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植物病原真菌学;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6-0338-01

植物病原真菌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和寄生性植物五大类植物病原生物中,由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在农业生产中占有80%以上[1]。植物病害研究最早的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因此真菌学的发展孕育并推动了植物病理学的产生和发展[2]。就世界范围来看,《真菌学》或《植物病原真菌学》也被列为植物病理学专业研究生教育的学位课程。根据植物病理专业研究生课程体系要求,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在植物病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中将《植物病原真菌学》课程列为学位课程,对课程建设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实验教学在课程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实验课程,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但是长期以来,实践教学只作为理论教学的一项辅助手段存在,自身并没有建立起科学的教学和评估体系[3]。《植物病原真菌学》作为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课程,虽然发展历史比较长,也形成了其自身的教学特点,但未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同其他专业课程一样,植物病原真菌学的实验教学也普遍存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及考核方式相对落后的问题[4]。

为进一步提高《植物病原真菌学》的教学质量,该文对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及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和探索,拟构建一套适合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在校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为学科和社会发展输送高质量的人才。

1 教学内容的改革

针对该校植物病理学研究生本科专业方向分散、相关基础知识薄弱的特点,合理调整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及研究设计性实验的教学安排。在保证学生掌握一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增加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

1.1 在实验教学内容上,保留必要的基础性实验

基础性实验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素质和基本实验技能。《植物病原真菌学》课程内容较多,各病原真菌的分类、形态特征及经济重要性是学习掌握的重点。传统实验教学课程设置主要以基础性的验证实验为主,通过教师讲授,学生观察,学生在显微镜下观看永久玻片来掌握和记忆真菌的形态特征,学生做的多是验证性的实验。在实验内容上,考虑到该校植保专业研究生多数本科为非植保专业毕业,本科专业方向分散,相关基础知识薄弱的特点,仍旧保留一定量的基础性实验。

1.2 加强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

综合性实验是指综合该课程或与该课程相关的课程知识进行的实验,实验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水平,提高学生综合实验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每次上课要求每位学生根据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及实验室已有病害标本症状的观察和病原菌显微镜形态的观察来加强基础知识的同时,每位同学要根据实验内容自己采集1~2个标本,进行症状观察描述、制作临时玻片,显微镜观察,最后查阅资料,进行病害种类的初步判断。设计性实验是指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来实现给定的实验目的和要求的实验,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每次课程的最后,要求每位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一种病害的鉴定,标本采集,镜检,病原菌的分离培养、鉴定和致病性测定,整个实验过程都由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实验课教学中同样也需要注意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5]。传统的教学方法以灌输性为主,教师讲,学生看,学生跟着教师走。教师先描述病原菌的主要形态特征,然后学生再自己看玻片。这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过于单一,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很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高。现在,从“教师教为主”的模式转变为“学生学为主,教师引导”的新模式。加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式和研究式教学方法。如在病害标本采集和镜检的实验中,让学生自己采集标本,自己观察,鼓励学生自己查阅资料,教师再做启发性的引导。通过实验,学生对病害的危害症状有了直观的印象;通过自己制片镜检对病原菌的形态特征也有了深刻的认识,同时还把病原菌和危害症状联系在一起,对知识的记忆也比较牢固,学习效果大大提高。而在病害鉴定设计性实验中,从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操作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整个实验过程都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过程中教师也只发挥引导和把关的作用。学生在实验中先发现并提出问题,最后再解决问题。通过实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设计、自主实验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考核方式的改革

在考核方式上,传统的实验教学采用实验报告结合出勤率的方式,考核缺乏公正性和科学性。以往实验报告内容主要是描绘病原菌的形态特征。而教师考核评价的指标也

过于简单,缺乏科学性,学生真正掌握的知识很少,创新能力没有被开发出来。在加强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后,强化学生实验过程的考核,将学生对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实验过程的规范性以及实验现象的解释和实验中结果的分析纳入考核指标,建立科学公正的考核体系。

实验设计科学性的评价指标包括实验方法和技术路线是否科学合理,对实验中可能出现问题的预见性及解决方案。实验过程的规范性包括实验中操作的规范性、仪器使用的规范性,重在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能否对实验现象给出合理的解释,实验结果分析是否合理深入,需要学生完全熟悉自己的实验,并充分掌握与自己实验内容相关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是反映学生科研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重要指标。在将以上3个指标纳入考核内容后,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研水平得到公平公正的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被大大的激发。

4 结语

《植物病原真菌学》课程组教师避开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围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建设目标,不断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考核制度。通过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科研水平和严谨的科研态度,教学质量得到很大提高。但是,实验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要继续探索,不断改进,以期获得最佳的教学模式。

5 参考文献

[1] 韦继光,袁高庆,赖传雅,等.真菌教学实践与构想[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1(S1):72-74.

[2] 许志刚.普通植物病理学[M].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18.

[3] 高小宁,黄丽丽,谢芳琴,等.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8,97(3):7-10.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医科院校 计算机室 筹建

作为一所医科院校,学校对计算机室的建设和完善工作一直很重视,尽量将计算机室保质保量地建设完工,作为一名计算机室的管理教师,需要在计算机室建设过程中做好哪些准备工作?才能保证今后的实验教学正常有序地开展,同时充分发挥计算机室的功能和作用,根据以往计算机室的建设情况,归纳总结为以下几个重要的方面:

1.计算机室前期建设要求

1.1建设前期,需要考虑建设几间计算机室,每间计算机室的面积大小(要能满足每学期上实验课的学生人数),将计算机室的间数和具体面积提供给施工方。

1.2核算出每间计算机室所有设备的总用电量,适当增加一些,然后将每间计算机室的总用电量提供给施工方,请施工方在计算机室建设过程中预埋好相应瓦数的电缆线,安装好总空开和分控开关。

1.3黑板的长度比讲台小,宽度适中,黑板的底部距离讲台1米左右,位于房间的中部,安装在侧光墙面,不要安装在背光墙面。如果室内有柱子,就要将黑板往另一边移,保证所有学生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内容。

1.4讲台的尺寸要根据房间大小,合理设计,同时考虑教师机和学生机需要摆放的位置和面积大小。根据使用情况,讲台可以在建设计算机室时修建好,也可采用木质的讲台。

1.5计算机室内必须安装遮光窗帘,因为学生上机时,如果计算机室内的光线太强,学生看不清显示器上的内容,特别是靠窗坐的学生,长时间上机,会让学生的眼睛感觉很疲劳,因此需要安装遮光窗帘,使室内的光线稍暗,让学生能看清显示器上内容,眼睛也舒服些。

1.6上网信息点的安装,可以让教师和学生上网查询信息和资料。

2.计算机室各项设备采购要求

计算机室前期建设完工后,下一步就是采购各项设备。

2.1地板:计算机室内的地板可以采用抗静电地板和水磨石地板两种。

选择抗静电地板,首先要核算出计算机室的总面积,根据总面积计算出需要的抗静电地板的数量,选择有一定厚度的抗静电地板,至少达到35mm左右,能承受一定的重压,地板在长时间使用后,不会发生变形和断裂。

选择水磨石地板,一般要在计算机室前期建设要求中写清楚,请施工方直接将地板磨成水磨石。

2.2稳压电源:首先核算出计算机室所有设备的用电量,加上稳压电源本身的耗电量,适当增加一定的冗余,购买相应瓦数的稳压电源,以保证稳压电源对所有设备的正常供电,起到稳定供电的作用。在购买时,应选择性能稳定,在当地有良好售后服务的厂家。

2.3空调:根据计算机室的面积,选择相应马力的空调设备,最好选择品牌空调,在当地有售后维修点的厂家,便于空调的维护管理。

2.4教师机和学生机:根据计算机室需要开设的实验课程,明确需要什么配置的教师机和学生机,尽量和当地的、有信誉的、大的电脑供应商联系,选择品牌电脑,一方面保证电脑的质量,另一方面电脑硬件出故障时,能够及时维修和更换。

2.5计算机室的电脑桌椅:计算机室内,学生使用的电脑桌椅应选择质量好、经久耐用、稳定牢固、不易变形、造型简单、颜色柔和的桌椅,每张电脑桌要有一定的宽度,能摆放显示器和学生的一些学习用品。教师使用的电脑桌椅可根据教学情况,自由选择,注意占地面积不要太大,够用实用就行。

3.计算机室各种设备的摆放要求

当所有设备和电脑桌椅采购完成后,下一步就是将各项设备进行合理摆放,安装到位,注意整个计算机室布局的美观和实用。

空调安放在教师和学生很少经过的地方,排水管的出水口接到可将冷凝水引到花园或污水沟里的上方位置。

交换机柜与稳压电源摆放在远离学生上机和出入的范围,远离教师讲课时走动的范围,避免师生无意接触到设备;同时远离靠窗位置,避免下雨时,雨水进入设备。

根据每间计算机室的学生人数,合理设计教师电脑桌椅和学生电脑桌椅的摆放和布局,教师在讲台上书写时,学生要能看到黑板上所写的内容。

计算机室内要有适量的中间过道,不仅方便学生出入,而且教师在学生旁讲解操作时,不会影响到靠近的同学,让学生在宽松舒适的环境中上机学习。

当所有的设备到位后,就要将计算机室内各种电源线和网线全部理顺在线槽内,线槽的安装则是根据地板的情况来确定。如果是抗静电地板,就将线槽放在抗静电地板下,一直延伸到机柜下,从机柜底部引入机柜内部,电源线可穿管与稳压电源连接。线槽安放在抗静电地板下,教师和学生进出时不会踩踏到线槽;如果是水磨石地板,就将线槽直接安放在地板上,线槽上面加盖板,并用螺丝钉固定好,便于日常的检查和维修。

4.计算机室实用性和综合性的结合

筹建计算机室,完成以上三个大的步骤,基本上就完成了计算机室硬件方面的配置,软件方面则只需要根据每门实验课的内容,安装相关的教学软件。教师机除了安装教学软件外,还要安装教学演示软件,这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教师上课时,如果教师在教师机上演示操作时,学生在学生机上就可看到教师的整个操作过程,也可以在教师机上播放教学视频,每个学生在学生机上也能看到。

我院作为一所医科院校,设置的课程中需要进行上机操作的有:《大学计算机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医学检索》。因此在计算机室使用过程中,要注意提高计算机室的综合使用。如果学校开设的课程中存在几门课程要使用计算机室,对计算机的硬件配置要求也基本一样,就可使用同一计算机室,安装相应的教学软件,错开这几门实验课的上机时间,综合使用计算机室。

5.计算机室的专业性建设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我们采用的病例教学法多为导人法,即在开始上课时即把病例展示出来,因此所取得的效果与病例的设计是否合理,病例是否情节生动有直接的关系,我们在设计病例时着重遵循以下几点。

1.采用能引导出教学内容的病例

所设计病例应与教材及教学内容相呼应,所提出问题能引导出教学内容,并明确所要讲授的重点和难点,即此病例应能贯穿教学始终,引导学生在思考病例问题的过程中完成课程学习。如我们在讲授狂犬病毒时先导人以下病例:李寻欢,55岁,农民,因肌肉高度紧张和唾液分泌过多而人院。他妻子说他最近出现发热和寒颤,身体虚弱,拒绝进食,因不明原因脾气暴躁,难以自控。他是一个狂热的户外运动者和洞穴探险者。病人入院后不久,便有舌气症、恐水证和癫痛发作,神志清醒和幻觉交替。4天后,病人死亡,常规血和脑脊液细菌培养均为阴性。大脑尸检表明有内基小体的存在。针对上述病例,我们首先提出一个问题:病人最有可能患什么病,此病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播的?部分了解狂犬病人会出现恐风恐水症状的同学能正确回答。教员接着问,李寻欢病史中没有提到他接触过动物,如狂犬等,他可能是通过什么途径感染的?是否与他的“寻欢”方式有关呢?这一问题马上引起学生的兴趣。我们以此为线索,开始狂犬病毒生物学特性的讲解。在讲解其培养方式时,我们讲到狂犬病毒宿主范围广,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均易受感染,特别是狗、猫、鼠、家兔、豚鼠、马、牛、羊及蝙蝠等,除了某些蝙蝠为无症状感染外,其余动物感染病毒后都会致命。教员据此追问,李寻欢最可能接触了哪种动物才染上了狂犬病呢?同学们很容易得出是蝙蝠的答案。教员再接着问,他未有动物咬伤史,也就是说没有被蝙蝠咬伤过,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再提示学员这一现象与狂犬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关,激发学员对传播方式的兴趣。我们讲到人患狂犬病主要是被患病动物咬伤所致,或与狂畜密切接触有关。在大量感染蝙蝠的密集区,其分泌液造成气雾,可引起呼吸道感染。至此,学生恍然大悟,李寻欢正是吸人了狂犬病蝙蝠的气溶胶化的唾液被感染。通过这一病例的讲解,学员对狂犬病的症状、病毒培养、传播方式有了深刻印象,又由于其它内容是穿插其间,学员能一直保持注意力集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病例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在病例设计中,应注意语言生动,最好能有引人人胜的情节。例如我们在讲解产气荚膜梭菌时,先给学员看如下病例:小芳,下荷池采藕,不幸划破足底一块皮肤,伤口被淤泥污染。她以为是小事,只是用池水洗了洗,回家后在足底贴上一片伤湿止痛膏。可是,当天夜里,她的伤足即红肿。第二天上午已肿至小腿。下午到医院时,连大腿都红肿化脓,剧烈疼痛,高热至40℃。医生切开伤口时流出暗红色脓血,恶臭,并有气泡溢出,在血液中查到“厌氧菌”,人院当天晚上就死去了。学生一看这个病例,先乐了,因为“小芳”是歌星李春波的成名曲,在大家心中就是村姑形象。看到病例结尾,学生都不禁严肃起来,对产气荚膜梭菌所引起疾病的严重性有了初步认识,并对为什么会有“气泡溢出”产生疑问,我们再引导学生思考“贴上一片伤湿止痛膏”对产气荚膜梭菌增殖的影响,学生对该菌“厌氧、产气”的生物学特性有了深刻印象,进而激发对其致病机理的学习兴趣。

3.利用名人效应

在部分病原微生物教学中,我们利用一些名人曾患此种传染病,设计了一些“名人病例”,取得良好的“名人效应”。在讲授梅毒螺旋体时,我们先以这样一段话开始:“在旧中国有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曾是上海滩上的小流氓,一度为某种疾病所困扰(),并将这种疾病传给自己年仅14岁的妻子(陈洁如)。在蒋与陈蜜月旅行之后,陈洁如发现她身上出了疹子.是什么疾病呢?”马上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在部分学生回答是梅毒后,教员再引述陈洁如在《我与》一书中对当时情形的描述:“试用各种油膏擦抹,不但无效,而且越来越糟,后来,突然发现腿上也出现疹块,手腕按脉处也出现两块红疤。它们虽不痒,但看起来很不好,我很发愁,我一生从未得过这种病。”教员重点提两个问题,为什么陈用各种“油膏”治疗反而加重病情?为什么蒋在自己症状消失后还具有传染性?从而引起学生对梅毒螺旋体致病特点和治疗方法的思考,对后面讲的梅毒螺旋体的生物学特征及其会反复隐伏和发作的特点有了深刻印象。

4.戏说武侠名人

大学生年龄大多在20岁左右,对武侠小说尤其是对金庸的小说十分喜爱,对小说中的武林高手的性格特点与特长非常熟悉。我们借助他们的名字,有效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如我们在讲艾滋病毒时将田伯光这个“采花大盗”变成了艾滋病患者,在讲授乙型肝炎病毒时,将黄蓉设计成南方医科大学食堂厨师,以黄蓉不再为洪七公做“叫化鸡”,而改为南方医科大学学员做美食了的生动语言,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描述了黄蓉的乙肝症状后,指出她现在“两对半”结果呈:HBsAg(*)、抗一HBs(一)、HBeAg(十)、抗一HBe(一)、抗一HBelgM(十),同时追问她应该怎么办?食堂应该如何处置她?在后面的教学中围绕这个主题展开论述,轻松完成了乙型肝炎病毒的课程。

二、病例教学法的优点

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与临床医学有着广泛的联系,但教材本身记忆性内容多,推理性内容少,而病例教学法具有真实、生动的特点,可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直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人类遗传病的内容在大陆和台湾地区高中生物教材中都是重点编撰的部分内容。人教版把它安排在必修②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的第3节,台湾版安排在高二适用的应用生物全一册第三章生物科学与医药的第3节和第4节。这个内容可以设计成本节聚焦、科学知识呈现、小百科、调查、实验、图示、资料搜集和分析、讨论(话题馆)和练习等形式。通过这个内容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养成爱护环境、热爱社会的良好公民品德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二、本节内容的比较

1.呈现形式的比较

表1 两岸高中生物教材人类遗传病内容呈现形式的比较

比较项目 大陆人教版 台湾李家维版

标题 节次标题 第3 节人类遗传病 3-3 遗传疾病的筛选与治疗

3-4 人类基因体资料的应用

段落标题 问题探讨

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

调查 调查人群的遗传病

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资料搜集和分析――通过基因诊断来监测遗传病

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人体健康

资料搜集和分析――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影响

练习

科学・技术・社会 *企鹅家族――遗传性运动失调症

3-3.1常见遗传疾病

遗传与环境对疾病的影响

单一基因缺陷的遗传疾病

染色体异常所引起的疾病

3-3.2常见遗传疾病的筛检

*遗传疾病的筛检

3-3.3遗传疾病的治疗

台湾基因资料库

3-4.1人类基因体

人类基因体计划

人类基因体计划的发现

3-4.2人类基因体DNA序列的应用

3-4.3个人基因资料使用的伦理议题

篇幅 字数 约3945字 约8000字

页数 5(210mm×296mm) 21(190mm×260mm)

段落 9 14

基本概念 人类遗传病、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基因组、人类基因组计划、基因治疗 人类遗传病、单一基因缺陷遗传疾病、多重因子遗传疾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粒线体基因变异遗传疾病、遗传疾病的筛检、基因检验、染色体检验、生化检验、基因疗法、基因体、人类基因体、人类基因体计划

问题探讨 2栏(遗传病及其可能引起不公正待遇的探讨) 4栏(话题馆)

小百科 1栏(基因治疗) 9栏(多重因子遗传疾病和粒腺体基因变异遗传疾病、杭丁顿舞蹈症、蚕豆症、透纳氏症候群与克氏症候群、羊膜穿刺与绒毛膜取样、新生儿筛检费用、人类基因体计划的基因是谁的?两个团队分别公布人类基因体图谱、台湾基因资料库)

插图 7幅(名称略) 28幅(名称略)

调查分析 3次(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通过基因诊断来监测遗传病、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影响) 0次

实验 0次 1次(利用口腔粘膜细胞做基因筛检)

练习 1次(基础题和拓展题) 1次(章书后,选择与简答题)

内容聚焦 1栏(人类遗传病的类型有哪些?如何监测和预防遗传病?实施人类基因组计划有什么意义?) 0栏

想一想 0栏 1栏(体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病患,其他表现型正常的兄弟姐妹,带因的机率是多少?)

注:表中数据来自于大陆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②和台湾李家维版应用生物全一册。

2.印刷版式的比较

在教材版式设计和印刷质量的比较中,台湾版的这部分内容比大陆的人教版观感精美一些。书本入手感觉台湾版的纸张厚实光滑,打开页面,看到这部分内容的版式设计生动,课文中的图文印刷精美,色彩斑斓给人的眼睛舒服的感觉。

3.内容结构的比较

在两种教材的表层结构上,表现形式大同小异(见图1、图2),他们都有课文内容、问题探讨、小百科、插图,但各有所侧重,不同的是人教版有内容聚焦、调查分析和练习,而台湾版却没有,但却有想一想、话题馆和实验内容。具体内容的可学性表现上,可以看出人教版着力于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而台湾版更注重于对话与交流,训练学生的表达与交际能力。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的剖析,人类遗传病这部分内容的深层结构却是一致的,都包括了知识要素、能力要素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素(见图3)。

三、分析与讨论

1.两种教材内容的地位

从内容的编排上,台湾版的人类遗传病的内容比人教版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与所占比重大。首先,从统计数据显示,人教版内容只占5页,不足4000字,但是,台湾版却高居21页,内容约8000字,两者之间的占比差距极其明显。其次,人教版的课文内容设计相对简单,陈述性比较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容也偏少,相反,台湾版不但课文内容丰富多彩,而且提供了丰富的小百科知识和插图,让学生更容易于理解这部分的内容,切实扩大了广度,降低了课文的难度,更具有科普教材的特色。

2.课文内容的导入

从人类遗传病知识内容的导入上,两种版本的编排是不同的。人教版是通过问题探讨的方式,以学生身边可能看到或听到的人类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白化病,甚至于更为常见的肥胖症作为话题引入讨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手上掌握的资料有限,这类讨论往往是老师主导了课堂,学生参与的难度较大,阶梯性不够明显。台湾版则安排了科学知识的导入,从学生阅读“企鹅家族――遗传性运动失调症”开始,这样大步跨入知识的情况并不存在,搭建了学生理解后面知识的阶梯,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这样一来也让学生手上掌握有教学知识素材,更容易开展阅读体会的分享,展开相关内容的对话与交流。

3.课文中基本概念的呈现

对于课文中基本概念的呈现,两种教材各有特色,不能具体评说谁优谁劣。首先,两种版本的教材对一些基因概念的称呼有差异,如人教版称人类基因组,台湾版称为人类基因体;人教版称基因治疗,而台湾版称基因疗法;人教版称多基因遗传病,而台湾版称多重因子遗传疾病。其次,人教版出现的概念数量比台湾版的概念数量相对少。第三,人教版的基本概念呈现出来的时候,简明扼要,交待清楚,往往后面还有陈述性的解释,方便学生理解与掌握。台湾版对基本概念的呈现,文字表达上往往比较繁琐,后面的深层理解上,又往往配套了插图和表格,教学内容素材极其丰富多彩,但不可否认的是,学生也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消化吸收,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有可能给部分学生的学习效率带来困扰。

4.课文中的插图和插表

两种教材对插图和插表的处理有极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是插图插表的数量,这部分内容人教版只安排了7幅图表,而台湾版则安排了28幅,数量达到4倍之差。其次,人教版的图表往往比较简单,多是用来表现现象或事实,而台湾版的图表,更多是用来表达过程、规律、原理和方法步骤。第三,人教版的图表设计往往占用篇幅较小,有节约纸张的意向,符合目前流行的环保意识。台湾版的图表设计清晰,大气磅礴,占用比较多的纸张,从两者所占页码中人教版相对台湾版少,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图表少而窄,相对也篇幅少。

5.课文中的活动内容的安排

从统计数据分析,两种版本教材中对这部分教学活动内容的安排都是极端重视的。人教版的这节内容中,安排了丰富的讨论、调查、资料搜集和分析,甚至还安排了课文练习内容。从活动内容的表达来看,人教版教材设计具体而丰富,学生从课文中安排的操作方法,基本能达成教学效果。但不可否认的是,人教版的教材极端缺乏安全提示内容。在学生活动中,学生的人身安全是第一位的,必须保证安全的情况下顺利开展活动,因此,在活动内容中必要的安全提示是不可缺少的。台湾版的教材陈述性与分享性的内容比较多,活动内容安排比较少,但针对课文内容,有比较多的话题内容,这样的安排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中分享交流的需要,是比较人性化的安排。

在习题部分,人教版教材的这部分内容设置了二种类型的题目,一是基础题,二是拓展题,题目的难度不大,着重诊断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台湾版教材的这部分内容,则在章节后面也设置了相对应的选择题和简答题,其目的也与人教版的相类似。

6.课文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内容

从统计数据分析,课文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内容,人教版教材通过“活动”进行体现,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观察、预测、应用和理性思维的能力来达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例如,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影响,人教版通过资料的搜集和分析,让学生分享这个科学研究计划的正面效应及相应观点、负面效应及相应观点,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符合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台湾版教材的人类基因体计划,以一个双页面的彩图,把基因体计划的过程、主要事件和部分科学家的工作完整无缺地展示出来,让学生充分了解人类基因体计划的发展史,艰苦奋斗史,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坚强意志,同时也拓宽学生的视野,把学生的理性思维发散出去,思考更多事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热点问题。

四、结论

首先,大陆与台湾两地都力求让教材内容做到与时俱进,也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认识到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因此,双方的教材都本着培养能力的宗旨对内容进行设计的。其次,从内容上分析,台湾版教材的难度、活动安排与课外作业负担不重,学生有办法学得轻松。而大陆的人教版教材,应试的痕迹比较浓厚,短短的一节教材,就安排了3次调查分析活动,学生每天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则显得较多,学生都忙于在作业任务和题海中浮沉。在不远的将来,随着两岸基础教育交流的增加,两岸基础教育者双方一定会取长补短,编撰出质量更适合师生使用的教材。

参考文献:

[1]李家维主编.应用生物全一册[M].龙腾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2013年版.

[2]朱正威等主编.生物必修②[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版.

[3]许秀如.大陆台湾两地初中语文教材比较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 2011年.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超声诊断学》 课程设计 教学模式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是由德国职业家菲利克斯?劳耐尔教授和他的同事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它是以现代职业工作整体化分析和描述为基础进行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方法。我国职业教育家姜大源在谈到职业教育的教学观时强调,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要以行动为导向。工作要追求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学习要实现学生思维过程的完整性,职业教育应按照工作过程来序化知识。

超声诊断学(Ultrasonic Diagnosis UD)是物理诊断学中影像诊断学体系(放射医学、核磁共振、核医学、超声医学)四大组成部分之一。近年来,随着医学尤其是超声医学和求证医学的迅猛发展以及现代医学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UD是临床医学专业尤其是影像医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课程。然而,UD相对于其它学科而言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同时,它又是具有影像学特点的新型学科。

在我国,多数医院有独立的超声科或B超室,有资质的医师或技师自己操作,并完成诊断。超声诊断虽然只是患者就诊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却十分重要。对于一名技术规范、操作熟练、临床经验丰富的超声医师来说,完成常见病检查往往只需数分钟,但是却来自多年的培养和训练。

如何改进超声教学的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在几年的超声诊断学教学中,我们进行了一些尝试,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的设计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结合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并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教学上要考虑综合性,可扩展性。根据职业岗位要求,学生需具备系统掌握超声诊断学的主要理论、主要知识基础上,同时要具有操作超声仪器的技能和丰富阅片、综合分析问题和诊断疾病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

1.教师要转变旧的教学观念

课程内容设置与编排应跳出学科体系的藩篱,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编排课程顺序,教学重点放在熟练规范的操作超声仪器的技能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影像诊断的原则是:“熟悉正常,发现异常,结合临床,综合分折,做出结论”。

以工作中肝脏超声诊断为例:

第一步,要做好操作前的各项准备工作:①指导病人处于正确的检查;②调节机器至最适宜的状态。

第二步,按照一定的顺序、手法全面地扫查需要检查的器官。例如,扫查肝脏可按照从下到上、从右到左的顺序、以肋间扇扫加旋转及肋下斜切的扫查手法全面扫查一遍,防止遗漏。

第三步,发现病变时要作具体分析,如病变的大小、数目、部位、分布、边界、回声强弱等。

第四步,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最后做出诊断。

2.从学生的角度看,存在两种知识

一类是陈述性知识,教师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或咨询。咨询是学生应具备的一种能力,要善于咨询,掌握咨询的渠道(教师,同学,网络,书籍等),是学生离开校园踏入社会应具备的自学能力。超声诊断是以系统解剖、局部解剖和断面解剖为基础,超声诊断中的解剖学知识就是陈述性知识。学生要通过自主性学习熟悉超声切面图观察各器官的位置、大小、形态及功能等方面。器官的超声图像客观地反映该器官结构和功能表现,将这些表现与正常的相对比,判断该器官是否有病变及病变的特征情况。采用学生相互之间作为诊断对象,更加直观并增加同学们兴趣,易于掌握知识和技能。

另一类,是过程性经验性知识,需要学生逐渐由简单到复杂地去做,而且不断强化训练才能掌握。病理是诊断的金标准。不同的病变组织因为不同的病理结构而显示不同的超声图像是经验性知识,因此掌握不同病理结构所对应的特征性超声图像对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性非常重要。为建立符合实际工作过程的《超声诊断学》新型教学模式,所建立的教学模式以高科技为基础,以模拟临床实际情况为前提,以实践教学、情景教学和一体化教学为特征,采用人与部分典型动物病例(狗)模型来进行实际操作,更加直观并增加同学们兴趣,易于掌握知识和技能,使其有医疗环境而无医疗风险为突出特点的教育方法。另外,我们要求学生主动追踪一些特征性声像图的病例,看看最终的病理结果是什么,在反过来思考一下声像图,这样理解和记忆都会非常深刻。

3.评价

肝脏超声诊断为例:

(1)保护患者隐私的意识和举措。拉上围帘3%;女性患者腹部适度暴露3%;病情保密(不当患者面议论病情,只作客观描述)4%。

(2)检查前准备工作。认真审阅申请单,了解并报告简要病史和拟检查项目5%;与患者保持沟通,主动询问病史5%。

(3)检查过程。扫查切面规范、标准、完全无遗漏(从左叶开始扫查,横切面和纵切面;右侧肋缘下横切面完整暴露肝右后叶;右侧肋间切面重叠扫查)20%;完整显示第一肝门、第二肝门、三支肝静脉、门静脉工字形结构5%;合理应用彩色多普勒观察门静脉主干和肝动脉。并能够测定各自的流速10%;发现阳性病灶并准确定位和描述其超声声像特征20%。

(4)回答提问。结合病史和实验室检查,对超声表现进行简要的逻辑分析,得出正确的诊断15%;在5~8分钟内出具诊断报告5%;临床专家提问(侧重肝癌相关的临床基础知识)8%;超声专家提问(侧重仪器设备的合理、灵活与正确使用)12%。

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遵循“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原则,教师给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综合性的学习任务可以形成多个,每一个都是完整的工作过程,工作过程实践的难度在增加,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探究学习,有效地培养了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打破了传统学科系统化的束缚,它不是在具体的学科中传授“学科知识”,而是在具体的职业工作情景中学习如何工作,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联系起来,在培养目标中强调适应职业工作,在工作中成为具有竞争力的人。

参考文献:

[1]姜大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

[2]徐金锋,施杨.超声医学临床教学的几点体会[J].华西医学,200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