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短期实习论文

大学生短期实习论文

大学生短期实习论文

大学生短期实习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短学期制;教育改革;实施效果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迎合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新变化,提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国内各高等学校纷纷实施了从人才培养模式到教学内容等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学期制的变更是对中国传统二学期制的一项改革,推行各种新的学期制是部分重点高校锐意进取的一种新的探索,其中,短学期制为进行学期制变更的绝大多数高校所采用,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厦门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都实行了短学期制。

至今,短学期制在嘉兴学院已经实施了八年,它实施的效果如何呢?短学期制的改革措施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短学期制的运行情况如何?学生对短学期制持怎样的看法?针对这些疑问,笔者将结合问卷调查进行分析、并对短学期实施效果的改进提出建议。考虑到经费、可行性等因素,在这次调查中,我们把嘉兴学院在校的文经管类学生作为主要调查对象,采取抽样调查为主,典型调查和重点调查为辅的调查方式。本次调查的时间为2012年6月,调查对象涉及11个专业的本科生,考虑到了学院、年级的分布,本次调查共向在校本科生发放了调查问卷200份,回收率为79%,即正式列入统计的有效问卷有158份。

一、短学期总体评价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有70.65%的学生对在校实施已久的短学期制了解以及非常了解,有28.48%的学生对之不怎么了解,只有1.27%的学生对之不了解。这说明短学期制在我校实施以来,大部分学生对它有所了解,并受到了短学期制的影响。

经统计分析,学生对短学期制的总体评价见表1。由于短学期在课程内容设置、开课时间设置、非教学活动安排等方面还不完善,使得短学期的开设还没有完全收到预期效果。尽管有60.13%的学生认为短学期的实施利大于弊,仍有39.87%的学生认为短学期的弊大于利。进一步分析发现,只有20.89%的学生对短学期的实施持支持态度,但是却有41.14%的学生持反对态度,还有37.97%的学生对短学期抱无所谓的看法。这表明,在学生看来,短学期没有给他们的学习起到很大的作用。尽管现在短学期制还不是很完善,但是短学期制本身具有重大实践意义,随着改革的推进,嘉兴学院的短学期制实施效果会越来越好。

二、短学期的实施现状分析

1.短学期的主要内容

据调查统计,嘉兴学院目前短学期安排的主要内容有:①专业实训;②课程讲座(聘请著名专家学者及实务界的知名企业家来我校讲座);③老师带领参观企业;④社会实践;⑤论文写作指导等。由于专业差异,短学期安排学习的内容有所不同,存在有些专业有个别其他形式的学习内容。

2.短学期对教学的作用

据调查统计,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有超过一半的人认为短学期中安排的学习内容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作用,其中34.81%的学生认为短学期会很大的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另外17.72%的学生认为短学期对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只有微薄作用。由于对短学期还不太了解,尚有47.47%的学生认为短学期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没什么影响。

3.短学期对学习生活的影响

短学期对学习生活的影响由调查的数据发现,有96.84%的学生认为学校安排的短学期对他们的学习以及生活产生了影响。其中,有10.13%的学生认为短学期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短学期的安排对一半以上的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另外的35.44%的学生认为短学期对他们的影响不大。只有3.16%的学生认为短学期对他们没有影响。

4.短学期的优劣势分析

(1)优势分析

据调查发现,短学期制主要优势有:利于我校创建多元课程体系,合理安排教学,促进课程结构的全面优化;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安排各种专业实践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丰富了假期生活;提高了学校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提高了人才质量。具体情况见表2。

(2)劣势分析

虽然短学期制在我校已经实施了七八年,促进了课程体系的优化,但在其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足,如:①使得传统的长学期课程学习时间缩短,课时较长的课程安排难度大,会使得老师和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而忙于赶进度,导致长学期的教学质量下降;②七八月份的短学期天气炎热,不适合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③假期实践缩短,延迟了学生回家的时间,扰乱了部分学生的假期计划;④短学期安排不紧凑,影响了教学效果,造成了学习时间和教学资源的浪费。

三、改进短学期制实施效果的教学建议

1.设置灵活多样的学习课程

课程设置是短学期的重心,学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长学期的学习内容,精简课程内容,优化课程体系,从而在不增加教师和学生负担的情况下,提供给学生多元化的学习机会。课程设置的形式可以多样,如:基础课、选修课、讲座课等,并根据教学进程灵活调整上课形式。短学期课程的设置应该给予学生更多选课的机会,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我校进行专题讲座,提供跨校区开设的主辅修课的选择,开设各种开放性、综合性的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短学期的内涵。

2.安排高效紧凑的学习时间

教务处应该提前安排好短学期的内容和学习时间,建议把学习时间安排为一至两个星期内。调整原有长学期的课程安排,要求教师对核心课程重新整合,改进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短学期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3.增加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学校可以根据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安排新型、多样的社会实践和产业实践活动,增加学习实践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为他们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提供时间和资金等方面的保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为今后步入社会打下基础。

4.改善学校后勤的设备条件

很多同学反映短学期正值七八月,天气太炎热不利于安心地学习,建议学校改善教室的设备,改善住宿的条件,如安装空调等。另外,学校食堂的伙食也有待改善。

5.加强师生对短学期的重视

学期制的改革,很重要的一点是转变原有的教育教学观念,在重视长学期学习的前提下加大对短学期的重视,教育管理部门、学校领导、学校教师、在校学生都应该加强学习,深入体会教育改革的作用。学校应该加强对短学期学生的出勤率等得检查,制定短学期学习成绩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永东,李智兰.论高校三学期制改革的预期目标与实施效应的落差[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0(11):14-16.

[2]游家兴,连晓轩,张丽薇.三学期制运行效果问卷调查与教学意见——以厦门大学为例[J].市场论坛,2009(1):90-91.

大学生短期实习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痕迹理论;词汇教学;运用

如果我们将高中英语学习比作是在建设一座大楼,那么高中的英语词汇就是构成整栋建筑的砖瓦。举这样的一个例子,旨在让我们认识到词汇学习在英语学习中的基础性。

1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主要问题

填鸭式的英语词汇教学,单调、乏味、呆板,往往使学生进入记住了再忘、忘了再记的恶性循环。学生还有一些更糟糕的现象,一些单词虽然记住了,但是一些拼写相似的单词常常会辨析不清含义。我国高中阶段学生的英语学习质量整体不高,多数同学认为由于英语词汇量不够导致的,甚至有学生因为英文单词的原因,对英语学科产生了抵触情绪。

2 痕迹理论对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意义

结合实际教学,我们发现提高学生单词记忆水平,是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质量的有效途径。多数教师认为,单词记忆是学生的责任,教师的义务仅仅是传授单词本身的性质、含义、用法等。显然这种传统意识不能满足高中阶段英语学习的要求。因为教师在进行词汇教学时如果采用适当的节奏控制手段,或是特殊的教授技巧,对帮助学生提高单词记忆质量十分必要。一些经典记忆理论对词汇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性,“痕迹理论”就给我们词汇教学带来了新的方向。

高中英语结合痕迹理论,我们首先要对痕迹理论有大概的了解。痕迹理论主要是指,人对某一事物进行记忆,大脑内部就会针对这一事物进行某种形式的储存并相应的在大脑之中留下痕迹。高中英语结合痕迹理论,我们从利用记忆的三个梯度进行词汇学习,效果较好。

因为人类记忆事物的过程中,大脑储存的事物记忆痕迹主要以长时间记忆和短时间记忆,以及瞬间记忆三种形式在大脑中进行储存。其中瞬间记忆在大脑中的储存时间最短,但是瞬间记忆在大脑中的痕迹印象却十分显著。因为高中学生常常反应英语词汇记住了,但是却又很快的忘记了这一情况。我们可以根据这一情况,在高中英语的词汇教育中采用科学的词汇教育方式,实现英语词汇在学生脑中由瞬间记忆转化为短期记忆,并从短期记忆过渡到长期记忆,继而实现提高高中英语词汇学习质量。

3 如何运用痕迹理论进行词汇教学

高中英语词汇教育与痕迹理论结合的具体方式,一是帮助学生尽量在有限的课时内,记住最多的新单词。为了提高学生的单词记忆效率,我们可以进行音归法进行新单词的教学。比如说在讲到专家expert时,就把学过的except,expect提出来放在一起比进行比较学习。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瞬间记忆质量,我们还要在词汇学习的最后,适当的要求学生对之前课上所讲到的单词进行强生记忆。二是指导学生复现词汇。科学家研究表明,虽然不同的人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但是瞬间记忆的可维持周期,还是可以大概掌握的。所以,为了将学生已经瞬间记忆的英语词汇转化为短期记忆,我们要参考瞬间记忆的可维持周期,适当的帮助学生或督促学生进行单词的二次记忆。三是帮助学生长期记忆英语词汇。已经形成短期记忆的英语词汇,会随着时间的不断拉长,在大脑中的储存模式会越来越不明显。这就会产生已经背过的单词又不记得的情况。所以教师要在有效帮助学生进行瞬间记忆,和瞬间记忆转向短期记忆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词汇复习习惯,从而实现英语词汇在大脑中由短期记忆向长期记忆的转化。

应用痕迹理论作为指导,我们对某高中高一某班的同学进行了新形式的英语词汇教学。经过一年的学习,该班的英语学习质量的整体情况,好于其他传统英语词汇教学的班级。

参考文献

[1] 陈桑莲.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J]. 中学英语之友(下旬), 2011,(09)

大学生短期实习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言语听辨 交互 长时 短时 听力能力

论文摘要:听者在听力过程需要对语音信号确认、加工、意义联结,完成意义建立,涉及到听者的语言知识、文化背景知识和心理因素,因此提高听力理解能力需要结合这三个方面进行。本文以交互听辨理论为依据,从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加强学习者的二语文化背景知识,发展学习者的二语短时记忆的长度,帮助其提高听辨能力。

一、引言

听是学习者获取知识,进行交流实现意义建构的重要方式,提高听辨能力有利于扩大信息输入量,提高学习者意义建构的效果。听力理解过程涉及到言语因素和非言语因素,即听者的语言知识和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其中言语因素包括语音、语调、词汇和语法结构等方面的知识。非言语因素则包括学习者自身积累的、与听辨内容相关的各种社会文化知识。此外,听力理解还是一个从语音解码到意义联结不断重复的过程,需要听者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相互作用。因此,听力教学不应仅从语言技能或文化知识角度单方面进行,而是一个综合性的动态过程。

二、交互式听辨理论

言语听辨是心理语言学中研究语言理解的重要内容,目的在于揭示从对语音信号的确认、加工、到言语内容的理解、再到言语意义的建立这一听辨过程。言语听辨能力即对口头语言的感知能力。心理语言学家提出了三种言语听辨理论模式——自下而上模式,自上而下模式,以及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交互模式。本族语使用者基本采用自上而下模式,听的时候自觉运用包括语言知识、所积累的文化知识、对说话者的背景知识以语境知识在内的背景知识,根据以往经验判断出将要出现的话语,从篇章层次上对听力材料进行辨认,理解话语的句法和意义。外语学习者由于缺乏语音基础,背景知识存储不足,多采用自下而上模式,利用语音,词语和句子本身的知识以及对语言因素的分析来进行听力理解,也就是听者利用感知知识,在音素、词、句子层次上依次对听力材料进行辨认和理解。

第三种听辨模式为交互模式,涉及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是大脑长期记忆中储存的背景知识与听力材料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背景知识既有以前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语音、语调、词汇、语法结构知识和各种文化常识,又有刚从短时记忆处理并传输到长期记忆的该语段的信息。在处理较长语段时,短时记忆按其出现顺序语音解码、加工,并将词语或句子的字面意义转移到长时记忆,成为新的背景知识,另一部分则用于处理后面出现的命题。当后出现的命题与先前不一致时,听者需对先前命题修正。听者不断地调动自己的背景知识对字面意思进行审核与评估。轨迹模型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认为语言特征,音素和词汇在听力理解中同时起作用。

三、大学生听辨学习中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听辨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中最困难的环节。在实际英语教学中,大学生整体听力理解水平难以令人满意。本研究针对大学生听辨能力现状设计了调查问卷,研究对象均为本校大学一年级工科学生,共120名。调查结果显示6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听辨能力欠缺,19%的学生对自己的听辨能力满意。结合随堂的访谈结果,得出听辨学习中的主要困难表现在四个方面:(1)不熟悉单词读音,不能迅速将语音与语义结合起来;(2)不能连词成句,联句成篇,只能记住听到的部分内容;(3)习惯将听到的内容转化成汉语;(4)抓不住语篇主旨。

四、交互模式对听辨能力培养的实践意义

交互模式的言语听辨模式要求同时运用长期记忆和短期记忆,即在听辨过程中调动存储在长期记忆中的各种常识,结合刚从短期记忆处理并传输到长期记忆的该语段的命题,分析处理新出现的命题。我国的大学英语学习者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大学入学前已经接受过基本的英语知识学习,认知能力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因此交互模式适用于大学英语学习者的言语听辨能力的培养。在培养大学生英语听辨能力时,可以从长期记忆和短期记忆两方面进行。

1.重视长时记忆,建立文化意识

语言学习无法与文化割裂开来而单独进行,因此在语言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cultural awareness)显得尤为必要。大学英语课程的目的不仅是以课文为载体的语言教学,更应是以课文为依托的文化意识的培养。对于语言教学活动中文化意识培养的必要性,语言教学研究在这一点上早以达成共识,许多研究者做了深入的探讨。kramsch在《第二语言教与学的文化因素》中指出:“文化意识和学习第二文化有助于第二语言能力的获得”,“二语学习者或外语学习者必定会成为第二文化的学习者。因为学习者只有理解了语言使用的文化语境,才能真正掌握这种语言。byram在《外语教育中的文化研究》中把文化称做二语和外语教学中的隐藏课程。针对二语习得(sla),有研究者提出了第二文化习得(sca)的概念。

加强学习者的言语听辨能力,就要帮助学习者建立文化意识。束定芳从外语教学角度把文化教学划分为词语文化和话语文化。词语包括单个的词,也包括词组(习语和成语),词语是文化信息的载体,各种文化特征都会体现在该语言的词汇里。一个民族特有的事物及概念会呈现在词汇及语意上,并且词汇会在文化含义上会出现不等值性。话语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则包括话题的选择、语码的选择、话语的组织等方面。首先,大学英语教学应注重词语文化的教学。不同地方的词语受思维方式、风俗习惯、历史文学和地理特征的影响,具有不同的特色。另外,每一种语言里都文化负载(culture loading)词语,我们在本族语中常常难以找到与另一种语言中的形象与意义都对等的词语,实现信息的顺利传递,这些词语会影响、制约学生的语言学习、对问题的理解和语言的正确应用。词汇是文化负载量最大的部分,英语中的词汇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词汇教学是英语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在教学中注意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和习惯用法。不同于词语文化的教学,话语文化的教学要通过传授社会文化语境方面的知识实现。社会观念、社会心理、人们的价值观念都会制约语言的使用。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泛听把大量有声语料输入到学习者大脑中形成丰富的背景信息,积累背景知识,使新旧信息互动,形成新意义的构建,帮助学习者建立跨文化意识,自觉积累文化知识。

2.延长短时记忆,实现意义联结

“短时记忆(stm)是用来短时间内保留信息的记忆,保留时间为几秒。”短时记忆的特点是迅速存储信息,然后迅速遗忘。在语言学习中,短时记忆发挥着广泛的作用,比如在阅读或听一个句子时,人的大脑会按照时间顺序,储存先接收到的信息,同时处理后接收到的信息,这一过程不断重复,直到看完或听完整个句子,以得到句中的含义。cook认为,人们的二语学习受短时记忆的影响,并且短时记忆有“记忆长度”(memory span)。通过实验,cook指出人们使用l2的记忆长度小于使用母语的记忆长度。在cook实验的开始,以英语为l2的学习者的记忆长度小于以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的记忆长度,经过一段时间l2学习者的记忆长度随着他们英语水平的提高而延长,但仍小于母语使用者,并且他们自身使用l1和l2的记忆长度也不同,前者总是胜于后者。从这个角度看大学生的听辨问题,我们会发现,很多问题其实是受stm这个客观因素影响的。正如cook所言,“学生课堂中的一切活动都与stm有关。”

英语是中国学生的第二语言,对一些少数民族学生则是第三语言。cook认为l2学习者不同于学习l1的儿童,因为l2学习者头脑中已经存在了一个第一语言,他们无法完全达到母语使用者那样的程度。由此结合cook的stm实验,我们认识到中国学生以英语为基础的记忆长度始终要小于以汉语为基础的记忆长度。学生在接到听辨材料时,通过l2分析加工语码以获得信息。语言的速度、难度和语篇的长度都影响学生识别、分析语码和语码结构的时间。受stm长度限制,如果听辨材料语速过快,学生在现有的stm长度下,不能完成对过多语码的瞬时记忆和意义联结,单位时间内信息量过大,会出现信息丢失遗忘。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学生听不懂语速快而内容较简单的语料。如果材料本身难度较大,学生在分析某一语码或语码结构时,之前存储的语码和语码结构被遗忘,无法将单个信息联系起来实现意义联结,从而无法完成对句子的理解,或者无法完成句与句之间的意义联结,信息获取过程失败。由于学生无法在现有的stm长度下完成从语码到信息的转化过程,因此课堂中常常出现课堂气氛不活跃的情况,甚至导致学习者失去对英语的兴趣。

学生“无法从理解不了的语料中获取知识。”所以教师应在了解学生语言能力的前提下,确定听辨材料的难易度,帮助学习者通过训练,寻找话语中有意义的词语,减少把有限的短时记忆浪费在对这些词语的加工上,避免遗忘丢失话语中的重要信息。可以让学生重复精听一些词语、句子、段落,让学生熟悉重要的词、短语、句型和语境,并引导学生在听力训练中,体会词在句子中的速度,语音语调的变化,进行模仿。也可以通过鼓励学习者运用l2的方法帮助他们逐步延长短期记忆,建立意义联结。其次,鼓励学生通过l2学习和交流,既是学习英语本身,减少语言信号到意义理解的反应时间,延长短时记忆长度,也是通过英语了解目标语的文化内容。cook指出,“学生完成的这些活动都与stm有关。甚至让学生用l2重复一个句子,也是对他们记忆的一个考验”,“不同的句法结构对记忆加工的要求不同,记忆被动语态句子的时间要比记忆主动语态句子的时间长,并占用更多的记忆空间”。

教师认识到学生用l2完成课堂语言的任务受stm限制后,应对学生的课堂表现采取正的评价并给予鼓励,即使学生只说出几个词,教师也可通过追问,帮助学生找出答案的内在逻辑,使回答完整、深入,让学生建立信心。平时教师可以给出学生熟悉、容易发挥的话题,让学生即时发言,训练学生二语中短时记忆的发展。帮助学生克服紧张情绪,在轻松的气氛下,完成意思的组织、记忆和表达任务,从而完成知识的内化。

五、结语

听力技能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技能,包括语言、文化、心理等各种因素,外语学习者在听力理解的过程中既要运用短时记忆完成l2听辨材料中语音的接收、辨别,对听到的信息有意识的加工整理及存储,又要调动长时记忆中储备的语音、词汇和句法知识,相关文化背景知识,以及刚从短时记忆中传输到长时记忆的新的背景信息,综合地对听力材料处理和加工,才能在背景知识和听力材料的互动过程中理解意义。因此,在大学听力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认识到听辨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需要充分的实践,才能延长二语短时记忆长度;同时,帮助学生认识到听力理解是大脑长期记忆中的背景知识与听辨材料互动的过程,需要听者形成跨文化意识,积累背景知识,二者结合以提高听辨能力。

参考文献:

[1]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2] mcclelland & elman,the trace model of speech perception [j].cognitive psychology,1986,1.

[3]eli henkel.culture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press,2002,3.

[4]byram,m. cultural studies i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m].clevedon, avon:multilingual matters,1989.

大学生短期实习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移动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

 

1 移动学习

移动学习(M-Learning)是借助移动互连技术,使用移动计算设备(智能手机、PDA、移动电话等)实现学习者随时随地进行不同目的、不同方式的学习[1]。移动的内涵包括:形式上是移动的,即学习者不再受时间、空间和有线网络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不同需求、不同方式的学习;学习环境是移动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者也是移动的;内容上是互动的,进行教学活动的双方实时交流,教育信息、教育资源与教育服务依靠移动计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实现双向“移动”,教与学相互促进,才能更充分的体现移动学习的优越性;实现方式上是数字的,移动学习是基于无线移动设备进行的数字化学习,它是在数字化学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远程学习发展的一个新阶段[2] 。

现阶段的移动学习受技术条件的制约,通常作为高校教学的一种辅助学习模式,主要应用于管理和为学习支持服务提供“交互”通道,学生和教师通过使用移动设备(如手机等)方便、灵活地实现交互式教学活动。高校移动学习的主要应用模式分为三大类:基于短信息的在线移动学习,基于连接的在线移动学习以及存储移动学习模式[3]。基于短信息的在线移动学习具有使用费用低,设备普遍支持等优点,主要应用于通信数据少并且可用简单文字描述的学习活动和学习服务,可用于向学习者发送课程安排、考试安排和考试成绩等信息,提供指导、激励和支持等作用。基于连接的在线移动学习和存储移动学习,需要建设WAP站点,提供能够支持移动设备访问和下载的学习资源,着重选取能够贴近学习者生活和工作同时又较为时尚和流行的主题作为学习内容。存储移动学习和基于短信息的在线移动学习将是目前在高校中最切实可行的移动学习应用模式[4] [5]。

2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特点

C语言作为当今最为流行的程序设计语言之一改革,不仅是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也是很多

非计算机专业的学习课程。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学生运用计算机的能力越来越强,但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因其较复杂的语法、编程等知识,依然是众多学生学习上的“拦路虎”。

C语言程序课程知识点琐碎,概念繁多,理论不易掌握;概念抽象且复杂,包含的数据类型和运算符丰富,需预习与复习相结合才产生较好学习效果;对应的规则繁多且易混淆,使用较为灵活,容易出错,使得学生容易产生畏难、厌倦情绪;理论与实验教学学时分布不均衡,导致课堂教学中,对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讲得不够充分,学生编程思路不清楚;实验过程中,不能将理论知识应用自如,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往往不知从何入手,需要在平时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6][7]。

C语言程序课程的这种特点,适合采用移动学习作为其辅助教学方式。针对C语言理论性强的特点,可以在课前课后发送定时短信,提示预习摘要求较高,不好的缩进格式影响其呈现效果,结构化风格使得程序占用篇幅往往较长等等,这些因素均会制约移动设备的可读性。

3移动学习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上述分析,设计移动学习方式如下:总体原则,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移动学习方式为辅,移动学习方式充当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能够实现课堂知识的延伸,指导和激励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和实践。实现方式,主要采用基于短信息的在线移动学习方式,配合基于连接的移动学习空间、论坛,以及存储移动学习资源建设。针对课堂教学,精心设计课前案例,提出驱动式问题,相关预习提示,课后设计相关重点回顾,知识点延伸,以短信形式发给学生,对于短信不能很好显示的内容可以邮件形式发送给学生,或者放在相关网站上,以消息的形式提醒学生查收。软硬件支持:考虑到学生普遍拥有设备的程度,将移动设备限定在普通移动手机,软件使用中国移动飞信校园版(EFetion_campus)[10],可以支持PC端向移动手机的短信群发,通过飞信、群、语音、邮箱、空间等多种方式实现互联网、移动网间的无缝互通改革,还可以使用日程提醒,邮件提醒等功能打造个性化的学习指导核心期刊。移动学习具体实现方式如图1。

图1 移动学习应用模式图

3.1功能模块介绍

移动学习做为一种辅助教学模式,能够参与到C语言课堂教学的课前准备,课后辅导以及实验指导等方面。

3.1.1短消息学习模块

(1)课前预习提示。可将每节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发送给学生,也可发一典型程序,加驱动式问题,发送到邮箱里,同时设置邮件提醒功能。

(2)课堂内容回顾。对前面课程学习过的知识内容以短信形式发给学生,提醒其回顾。

(3)作业提示、阶段测试。也可仿照上述短信设置方式,定时群发给所有的学生。

3.1.2移动学习空间或论坛

移动学习空间既可以方便学生在线浏览,也要努力适应基于连接的移动学习访问,其资料下载模块提供的学习资源,也要支持移动终端设备。移动学习论坛,实现学生自由交流空间。在移动学习论坛上定期设置讨论专题,既可以是关于某个错误进行分析,也可以针对相关程序选题集思广益,还可以是对当前教育进行探讨等等。

(1)课堂内容延伸。可提供诸如:MSDN使用介绍,帮助学生自如设计C/C++程序等;CSDN论坛介绍,提供同资深程序员交流学习的平台。

(2)常见错误提示分析。提供调试程序基本步骤,常见错误解读及可能出错原因。

(3)课程设计选题。设计相关程序选题,使其能够体现课程各个阶段的进度,并且具有一定的实用性,趣味性,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测试空间。提供一些历年试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理论学习。

(5)教育思考。定期对教学进行总结,寻求更好的教学方式,也可以一些高校精品课程网站链接。

(6)资料下载。课程内容的各种学习资源,如PPT课件、多媒体课件、部分课程的录音、录像等;有关课程的各种辅导资料,如各章节的知识要点、课程设计任务库、程序设计案例库、试题库等都可以作为下载的资料。

3.2移动学习内容设计

在高校教育中,学生同时需要进行多门课程的学习,如果在针对某一门课程实施基于短信息的移动学习方式时,设计过多的短信内容,或者发送较多的次数,都将会给学生造成信息轰炸,带来过重的信息负担。配合C语言程序课堂教学,在课前课后发送两条飞信,每次不超过5页,对于无法以短信内容呈现的资源就发送到邮箱,同时以短信形式提醒学生注意查收。程序设计课程所涉及程序对格式要求较严格,一个程序案例通常占用较多篇幅,此时以邮件的方式发送较为合适,同时在相关论坛上设置讨论专题,根据学生回答设置最佳答案,统计学生活跃度,作为平时成绩参照。图2为课前预习的飞信基本内容设计。

图2 飞信基本内容设计

把课程内容按照“章-节-知识点”的层次模式进行组织,整理出每章每节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习指导、参考资料等内容改革,并概要总结出每个知识点的核心内容和若干测试题目,学习者可以通过短信息随时随地自由学习、复习这些重要的知识点,并对学习的效果进行测试。设计短信内容时需考虑程序格式问题,屏幕显示行数,尽量控制在8行*5屏=40行,每行8字以内,不要以图片的形式发送(涉及彩信资费问题)。

另一方面,为课程的核心内容提供文档、PPT课件、课程录音、课程录像等多种媒体格式、适合多种移动终端的学习资源,满足学习者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学习习惯。学习者只要把这些资源通过教学网站,下载到自己的移动终端上,当他们在教室外面、公共汽车上等地方时,都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来浏览这些学习内容,充分享受移动学习的便捷与方便,而且不需要承担高昂的移动通讯费用。但是供下载的资料要充分考虑移动学习的特点,不仅要考虑学生的设备支持程度,还要考虑移动学习的片段性特点,对其中的部分资料需要进行特殊处理使其适合移动学习方式,主要处理原则,按知识点,将文档,影音资料都处理成片段,确保一个片段一个知识点,每个片段持续10分钟左右核心期刊。

4 实验分析

借助中国移动飞信校园版,上述大部分移动学习方式都可以实现,从PC端到手机客户

端可以方便的实现短信群发,只要不超过一定数量,免费且易于操作。学生也分常乐意参与到这种形式的移动学习中来,非移动用户除了在接收短信受限之外,也可以加入飞信校园版PC端,可以共享资源。实验证明,使用移动学习方式作为程序设计课程的辅助教学方式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在学生中间出现了两级分化的现象,部分同学兴趣高涨,能够充分利用提供的学习资源,学习进度甚至出现超前现象,另外一部分同学上课时也在查看手机,学习不仅没有进步,反而沉迷于手机上网。这种现象提醒大家不仅应该注意实施移动学习的方式,同时还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其认识到网络资源的便利性和危害性,能够主动的去寻求有益的资源来提高自己。

使用飞信实现移动学习还有以下必须注意的地方:(1)飞信中涉及大量广告,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2)短信数量过大,易给学生造成信息轰炸,要限制性的使用。(3)需警惕不法分子盗取飞信或手机号,进行诈骗。可以利用飞信的二次开发功能,屏蔽其他模块,使其更适合校园使用。

移动学习对学习者也要有一定要求改革,比如说需要一定的自学能力,自制能力,以及较强的学习动机等[8][9]。现阶段的移动学习在高校教学中应该起辅助作用,但不能排除其对研究生,博士生及在职人员充电的作用,所以还是要做好移动资源的建设工作,注意打上数字签名保护知识产权。

5 结论

当前,移动学习是教育界的研究热点。将移动学习方式引入语言类课程的教学中已取得较大进展,但将其应用到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来,还属于尝试阶段。移动学习给教学改革注入新鲜活力,其对高校教学的促进作用,不仅依赖教师的合理使用和学生的大力配合,还依赖于软件平台的设计。本文所使用的飞信校园版,受到发送短信条数,广告绑定等不利因素的限制,不仅要考虑课程特点,还要考虑软件的使用规则,不能充分发挥移动学习的优势。下一步需要改进的地方,不仅在于移动学习资源的建设,还要建设实施移动学习的软件平台,不仅要适合移动终端在线浏览,还要能够与校园各个系统整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更加适应程序设计课程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德斯蒙德·基更.移动学习:下一代的学习[J].开放教育研究.2004

[2]刘豫钧,鬲淑芳.移动学习——国外研究现状之综述[J].现代教育技术.2004

[3]王建武.3G网络下基于彩信的被动式移动学习实践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9

[4]张珑,王建华,张军,邸佳奇.移动学习在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 计算机教育.2010(6):34-37

[5]王伟,钟绍春,吕森林.大学生移动学习实证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9,15(2):22-27.

[6]张素芹,吴连生.独立学院“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10

[7]顾钧.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概念体系及教学策略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10

[8]李望秀.高校教学中的移动学习[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8

[9]徐楠.M_Learning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5

[10]http://efeixin.10086.cn/product/category_15.html

大学生短期实习论文范文第5篇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conventional pattern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Confucius institutes and individualized training model in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in the commercial environment are the main three kinds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raining today. And 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rry out the training programs, such as "exchange" and "international student summer camp". Th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projects are mainly as follows: 1. short time (usually not more than eight weeks); 2. pay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oral English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 3. have a real language environment.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teaching in short-term training of elementary Chinese, and the problem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ask design and task-based teaching.

关键词: 目的语环境;对外汉语短期培训;任务型教学

Key words: target language environment;short-term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raining;task-based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0-0256-02

0 引言

近年,随着教育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跨国校际间合作日益成熟,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展了“交换生”或是“留学生夏令营”等对外汉语培训班。它们的特点主要如下:①时间短(一般不超过8周);②重视口语和交际能力的发展;③有着真实的目的语环境,能为学习者提供大量真实的目的语输入,同时也为学习者提供了真实的语言运用环境。

任务型(语言)教学,英文为Task-based Approach, TBA,Task-based Instruction, TBI, 或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TBLT,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teaching approach)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目标,设计出具体的、贴近真实生活的任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表达、沟通、解释、交涉、询问等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从而学习和掌握语言。[1]它重视目的语言材料的输入,和“可理解的输出”,“互动”以及“意义协商”。任务型教学的主要理论来源除了社会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和建构主义理论,还有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它强调学生为语言学习的主体,以学生为中心,能够极大程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对目的语环境下的汉语短期培训班和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特点进行分析,我们发现,两者有可能有机结合起来。因此,笔者将任务型教学运用于目的语环境下的初级汉语短期培训班,并对其效果和问题进行了反思。这个教学班的学生全部为美国在校大学生,12人,大部分为汉语零基础水平。

1 目的语环境下短期初级汉语教学中运用任务型教学法的设计原则

我们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总结出适合目的语环境下短期初级汉语教学的任务设计原则:

1.1 任务的真实性原则 教学任务要尽量采用真实的输入材料,设置真实的任务活动,设置真实的任务情境,提供真实的语言形式。教学任务是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实际交际活动的一种“演习”。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尝试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紧密联系起来,为学生设计了大量的课外实际任务,课堂上进行这些实际任务的“演习”。

1.2 需求分析原则 目的语环境下初级汉语短期培训班的特点之一是:时间短,学生能掌握的内容则贵精不贵多。在任务型教学法中,需求分析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因此,我们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学生的实际需求。在此基础上,我们的教学内容和课外任务紧紧围绕学生在中国实际生活的各个场景展开。

1.3 “任务”的设计要结合文化背景的原则 语言离不开文化,通过文化来学语言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收到不错的效果。短期汉语培训时间“短”的特点虽然不能大量学习中国文化,可是有了文化的加入,通过文化对比,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汉语,文化的熏陶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2 目的语环境下初级汉语短期教学中的任务型课程设计与实施

教学内容包括了问候、点餐、购物、换钱、问路、乘车、看病、约会等日常必须话题。教学实施以周为单位,每天的教学中都设计有课堂教学任务,每周的末尾都会有一个大的实际生活任务,作为一周的复习和实际演练。现以一周的课程为例(表1)。

在一周开始时,老师就已经把大任务布置下去。学生对任务很感兴趣,在整周的学习中都保持着极高的学习热情,努力完成每天的小任务。在完成大任务时,更是全力以赴。每一组的同学都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并很有成就感。对比开班前和结课时的学生汉语测试结果,我们发现,美国学生掌握了必要的生存和实用汉语,达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学生的调查问卷显示,每周一次的任务是整个项目中他们最喜欢的部分。

3 目的语环境下初级汉语短期教学中的任务型教学反思

但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任务型教学在目的语环境下短期初级汉语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在实际任务中,有时会出现一些不可控因素,会影响学生目的语的使用。如,在完成包饺子材料采购中,有一组同学在赶往自由市场的路上,向路人问路时,这位陌生人特别热心,将这组学生一直带到了自由市场,并帮助其购物。这样的情况,在现实中是很少发生的。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这位当地人对外国人特别热心和照顾。我们需要对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进行一些必要的控制,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真正运用到必要的语言点。

参考文献:

[1]蔡菁菁.任务型教学在美国中学远程汉语教学中的运用,华中师范大学,2011.

[2]李新玲.短期汉语培训任务型教学探析.华中师范大学,2011.

[3]马箭飞.以交际任务为主题的汉语短期教学新模式[J].世界汉语教学,2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