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学舞蹈教学

中学舞蹈教学

中学舞蹈教学

中学舞蹈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舞蹈专业;误区;独立学科;招生;学习意识;教学能力;高考

0 引言

因为我在高中做过舞蹈教师,所以对高中舞蹈教学存在的一些现象有着深入的观察与了解,现就我对高中的舞蹈教学浅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与认识。

1 明确专业路线

现在,高中教学阶段普遍存在一个很大的误区,很多人认为;音乐就是声乐,声乐又包括了舞蹈。这种观念显然是错误的。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音乐的定义;物体规则震动发出的声音称为乐音,由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情感、反应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就是音乐。音乐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部门。舞蹈是艺术之一,是于三度空间中以身体为语言作“心智交流”现象之人体的运动表达艺术,一般有音乐伴奏,已有节奏的动作为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由此可见,舞蹈和音乐是两个独立的学科,虽然联系紧密,但是各自拥有一套完整的体系。

声乐,是指用人声演唱的音乐形式。声乐的主体是歌唱,而舞蹈的主体是舞蹈动作。两种艺术形式是不同的两个专业学科。声乐随着发展的不断完善,对“呼吸技术”也日趋规范,歌唱要求“用气息拖住声音”,肯定的是“胸腹式呼吸法”。呼吸方法相对单纯。而舞蹈的气息相对复杂的多,几乎每一个舞种都有其独特的呼吸方式。舞蹈演员对气息的把握直接影响着舞蹈动作的完成。舞蹈最禁忌的呼吸方式就是把气息放在胸腔,气息放在胸腔会使整个人体变的僵化,从而动作生硬,失去观赏价值。由此可见,声乐最重要的是气息的控制,而舞蹈的气息又与之相碰撞。有联系却各不相同。

高中的学生从入学就应该给自己规定好选择的专业路线,不要幻想同时学好两个专业学科,这种事情几乎是不可能的,我国歌唱家、舞蹈家众多,但是没有一个人可以身兼歌唱家和舞蹈家于一身。原因就在于舞蹈和声乐,在一定基础上是相互制约的,再者,高中的学科众多,时间较紧,压力也大,从精力上来讲,学生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时间去支配自己去研习两个专业。如果强行学习的话,那只有一种结果,就是每个都学习的半斤八两,似像而非。因此,学习时一定分清主次,否则到高考时再后悔已经晚矣。

从教学分工上来讲,教师应当各务己工,各尽其责,明确的分工才能进步,隔行如隔山,每个专业学科都有其独到之处,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些都是对我们专业的要求,只有明确的分工才能带出专业的人才,只有专业才能被专业院校录取。专业院校招的是专业人才而不是一个会而不精的人,由此可见,这我们专业教师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以分工明路线,以精确谋发展是相当必要的,是迫在眉须的。

2 舞蹈专业学生的选拔

作为舞蹈专业学生的选拔工作是至关重要的,他不仅承载着学生的成绩,更加承载着学生未来人生的一个发展方向。我们在选拔的过程当中一定要看到学生的可塑造性,要看到学生将来的发展潜力,我们选定的学生不仅要着眼于学生高中的学习阶段,更要放眼于学生的高考乃至学生未来的发展。

舞蹈专业学生的选拔要求是非常严格的。首先形象要好,形象就包含了对学生的身高以及身体比例的要求。这一点是非常关键的,我们通常看到学舞蹈的学生就感觉气质很好,这跟我们对形象的要求是密切相关的,也可以说是我们形象的一种体现。其次,舞蹈对身体柔韧度的要求是很高的,扎实的基本功是舞者必须要具备的能力。然而我们很多学生学的晚,身体发育已经基本定型,韧带较硬。因此,柔韧度的解决成为我们选拔学生的问题之一。最后,舞蹈的学生要具备高端的协调能力,也就是我们的舞蹈感觉要好,我们看到舞蹈时都会觉得很美很舒展,这就是我们舞蹈感觉的体现。舞蹈对于感觉的要求是细腻的,有时是对一个部位的要求,有时是对一个眼神的要求,很难把握,感觉是需要先天的能力加上后天的磨练才可以去完成的一个细致入微的东西。这称为我们招生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这些年,随着很多高中相继开设了音舞特长班,报考的学生也是与日剧增。这样不免出现了一些“滥竽充数”的现象,很多学生报考这个专业,不是因为真正的喜欢、爱好这个专业而是认为这个科目对文化课的要求较低,是通往高中,通往大学的一条捷径。艺术是需要天分的,没有十分的热忱,没有相当的爱好是很难参透艺术、很难融入到艺术学科里去的。

我们的招生工作必须做到“高标准”“高规格”,对学生的要求一定要高,要严谨,对于招生工作一定是“宁缺毋滥”,“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正是对这句话的最好解释。我们选定的一定是符合舞蹈要求的人才,我们要带着他们的希望让他们去成长,让他们在未来艺术的天空中去翱翔。因此,招生工作一定要细致入微,不可草草了事,因为我们承载着太多的希望。

3 教学过程

舞蹈的教学过程是漫长的,艰辛的。舞蹈是需要耗费长时间去训练的一个艺术学科。“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舞蹈是一个慢活,出东西很慢,而且必须精工细作,学生能看到的自己的进步也很慢。因此,舞蹈教师和学生都要有很高的耐性和毅力去学习、去完成。面对高考,舞蹈的教学过程就是高考的影子,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高考的质量。所以舞蹈的教学过程成为最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整个环节纷繁复杂。

(1)明确学生学习意识。舞蹈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必须要求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去。舞蹈的种类有:中国古典舞、民间舞,芭蕾舞,现代舞,国标舞。舞蹈的学习过程又分为:基本功训练,民族民间舞,毯技的学习等。基本功是所有舞蹈的基础。基础不牢什么都不可靠,就像建造房子一样,好房子一定有好的房基。房基不稳就会房屋倒塌。然而很多学生对舞蹈的认识不够,他们认为舞蹈就只是娱乐当中的伸伸胳膊,扭扭腰,随着音乐摆动,而忽略了专业的舞蹈基础。即使他们知道舞蹈基本功的重要性,但是也不愿意为此付出,因为基本功的训练是枯燥的、乏味的、痛苦的,他们敬而远之,去远离,去逃避。这种意识显然跟不上高考的步伐。舞蹈的道路是漫长的,是“学海无涯苦作舟”。然而作为高中教学来讲,专业课的时间又是短暂的,如果只依靠课堂上的时间学习的话,无疑会造成学生学习时间的匮乏。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要具备自我学习,自我调控的能力。要抓住课余时间去练习,去钻研。“师傅两进门修行在个人”,只有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进步,才能成长。但凡我国知名的舞蹈家,都有一段自我刻苦学习的历史。著名舞蹈家黄豆豆,自身条件不是特别优越,就是凭着自身的勤奋,成为我国最著名的舞蹈家之一。欲学习,先培养其意识,只有意识领略到了,才能帮助自身去更加努力的学习。高中舞蹈作为一个特色专业,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学生也应该迎难而上,做到不抛弃不放弃。

(2)教师的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直接影响着教学水平的高低,作为舞蹈教师具备一定的特殊性,既要研习舞蹈理论性的东西,又要具备专业方面的技能。高中教学又有别于专业艺术学校的教学,相对而言,高中的学生起步晚,课时少,而且最后高考时还要和艺术学校的学生站在同一平台上去竞争。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要做到以下几点:1)有计划、有重点的教学。针对高中阶段舞蹈学习起步晚、课时少、时间短的现象,舞蹈教师必须制作出一套完整的计划,有计划才能做到有目的的训练。高中学习的最终目标是面对三年以后的高考,但是舞蹈专业的学习时间只有两年,在短暂的两年怎样完成一个成套的体系是至关重要的。在计划中进行学习,在变化中寻求问题。舞蹈的科目众多包含了基本功训练,民族民间舞,毯技课的学习,学生想在短暂的时间内把每个科目都学的精通是不现实的,教师必须把握高考的需求,有重点的去向学生授课,让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最好的效果。另外,文化课方面也是非常关键的,学生学好专业的同时,必须保证对文化课程的学习。2)因材施教。每个人学习舞蹈的天赋是不同的。每个人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既遵循了共性,也显露出了个性。教师应当及时去发现去了解学生所出现的问题,根据不同的身体条件,不同的思想性格,不同的兴趣爱好对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施行不同的教学,使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3)教师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教师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整个教学过程。舞蹈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实质是培养教学的自觉意识,培训教师应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评价的习惯与能力,培养对自己教学进程修正和控制的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对学习反映的敏感性。有了这些能力和习惯,就会自如的应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高教学水平。教学能力是随着教学经验不断的积累而增长的。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当中,不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总结经验,去加强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另外,作为校方,应当注重学校教师的二次学习,在有经济基础的前提下,把教师送去进修学习,加强教师的教学能力。

(3)师生共同学习、创造。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应当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积极努力的去学习。教师应当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交给学生准确的学习方法,去锻炼学生。师生应当共同努力,共同进取,为学生的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4 高考的应对及其总结

高考的瞬间体现的是学生十几年的日夜苦读。舞蹈考生也是一样的,高考承载着他们太多的理想与希望。高考作为检测学生学习成绩的一种形式,是对学生一个很大的考验。作为舞蹈的考生,应当对高考有一个理性的认识:首先还是要注重自己平时的学习、训练,要牢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天上是永远不会掉馅饼下来的。大学招的是人才,人才是通过功底的展示体现出来的。其次,心理素质要好,做到不怯场,高考虽然是瞬间的,但是对于大家的门槛是一样平的,思想包袱不要过重,考试时行走立站一定要磊落大方,尤其是在考场上更要昂首挺胸,不小气、不萎缩。最后,舞蹈的考试是存在一些机遇性的。因为评委的不同,所以欣赏眼光,欣赏水平各不相同,再加之考试状态的不尽相同,考试是难免出现一些偏差的。因此,多考几个学校是很有必要的,选择的多,机遇就相对更多一些。高考完毕以后,教师应当尽好的做好高考总结工作。高考地体现出的是几年的教学成果,教师应当准确分析出高考的得与失,为以后的工作,积累更多的宝贵经验。

5 结论

高中的舞蹈教学是高中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向大学输送人才的一个重要的环节。然而这个环节还没有被人们正确的认识,还有人认为舞蹈是音乐的一部分,这是一种完全错误的观点。舞蹈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舞蹈教育从招生开始就要非常的严谨,整个教学过程要专业,这样高考时才能考出好成绩。才能回报社会大众的殷切希望!

参考文献:

中学舞蹈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舞蹈舞感舞蹈教学培养

舞蹈以人体为工具,以形体动作的走位为手段,通过舞蹈运动本身表达作品意图及个人对作品、对生活的思想感情、理解诠释,舞者的身体神态、动作韵律、舞蹈气息、化装扮相等随着音乐的起伏传递给观众其表演作品的深邃,传递舞者的内心世界,给人以美的享受与心灵上的共鸣震撼。闻一多先生曾经说过,舞蹈是生命的情调,是最直接、最真实、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最体现作品与舞者的是舞蹈感觉,舞蹈感觉好像是看得见,又不是人人都能捕捉得到的精灵,它是对舞蹈理解所体现出来的感受,有的舞者的舞感是得宜于先天舞感天赋好,有的则是后天的引导培养。舞蹈教学中的“舞感”培养可以说是舞蹈艺术永不衰竭的生命源泉之一,我们通过教学中得到舞感后能够去掌握舞蹈的风味,追寻舞蹈的内涵,找到真正用心舞蹈的感觉!

一、如何在舞蹈教学中培养“舞感”

舞蹈是人肢体的动作艺术,动作中律动的“动”是舞蹈的核心。正因如此,舞蹈技艺的难度往往被视为衡量舞蹈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准。这样的要求标准致使有些舞蹈教学较偏重肢体素质的训练,而对于学生艺术感知能力培养、艺术涵养的培养不够重视。随着舞蹈理论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强调舞蹈编排的美感和内涵性,重视舞蹈者本身的表现力和内在的情感渗透。因此,在许多舞蹈教学中,舞蹈课的教学也在不断更新理念,在对学生肢体基本功动作训练的同时,也注重对学生舞感的培养,使学生具备基本的舞蹈素养。对于舞蹈具体表现来说,一般分为舞者外部肢体动作和内心情感两个部分。外部肢体动作指的是舞蹈的动律、动态;内心情感是指表演者内在的情绪、情感意识等因素。这两部分不分先后,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只有让学生在动作上与思想情感上有机地结合,才能发挥舞蹈的艺术魅力。

1.提高学生感官反应的准确性、协调性和敏锐力

舞蹈感觉作为一个特定的概念,是人们在舞蹈动作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感觉,它首先是建立在有肢体动作的“动感”基础上的,所以说舞蹈的动作动感是舞感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者个人动作的反应速度和协调性是这个舞蹈者舞蹈水平好坏的根本前提,每个人都有先天反应的差异,都具有先天的不同。有人天生应变能力强,协调性好,有人就较弱。因此舞蹈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提高舞蹈者的反应速度和协调性是关键中的关键。

然而,舞蹈的动感又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动感,而是对舞蹈这全身各部位动作的高度敏感力和协调性,这就是舞蹈感觉的基础。舞蹈训练实际也就是这一简单道理的延伸与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通过规范的专业训练逐步扩大舞蹈形体技术范围,这样可以不断地提高肌肉组织、关节韧带之间的协调性与感受力。规范的基础训练是在不断地增进这种动感的敏锐度、协调性和准确度,例如:舞蹈训练中常规的“擦地”动作,舞蹈者长期练习“擦地”,不仅加深了对绷脚、外开、延伸等腿的形态的准确感觉,而且还加强了脚底、脚尖对于地面相互关系的敏感程度。系统大量的科学练习,不断地接受器官与外界信号的反馈,使得舞蹈者能对自己的动作迅速地做出准确反应。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舞者都需要一个规范系统的训练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训练技能,一方面是对自身动感准确性的培养,这也正是提高自身感官反应准确性和敏锐力的正确途径。2.外部肢体动作的培养

作为表演者的学生首先要有一个协调性强、敏锐力强、匀称的外部形态。通过系统基本功的形体训练,最大限度地美化学生肢体的线条,增强学生的肢体灵活性和协调性,扩展其自身素质。有了这个基础,舞蹈表现力就容易找得到。因此,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使学生的动作规范化。我们要在肢体训练的基础上,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展性潜力作为舞蹈教学的出发点,把情感领悟能力的培养确立为教学的重要标准,从而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另外舞蹈肢体的表情有时不单单是靠某一个动态的部位来表现,在一抬手、一投足等动作过程中,气息也是贯穿作品的因素,培养学生身韵中的呼吸协调是做动作的学生去领悟作品的重要途径。

3.内心情感的培养

舞蹈情感的表达是由舞蹈的全部动作,包括全身心的动态来体现的。它通过各种面部的表情、手脚走位、身体的摆扭等来统一传递内在情感。舞蹈教学要从培养学生的悟性入手,通过长期观看欣赏舞蹈作品达到潜移默化,使学生学会用心领悟,用情表现,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舞蹈作品中去。在内心情感培养中,眼睛的表情非常重要,眼睛是人心灵的窗户,眼睛可以叙述舞蹈及本身的内心情感,所以首先要使学生学会眉目传情。教学中还可以用不同心情、场合的眼神来训练怒眼、喜眼、哭眼、怨眼、哀眼等多种表情,要求学生通过眼神来表达内心世界。

4.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让学生自找题材、自找音乐、自我设计创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学生的内在创作激情一旦点燃,就会突破自身而大放异彩。这可以大大增加学生的舞感能力,提高舞蹈综合素质。

二、舞蹈教学中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

俄国著名舞剧编导家罗·扎哈咯夫说:“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音乐的回声”,可以看出舞蹈都是与音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舞蹈跟音乐之间存在共同点,舞蹈需要音乐作为铺垫后对其作品进行激化与强化,舞蹈的动作创作都要对应音乐来进行。舞蹈和音乐都直接表达感情,而音乐的表达更具备抽象性,它不会对舞蹈表达产生重叠干扰,而是更进一步的烘托,特别是音乐中的抒情性更是舞蹈生命力的升华。舞蹈教学中,除了舞蹈系统的基本功训练外,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也是舞感的基本条件之一,是舞者水平高低的重要前提因素。

参考文献:

[1]刘群杰,王淑香.舞蹈感畅想[J].舞蹈,1997.

中学舞蹈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舞蹈教学 舞蹈状态 应用技巧

中图分类号:J702 文献标识码:A

舞蹈状态就是一种身体姿态的表现形式,当舞蹈学习者进入舞蹈境界中时,身体自然呈现的一种状态。一旦学生进入舞蹈状态,就会将自己完全融入到舞蹈中,沉浸在舞蹈的魅力和艺术中,真正赋予舞蹈生命,达到最具魅力的舞蹈表演。因此,舞蹈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果。一般在教学中,学生很难进入一个最佳的舞蹈学习状态,所以,教师的教学效果也将不理想。因此,研究舞蹈状态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注重研究如何应用舞蹈状态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创造一个适合于舞蹈的应力场。

1舞蹈状态在舞蹈家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1.1为舞蹈注入生命力

优美的舞蹈能展现一种生命力,而只有进入舞蹈状态的情况下,学生才能身轻如燕地展现各种舞姿和动作,将舞蹈动作融入情感和生命,给观众一种强烈的震撼感和感染力。舞蹈教学中,教师一般的固定教学模式是,口传身教,这是舞蹈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佳方式。教师可以通过一对一的指导,提高学生动作的准确性。但是,很多时候,教师仍然无法顾及所有的学生,课堂学习中,很容易走神、开小差等。一旦学生大脑与身体出现不协调时,就无法再达到理想的舞蹈状态。由此观之,舞蹈状态是评价教师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标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进入舞蹈状态了,其大脑思想将沉浸与舞蹈学习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保持大脑和身体的协调统一性,此时,学生的感觉器官、运动器官以及神经系统等将全部被调动起来,学生就得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了。

1.2 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进入舞蹈状态之后,教师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非常容易。在教学或者表演中,我们喜欢形容一个舞蹈演员动作太散、身体太紧等,这些都是由于没有达到最佳的舞蹈状态所引起。人体动作是一种生命的运动,是生命本质的所在,同时,也是一种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人体动作负载着人本身内心体验,与外部表现相互反馈的信息。因此,一旦进入良好的状态,人体将会不由自主地受到音乐的影响,身体也会自然而然地展现出最美的状态。舞蹈教学本身就是一项比较特殊的教学课程,其教学的战略目标是将舞蹈艺术从身体内部向外部彰显出来,身体进入一种舞蹈状态之后,大脑会自动收集信号并发出指令,以提高动作的准确性和灵活性,才能感受到舞蹈的魅力和艺术,完成教学的伟大任务。

2在舞蹈教学中应用舞蹈状态的策略

舞蹈状态在舞蹈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甚至代表着舞蹈的生命力,所以,教师一定要积极应用舞蹈状态,提高舞蹈的教学质量。

2.1培养学生情操

艺术本身就包含一种特殊的魅力,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和掌握舞蹈艺术的魅力和生命力之所在。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现代生活中越来越多的新元素融入到舞蹈教学中,尤其是音乐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作为舞蹈教学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懂得理应音乐教学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让学生的感性情愫应用到舞蹈学习中,尤其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细胞,每一首音乐中都应该蕴含着不同的故事,在舞蹈教学之前,教师应该利用音乐教学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黑天鹅》舞蹈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阐述了黑天鹅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一种悲壮的情感。这样在舞蹈学习中,学生能感同身受,将自己看作为主角,并且会努力去感受舞蹈中的生命力,尽情释放自己的身体,以达到最佳的舞蹈表演效果。

2.2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思维

舞蹈教学中舞蹈状态的应用需要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发挥和利用自身的空间思维能力,能通过自身的联想和想象,在脑海中呈现一种情景,并且能将自己带入到情景中,通过画面描述和身体动作展示,将舞蹈艺术魅力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舞蹈教学中,一般可以分为神色性动作,这部分主要是描画人物的激情、思维和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工作。因此,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能更好地表现舞蹈中的神色动作,展示人物心中的具体思想和感情。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全面培养学生的情操和思维能力,将两者结合,以发挥舞蹈状态的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能主动进入优良的舞蹈状态学习中,以实现提高教学水平的伟大目标。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舞蹈教学中,教师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状态,必须要重视研究和应用舞蹈状态。首先,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操,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舞蹈艺术的魅力,体会舞蹈真正的生命力;其次,应该锻炼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舞蹈动作与身体灵活性统一结合起来。本文重点阐述了舞蹈状态的重要性和如何在实践教学中应用舞蹈状态,希望更多的专业人士能投入到该课题研究中,不断完善舞蹈教学方法,提高舞蹈状态在舞蹈教学中的实施力度。

参考文献

[1] 胡志伟.浅谈舞蹈状态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4).

中学舞蹈教学范文第4篇

一 、中小学舞蹈教学创新方面的尝试

(一)要明确在一般中小学开展舞蹈教学的目的

要明确在一般中小学进行舞蹈教学的目的,是在于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陶冶情操。从而深化素质教育,而不是培养舞蹈家。因此,舞蹈教学在课程编排上,要结合青少年对舞蹈接触较少,身心正在成长的特点,要遵循循序渐进,先易后难,难度适中的原则,使大多数学生一开始就能够看的懂,学得会,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循序渐进,逐渐使动作达到规范。在舞蹈动作编排上,难度要适宜,那种难度过高的舞蹈动作,急于求成的授课要求,并不适合一般中小学的舞蹈教学要求,也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这一点需切记。

(二)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说,了解知识的人不如爱好知识的人,爱好知识的人不如以学知识为快乐的人。所以,点燃学生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有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意识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在学生初次接受舞蹈教育的启蒙阶段,任何一项教学活动都不能让学生觉得困难,从而产生厌倦,而要通过精心策划使学生觉得学习是一件有兴趣的事,从而实现学生和老师能愉快的进行合作。

精确、新颖而富有启发性的导语能体现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在课程的开始,设计一个引人入胜的导语,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引导学生思维,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例如,在学习《草原上的小骏马》的课堂中,我出示了一幅图画,画面是几匹骏马在辽阔的草原上奔驰的场景,由画面引入新课。我的导语是:“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唱)。在碧空如洗的蓝天下,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几匹骏马在自由的奔跑,看它们是多么的洒脱啊!同学们想不想感受一下呢?”这样的导语无疑把学生能尽快引入课堂中来,使学生产生了对蒙古舞学习的兴趣。结合这些来授课,远比脱离实际或者按部就班讲解,更富想象力、趣味性并且也使学生对民间舞的理解得更加深刻。

(三)针对学生的特点精心挑选舞蹈组合

正在生长发育旺盛时期的小学生,智力和心理都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所以小学是舞蹈教育的最佳时期。对于低年级的同学,他们的理解能力还不是很强,应从儿童的生活天地进行取材教学。朗朗上口的儿歌结合生动活泼的舞蹈动作是低年级学生喜爱并容易接受的练习。刚刚接触舞蹈的孩子,往往会把注意力放在动作的模仿上,一节课上完,学会了动作却记不起音乐的基本旋律。儿歌朗诵顺口好记,比起音乐记忆难度小,练习中学生们自己又唱又做,形式活泼生动,并能为每一个来学习的学生所掌握。例如,中国舞考级教材中的《半蹲》组合,学生们一边说着朗朗上口的歌谣,一边想象在游乐场同伙伴骑木马的情景。这样,学生们很快就能学会组合内容,并且也达到了训练半蹲和横追步的目的。

二 、让学生多参加一些艺术实践活动

(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至理名言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

弗赖登塔尔在他的教育思想中有个精彩的阐述:“学一个活动的最好方法是实践。”我国也有“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的佳句。艺术实践是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艺术实践和教学所处环境有着巨大差异,必然也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艺术实践也是检验课堂教学的一个关键。舞台上时常出现一些问题,课堂教学中不一定能发现, 另外,通过艺术实践可以征求广大观众对舞蹈表演的意见,是好是差,群众意见才是评价舞蹈表演的客观标准。因此,舞蹈教学中艺术实践,包括排练﹑公益表演等,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二)通过排练群舞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和竞争意识

在学习同样的舞蹈动作时,只有努力练习,舞蹈表现力好的同学才能被选中参加表演或比赛,或得到更多的表现机会。这样的合理竞争会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从小就有这种意识,培养这种能力。

在学会竞争的同时还要学会合作,要有很强的集体观念。比如在群舞中队形是否整齐,舞蹈动作是否一致,都要求每位同学相互配合,相互协作。总之,艺术实践在整个舞蹈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实践教学,同学们增强了组织能力,丰富了社会知识,培养了团队精神,促进了身心健康。同时,通过实践教学,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了检验,有利于教师合理设置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三 、教师应注重总结并做到与学生交流

每次课堂结束后教师要马上对本节课学习的情况进行总结,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并给予肯定,对于不足的地方要反复强调及时纠正。例如,在练习下叉的时候,一开始同学们都喊疼,下不去,我就鼓励大家“再坚持一下,就差一点了,真不错”之类的话给以鼓励,时间久了,很多同学的竖叉都下去了,学生们自己也很有成就感,也感到了成功的喜悦。在下课的时候,我会点名表扬一些表现好,有进步的学生,并给他们适当的奖励。对于课上出现的问题,也会在下课时进行总结,例如有些同学虽然竖叉下去了,但是不注意细节,不绷脚,膝盖伸不直等,会反复强调,让学生有意识去改掉毛病,养成好的习惯。

中学舞蹈教学范文第5篇

一、民间舞蹈的风格性产生过程

在舞蹈教学中更为注重欣赏上的宽泛、内容上的升华、效果上的凸显,进而体现民间舞蹈的特色。接下来,笔者对民间舞蹈的风格性进行简要分析,通常来说,可以分为五个方面:第一,文化的积累;第二,剖析动作;第三,经典动作的掌握;第四,情景教学;第五,情感的升华。通常情况下,将实际动作作为民间舞蹈教学的依据进行论证。而教师方面,则需要在风格教学中,完成相应的要求以及规范。具体要求为:理论研究、语文表达、舞蹈表演、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能力,在教学中,强调舞者的舞蹈技能以及专业知识的提升,进而达到风格性教学的目的。

二、风格性教学与文化的融合

将本地区的文化和民族风格舞蹈相互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舞蹈的风格性。换句话说,通过民族文化,对舞蹈风格进行融入以及舞蹈文化与舞蹈律动的融合,进而体现出多样化的民族风格,使民族风格教学得到有效凸显,民间舞蹈风格性教学,主要通过风格性的教学方法实现。中国文化博大精深,56个民族的融合彰显了民族风格的不同,而每个民族都有着自身的文化习惯、文化特点,这也是民族的象征性标志。在这样的条件下,民间舞蹈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民族间的生活追求、文化形成,而身为一名优秀的舞蹈教育者,在这样如此多样化的舞蹈风格教学时,怎样更好的凸显不同风格性教学,成为舞蹈教育首要问题之一。民族舞蹈的风格性表达,无论是在外部还是内涵情感上都要有所体现。

三、舞蹈的风格性和地区环境的联系

不同的舞蹈风格能够体现出不同地域的人文环境、性格习惯、审美等文化状态。因此,舞蹈的风格性与本地区的人文环境,有着重要的联系,通过当地的舞蹈风格,我们就能够知道该地区的文化环境。例如:晋南地区是中国舞蹈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地鼓舞是一种民众较为喜爱的舞蹈形式之一。笔者通过对晋南地区的地域环境以及历史背景,对鼓舞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中寻找到鼓舞教学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精神。舞蹈发展至今,从混沌的状态发展为情感的表达,经过了岁月的沉淀和文化的发展。民间舞蹈的产生,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的,进而传承、发扬光大。晋南地区的民间舞蹈也不例外,随着人们的进化以及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的环境中产生了特有的舞蹈形式。在众多舞蹈风格中,以“鼓”为主,并且在晋南区域广为流传。晋南地区的鼓舞具有节奏感强、舞蹈矫健、热烈的特点,彰显晋南人们的率真、直爽、淳朴的性格。因此,在舞蹈风格教学中,要注重性格特点的凸显,同时反映出该地区的民间舞蹈风格特色。

四、民间舞蹈的风格性和舞蹈教学任务

民间舞蹈,作为民族文化象征,其舞蹈创作灵感源于民间舞蹈。但是在舞蹈教学中,一些舞者不能将民间舞蹈特色充分的展现出来,只是在身体动作上的模仿,致使舞蹈看起来较为僵硬。民间舞蹈教学的目的是:掌握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如特有的律动方式等,将不同区域间的舞蹈特点进行感性和理性的分析。那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有一定的技巧性,学会交叉性教学,通过理论和实践的对比,进而风格上的深化、理解,进而掌握民间舞蹈中存在的不同性。而舞蹈教学中,问题的方法在于屈伸,将其作为出发点,循序渐进式练习;然后,进行民间舞蹈的融合,其中民间舞蹈的教学,要注重风格性和节奏上掌握;最后,将其进行融合,相辅相成,充分展现出教学的风格性。例如:威风锣鼓,它是第一批进入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鼓舞,有着“天下第一鼓”的赞誉。威风锣鼓之所以被称为威风,主要是它音乐的嘹亮,气势的壮阔以及表演者的豪放,能够达到惊天地泣鬼神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注意舞蹈动作的同时,也要掌握律动的节奏,时而缓慢,时而跳跃,在进行场地教学时,教学核心在于队形的变化,要体现出艺术美感,根据不同的乐曲,进而相应的变化,主要变化形式有:满天星、三梅花等;在行进表演中,教学精髓在于人员要能够在一定的队形中,跟着音乐的变化,边走边敲,在表演的过程中,无需队形的变化,当队伍到达目的地时,直接变化成为结束队形即可。

五、结语

总而言之,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经过岁月的演变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而民间舞蹈的形成也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在民间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不同的风格性特点,并且将风格性延续发展,进而实现超群的创新能力,推动民间舞蹈的今后发展,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

作者:黎娜 单位:运城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晓君.浅谈民间舞蹈文化与民间舞蹈教学的有机结合[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4,(01).