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会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学会独立思考的重要性范文精选

学会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学会独立思考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回顾上一周课程设计的时间,收获了很多,也付出了很多,周一至周二主要熟悉EWB软件的操作使用,学会仿真,周三至周四是看书查找资料,对相关元器件做一些了解,并把元器件布好线,以待焊接,周五至周六主要是焊接与调试,由于我底子薄弱了一点,刚开始可能会有一点害怕,害怕失败,因为上一次做收音机都不成功,虽说认真努力的做了,但看到舍友们都找资料在桌面上仿真,我也不甘示弱,并认真的去查找资料,在桌面上仿真,布线,焊接等一步一步的慢慢的走过来,当我看到抢答器正常工作时,兴奋不已,给了我自信和勇气,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和同学一起动手做一些产品出来,不仅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而且巩固了平常所学的知识,通过我们自己去查找总结印象更深刻,与此同时,增进了我们同学之间的友谊,也许某年后的一天看到自己的抢答器,一定会想起我的搭档和一起合作的时间。

在这几天中,体会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和乐趣,有什么问题很想法拿出来一起探讨与分享,将会有更好的答案,活跃了一个人的思维,丰富了我们的头脑,学会去接受别人,肯定别人,同样也得到了别人的尊重与肯定,除了讨论之外,还需积极独立思考,唯独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才能解决相关问题,才能提高对专业知识的熟悉程度,以后才能学会用,同样这也是我该努力的两个方向。

我不敢说以后一定要学得怎么样,至少现在懂得一定要善于观察,积极思考,态度认真,坚持到底做好每一件事,同样对待身边的每个人。

有时会感觉这些并不是我自己摸索到的,而是老师您在教学中无形传授给我们的,虽然我现在学得不怎么样,但我不怕失败,并勇敢地走下去。

学会独立思考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从教育观念上来说,中国教育的目的是获得知识、得到高分或优异成绩,最终能从一所优秀的大学毕业进而找到一份好工作。西方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帮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提问,锻炼批判性的思考,从而进行高层认知能力的学习,有助于构建和挑战知识。如果说国内的教育是一口井,讲究的是深度;那么国外的教育则更像一片海,讲究的是广度。从小学到高中,中国的学生接触到的科目很多,但偏重的一直是语数英。中小学十二年,大学四年,还不算学前教育甚至胎教,如此投入培养专业人才,在科学研究领域,中国的技术依然比不上西方发达国家。西方的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老师通过有效的方法帮助、引导、鼓励学生,学生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提高了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西方的学校是鼓励孩子们从小就养成通过自己独立思考感悟去获取知识,注重培养孩子的研究能力,从小学起就为学生设立了科学研究专案。做这样的“研究”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在研究中巩固书本知识,掌握实践知识。学生很少有家庭作业,低年级学生甚至上学不用背书包,学校生活轻松、愉快、自在,学生乐此不疲。中学课程的学习实行的是学分制,学校规定课时数,修满就可以毕业,学生没有太多考试压力,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种教学方式不呆板、不枯燥、不费力,有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所带来的是更广泛地学习,获得更多的知识。美国教育与中国教育相比,多了让孩子通过自身感悟而产生的智慧和创新能力,美国的真正财富不在金钱而恰恰在这里。中国的基础教育貌似最棒,有着最好的国际中小学奥赛成绩。然而仅限于学生只会做题目,考试考高分,却缺乏想象力,缺乏主见和创造力。这也可能是中国难以推出一个诺贝尔奖得主的原因所在。这一现象在2011年高考数学中得到了很好的证明。高考生基本都会使用余弦定理,但考题却是要求证明余弦定理是如何得来的。90%的考生都在这道题上栽了跟头,只有那些坚持探究余弦定理的成因的学生才拿下这道题。如果每个学生都能善于思考,探究始末,那么拿下这道题就变得轻而易举了。与中国相比,西方的教育从小重视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他们认为没什么比孩子的创造力更重要了。在西方国家,老师鼓励学生勇于质疑,甚至反对老师的观点。中国的大学被许多学生视作保险箱,学生们经过重重考试,进入大学时真是长舒一口气,虽有就业压力困扰,却也算是学业有成,不少人在随随便便killtime,结果四年时间过去了,真正的知识却没来得及学到。中国的大学生活太轻松了,他们放松的四年恰好是西方大学生最勤奋地积蓄人生能量的四年。西方许多国家的大学里充满了激烈的竞争,只有顽强拼搏,经历过一次次的优胜略汰,才能最后顺利毕业。西方大学的毕业生学会了发现和鉴别事实真相的能力,与中国的大学毕业生相比,西方的大学毕业生少了许多娇气,他们早已练就了长时间超负荷学习和工作的毅力。这样一来,中西方大学的毕业生所具有的能力完全不同。中西方学校在德育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国外往往很巧妙地把德育教育与智力教育融合在一起,在进行专业教育时渗透了德育教育。而在国内,教师往往在进行专业课教学时,忽视了道德教育或者说是重视不够。在大学校园里,随地扔垃圾的现象依然时有发生,甚至是口出脏话。公众场合仍有个别大学生不排队,或者出现抽烟等不文明现象。这些现象发生在年轻的高素质群体中,真的让人不由得想到素质教育问题。有这样一幅漫画,在国内公园里,一个人随地吐痰,路人会说看那个人;在国外的公园里,一个人随地吐痰,路人会说看中国人。关于泰国给中国游客设专门厕所的新闻真的让国人汗颜!由此可见,中国教育应该狠抓道德修养,因为个人素质不仅代表自己,还代表了所在国家形象。

二、中西方家庭教育与素质教育

常言所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自然是对孩子成长发挥重要作用。在中国,家长和孩子对话交谈的七到八成都是关于学习,作业和吃饭睡觉的内容,有的或许比例更多。家长对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程度、道德情操以及兴趣爱好等真的关心很少,有的甚至忙得没时间以至完全不顾。这样教育的孩子长大以后,情况好的可能除了学习几乎别的什么也不会,情况不理想的学习学不好,可能连自己基本的生存能力都让人忧虑。神童魏永康17岁就考上中科院的硕博连读研究,3年后却因为生活不能自理被中科院劝退回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西方,如果孩子年满18岁还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整个社会都会感到惊讶。在西方的家庭教育观念中,自从孩子有了独立思维能力,家长就会教育孩子参与劳作,从劳作中得到快乐。家长会让孩子从分担家务劳动开始,培养自理、自立的意识,学会自己生活,尽早学会做一个有独立生存能力的人。在中国,所谓的好孩子就是听父母的话,一切以学习为重,在西方国家却截然相反。西方国家里,家长与孩子之间是平等的关系。家长相信孩子同成人一样,具有独立研究、独立动手能力。家长们会用宽容的心态尽力去营造有利于培养孩子掌握生存能力和开发创造力的氛围和环境。对于孩子因探索和积极主动思考而提出的任何问题都会给以积极、肯定的支持态度,他们会鼓励孩子在生活中有不同的见解,并鼓励孩子对发现的疑问进行积极的探索。在中国,家长将孩子看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将孩子用作实现自己理想或为自己挣面子的工具。许多家长把孩子进行的探索活动视为“胡闹”而严加制止,孩子们的探索萌芽往往就这样早早夭折了。这大概就是中国为什么没有出现较多著名发明家的原因。

三、结语

学会独立思考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一、以学生为主体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忽略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性,学生只能被动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这种教学方式会导致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影响。教师在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时,可以把问题设置为课堂的主线,使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来进行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例如,教师在进行“数学广角——搭配”的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初步思考,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问题,并且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经验来进行提问,引导学生来进行思考。比如,在小明的衣柜中,分别有2件长袖,4件短袖,还有3条短裤与1条长裤,长袖与短袖都属于上衣,长裤与短裤都属于下衣,那么一件上衣搭配一件下衣,小明有几种穿法呢?这样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验来解决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也要注重问题的趣味性,使学生可以积极地投入数学的学习中去。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调动起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数学知识,并且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小学的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纪,无法集中精力来进行学习,因此,教师需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但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设备逐渐进入了课堂,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发生了改变。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来进行辅助教学,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进行“图形的运动”的教学时,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来对图形的运动进行展示,这种直观的方式更容易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更深的理解。除此之外,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可以进一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可以调动课堂的气氛。教师还可以通过分组的方式来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交流与讨论,还可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以及展示小组的讨论结果。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可以使课堂的学习效率提高,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三、通过小组合作来引导自主学习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可以与教师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并且可以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使学生之间形成一种互帮互助的氛围,并对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的信心有一定的帮助。除此之外,小组合作对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交流能力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小组合作的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讨论与发言,使学生能够相互交流,形成思想上的碰撞,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在进行“多边形面积的计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与学习。在计算多边形面积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对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发言,提出多种测量方法,比如测量法、拼接法等,以此来体现学生的集体智慧,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对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进行深入探讨,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四、采用问题引导的教学方式

在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逻辑思维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对学生的学习质量与学习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引导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要想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先要让学生了解独立思考的概念与重要性,使学生摆脱对教师的依赖性,并产生对问题的初步思考,让学生与教师进行互动与交流,以此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让学生在面对新的知识与问题时可以直接进行思考,并且可以独立地解决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在学习知识时思考过程的关注程度。但是,由于小学时期的知识点与问题过于简单,部分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与教学时会以成年人的方式来进行思考。这让教师在进行讲解时不会花费太多时间,但教师仅让学生对概念进行背诵并通过布置习题来进行练习,这样虽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但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数学概念,没有对其进行了解与思考,背诵概念的方式会使学生对知识点缺乏理解,并且容易忘记。学生为了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只能通过大量的习题来进行巩固。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无法找到根源,只能进行反复的背诵与练习。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想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就要改变这种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利用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旧知识来引出新知识,从而引出学生建立相关的知识体系。例如,教师在进行乘法的教学时,可以先用加法的知识来进行引导,将乘法的公式转换成加法,并让学生对这些公式进行计算。教师在学生完成计算以后可以将公式串联起来让学生观察这些公式的共同特点,并对这些公式进行总结,从而引导学生对这些公式进行探究。然后,教师可以在这一基础上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对乘法公式进行思维转换,再对与乘法相关的知识点进行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对乘法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即使学生在进行练习的过程中忘记公式的内容,也可以通过思考与推理来计算出真正的结果,能使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五、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

除了对学生采用问题引导的教学方式,教师还可以通过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来对学生进行引导,以此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与问题引导的教学方式相似,两种方式都是通过建立知识体系来展开教学,只是这种教学方式更加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师在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时,可以为学生创建一个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场景,然后带领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通过对生活场景的熟悉程度来弥补学生认知与理解能力的不足。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生活中解决问题的经验转变为数学知识的过程,就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的过程,这种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有着良好的效果。但是,这种教学方式需要老师加强对情境创建与选择的重视。教师在选择教学情境时,要对班级的学生有一定的了解,结合学生的生活习惯与兴趣爱好来进行选择与决定。对小学生而言,只有符合自己实际生活的情境与例子,才能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场景中,并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更好的理解。通过创建情境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时,学生可以在脑海中对知识的概念有一个清晰的思考过程,而不是通过记忆来进行理解,并且要避免因记忆出错所带来的困境。教师可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索的过程中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六、对教学内容体系进行重建

学会独立思考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一、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学生在学案上书写答案的过程也是练习书写的好时机。自我校实行学案教学后,以前有作业的学科如语文、数学、英语等都不再使用作业本,而要求学生写的练习都设计在一张学案上。可以说学生写的作业量相对以前来说减少了许多,同时,学生书写的训练机会也减少了。但我们还是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在批阅学案的时候不仅要纠正学生的答案,还要严格要求学生的书写。只有教师在平时练习中强调书写的重要性,学生才能够在平常学习中对书写问题加以重视,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书写习惯。

二、巧妙设计,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新课改要求教师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尤其是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要进一步加强。很多时候,教师设计的活动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参加进去的。对于一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说,有些活动他们根本没有能力和小组的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他们只能听,不能、也不知道该怎样加入到小组的活动中去。所以,时间一长,就有一些学生在小组活动时只能当“旁观者”。对于他们来说,小组的活动根本学不到任何知识。所以教师在设计学案时一定要考虑全体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各层次学生都可以参加的活动,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让学生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三、科学点拨,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学会独立思考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素养;培养

欧阳修曾说过,“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这体现了读书的重要性;袁枚也曾说过,“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蠢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这体现了掌握阅读方法的重要性。由此可见,良好的阅读素养不仅来自勤于读书,还在于善于读书。针对“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素养”这一话题,笔者有如下心得体会,在此与大家交流分享。

一、激发阅读兴趣,使学生乐于读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使学生体会到阅读之乐。

(一)合理选择阅读材料要想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的时候,需要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需求和年龄特征出发,为他们提供符合小学生兴趣爱好和接受能力的材料,使他们在阅读中体会到亲切感、趣味性和成就感。例如,针对一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他们推荐《恐龙的温馨故事绘本》《小企鹅心灵成长故事》《文字的奥秘》等内容浅显、图文并茂、趣味盎然的阅读材料,这些作品将生动的语言文字和直观的绘本图片结合起来,将抽象的知识讲解与鲜活的故事情节结合起来,从而激发其阅读的兴趣;而针对六年级的学生,教师则可以给他们推荐《女生日记》《青少年百科知识》《非法智慧》等书籍,这些作品将一些融合知识性、文学性、科技性和思想性的内容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展现出来,使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思、有所感、有所学也有所乐。

(二)革新阅读教学方法课堂阅读教学是培养小学生阅读素养的重要途径。为了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应该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创新,将阅读教学融入到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朗读比赛、短剧表演、集体辩论等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当中,激发学生参与阅读教学的兴趣与动力,使他们体会到阅读的魅力和乐趣。例如,在学习《钓鱼的启示》一课时,教师希望学生通过学习,学会揣摩和表达人物心理,掌握文章的写作线索,并明白“遵守规则”的道理。如果采用平铺直叙的讲授教学,则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相反,如果教师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通过交流合作解决以下问题:1.本文中体现“我”和父亲心理变化的词语有哪些?2.本文的写作线索是什么?3.通过阅读本文,你获得哪些启示?这样就能够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揣摩阅读方法、体会阅读的乐趣。

(三)丰富自主阅读形式为了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小学生的阅读渠道,教师应该不断丰富小学生的自主阅读形式,通过阅读主题班会、线上阅读讨论组、班级阅读角、阅读兴趣小组、读后感展览、主题阅读月等方式,为学生提供阅读的机会和平台,使他们交流阅读心得、分享阅读成果,体会到阅读的成就感。

二、培养阅读习惯,使学生勤于读书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阅读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培养学生坚持阅读的习惯教师应该培养小学生坚持阅读的习惯,使阅读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为了使小学生的阅读具备持久性和有计划性的特点,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计划内阅读”和“计划外阅读”。“计划内阅读”指的是学生每学期、每月或每周拟订一个阅读计划,并严格执行;“计划外阅读”指的是学生在完成“计划内阅读”任务之后,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随机阅读。通过这种方式,保证学生每天都能从书本中汲取养分,并养成坚持阅读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很多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较强的依赖性,遇到不认识的生字、不理解的生词、理不清的问题就习惯性地问老师或家长,缺乏独立思考和自主阅读的意识,不善于从阅读材料本身获取信息或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鼓励学生在遇到生字或生词的时候,尽量通过上下文来猜测字义或词义,当阅读完成后再自行查字典进行学习;当遇到不理解的问题,也尽量通过自己查阅资料或者独立思考的方式解决问题,从而培养起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善于探究的良好阅读习惯,提高综合阅读素养。

三、传授阅读方法,使学生善于读书

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是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阅读。

(一)掌握“三读法”在阅读过程中,由于阅读材料和阅读需求各不相同,阅读者进行的阅读处理也各不相同。有些文章或段落需要字斟句酌,有的需要提纲挈领,有的需要一带而过。这就要求小学生熟练掌握精读、略读、选读等阅读方法,对阅读材料进行适当的处理,从而提高阅读的质量和效率。例如,在阅读《父亲的菜园》这篇课文时,课文前三段是交代文章背景的,学生只需要采用略读的方式,了解菜园的来历即可;文章的第四段中,父亲的“丢”“抓”“冲”等一连串的动作,体现了父亲关心和急切的心情,适合采用精读的方式,进行仔细品味。学生通过详略得当、精略结合的方式来读,不仅提高了阅读的效率,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从而提升了阅读素养。

(二)掌握“批注法”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应该掌握“批注法”,通过圈画重点、抒发心得、问题集锦、佳句摘抄、罗列提纲等方式,将自己在阅读中发现的问题、获得的体会、遇到的佳句、总结的线索等记录下来,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阅读儿童版《西游记》的时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给每个小故事添加批注,抒发自己对该故事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提高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三)掌握“思读法”阅读和思考是一对“双生儿”,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的方法,使学生做到知行合一、思读一体。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通过故事改编、续写、拓展、对比、概括等方式边阅读边思考。例如,教师可让学生将《白雪公主》与《灰姑娘》两个作品中的人物、情节、语言等进行对比阅读,并写出阅读报告,以此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提升综合阅读素养。综上所述,兴趣、习惯和方法是阅读素养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加强对“小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这一话题的研究和讨论,不断改革阅读教学理念、方法和手段,使小学生更加勤于阅读,乐于阅读、善于阅读。

参考文献:

[1]李小辉.精读与泛读相结合,提升学生阅读素养[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3(6).

[2]秦联军.谈谈如何培养小学生阅读素养[J].考试周刊,20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