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种植培训

种植培训

种植培训

种植培训范文第1篇

原文作者:高建兴

近年来,抚松县兴参农技推广站面向全镇人参种植者开展人参种植职业技能培训,陆续在兴参村、兴华村等12个村屯举办了17个培训班,为全镇开展绿色无公害人参种植、非林地种植人参及持证种参试点工作创造条件,让农民充分认识到发展农田人参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为切实做好人参种植职业技能培训,该站先后聘请吉林农业大学、省内知名人参企业、县人参产业办的专家授课,重点讲授吉林省人参产业发展形势及对策、人参产品开发方向、普通人参产品鉴别知识、绿色优质人参种植技术及植保技术、非林地种植人参技术等内容,采用统一培训大纲、统一培训内容、统一培训教材,采取理论教学和实际指导相结合的方式集中授课。在培训中坚持理论联系实践,带领农民走进人参园,切身体会种植人参的全过程。同时对理论和实践技能考试合格者发放人参种植业职业技能合格证,作为从事人参种植的资格依据。

种植培训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民;科技培训;二元Logistic回归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3-04-10-02

开展农业科技培训,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农业农村工作部署的具体行动,是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引导全社会重视农业科技、支持农业科技,在广大农村营造“学科技、用科技”的浓厚氛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1-3]。农民科技培训的主体是农民,农民的态度决定培训效果,因此理清农民科技培训的影响因素,对于科学、合理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具有重要意义。

1 数据来源及样本概况

本文所采用的数据通过调查问卷获得,调查时间为2013年11月,调查地点为中山市三角镇。调查方式主要是通过大学生村官随机抽取农民进行,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87份,有效率96.75%。样本基本情况为:男性占59.38%,女性40.62%;文盲占3.96%,小学文化程度占19.62%,初中文化程度占53.91%,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22.53%;35岁以下占18.12%,36~50岁占45.51%,51岁以上占36.37%。其中愿意参加农民科技培训的占65.87%,不愿意参加的占34.13%,总体上讲,农民对农业科学技术需要比较强烈。

2 农民参与农民科技培训的影响因素

2.1 模型选择与设计 本研究的问题是农民是否愿意参加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只有两种结果,即愿意参加培训和不愿意参加培训,因此本文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被解释变量为Y,只有0和1两个离散值,解释变量以年龄、文化程度、性别、农业收入比重、种植规模、种植作物种类、政府扶持力度等表示,变量的含义及赋值见表1[5-6]。

2.2 影响结果分析

2.2.1 年龄因素 从表1可以看出,年龄在5%水平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且系数为正值。说明随着年龄的增大,对农民科技培训的需求越强烈,主要原因在于年龄大的一般情况下学历较低,接受新生事物比较困难,对科技培训需求强烈。

2.2.2 文化程度因素 数据分析表明(表1),文化程度在5%水平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且系数为负值。说明年龄对农民参加科技培训的积极性有显著影响,且文化程度越低,对农民科技培训需求越强烈,原因在于文化程度低的人,很难通过自学获得科技知识,需要通过培训才能更好的掌握技术,因此文化程度低的农民对科技培训需求强烈。

2.2.3 农业收入比重因素 研究显示(表1),农业收入比重在1%水平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且系数为正值,说明农业收入比重越大,农民越愿意参与科技培训。原因在于农业收入比重越大,说明家庭经济来源主要是农业,通过科技培训可以更好的掌握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从而提高了参与农业科技培训的积极性。

2.2.4 种植规模及种植作物种类因素 表2表明,种植规模和种植作物种类对农民参与科技培训的积极有显著影响。种植规模越大,参与科技培训的意愿越强烈,原因在于种植规模越大,说明农民以农业为谋生手段,更渴望提高农业的生产收益,加剧了对科技的需求。同时,种植作物种类不同,对是否参加农业科技培训也有显著影响,其中种植果树和蔬菜的农民更需要科技培训,原因在于这两类植物要想获得更高的收益,需要更精确的农业技术,因此农民更希望通过科技培训获得技术支持。

2.2.5 政府扶持力度 从表2可以看出,政府扶持力度越大,农民参与科技培训的意愿越强烈。原因在于政府扶持力度大,农民可以花更小的成本,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从而提高了参加科技培训的积极性。

3 小结

本文以调研数据为基础,对影响农民参加农业科技培训的各种因素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参与科技培训的积极性受年龄、文化程度、农业收入比重、种植规模、种植植物种类、政府对农业科技培训扶持力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针对影响农民参加科技培训的因素,提出如下几点建议:一是针对年龄大的农民开展培训。这部分人文化程度低,对新生生物接受能力差,最好采用现场参观及实践操作的方式进行,教师尽可能选择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担当;二是针对种植大户开展培训。种植大户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对农业科技需求强烈,因此可以针对种植大户开展培训。三是针对经济作物种植农民开展培训。通过调研可知,种植蔬菜、果树及特种经济作物的农民更需要科技知识,因此在科技培训时应优先考虑这些农户。四是,加大政府对农业科技培训的补贴力度。

参考文献

[1]周丹.关于上海农民科技培训的实践与思考[J].上海农业科技,2012(3):8-9.

[2]崔建宗.海原县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现状与对策[J].宁夏农林科技,2010(6):133,151.

[3]刘勇,刘纯阳.新型农民培养中农民科技培训需求的实证分析[J]. 世界农业,2009(11):66-70.

[4]姜明伦,于敏,吴祖新.发达地区新型农民农业科技培训需求及意愿分析――基于宁波市的调查和分析[J].乡镇经济,2012(08):14-18.

种植培训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 种植类专业 课程改革

中职学校作为国家农业教育中的重要力量,肩负着培养中等农业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可现实状况是种植专业仍以培养传统农业人员为目标,不能与市场需求相适应。

一、深刻理解中职学校种植类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借助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之机,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在基础建设、师资队伍、教学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对中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在一定时段内增强了中职学校的吸引力,使种植类专业的学生人数逐渐增多。如果种植类专业学生规模扩大而办学基础条件、师资、教学等没有改革创新,势必造成教学质量降低,使种植类专业陷入恶性循环。国家关于中职学校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工作对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深化中职学校种植类专业教学改革创新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中职学校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的新形势下,中职学校在获得许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挑战。中职学校应从种植类专业的专业设置、办学模式、实验实训设备投入、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着手,使种植类专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一)合理设置种植类专业,创新办学机制,深入宣传免学费政策,扩大种植类专业学生规模

教育部最近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更加适应市场需求,具有灵活性和超前性,在专业名称上更具有吸引力,更能体现现代技术。中职学校应按照《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中的最新专业名称设置、更新具体的专业标准,使种植类专业在课程设置、教材内容体系上与新的专业设置相适应。另外,学校应创新招生宣传方法,利用国家对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的政策优势,以招生宣传和农技咨询服务相结合的灵活形式,宣传国家对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的有关精神,增加生源,保证中职学校种植类专业学生规模,使种植类专业不断发展壮大。

(二)加大实验实训设备投入,改善种植类专业实验实训条件

学校可通过招商引资改变单一的办学方式,加强种植类专业的实验实训场所建设。种植类专业实践教学一定要走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道路,尽可能走出课堂,进行现场教学。中职学校种植类专业的实训基地,如现代农业技术示范基地、花卉苗木场、实习果园等可以通过引进外来资金加快建设。这样既保证了学校实验实训基地的正常运转,又能满足种植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

前几年,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使中职学校种植类专业的招生陷入困境,很多学校把实验实训设备的投入重点放在热门专业上,对种植类专业实验实训设备投入比例较小。中国是农业大国,科技服务“三农”和农村改革发展要求中职学校培养大批技能型农业技术人才。因而,中职学校只有保证每年自筹经费投入,建设、改善种植类专业实验实训条件,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确保种植类专业办学质量。学校在开源节流基础上,应动员师生参加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完善实训设施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充分发挥示范实验基地在教学中作用,使教学与实验示范相结合,改善种植类专业实验实训条件。中职学校种植示范园(场)是学校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的实验场所,应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作用,适当开放,让种植类专业教师参加科研项目试验的同时,让学生参与操作或进行观摩,使学生接触到新工艺、新技术,开拓视野,增长见识。

(三)创新思路,加强中职学校种植类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近几年,中职学校主要聘请比较热门专业的专业教师,对种植类专业师资培养投入不多。有的中职学校种植类专业教师出现年龄偏大的情况,基本上没有3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并且专业教师数量少,通常都是一位教师兼任几门课程,种植类实验实习指导教师只有两三位。因此,学校应为种植类专业教师队伍注入新活力,增聘新的专业教师,不断完善技能课教师补充机制,从企业聘请技能型人才担任实验实习指导教师。同时完善教师技能竞赛机制,提高教师技能,提高种植类专业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另外,学校应创造条件,搭建教师发展平台。在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形势下,实验指导教师除了从事实验实习指导工作外,还兼任其他教学工作。首先,学校应适当减轻种植类专业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提供教师发展平台,保证他们有时间和精力更新知识、参加科研,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其次,学校应提高种植类专业教师参加培训人数的比例。中职学校种植类专业教师参加每年部级和自治区级培训机会不多,学校可创造条件,让种植类专业教师参加社会各种相关培训,以不断提高种植类专业教师整体业务水平。

(四)适应形势,加强种植类专业教学改革

学校应根据现代农业科技发展要求、学生素质特点以及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改革课程内容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加强种植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体现职教特色,保证种植类专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传统的种植类教学一般仅是围绕农产品的生产环节开设相应课程,每门课只强调本学科的理论性、系统性、完整性,导致课程内容严重偏离了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因此,我们要打破原来单一的课程结构,提高学生全面的素质和生产、经营的能力,适应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对知识、技能需求的课程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开设技能性强、符合市场需求的课程。如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新品种培育技术、组织培养技术、林果生产技术。

近年来种植类专业教材不断创新开发,课程内容体系也注意实践环节、学生特点以及接近生产前沿。在使用最新统编教材的基础上,任课教师应注意利用网络资源和到生产前沿学习的新知识、技术,来补充适宜本地方的种植类专业实用新技术的教学内容,使课程内容体系体现科学性、适应性、先进性、实用性,保证课程实践与生产前沿新技术接轨。同时,开设与农产品贮、运、销相关的课程,增强学生的市场信息收集、处理、分析、销售和创业能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市场观念,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农产品的产、供、销。

三、坚持不懈,深化中职学校种植类专业教学改革

深化中职学校种植类专业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在国家大力发职业教育、深化中职学校种植类专业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中职学校应不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不懈,锐意进取,处理好在种植类专业教学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解决好办学规模与质量之间的矛盾,使种植类专业持续、健康、科学地发展。

种植培训范文第4篇

一、林业产业结构调整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一年来,我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使山区村的农民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上马种植玉桂、八角、中草药材等优势产业。

(一)玉桂、八角、中草药种植迈出良好的步伐

我镇寮田、黄沙、大锦、垌尾、山心等村群众有多年种植玉桂、八角、中草药材的习惯,镇党委、政府就抓住这几个村的特点。2003年3月,组织了林业站技术员、专家专门对这几个村的农民进行实地培训,给他们讲解玉桂、八角、中草药 材的科学种植和如何防治病害等技术,培训了群众1200多人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今年,这几个村的玉桂、八角、中草药材获得好收成,实现产值80多万元,丰富了农民的钱袋子。

(二)速生丰产林、麻竹种植成规模

我镇抢抓西部大开发这个历史机遇,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麻竹这两个新兴产业的种植。围绕农民增收的目的,多次组织村(街)支书(书记)主任和群众到广东参观。在镇党委、政府帮被带的作用下,全镇农民,利用好别人丰富的种植经验和技术共种植麻竹7万多株,营造速生丰产林5000多亩。其中上奇街、思英街就种植麻竹 1.5万多株,营造速生丰产林1500多亩。目前,麻竹、速生丰产林长势良好。

二、种养殖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养殖业是“短、平、快”的产业,我镇多年来一直扶持和引导广大群众大力发展养殖业。

(一)青年农民科技种养培训效果好

2003年5月,我镇组织了镇农技站、水果站技术员,邀请水果技术专家吴仁山在上奇街委会议室举行青年农民科技种养技术培训班,给青年讲述养鸡、鸭、鱼、兔和三华李、荔枝果树管理等科学技术,专家、技术员在培训中还详细地回答青年农民提出的疑难问题,使青年农民掌握了实用的种养技术,为发展种养业打下了务实的基础。上奇街紫坭七组的农民就创建了“塘边养兔、养猪、塘底养鱼、山上种果、果园养鸡”的立体种养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年产值达20多万元。

(二)牛品种改良顺利开展

我镇积极抓好牛品种改良工作。2003年4月、7月、9月,多次组织畜牧站技术员到六田、六凡、木郎村给农民上牛品改技术课,讲述牛品改的发展前景、特点,培训农民800多人。在梧州市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支持下,我镇在牛品改中投入了资金5万多元,全镇牛品改进展顺利,到目前为止,全镇牛品改共有         头。

(三)年桔、杨山桔、千金桔收益显著

种植培训范文第5篇

一、总体部署

我县农委高度重视此次调查、摸底工作,接通知后由县农委牵头召集农机局、畜牧兽医站、水产站、农村能源办公室等与培训工作密切相关的行业部门相关负责人,召开会议并部署任务。要求各行业依据自身职能,围绕我县“三农”工作重点,结合我县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依托乡(镇)和村组深入农户进行调查摸底,广泛征询村干部和农民对培训产业(专业)、内容、时间和方式方法的意见和建议,切实摸清培训需求人群和数量,确保上报材料真实、准确。

二、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摸清我县新型农民培训需求情况,为我县2012年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的申报、具体实施方案提供依据,以实现培训需求与供给有效对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新型农民培训工作科学发展,为我县农业全面转型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人才支撑。

三、调查对象及方式

1、调查对象。结合我县农业“十二五”期间发展规划以及我县农业发展提点,重点调查一是粮油棉大宗作物种植面积达100亩的大户;二是蔬菜陆地种植面积达20亩以上、设施栽培(包括草莓)面积达10亩以上、食用菌种植面积达1万平方米以上的经济作物种植大户;三是生猪年出栏达50头以上、奶牛存栏达10头以上、肉牛出栏达10头以上、蛋鸡存栏达500只以上、肉鸡出栏达2000只以上的养殖大户;四是指拥有2台套以上动力机械及配套农机具(价值10万元以上),能承担2项以上农田作业服务,年作业服务面积500亩以上,农机服务收入占家庭总收入70%以上的农机大户及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员;五是主要作物病虫草害发生的关键时期,统防统治服务能覆盖两个乡镇以上的机防合作社的机防人员;六是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大户和其他畜牧养殖大户,原则上为种养规模是当地农户平均种养规模的3倍以上的种养大户;七是对村级动物防疫员、农村建筑工匠、沼气工及其他农村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等服务人员受训愿望进行摸底、调查;八是对村民组组长、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等特定群体进行走访,了解他们对培训的想法。

2、调查方式。一是实地走访调查,根据我县农业区域特色及专业的不同,随机选择2-6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选择1-2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选择1个种养大户或农机大户,以及1个村民组组长,通过面对面交流的方式,了解他们对培训的意愿、需求等;二是进村入户调查,在实地走访调查的基础上,每个行政村随机选择农户5户,细致了解他们对培训的内容、时间、地点、方式和方法等方面的需求和意愿;三是深入农民专业合作社调查,特别是植保专业合作社和农机专业合作社,选择三个合作社,深入了解社员的培训需求。

四、调查结果

根据三天的系统摸底、调查,在充分尊重被调查人的意愿基础上,结合各行业机构上报的调查数据,现将调查情况汇总成表。

五、意见与建议

一是种植大户、植保合作社社员和绝大部分农民均表示迫切需要植保方面的培训和指导,希望在三月份以前农闲期间接受技术培训,以及农作物关键生育期给予田间技术指导,尤其是田间管理和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方面的指导,同时建议多请县级专家,使得培训效果更好。

二是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员一致建议,培训时间最好在农闲时节(种植之前或收获之后),培训时间7天以上,培训内容最好是新型农机具的使用与维修知识,并有新型农机具能现场操作、故障排除指导。

三是基层农技人员要求接受更深层次的学习培训,主要形式以集中培训和参观学习;例如,在走访村级动物防疫员中,要求避开春秋两次集中防疫时间,加强学习疫病防控、法律法规,集中学习时间达5天以上、现场指导达2天以上;在走访养殖户中,要求避开农忙季节,通过分片集中培训,学习畜禽疫病防治和养殖实用技术,培训时间7天以上,饲养中遇到问题能通过邀请到现场指导或电话咨询的形式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