子去旅行,天真可笑,但都是创造的火花,可能是未来世界的先见。幼儿绘画活动的教育功能是多方面的,充分发挥绘画活动的多种教育功能,保护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种子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绘画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字]绘画;教育;教学

序言

艺术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要让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从而使幼儿体验到以自己独特的个性化的方式感受美、表现美和创作美的自由和快乐。为此,幼儿园组织老师对幼儿绘画教学实践中都认为:要冲破传统“依样画葫芦”的写实樊篱,就要大胆“放手”,要让孩子由“学着画”转变为“画着学”,让孩子在自由表达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发展他们的良好个性,提高他们的表现能力。然而,单纯的“放手”是不是真能发挥孩子更多的主动性,激活孩子更大的创造性呢?是不是“放手”了孩子就真能表现出自己富有个性的独特的作品呢?本文以理论和举例进行了阐述。

1幼师带动幼儿绘画能力的几种方法

1.1选择丰富有趣的内容,引起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兴趣与好奇紧密联系,好奇是兴趣的先导,没有好奇的心理就不会产生兴趣。因此,在选材上要下功夫,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绘画特点来选择内容,选择幼儿生活中熟悉的感兴趣的,具有较强吸引力的题材。如幼儿喜欢的小动物、交通工具等,可通过讲述故事的形式,引起幼儿的兴趣,把绘画的内容串编成故事情节,并跟随故事情节展开来作画,这样可以提高幼儿作画的兴趣。这些题材幼儿既感兴趣又乐于接受。

1.2运用多种绘画形式、绘画工具,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求异、好奇是儿童的重要的特点,一成不变的绘画材料和绘画形式,只会使幼儿感觉索然无味。在美术活动中,通常使用的绘画工具都是油画棒、水彩笔、彩色铅笔,绘画形式单一,幼儿缺乏对多种绘画工具交替组合运用的能力,画面单调。因此,应运用多种绘画工具,如手指画、印章画、吹画、蜡笔水粉画、粉笔画、水画墨等,这些作画形式幼儿易学、色彩鲜艳、效果好,能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设计美术活动时,必须采用富有情趣的表现形式,把画、折、剪、粘贴结合在一起,使画面多姿多彩。例如:在“画果树”这一绘画教学中,教师可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用不同的画法、不同的工具来画,采用撕、剪、贴的方法来画果树,幼儿不但剪贴出各种各样的果树,并在果树周围画上了太阳、小草、小花等,形式多样,画面丰富多彩的。这样,幼儿更容易对绘画产生兴趣。

1.3多鼓励,少批评,提高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幼儿需要鼓励和赞赏,当他们作出一幅画时,教师要适时说些肯定和鼓励的话语,帮助幼儿树立对绘画的兴趣和自信心,要尽可能避免指责的话语,如:“画得一点都不像,难看死了,乱七八糟”等话语,这样容易挫伤幼儿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只要他们在绘画的过程中是愉悦的、投入的,教师就不要过分挑剔。因此,教师评价幼儿的画,要尽量找出好的地方,表示你的赞赏,一旦幼儿作品受到老师的承认和赞许,他们会表现出更大的创作热情,从而增强自信心,对绘画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就会越画越多,越画越好。

1.4走进大自然,激发幼儿表现美的兴趣

对幼儿而言,来自现实生活并且经过创作者亲身体验的知觉材料远比间接的知觉刺激有效得多。因此我们常常通过参观、散步、郊游等活动,带领孩子们欣赏荷塘、园地、陶艺工艺等,以丰富孩子们的创作热情。我们还可以利用所处环境的有利条件,将孩子带入大自然,让孩子与花草、树木对话,与蜜蜂、蝴蝶嬉戏和审美对象融为一体,学习捕捉事物的个性美。例如:春天来了,让幼儿到大自然中去写生,寻找春天、感受春天。首先让幼儿尽情感受、欣赏春天的美景,然后可以提问:“你们看春天到了吗?”“春天是什么样的?”等问题,让幼儿先用语言把春天描述出来,再用纸和笔把春天的美景描绘出来,看谁能把春天描绘得更加美丽,以此来激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表现。又如:带幼儿到大自然中去观赏落叶的景象,回到活动室后,可鼓励幼儿绘画落叶,还可以引导幼儿用落叶做美术粘贴画。做什么贴画呢?让幼儿大胆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如用树叶做成有趣的动物画,还可以用树叶做出喜怒哀乐表情脸谱等,让幼儿说出自己的想象后,亲自动手做一做,然后欣赏幼儿的作品,张贴到墙上去,让幼儿充分体验美的感受,充分感受自然物的趣味性。让孩子接触大自然、感受自然美景,发现美的感受,培养幼儿对美的观察力

2借鉴以下案例领会幼儿教学(案例借鉴书籍)

1.1案例----《如何培养幼儿绘画兴趣》J黄兵著湖北小学教育出版社

那天,中班徐老师正好在组织一个绘画教学活动,主题意愿画:长颈鹿。徐老师是个工作才一年多的青年教师,但她好学习善思考,能经常通过阅读有关书籍、写教学反思、和同事交流等方式来提高自己,因此在几次的论坛和教研活动中都有不俗的表现。活动开始,徐老师就引导孩子回忆有关长颈鹿的经验:你们看到过长颈鹿吗?你看到的长颈鹿长得怎么样?孩子们纷纷举手回答:长长的脖子,有四条脚,身上有一点点斑点,有一条小尾巴,还有一些孩子讲了长颈鹿的一些更为细微的特征如小冀角、眼睛等。徐老师就再次引导:故事中长颈鹿做了哪些好事?(早上老师讲过有关长颈鹿的故事)除了这些,长颈鹿还会帮小动物做哪些事呢?引发孩子根据长颈鹿特征进行想象。不负期望,孩子们说的也真不赖:它会帮小兔子摘果子,帮小鸡过河,帮胖小猪拎东西,帮掉地的小麻雀送上窝,给哭泣的小山羊当滑梯,给年老的刺猬奶奶荡秋千等等,看得出孩子思维很活跃活动也很投入。于是老师提出要求:长颈鹿为大伙做了那么多好事,大伙都很感激它,于是它们想请小朋友帮忙给做好事的长颈鹿画张像。接着徐老师就“放手”让孩子自由表现,大胆发挥了。可这时徐老师注意到有很大一部分孩子的兴趣似乎变了,一些孩子拿着笔好象无从下手,一些孩子干脆四处观望,于是她走到一位正在左右张望的小朋友身边鼓励他:露露,加油画呀!可那孩子却摇摇头说:老师,我不知道画什么。看得出徐老师没有预料会出现这种情景,所以显得有些着急,她一再的给那些孩子鼓劲:试着画画看,画错了也没关系;你们刚才是怎么想的就可以怎么画呀;可还是有几个孩子显露出茫然的样子,于是徐老师就一一走到他们身边引导提示:你觉得长颈鹿会做哪些好事呀?对呀,那你就可以画长颈鹿帮小鸡过河呀,你可以画长颈鹿帮小动物摘果子呀。在孩子作画时,徐老师走了一圈,发现很少有孩子表现刚才所表达的生动情节,也很少有独特富有个性的作品,有近三十个孩子的画上的长颈鹿都是昂着头吃枝叶状。而后,她在让孩子交流了“我的长颈鹿在干什么”后匆匆地结束了活动。

2.2通过此案例幼师应该领会假如是“你”应该怎么做。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如果徐老师在孩子自主表达出现困境时,即认知发生冲突的关键时刻,能及时进行适宜的“出手”,对表现不同姿态的长颈鹿所需的相关经验进行启发和诱导:如引发幼儿思索:长颈鹿会怎样帮助小鸡过河呢?让孩子做一做通过自身的动作进行体验和感知,让孩子讲一讲通过形象的语言进行回忆和再现,让孩子看一看通过提供图片引导观察和概括,那么孩子对动态的长颈鹿表象一定会更加清晰,经验一定会更加丰富;如果老师能对孩子的表现技能进行引导探索:如提供孩子一只会活动的长颈鹿玩偶,启发孩子边操作边观察长颈鹿帮助小兔子摘果子、帮小鸡过河、给小山羊当滑梯时的动态变化规律,发现表现不同形态的方法,那么孩子在表达时一定会更加流畅,作品一定会更赋个性和创意;如果在活动中,让孩子互相欣赏彼此作品的同时,老师展示具有不同姿态长颈鹿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那么孩子一定会自我发现问题,他们的经验也一定会有很大提升。

绘画教育范文第5篇

一、为大班幼儿创设激励求异、创造、表现的情境。

教师是创设情境的主导者和调节控制者,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幼儿感知,对美术内容尽快熟悉,产生探究欲望,明确学习的目标。例如:在教学《小鸟的世界》一课时,为了使大班幼儿了解鸟和鸟,背景和鸟的关系,激发他们的绘画兴趣,活跃思维,某教师设置了一个童话故事:森林里的树丛被人们砍伐,只有光秃秃的山坡,小鸟的家没有了,怎么办呢?……使幼儿明白鸟与大自然的关系,并采用欣赏《鸟鸣》音乐等手段创设情景,做到动静结合,丰富幼儿的感官,增强绘画兴趣。

培养大班幼儿的想象力,首先要从孩子们的心理特征、知识、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方面出发,引导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创造更新、更奇的图画。我的做法是:引导幼儿进行添画、组画、记忆画等练习,培养、调动幼儿的想象力,教会大班幼儿运用发散思维的方式大胆创新,将教材内容拓宽画活。

如教学《愉快的课间活动》一课时,对大班幼儿来说,人物比例关系及“像”与“不像”,不是主要的,关键是画面想象、布局、环境衬托及色彩搭配等,可以先启发幼儿想象人物有哪些姿态:如跑、跳、蹲等,然后请几位能力强的幼儿上来演示,同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人物动态线进行引导。孩子们兴致勃勃,跃跃欲试。最后,一幅幅精彩的绘画作品《愉快的课间活动》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

又如,在教学《我们爱劳动》一课时,可以先请全班小朋友观看孩子们表演的小品《大扫除》,然后提问:

①你最喜欢小品《大扫除》中哪几位小朋友?为什么?

②你愿意做个爱劳动的孩子吗?你能做什么?

由此引出了绘画课的主题《我们爱劳动》,并在黑板上画出双手侧平举、直立的小朋友,并问幼儿:“这个小朋友在干什么?算不算在劳动?劳动的手是平平的,还是斜斜弯弯的?”并组织幼儿集体讨论,如何使人物四肢倾斜或弯曲。

最后,有的小朋友还运用了“并置”的绘画技法表现出整个画面,并采用了紫色和黄色的对比。背景用紫色、蓝色等线的并置,脸用肉色、黄色等线的并置,不仅使画面的色彩丰富,有变化,而且也很适当地表现了人物的个性,使得整张画面有“内容”可“读”。

什么是“并置”的绘画技法呢?

并置就是把不同的油画棒色点或线条并列放在画面上,使色彩产生闪烁的效果,类似于印象派画家中点彩派的画法。

二、探究释疑,提出可以引起幼儿思考,讨论的问题。

探究过程是一个幼儿自我钻研熟悉教材的过程,教师精心设计所提出的问题,让幼儿的个性在探究中得以充分的发展,在同伴的相互作用和老师的点拨指导下,思维由浅显入纵深,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并有新的发现和启迪,提高大班幼儿独立取得知识的本领。

例如:在教学《大阿福拜年》一课时,可以先运用挂历教学,引出“大阿福”娃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是由“大阿福”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如,什么叫“有福气”?中国有一种娃娃叫大阿福,为什么叫它大阿福呢?它能带给人们什么?

再结合欣赏《大阿福》挂历以及精美的范画,通过老师设置疑难问题让幼儿互相交流解决问题,给幼儿创设参与的时间和空间,分组讨论决定,发现问题,激发、调动大班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中使每个幼儿的思维能力更加活跃,内在的求知需要得到满足,为自我表现创新打好基础。

三、努力营造一个宽松热烈、你追我赶的创造氛围,使美术活动过程成为引导幼儿相互启发,开阔思路,积极创造的过程。

这一环节是幼儿主体性实践和认识活动阶段,是幼儿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深化。教学指导时一方面要让每个幼儿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又要顾及层次不同幼儿的表现状况,有针对性的辅导,使幼儿对自己能力的提高获取自信心。特别强调进行合理的想象和夸张,使绘画作品更具有童趣性。

培养幼儿既要善于动脑,又要善于动手。如何更好地向大班幼儿传授美术知识和绘画技能呢?应在课堂教改和技能训练中来体现,培养幼儿用线条、色彩、图象表现自己的意向和技能。

例如,在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时,可以先在黑板上出示一幅海底的背景图画,要求幼儿描绘形态各异的鱼放在其中。随即,幼儿运用平日所学的绘画表现技能,开动脑筋各出新意。不到二十分钟,幼儿把作业画好剪下来,陆续展示在黑板上的“海底世界”中。有大鱼,有小鱼,有的局部是一条光怪陆离的鱼妈妈身后带着漂亮的小鱼;有的是一群三角形燕鱼围成圈像绽开的花朵;两只大螃蟹挥动铁钳正在比武。通过添添画画、剪剪贴贴,一幅美妙、奇幻的海底缩影展现在孩子们面前。生动迷人的“鱼游图”伴随着旋律优美的“海之诗”音乐吸引了全班幼儿,不时发出赞叹声。

这种教学方法不但完成了教材中要求的内容,而且孩子们情绪盎然,课堂教学形式活,质量高,效果好。充分调动了大班幼儿的丰富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巩固了绘画技能的学习。

四、讲评拓展,增强幼儿审美体验。

这一环节是对整节课完成教学目标情况的反馈和验证。目的在于领会学习方法,体会思想感情,总结经验教训。在教师的提示下,对学习目标的认识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

例如在教学《纸箱造型》一课时,可以对照教学目标,通过三个方面进行评价:一看是否有创新意识,二看工艺制作是否好,三看制作态度是否认真。让幼儿通过互评、自评形式围绕要求展开评价,自己提出鲜明的看法。最后评出优良,给予幼儿小小的奖励,同时向幼儿进行美育教育。

在绘画作品评价上,要为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营造宽松的发展条件,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具有个性的表达方式,注意保护和发展每个幼儿的独特性和兴趣爱好。改革教学方法,把学习策略让幼儿自己掌握,能促进独创性思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