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阅读调查报告

阅读调查报告

阅读调查报告

阅读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科研工作,根据我组市级课题子课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的方案。我在五年级二班的20位学生中进行了阅读状况的问卷调查工作,相关的数据如下。

本次调查对象是五年级二班的二十个学生。

发放问卷20份,回收答卷20份,答卷有效率为100%。

问卷内容分五个方面,单选、多选题共20道。

调查结果概要如下:

一、读书兴趣调查

二、读什么样的书调查

三、读书方式调查

喜欢默读的16人,占总数的80%;喜欢朗读的3人,占总数的15%;喜欢轻胜读的1人,占总数的5%。85%的人朗读时,你会注意语速、语调、停顿、感情。

四、读书习惯调查

调查显示,能借助工具书阅读的20人,占调查总数的100%;问老师、父母或同学的14人,占占总数的70%;喜欢积累好詷好句读的16人,占调查总数的80‘%。

五、阅读时间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每天阅读时间为半小时的7人,占调查总数的35%;每天阅读时间为1小时以上的13人,占调查总数的65%。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比较,我认为学生现有的条件,学生目前的学习习惯,对我们课题的实施比较有利。

阅读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关于调查报告,考生应主要掌握调查报告的定义、特点、类型和写作要求。其中,调查报告的写作方法、结构形式、表达方式是考点。

调查报告是一种常见的应用文体,是根据特定目的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某一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之后写成的书面报告。它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

二、方法指导

针对调查报告文体的特点,考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锁定开头,快速、准确地把握调查报告的主要对象、内容。通常在调查报告的开头会有一个类似于消息的导语,借以提示全篇的主要内容,使读者形成一个总的印象,以便于迅速把握全文的中心。

2.关注主体,了解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注意事件的细节。主体部分是调查报告的中心,是充分表现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结构安排上一般采用纵式、横式和对比三种结构形式。

如果是按照调查的顺序、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来写,那么这种结构就是纵式结构。这种结构形式比较简单,适合线索单一、内容集中的报告内容。特点是内容连贯,结构条理清晰。

如果把调查的内容分几个部分来加以叙述和说明,那么这种结构就是横式结构。它是比较常见的结构形式,即从几个不同的角度、侧面来表述问题,论述比较全面、透彻,适合表述问题比较复杂、层次较多的报告内容。

如果是把两个不同对象对比来写,那么这种结构形式就是对比结构。这种结构形式让人们从自始至终的对比中认识到不同的思想、不同的做法,以及所产生的不同的结果。

调查报告在结构安排上,不管采用什么结构形式,都要做到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联系紧密,层层深入,以便于更好地表现主题。

3.筛选调查者收集或总结的重要数据,精读调查者发表议论的部分,深入研究其核心内容。

精确的数字是用来直接说明观点的,可以反映事物的真实面貌和实质,可以增强说服力。统计数字说明观点,精确性较强,且有明确的目的性。

4.整合文中的信息,注意调查报告中的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

不论是一个材料还是几个材料,我们都要注意材料的典型性,同时也要注意材料内部的逻辑关系,注意材料是怎样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说明观点的。

调查报告在材料运用过程中,有的是先摆材料后提出观点,有的是先提出观点再用材料加以说明。

5.鉴赏评价,明确调查报告的主要倾向及产生的影响。报告的内容针对性极强,它往往是作者观点态度的再现,又与当前整个社会或某些阶层息息相关,因此影响面很大。阅读时要将视野扩大,将文章放到当前社会的大背景中,联系当前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主流思想文化、各阶层的关注程度,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阐释。尤其对文本的某种特色要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把握落实到文本的思想情感、文本风格、语言特色等。

6.探究感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挖掘文本的深层意蕴。在阅读过程中要探讨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分析其在当前社会的积极意义。

三、技巧点拨

1.审清题干,明确答题要点。

基本原则是“问什么,答什么”。要紧扣题干要求,抓住文章有效信息,将题干要求与文中的已知信息结合起来,提炼出全面、流畅、契合要求的标准答案。

2.巧妙利用文中的重要语句。

要从原文筛选信息来答题。答题时应抓住文中一些重要的语句进行有效的提取、重组,尽量用文中的话回答问题。

3.回读原文,整合相关信息,全面总结,分条加以陈述。答题要充分利用原文信息,力求全面,有条理。

阅读训练一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莘莘学子,四年寒窗,走出校园,就业情况如何,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此,四川在线人才网开展了此次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

42.86%的大学生在毕业前就已经找到工作。第一个工作机会主要来自于招聘会和亲友介绍/学校推荐的学生,各占了31.67%,第一个工作机会来自于招聘报纸和招聘网站的学生各占9.17%和10%,来自于学校的就业信息的占14.17%。大部分大学生在单位性质的选择上都偏向于国营单位和私营民营企业,分别占38.05%和47.79%,而在外资企业工作的只有7.96%,在合资企业工作的只有6.19%。高校统计就业率的时间应该是在学生即将离校之际,虽然大部分学生在毕业前找到工作,但从调查数据来看,跟我们这几年众所周知的高就业率还是有一定差距的。看来,各高校的就业率数字值得让人深思了。

调查显示,毕业后所学专业与工作对口、专业与工作有一定联系、专业与工作无关的人数较为平均,分别占31.3%、34.78%、33.91%。64.35%的大学生认为大学所学知识主要是素质的提高,13.04%的大学生认为大学所学知识对工作很有帮助,22.61%的大学生认为大学所学知识对工作没有帮助。43.1%的大学生认为专业对就业有一定影响,24.14%认为影响很大,28.45%认为影响不大,主要看个人能力,4.31%认为没有影响。迫于严峻的就业压力,许多学生为了能够迅速投入工作,在工作上没有做过多的选择。能从事与专业对口的工作当然是件好事,能够学以致用,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各种职业不断推陈出新,越来越需要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大学生不能把所学知识定位在某一职业方向,而应在有一个工作内容核心的前提下掌握多方面技能。

虽然大学生在经历或长或短的求职过程后都能就业,但就业情况未能达到理想状态,薪资较低成为普遍现象。64.71%的大学生第一份工资都在1000元以下,经过一至两年的奋斗与磨练,41.03%的大学生目前工资在1000元至2000元,还有29.91%的大学生工资仍在1000元以下。大部分大学生跳槽是因为薪资太低,占43.01%,个人能力得不到发挥占31.18%。49.96%的大学生对目前工作情况满意度一般,不太满意的为26.09%,非常不满意的为16.52%,很满意的只有10.43%。大学生在两年内获得职位上升的机会不大,66.67%的人目前为一般职员,22.22%的毕业生目前为一般管理人员。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阅读文章的开头部分,说说它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2.在数据材料的运用上,本文有什么特点?请你结合文章,作简要的分析。

3.文中第三自然段分别就大学生“所学知识”“专业”对就业之影响的看法进行了说明,为什么?

4.文章针对的是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为什么最后一段写到了大学生工资数额?

5.由于时代的进步,人才观念在不断演进,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生已越来越多,大学生的工作包分配已成为了历史。请结合本文,说说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阅读训练二

农民生活状况调查

“农民”,这个特殊的称谓,从它的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与土地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历史的年轮驶入改革开放的今天,农民的政治地位和生活状况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取得惊人的发展速度和改革硕果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地处黄河流域的山西省,农业生产人口严重过剩,而煤炭资源丰富,土地比较瘠薄,所以一度将煤炭业作为自己的支柱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大量的农民加入到煤炭工人的行列。大同矿务局、阳泉矿务局、汾西矿务局等国有企业的三巨头,下设有庞大的分支机构,另外不少的不法小煤窑收罗了附近大量的农民就业,从事煤炭的采挖和运输,因此,煤炭业为山西省解决农业过剩人口做出了巨大贡献。

由于前期开采计划性差,加上不法小煤窑的滥采滥挖,煤炭资源日益匮乏,同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日益突现,原煤的销售量便直线下降,对煤炭进行深加工的项目、企业还没有建立,因此煤炭业的发展严重受挫,大量正式工人下岗,临时工、合同工返家务农,农民的队伍便这样扩大了。然而土地的状况没有很大改观,人口过剩的问题又重新严重起来。

在这样一种背景和形势下,今年暑假,我特地在我的家乡――平遥的东部、南部地区,针对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状况展开了调查,发现了困扰农民的两大因素。

其一便是天灾,主要是干旱和冰雹。以“十年九旱”来形容我们晋中地区(山西省中部,包括平遥、祁县、太谷、榆次等地)一点都不为过。6月下旬到8月中旬近两个月的时间内,平遥县大部分地区滴雨未落。这其间正是高粱等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而灌溉用水的天价又让农民却步,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庄稼干枯变黄,甚至枯死。也有部分农民舍不得将前期的时间精力和成本付诸东流,只好忍痛花钱买水灌溉施肥。这样做也只是确保秋天有一点点收获,其实根本没有盈利可讲。调查后我做了如下计算:一季庄稼,至少灌溉两次才能成熟,费用为14元每小时,一般情况下每亩一次要灌溉4小时。这样,每亩花去水费115元左右。另外,每亩需化肥约20公斤,每斤1.6元;天旱虫灾时,农药每亩花费约25元,每亩地总共合计花180元。如将所得产品拿出销售,如大豆亩产约150公斤,每公斤约2元左右,所得不过300元。去除耕地费、种子费、运输费、农业税等,进农民腰包的不超过30元。所以农民辛勤劳动下来,基本上算是无偿劳动。更何况人多地少,生产的粮食仅够自己消费,根本无节余去换钱。

这些年林业发展很快(主要是果业),由于先前缺乏市场经验和战略眼光,所栽培的品种无非是红星、金光、国光、富士等老品种,除富士销路好一点外,其他几种则难以出手。因此果农除了要忍受入不敷出的痛苦外,还要面对“卖果难”的尴尬。尤其是今年6月15日,我县三分之一的地区遭受冰雹袭击。严重的地方,棉花、大豆等被打得只剩下光秆,较轻的地区,果实也遭受“创伤”。8月初,冰雹再次来袭,农民损失更加严重。

困扰农民的另一因素为人为因素。部分领导的决策失误,也给农民留下了无法弥补的损失。像前面述及的盲目发展果树就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例子。品种不佳,质量不高,收成小,更换品种或农业结构转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另外,不少地方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上述的两种因素,导致农民的人均收入极低,入不敷出的现象严重。所以一般家庭中要有1-2人外出打工或经商,形成以工养农和以商养农的格局。

当然,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文化水平的提高,农业的科技投入逐渐加大。塑料大棚和薄膜覆盖技术正在逐步得到推广。在土地资源紧缺的岳壁乡,两项技术的推广率达到90%以上,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山西作为全国经济比较落后的省份,其中平遥地区又是比较落后的地方,严格地说,以上的情况并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但通过此次调查,我感慨很多,作为农民的女儿,我深切地体会到了广大农民终年劳作的艰辛、痛苦和无奈。不过我坚信,随着农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农民的日子会一天天好起来。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煤炭业为山西省解决农业过剩人口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什么作者又说“人口过剩的问题又重新严重起来”?

2.在调查中,作者认为困扰农民的两大因素是什么?

3.在介绍天灾时,作者主要是通过数字进行说明的,为什么?

4.面对作者的调查,可以看出农民的生存现状不容乐观。但在文章的后面作者为什么却说“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文化水平的提高,农业的科技投入逐渐加大”?

5.“我坚信,随着农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农民的日子会一天天好起来”这一结论是如何得出来的呢?根据你对农民生活状况的了解,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看法,如何展望农民的未来呢?

参考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调查报告》

阅读训练一:

1.开头部分对文章内容作了简要的说明,直接明确调查的内容是成为社会关注焦点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它不仅提示了全篇的主要内容,使读者对调查内容形成了一个总的印象,而且为读者迅速把握全文的中心提供了依据。

2.本文的数据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充分体现了调查报告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3.作者分项说明,一方面显示了大学生对待“所学知识”“专业”的态度,另一方面突出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社会越来越需要复合型的人才,要求大学生在原有知识能力的基础上还须掌握多方面技能。

4.说明大学生就业情况未能达到理想状态,薪水低是普遍现象。也折射出大学生对个人发展机会的极度渴望,对个人能力和职业前途的复杂心态以及对就业窘境的无奈。

5.我国高等教育有了比较大的发展。但是,教育与人们的实际需要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现今,是一个职业危机的时代,大学生不再仅凭一张文凭就能鲜花簇拥地生存在职场,而要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规划自身,发展和完善自己,通过取得社会公认的成就,才能让自己的优势在职场中慢慢体现。

阅读训练二:

1.因为前期煤炭开采计划性差,又有不法小煤窑的滥采滥挖,致使煤炭资源日益匮乏,原煤的销售量直线下降,煤炭业的发展严重受挫,大量正式工人下岗,临时工、合同工返家务农,农民的队伍便这样扩大了。而土地的状况并没有得到很大改观,因此人口过剩的问题又重新严重起来。

2.一是天灾,主要是干旱和冰雹;二是人为因素。

3.通过数字比较,说明农民辛勤劳动下来基本上算是无偿劳动。由于人多地少,生产的粮食仅能够自己消费,根本无节余去换钱。

4.农民生活是很辛苦的,收入太少让他们无法过上满意的生活,为了生存,他们不停歇地劳作,但付出与收获的不成比例使得农民仍然无法改变自己的生活状况。这是现状。但农民并不甘于沿着老路走下去,而是在这种发展的大环境中逐渐地自强起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塑料大棚和薄膜覆盖技术的推广就是明证,农民问题的解决指日可待。

阅读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摘要:为了解现在北京地区少年儿童阅读课外期刊的现状,本报告采取了调查问卷和口头采访的方法,旨在了解6-12岁的少年儿童对课外期刊的使用情况及需求,还分析了阅读者、家长的想法,指出当下少儿期刊在出版发行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并提出对少儿课外期刊日后发展方向的几点建议,希望能从一步步的调查分析中得到一些有意义的启示和结果。

关键词:少儿期刊;现状;问题

当前中国是个出版大国,同时也是拥有近四亿少年儿童读者群的少儿读物出版大国。自2004年起,我国就已有少儿类期刊接近200种,且发行量均居高不下。总体而言其发展还是呈不断上升趋势,但是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如今,少年读物类期刊发展态势也十分令人关注。尽管近几年来,随着国家有计划的调控,期刊品种增长的步子较几年前放缓了,可快速发展壮大的少儿期刊队伍也难免出现次品,管理机制也难逃漏洞侵害。换言之,是否期刊自身的内容和出版发行环节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我坚信受众的反馈定是少儿期刊日后改良、发展的巨大启示和借鉴途径之一。

一、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

此次问卷调查的对象主要是6-12岁的小学生家长,由于年龄段特殊性和经济实力等原因,在期刊的选择上孩子尚未完全具备自主选择的权利,一般是由家长决定,所以锁定学生家长参与此项调查。

(一)购买课外期刊的动机

在调查的家长中,仅有9%的家长没有为孩子订购过课外期刊,有91%的家长都十分愿意并且为孩子订阅期刊,在问到“您为什么愿意为孩子购买课外期刊”时,家长们都是本着让孩子扩充知识面、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意愿,希望孩子能从课外期刊的活泼生动图文中获益,产生学知识的兴趣。这已充分表明少儿课外期刊的零售市场潜力巨大,市场需求旺盛。

(二)对课外期刊的使用情况

家长为孩子订阅期刊的热情不减,九成的学生都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课外期刊,在被调查的孩子们购买的课外期刊中,作文故事类、百科知识类、属于热门期刊,虽然具体名称不尽相同,但是选题方向基本是围绕着这两方面为主打。

这表明,当今,生动活泼的读书气氛是孩子乐于接受的,也同样是家长愿意看到的。怀抱着无限的求知热情,期刊的使用情况也是琳琅满目、选择颇丰。

(三)对课外期刊的满意程度

在被调查的学生家长中,“比较满意”项占49%,这表明现在读者对少儿期刊基本还是持肯定态度,但是还有很大改进的空间和余地。

(四)对购买课外期刊的花费

通过调查数据可知,每学期花费“50元以内”、“50-100元”、“100-150元”、“150元以上”购买课外期刊的比例分别为20%、49%、21%、10%。这说明家长是很舍得为孩子购买课外期刊的。

二、口头采访的探讨整合

(一)家长

在口头采访家长的过程中,多数家长还是普遍反映每学期学校下发的家长信中,都会有这类报刊征订回执单,名目繁多,让人有点儿“应接不暇”,“孩子不懂,我们只能凭自己的理解去帮他订了,一个学期好几次,拿回来光作文类的就有三种。”这是一位家长的感叹。看来,现在的可看可选数目还是相当多的,但是怎样选择,如何充分利用,值得家长认真考虑。同时,也让出版社思考,在激烈的竞争中,如何抓住家长和孩子的眼球,多多吸收品牌忠诚度,是创新还是改革,何去何从?

(二)孩子

口头采访小阅读者,尽管表达能力有限,但是他们的想法还是有些价值的,我发现,一至三年级的小朋友,多比较看重刊物订阅的赠品,水贴画、奥特曼、美羊羊等,这些当今流行的卡通人物往往穿插在采访始终,他们爱看《兔八哥》、《小朋友做手工》等。而四至六年级的孩子,就可以相对回答出“对学习好”、“可以动脑筋”等话语了,例如《故事大王》、《作文大王》、《聪明语文》、《智力》等。但无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孩子们的价值判断还是相对直观、单纯的,毕竟最终的阅读者是他们,出版的期刊能不能让他们爱看、对他们有益、适合他们,还是要从孩子的口中要答案。

三、调查报告的启示

众所周知,课外读物是孩子认知世界和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影响儿童社会化的重要条件和物质载体,它们在帮助儿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重要。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儿童课外读物市场已成为许多人看好的充满商机的巨大产业领域之一。少儿期刊有发展良好的一面,但就整个发展状况而言,少儿期刊的发展还面临着诸多的问题。经过认真调查分析总结,共有以下几点:

(一)选题重复,结构单一

对少儿期刊市场的调查后,我发现市面上给少年儿童阅读的课外期刊数量是相当多的,但是数目多归多,真正的精品还是少数,有很多刊物基本是盲目出版的,跟风的,就整体而言,同类刊物众多,内容趋同,同质化竞争激烈,是目前我国少儿期刊市场的主要特点。这就迫切需要各出版社回归选题特色,联合主编及社内各部门,结合本社的版社宗旨,创办出有自己特色的少儿期刊,不求面面俱到,但求精、求新。独树一帜,面对竞争。

(二)发行环节有待规范

作为一本刊物,使之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发行,没有发行,就没有发展。少儿期刊社应该增强危机感,切实重视市场培育。此外,还应广开渠道,力求发行多样化。

(三)内容尚待进一步适龄化

调查中也有家长反映,课外期刊中会有个别不利于培养孩子良好健康品格性格的内容,例如打斗战争探险类,小朋友好奇心强,模仿欲望强烈,很有可能将期刊中的主人公看做是自己,这样看来,所以如何把握好期刊内容的适龄化、适度化就显得极为重要了。就眼前来看,可能会影响孩子看问题的角度和人际关系,但就长远发展来看,良好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将对一个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办刊人应更多地关注于期刊思想、文化内涵的提高和材质制作的精良等方面,使期刊的整体水平与世界品牌期刊的差距日益缩小。

四、结束语

总之,内容提升和战略调整仍然是期刊业的两大主题,少儿期刊也是如此。尤其是面对新媒体的冲击,数字技术的快速普及,期刊业也面临着更为惨烈的竞争环境,如何打造少儿期刊精品、如何兼顾经济与社会效益、如何树立良好少儿期刊风格,值得业界继续认真思考和探讨。

参考文献

阅读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阅读;浅阅读;人文素质;语文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1-105-02

本项调查旨在实事求是地调查河南省大学生阅读现状,对阅读经典的兴趣和能力做科学分析。笔者依托本校资源,联系省内兄弟院校,在学生中开展了阅读现状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个别采访、座谈会等形式进行调查采访,调查的内容包含了阅读习惯、阅读兴趣、阅读困难以及语文基础知识等内容,较为全面客观地反应了我省大学生的阅读现状。

我们对理工科、文科、艺术、体育、本专科的大学生进行了阅读现状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省大学生,主要是出生于1990年以后的大学生,在阅读习惯上明显受到了大众文化,特别是快餐文化的影响,在阅读作品的选择、阅读时间的安排和阅读方式的选择上呈现出阅读通俗文学较多、阅读时间较少和浅阅读为主的倾向。

本调查于2011年5月至2011年11月间进行,调查地区包括河南大学、中原工学院、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亚太学院、软件学院、升达大学、河南工程大学等近十所高校。主要围绕大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书目、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经典著作情况以及能力等问题,其中关于阅读经典著作的情况以及能力调查结果稍后将在第二部分中详细阐述。我们的调查采用了发放问卷、个别采访和座谈会等形式,每个专业随机采访100名左右学生,共发放问卷700余份,收回664份,有效问卷661份,有效率为94.43%。该样本按照男女生1:1的比例,包括不同年级,涉及各个专业。其中理工科类学生占50%以上,文科学生占32%左右,其余各专业分别为艺术12%,体育5%。经过整理,各项数据如下:

阅读时间:每天少于1小时的有7人,占1.06%,1-2小时的有417人,占63.09%,5小时以上的有237人,占35.85%。

经常阅读书籍种类(可多选):选择休闲小说的有417人,占63.07%,选择外语类的有384人,占58.09%,选择计算机类书籍的有314人,47.50%,选择中外经典名著的有221人,占33.43%,选择教育传记类书的有198人,占29.96%,选择其他的有56人,计8.47%。

阅读兴趣统计(可多选):选择专业书籍有657人,占99.39%,选择科普类有589人,占89.11%,选择英语类书籍的有373人,占56.43%,选择经典名著的有336人,占50.83%,选择休闲小说的有235人,占35.55%,选择传记历史等书籍的有161人,占24.36%。

主要阅读来源统计(可多选):有613人选择图书馆,占92.74%,485人选择网络,占73.37%,149人选择购买书籍,占22.54%。

阅读经典能力调查:有297人表示对经典著作了解不多,占44.93%,107人表示阅读过“四大名著”,占16.19%,有469人表示只有偶尔翻阅“经史子集”类作品,占70.53%,还有206人表示无法进行阅读,占31.16%,有531人表示对中国戏曲知之甚少,占80.33%。

经过数据统计和分析研究,我们得出以下几个结果:

1、我省大学生阅读时间少,课余时间有效利用率不高。

有超过63%的大学生每天阅读时间在2小时左右,36%的学生每天超过5小时。在被调查学生中,68%的学生每天的课余时间花去一半以上用于英语的学习,尤其是在大一、大二学生当中,随着年级的增长,花在学习英语上的时间有递减的趋势。在课余时间的利用上,只有41%的大学生使用在图书馆和阅览室中,课余时间的有效利用率普遍偏低。

在阅读时间分配的原因上,学生给出了几个原因:

第一,课业繁重,专业的学习密切关系将来的就业和生存,学生们在课余时间大多利用网络、图书馆的资源丰富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水平。

第二,英语考试与毕业证、学位证息息相关,学生们鼓足干劲学习英语,用于阅读书籍的时间少。

第三,自由的大学生活使大学生们将课余时间放在游戏、恋爱、体育和打工上面,短期之内不见显著成效的阅读活动明显不为学生们所青睐。

2、阅读兴趣呈现功利性、娱乐性两大倾向。

调查结果表示,大学生选择阅读的对象时,主要呈现两大倾向:重视素质提高和消遣娱乐。89%的学生认为大学中有必要通过阅读扩大知识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因此选择了广泛地阅读自然科学、历史、地理、天文、航空航天等学科的著作,尤其是以阅读当代著作为主;还有超过35%的学生在阅读时选择消遣娱乐类的作品,主要有言情小说、科幻小说、侦探推理小说、历史小说等,作为课余放松头脑,愉悦心情的方式。

这表现出当代大学生仍然将阅读著作作为文化消费的主要形式,就阅读心理而言,体现出强烈的功利性。

3、浅阅读正在逐渐取代传统阅读方式。

浅阅读主要体现在看图、看影视作品、读文摘、精简版文学作品几个方面。现在文化传播方式多样化,通过漫画、影视作品和摘抄节选的方式重新阐释经典著作的情况非常普遍。很多脍炙人口的经典著作被翻拍成电影之后流行甚广,大学生在看电影的同时也了解到经典著作的大概内容,便懒得再去阅读名著了。久而久之,用看电影代替读书,用看漫画取代经典阅读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在我们的调查研究中,有37%的大学生选择通过浅阅读的方式了解名著,还有15%的学生认为读名著无用,只需要简单了解即可。这里我们做了一个具体地调查,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只有19%的学生阅读过这部作品的原著,这其中曾经完整阅读过这本著作的人更是少于5%,其他的学生都表示是通过电视剧、动画片了解这部作品的。

这样的阅读倾向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导致大学生对阅读经典敬而远之,只满足于了解一些细枝末节,并且崇洋的倾向更加严重。有将近20%的大学生不了解中国戏曲,但是看过莎士比亚戏剧作品的同学有63%以上。

我们调查报告显示出了我省大学生在阅读时存在的几个困扰:

一、读什么的困扰

44%的大学生对选择什么样的作品阅读感到困扰。老师们号召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但是很多大学生对读什么书,如何选择却很茫然。面对图书馆众多书籍无从下手,在我们的调查采访中,有将近七成的大学生认为阅读经典著作很重要,是增强自我人文素质的最佳方式,但是在具体谈到经典著作都有哪些作品时,却只能说出很少的篇目来。大部分的学生都面对众多的经典著作无从下手,特别是中国古代的经典著作。以先秦诸子的散文为例,我们采访了不同专业的学生,除了文科类学生能够举出一二之外,其他专业的学生在谈到古代先圣的作品时都知之甚少 “不患人不知己,患己不知人也。”因此,加强对经典著作的宣传和引导对大学生阅读经典非常有裨益,我们应该在学校通过各种渠道为学生提供查询经典著作的目录,罗列各学科各时期的经典著作,为学生解决读什么的困惑。

二、读不懂的困扰

知道了读什么,接下来就是如何读,我们调查的数据显示大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弱化,经常遇到读不懂的困扰,尤其是在阅读经典著作的时候,对如何阅读经典著作,尤其是中国古代经典著作存在困难。大部分的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对古文、诗歌的阅读方法都不够了解,而进入大学之后,文科以外的专业对语文的教育也不够重视,很少数的大学开设有大学语文、经典名著导读类的课程,大部分的学校都只通过文学通识课和选修课来进行语文基础知识教育,这就导致了大学生阅读古代经典作品时理解吃力,又找不到老师解惑,便渐渐敬而远之。

各个高校可以通过课堂、专家讲座、开设阅读指导课程、举行讨论沙龙等形式帮助大学生提高阅读能力,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号召同学们互相帮助、互相讨论,真正从环境上引导大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阅读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查字典 阅读后查字典 词汇学习 调查报告

一、引言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在语言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查字典是词汇习得的方法之一,现有研究发现:查字典能有效地促进词汇学习(寻明,2006;董燕萍,2001;张宪、亓鲁霞,2009)。但这些研究大多在实验条件下进行,被试较少,实验条件控制较为严格,对于实际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查字典的方法研究较少。本文通过教学实验后的调查问卷来研究学习者对阅读后查字典的看法,分析查字典促进词汇学习的作用机制,指出要注意的问题,以探索如何将查字典的方法有效地应用于教学实践。

二、教学实验

实验对象为大学本科非英语专业二年级的两个平行班级,分别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班每两周在课堂上做一个单元的快速阅读(5篇),完成后老师与学生核对答案,讲解一些较难的题目,顺便会讲解一些可能影响做题的生词的词义,讲解大约持续30分钟。然后要求实验班的学生课后把这5篇文章中所有自己不认识的单词从字典查出来,把词形、音标、词性和在文中的词义抄在练习本上并上交,老师检查学生是否完成,对没完成或完成得不好的学生进行督促,对对照班的学生则无此要求。整个实验过程大约持续三个月。

实验前,实验班和对比班做了实验设计的词汇测试卷,实验后,测试在两个班再次进行。对词汇测试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阅读后查字典能显著促进词义附带习得,关于实验的分析笔者已另发文论述。

另外,实验后对实验班发放调查表,调查受试对阅读后查字典的看法,分析调查问卷后,就其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对受试进行了访谈。

三、调查问卷分析

调查表采用里克特(likert)量表,由17个单项组成,每个单项为一个句子,每个句子右边排列着1―5五个数字,“5”表示完全赞同,“1”表示完全不赞同,“4”、“3”、“2”表示不同程度的赞同。分值3是一个分界线,低于3说明学生对有关问题持否定态度,高于3说明学生持肯定态度。调查表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每个单项并根据阅读后查字典的体会,决定是否赞成每个单项的内容,然后圈上最能反映自己体会的数字。

我们有意识地采用不止一个单项去调查同一问题,因为多个相关单项的平均值比一个单项的分值更能可靠地反映学生的心理倾向。下面,我们根据统计结果,以问答形式讨论我们所关心的问题(“收集生词”即指课后在字典中查找生词并记录下来)。

1.受试对阅读后查字典这种方法是否认可?

以下3个单项跟这个问题有关,分值列在左边:

(1)3.84我觉得收集生词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

(2)4.12我觉得收集生词有用,它帮助我记住了许多生词。

(3)3.98我觉得花时间收集生词是值得的,并不是浪费时间。

这三个单项的得分都高于3,表明受试认为收集生词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扩大词汇量,并不浪费时间,说明受试对阅读查词典的方法基本认可的,但认可程度不是很高,因为这三个分数都在4分左右,不算太高。

2.受试认为实验材料难度如何?

以下3个单项跟这个问题有关:

(1)3.23我觉得《快速阅读》中的文章很难。

(2)4.03我觉得《快速阅读》中的生词很多。

(3)3.54我每单元要花很多的时间收集生词。

这三个单项的得分都高于3,表明受试认为阅读材料较难,生词较多。通过访谈发现,由于本实验受试水平较低,受试觉得阅读材料中的生词较多,所以觉得阅读材料困难,查生词费时费力。由此看来,阅读材料中的生词量可能过高了。据统计学生收集的生词,发现生词比例在3%至5%,但考虑到实际上由于学生可能会没有收集所有的生词,也可能没有收集那些一知半解的词或多义词的未知词义,这个比例可能会更高。

3.受试记忆所查单词的情况如何?

以下3个单项跟这个问题有关:

(1)2.10我课后经常记忆收集的生词。

(2)1.78我课后经常复习收集的生词。

(3)4.22我觉得记忆收集的生词很困难。

(4)4.15单词记了很快就会忘记,所以我不去记忆所收集的生词。

(5)4.34反正老师不检查我是否记忆了所收集的单词,所以我不去记忆。

(6)3.57我希望老师经常检查我们是否记忆了所查单词,这样我们就有了压力去记单词。

(7)4.60我希望老师在课堂上和我们一起记忆或复习阅读材料中的生词,以帮助我们记忆。

从以上各题的分值可知,受试查完字典后很少记忆所查生词(1),复习得就更少了(2);原因在于记生词很困难(3),而且记了又容易遗忘(4),还因为没有外界压力(5);非常希望老师能帮助记忆生词(7),能有一定的外界压力但不希望压力太大(6)。访谈中,受试认为:实验中两周才做一次阅读,时间间隔太长,查字典以后记住了某些词,但两周后就忘得差不多了;而且查过的生词很容易忘记,下次碰到时只有一些印象,如果回忆不起来就要重新查一次,非常麻烦。

4.受试查字典后的对单词的即时认知和延时印象如何?

与这一问题相关的单项有4个:

(1)4.30我能根据字典的词条和上下文很快确定生词在文中的意义。

(2)4.21查完生词后,我对生词就有了一定的印象。

(3)2.11再次遇到查过的生词时,我对它有印象。

(4)4.65遇到一个生词的次数越多,我就越容易记住它。

从以上各题的分值可知,受试在阅读后查字典能很容易地确定生词在文中的意义(1),查完生词后大多能留下印象(2),但再次遇到时印象就减少了许多(3),可能是因为查完后没有记忆也没有复习的原因,受试一致认为遇到一个生词次数越多,印象就越深刻,也越容易记住(4)。

四、阅读后查字典促进词汇学习的作用机制

词汇测试的数据分析和问卷调查说明:在实际教学中,阅读后查字典能显著促进词义附带习得,其作用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点。

1.增加接触单词的次数。

要使一个单词被记住,它的最佳出现次数是多少?不同的研究结果有不同的答案,Horst等(1998)说8次,而Saragi等(1978)则说12次;各种不同的研究表明,学习者要真正掌握一个词需要接触该词5至16次(Nation,1990)。

在查找过程当中,如果使用电子词典,就需要手动输入该词的词形,如果查纸质词典,则需按其词形查找,这样就无形中熟悉了单词的拼写。在选择词义的过程中,要反复接触目标词,增加接触目标词的次数,对目标词能留下较深的印象。

2.投入量比较大。

Laufer & Hulstijn(2001)提出了投入量假设(Involvement Load Hypothesis),认为阅读中促成的词汇附带习得与阅读任务有很大关系,对于不同的阅读任务,学习者付出的努力程度是不一样的,这里就用“投入量”来表示。“投入量”又可以用三种心理状态来量化:需要(need)、搜寻(search)、评估(evaluation),投入量值越大,词汇附带习得的效果就越好。

如前所述,查找生词的过程要付出较多的努力。一个单词一般有多个词义,也就是有多个词条,学习者要选择一个与上下文匹配的词义,相当于从多项注释里选择一个正确的注释。许多学者发现多项注释比单项注释和无注释能更好地促进词汇附带习得(Hulstijn,1992;Nagata,1999;段士平、严辰松,2004),原因之一就是多项注释需要学习者选择词义,而单项注释直接给出了生词的含义,不需要选择,所以多项注释比单项注释需要学习者付出更多的努力,投入量更大。

3.明确词义,加快词汇习得速度。

Hulstijn(1992)发现学习者在多项选择注释中有可能选择错误答案。Watanabe(1997)的研究发现,单项注释组的词汇习得平均分稍高于多项选择注释组,但两者差异不够显著,原因是多项选择注释组的学习者无法确认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Nagata(1999)的实验在计算机上进行,为受试者提供了即时反馈信息,其结果表明:多项选择注释比单项注释效果显著(段士平、严辰松,2004)。段士平、严辰松(2004)也发现:在文章某个地方给出多项注释的正确选项,比单项注释和无注释的作用大。

在阅读中,学习者遇到生词,要根据上下文猜测其词义,但是猜得对不对,学习者也不能肯定,可能要数次遇到这个单词并猜测后才能确定其意思,如果猜错了还会误导下一次的猜测,使习得这个词的速度减慢。查字典就相当于寻找多项注释的正确答案,通过查词典,结合上下文的语境,能很快确定其词义,加快其习得速度。

4.注意生词,进行认知加工。

有研究者强调词汇习得过程中认知加工层次的重要性(Gass,et al.1985;Lewis,1997),认为语言输入必须首先被“注意”,然后才能被“吸收”,通过强化认知加工的诸因素,如“注意力”、“意识”、“认知努力”,增强“输入的凸显性”,可以加速词汇习得的进程,提高学习者依靠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学会词汇的能力(转引自段士平、严辰松,2004)。

阅读时由于理解语篇内容或完成任务的需要,阅读者会注意到一些生词,并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测生词的含义,但对那些不影响语篇理解或完成任务的生词可能不会注意。本实验中要求被试把所有的生词全查出来,就引起了阅读者对所有生词的注意。而且查字典能对生词投入更多的注意力,增强词汇习得效果。

五、阅读后查字典要注意的问题

根据以上对问卷调查的分析,使用阅读后查字典这一方法时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选择难度合适的阅读材料。

对于二语学习者来说,如果文章的词汇覆盖率(lexical coverage,即文章中已知词汇的覆盖率)低于98%的话,要从上下文中猜出词义是相当困难的(Laufer,1997)。Nation(2001:233)认为生词率低于5%对词汇附带习得有益,如果超过此限,生词分布过密,学习者将无法从生词周围获取足够的语境线索来推断词义。

生词量大,导致猜测词义困难,使阅读者对阅读材料兴趣降低,自信心下降,查字典的任务过重也会使学习者偷工减料,未能查完所有的生词。所以,选择阅读材料要根据阅读者的水平,选择一些难度适宜的材料,把生词量控制在5%以内。

2.帮助和督促学习者记忆所查单词。

由于所查词汇较多,记忆负担较重,教师在课堂上要留出一定的时间帮助学习者记忆所查单词,比如可以采取做练习等手段帮助学生熟悉生词。另外,要适时地检查生词记忆情况,如进行听写或小测验等,将成绩记入平时成绩,对学生施加一定的压力。

六、结语

在实际教学中,经过较长时间的阅读实验,发现阅读后查字典对词义附带习得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学习者对这种方法基本认可。为了提高词义附带习得效果,阅读后查字典时要选择难度合适的阅读材料,而且要帮助和督促学习者记忆并经常复习所查词汇。

参考文献:

[1]Laufer,B.The lexical plight in second language reading[A].In Coady,J.&T.Huckin(eds.).Second Language Vocabulary Acquisition:A Rationale for Pedagogy[C].Cambridge:CUP,1997:20-34.

[2]Nation,I.Learning Vocabulary in Another Language[M].Cambridge:CUP,2001.

[3]董燕萍.交际教学法中词汇的直接学习与间接学习[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3):186-192.

[4]段士平,严辰松.多项选择注释对英语词汇附带习得的作用[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3):213-217.

[5]寻明.二语词汇习得途径探究[J].外语界,2006,(1):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