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院护理学论文

医院护理学论文

医院护理学论文

医院护理学论文范文第1篇

1.1资料于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分层抽取全国240例在职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共发放240份问卷,均回收,回收率100%。240例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其中高级(包括副高级)护士6例,中级护士102例,初级护士132例。文化程度:大学本科及以上67例,大专110例,中专63例。工作年限:10年以下148例,10至20年74例,20年以上18例。

1.2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和统计240例护理人员对临床药学服务的认知、用药方面行为特征及对临床药学服务的行为倾向等情况。其中临床药学服务认知包括两个问题:是否了解临床药学服务?了解临床药学服务的途径(多选)?用药方面行为包括药物信息了解渠道(多选)、用药问题处理方法(多选)等内容。行为倾向则包括以下几个问题:你认为药师提供药物知识有无必要?希望药师参与临床用药指导吗?药师或护理人员需要专业化培训吗?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人员临床药学服务认知情况护理人员中大半对临床药学服务有点了解(51.67%),明显高于了解和不了解人群(P<0.05)。另外,护理人员主要从自己或国内其他医院了解

临床药学服务(86.08%),显著高于其他途径(P<0.05)。

2.2护理人员用药方面行为特征护理人员了解药物信息主要通过药物使用说明书(81.67%),明显高于药师等其他渠道(P<0.05)。护理人员用药问题处理方法排在前三的分别为自我解决、求助药剂科、上级反映。

2.3护理人员对临床药学服务的行为倾向所有人员均表示药师提供药物知识很有必要;226例希望药师参与临床用药指导;210例认为药师或护理人员需要专业化培训。

3讨论

药学服务即医疗机构依据患者医疗档案制定个性化的用药方案,并按照用药方案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效果观察及方案评估,其目的在于安全用药。近年来市场上新药不断研发和使用,加上人们对临床用药安全性越来越重视,随之对药学服务提出更高要求。因为护理人员直接参与要用药过程,为此经由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至关重要。对此,需要了解护理人员对临床药学服务的认知、态度及行为倾向。由表1可知,240例护理人员中对临床药学服务知晓率(了解+有点了解)高达82.92%,一方面与现代医学服务理念有关,另一方面是现代人们对医学服务要求越来越高,使得护理人员不得不加强临床药学服务学习,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提供用药指导,提高用药合理性,减少医疗纠纷。

同时护理人员获取药学服务途径主要为医院(62.08%),这表明医院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对护理人员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医院要不断完善自身临床药学服务体系,提高药学服务质量,同时要加强与其他医院的合作,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实现药学服务信息共享,以提高护理人员药学信息知识,护理人员了解药物信息渠道以药物使用说明书为主(81.67%),这与其权威性、易懂性密切相关;而药师提供药物信息仅占17.92%,表明目前药师职责还处于传统观念-开药,尚未真正参与到医院临床工作中。为此医院要转变传统思想观念,积极主动要求药师参与到临床用药工作,为护理人员提供药物信息,并充分整合利用医药代表相关资源,获取正确信息,拓展护理人员药物信息渠道。

另外护理人员用药过程中出现问题,通常采取查询资料、自我解决(占54.17%)方式,其次为药剂科求助(45.83%)。为此药剂科要及时的了解护理人员用药问题,出现问题时第一时间内参与讨论,配合护理人员找出解决措施,不仅可以尽快的解决问题,而且可以让护理人员专注于临床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多数护理人员认为药师提供药物知识很有必要,希望药师参与临床用药,同时认为需加强药师或自身专业培训,以提高其专业水平,促进临床药学服务工作更好的进行。

4结语

医院护理学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中医药文化; 西医类; 职业院校; 护理专业

笔者在西医院校从事中医药文化教育近30年,亲历了西医院校特别是西医类职业院校护理专业中医药文化教育的由盛而衰。作为中医药文化教育者,面对护理专业中医药文化教育的现状,笔者认为:反思我国有关中医争论及在西医类职业院校护理专业中开展中医药文化教育至关重要。本文试探讨西医类职业院校护理专业中弘扬中医药文化诸问题,以期得到更多同仁的关注。

1 西医类职业院校护理专业中医药文化教育现状

1982年,卫生部颁《教学计划》中规定:中专护理专业开设《中医学基本知识与针灸学》课程,总课时为72节。很长一段时间内,西医院校中的护理专业作为必修课,都开设了中医药文化教育课程。

进入21世纪后,2001年,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实施“面向21世纪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时”,将医学中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的中医课程修订为“选修课”[1]。2004年,教育部、卫生部两部委联合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和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中,将3年制护理专业、5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的中医课程,全部列为“选修课”。所谓“选修”,实际上就是变相取消。因此,绝大部分西医类职业院校中的护理专业,或取消了中医药文化课程,或大量缩减中医药文化教育的教学课时。

2011年,在护士职业资格考试中,首次纳入了中医药文化内容,但由于总数270道题中,中医药文化试题仅有2道题,只占2分,部分西医类职业院校仍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少数医学职业院校依然取消了中医药文化教育课程。大部分职业院校护理专业的中医药文化课时仅有18节、30节、36节等。由于普遍存在中医药文化教育课时偏少,没有足够的实践教学时间,学生动手机会较少等情况,使临床护士的中医药文化知识缺少,尤其对中医护理操作技能和中医药知识,了解甚少[2]。目前,我国西医类职业院校护理专业的中医药文化教育现状令人堪忧。

2 中医药文化在中国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也深深影响着当代中国[3]。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医疗和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文化传统。它不仅为中国人民的健康事业以及世界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更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2.1 中医药文化与当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形成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与结晶。时至今日,父辈、同辈们在勉励、叮嘱后辈时的“用心读书”、“用心做作业”等话语,都渗透着中医药文化的精髓。因为在中医药文化里,将具有主宰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都归属于心。同样,凡与此有关的汉字结构,大多数字的偏旁均为“心”旁,如思、念、想等字。另外,人们练气功、拔火罐、喝凉茶,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与中医药文化息息相关。

2.2 护理工作中中医、西医碰撞不可避免 我国现行的卫生方针与政策是“中医、西医、中西医并重”。即在中国特色卫生事业中,中医、西医两种医学现阶段并存;中医、西医两种医学现阶段都属于我国的主流医学。而且,中医在我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西医类职业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的绝大部分护理人员,将来主要在国内从事护理工作;大多数护士,将来也要到基层从事护理工作。

中医、西医医疗的对象都是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中医药文化和现代医学的碰撞的日益加剧。而工作于基层的护士,有意或无意间,都会遇到中医、西医两种医学的碰撞。这种碰撞,就要求我国西医类职业院校毕业的护理人员,对中医药文化要有一定的了解与认识;这种碰撞,使工作于基层的护理人员,希望也能运用中医护理技能,对病患、伤残人员开展相关中医护理与疾病方面的中医健康指导。

3 西医类职业院校护理专业中继续开展弘扬中医药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中医药本质与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它的核心价值可以用“仁、和、精、诚”概括。仁,强调仁者爱人,生命至上;和,突出崇尚和谐;精,即医道精微;诚,指重视人格修养的最高境界[4]。因此,在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学生中弘扬中医药文化教育,就具有特殊的意义。

3.1 有助于提高护理专业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认识与了解 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是建立在古代朴素的辩证法和唯物论基础之上的。在古代哲学思想影响与古代自然科学的渗透下,中医重视从宏观辩证的角度来认识人体的生理病理过程,把握人体生命活动[5]。相对以解剖实证为准则的现代医学,令护理专业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同时,她们对于那些耳熟能详的中医药文化内容,如用心读书,胆大、胆小、胆识等,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更不知道他们已经在应用中医药文化语言。

西医类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学生中开展弘扬中医药文化教育,才能使学生对中医药文化有所认识和了解,才能明白:在中医药文化里,胆在人的意识思维活动过程中,具有正确地判断事物和作出决定的能力[6]。胆大、胆小、胆识,其实是指一个人对事物的判断能力以及作出决定的能力大小而言。并不是说谁的“胆囊”真的大或真的小。

3.2 有助于培养更多愿献身中西医结合事业的护理专门人才 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我国西医类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学生中开展的中医药文化教育,几乎是学生的唯一一次中医理论初始文化正规教育,这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和观点的形成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7]。通过弘扬中医药文化的教育,才能真正使中医药文化不仅“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更深深影响着当代中国”的观点得到认同;才能真正理解不少中医药话语都属于中医药文化的内容。只有更加了解中医药,喜爱中医药,才能激励更多护理专业的学生关心中医药,愿献身于我国的中西医结合事业,成为我国中西医结合的护理专门人才。

4 西医类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弘扬中医药文化的主要内容

西医类职业院校护理专业中弘扬中医药文化的主要内容,根据专业的特点,学习的内容、课时数而有所不同。

4.1 高职护理专业的学习内容 高职护理专业弘扬中医药文化教育,主要学习中医药学基本知识、中医护理理论与方法、中医护理常用技术、中医养生与常见病证的护理与健康指导等内容。(1)中医药学基本知识:中医护理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专业学生只有认真学好了中医药学基本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与掌握中医护理的基本内容。主要学习阴阳五行、藏象、病因、中医护理原则、中药方剂基本知识等内容。(2)中医护理理论与方法:中医护理理论与方法主要来自于中医传统的护理理论与方法,并汲取现代护理中有关的理念、模式而形成。主要学习中医病情观察、中医一般护理、辨证施护总纲等内容。(3)中医护理常用技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医护理形成了一套与现代护理不同的独特的护理技术。主要学习针灸、推拿、拔罐、拔罐、刮痧、耳针、熏洗法、贴药法、坐药法以及穴位注射等内容。(4)中医养生:中医养生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健康长寿。中医数千年来形成的丰富的养生理论与方法,有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主要学习中医养生的基本概念、养生原则与常用的养生方法。(5)常见病证的护理与健康指导:通过常见病证的护理与健康指导的学习,使护理专业的学生能掌握指导病患、伤残人员的必要的保持或恢复健康的中医药学基本知识,消除、降低或避开危害他们健康的各种不利因素。促使他们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有助于他们早日康复或恢复。主要学习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护理方法与健康指导的内容。(6)学课时:学课时宜108节。其中实践课时应占30%。

4.2 中职护理专业的学习内容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弘扬中医药文化教育的内容,主要学习中医药学基本知识、中医护理理论与方法、中医护理常用技术及中医养生等内容。(1)中医药学基本知识:主要学习阴阳五行、藏象、病因、中药方剂基本知识等内容。(2)中医护理理论与方法:主要学习中医病情观察、中医一般护理、八纲辨证施护等内容。(3)中医护理常用技术:主要学习针灸、推拿、拔罐等内容。(4)中医养生:主要学习中医养生的基本概念、常用的养生方法等内容。(5)学课时:学课时宜72节。其中实践课时占40%。

5 小结

西医类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开展弘扬中医药文化的教育,是让年轻的护理人员了解、认识独特的中医药理论的最好课堂;是全民普及中医药知识的重要一环。它能使中华文化、中医药文化代代相传。

参考文献

[1]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中等职业学校医药卫生类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5.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8.

[3]胡海燕,方虹,王彩春.高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中医教学现状调查[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8):16-17.

[4]张其成,刘理想.中医药文化的内涵及核心价值[J].中国中医药报,2007,10,27(3):1-3.

[5]李正安.中医护理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8:5.

[6]张珍玉.中医学基础[M].第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50.

医院护理学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护理管理;激励理论;护士

医院护理工作是医院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护士作为医院护理工作中最主要的人为因素,直接关系到医院护理工作的成效。近几年,尽管人们对医院护理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和改善,但社会仍然对护士的地位缺乏足够的理解和认可,这使得医院护士面临着巨大的职业压力。职业压力使大多数护士产生工作紧张情绪、身心疲劳和工作质量下降等。这些使医院护理工作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收到了限制。对于医院护理管理来说,管理者能否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激活护士内在的潜能,是提高医院护理管理效能以及促进医院护理工作迅速发展的关键性环节。对此,在医院护理管理过程中,应用激励理论和建立激励机制的管理方法能充分发掘护士的内心需求,调动护士工作热情,从而提高医院护理质量。本文通过对激励理论在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和探讨,力求调动护理人员的主动性,并将有效的激励手段应用于医院护理管理实践中,以提高医院护理的管理水平。

1  激励理论概述

所谓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使人发挥能在潜能而实现一定组织目标而努力的过程。激励理论主要包括内容型、过程型和行为改造型三种理论。首先,内容型激励理论是针对激励的原因与起激励作用因素的具体内容进行研究的理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这一理论主要体现人的需求层次是由低到高的,人的需要是动态和变化的;第二,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在人的生存需要基本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人的最主要的三种需要是成就需要、权利需要以及合群需要;第三,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其中,双因素主要是指那些没有激励作用的外界因素的保健因素,如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方面。另一因素则是指那些能够激发职工工作热情的因素的激励因素,如工作的成就感、工作的挑战性等。其次,过程型激励理论主要是研究人动机的产生到行动之间的心理过程,其主要任务是找出对行为起决定作用的某些关键因素,以控制人的行为,主要希望理论和公平理论两种。前者认为,一种激励因素的作用大小取决于人对激励因素所能实现的可能性大小的期望和激励因素对其本人效价的大小两个方面。后者认为,激励必须做到标准的一致性。再次,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这一理论主要是研究如何改造和转化人的行为,使其达到目标的一种理论,包括挫折理论、强化理论和归因理论三个方面。

2 激励理论在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通过对激励理论的概述,说明在医院护理管理中,管理者应该能够提供和挖掘激发护理工作者动机和工作积极性的激励因素,并采用这些激励因素以更有效地方式实现医院护理工作的目标。

2.1 激发行为的激励 在医院实际护理工作中,激发行为的方式主要包括工资、归属感、进修培训等。首先,工资激励。由于医院护士工作量大、工作非常辛苦,有必要建立与护士的劳动付出相匹配的工资奖金制度,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其次,归属感的激励。所谓归属感是指个体被组织的认可和接纳。有研究表明,如果护士在医院和社会收到重视和接纳的程度越高,有助于提高其自信心。因此,医院管理者有必要根据护士的需求,多给予关心和帮助,以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使护士受到鼓舞并产生对工作团队的归属感。再次,进修和培训的激励。护士作为医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工作的基本动机包括为病人提供服务和不断地学习。因此,提高激励效用的手段之一是加强对护士的教育和进修,提高其自身综合素质,增强其自我激励能力。

2.2 引导行为的激励 引导行为的激励主要由目标设置激励和期望激励,这两种激励能够激发护士的潜能,提高护士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对护理管理者而言,应对护士管理设置合理、明确的且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工作目标,过高或过低的工作目标都不利于产生良好的激励作用。同时,应通过提高目标的期望值来激励护士,责任要落实,认可护士的成就,并为下一次目标的制定提供依据。通过制定挑战性的目标来不断提高护士的专业素质。

2.3 维持行为的激励 维持行为的激励要求医院护理管理者必须建立合理的奖惩机制,维持护理工作者的热情,激励其工作效率。首先,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对维持员工的行为是非常重要的。在运用奖惩激励时,要以奖励为主,适度的惩罚为辅。其次,从心里学的角度,营造公平的组织环境。比如,在奖金分配、工作安排、进修等方面应公平对待,管理者要消除主管原因造成的不公平现象,维持护士的工作积极性。管理者应根据护士的爱好和自身的需求,通过合理的激励方式,促进整个医院护理工作目标的实现。

3 医院护理管理中应用激励理论的原则

3.1 明确组织目标设置的原则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人们对医院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医院要明确护理工作的目标,提高整个护理管理队伍凝聚力和护理工作的质量。有研究表明,正确合适的目标能诱发人的动机。护理管理者应根据医院护理工作的实际,对护士提出明确的目标。制定目标时,要切实可行。工作目标过高或过低均不能起到激励效果。同时,明确的组织目标要与护士的需求一致,目标的设置与护士的专业技能、学历、收入等挂钩,体现等级分配和多劳多得的原则,并采用物质鼓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法,激励其工作积极性。

3.2 动力原则 所谓动力原则主要包括物质动力、精神动力和信息动力。首先,医院护理管理者要充分考虑护士的物质利益,重视护士物质条件的满足,如舒适的工作环境、设备仪器以及职业安全防护等。其次,在精神动力方面。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支持护士继续教育,让护士看到本职业的前景,激发工作热情。再次,在信息动力方面。医院为忽视提供充足的信息资源,如学术会议、供应图书资料等。在把握动力原则时,应注意几个结合:第一,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第二,奖励与惩罚相结合;第三,外在激励与内在激励相结合;第四,正面激励与负面激励相结合。值得一提的是,要把握奖励的时机,奖励要有层次,惩罚要及时等。

3.2 坚持公平竞争原则 在医院护理管理过程中,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是应用激励理论的基本原则。作为医院,要积极创造一个与护理人员特长和工作相适应的工作环境。管理者应以公平竞争的理念,对护士工作表现和劳动进行合理的考核,对优秀的护士给予实惠的物质奖励。同时,在学习和晋升方面,使护理人员享受同等的机会,以便把身心完全投入到护理工作中去。

除此之外,激励的实施原则还应坚持按职、级别、能力分配工作和考核的原则,坚持用领导的行为激励护理人员的原则。

参考文献

[1]陈秀娥.现代医院管理与人文精神[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9.

[2]杨英花.护理管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医院护理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破窗理论”告诉我们,人的行为会接受周围环境的暗示;在高校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运用“破窗理论”指导我们如何预防“第一扇破窗”、及时“补破窗”,从而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有序的环境。

【关键词】破窗理论 临床护理 分析

Analysis of "Broken Window Theory" On The Clinical Nursing Work In University

WanLingLing the Hospital of Hubei Institute of Fine Arts ,HubeiWuhan 430205 China

【Abstract】 the "broken window theory tells us that the behavior of people will accept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we can use the" broken window theory "to guide us how to prevent it appearing and repair the broken windows in time on the clinical nursing work in university, which provides a safe and orderly environment for patients.

【keyword】 Broken Window Theory Clinical Nursing Analysis

1、“破窗理论”的起源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Philip Zimbardo)[1]于1969年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辆,他把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一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后来,辛巴杜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以这项实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2]提出了一个“破窗效应”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破了一幢建筑上的一块玻璃,又没有及时修好,别人就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久而久之,这个建筑给人一种无序的感觉。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和蔓延。当然,“破窗理论”也不是没有破解的方法。威尔逊和凯林在提出这个理论的时候,就指出了它的必要前提,那就是“没有及时修复”。也就是说,只有在“破窗”没有得到及时修复的时候,“破窗理论”才会应验。在高校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大量护理薄弱环节、安全漏洞,如不能得到及时处理,会严重干扰护理工作,甚至出现护理差错事故。应用“破窗理论”来指导护理安全工作,规避防范风险,能有效完善护理管理措施,从而达到降低护理风险,保障护理安全的目的。

2、高校临床护理工作中的破窗现象

高校临床护理工作中的破窗现象亦即护理不足、薄弱环节、安全漏洞;包括:硬环境不足和软环境不足。

2.1 硬环境不足

硬环境不足包括高校医院建筑布局不合理,医疗救护设备缺乏,医用材料及药品单一、不齐全。目前我国高校医院大多归纳为后勤管理,属后勤保障系统,地位低,多不被领导重视,医疗设备简陋,医疗资源匮乏。

2.2 软环境不足

软环境不足包括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医院文化落后、规章制度落实不全、工作流程实施不到位等。

2.2.1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高校医院人员构成中家属较多,学历层次参差不齐,没有大医院临床培训,没有经历抢救过程,没有或很少参加进修等继续教育,在职有经验医生配备少,护士多是聘任制,流动性大,且在大医院工作经历少。

2.2.2 医院文化落后

目前高校医院文化发展普遍滞后,与社会综合医院有相当大的差距;医院发展规划和发展方向落后,思想政治教育落实不到位,“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思想观念薄弱,缺少主人翁精神。创新和发展及重视人才氛围不足,医院管理体制落后。

2.2.3 规章制度落实不全

部分高校医院医疗制度不健全,与上级医疗部门沟通少,导致上级医疗文件精神落实不到位;

2.2.4 工作流程实施不到位

高校护理工作流程不到位包括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和护理操作不规范;比如:医师与护士的记录不一致、漏记、病史采集不全、医师护士对病人的病情观察及判断结果不一致、护理记录涂改现象严重、护理记录缺乏重点性、连续性;无菌护理操作不到位、不规范。

3、“破窗理论”的应用实践

“破窗理论”指导我们如何预防“第一扇破窗”、及时“补破窗”,从而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有序的环境。

3.1 硬件环境的改进

“破窗理论”强调创建一个良好有序的环境。首先积极与上级医院和高校院领导沟通,争取支持改善硬环境;其次我们对病区护士站、处置室、库房等进行重新布局.使布局利于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护理工作.减少护理人员不必要的走动和体力消耗;病区药品分类定点摆放,利于管理;病区所有物品分类放置,标识清晰,便于护理人员取放。

3.2 软件环境的改进

3.2.1 加强护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建立健全医院文化发展

医院文化是医院支配一切管理活动的灵魂,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只有通过构建医院文化体系和培育医院精神,增强职工的凝聚力、向心力、事业心等,将医院各种力量统一于既发展医院又发展个人的共同方向上,培养医院的共同价值和医务人员的共同情感,形成医院自身的文化。护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对高校医院的护理安全和服务质量至关重要,能有效防范“破窗现象”的出现。成立培训管理组织,组成导师制教学管理小组,由护理部主任及分管教学的科护士长分别担任正、副组长,病区护士长为成员,制定入选条件及职责。以“破窗理论”的警示意义为指导,严格制订并落实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各个环节。护理部统一制订培训计划,并作为培训项目进行管理,严格落实。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专业知识,针对不同资历的护理人员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定期考核。严格护士的考核及录用,杜绝“破窗”的出现,根据年轻护士的实际工作及学习情况,培训期为3个月~6个月或更长。每个培训周期结束后,护理部组织年轻护士进行理论及操作考核,考试合格者颁发培训合格证书。通过护理查房、疑难病例讨论、专科知识培训等方法,提高科室整体护理水平及观察处理问题的能力。

3.2.2 加强和完善医院制度建设

加强法制教育,增强依法维权意识;组织全院护士学习相应的法律法规及护理文件的规范化要求,让每位护士从思想上认识到护理文件是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举证时必不可少的资料,是关系到护士自身是否受法律保护的有利证据。认真、准确、及时的书写护理文件是保护自己的重要措施。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规建议每年进行一次法律知识培训,通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讲解医疗纠纷案例,而增强护士的法制意识,更新医疗纠纷重在防范的观念。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严格执行护理部制定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内容包括工作职责、规章制度、工作程序、应急预案等。

3.2.3 护理工作流程完善

“破窗”理论提示我们:一些重大问题的发生可能只源于不为人所注意的小事件,细枝末节问题的处理对重大问题的解决可以起到防微杜渐作用。据资料分析,大部分医疗事故的发生,都起因于细节的疏忽[3]。高校临床护理工作任何一个环节的漏洞,都可能导致“破窗”的出现.

首先,规范化书写护理文书;对全院护士按职称高低进行护理文件书写的强化培训,并不定期进行抽查考试,做到人人考到,个个过关。可采用演示法教学,学习各系统的体检技能,并在实践中不断强化、提高。其次,正确执行医嘱;正确执行医嘱是用药护理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一般医嘱执行分为3个步骤:即处理医嘱、摆药或配药、注射或发药。制定医嘱执行过程图表,强调每个步骤的查对重点,特别是配伍药物及过敏药物,需配伍的药物应查配伍表,如属新药,应单独使用;使用药物前询问患者过敏史。避免定势心理。每项用药操作必须携执行单,每日执行单应整合在一起,装订好统一保存。加强班次查对,杜绝隐患[4]。再次,规范化护理操作;严格执行定期护理操作培训,定期考核。护理工作由无数的细节组成,不重视细节,就无法保证护理工作的质量和安全。以“破窗理论”为指导,强调从细节人手,防微杜渐。年轻护士进入临床,必须掌握每项操作的规范和要求,并严格执行,导师及临床带教教师通过认真监督及指导,避免年轻护士由于知识缺乏或责任心不强等原因出现行为或操作中的“破窗”。

“破窗理论”亦称“破窗效应”.是指一种心理暗示造成的某种效应。其显示,人的行为和环境均具有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对于不良行为和环境.我们必须抱有及时修好“第一扇被打碎玻璃窗”的积极警觉态度和雷厉风行的作风。不良的破窗行为,一旦开了头,没有及时的制止、管理,甚至是批评和处分,就是对这种风气和行为的纵容,则会诱发更多类似行为的发生,形成恶性的循环[5]。因此,“破窗”的负面警示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引起高校护理工作管理者极大重视。管理工作要做到“绒手套、铁拳头”相结合,对于指示行为采用“铁拳头”,要“硬”,施行刚性的规章制度,不能掺杂任何的人情因素,否则会丧失制度的威严和执行力;对于关系行为采用“绒手套”,要“软”,时刻关心自己的员工,支持护士的工作和学习,提供个人成长进步的机会,给予及时的赞美和鼓励[6]。其次,模范带头作用的正面引导也是不容忽视的。护理管理者在临床工作中的表率作用直接影响到护理质量的高低和护理队伍素质的优劣。护士长及高年资护士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处处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要敢于管理。并善于管理。护士长要了解全科护士的工作质量,熟知每个护士的具体工作能力,知人善任,人尽其才。要精心培养护理骨干,树立典型,以点带面,依靠一只护理主力军带动全科护理人员创造一个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氛围。管理中重视质量管理,充分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实行区域化管理,让人人参与护理管理,提升护士的责任感和成就感,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在临床护理安全管理中,将“破窗”及时修补,使护士的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增强,对提高临床护理的安全管理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益,陈红光,何梅,陈斌,李小玉。破窗理论在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1,8(11):510-511.

[2] 章立早.心理实验的启示[J].中外期刊文萃,2003,11:42。

[3] 许勤,王荣.加强护理工作中细节管理的意义与实践【J】.中国护理管

理,2007,7(3):65.

[4] 沈春玲,任志芳,吕霄丽.破窗理论在临床用药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7.22(21):24-25。

医院护理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医学院校;医德教育;成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6-0182-02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生存质量的提升及医患关系的日趋紧张,医学人文关怀与医德教育已提上日程。在守护与救治人类生命的历程中,医护人员为完成其职业本身所赋予的历史使命,对其技艺和品行操守都有独特的要求与把控。因此,医护人员不仅要有精湛、高超的技术,还要有崇高的理想和大爱无私的奉献精神。可见,对于高职医学院校而言,加强医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包头市卫生学校经过多年建设与积累,与包头医学院合校后,成立包头医学院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规格提升、资源共享,在学生医德培养方面取得了一些令人欣慰的成效,主要表现在:学生医德素养有了一定的提升,以德促医学风良好发展,医德培养方式灵活多样,医德培养理论成果增多,为医疗行业输送了大批合格的医护从业人员,促进了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持续发展。

一、医德素质较快提升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要求也日益提升,客观上促进了医学高职教育的发展。医学高职教育具有职业化、周期短、投入少、效益快等特点,我院的医学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发展态势良好,高职护理学生占全校学生的87%以上。另外,2009年整建制并入包头医学院后,由中等教育一跃迈进高等教育,医德培养工作也逐渐引起重视,开始关注医德培养的方式、方法,因而医德教育取得了一些成绩。目前,学生医德意识渐浓,医德行为好转。

1.医德意识渐浓

随着医德知识的广泛传播与医德教育的普遍开展,学生医德意识较之以前有了明显增强。在对高职护理学生学医目的、传统医德态度、医疗从业不良医风的调查中,视“热爱医学、救死扶伤的”为学医动机与目的的在入学新生中占31.62%,而在高年级学生中占67.02%;在对“救死扶伤,勇于献身”传统医德态度认为非常必要的在低年级学生中占49.64%,而在高年级学生中占74.68%;在对“收红包及回扣等现象你的做法的调查中,坚决不收的”在低年级学生中占57.30%,而在高年级学生中占80.43%。通过以上数据表明,学生的医德意识随着入学时间长短与接受医德教育的正确引导成正相关。可以肯定的是,通过医德培养与教育,护理学生的医德意识渐浓,绝大部分护理学生明确了作为合格护理人员的目的与职责。

2.医德行为好转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炼之以意,导之以行。”医德行为的转变是医德教育的最终落脚点与归宿。随着学生医德培养目标的明确与医学本质、学医目的的明晰认识,以及医德培养方式方法的改进与完善,学生医德行为也明显好转。突出表现在实习期间,学生除了临床操作技能娴熟外,对待病人态度也明显好转,服务理念及服务精神也得到提升。在教学实习基地医院,受到患者口头表扬及优秀实习生的人次不断增加,由此产生“马太效应”,大部分后续实习者都以往届优秀实习生为榜样、典范。

二、以德促医氛围形成

随着学生医德培养的深入展开与成效初现,在我院逐渐形成了以德促医的良好氛围。为加强学生的医德培养并使之有效地落到实处,我院将培养学生医德行为融入日常教学与教育之中,既重视学生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教授,也注重学生医德医风的养成。通过院办、学生处、教学科室的多方努力,定期请包头市三甲医院德艺双馨的资深教授、护理部主任、护士长、优秀护士,以及包头医学院的知名教授开展专题讲座。通过专家的言传身教,使护理学生明确,作为合格护士需要在专业与道德两个方面都有严格标准与要求。为更好地形成了以德促医(护)的良性循环,学生科与教学科室共同组织学生开展如庆祝“5.12”护士节系列活动,进一步弘扬“南丁格尔”精神、“5.25”心理健康宣传周、“12.1”预防艾滋病宣传活动、护理技能大赛、怎样成为一名合格医护人员有奖知识问答等活动。学生参加活动相关背景知识的涉猎与活动过程的实践经历,使其更加深刻地体悟到专业与品德同样是新时期合格医护人员的内在品质与从医的重要条件。因此,将医德培养融入专业知识与技能教育之中,形成以德促医的良性循环机制,才是使医护学生成长成才的最佳培养模式与行之有效的途径。

三、医德培养渠道多重

为适应新时期、新阶段医护从业人员的要求与需要,医德培养内容也不断充实,与时俱进,培养形式也不拘一格,灵活多样。

1.内容丰富多彩

传统医德培养途径单一,即统一授课;内容单调,即职业道德与规范;形式单纯,即课堂讲解。如今无论是在培养形式还是途径,尤其是内容,都趋于多元、丰富。医德课程设置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多层次的过程。由原来单一的《护理伦理学》向《护理礼仪》、《护理学生人际交往与沟能》等课程发展。这些课程的成功开设和增加,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兴趣,扩展了其知识面,既丰富了知识,又提升了情操。

2.形式多样灵活

为更好地适应社会与学生两方面的需求,医德培养形式也多样灵活。时至今日,除思想政治课教师外,专业课教师也将医德培养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在理论课尤其是以动物进行实验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带教教师始终以敬畏生命、珍爱生命、救治生命的生命意识言传身教地指导学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有经验的护理教师更是在护理病人的过程中以自身行动,从查房到打针输液,从清理床铺到衣着服饰等都带动学生尊敬病人、体恤患者,培养学生的尊患、敬患意识。此外,我院积极倡导、组织学生参加义诊和导医活动等,学生通过团委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加入“红十字会”参与公益系列活动,从实践中体味到作为医护从业人员的职责。

3.理论成果增加

多样化的医德培养形式、丰富多彩的内容,以及德育教育者学历资质的提升,对医德科研的兴趣也日趋浓厚,教师讲授几轮课后都有独特的心得体会,并参与编写、修订了医德培养的相关教材。目前,我院正在对《护理伦理学》教材进行不断充实和完善,已经在用第三版教材。同时,不断充实与修订《医学生心理健康》、《高职护理学生就业指导》、《人际交往与沟通》。在《包头医学院学报》、《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卫生职业教育》等刊物上发表的教学论文数量也在逐年攀升。

4.合格人才输送增多

我院本着面向内蒙古西部地区输送合格医护从业人员的目标,针对自治区西部护理从业人员缺乏的现状与实情,对护理人员无论是学历层次还是理论与技能操作的实际需要,都本着精益求精的原则,培养德技兼备的护理专门人才,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合格的医学人才。社会的满意度有了较大的提高,社会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

参考文献:

[1]任景莉,黄英.对大学生德育状况及德育教育的反思[J].中国成人教育,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